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深化医改,深水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1:19:12 字数作文
深化医改,深水区字数作文

篇一:11【医改深水区难度大】

医改深水区难度大

2012-03-07

【摘 要】如果将医改看作中国整体改革的“底层设计”之一,那么当这一基石获得最广大公众的支持,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就能顺势而出。

已历三年、动员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的“大医改”,其第一阶段在经历从小到大、先易后难、反复试点之后,初现成效。与此同时,医改下一步何去何从,社会各界的讨论和关注从未停息。

2月2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会议要求,到2015年要实现县级公立医院阶段性改革目标,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最终破除“以药养医”。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强有力的信号。”一位参与医改设计的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2009年开始的中国新一轮医改在解决人民公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已经初见成效,取得阶段性成功。而再推进下去,医改将无可避免地碰触体制、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改革如何向纵深推进?

2011年11月14日、2012年2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求是》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连续谈及医改。他指出,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难点问题将集中显现,体制性矛盾将集中暴露,工作难度还会加大。下一步,要认真总结医改的经验和做法,抓紧制定“十二五”期间深化医改规划,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思路,加快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李克强强调,现在医改已进入深水区,所触及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持续前行。”

细心的人们注意到,李克强在文章中表示,“医改是整体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的专家分析认为,在改革已成全民共识的背景下,与住房制度改革一样,医改是下一步深化改革的基石工程,是改革的“底层设计”。要深化改革,必须稳中求进,只有民心稳、社会稳,才能为下一步的整体性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鸡蛋上跳舞”

回顾三年历程,此次医改并不是针对医疗卫生体系存在的某一个问题进行改革,而是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等五个大的方面,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与改变。 “从启动医改之日,这就是一场艰难的改革,甚至是一个‘地雷阵’。改革触及多个层面的利益格局,这个利益格局要梳理清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同时,稍有不慎,可能会影响整个改革的进程和成效。”相关人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这位人士认为,医改涉及着对现有体制和利益关系的调整。既要让公众满意,也要让相关部门、医院、医生、药厂、药商可以接受。“医改是一个‘在鸡蛋上跳舞’的艺术,舞跳不好,公众不满意,然而,踩破蛋壳,整个医疗体系又要出问题,公众同样受损失。”

这是一道公认的世界性难题,也是一个有史以来覆盖人数最多的福利计划。

医改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者们,一直在小心翼翼地跳着“鸡蛋上的舞蹈”。 纵然尚有种种争议,但无可否认,三年来 “看病难、看病贵”的痼疾已经从基层开始“消融”。 国务院医改办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末,近13亿中国居民享受到了广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障。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70%以上的地区拥有了达标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肯定地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和机制上的突破。

三年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3亿,覆盖95%以上的城乡居民;新生儿计划免疫、部分妇科癌症筛查已经可以免费,外地务工人员子女第一次也可以享受当地免费计划免疫;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人们第一次听说“药价虚低”这个名词,除京沪穗三地外,基本药物价格开始跳水。

此外,政府办基层社区医院终于告别“以药养医”的历史;95%以上的城乡居民享受到了医疗保障,2200多所县级医院和3.3万多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了改造完善??

公立医院的改革也将逐步推进。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十二五”期间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深化补偿机制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推进医药分开、管办分开。 2015年要实现县级公立医院阶段性改革目标,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

逼近“深水区”

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主任史录文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医改的几年酝酿,都是在“浅水区”探索,而 “2009年8月,启动的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实际上已经将医改带离了浅水地带。”

2010年1月,在一片质疑和猜测声中,以“招采合一”、“双信封”为特点的新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模式在安徽省率先试点,将基本药物制度剑锋直指敏感的“药价虚高”问题,意图在剪断旧有药品流通机制中利益输送的链条。作为医改的一项实质性举措,安徽基药招标初起时立即遇到各大制药企业的抵制。安徽首轮基药招标几乎陷入无药可招的尴尬境地。

在渡过最困难的时期后,安徽首轮新模式下的基本药物招标工作取得了进展,药品配送率比原有模式提高了20%以上,价格下降幅度达到35%左右。尽管舆论对安徽基药招标模式毁誉参半,“药价虚低”的名词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但依旧引起了中央决策层重视。

2010年1月21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安徽合肥召开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现场经验交流会。从此,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此后,各大制药企业也纷纷转变态度,从起初的抵制、观望、联合上书,转而纷纷支持医改,并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基药招标工作之中。一场争夺市场的价格战随之打响, “药价虚低”就此罕见报端,药价迷雾最终被彻底揭开。 2011年9月,全国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实现了零差价销售。相比2008年,基本药物价格平均已经下降30%左右。新一轮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工作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

史录文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在历经挫折与误解后,最终趟入医改“深水区”、“地雷阵”,目前虽然还存在诸多争议,但是正在逐步走向完善,其集中招采、公开透明的工作机制也将在医疗器械、耗材和非基本药物中得到借鉴。

抵近“孤岛”

过去三年,“大医改”在形成局部机制突破的过程中,面对阻力并无倒退,而是一直采用迂回前进的方式向纵深地带推进。

2009年4月以来,医改从基本药物制度的试点、推广,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在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第一阶段的收尾工作后,下一步的改革重点将围绕着公立医院的改革逐步展开。

“医改采取的是先易后难,先农村后城市,先外围再攻坚等工作安排,医改工作将逐渐进入真正的深水区。”相关负责人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基本药物制度建设通过三年来的层层“剥笋”,已经触及到公立医院改革。不仅如此,医改其他方面的改革也已纷纷向公立医院抵近。相关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改革方面,目前全国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已经就取消“以药养医”、建立多渠道长效补偿机制取得经验。

清除基层医疗机构中旧体制的弊端,使得公立医院已成改革的“孤岛”。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为公立医院改革摸索出制度设计和资金来源渠道的经验。下一阶段,将向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攻坚。

体制之外,随着社会资本办医的逐步开放,越来越强的“鲶鱼效应”也在扣击着改革的大门。

2010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提出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缓解“看病难”的问题。外资医院、民营医院被提升到与公立医院同等的地位。还首次明确提出,对各类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给予优先支持。 “不同寻常。”多年从事医疗投资咨询行业的专家刘会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决策层对待社会资本办医的提法有了变化,首次用“优先支持”代替了“平等对待”的措辞。

“如果在大型公立医院旁边,真的建起一家大型民营医院,那么公立医院的院长们可真要如坐针毡、寝食难安了。” 北大人民医院院长王杉说。 改革“底层设计”

2008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担任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同年10月14日,医改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目前,医改的操作已经摆脱了单纯的市场和计划的教条。把计划约束做细,把市场动力激活,才能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底层设计”至关重要。医改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原医药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宪法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和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的进展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改革者变得更加注重稳中求进,采取的措施更加具有方向性、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三年来,医改一直沿着“局部试点—总结经验—更大范围试点—进一步总结”的路径推进。非试点的省区亦从自愿参考、因地制宜、总结模式,到最后实施全国性的统一推行,挂牌督战。

“先以局部撕口子”的办法,被认为是一条有效的中国式改革路径。这条改革路径可以用良好的效果、可靠的数字,去赢得公众的支持、 说服各种质疑,从而平稳推进更大层面的改革。

国务院医改办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处理各种困难和各种复

杂的利益博弈过程中,唯一正确的办法就是把公众利益放在首位。

而这,是此轮医改的最基本思路,也是所有深化改革的最基本思路。

观察人士指出,目前深化改革已成全民共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住房保障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的改革也正在深水区行进,这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保障公众的根本利益,这是保证国家下一步改革的基石,可以说是改革的“底层设计”,有了这些改革的“底层设计”,整体改革的“顶层设计”才会呼之而出。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篇二:医改已进入深水区难度也越来越大

不断深化医改 推动建立符合国情惠及全民的医药卫生体制

医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推进医改,但在改革中都遇到重重困难,有的甚至举步维艰。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行动,是维护十几亿人民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建设、扩大内需的重大发展工程。医改实施两年多来,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为下一步改革打下了好的基础。同时,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现2020年医改的总体目标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改革不断推向深入,着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继续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医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改工作。2009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医改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框架和政策措施。国务院出台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确定了医改的五项重点任务。这两个文件的制定出台都经过了深入调研、认真讨论、反复协调,具

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医改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协同配合,克服起步阶段的种种困难,使医改各项任务不断推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医改的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基本医疗保障面大幅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三项制度不断健全,近600万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保问题妥善解决,城乡居民参保人数合计已达12.8亿人,全民基本医保惠及全国95%左右的人口。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00多个县级医院和3万多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改造建设,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培养规划启动实施,为中西部地区基层机构免费培养了约1万名医科学生,为乡镇卫生院招聘了2万多名执业医师,培训在岗医务人员达数百万人次。三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10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7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均经费标准逐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受惠面明显扩大。四是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已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层机构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门诊药费、住院费用相应降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及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有序开展。五是卫生事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中央财政2009—2011年共新增医改资金3318亿元,各地相应加大了医改资金投入,财政医

疗卫生支出大幅度增长,个人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重连续下降,群众就医负担初步减轻。

总的看,我国医改起步扎实,发展势头良好,推动了民生保障和改善,加强了社会事业建设,也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创造了好的条件。改革的实践表明,医改的理念、方向和路径是正确的,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也借鉴了国际成功经验。但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医改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长期存在的基本医疗保障短缺、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配臵不合理、城乡和区域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人才队伍建设薄弱和“以药补医”等矛盾依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相当突出。同时,各地改革进展仍不平衡,一些地方医改政策和资金落实不到位,机制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 现在医改已进入深水区,所触及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持续前行,才能巩固和发展前一阶段的改革成果,取得更大进展。做好当前改革工作,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对于基本完成医改近期五项重点任务乃至实现2020年医改总体目标都至关重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深化医改提出了新要求。方向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行动。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深入推进医改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首先,深入推进医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4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在这个阶段上,群众越来越重视医疗和健康问题,对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更多期待。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现代国家的基本要求。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主要指标有三项,即人均期望寿命、成人识字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其中反映健康水平的指标居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人均期望寿命从35岁提高到73.5岁。但目前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还不足,个人医药负担过重,群众意见较多,社会也十分关注。尤其是农村仍有几千万贫困人口,他们之所以贫困,除居住地自然条件恶劣等因素外,很多是因病致穷、因病返贫;城镇不少困难群众也为疾病所困。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满足人民健康需求是人民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存在的困难,把医改这一涉及人人的重大工程切实建设好。

第二,深入推进医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医改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构建群众看病就医的安全网。这样不仅可以增进群众健康,而且能够缓解群众后顾之忧、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增加人们即期消费,从而实现扩内需、转方式、促发展。过去医保制度不健全,一些群众有

病看不起、不去看;现在随着医保制度不断完善,看病人数大幅增加,医疗卫生需求明显释放。人的生命最为宝贵,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也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由于存在“以药补医”,导致一些医院开大处方、过度用药包括不当使用抗生素,长此以往就会损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这种状况必须扭转。我国人口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变化等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因素也在增多,需要妥善应对。通过深化医改,可以更好地为群众防病治病,增强群众健康素质,有利于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重要支撑。

第三,深入推进医改,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重要变革。医药卫生与经济社会密切关联。深化医改不仅涉及经济领域改革发展,而且涉及社会领域改革发展。一方面,医药卫生是重要的社会事业,关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关系人的健康和生命。另一方面,医疗服务又是重要的服务业,对老人的医疗服务是老龄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一些发达国家的医疗服务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或超过10%,其中美国达到16%;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一比重也达到6—8%,而我国目前的比重尚不到5%,卫生事业和医疗产业发展的前景广阔,在保基本的同时开发非基本领域的潜力很大。在医改中,政府增加的投入,主要用于中低收入群众,这实际上是对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既解决疾病防治

篇三:李克强:医改已进入深水区难度也越来越大

李克强:医改已进入深水区难度也越来越大

2011年11月16日13: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李克强:医改进深水区 中国将构建多元办医格局

不断深化医改 推动建立符合国情惠及全民的医药卫生体制

医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推进医改,但在改革中都遇到重重困难,有的甚至举步维艰。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行动,是维护十几亿人民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建设、扩大内需的重大发展工程。医改实施两年多来,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为下一步改革打下了好的基础。同时,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现2020年医改的总体目标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改革不断推向深入,着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继续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医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改工作。2009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医改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框架和政策措施。国务院出台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确定了医改的五项重点任务。这两个文件的制定出台都经过了深入调研、认真讨论、反复协调,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医改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协同配合,克服起步阶段的种种困难,使医改各项任务不断推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医改的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基本医疗保障面大幅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三项制度不断健全,近600万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保问题妥善解决,城乡居民参保人数合计已达12.8亿人,全民基本医保惠及全国95%左右的人口。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00多个县级医院和3万多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改造建设,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培养规划启动实施,为中西部地区基层机构免费培养了约1万名医科学生,为乡镇卫生院招聘了2万多名执业医师,培训在岗医务人员达数百万人次。三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10类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7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均经费标准逐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受惠面明显扩大。四是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已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层机构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门诊药费、住院费用相应降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及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有序开展。五是卫生事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中央财政2009—2011年共新增医改资金3318亿元,各地相应加大了医改资金投入,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大幅度增长,个人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重连续下降,群众就医负担初步减轻。

总的看,我国医改起步扎实,发展势头良好,推动了民生保障和改善,加强了社会事业建设,也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创造了好的条件。改革的实践表明,医改的理念、方向和路径是正确的,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也借鉴了国际成功经验。但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医改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长期存在的基本医疗保障短缺、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配置不合理、城乡和区域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人才队伍建设薄弱和“以药补医”等矛盾依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相当突出。同时,各地改革进展仍不平衡,一些地方医改政策和资金落实不到位,机制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 现在医改已进入深水区,所触及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持续前行,才能巩固和发展前一阶段的改革成果,取得更大进展。做好当前改革工作,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对于基本完成医改近期五项重点任务乃至实现2020年医改总体目标都至关重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深化医改提出了新要求。方向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行动。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深入推进医改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首先,深入推进医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4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在这个阶段上,群众越来越重视医疗和健康问题,对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更多期待。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现代国家的基本要求。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主要指标有三项,即人均期望寿命、成人识字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其中反映健康水平的指标居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

就,人均期望寿命从35岁提高到73.5岁。但目前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还不足,个人医药负担过重,群众意见较多,社会也十分关注。尤其是农村仍有几千万贫困人口,他们之所以贫困,除居住地自然条件恶劣等因素外,很多是因病致穷、因病返贫;城镇不少困难群众也为疾病所困。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满足人民健康需求是人民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存在的困难,把医改这一涉及人人的重大工程切实建设好。

第二,深入推进医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医改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构建群众看病就医的安全网。这样不仅可以增进群众健康,而且能够缓解群众后顾之忧、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增加人们即期消费,从而实现扩内需、转方式、促发展。过去医保制度不健全,一些群众有病看不起、不去看;现在随着医保制度不断完善,看病人数大幅增加,医疗卫生需求明显释放。人的生命最为宝贵,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也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由于存在“以药补医”,导致一些医院开大处方、过度用药包括不当使用抗生素,长此以往就会损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这种状况必须扭转。我国人口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变化等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因素也在增多,需要妥善应对。通过深化医改,可以更好地为群众防病治病,增强群众健康素质,有利于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重要支撑。 第三,深入推进医改,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重要变革。医药卫生与经济社会密切关联。深化医改不仅涉及经济领域改革发展,而且涉及社会领域改革发展。一方面,医药卫生是重要的社会事业,关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关系人的健康和生命。另一方面,医疗服务又是重要的服务业,对老人的医疗服务是老龄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一些发达国家的医疗服务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或超过10%,其中美国达到16%;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一比重也达到6—8%,而我国目前的比重尚不到5%,卫生事业和医疗产业发展的前景广阔,在保基本的同时开发非基本领域的潜力很大。在医改中,政府增加的投入,主要用于中低收入群众,这实际上是对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既解决疾病防治的基本需求和群众用药的公平可及,又涉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人事、

收入分配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有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创新;建立规范的基本药物采购制度,促进医药产业优化重组和结构调整,将对整个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产生深远影响;探索公立医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等有效形式,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调动社会力量办医积极性。总之,医改是整体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应当看到,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卫生事业需要不断改革发展。同时,社会各界对医改很关注,人民群众期待见到实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也要认识到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百折不挠。还应看到,深化医改存在许多有利条件,有长期以来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积累的经验,有持续增强的综合国力,有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一定能够推动医改不断取得成效,逐步实现改革目标。“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上下一心、开拓进取、只争朝夕,坚定不移地把这项重大改革实施好,走出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国式解决办法的路子。

二、凝聚共识,科学把握医改的主要思路

推进医改的过程,是一个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化认识规律的过程。在两年多的实践中,坚定了改革的方向,明确了改革的思路,积累了一些经验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这是维护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揭示了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和本质要求。面向全体人民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具有鲜明的公益性质。在推进医改中,必须着眼于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健康需求,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医改的核心理念。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由政府统一组织、个人适当投入、向全体居民公平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健康保障制度安排。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制度创新。基本医疗卫生,包括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常见病和多发病等基本医疗服务、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目前,我国城乡和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尚不平衡,政府对基本医

疗和公共卫生投入还不足。通过医改,采取多种措施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机制化、制度化,包括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惠及十几亿居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这体现了基本医疗卫生作为公共产品的性质,为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打下了制度基础。

二是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这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路径。这次医改的最大特点,就是区分基本和非基本。基本医疗卫生的职责由政府履行,也可以由政府向市场购买部分服务;非基本医疗主要交给社会去办,政府对医疗市场进行必要的监管和调节。

保基本,就是要着眼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做好保基本,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确定保障标准,有效提供保障服务,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如通过建立和完善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三项制度,使基本医保覆盖面逐步扩大,政府对个人补助标准逐步上升,病人住院报销比例逐步提高,体现了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在做好保基本的同时,也要促进非基本医疗服务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选择性的、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适应患者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这不仅有利于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而且有利于政府集中力量更好地保基本。

强基层,就是要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现在卫生事业“基层不强、小病大看”的状况尚未扭转,基层机构薄弱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国际经验表明,把医疗卫生服务的重点放在基层,既能体现预防为主、方便居民防病治病,又能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做好强基层,必须做到工作重心下沉,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同时,还要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和服务模式,引导基层机构与居民建立相对稳定的服务关系,在健康管理、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中发挥主体作用。要采取加强基层机构建设、提高基层看病报销比例、加强宣传引导等措施,使更多居民不出乡村、不出社区就能看病,使基层机构成为群众就医的首选之处。

建机制,就是要建立起既体现公益性、能够增强服务能力,又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的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机制的建立,对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更具有全

篇四:“五轮驱动”下的新医改:我国深化医改进入“深水区”

“五轮驱动”下的新医改:我国深化医改进入“深水区”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五个齿轮”相互咬合联动的系统工程这是卫生部部长陈竺对医改的形容。

经过两年的大力推动,我国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个方面均取得进展。

2011年,是完成深化医改五项重点改革三年任务的“冲刺”之年。在“五轮驱动”下,深化医改各项任务也逐步进入“深水区”。

医保能否提高保障水平?报销最高限额不低于5万元 我国已有12.6亿人参加各类医保,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全民覆盖。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吴明说,基本医保制度是医改五项任务中成效最为突出的一项。但是我国医保还是低水平,下一步医保制度建设一方面要提高保障水平,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规范医疗行为,控制不合理的费用上涨。“最终要把投入的钱用好、用到位。” 吴明委员的这一建议,在《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中得到了回应:

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所有统筹地区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当地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且均不低于5万元。

进一步提高筹资标准,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 发挥医疗保障对医药费用的制约作用。改革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大力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 基本药物何以实现全覆盖?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补偿机制

“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这是2011年医改安排中的重点工作之一。任务能否完成将决定基本药物制度能否初步建立。

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说:“基本药物制度已在60%的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应该说推广得不错,药品零差率销售使药价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涉及基层医疗机构的政府补贴问题。”

为确保实现目标,2011年医改安排明确,在建立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同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现新旧机制平稳转换。

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和医保支付政策。合理制定调整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并在不增加群众现有个人负担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医保支付比例。

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

中央财政继续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各地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给予奖励补助。 基层医疗服务怎样才能硬起来?加强全科医生培养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措施。

近两年来,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改善明显,尤其是县级医院的发展。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吴明说:“基层光有高楼大厦不行,还要有好医生、好管理。”

2011年,我国将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适宜人才,具体措施包括:

出台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文件,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完善和落实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的政策,努力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不足的问题。

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和基层部队招收5000名以上定向免费医学生,累计招收超过1万名;

安排1.5万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累计培训人员达到3万名;

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加大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招聘力度,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12万人次和46万人次,继续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人员培训。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如何实现均等?提高人均公共卫生经费标准

“深化医改提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本身就是一件好事。”胡善联说,尽管现在均等化的水平还比较低,但近两年实施的公共服务项目都取得明显成绩,下一步应根据实际

情况选择、扩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使当地百姓能得到实在的益处。

2011年的医改安排明确,拓展和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扩大服务人群,提高服务质量,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

同时要求完善并严格执行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操作规范和考核办法,提高服务水平。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50%左右,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人数分别提高到4500万人、1500万人以上等。 2011年,我国还将完成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预防为主方针:2011年对15岁以下的人群再补种乙肝疫苗626万人左右;在前两年工作基础上,再完成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400万、乳腺癌检查40万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继续开展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为45万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累计完成100万例;在前两年工作基础上,累计完成163万户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改炉改灶任务,累计完成1128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等。

公立医院改革如何推进?“内拉外推”创新体制机制

篇五:对深化新医改的认识

当前,我国的医改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难点问题集中显现。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医改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 神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在巩固完善医改成果基础上,更加注重落实政府保基本的职责;更加注重市场机制在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中的作用;更加注重医疗、医 保、医药三医联动,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重大问题为导向,以建机制为重点,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 涉及到13亿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幸福安康。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深化医改工作, 2009年4月专门颁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标志着新一轮医改正式启动实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深化医改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常务会议都对医改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医改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为到2020年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 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深化医改的主要内容

新一轮医改启动实施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 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方法,开拓进取,克难奋进,全面完成五项重点改革任 务,顺利推动实施“十二五”医改规划,改革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一)积极推进全民基本医保制度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保障水平

一是着力扩面提标。扩大基本医保的覆盖面,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率保持 在95%以上。同时,逐年提高政府对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补助标准,从改革前2008年的人均80元,提高到2014年的320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 策范围内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由改革前50%左右分别提高到2014年的75%左右。二是开展大病保险。目前全国有28个省份开展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 工作,试点地区大病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报销比例基础上再提高10~15个百分点,有效减轻了群众的看病负担。三是改革支付方式。各地普遍开展按病 种、按人头和总额预付等支付制度改革,不断强化医保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四是推行即时结算,推广就医“一卡通”,18个省份城镇基本医保实行了省内异地 就医联网结算,部分省份开展了跨省“点对点”联网或委托结算,减少群众“跑腿”、垫资。

(二)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建设

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国家制定基本药物目录,以省为单位集中招标采购并配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政府对其运行经费给以补助。由于过去基层医疗机构实行的是以药补医,这种以药补医机制使计划经济时期 的药品加成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变异,逐步演变成一种逐利机制。这种机制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长期运行必然会损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 康,加重群众的就医负担,腐蚀医务人员队伍,绷紧医患关系,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必须

予以破除。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切断了以药补医的利益链条,使多 年来以药补医的机制无法运行,引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事、分配、采购、补偿等方面综合改革。一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性定位, 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起公益性的管理体制。二是推进人事 制度改革,按服务人口的数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新定编定岗,所有人竞争上岗,合同聘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固定的编制流动的人, 建立起竞争性的用人机制。三是推进分配制度改革,以服务的数量、质量、效果和群众的满意程度为核心进行绩效考核,实行绩效工资,拉开分配差距,打破大锅 饭,建立起激励性的分配机制。四是推进药品招标采购制度改革,以省为单位实行新的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办法,推出了招生产企业、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 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监管的6大创新举措,大幅度降低了虚高的药价,建立起规范性的采购机制。五是推进保障制度改革,明确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和发展费用由政府负责,运行费用则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予以补助,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起长效性的补偿机制。截至2011年7 月,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2011年12月,综合改革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通过综合改革,破除了 以药补医的机制,避免了回到大锅饭的机制,建立了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结束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几十年以药补医历史。2013 年国务院督查组的现场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7%患者表示在基层看病不贵,89%基层医务人员反映工作积极性得到调动,96%反映工作量比改革前增加。

(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2009—2013年,中央投入近940亿元,支持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2011—2013年, 中央投资44.29亿元,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运行效率和规范化服务水平。同时采取多种 措施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启动了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学生培养工作,启动了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全科医生特岗计划。通过改革,基层“软硬件”都得到明显改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基本实 现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每个县有达标县医院的目标。

(四)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制度,不断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

从2009年开始,按照“补助城乡统一,标准逐步提高,内容不断扩充”的基本要求,国家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建 立居民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十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补助标准从2009年人均15元提高到2013年的30元。2014年又提高 到35元。实施七大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贫困白内障患者、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重大疾病进行免费治疗或给予补助,惠及了千家万 户。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探索公立医院改革路子

按照“四个分开”的要求,坚持“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围绕“破除以药补医、创新体制机制、 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个方面进行改革试点。在17个国家试点城市、37个省级试点城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探索实践,积累了有益经验。2012年6月,

国家 启动实施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18个省份311个县(市)的752所县级公立医院开展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的综合改革试点。中央财政 按每个试点县30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2013年国务院医改办对试点县级公立医院进行总结评估,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

二、推进医改的主要举措

五年多的医改,各地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探索,涌现出一大批新亮点、新举措,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和做法,是我们持续深(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深化医改,深水区)化医改的宝贵财富。概况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三个基本”

中央提出了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 则,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回顾五年改革历程,深化医改中的很多政策设计和改革举措都源于“三个基本”。按照基本理念的要求,把医 疗卫生服务分为基本的和非基本的,这为我们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公共产品,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应该主要 是政府的职责,非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主要由市场提供,政府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调节。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是提供公共产品的主要载体,既然是提供公共产 品,就应该充分体现公益性,不应该是营利性的。这就要求必须破除公立医疗机构以药补医的逐利机制,增加政府投入,建立起新的体现公益性的运行机制。同时, 也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在实现路径上,坚持从基本入手,从基层改起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庞大繁杂,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从什么地方入手,选择什么样的突破口推进 改革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对改革者智慧和勇气的考验。在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最薄弱的环节。因此我们选择从基本入手,从基 层改起,以建机制为重点,分层次推进改革,把大量的资金财力投向保基本、投向强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把诸多的改革举措聚焦到基层,从而在一 个比较短的时期内,使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生质的变化,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短期内尽快从改革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从而激发对医改的拥 护和支持,增强全国人民对医改取得成功的信心。实践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三)在重点突破上,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放在突出位置

医改的过程就是破除旧的体制机制,建立新的体制机制的过程,因此,建机制始终是我们的重点。新的体制机制必须 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律,体现党的执政理念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五年来,我们先后建立了全民基本医保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基层运行新机制,等等。在机制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要把增加投入与构建新 机制两者结合起来,用投入促进改革,用投入换来新的机制。如果两者不能实现有机结合,增加的投入不但不能促进改革,反而很有可能会固化旧有的利益格局,为 下一步改革增添阻

力。比如,在基层综合改革当中,实现增加投入和建立新机制的有机衔接,使广大医务人员切身体会到大量的资金投入是改革带来的,条件的改善 和待遇的提高是新机制带来的,从而就会发自内心拥护和支持改革,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改革中去。

(四)在政策设计上,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丰富多彩的实践必然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启示,也会深化我们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认知。 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用中国式的办法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这就要求我们推动医改只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照抄照搬任何一个国家的模式都不可能在中国大 地上取得成功。我们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确定了改革的方向、原则和政策框架之后,鼓励各地先在局部进行试点探索,同时加强对地方试点的跟踪和指 导。在取得成功经验之后,再通过总结提炼,上升为国家政策,完善和丰富顶层设计,然后再在全国推开。这样才能保证改革不走弯路,不折腾,最大程度地减少改 革成本,增加改革共识,凝集改革力量,释放改革智慧,使政策设计能够比较好的符合中国实际。比如,在建立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如何通过综合改革建立基层新 机制,如何创新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办法,这些都是在地方取得成功经验后进行总结提炼并上升为国家政策再在全国推广的。

(五)在组织实施上,坚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

加强医改的组织领导,是深入推进改革的组织保证。国务院成立医改领导小组,李克强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新一 届政府成立后,刘延东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由20个部门组成,统筹领导和指挥全国医改工作。各省、市、县都相继成立领导小组。国务院医改办公室 每年都与各省签订责任状,将改革任务分解成具体的工作目标,写进责任书中,各省对各市、各县也都签订责任状,把改革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 头,并定期进行检查督办。这种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为推动全国医改提供了有力有效的组织保证,也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三、医改取得的主要成效

经过五年的艰辛实践和不懈努力,深化医改的各项重点改革任务都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概括起 来就是,编织了一个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医疗保障网,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其能量正在逐步释放,其效果越来越好。同时也为公立医院改革 积累了经验,形成了共识,增强了信心。

(一)人民群众得到了明显的实惠

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年提升,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逐年提高,基本药物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全国平均下降了 30%。这“一升一降”有效地减轻了群众看病负担,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向人民群众提供,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得到真正 落实,提高了居民的健康素质。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条件不断完善,方便了人民群众就近就医,增强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基层医务人员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服务态度的改变,明显改变了百姓看病就医的感受。

(二)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了公益性,运行和发展所需经费有了根本保证,解除了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医务人员的收入 与药品收入脱钩,药品不再是牟利的工具,而是回归到治病救人的功能。医务人员不再是推销药品的“商人”,而是一心一意为百姓看好病,服务好,职业价值得以 体现,赢得了社会的尊重、群众的信赖。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解决了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编的状况,使有真才实学的人有了更好的职业愿景,一大批医德好、 医术高、勤奋工作的业务骨干受到了鼓舞,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和绩效考核导向。据统计,基层医务人员人均工资水平每月比改革前提高了600元左右。关键岗位、 业务骨干收入水平提高得更多一些。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养和培训,为他们增加了更多进修培训的机会,从而提高了业务水平,拓展了空 间。

(三)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深化医改的五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投入资金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条件改善最明显的时期, 基层面貌焕然一新。通过综合改革,基层医务人员队伍结构得到改善,活力得到激发,水平得到提高。加强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 和完善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基层去工作。大力推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为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

(四)为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各级政府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有力地扩大了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医疗保障水平的提升,逐步解除了人民 群众的后顾之忧,有效释放出大量的消费需求,扩大了内需。基本药物价格明显下降,为稳定全国物价总水平作出了贡献。省级基本药物招标采购的新机制,推动了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有利于中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大量社会资本的投入,有力促进了医疗服务业乃至健康产业的振兴和发展。

(五)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破除了逐利机制,转变了服务模式,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全科医生团队主动上门服务,使医患 双方重新建立了信任,促进了医患和谐。医改让基层群众直接享受到改革的好处,不少大病患者因发生高额医疗费用而陷入经济困境时,医改为他们伸出了援助之 手,使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从内心里感激党和政府,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2012年全国政协组织各界政协委员全国调查,新华社组织了若干个小分 队到全国调查,分别得出的结论都是医改是十七大以来改善民生的最大亮点。

四、医改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医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这些成效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 求和全国人民的期盼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当前,改革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难点问题集中显现,体制性矛盾集中暴露,各方面利益交织叠加,面临的困难更多、挑 战也更大。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