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好雪片片课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0:14:29 初中作文
好雪片片课件初中作文

篇一:修改后的好雪片片说课稿

《好雪片片》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课文是《好雪片片》,我的说课从四个方面进行:说教学内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学内容: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好雪片片》这篇课文表现的是流浪老人身上体现的“人明净的善意”,情感性比较强,是比较适合引导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内容。

从编排看,《好雪片片》是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精讲课文的第二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表现的是母爱,本文则表现了更广博的大爱,只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学生可以较容易地把握文章的情感线索,随同教师一步步揭示主旨,完成教学任务。

从学生情况看:

中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缺少成功的体验,内心渴求他人的认可、激励和关怀,授课班级学生也有这样情感体验的需求,他们语文基础还行,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我制定如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速读圈点法整体感知课文 ;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阅读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思考能力。

(三)、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会体察他人的善意,也学会善意地对待他人,为别人送去一片温暖 。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主旨,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习流浪老人保持善良本性,为他人送去温暖的优良品质。

二、说教法和学法

古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前面说了“修”之所需,接下来再说对应的“领”之所予——说说教法。

(一)教法

教学中,我贯穿运用了朗读体验法,采用主问题导读法,以牵一发而动“全文”,达到整体感知课文,通过细节品读法,引导学生感悟人物。

(二)学法

让学生运用圈点阅读法、自主赏析法、讨论法等进行自主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环节1: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我让学生欣赏雪景图片,以雪的洁白象征引入,再通过生活中一些情景图片,引领学生感受善意纯净的心灵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导入新课。

目的是以贴近生活的话题引入,容易激发学生兴趣,激起情感体验。

(二)环节2:速读圈点,整体感知。

1.我设计了这样主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

文中记叙了“我”与老人交往的几件事?从这几件事,你觉得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2.学生带问题速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板书文章基本脉络。

此环节我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通过主问题引导学生在圈点中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锻炼学生的自读和概括能力,又解决教学重点。

(三)环节3:研读赏析,感悟老人。

1.我设计了以下一组问题:

(1)找出描写流浪老人外形与生活情形的句子,说说你对老人的感受。

(2)找出描写老人动作、语言的句子,并说你的阅读感受。

(3)“我”和其他人对老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并说说“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2.学生根据问题自主研读,圈点语句。并和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再分两步来把握老人形象:

我先以完成表格方式,引导学生朗读描写流浪老人外表与生活情形的句子,通过朗读、品析,初步认识这是一位外表污秽,处境凄凉的流浪老人。

接着让学生朗读能感受到老人明净善意的语句,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阅读体会。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和对人物各方面描写的语句进行品读、赏析,及对人物内心活动进行分析,感受老人那份善意。

5.最后理解主题时,我通过两个问题:“我”从老人那里获得的希望是什么?作者由此得到的人生感悟是什么?引导学生对最后三段中关键词句的品读、推敲,从而理解课文主题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含义。

这一环节教学,我从对老人外表、生活情形的描写入手,循序渐进,注重学生阅读自我体会,通过问题导读,引导学生在学习体验中体验人物情感,通过教与学双方互动,在细节品读中,感悟人物形象,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关键点,形成这样完整的板书。(课件展现整个的板书设计)这板书主要凸显两个方面,一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另一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四)环节4:课堂延伸,情感升华。

1.以发现身边的“好雪”为话题,让学生说说身边这样善意的人。

2.并组织讨论怎样去发现身边这样的“好雪”。教师用课件出示这么一句话:用善良去发现善良;用美好去发现美好;用真诚去发现真诚。

3.然后,教师以寄语形式作小结。引入作业。

这里,我针对中职学生特点,用他们身边的人或事,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帮他们树立自信,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将情感目标落到实处,升华课文。

(五)环节5:布置作业,巩固体验。

1.配套作业《语文学习指导与能力训练》中的“基础知识应用”这部分作业。

2.寻找身边的“美”:以爱在心中为题,写一篇与之相关的,不少于300字的小短文,体裁不限。

作业设计的出发点:

巩固知识点;解决教学难点,巩固情感体验——让学生带着善意接触他人,体会他人善意,感受收获回报的成功喜悦。

五、说教学反思

本堂课将语文课与生活融合;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性,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这应该是值得认可的。

通过本节课教学,基本完成了教学目的:

1.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了整体感知的圈点法,解决单元要点。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3.通过对课文情感的体验,学生学会体察他人的善意,心灵得以净化,情感目标完成。 对课文中人物塑造技巧的学习,指导不够;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没有很好开展,这些是不足之处。

附板书设计

好 雪 片 片

林清玄

事件 人物 形象特点

“我” 向老人买奖券外表肮脏、境况凄凉

流浪老人老人为“我”扣扣子善良

“我” 善良、敏锐

表现手法 外貌、动作、语言描写 动作、心理描写

篇二:好雪片片教学设计

《好雪片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

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采用快速阅读方法整体感知课文;

2)能够通过抓住文中关键句和把握文章重点段落,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哲

理深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着的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

的优良品质

学会将目光聚焦于被人忽视的社会角落,从中发现出被人忽视的美来。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

寓的情感;

2.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着地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

的优良品质,学会将目光聚焦于被人忽视的社会角落,从中发现出被人忽视的美

来。

【教学难点】

1. 学会善意的对待他人,为别人送去一片温暖。

2. 理解“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象征意义,学会体察他人的善意,发现身边的

美。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5分钟)

出示稻盛和夫照片,提问:图片中的人你们认识吗?他是两家世界500强企

业的创始人,他和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本

田宗一郎并称为日本经营四圣。他就是稻盛和夫。

在接受我国著名电视栏目《杨澜访谈录》的访问时,稻盛和夫讲述了这样一

件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插入视频剪辑)

区区100日元,让号称日本“经营之圣”,身家以百亿日元计数的稻盛和夫泪

流满面。这是因为,这100日元里蕴含着人间最伟大的爱。而这爱将稻盛和夫带

到了“幸福的顶峰”。

在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好雪片片》中我们同样可以体会到这样的爱。请

看课文——《好雪片片》。(ppt打出课题)

二 快速阅读,整体感知(8分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快速阅读,锻炼整体感知能力】

1.请你采用快速阅读方法,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回答:文章题为“好雪

片片”,事实上,文章写的是自然界的雪景吗?如果不是,那写的是什么?(文章

在第几段才提到雪的?)

2.你觉得文中的流浪老人和“我”是怎样的人,谈谈你的感觉(学生自由回答,教

室选择有代表性的回答板书在黑板上)

三 品读课文,探究研读(20分钟)

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感觉,下面请找出文中的关键语句,让我们的感觉有据可依。

1流浪老人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关键语句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

特点。】

1)首先,找出文中描写流浪老人的关键语句,填写下表,然后讨论:这些语句主要

明确:描写方法: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突出了流浪老人贫穷、孤苦、笨拙的特

点。

2)对于这样一个流浪老人,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来表现他的思想性格?(或:刚才

还有同学谈到他善良。请问,在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明确:一件是卖奖券时将奖券装进红封套;一件是老人为“我”扣扣子。

3)这两件事情,是否带给你一些触动?请听老师配乐朗,勾划出带给你触动的句子。

A第一件事:

①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

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

得无法和他相配。

②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

困。

③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

④“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

满乡音的话。

明确:崭新、美艳的红色塑胶套与肮脏的衣服、奖券形成鲜明的对比;动作的缓

慢、笨拙、艰困和态度的小心、慎重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比中突显了流浪老人内

心的美好、对善良的坚持。

B 第二件事:

①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

没有退避。

②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明净的善意,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都会从心的深处

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

明确:这一件事主要通过写“我”的感受,表现了老人“明净的善意”给人带来的温暖。

小结:两件事,作者写法不一样,前详后略,前者重在写流浪老人的动作,后者重在写“我”的感受。这两件事充分展现了流浪老人慈父般的胸怀。

2.“我”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我”的心灵世界,体会“我”的善良和“我”对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的敏锐感知,从而学会怎样体察他人的善意、怎样善待他人。解决教学难点】

1)对这样一位生存环境恶劣但却坚守善良的流浪老人,“我”和其他人对待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2)“我”对老人除了同情,还有一些什么样的情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 明确:

①每次,我总是沉默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②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③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明净的善意,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

④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⑤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小结:“我”敏锐的感受着老人带来的“温暖四处流动着”,感动着流浪老人“明净的善意”,从老人那里感悟到“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在这些感受、感动、感悟里,“我”从同情老人的处境到感动于老人的善良与真诚的关怀,到尊重老人、和老人建立起了特殊的友谊。

3)讨论:说说“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是一个善良并对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有着敏锐的感知力的人。

3.讨论:好雪片片的含义。

老人和“我”,两个来自平凡世界的普通人,却始终坚守着善良的品性。这正是搭建起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桥梁。那么,这样一个关于善良和爱的故事,与课文的标题“好雪片片”有什么联系呢?请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好雪片片”的象征意义。

明确:好雪:善良、温暖、爱

本文主旨: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大爱无痕”,需要我们用心发现。

四 拓展讨论(10分钟):身边的“好雪”

你是否发现了你身边的“好雪”,请畅所欲言。

教师补充:08年5.12地震后捐款的乞丐( 他,一名南京街头的普通乞丐;他,曾在地震期间捐款三次感动无数国人;他就是被人亲切称为“义丐”的67岁老乞丐徐超),还有北京奥运会默默付出的志愿者(可爱的志愿者,以他们辛勤的工作和热情的笑容,成为奥运会上令人难忘的一道风景线)。

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微尘”集体(“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品牌。在所有获奖者中,“微尘”可能是最不起眼的一个,因为它只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而已,不知道它到底代表了多少人,究竟是由哪些人组成,然而它却是最让我们感动的。从明天起,我们不妨尝试去做一个“微尘)。

【设计意图:同学们畅所欲言,从而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帮助他们学会将目光聚焦于被人忽视的社会角落,从中发现出被人忽视的美来。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教育他们无论面临怎样的社会环境都因坚持好的本质。解决教学重难点。】

五 布置作业(2分钟)

学完本文后,你一定有许多感触。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则心得笔记。

【设计意图:经过拓展讨论,学生有许多感触。教室抓住这一契机,适时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将口语表达和写作结合起来,互相促进。】

六 板书设计

流浪老人

肮脏 孤独 善良 乐观

“我” 富有同情心 善良

篇三:好雪片片

海珠电大中职部教案

课程名称: 语文 授课班级: 13旅管、13中餐烹饪 授课时间: 第二周第1次 授课教师: 谭欣华 课题: 《好雪片片》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哲理深意;

2.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

3.领悟“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深意;

4.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著地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 。

二、 教学内容----基础知识介绍

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查询庞蕴禅师的相关资料,了解引文“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出处及其原始含义,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为进一步领悟课文的主旨扫清运用典故方面的障碍。 。

三、 教学学时

2学时

四、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

五、 教学过程/步骤

(一)导入

(一)课堂导入:。授课过程:

一、 讲授新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和善是一种爱,它如江南三月的小雨,润绿了荒芜的原野;宽容也是一种爱,它像北国九月的冬阳,温暖着冰冷的心房。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走在爱的世界里,

我们不仅会收获许多感动,也学会了感动别人。林清玄先生在他的散文集中有一段充满哲理的语言:“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匆忙地走人生之路。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能欣赏象牙球的人不一定要手握象牙球,只要心中有山有水有象牙球也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不是在眼里。”

今天我们就从林清玄先生的《好雪片片》中去用心感受人世间“最明净的善意”。

(二)作者介绍(展示课件)

林清玄 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一发而不可收。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1973年开始)。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20次。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一发而不可收。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1973年开始)。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20次。

1979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等,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

(三)检查预习(展示课件)

要求:(学生讨论)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在信义路上”到“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概括描写流浪老人的衣着外貌及其日常生活情况,交代他的身份以及人们对他的态度。

本部分一、二、三、四段与第五段形成分总关系,第五段是对一、二、三、四段所写内容的总结和补充,第六段交代人们对流浪老人的态度,进一步说明流浪老人的生存处境。

第二部分(从“我每次经过那里”到“鼻子因而酸”)记述第一次买奖券和流浪老人为“我”扣扣子的事情,表现流浪老人善良的心灵。

第三部分(“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到结尾)以议论的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揭示文章的中心。

(四)品析、讨论课文

(学生讨论)

二、 研读探究

1、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你觉得文中的“我”和流浪老人是怎样的人,谈谈你的感觉。

2、找出最能触动你心灵的语句。

2、品读课文

(一)浏览课文第一部分(1-6自然段)

(1)找出文中描写流浪老人外形和生活情形的关键语句。

(2)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来对流浪老人进行描写?突出了流浪老人形象的什么特点?

3)作者渲染流浪老人的形象特点有何用意?

明确:文章欲扬先抑,渲染流浪老人的贫穷、孤苦、笨拙的形象,与后文老人表现出来的美好品质构成鲜明的对比,彰显了无处不在的美好人性。

(五)讨论小说的课题 (展示课件)

四、以讨论为载体,学生展开探究,体会文章主旨

1.在作者的笔下,流浪老人的外在形象与生存环境如何?

提示:要注意抓住“歪着脖子”“嘴巴微张”和“甜甜”等关键字词句。

参考答案:作者写流浪老人,没有浓墨重彩,而是粗笔勾勒,运用漫画的笔法,抓住流浪老人身上突出的特点进行描写。写老人的衣着,作者只写了上衣和鞋子;写老人的外貌,作者只写了“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写老人的睡态,作者只写了“嘴巴微张”和“甜甜”的表情。写皮带上绑着的椅子,更是作者的点睛之笔,一个流浪汉的形象就这样跃然于纸上。

讲解:作者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流浪老人的衣着打扮及其日常生活情况,突出老人一无所有的凄惨处境,与下文写流浪老人善良的心灵形成鲜明的对比。

2.在“我”与老人的交往中,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来表现流浪老人的思想性格?作者想借助流浪老人的言行举止说明一个什么样的做人道理?

提示:侧重思考做人的道理。

参考答案:作者主要选取了两件事:老人卖奖券时都要用红色塑料封套装好;帮“我”扣好纽扣。这些材料表现了流浪老人善良、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性格。作者意在说明无论处在什么环境下都要保持乐观心态,拥有一颗善良之心,不断给别人送去温暖。

讲解:两件事,作者写法不一样,前者详后者略,前者重在写流浪老人的动作,后者重在写“我”的感受。作者通过写流浪老人动作“艰困”、态度“慎重”,来表现流浪老人虽然外表污秽但是内心善良;通过写“我”的感受,来表现“明净的善意”给人带来的温暖。这两件事充分地展现了流浪老人慈父般的胸怀,为下文的议论奠定了基础。

3.朗读最后三段议论性文字,思考“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在文中象征着什么呢?这些“好雪”最终落在了什么地方?

提示:结合前后文内容,抓住文章的中心句

参考答案:“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象征着美好的心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它落在人们的心田上,因为明净的善意会给人们带来温暖,给被感动的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讲解:作者运用叙议结合的手法,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用议论点明文章的中心,说明无论处境如何都不能失去善良的本性、都要学会给别人以温暖的人生道理。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庞蕴禅师的话,用“好雪”象征美好的心灵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用“当下即下”暗指给别人的内心深处送去温暖,增加了文章的意蕴,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六)拓展延伸 (展示课件)

如何理解“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明确:唐代的庞居士对禅有精深的理解,他是药山惟俨大师的弟子。一次,他到药山那里求法,告别药山,药山命门下十多个禅客相送。庞居士和众人边说边笑,走到门口,推开大门,但见得漫天的大雪,纷纷扬扬,乾坤正在一片混莽之中。众人都很喜欢。庞居士指着空中的雪片,不由得发出感慨:“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有一个禅客问道:“那落在什么地方?”被庞居士打了一掌。

(七)总结

作者在文章中刻画了一位外表污秽、境况凄凉但心地善良的流浪老人的形象。从这个“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的流浪老人的身上,作者“真正感觉到人明净的善意”,认识到“不管外表是怎样的污秽”,只要内心有“明净的善意”,那善意就会从内心深处涌

现出来。最后作者以议论的笔法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无论境况如何都不能失掉一个人的善良本性,都要学会给他人以温暖。

流浪老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但不以为苦,真诚地关心、祝愿每一个向他买奖券的人,用他“明净的善意”带给别人“四处流动”的温暖;而作者也以他那颗善良而敏锐的心感受并回报了这一切。善良的老人和善良的作者教会了我们该如何体察他人的善意,又该怎样善意的对待他人。“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让我们的身边时时飘落起美丽动人的“好雪片片”吧。

(八)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

? 请根据我们今天所学的主题——带爱回家,写一篇与之相关的,不少于300字的

小短文,体裁不限。

篇四:好雪片片

好雪片片

【教学目标】

1.能够采用快速阅读方法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

3.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着的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学会给自己点一盏心灯,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给别人送去温暖和希望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

2.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着地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学会给自己点一盏心灯,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给别人送去温暖和希望

【教学难点】

学会体察他人的善意,发现身边的美;也学会善意的对待他人,为别人送去温暖一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台湾作家林清玄的这篇文章,引用了唐代著名禅师庞蕴“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话做篇题,写了一位房无一间、地无一舍、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外表肮脏的卖奖券的老人的明净心灵和善良本性。告诉人们,只要用心去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

二、走近作者

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一发而不可收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1973年开始)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20次

1979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等,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

三、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请你采用快速阅读方法,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回答:你觉得文中的“我”和流浪老人是怎样的人,谈谈你的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四、品读课文

好雪片片课件

(一)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他的美好心灵

1.浏览课文第一部分

(1)找出文中描写流浪老人外形和生活情形的关键语句

明确:

①即使在热到摄氏三十八度的盛夏,他也着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 ②那么厚的衣物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水桶

③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牛伯伯打游击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④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⑤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一站,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

⑥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

⑦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

(2)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来对流浪老人进行描写?突出了流浪老人形象的什么特点?

明确: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突出了流浪老人的贫穷、孤苦、笨拙

(3)作者渲染流浪老人的形象特点有何用意?

明确:文章欲扬先抑,渲染流浪老人的贫穷、孤苦、笨拙的形象,与后文老人表现出来的美好品质构成鲜明的对比,彰显了无处不在的美好人性

2.欣赏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本部分写了两件有关流浪老人的事情,是哪两件?

明确:一件是“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一件是老人为“我”扣扣子的事

(2)写“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3)找出这部分中描写老人动作、语言的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明确:动作描写:

①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

②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困 ③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

明确:语言描写:

④“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明确:崭新、美艳的红色塑胶套与肮脏的衣服、奖券形成鲜明的对比;动作的缓慢、笨拙、艰困和态度的小心、慎重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比中突显了流浪老人内心的美好、对善良的坚持

(4)写“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重在写流浪老人的动作,写老人为“我”扣扣子的事又重在写什么呢?

明确:重在写“我”的感受

(5)“我”的感受是什么?这对表现流浪老人有何作用?

明确:

①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②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明净的善意,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

通过写“我”的感受,表现了老人“明净的善意”给人带来的温暖

(二)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我”的心灵世界,体会“我”的善良和“我”对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的敏锐感知,从而学会怎样体察他人的善意、怎样善待他人

1.“我”和其他人对老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2.“我”对老人除了同情,还有一些什么样的情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 明确:

①每次,我总是沉默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②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③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明净的善意,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

④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篇五:好雪片片

好雪片片

林清玄

教学目标

1.能够采用快速阅读方法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

3.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着的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学会给自己点一盏心灯,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给别人送去温暖和希望。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

2.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着地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学会给自己点一盏心灯,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给别人送去温暖和希望。

教学难点

学会体察他人的善意,发现身边的美;也学会善意的对待他人,为别人送去温暖一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不错,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在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好雪片片》中我们同样可以体会到这样的爱心。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林清玄来品品他的好雪。

二、走近作者

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一发而不可收。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1973年开始)。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20次。

1979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等,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

三、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请你采用快速阅读方法,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回答:你觉得文中的“我”和流浪老人是怎样的人,谈谈你的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四、品读课文

(一)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他的美好心灵。

1.浏览课文第一部分。

(1)找出文中描写流浪老人外形和生活情形的关键语句。

明确:

①即使在热到摄氏三十八度的盛夏,他也着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 ②那么厚的衣物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水桶。

③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牛伯伯打游击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④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⑤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一站,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

⑥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

⑦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

(2)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来对流浪老人进行描写?突出了流浪老人形象的什么特点?

明确: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突出了流浪老人的贫穷、孤苦、笨拙。

(3)作者渲染流浪老人的形象特点有何用意?

明确:文章欲扬先抑,渲染流浪老人的贫穷、孤苦、笨拙的形象,与后文老人表现出来的美好品质构成鲜明的对比,彰显了无处不在的美好人性。

2.欣赏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本部分写了两件有关流浪老人的事情,是哪两件?

明确:一件是“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一件是老人为“我”扣扣子的事。

(2)写“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3)找出这部分中描写老人动作、语言的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明确:动作描写:

①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

②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困。 ③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

明确:语言描写:

④“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明确:崭新、美艳的红色塑胶套与肮脏的衣服、奖券形成鲜明的对比;动作的缓慢、笨拙、艰困和态度的小心、慎重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比中突显了流浪老人内心的美好、对善良的坚持。

(4)写“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重在写流浪老人的动作,写老人为“我”扣扣子的事又重在写什么呢?

明确:重在写“我”的感受。

(5)“我”的感受是什么?这对表现流浪老人有何作用?

明确:

①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②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明净的善意,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

通过写“我”的感受,表现了老人“明净的善意”给人带来的温暖。

(二)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我”的心灵世界,体会“我”的善良和“我”对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的敏锐感知,从而学会怎样体察他人的善意、怎样善待他人。

1.“我”和其他人对老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

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2.“我”对老人除了同情,还有一些什么样的情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

明确:

①每次,我总是沉默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②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③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明净的善意,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

④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⑤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我”敏锐的感受着老人带来的“温暖四处流动着”,感动着流浪老人“明净的善意”,从老人那里感悟到“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在这些感受、感动、感悟里,“我”从同情老人的处境到感动于老人的善良与真诚的关怀,到尊重老人、和老人建立起了特殊的友谊。

3.说说“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是一个善良并对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有着敏锐的感知力的人。

(三)结合课文第三部分,理解文章主旨。

1.如何理解“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明确:唐代的庞居士对禅有精深的理解,他是药山惟俨大师的弟子。一次,他到药山那里求法,告别药山,药山命门下十多个禅客相送。庞居士和众人边说边笑,走到门口,推开大门,但见得漫天的大雪,纷纷扬扬,乾坤正在一片混莽之中。众人都很喜欢。庞居士指着空中的雪片,不由得发出感慨:“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有一个禅客问道:“那落在什么地方?”被庞居士打了一掌。

这是禅宗中最美妙的故事之一。庞居士的意思是,好雪片片,在眼前飘落,你就尽情领略天地间的这一片潇洒风光。它所隐含的意思是,生活处处都有美,美好的事物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身边。但是很多人却常常对眼前的好雪片片视而不见,纠缠在利益中、欲望中、没有意思的计较中,生活的美意从我们眼前滑落。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我们要擦亮慧眼,去发现并享受身边的美。

2.文章以“好雪片片”为题,又以“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收束全文,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明确:起到点题的作用。作者把老人的美好心灵,看作是“灌溉了我们的心田”的“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美,存在于作者和读者的心头,恰似好雪滋润大地,心灵之美滋润心田,使文章增添浓浓的诗意。

(四)小结

流浪老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但不以为苦,真诚地关心、祝愿每一个向他买奖券的人,用他“明净的善意”带给别人“四处流动”的温暖;而作者也以他那颗善良而敏锐的心感受并回报了这一切。善良的老人和善良的作者教会了我们该如何体察他人的善意,又该怎样善意的对待他人。“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让我们的身边时时飘落起美丽动人的“好雪片片”吧。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