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交通拥挤调查报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29:11 小学作文
交通拥挤调查报告小学作文

篇一:郑州市交通拥堵的调查报告

关于郑州市交通拥堵的调查报告

目录

一、调查的主要内容...................................2 二、前言.............................................3 三、调查问卷数据分析.................................4 四、总结.............................................7 附1.郑州市交通拥堵问卷调查 ........................9 附2.问卷调查结果统计..............................10 附3.调查照片 ......................................12

学院:***** 班级:***** 成员:组长:桃李华年

组员:**** **** **** *****

关于郑州市交通拥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主要内容 (一)调查目的

为了能深入地了解导致交通拥堵的原因,我们组针对郑州市交通现状的开展了本次调查活动。此次调查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1、调查郑州市交通现状及市民对目前道路规划,乘坐公车的情况; 2、希望能引起郑州市民对交通状况的关注,关注自己的权益;

3、我们将据此形成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为相关部门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二)调查时间

1、本学期第8~11周完成调查、采访、考察;

2、本学期第12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并查阅相 关资料并完成撰写调查查报告。 (三)调查地点

以郑州火车为中心,三环以内的大致范围是郑州市的繁华地带,车流量最大,是交通拥堵高发区。特选出以下地点中进行调查:1.惠济区,2.金水区,3.二七区,4.管城区,5.中原区。 (四)调查对象

由于调查属于抽样调查,调查对象的有限性,为使调查具有代表性,这就需要调查对象要尽量多包括不同的社会阶层群体。本调查以选出的调查地点的市民为主要调查对象,分别在公园、车站、餐饮店、商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进行随机抽样。

(五)调查方法

1、实地问卷调查,以填写调查问卷(附1)的方式为主,计划投放120份,从中收回100份有效问卷;

2、网上问卷调查,制作网上调查问卷,在“问卷星”网站上发表,并转到QQ空间和微博,预计收回100份有效问卷(我们制作的调查问卷网址/jq/1434477.aspx);

3、实地采访,采访对郑州交通状况了解的一线人员,如十字路口的交通协

管、交警、社区居民等。

(六)调查人员 学院:*****

班级:***** 成员:组长:桃李华年

组员:**** ****

**** ***** ****

(七)调查分工

1、本调查组共有6人,调查时2人一小组分为3小组,实地调查问卷,每小组40份,至少回收34有效问卷,一起出发到碧沙岗,然后分别去往选出的调查地点中的路段附近进行调查:

第1小组:南阳路北环 东风路文化路 第2小组:西三环建设路 碧沙岗 第3小组:火车站二七广场 陇海东路

2、完成调查后,组长对材料进行汇总,组织调查问卷的统计工作,并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

二、前言

据郑州市交巡警支队发布消息,2011年郑州市新车上牌突破26万辆,截至2011年12月31日,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82.9万辆。另据郑州车管所提供的数据,2007年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郑州市机动车从新中国成立到100万辆整整用了58年时间,而从100万辆到182.9万辆,只用了短短的4年时间。

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如果把所有机动车按车身长5米的平均值计算,将郑州市182.9万辆车首尾相连长度可达9000公里。目前,郑州市区共有道路737条,合计长度1232.3公里,如果这182.9万辆车都拥上郑州主城区道路,并起来能有7排,叠起来能放7层。

路与车的矛盾在日益加剧,行与停的民生诉求在日益高涨,城市造路的速度

似乎永远跟不上新车上路的速度,漫漫行车路上,人人都在上下求索,积极寻找改善良方。我们通过调查撰写出一份关于郑州市交通拥堵情况的调查报告,反映出当前郑州市的交通状况,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合理建议。

三、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郑州市机动车数量增加是必然趋势,车辆迅猛增长也造成交通拥堵日益加剧,堵车引发的交通事故频发不断,使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

例如,调查问卷“1、请问您现在拥有可代步的私家车吗?”调查结果如下:

从图可以看出,调查人群中有车的约占到18%,而没车并且不打算买的人数所占比列最小,而没车打算今后买的人数高达68%,可见够买私家车是一种发展的趋势,所以郑州市机动车数量增加是一种必然趋势。

另外,从调查问卷“6、以下哪些是您购买私家车的原因?(限选三项)”关

于调查买车原因调查分析也可以看出购买私家车是增长趋势,其中63%的人把汽车当做上班、上学代步的工具,近一半人购车出于本身爱车以及财富、身份地位的象征,三分之一左右人认为是组建家庭的需要以及商务需要。此外,政府又出台了一些好的刺激汽车消费政策也起到一

定作用,所以车辆增加是合情合理的。 调查问卷“2

、请问您每天平均在

堵车上花费多少时间?”的调查结果如右图,有将近30%人每天在堵车上平均花费1至3小时,由此可见郑州市堵车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如果在节假日,上下班时间,堵车更是严重。

造成交通拥堵的不仅与车辆的日益的增多有关,还有与其他因素有关。

从调查问卷“3、您认为城市拥堵与道路规划不合理有关吗?”结果来看:61%的市民认为人道路规划不合理是城市拥堵的一部分原因。

私家车数量过多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缓解道路拥堵的情况,乘坐公交车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也是一个改善交通拥堵的一个措施。关于公交车使用调查问卷设计题目有“4、您使用公交车的频率是?”和“5、以下理由哪些是您不选择或减少使用公交车的原因?(多选)”。调查结果如下:

从图可以看出,关于市民不选择或减少使用公交车的原因,有80%以上的人因为公交车等待时间长且速度慢,75%

的人认为公交车环境不好。由此可见,要

篇二:关于我市城区交通拥堵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城区交通拥堵状况的调研报告

做好城区道路交通及管理工作,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市城区道路交通仍然存在着交通拥堵问题,特别是在个别路段、重点区域、特殊时间内拥堵现象尤为突出。为此,市政协以“城区交通拥堵”为题进行调研。调研采取了发放问卷、走访、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等方式, 相继对5个相关的市直单位(市规划局、建设局、公安局、交通局、城管局)、2个运输企业(市公交公司、中达运输出租公司)、168名市直政协委员和150名出租车司机及公交车司机进行调研,了解到我市目前城区交通拥堵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城区道路交通现状

(一)城区交通现状

近几年,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交通管理、建设及规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截至2007年底,全市驾驶人保有量106629人,较上一年度增加7722人;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57010台,较上一年度增加8730台,现我市机动车保有量每年以4%左右的速度逐年递增(见附表1、2)。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增长速度较快,使城市居民交通出行需求、出行时空分布以及方式结构发生了较大转变,交通供需矛盾日渐突现。

目前城区大部分道路交通总体上处于饱和状态。市区内部分

路段狭窄,人、车流量大,拥堵现象时有发生。例如胶州路:其设计最高通行能力为963辆/h,根据调查现在胶州路通行量为1221辆/h,超过其最大承载力。

(二)城区道路现状

我市近几年针对城区道路的建设整治,相继实施了“八路四管网两河道”工程和“七路三节点”工程,城区道路状况有了较大改观,市民出行方便。目前我市城区道路主要是由“三纵”、“四横”为主干路,“九纵”、“ 十二横”为次干路组成(见表),基本覆盖了城区全部范围,城区道路共计47条,道路总面积341万平方米,总长度170.2公里,其中路面宽度在20米以下的有33条。

市区主要道路

(三)城市交通规划现状

目前,市规划局与上海一家著名的城市交通规划机构联合编纂了《胶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该规划通过对交通整体规划、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强化政策引导和综合管理、促进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发展等各方面采取措施,以构

建更为高效的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正常运行的引导与支撑。现该规划已经完成,正等待专家评审。

二、存在问题

(一)路网结构不尽合理

1、路网密度不够。从道路交通工程学上来看,路网密度国际推荐的标准为5.2~6.6km/km2,按我市建成区45平方公里计算,其规划道路长度应达到270公里,而我市目前道路总长度为170.2公里,路网密度仅为3.26km/km2,低于国际推荐标准要求,路网密度严重不足。根据规范要求,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应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8~15%,我市现有道路面积率仅在5%左右,而我市合理的道路面积率应在10~12% 左右。

2、城区路网分布不均。主要呈现出南北向道路相比东西向道路数量较少(东西向主次干路16条,南北向主次干路12条)。城区主干道所占比例较高,次干道、支路的比例较低,数量不足,分布不均,里程短,“半截路”多,商业、娱乐、公用设施等只能沿主干路修建,造成主干路开口过多,城市道路“微循环”不畅,车流拥挤等一系列问题。城区部分道路未打通,目前作为连接新老城区、贯穿城区南北交通主干路仅有福州路一条。广州南路、杭州南路等一些道路至今未能贯通。(见表)

市区内需打通的道路

(二)城区部分道路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不很完善

一是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人行道有待完善,目前城区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均不能正常使用。停车场地严重匮乏,整个老城区仅有4处公共停车场,各商业中心、大型公共场所缺少相应的停车场和停车诱导设施,停车信息化程度低,任意停车现象较为严重,容易造成局部区域的停车混乱。公安部、建设部规定的百辆汽车停车位为30—35个,据统计,我市现有停车泊位与汽车保有量之比约为0.53:1,近50%的车辆处于随意停放状态,城区车辆停放的供求矛盾突出,因此市区大部分道路均存在机动车违规停放的问题,如苏州路、惠州路等商店较为集中的路段和在特殊时间内有关学校周边,许多违规停放的机动车占用了有限的道路交通资源,造成了交通的拥堵。同时配建停车场挪作他用和摩托车、电动车等占用小汽车泊位等现象,使得停车泊位进一步短缺。

二是交通管理设施不足。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和交通隔离设施的建设缺乏计划性,设臵的规范性、科学性不够。主要表现在现有交通标志、标线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规范不够。按照“畅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市区每公里标志牌达到9—19块以上方能达到一等水平。目前,我市市区的交通标志牌仅700余面,按照2007年底我市城区道路长度170.2公里计算,要达一等管理水平至少需要标志牌1532面。红绿灯设臵方面,市区现有主干道交叉路口121个,已安装红绿灯路口仅36处。已安装电子监控抓拍系统的路口仅有16处,受驾驶人员自身素质影响,在没有闯红灯抓拍系统的路口,仍有部分车辆闯红灯,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三是路口渠化率偏低。城区主干道交叉路口121个,应全部渠化。目前城区已渠化路口11个,渠化率仅为0.9%,且渠化路口多为标线或环岛渠化,对路口交通流的控制效果不佳,路口通行能力没能得到有效提升。

四是部分路面破损严重。胶州路、广州路、杭州路、兰州路、惠州路、苏州路、太平路、寺门首路等部分路段路面破损严重,直接影响车辆通行速度;少数道路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坑洼不平,绿化隔离带占用大量道路面积,行人和非机动车被迫绕行机动车道,干扰了机动车的通行。

五是城区部分道路状况较差,承载功能弱化。主要表现在:城区北部的福州北路、老北外环路,路况普遍较差,外来车辆只有通过广州北路、胶州路进入市区,造成广州路、胶州路超负荷承载大量的车流人流,这导致本来就不均衡的城区交通流难以实现自我调节而均衡,使市区内个别路段交通流量过大,易出现拥堵。城区内部分路段道路狭窄。特别是上下班及节假日等时间段内人、车流量大,拥堵现象较为严重。据统计目前市区易出现拥堵路段如下表:

城区内易出现拥堵路段

篇三:关于重庆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重庆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调查报告

城市道路交通的拥堵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重庆市交通工具数量急剧增长,城市人口数量也不断攀升,随着重庆市的不断发展,主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影响了“畅通重庆”建设,给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加快宜居城市建设步伐,切实改善主城区交通拥堵状况是现在刻不容缓的任务。

本次实践,我就重庆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调研。我主要通过实地察看、查阅相关资料、抽样调查等方式,对主城区交通拥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首先,我在五个重要路段分别发放调查问卷各20份,共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对象主要为青年人和中年人,其中包括司机和路人。对问卷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显示基本上都对重庆市的交通状况不满意。抽样调查的对象中有超过20%的人平时选择自驾车出行,超过60%的人选择公交车出行而全部认为公共交通设施还有待完善。超过50%的人支持通过收费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对于经常出行的人平均一周因交通拥堵所花费的时间都超过两个小时。对于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及城市规划和道路布局不合理成为必选选项。超过80%的调查对象认为交通管理和制度存在较大问题。

通过实地查看体验查阅相关资料,我了解到拥堵主要集中在五大商圈周边上,清寺转盘、两路口、石小路与天马路交叉口是市内交通最拥堵的路段。主城区交通拥堵主要分布在内环以内地区,内环以内主要干道和交叉口的交通拥堵时间主要出现在8:00~9:00、17:45~18:30,拥堵路段及交叉口主要集中分布在解放碑、沙坪坝、杨家坪、观音桥、南坪商圈周边,而且有逐渐向周边区域蔓延的趋势(除渝中区外),其中晚高峰时段的拥堵程度较早高峰时段更甚;同时,高峰期的拥堵时间也在延长。2009年,主城机动车(包括汽车和摩托车)拥有量达到了52.76万辆,较2008年增加了8.64万辆,增长了19.6%。主城区千人机动车拥有量达到85辆,较2008年增加了12辆,增长16.8%。机动车的快速增长,远远超过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目前老城区重复的公交线路较多,高峰时期在车站停靠的公交车排成了长龙,形成“公交列车”,不仅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也不方便市民乘车。

以沙坪坝区为实例,拥堵问题十分严重,交通现状存在几个主要问题:

一 是道路网络结构不完善,道路标准密度偏低。从道路网结构上看,核心区主、次、支路比例为1:6.8:17.5。核心区干道路网密度为1.54公里/平方公里,主干道密度为0.14公里/平方公里,次干道密度为0.97公里/平方公里,支路面积密度为2.48公里/平方公里。

大多数道路为四车道,路面狭窄,道路标准较低。根据国家标准,在大中型城市中,每平方公里城区主干道密度应达到1.2公里,次干道密度1.2-1.4公里,支路密度3-4公里。核心区内路网密度较低,其中:主干路密度严重低于国标,次干路、支路密度也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由于干道之间缺乏必要的道路联系,过境道路单一,形成了“六箭穿心”的道路网格局。现有各交叉口中大多数没有采用渠化措施,主要交叉口采用信号灯控制,通行能力严重不足,交通延误严重,成为主要的堵点。其他区在道路网络、标准、密度上也存在类似问题,节点拥堵现象较严重。

二 是交通配套设施不足,公共交通运行效率低。没有大容量轨道交通,公交站场、停车港严重不足,公交线路过密,公交车辆行驶缓慢,容易引发交通拥堵。在三峡广场周边的22个公交车站中,有14个车站为路边停靠,8个车站为划线式停靠站。沿路停靠的公交车辆占用了核心区宝贵的道路资源,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加剧了核心区的交通负担。核心区停车泊位3030个,数量明显不足,泊位周转率低,管理水平较低,缺乏诱导标志。人行天桥、地道严重不足,人行过街与车流交通矛盾很大,人车混行、人车抢道、乱穿公路等现象屡禁不止,大大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三 是交通组织安全性很差,综合管理水平不高。核心区内交通单循环的实施,提高了部分路段的单向通行能力,但也增加了相当多的绕行。在单循环中,由于没有发达的支路系统,致使单循环系统安全性极差。一旦单循环中发生交通事故或者有车抛锚占道,将造成整个单循环系统瘫痪,使得核心区交通无法正常运转。交通管理现代化水平较低,缺乏现代化的管理设施,在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交通管理失控面较大。公交等客运车辆自律性差,随处上下、赖站等情况屡见不鲜。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法规意识淡漠,不规范的行为对道路的通畅行驶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通过抽样调查、实地查看和查阅资料,对重庆市交通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将拥堵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 交通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在问卷调查中100%的人认为这是拥堵原因之一。一是路网结构布局不科学,结功能不完善。以江北为例,江北现有的路网主要为“三横两纵”,三横为:北滨路、建新东路——建新西路、五红路——红石路。两纵为:建新南路——建新北路、华新分流路。纵横之间联结太少,加之联结点多为平交或简易立交,对车辆的分流作用有限。由于历史原因,老城区主干道路网密度较低、路面狭窄,断头路多、交叉口多、瓶颈路多,来往车辆只能集中行驶在城市主次干道上,故车流量过大。二是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信号控制匮乏,未安装灯控信号的路口,常常出现车辆争道抢行、秩序混乱,甚至造成

交通事故;道路渠化率严重不足,受地理位置限制,道路狭窄,安装有灯控信号的路口,无法施划渠化标线,左转车辆在等待信号放行时,影响其它车辆正常通行;部分干道没有中心隔离设施,道路连接人行道没有设置护栏和人行过街天桥及地下通道,没有建立完善的交通诱导系统和指路标识,不能给出行的市民和驾驶员提供有效的出行帮助和服务,人车混行,人车争道的状况很难改变。三是公交站台设置不合理。有的公交站点过于集中,有的太接近交叉路口。城区有的主干道缺乏公交港湾和非机动车专用道,必然导致公交车“压车”现象,造成事实上的双向双车道,严重影响交通畅通。

二 从目前城市布局看,老城城市格局及社会单位布局制约严重。老城区主干道附近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宾馆、超市、菜场等公共机构过于集中。以沙坪坝区为代表,它地处嘉陵江与歌乐山之间的狭长地带,是主城区的西大门和重要交通枢纽,不仅是全市科教文化中心,而且是全市重要的商贸和工业基地,以工业用地、居住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及中小学用地为主,具有在大企业和大单位周围集中分布的特点,单位生活区、旧城区比重较大。在各类用地中,道路广场用地仅占7.6%,低于相关规范规定的15%~20%。高校、医院、企业、部队等社会单位用地面积大,相对封闭,城市支路不易深入地块内部,东部道路布局、规划、建设受到严重制约,以致道路比例、路网密度极低。核心区土地开发强度过高,道路建设速度低于其他用地开发速度,人口增长与道路建设不相协调,单位面积交通出行量过大,使道路难以承载。三峡广场周边的几所学校车流量集中度很高,往往容易引起交通拥堵。

三 静态交通组织的忽视和市政规划力的弱化,导致停车场位严重不足。问卷中有72%的人认为这是拥堵原因之一,特别是对于有车族。这既是干道停车挤占通行能力的重要原因,又是造成广大群众出行难、停车难、出行成本大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更多地重视动态交通的组织,而对于静态交通重视不足。尤其是在规划城市功能区划、道路规划、社区规划等方面尚未建立交通影响综合评价制度,因而对动、静态交通流的合理分配、科学引导远远不能适应客观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商贸、文化等高密度人群活动场所过于集中,而又没有配套建设满足交通需求的道路设施,致使行车难、停车难难以避免;另一方面,在新建、改扩建的商贸、住宅、街区等在规划审批中对停车场位的法律要求也有把关不严或难以把关的问题。市区道路狭窄,可供建设公共停车场的土地十分有限且大型酒店、商场超市基本是临街而建,大多没有大型专用停车场地。有的虽留有停车场地,但面积太小,只能供少量车辆停放,有的甚至被改为商用。城管部门想方设法增加个临时停车泊位,也仍远远满足不了停车需求。

四 机动车迅猛增加而主干道路通行能力相对不足的剪刀差日趋扩大,形成尖锐冲突。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私用机动车数量急剧增长。车流、人流、物流显著增加,频率加快形成强劲的交通需求,而重庆市还远未具备完全满足的能力和条件。人们的出行率也不断提高,群众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增多必然导致交通压力的增大。加之迅速增加的机动车辆和运输物流,形成了势头强劲又持续走高的交通需求。面对这一需求,我们已有的交通供给明显不能满足,又找不到可以迅速适应或缓解交通压力的有效途径,这种与时俱增的供需矛盾是交通拥堵日趋严重又难以迅速排解的根本原因。

五 新时期市区人口分布和流动问题更加突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重庆向北”的发展战略推动,由市区或区县到江北区、渝北区居住的人口越来越多,加之部分地区大多数居民因房屋拆迁向西向北迁移,造成了人口分布不均衡,每天都有大量市民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往返于东西南北之间,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

六 市民文明意识相对薄弱。近年来,交警部门深入开展交通法规、安全常识等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创建交通安全村、学校和社区,但是部分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仍与现代交通不相适应,无视交通法律法规,人为地影响了道路交通的安全与畅通。

七 交通管理力度也相对不足。重庆市交通民警只占城市总人口比例为1.21‰,远低于公安部提出的7‰指标,十分有限的警力在维持路面交通秩序管理上十分紧张,难以集中力量研究综合管理对策和组织实施措施。虽然交管部门加强了交通安全的宣传和交通秩序的整治,但对闯红灯、随意变道、随意调头、故意遮挡号牌、乱停乱放等严重影响道路安全畅通的交通违法行为的宣传与整治效果不明显,有待进一步加大力度。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群众意向和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原因的分析,对解决重庆市交通拥堵问题总结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 规划城市交通的路网结构,改善交通设施。尽可能考虑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对过于密集的商贸区进行交通影响评析,通过调整规划等措施分流疏导,逐步使城市功能区划趋向合理、科学。调整改造目前的道路结构,尽可能地利用现有道路条件拓展道路通行容量以缓解道路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对车流进行分流缩短通行时间;增加道路通行能力;新建联接通道,使主要街区形成路网结构,提升城市交通的通达性。加大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及维护的投资,在明确道路交通设施管理主体的前提下,将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维护列入财政预算,确保道路交通设施的完善、可靠,努力为市民群众安全出行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二 对现有停车场位进行整顿优化。尽可能开放部分单位内部停车场供社会使用,允许

按规定收取停车费用;鼓励集体和个人办经营性的停车场,并根据情况增设停车场位;交警部门对停车位重新调整,对易发生拥堵的路段削减路旁停车位数量。在重点路段应限制在高峰时段车辆停放,或限制部分车型、部分时段停放;规范摩托车、自行车及其他车辆的停放。同时,整顿取缔占道经营行为及马路市场,最大限度地扩大道路的通行能力。还可通过提高中心区停车收费标准等方式控制流量。

三 不断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强力优化秩序管理交通组织。在通行时间上划定高峰时段,限制外埠车辆、货运车辆进入重点拥堵路段;科学组织勤务,严查严管高峰时段不按规定路线行驶、强超抢会、随意停车、调头等违法行为,确保通行秩序的规范、通畅。从不同路段的特点出发,适时采取单向通行、禁左、禁行、禁停等措施,减少堵点,增加主干路的通行能力。增加专业交通管理人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引进交通管理专业人才。争取4至5名从事交通管理专业人才投入到交通管理工作当中,推进交通管理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在主干道、十字路口等交通节点由交巡警指导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劝阻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及时报告路况,接受群众求助。

四 发展公共交通。在问卷调查中超过60%的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公共交通是市民出行的首选。建议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道路使用管理上落实百姓优先、公交优先的原则。同时,保证公交线网布局合理,路段停靠衔接、换乘方便,吸引广大市民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合理控制摩托车和电动车保有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大公交”体系,增加车辆,增加线路,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市民和公务员乘坐公交车辆,减少私家车出行,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五 增强市民交通意识。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将其纳入城市文明建设和普法教育内容,明确电视、电台、报社、学校、社区等相关部门的宣传责任,综合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和措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社会公众参与城市交通的组织和管理,建立社会公众与交管部门间的信息双向传递和交流机制,推进交通管理向信息化、科学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通过这次调查,我对重庆市的交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体会到了解决重庆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迫切性和艰巨性。缓解重庆市交通拥堵,提升交通品质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我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畅通重庆”工程的稳步推进,重庆市的交通品质将得到极大地提升。

篇四: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

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

由于各种原因,近几年来我市交通状况越来越严峻,交通拥堵现象如今已极为突出,老百姓中甚至有“北京一大怪,汽车没有行人快”的说法。车路矛盾不仅降低了运输和通行效率,还加大了财政负担,每年需大量资金投入到缓解交通拥堵上;交通拥堵带来的汽车怠速运转,还加重了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与此同时,交通事故也是有增无减,近年来我国交通事故死亡率高居世界第一,2002年每天死亡人数达到300人。可以说,交通拥堵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理的地步,否则必将极大地不利于市民的工作、生活,影响我市的长远发展。

据调研,我市交通拥堵现象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路发展赶不上车辆增长,车路比例不协调。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的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均呈增长趋势,修建了地铁、高架桥等许多道路基础设施,拓宽了地面交通要道。但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同期也在迅速增加,其增长总量大大超过了道路的增长,这与城市道路建设发展相对缓慢构成了尖锐的矛盾。而近年我市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私人购车,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估计私家车还将会有一个大的增长。

二、城市道路功能定位不清。专家认为,就功能定位而言,城市道路应分六个层次,即城际高速公路、沟通城郊与城市主干道的快速路、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以及生活区道路,可行

车速从每小时120公里到10公里不等。但我市道路功能定位不够明确,导致行车错位。

三、道路资源利用率低下。原因在于:市区停车不便导致的临时停车占道现象十分普遍,致使在行车辆遇阻或减速,动静态交通相互争夺空间;小汽车在我市机动车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大,与公交车、自行车等运输工具相比,其运行效率最低,但占用的道路资源却不少。

四、其他影响交通的情况,如道路施工建设,尤其是主干道道路施工,对车辆通行影响很大;部分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交通公德意识差,严重阻碍了排堵保畅的效率。 交通堵塞的现象在任何一个国际性城市都发生过,交通管理仅靠简单的行政和经济措施,是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的。针对上述情况,我部门经过调研,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一、继续加大公共交通投资力度。公共交通不够发达是交通不畅的最关键因素。我部门建议: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增加公共客运交通投资比例;给公交车设臵专用封闭车道,加快发展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BRT);借鉴国外经验,大力发展城市地下交通,缓解地上道路资源的紧张;货运时间与客运时间高峰期错开,商业、娱乐休闲业营业时间与上下班时间错开。

二、科学、合理地规划我市道路建设和使用,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为此,有必要加强交通发展规划,结合我市空间发展布局调整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编制《交通发展纲要》;

推进城市功能布局及交通结构调整,大幅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及运输比率;调整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分配比例,市区道路投资由以快速路、主干路系统为主转向次干路、支路建设,提高路网的整体效能;改革高速路收费制度。

三、引导和限制私车使用。私人小汽车发展缺乏引导,导致了城市交通结构进一步恶化,建议用经济手段引导和限制私车使用:征收小汽车牌照费,二环路内及交通严重拥堵地区征收道路拥挤费;对停车收费实行差别化管理,不同区域、不同时段设定不同的收费标准,城区中心停车要高收费,以此调节交通的流量。此外,在市区边缘,结合大型公交枢纽建设,设臵低价位或免费停车设施,鼓励市民换乘公交车进入市区,倡导“理性用车”,缓解交通压力。

四、加强交通管理,提高交通组织水平。我们现在仍没脱离靠人管理的模式,用的都是限制、处罚的方法去维持交通。需尽快实行科学化的管理,实现由静态交通到动态交通的管理;科学分配警力资源,提高交警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科技应用技能,警力时空分布和勤务管理由现在的分散管理转向科学化、集约化。

五、加快发展交通指挥现代化、管理数字化、信息网络化、办公自动化,建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为此可以着手整合交通信息资源,建立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完善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和智能公交指挥调度系统,建立出租车呼叫调度系统、车辆诱导系统、物流货运智能运输系统、停车诱导系统等。

六、加强交通法制建设,规范交通建设运营管理。制定如《道路交通条例》、《公共交通条例》、《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完善其他相关法规。还要在增强市民交通安全和法制意识上多做工作,经常组织相关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手册。 以上分析和方案是否妥当,还须进一步组织专家论证,特此报告。

篇五:关于我市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甘肃省靖远县 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查报告 城乡道路交通拥堵是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之一。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城乡化水平空前加快,大中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尤为突出,交通阻塞已由点到线、由局部向大范围蔓延。这不仅影响了城乡生活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带来了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严重制约了城乡的发展。 靖远县位居甘肃省中部,山环水绕,地域辽阔,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自古就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必经通道,成为古丝绸之路北线重镇之一。近十年来,靖远经济增长总量年年翻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全县汽车保有量更是迅猛增长,致使城乡交通日益窘迫,特别是每逢上下班高峰期,城区多个路口和路段交通不畅,车辆不得不以行人的速度行进,群众怨声载道。可以说,交通拥挤问题已经开始影响靖远城乡的运转效率,客观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一、靖远城区交通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也逐渐加快。据靖远县车管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3年,靖远县包括私车、公车(含公交车、出租车)在内的民用汽车保有量较以往有较大涨幅。

二、城区交通拥堵的原因

(一)大幅增加的购车量与缓慢发展的交通事业形成矛盾。由于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群众购车数量在不断扩大,交通需求也随之加大,高速增加的车辆与缓慢发展的城乡交通严重不匹配,使交通压力在不断的增大。市民狂热跟风购车对县区的道路交通和城乡规划提出了严峻挑战,平均每年新增汽车近千辆,远远超过了道路拓宽的速度。

(二)城乡道路规划不合理。呈“Y“字形的靖远城区在黄河与南川祖历河交汇的盆地中形成了靖远老城区,集中了靖远大部分居民,属于靖远经济社会最先发展区域。该区域地形狭长,道路仅为双向两车道,但却集中了绝大多数的人流与车流,城乡建设严重饱和,城乡服务设施迫于交通和人流压力,处于超负荷运载状态。靖远城区总面积为1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接近8万人,人口较密。每天上下班时间和节假日为交通压力较大的时刻,特别是在钟鼓楼和意大利风情街路口附近,车流量甚至可达到每分钟数百余辆。靖远街道普遍较窄,除新建北城人民大道外,城区大部分街道为两车道,通行能力严重不足,特殊的城乡地理条件与汽车拥有量爆发性增长的矛盾,形成了城乡交通的巨大压力。特别是每年正月期间,游人云集,中心街道又缺少大型停车场,出行十分困难,致使中心路段交通拥挤,难于疏通,成为交通的瓶颈。

(三)城乡交通配套设施不健全。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滞后,每天

有近千辆车只能停留在街道上、大街小巷和人行道上,对交通顺畅和安全影响极大。由于历史和规划的原由,城乡中心地段道路狭窄,运

交通拥挤调查报告

输能力有限,在中心的商业区没有建成面积较大的停车场,而仅有的位于鹿鸣园西侧的停车场也不能去有效缓解停车难题。靖远城区没有地铁、地下人行通道、道路通行现状提示系统等设施,不能满足真正的需要,城区没有建成交通环线来疏导城区交通压力。

三、缓解我县交通拥堵的途径

(一)以“疏”为主。靖远城区受地理位置和规划所限,拓展公路空间很小,面对与日俱增的汽车保有量,对县区车辆应以“疏”为主,进行有效分流。加宽西关华尖子至上大路加油站之间道路,建成包含人行道的双向四车道路。

(二)合理规划布局,完善配套设施。靖远县近年来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城乡建设新规划,并提出了一系列城乡发展战略,旨在拉大城乡空间,扩展城乡骨架,强化城乡服务职能。从运行情况来看,写在纸上的多,实际实施的少。当前要着手规划实施行政中心北迁和住宅小区建设,同步配套设施建设,建成多头商业中心,必将自动迁移一大部分人口,分散人流车流,缓解老城区压力。规划建设多头综合性停车场,在商业中心建立大型停车场。在新建的人民广场、住宅区、商业区、行政中心等区域,从规划上入手,不建停车场不得审批项目。

(三)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事业。纵观世界各国的公交发展策

略,很多国家都十分推崇“公交优先”政策。国外先进的公交系统建设和应用得益于其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县也应推行“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城乡公共交通在客运结构中的比例,对公交系统的基础设施如公交车站(场)、公交车辆、公交信息系统等进行人性化、科学化设置,提高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把公交站设置在住宅区等人口密集地方,在城乡主要区域开辟更多的公交专用线路,提高公交车辆的通行能力;更新公交车辆,对市民乘公交车刷卡实行优惠制度。

调查人:杜东泽

2013年8月20日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