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李陵碑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0:20:16 体裁作文
李陵碑的故事体裁作文

篇一:关帝灵签(51-100)故事

【故事】御沟流红叶

唐朝·宣宗宮內,韩夫人不蒙宠幸,偶向红叶题诗一首,流出御沟。一应试官人顾况(于佑),于御沟边拾得红叶,上题诗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况亦拾红叶,戏和之云:“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也从御沟中流将进去。天子知此事,即把韩夫人嫁与于佑,夫妇百年偕老。按:

御沟题叶名有四,姑录其一。 【故事】匡衡夜读书

汉·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好学不倦,读书夜以继日,累官太子少傅。朝廷有政议,辄引经以对,言多法义。数上书陈使宜。后拜相,封乐乡侯。当微时,夜读无擎可焚,私凿邻家之壁,

偷光映读,其勤苦有如此者。 【故事】刘玄德入赘孙权妹

刘玄德,即西蜀先主也。为荊州牧时,甘夫人(刘备妻)新丧,东吴·孙权闻知,诈以妹招赘,欲赚其入吴,索讨荊州。孔明料知,乃授赵云锦囊计,保先主入吴。(东江招亲)竟弄假成真,娶孙夫人以归焉。有曰:“周

郎妙计高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故事】苏秦刺股

战国·苏秦,洛阳人,师鬼谷子。游说秦王,书十二上其说,不行。裘敝金尽,憔悴而归。至家,妻不下机,嫂不为炊,秦惭怒。得太公阴符,发愤苦读,困怠时用锥刺股,痛而再读。后以合纵之说说赵,联六

国抗秦,竟佩六国相印。 【故事】包龙图劝农

宋·包拯,字希仁,合肥人,官龙图阁学士。由进士出身,常守乡郡,不少屈法以殉乡曲。惟贵粟重农,欲民知耕,吏治推第一。为御史时,危言鲠论,烈如秋霜。尹开封,权贵敛迹。人以笑比黄河清,虽童稚妇人亦识其姓名。谥孝肃。 【故事】王枢密奸险

宋·王钦若,字定国,官至枢密,封翼国公,谥文穆。仁宗尝谓辅臣曰:“钦若久在政府,观其所为,真奸邪也。澶渊之役,辽已大震,寇准请乘破竹之势,以复燕云。钦若妒功,乃以孤注阻之。真宗竟许辽盟,使宋终失燕云。钦若之罪也。”

【故事】烂柯观棋

晋·王质,采樵信步入深山,见两童子在石上对奕,质置斧旁观。童子与质一物,形如枣核,食之不饥。至局终,谓质曰:“此非人间。仙家片刻,凡世百年,尔合急归。”质回头,见柯己烂,匆惶而归。至家,

景物全非,人莫之识。烂柯山今在浙江省衢州府。

【故事】苏秦背剑

战国·苏秦,既说秦不行,乃归家发愤苦读,研究太公阴符。学成即至赵,往说赵王以合纵拒秦。赵王大悅,为治装往说齐、楚、魏、燕、

韩。竟佩六国相印,使秦兵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故事】邓伯道无儿

晋·邓攸,字伯道。永嘉未,石勒兵起,攸絜家而逃。以其弟早亡,特全其侄,系其子于树而去。为吴郡太守,载釆之官,俸禄无所收,惠政及民,民歌颂之,后官至尚书,卒竟无儿。时人慕其名,以为天道无

知,而不想其缚子于树,其心太忍也。 【故事】宋郊兄弟同科

宋·宋郊,弟祁,雍邱人,天圣初与弟同举进士。未第时,有僧相之云:“小宋当大魁天下,大宋亦不失功名。”后数日僧见郊,异之曰:“君何满面阴骘纹,似救数万生命者。”郊曰:“惟前日见蚁被水淹,戏将竹编桥

渡之。”僧曰:“即此便是,当大魁天下。”后果然。 【故事】蒯辄见韩信

汉·蒯辄,字通,范阳人。时韩信假节为齐王,辄知天下权在韩信,往说之曰:“今大王威震天下,与楚则楚胜,与汉则汉胜。大王若不楚不汉,鼎足三分,可长保富贵。”信谢之曰:“吾受汉王厚恩,终身不忍背汉。”后信被呂后所杀,临刑有“悔不听蒯通之言。”

【故事】韩信战霸王

韩信率诸侯兵,与楚王大战于九里山,十面埋伏,围籍(项羽)垓下。籍走至乌江,有亭长驾舟以待,曰:“今独臣有船,王急渡江东,亦足王也。”籍笑曰:“江东子弟同籍渡江,西诛秦无道,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

怜而王我,我独不愧于心乎?”竟自刎而死。 【故事】杨令公撞李陵碑

宋·杨业,太原人。先事北汉,屡立战功,号杨无敌。后降(归宋),从招讨使潘美(潘仁美)征辽。辽将耶律斜轸伏兵于陈家谷,业以孤军深入。美妒恨之,故不发援师,欲置其死。业被困无援,撞李陵碑而死。

此见于北宋志传,与史称被擒不食而死异。 【故事】管、鲍分金

春秋,管仲与鲍叔未仕时,同为贾,分金,仲多自与,鲍叔知其贫,不以为贪。后鲍叔为齐桓公大夫,竟荐仲为齐相,佐桓公尊周攘夷,霸诸侯,一匡天下。管仲尝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故事】蒙正木兰和诗

宋·呂蒙正,字圣初,河南人。微时,尝在僧家別院木兰寺內和诗,其品迥异庸流。迨太宗时,果举进士第一。后三居相位,引荐人材,使

上下各称其职,称贤相焉。

【故事】杜甫游春

唐·杜甫,字子美,杜陵人。玄宗朝献赋,命待诏集贤院,后转检校工部員外郎。甫览群书,善为诗歌,涵浑汪洋,千态万狀,陈时事确切精深,世号诗史。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惟好赏春山,

故每当春晴,必游郊外。

【故事】江遺囑兒

(原書未述內容,但有籤詩專書『百首籤詩解』記載以下資料,可供參考)

江遺,應是江革,南朝梁考城人,字休映,少孤好學不倦,南齊時試大學,為王融所器重於竟陵王蕭子良西邸學士,入梁任御史中丞,敢劾權貴,為北魏所俘虜放還。

【故事】蘇瓊下淚

有百姓乙普明兄弟爭奪田地,多年未能斷清,他們各自提供證人。竟然有一百來人為他們雙方作證。蘇瓊召集乙普明兄弟,當著眾人勸告他們說:“天下難以得到的是兄弟,容易尋求的是田地,假如讓你們得到田地而失去兄弟之心,將會怎樣?”蘇瓊說著就掉下淚來,眾人無不哭泣。乙普明兄弟叩頭請求到外面去再加考慮,他們兄弟已分居十年,於是又搬到一起居住。 【故事】钱大王贩盐

篇二: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

頤和園長廊彩畫故事

苏武牧羊

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奉旨出使匈奴。匈奴单于了解苏武的才能,许高官厚禄要苏武投降,苏武不为所动。单于杀副使以死相威胁,苏武宁死不屈。单于折磨他,将 他发配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牧羊十九载,苏武手持汉朝符节,不忘汉朝使命。后来,苏武的朋友,汉朝大将军李陵与匈奴作战被俘投降,来此告诉苏武,他的父亲已 死,兄弟被杀,夫人改嫁,武帝年迈,朝政混乱,不如投降的好。苏武表示宁愿为汉室社稷而死,决不背叛列祖列宗。李陵无言以对。后人吧苏武牧羊的经历,填词 谱曲,词曲催人泪下,一直演唱到今天。

客 至

《客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诗。当代中国人都知道李白、杜甫的名字。他的这首《客至》写于成都草堂。某日,老友崔县令路过来访,使杜甫欢喜不尽,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诗。今收入唐诗三百首里。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隐居成都的生活情景。

《客 至》

舍南舍外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滴翠亭宝钗戏蝴蝶

《红楼梦》中第二十七回故事。农历四月二十六日是芒种节。按中国古代风格,要设摆各色礼物,祭祀花神。大观园中女孩子们一早起来,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等物系在 每一棵树上或花上。众小姐和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宝钗便到潇湘馆来找。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遂向袖 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嘘嘘。

风尘三侠

公元613年,隋朝危机四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有个叫李靖的人,心怀大志。一日,他来到大臣杨素府中,被手持红拂的歌女看中。此女投奔于他,遂结为夫 妻,逃往太原。途中,他们结识一位长着满脸卷曲红胡子的人。到太原后,虬髯客请李靖夫妇到他家中,并拿出全部珠宝钱财,让李靖助李世民推翻隋炀帝,他到东 南方向闯天下去了。后来,隋灭唐兴,李靖当上了唐朝宰相,东南方向数千里外

也传来消息:一人拥有战舰千艘,甲兵十万,做了皇帝。李靖夫妇向东南方向洒酒祝 贺。后人称他们为“风尘三侠”。

刘玄德携民渡江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刘备领兵驻扎樊城。曹操亲率大军杀来。刘备兵微将寡,自料难敌,只好弃樊城渡汉水,退往襄阳。樊城百姓扶老携幼相随。一时间,汉水两岸 哭声不绝。刘备见此情景,哭道:“为我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说罢,就要投江自尽。左右急忙抱住。众人见状,痛苦一片。刘备急 令关羽催船速去渡百姓过江。直到百姓全部渡江,刘备才上马离去。刘备携民过江一事深得民心,所到之处,受民爱戴。

篇三:关于杨家将的传说

关于杨家将的传说

关于杨家将的传说和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在民间的口碑文学里,经久传诵,历千年而不衰。“杨家将血战金沙滩”、“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十二寡妇征西”等等,当聆听着这些杨家将出生入死的动人故事时,我们心中便会翻卷起历史的波澜和真实的感动。北宋欧阳修在杨使君墓志铭中有提到杨家: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由此可知,杨家将的故事早在欧阳修时就已普遍流传在街头巷尾了。其后由于宋元说话风气十分盛行,杨家将的故事自然成为说书人最好的题材。

杨家将故事从第一代的杨业(即杨令公)归宋开始,即展开一场又一场可歌可泣的故事。杨令公遭潘仁美陷害,在狼牙谷撞李陵碑而死,长子渊平、次子延广、三郎延庆,皆死于战场;杨四郎为番兵所擒,后来在辽国暗助宋朝;杨五郎出家逃难;七郎遭潘仁美万箭攒身而死,其惨烈直可谓惊天地,泣鬼神。至此,杨家仅存杨六郎接续血脉,再由杨宗保传至杨文广,承继祖先之余烈,为大宋江山抛头颅,撒热血。 更难得的是,其间还写到杨门女将不让须眉的事迹,例如:穆桂英、琪八娘、瑛九妹、宣娘等。杨家一门五代,不分男女,皆为不世之英雄。最后写至杨怀玉因不堪奸臣凌辱与残害,举家归隐太行,躬耕田野。结束了杨家忠义的事迹,历经六朝天子〈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其影响力之大,古今罕见。杨家将可为国之柱石,换言之,没有杨家将就

没有安定的大宋江山。

宋朝开国之初,太祖赵匡胤见五代军人拥立将帅之风,妨害国家之安定,于是定下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压抑武将的发展空间,虽使宋朝文风大盛,却也使国势积弱不振,屡遭外族侵凌而无力抵抗。此时如果没有这些良将保卫国家,大宋江山早已成为外族的囊中物了。

可悲的是,武将常受文官的挚肘于陷害,往往抑郁不得志,甚至随时可能遭到杀身之祸。杨家身负抗辽保宋的大任,自然也不例外。历代都难逃奸臣的迫害,从潘仁美、王侁、王钦、谢金吾、狄青以及张茂,皆无所不用其目的想打倒杨家将,杨家众将也数次险遭抄家拆屋的命运。 所幸尚有一些忠贞之士鼎力支持,才使杨家将的英勇事迹得以代代相续。其中代表人物有八大王、寇准、包拯、以及后来的周王。使读者在观赏本书之余,除了有感于杨家为朝廷出生入死,却换来奸臣陷害,人君何其不明,天道何其不彰。道尽忠臣的凄凉与辛酸;更让人切齿深恨奸臣残害忠良。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历史演义小说。读者不仅赞叹杨家将的忠义,杨家众将更是个个身怀绝艺,杨令公勇猛过人,六韬三略无一不精。杨六郎更是武艺超群,以其勇猛与智慧收伏山野强寇,使其为国家出力。杨宗保、杨文广更得神人传授仙术。除了杨家将之外,还有些值得一提的人物,如胆大心细的孟良;勇猛朴实的焦赞,以及岳胜的骁勇,使《杨家将演义》更加生(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李陵碑的故事)动活泼。

扩展阅读:http://henan.hqcyw.cn/news_24826.html 朱仙镇岳飞庙

篇四:中央文史馆馆员田青发言实录

中央文史馆馆员田青发言实录

大家好,让我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这么一个经济和金融的大外行来参加今天的经济论坛,本身就是巨大的改革。讲到中华的传统文化,从“五四”以来,我们就一直认为,传统文化是属于历史的,是属于过去的,是落后的。

今天,我们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之后,开始有了一次喘息的机会,有了时间,暂时的祝福,甚至回眸远望,我想这一切也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过程。讲到传统的文化和改革的关系,我想请年轻的朋友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看中国历史上历代的改革家,商鞅、吴起、王安石等等,中国历史的改革家,没有一个是有好下场的,可能说得太绝对了,不是所有的,但说明了大部分。

我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历史上的改革家,大部分都没有好的下场,但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每一朝、每一代都会涌现杰出的改革家。这是针对精英层面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今天都是受过教育的,在千百年的中国历史当中,构成中华民族主体的是农民,我想请你思考一下,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农民,没有机会受教育,没有读过私塾和新式学堂,除了日出而出,日落而坐,知道在家里孝顺父母,知道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他会参军,是谁讲的这个道理,对于第一个问题,大家应该清楚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主,从小就对我们的学子们灌输一个思想,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历代中国知识分子都是抱着这样的包袱,“达则肩并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千百年来,历代的知识分子,都把将报国为民作为自己的理想,这么多的改革家,自己的结果都不好。但是中国的历代精英阶层和知识分子,都是像林则徐一样,“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趋之”,他们考虑的是民族和家国和社稷。 所谓庙堂之高,则优民,我想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中心点,就是对民族的爱,对国家的责任,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甚至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血液中的东西,一种不言则明的东西,普通的农民,刚才我讲了,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甚至一辈子没有一个大名,可能就叫什么二狗子或者是老三,但是他可能就是前几天韩国归还我们的400多具志愿军遗骨的一部分。今天同样很多的农民没有受国教育,包括在座的各位,我们想想我们的爷爷、奶奶,他们没有读过书,但是从小会给你讲,岳飞刺字的故事,会讲苏武牧羊的故事,会讲岳飞怎么被12道金牌招回来的,讲杨继业如何怒冲李陵碑的故事,这就是现代化濒临灭绝的草根文化和农业文明,最近10年来做的事就是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不会读书,但是会看戏,在传统节日中感受到忠孝礼知信,无论中国的精英阶层和知识分子,还是对我们的民众,还是对舍身忘死的改革家,还是应该享受改革最终红利的老百姓来讲,传统文化能够为我们的改革提供最原始的动力,就是对中华民族的情感,就是对这份家国的责任心,我想无论是经济改革还是政治改革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动力和基础。

除了精神的层面上,传统的文化还会为所有的改革家提供新的视角或者是新的智慧,提供一种哲学。中国传统文化讲起来叫做“博大精深”,“博”是指数量,“大”是指品质,“精”是指精神,“深”是质量也是内涵。简单的来讲,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就是三个字“如世道”,大家可能跟我一样,最近一段时间,习总书记频繁的讲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去年到曲府,最近两天在法国和德国的演讲,都用从来没有过的篇幅讲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习总书记非常明确的指出,构建中华民族的软实力的基础是中华传统文化。 所以,今天可能讲传统文化的时候,青年人觉得改革开放是向前进,讲传统文化是向后退,这是错误。在爱因斯坦的时空观中,时间和空间都是多维和多元和无穷的,作为文化来讲,向前是前进,向后同样是发展,向上下左右,所有的空间都可以发展,都是前进。

近二百年来,我们中国所有改革发展巨大的,集体的,民族的心理背景,其实就是两点,一个是自卑,我们被列强欺辱,一个是自强,我们不服气。“五四”的时候,先前人要清理家底于是将传统文化当做批评的对象,从鲁迅到胡适都是这样的态度。现在来看,他们的这种摧枯拉朽式对传统文化的清理,清理自己的场地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在泼洗澡水的时候,连孩子一起泼掉了。当我们改革开放和学习西方经验三十年,取得如此成功的经验的时候,我们想想过去对传统文化彻底的批判,是不是过了。今天现代化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中国现代化的重点就是没有了国籍,不但没有了乡愁,更没有了自己文化传统的时候,我想传统文化不但被我们重新的认识,也应该成为我们一个巨大改革的动力,我希望中华民族以自己的身份和自己的面孔站在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生理的基因,都是黄皮肤黑头发,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基因,在座的年轻人比较英俊,我就比较丑陋,但是我们有共同精神的DNA,这就是传统的文化,从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我们的经史子集,到我们的忠孝仁义礼智信,这一切在今天来看,都是在座所有人应该继承的,在历史上曾经发挥巨大的作用,在未来也应该发挥巨大作用的传统文化。

最后一个层面,中华传统文化给我们提供的一种智慧。我们现在是先上小学,后上大学,传统的文化先读大学,这是普及性的东西,大学里面曾经引用了青铜器上的内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个青铜器是为了洗涤身体,一个人用崭新的面貌,面见世人的时候,苟日新,日日新,每天都有要打理自己,而且在此基础上又日新,用习总书记的话,改革只有进行时。中国的“儒释道”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都可以为我们提供这种智慧,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心的内容就是认为这个世界的万物都是在不断的变化的。道家讲人法地,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唯一不改变的事情就是变,佛家也是讲无常,告诉你这个社会永远在变化,同时还提出一种思想就是勇猛精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来讲,对我们今天的人都是很重要的启迪,我们认识到世界的万世和万物都是不断发展的。而且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仅仅是效仿,人类就象自然一样,春夏秋冬,按照大自然的规律,不断的创造我们制度的改革或者是政治经济各方面的革命的话,我想未来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也一定会像历史一样,在世界上赢得尊敬,重新塑造我们的辉煌,谢谢。

(本文根据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演讲者本人审阅)

篇五:听姥爷讲故事

听姥爷讲故事

在我记忆中,姥爷爱喝酒,一提起姥爷,脑海会涌现出给姥爷打酒、姥爷酒中给我讲故事的种种情景。

记得上小学时,我最盼望的一天就是星期天。不用去上学,也不用起很早,一大白天,我都可以和小朋友尽情的玩耍,而且,星期天这一天,是家里改善生活的好日子,这天妈妈带我们回娘家。确切说,吃过早饭,姥姥姥爷就开始忙活做午饭,先上街买菜,再回来准备。而妈妈也买了许多好吃的,有肉,有鱼,还有炸花生米什么的。饭做好后,姥爷就会到院子里喊我,招呼我回家吃饭。

我忘记是什么时候了,不用等姥爷喊我回家吃饭,而是到了差不多午饭时候,也不管我玩的多么带劲,却一定提前跑回家。我就为等姥爷厨房里的一声吆喝,“古贝春-2两”,于是,我欢蹦乱跳起来,拿起桌上已准备好的酒瓶和打酒钱,跑去附近一家副食店给姥爷打酒。

那时,副食店也有专门柜台卖酒,但看不到像现在这样多的琳琅满目瓶装酒,即使有瓶装酒,数量也不多,都是很普通包装,瓶上粘着纸签,标注酒的名字,多少度,什么产地的等等。在当时,瓶装酒就属于是好酒那种,大概只有过年或亲戚来家串门时,姥爷才舍得买一瓶尝尝,平日,姥爷喝的都是散装白酒。 副食店散装白酒是装在一个大酒坛子里,酒坛的盖子上还包裹着白棉布,这样就能盖住坛口不跑酒味。每次揭开盖子时,一股酒香扑鼻而来。除了酒香,卖酒柜台还卖糖果、糕点,香甜气味混在一起,十分诱人。这时,我把酒瓶递给售货员,售货员拿起碗口大小的漏斗,一端放进瓶口,再拿起一个盛二两容量酒的小酒提,将酒提伸进坛子中舀出满满一提,小心地,斜着酒瓶,缓缓倒进去。酒就打完了。我付了酒钱,握住酒瓶,一路小跑回家。

我儿时喜欢听故事,姥爷讲故事都要在喝古贝春酒时,他才最有兴致,也最传神。所以,从小我就以为姥爷喝的古贝春酒就是灵丹妙药,可以让姥爷有讲不完的故事。姥爷没上过学,从小是孤儿,四处流浪,但姥爷却能讲很多故事。他最爱讲三国里的人和事,像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计”,关云长“华容道放曹”。其实,我至今都没通读过三国演义,而我对三国人物和故事的大致了解,都是小时候姥爷讲给我的。

姥爷讲故事绘声绘色。兴致高涨时,脱口而出几句戏词,配上人物表情和动作。我至今记仍得这句:“庙是苏武庙,碑是李陵碑,继业来到此,丢甲又盔卸”。姥爷用京剧道白念出来这四句,但见头得晃圈,还要不时顿下,何时晃,在那儿顿,他都清楚。我也就跟着模仿,拿腔拿样,或晃或顿,都在一句话或一个字节骨眼上。这时候,也是姥爷酒意最浓的时候,一家人一旁笑个不停。

就有那么一次,我正聚精会神听姥爷讲故事,“那关云长平时总眯缝眼,很少睁眼”,姥爷端着酒杯,也马上眯缝着眼冲着我。“只要他一睁眼,??”姥爷夸张一瞪眼,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不紧不慢夹菜吃,我当时也是急着问,“那他睁眼后来怎么着了?”越是到了关键地方停下,我也越是好奇,嚷嚷个不停。这时,姥姥会在一旁督促我吃饭,我也紧忙的吃上几口。

姥爷爱喝咱家乡酒古贝春,他说自己喝的这叫馋酒,每天一顿,一顿二两,不多喝,可少了还不解馋。姥爷宁可饭不吃,古贝春酒却不能不喝。随便一碟花生米,小葱伴豆腐,都是他的下酒菜。不过,姥姥很是很担心他喝酒,因为姥爷从小过流浪生活,体质原本就不好,再加上年龄一大,身体也不允许他喝了。但喝

酒是姥爷的生活乐趣。姥姥只能尽量劝姥爷少喝。

我现在已是古贝春酒厂的一名员工了,知道了古贝春酒酿造的全过程,明白古贝春酒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原来姥爷是个老戏迷,他的故事都是戏里听来的,可每到星期天还会打上几斤古贝春散酒去姥爷家,听姥爷给我讲那三国里的人和事?? (古贝春人)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