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冷月葬花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0:21:43 字数作文
冷月葬花魂字数作文

篇一:冷月葬花魂

冷月葬花魂

字数:2616

摘要: 林黛玉形象从《红楼梦》面试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误解中度过的,天才作家曹雪芹运用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直抒胸臆等多种表现手法,通过对饮食起居、诗社共吟、游园设宴、节日玩乐等多种场景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美丽多才、痴情敏感而具有叛逆思想的封建贵族女性形象。林黛玉之死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她性格上虽有缺点,但掩盖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

关键词:林黛玉 自卑 孤傲 痴情 悲剧人生

一、 林黛玉的自尊与自卑

林黛玉五岁时丧母,父亲病重,寄居在贾府,又兼体弱多病,这些于一般人来说都会不由自主的产生自卑,更何况是聪慧,敏感的林黛玉。家庭的不幸,贾府的趋炎附势使得他十几年的生命充满了孤独和无助,因此,也就形成了绝对自卑的性格。人当然不能没有自尊,但她自尊心太强了,便会发展成为小心眼。其实,自尊与自卑在心理学上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体现,后者则是前者的内里。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她在人前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正是为了用自尊来掩蔽她内心的自卑。 她在贾府时时在意,刻刻留心,不多说一句话,不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适份合度。但我们同时也感觉到,她一开始便受到心理上的压抑。

周瑞家的送宫花,本来未分高低贵贱,只想抄便道走,却因此将宫花恰巧给了黛玉。此无心之举到了林姑娘那里却变得不这么简单,她首先注意的不是宫花的造型与做工,而是这是否是别人挑剩下的。

元春归省时,大家一起赋诗行乐,她本可以随声歌颂一番讨得元妃欢心,但她却一心只想大展奇才压倒众人。贾母为薛宝钗庆祝生辰,她心里感到不快,这原不宜流于言表,但她偏偏露出“不忿之意”。最经典的一次是她去敲怡红院的门,晴雯以为是哪个丫头,就没有开门。这个简单的误会却让黛玉的心深受伤害。如果当时她在门外质问晴雯或说出自己是谁,事情也就解决了。但她只是黯然离开,之后看见落花满地便触景生情写出了那篇有名的《葬花词》。

等到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她的时候,黛玉已是完全震怒了。“他原是公候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你的好心,只是那个偏又不领你的这个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在这里,黛玉真正不能容忍的是把湘云看的比她高贵,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才发泄了这么一大堆,这也正是她维护自尊的一处鲜明的表现。

二、林黛玉的孤高与自傲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博览群书、才思敏捷,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女,一位真正的诗人。她的菊花诗《问菊》有诗这样道:“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是她借菊言志,自问不随波逐流,象菊花一样清高傲世一种姿态。

妙玉清高,说确切一点应当是古怪。妙玉一腔孤愤,但深在意中,没有明说。从她的性格和许多的行止上看,其重视名利,说是看空,实没空。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与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两种差之千里的觉悟。

同样清高的还有府里的四小姐惜春,但她的清高多因家道遭变,与其说是清高,不如说是冷避。只有黛玉的清高是真正的,来得自然而不怪的。

在金陵十二钗中,除了林黛玉,没有一个结局或出场不直接地或间接地与政治有着关联。秦可卿之死、元妃之死,已有公认,为政治牺牲品。凤姐因政治靠山如雪山崩溃,以致罪名累牍。皇室选妃,宝钗待选;她的入选与未入选,皆因与宫中政治因由。迎春受孙绍祖所害,主因也是因为元妃失宠,贾家为皇上所弃。探春的远嫁更是政治联姻。李纨因为儿子的政治前途,最终也与贾家的关系名在实无。巧姐、惜春结局,是贾家子弟在政治动乱后最终的最好归宿。妙玉更是个政治大敌,最后世难容。政治是肮脏的,十二钗多受其害。只有林黛玉,才真正与政治无涉,真正的清高,做到了“质本洁来还洁去”。最后的也逝世,还是为情泪尽而逝。真是世外一人啊!

三、 林黛玉的坚贞爱情与悲剧人生

林黛玉在贾府惟一的知己是贾宝玉。对贾宝玉的爱情,是她生命之火,一旦失却这爱情,生命也就终结。

林黛玉执着地追求爱情,但是当贾宝玉借《西厢记》词语向她表示爱情的时候,她反而要嗔怪他,指宝玉大骂。林黛玉的言行着实矛盾!她喜欢贾宝玉,因得不到贾宝玉的爱情饱受痛苦的煎熬,但贾宝玉一旦有了表示,她又摆出一个贵族小姐的架式来拒绝宝玉,是因为她不能接受贾宝玉逢场作戏式的表达爱情方式,因为她追求的是真爱。

林黛玉毕竟是单纯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有朝一日获得统治阶级的认可,成为合理的存在。但在贾府哪个封建等级观念根深蒂固的家族里,贾府当权者们把贾宝玉作为振兴家族的唯一希望,他们迫切需要一个既能为贾家带来财富、管理家政、团结家族人员,又能劝导不走正路的贾宝玉幡然悔悟,走立身扬名之路。显然,薛宝钗比林黛玉更为合适。这样,具有诗意的“木石结盟”就必然要被代表世世俗关系的“金玉良缘”所取代,宝黛爱情只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悲剧。

四、 死亡是她对现实生活最后的反抗

黛玉经常提到死这个字眼,仿佛就如谈论天气一样云淡风轻,其实,死就是黛玉对生活最后的反抗,纵观整部红楼,死亡确实是她生命中最精彩的一笔。黛玉焚稿断痴情,每次读来都不禁令人潸然泪下,却又不得不感叹这确实不失为黛玉最好的结局。在最美的年华逝去,凄美如樱花的凋零,从此再没有了生活中的风刀霜剑严相逼,从此,她停留在了她如花的岁月,在读者的心中成就了一种永恒。

主要参考书目:

① 王昆仑着《红楼梦人物论》,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② 王昆仑着《红楼梦人物论》,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③曹立波着《红楼十二钗评传》,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

④任明华编着《红楼人物百家言·林黛玉卷》,中华书局,2006年1月第1版。

篇二:冷月葬花魂-林黛玉的诗与泪(上)

汉风先生《品读红楼人物》系列讲座之二

冷月葬花魂

——林黛玉的诗与泪(上)

(汉风先生2010年2月19日讲于彭城书院雨水茶会)

各位长辈、各位来宾:大家晚上好!

立春茶会讲贾宝玉时,我说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我们塑造了众多风华绝代的艺术形象,如果说贾宝玉是作者最钟情的男一号,而林黛玉无疑是作者最偏爱的女一号。由于林黛玉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以至于中国人都习惯于把生活中爱哭、或者体弱多病的女孩子戏称为“林黛玉”。“爱哭”确实是林黛玉的性格特征,但是仅仅用“爱哭”来描绘林黛玉又是对林黛玉最表象的、最

庸俗化的表述,它掩盖了林黛玉丰富的人生内涵。怎么样来看林黛玉才是真实的、接近曹雪芹原旨的?在雨水这个节气的晚上我就给诸位呈现我眼里的林黛玉,以期得到大家的指正。

一、就形象而言,林黛玉具有希世之美的气质。

红楼梦里的各个女儿都聪慧灵秀,独具魅力,但独有林黛玉美得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第三回写到林黛玉进贾府,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 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这种“风流态度”指的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一种动人的气质。

王熙凤见了林黛玉,携着黛玉的手, 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对林黛玉的赞美溢于言表。书中接着写贾宝玉眼中的黛玉:“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不饰雕琢、梦幻迷离、娴静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和媚,真是“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第二十六回,林黛玉夜访怡红院,晴雯没听出黛玉的声音,把黛玉挡在门外。她又看到宝玉有说有笑地送宝钗从怡红院出来,黛玉误以为是宝玉生了她的气“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

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因有一首诗道: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这一段文字是曹雪芹对林黛玉希世俊美最形象、最艺术化的描绘。这里用中国四大美女的典故来类比黛玉之美。春秋时期,有一个叫西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的身影,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此后,“沉鱼”便成为西施的代名词。汉元帝时期,为安抚北方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三国时期的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唐代的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声泪俱下,花瓣立即收缩,后来人们就用“羞花”来赞赏她的美貌。所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形容四大美女的,而在曹雪芹的这段文字中,我们分明看到了

一个兼具闭月羞花之态,沉鱼落雁之姿的林黛玉。

【闭月羞花之态,沉鱼落雁之姿】

林黛玉在贾宝玉眼中,始终是个“神仙似的妹妹”。这个“神仙似的妹妹”可以说足以打动所有男子,就连纨绔子弟薛蟠“忽一眼

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尽管《红楼梦》中的十二钗都是美女,但是曹雪芹重点描绘的确是是林黛玉和薛宝钗。而黛玉之美与宝钗之美又有很大区别。贾宝玉在第二十一回曾对宝黛之美做过评述。他说:“戕宝钗之仙姿,灭黛玉之灵窍”。此句话一语中的,黛玉之美就在于“与众各别”的灵窍,即是美在气质、神韵、风采与才华上。这种美是可感而不可触的,可意会而无法言传的,它朦胧而飘逸,灵动而诗性。这种超凡脱俗的稀世之美也许只有超凡脱俗的贾宝玉才能认识、欣赏、渴求、追慕。

篇三:冷月葬花魂

冷月葬花魂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三生石畔有株绛珠草,受神瑛浇灌,通灵成人,便要以泪抵水报其恩,因而化身为黛玉,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独把花锄偷洒泪。都说黛玉多愁善感,常常眼空蓄泪泪空垂,哪里知道她是将眼泪化水,以报宝玉的恩情。

花影不离身左右。黛玉对花情有独钟,“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是对白海棠的欣赏;一句“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将菊花问得无言以对;“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则是对桃花的眷恋,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

再娇艳高洁的花,“明媚鲜妍能几时”,只不过是“一朝飘泊难寻觅”罢了!于是乎暮春时节落花飞满天,引得黛玉泪眼观花,悲悲嘁嘁,如怨如慕,只泣得“花魂点点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

试看春残花渐落,又有谁知人的至死不渝!闲静似娇花照水,又有谁明她的矛盾心灵?!

落花尚可被埋葬,人的感情也可以吗?黛玉可以。她可以把心埋得很深,可以“随花飞到天尽头”。花死,她葬花,葬的也是自己啊!

为爱而生,她对宝玉的真情无人能抵。但最终也因爱而死,留下了终生的遗憾呐!该是花飞人倦了吧!

悲剧。以泪还情的结局总是悲的,“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黛玉为宝玉流干了泪,最终泪尽而逝,也是还了了吧!香魂一缕随风散,她注定不属于那里。

如弱柳扶风,她似水般柔弱,但那份爱格外坚毅如一。似娇花照水,她若玉般冰洁,却被诗化成多愁的人儿。

黛玉的美无法形容,只言片语尚不能描述,唯有作诗一首祭之: 梦啼冷月见花落,

落花引得娇人泪。

泪干不见春来回,

回看香魂惹人怜!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冷月葬花魂)

??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篇四:冷月葬花魂

冷月葬花魂

细雨轻点朱唇,我把花前月下轻许。任凭狂风把寂寞扬洒。

空馀双眼微熏,岁月的底色,不曾染指,存留初始的馥郁。

颔首低吟浅唱,我用水墨划出一道蓝,把心擎在云头,飞翔。

寂寞驻守残空,蝉儿扑扇着初秋,简单的鸣叫,没有撕裂的殇。

孤烛吟风逸雪,我让冷月记住灿烂,日出之前请先将思念终结。

残夜消逝微冷,岁月在轻描淡写之际,不要让斯人背影长绝。

篇五:冷月葬花魂

冷月葬花魂

佛门前,百花逸然,菊花递暗香,梅花一缕魂。一心向佛,终也百无一物,冷月葬花魂......

前一世,碎碎念缠绕了一生,你与侬的海誓山盟,你与侬三生石畔的声声诺言誓语,像一缕清风将侬的尘世吹乱,伴着一路记忆点缀的残菊,随风飘远,飘乱 ......

终也敌不过世故人情,终也望不穿点点繁星,终也剪不断丝丝怨情。不是浅浅的愁怨,亦不是浓浓的恩仇,只是自己停歇时自然而然流露出的情愫。繁华声此起彼伏,尘世风趁势弥散。佛语无声,问尘世几人能懂。只一念之偏,佛门半掩,有缘人终会皈依。曾经过往像是一句嗟叹,穿肠而过,而曾经的入对出双只剩下湖面孤影自怜。 我本无城府,只是他人想太多。风花雪月的记忆似韶华之逝。佛祖呢喃一花世界,一指轻拈诠释一叶菩提。提起惹红尘的裙裾,孑然一身走完这条黄昏羊肠,嗅尽一缕缕梅花暗香。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