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语文八上第六单元测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30:02 作文素材
语文八上第六单元测验作文素材

篇一:语文版八上第六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组别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应用

1.古诗填写。(8分)

①千嶂里, 。(《渔家傲》)

②人不寐, 。(《渔家傲》)

③谁道人生无再少? 。 。(《浣溪沙》) ④《过故人庄》中借助由近及远的手法描写农家幽美景色的句子是:

“ , 。”

⑤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

“ , ”就包含了这个哲理。

2.常识填空。(9分)

①《小石潭记》是系列山水游记《 》之一,作者柳宗元文学成就突出,与韩愈、王安石、苏轼等人被称为“ ”。(2分)

②袁宏道是明代著名 家,他和他的哥哥袁宗道、弟弟袁中道被时人称作“ ”。(2分)

③范仲淹是 (朝代)著名 家、 家;陆游是 (朝代)著名爱国诗人。(2分)

④“待到重阳节,还来就菊花。”古人过重阳节,除了赏菊花外,还有哪些形式?(至少写出两个)(2分)

⑤“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句诗中的“桑麻”指的是 。(1分)

3.下列句子朗读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4.解释下面带“然”字的加点词语。(4分)

①佁然不动: ②欣然起行: ....

③娟然如拭: ④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 ....

5.读下列诗句,回答问题。(7分)

①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

这两个诗句描写农家什么时候的什么情景?表达了农家怎样的性格和感情?(4分)

②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浣溪沙》)

这三个词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所写的时间是一天的什么时候?从哪里可以看出?(3分)

二、阅 读(70分)

(一)阅读《小石潭记》,完成1—6题。(21分)

①从小丘西行进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从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①隔篁竹( ) ②参差披拂( ) ③...

佁然不动( ) .

④俶尔远逝( ) ⑤往来翕忽(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犬牙差互( )...

③隶而从者( ) .

3.下列句中的“以”字含义是“因为”的有( )(2分)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以其境过清 D.因以为号焉

4.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6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上文第①—④段依次写了发现小潭、 、 和潭中气氛。(2分)

6.作者初见小石潭的心情是“ ”,游览到最后,作者的心情起了变化:“ , ”。(两条横线可填入原文句子),这种心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5分)

(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8题》(16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月色入户( ) ②念无与乐者( ) ..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

2.把下面面译成白话文。(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1分)

4.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使用 的修写出了月色 的特点 。(2分)

5.根据文中内容,作者要到承天寺,是因为( )(1分)

A.失眠难耐 B.心绪无聊 C.偕友赏月 D.参禅求道

6.末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表达出怎样的感慨?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标榜自己有随遇而安的修养 B.自嘲自己与张怀民一事无成

C.有闲情逸致才能欣赏到美景 D.无所事事的人才能欣赏到美景

7.下列句子点出题目中“游”字的一项是( )(2分)

A.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B.相与步于中庭

C.水中藻荇交横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8.文章表达的作者的生活态度是什么?(2分)

(三)阅读《满井游记》(节选),完成1——6题。(18分)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①土膏微润( ) ②波色乍明( ) ③柔梢披风( ) ...

2.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4分)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3.上文从哪两方面描写满井春色?(2分)

4.根据提示,用原文句子回答。(4分)

①?? 写山: ②描写树、麦: ③表现作者返回自然的愉悦心情: ④揭示主旨: 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②泉而茗者,罍而歌者。( )

③麦田浅鬣寸许。( )

6.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了含有“鸟”、“柳”字的诗句各一句。(2分)

(四)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1——6题》(15分)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田燥呼不得,归来何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本诗作者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因此后人称他的诗为

“ ”,尊称他为“ ”。(1分)

2.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3分)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 ) ②俄顷风定云墨色( ) ....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 ) .

3.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2分)

长夜沾湿何由彻!

4.这首诗所表现的时间是 ,事件是 ,从诗中的一个词语“ ”可看出诗的时代背景是 。(3分)

5.分别概括前三节诗的内容。(3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6.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 的情思,发出了

“ , (填入原诗句)的呐喊,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3分)

篇二: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科第六单元考试试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说明:本试卷满分120分,附加题10分可计入总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20分。答题时间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

三))(2分)

⑵王维《使至塞上》诗中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⑶李白《渡荆门送别》 诗中作者从对立面的角度来写自己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⑷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诗中作者感慨身世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⑸默写李白的《送友人》的后四句诗:(4分)

, 。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①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往往会因为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fān lí( )。 ②岩石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zhuī sù( )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③ 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xiū qì( )的作用.

④是险峻的环境yùn yù( )了桥之生命。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我 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

B.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 ....

所有观众,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C.今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强烈地震,房片倒塌,交通阻塞,通讯中断。灾后的芦山,重建工作千头万绪,百废俱兴。 ....

D.由希腊引发的欧债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但我们有理山相信,只要相关各国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定会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减负”后,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B、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

C、大量植树种草直接关系到我们生活环境能否得到改善。

D、他那认真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5. 以“风”或“雾”为对象,用第一人称写一组句子。写句子之前请先写出描写对象。(4分) 例句:雨__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二、阅读(共4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8题。 (一)《三峡》(1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3分)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 林寒涧肃 ....

C绝: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

7.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8.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4分)

(二)(9分)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附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①居家恒服布衣( ) ②实勉我也( ) ..

10.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11.“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 的态度。(4分)

(三)温暖一生的假糖(10分)

① 下岗后,我开了一家糖果店,生意很不好,觉得前途一片灰暗。

② 一天,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太太来到我的店门前。我一眼就认出.她是我小学的班主任刘老师,于是我赶紧低下头去,不想让她发现。我甚至暗暗祈祷:她千万不要到我店里来买水果? ?

③ 那是30 年前的事了。那时,“文化大革命”已接近尾声。一天早上,我很早就来到学校。在教室外面的拐角处,被划为“黑五类”的刘老师正蹲在地上,用手把窗下一堆被毛孩子们破碎的玻璃片一块一块地往簸箕里捡。看着这个母亲一般温暖和爱护过我的老师,看到她被凛冽的寒风冻得通红的双手,我不由一阵辛酸。突然间,我想到了一颗糖,那是前一天下午,小伙伴军军送给我的一颗糖,它的包装纸上印着五颜六色的图案,名字还是烫金的—— “奶油太妃”。晚上睡觉时,我曾几次想要剥开来吃掉,却一直没舍得。那年月,哪怕足嗅一嗅那“奶油太妃”的香味,也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我掏出“奶油太妃”,走到她身后,说:“刘老师,您吃糖。”刘老师缓缓地转过身子,她呆滞的双眸顿时生出光来。她的嘴唇哆............

嗦肴,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说出来。只等我转身离去,才听到她哽咽的声音:“谢谢你,孩子。”

④ 整整一天,刘老师总有意无意地向我投来凝思的目光,整整一天,我心里也感到无比的快乐。只是等到了晚上,才发现出了问题。军军问我:“小余子,我那块包在“奶油太妃”里的肥皂泥你是吃了还是扔了?”天啊,闹了半天,原来那不过是一块包在淡淡“奶油太妃”里的假糖!我竟在她本就受伤的心里,又插上了一刀!夜里,我一个人躲在屋子里哭了很久,心中有种说不出的难过。

⑤ 从那以后,我开始害怕刘老师那凝视的目光了?? 几十年过去了,我再没有颜面去见刘老师,那颗假糖,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⑥ “我买两斤水果糖。”花白头发的刘老师还是走了进来。我迅速打量了她一眼—— 她真的老了,脸上已出现了老年班,但她那慈祥的笑容,使她显得那么和善。庆幸的是,她没有认出我。突然间,我想到必须把事情的原委告诉她,“刘老师!”我禁不住叫了起来。她惊异地看着我,看着看着,她兴奋起来:“你是小余呜?你真是当年的小余子吗?”我含泪重重地点了点头。她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不松开。突然,她像想起什么似的,抓了一把糖果塞给我.说:“来,你吃糖,你吃糖!”

⑦ 捧着那把糖,我却不知所措。我有什么脸面收下老师的糖果呢?见我迟疑的样子,她笑了:“怎么,不好意思吃老师的糖?你忘了,你还请老师吃过糖呢!我还记得那是一颗“奶油太妃”!

⑧ 我语塞了,不明白刘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是揭我的疮疤,还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恨?我羞红了脸,真想躲到一边偷偷地大哭一场!刘老师却一点也不顾我情绪上的变化,接着说:“我一直惦记肴你。那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啊,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颗糖,让我感觉到人世间的爱还没有泯灭,所以也给了我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只是,老师没那福气消受。就在你走后不久,糖就被专案组的一帮人搜走了。至今我还在后悔,当初,为什么没舍得早点儿将那颗糖吃掉呢?”刘老师感伤地叹息起来。我则仿佛突然拨云见日:原来,几十年纠缠在我心中的结,竟根本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⑨ 当天晚上,我买了礼物去刘老师的家。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解脱与轻松。

12、全文看,第②段划线句子的作用是: 从结构看,③ ④ 两段的叙事顺序是 。(3分)

13、第③ 段中划横线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4 分)

答:

14、第⑧ 段中有一处情节安排也很巧妙,请指出并回答作者为何要这样安排?( 3 分)

答:

(四)改变命运的一分(17分)

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声:“老师。”

“查分数吧?你5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

“老师,能不能,能不能??”把“能不能” 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加分?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末拿个高分。”

“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男孩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地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热切,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可管教孩子也犯不上动竹鞭。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一颗女人心。 不经意地瞧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哎!毕竟,他还是孩子,心还非常嫩。

“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还我十分,怎么样?”

行,期末还你。”小男孩咬了咬嘴唇,就迈开脚步逃跑似的走出办公室。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

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十分的“高利贷”,同时也由于对秦老师心怀感激,所以小男孩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男孩的语文取得98分的好成绩,被扣去10分,还有88分。于是学校给他颁发了一个“三好学生”奖,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这是小男孩上学三年来第一次获奖。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小男孩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竟一下子热泪盈眶。

后来,小男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学,几年后又上了大学,成了村上第一个大学生。

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捐出了许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去看望他当年的语文老师秦老师。

这是我的一位老总朋友的亲身经历,至今他向我们讲起这一分“高利贷”的往事时,仍是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是秦老师当年“借”给他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的故事。 (4分)

16、请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两句话分别表现了小男孩怎样的心理。(6分)

(1)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

(2)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小男孩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竞一下子热泪盈眶。

17、请概括秦老师这一人物形象。(3分)

18、对上文中小男孩母亲的“竹鞭教育”,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4分)

三、作文:(50分)

19. 父母的一言一行如阳光洒遍我们成长的道路;老师的一言一行似春雨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朋友的一言一行像炉火温暖我们如歌的岁月??因为,在这一言一行中,有浓浓的关爱,有谆谆的教诲,有善意的提醒,有真诚的帮助??

请以“一言一行总关情”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附加题:(10分)

篇三:八上语文第六单元测验

八上第六单元测验题

一、积累。38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书写无误的一项 3分 ( )

A、沿溯阻绝(sù ) 晴初霜旦(dàn ) 飞漱其间(sù ) ...

B、解衣欲睡(jiě ) 能与其奇(yū ) 竹柏影 (bǎi ) ...

C、震撼激射(hàn ) 为火所焚(fén ) 鲸波万仞(rèn ) ...

D、僦赁看幕(lìn ) 雾凇沆砀(tāng) 都护 (dū ) ...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C、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下面的“之”的用法意思不同的一项 3分 ( )

A.春冬之时 B 欲界之仙都

C分合五阵之势 D.闭之则山高月小

4. 下面的“其”的用法意思不同的一项 3分 ( )

A.方其出海门 B飞漱其间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问其姓氏

5.下面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代

B、《观潮》——周密——宋代

C、《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

D、《答谢中书书》——陶渊明——南朝

6.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一项 3分 ( )

A. 哀转久绝:消失。 至于夏水襄陵:上。 ..

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代指鱼。 ..

C.随波而逝:去,往。 僦赁看幕:空地。 ..

D.上下一白:全。 三年多难更凭危:指高处。 ..

7.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2分 ( )

A滕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B自即望以至十八日

C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D 登临吴蜀横分地,徒倚湖山欲暮时。

8.选出对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有误的一项 6分 (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毫无骚人墨客离家时的悲愁,诗人坐船沿途观望三峡的崇山峻岭,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壮丽山

川的热爱之情。

B、颔联展现映入眼帘的雄阔景象:一望无际的平野,眼界是那么开阔;滔滔奔涌的大江,气势是多

么雄壮。

C、颈联的景象既新奇又美丽:夜晚江面平静时明月的倒影在水中像天上飞下的明镜, 白昼辽阔平

原上雾霭在日光下结成海市蜃楼的奇观。

D、结联陡上惆怅之情,既有对故乡的依依不舍,又有对自己飘泊在外的感叹。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8分)

(1)绝:来此绝境 ( ) .

沿溯阻绝 ( ) .

(2)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 ) .

自非亭午夜分 ( ) .

(3)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

属引凄异 ( ) .

(4)寻:寻张怀民 ( ) .

寻病终 ( ) .

10.用课文原句填写。(8分)

(1) ,老木沧波无限悲。

(2)月下飞天镜,。

(3)《三峡》中突出三峡山势的雄伟竣拔的句子是 ,以船行之快来突出夏季水瀑涨后江水湍急的句子是 。

(4)《使至塞上》中暗示诗人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

(5)《归园田居》这首诗从遣词造句中描写作者愉悦的心情,同时表达了他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决心,以及归隐后悠然自得的生活。文中这样的句子是 。

(7)《渡荆门送别》一诗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6)《使至塞上》一诗描写大漠独特之美的诗句是:

二、文言文阅读 56分

(一)《三峡》18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文中下列字的意思。4分

(1)肃: (2)属:

(3)引: (4)阙:

12.第二段中写江水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2分

后来唐朝的李白有两句诗与此处的意思相近,李白的两句诗是:2分

13.文中”清荣峻茂”一句写了 _______个对象,它们依次是 ______ 、 _______、

_______、____ 。 4分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5.古人常用“三”形容多,如文中“猿鸣三声泪沾裳”。请再举两个含“三”、其含义也是表

示“多”的成语或诗句。2分

语文八上第六单元测验

(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1分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以下各题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

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3分

(1)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划4处)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划1处)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9.填空。 10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 _

(2)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 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之美”,乙文描写了“ 之美”。但

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是 。

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

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 _”的语句中。

(三)阅读《湖心亭看雪》,答题。17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挐 一作:余拏)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

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0.填空。3分

①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 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21. 翻译句子。 4分

①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2.(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2)让人联想到柳宗元的诗

句是哪句?(3)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5分

(1) 。(2) 。

(3) 。

2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2分

24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3分

三、阅读诗答题。6分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25.诗句“ , ”从时空跨度上叙事状态,抒写了

一个亡国之臣心中强烈的愤懑和万般的无奈。2分

26.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_______ _和________ _融于一体。(2分)

27.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

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八上第六单元测验题 答案

一、积累。38分

1.C 2.C 3.D 4.D 5.D 6.C 僦赁看幕:租用。 7.C 8.D .

9.(1)与世隔绝 断绝(2)从,由 “如果”的意思(3)类 连接(4)寻找 不久

10.(1)白头吊古风霜里 (2)云生结海楼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5)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7)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二、文言文阅读 56分

(一)《三峡》18分

11.(1)冷寂 (2)动词,连接 (3)延长 (4)通“缺” 12.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3.4 水 树 山 草14.(1)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2)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15.示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三

令五申

(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1分

16(1)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划4处)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划1处)

17.(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18.(1) 每当傍晚,夕阳将落,潜

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2) 水中有像交错纵横的藻和荇似的水草,原来是竹子和柏树

的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 19.(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影也。(2)山川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三)阅读《湖心亭看雪》,答题。17分

20.①陶庵梦忆 张岱 宗子 陶庵 明末清初

21(1)这天初更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炉火,一个人到湖中心的

小亭去看雪。

(2)天空中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白茫茫的一片。

22.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作用:为下文“独

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23.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达作者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世俗的生活方式。

(孤高自赏的情调;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也为下文作伏笔。

24表明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同时以天

涯遇知音的愉悦也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情愁。

(表达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三、阅读诗答题。6分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25答案:万里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更凭危 26答案:家国之恨 身世之悲(意近即可,2

分) 27答案:A(2分)

篇四: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

第一部分 (26分)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4分)

编(zhuàn)_____ (zhù)_____运 (kuài)_____炙人口 责无旁(dài)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副的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复加深。然后凉凉的水意迷漫在空间,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腕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换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

3①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 (李贺《_________》) ②___________,谁言天地宽。 (夏完淳《别云间》)

③ ,旌旗十万斩阎罗。 (陈毅《梅岭三章》) ④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_______ 《钱塘湖春行》)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4.根据要求,完成写话。(4分)

越秀小区的王菊香奶奶收到了一份电费通知单。王奶奶看着自家的电费单想不通:都说用峰谷电省钱,自家的用电量跟以前差不多,可电费为什么还没降下来?请你阅读《越秀小区王菊香家庭2014年峰谷用电量统计图》和“知识链接”,向王奶奶解释她家电费降不下来的原因,并给她一些合理的建议。

【知识链接】8:00—22:00时段用电,称为“峰电”,电价:0.568元/千瓦时;22:00—次日8:00时段用电,称为“谷电”,电价:0.288元/千瓦时。普通用电电价:0.538元/千瓦时。

5.

综合性学习:汉字文化(6分)

【材料一】某校开展“汉字造型秀”活动,有同学设计出下列图形。

⑴选择其中一图,谈谈其在设计上的创意。(2分)

选 图,创意:

【材料二】某机构通过对1100名网友调查,排名前十名的最有价值汉字统计如下表:

⑵探究并归纳出这些汉字能够入选最有价值汉字的原因。(4分)

第二部分(44分)

诗词赏析(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在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和“ ”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2分)

7.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2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

邑西①白家庄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②,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日:“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邻翁素雅量③,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④。民诡⑤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深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日:“谁有闲气骂恶人。”卒置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⑦。

异史氏曰:“甚矣,攘⑧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者之宜戒也:一骂而盗晕战!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①邑西:县城的西面。 ②茸生鸭毛:长了一层厚厚的鸭毛。 ③雅量:宽窘大量,不斤斤计较。④征于声色:表现在语言和脸色上。 ⑤诡:欺诈。 ⑥卒:最终。 ⑦良已:很快停止(消除)了。⑧攘(rǎng):窃取。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触之则痛( ) (2)毛乃可落( ) ..

(3)某益窘( ) (4)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 ..

9.对下列句中“之”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盗邻鸭烹之(邻鸭) B.天明视之(皮肤) ..

C.夜梦一人告之曰(居民某) D.攘者之可惧也(居民某)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大惧,无术可医。

(2)骂之亦可警将来。

11.这篇短文使用了夸张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你认为运用了夸张手法的情节。(2分)

12.短文结尾那段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3分)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3—15题。(7分)

刷脸,你敢吗?

①最近,上海一商家推出了脸谱支付系统,通过对人脸的扫描确定支付人,从而划走其账户资金,完成支付。其实,人脸支付不是头一回听闻。指纹、掌纹、声音、人脸等这些人体生物特征作为密码,“随身携带”更便捷,“量身定制”更可靠。然而,这也让很多人忧心:“身体密码”如果被盗取、复制或者需要更换时怎么办?“身体支付”相对于传统支付是否更安全?

②其实,最新推出的人脸支付系统,为了增强识别精度,除扫描人脸之外,还需要支付者“按个手印",通过与指纹数据比对配合,才能最终完成支付确认。所以,换个发型、戴了眼镜,高质量设备照样能认出你。“目前,在受控条件下,指纹、人脸、虹膜等主流生物特征模态识别精度和速度,都能满足金融支付应用的要求。”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孙哲南介绍。 ③可是如果将人脸作为支付密码,万一在支付过程中人脸数据被黑客截走,难道需要“挂失”现在的模样,换一张脸吗?这当然只是个可怕的想象。在支付及密码数据接收的中间和终端环节中,专家通过对生物模板的脱敏和加密保护来实现对用户生物特征的保护。简单来说,就是让人脸或者其他生物特征变得可撤销、可变更。就像给生物特征穿上一件变化的外套,比如,将人脸图像数据与一个动态参数绑定,如果人脸图像数据被窃,只要挂失这个动态参数,就等于挂失了你的生物特征,下次注册,人脸图像数据会绑定新的参数。绑定的数据是不可逆的,即使在支付过程中被拦截,也不能还原成原始图像。

④目前还有一种生物模板加密的研究方向,被称为“模糊保管箱"。就是由把

用户的生物特征作为密码来保护的服务商提供一组密钥,用户在支付时,使用自己的生物特征对这组预先分配的密钥进行解锁,然后传输给服务商进行身份验证。这样一来,网上传输及服务商保存的只是这组密钥,即使被盗取了危害也不大。

⑤针对采集设备、活体检测、识别精度、通路加密、服务终端每一个支付环节受到的不同攻击,专家都有有效招数来阻击风险,而每一个招数背后,都是一个深邃、极富挑战性的

技术领域。支付安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赵展慧/文,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3.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脸支付系统为什么是安全可靠的。(3分)

14.第③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这”指什么? (2分)

15.阅读第④段,为“模糊保管箱”下个定义。(不超过80字) (2分)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16—20题。(18分)

素颜如雪

①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

②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

③读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远,万簌寂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簌落下的声响。天地粉妆玉砌,一派洁净。他在舟中,手捧一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优雅的事吗?

④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他似乎信手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有韵味。

⑤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好文字原是清新自然,素面相见。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粹。人生到了他那样的境界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丫伸向天空,如一树清寒的梅。

⑥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们在画中,或凝神,或抚琴,或低眉。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

⑦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荷塘结了冰,只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一瞬间,荷的清气扑面而来。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

⑧一对夫妻,暮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有一幅油画,傍晚昏黄的烛光下,屋中桌前坐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编织毛衣。桌上放着一台收音机,俩人似乎都没有听。他们默默相伴静坐着,不说一句话,素净安详如两尊佛。老年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沫的知己。有人来访,敲开门,杨绛先生不说话,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先生读书。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终无语,竟是最深情时。

⑨读唐诗宋词,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清澄和素洁。眼前似乎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寒窗,一

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息迎面扑来。

⑩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境界。

16.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4分)

17.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18.如何理解第④⑤段的“好文字”?(4分)

19.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4分)

20.文章以“素颜如雪”为题,好在哪里?(4分)

第三部分 (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教授问他的学生:“如果你上山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一棵细,你砍哪一棵?”

同学们异口同声:“当然砍那颗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可是,粗的不过是杨树,而细的是红松。”

同学们:“那当然砍红松了,杨树不值钱!”

老教授看看他们:“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歪,你们又会砍哪一棵呢?” 同学们互相看看:“如果是这样,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紧接着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多,中间大多空了,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同学们:“那还是砍红松。”

……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有无数选择组成的。面对一件事,我们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而不同的选择往往决定着我们的命运。

关于选择你有怎样的思考呢?你经历过那些选择吗?

请以“选择”为题,补全题目,然后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⑵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⑷不少于600字。

篇五: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训练(17分)

1、给下面括号前面的字注音。(2分)

不见曦( )月 沿溯( )阻绝 飞漱( )其间

乘骑( )弄旗 是日更( )定

2、下面的句子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C、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D、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3、下面写景的句子运用了修辞物法的一项是( )(2分)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C、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D、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选出对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有误的一项( ) (2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毫无骚人墨客离家时的悲愁,诗人坐船沿途观望三峡的崇山峻岭,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壮丽山川的热爱之情。

B、颔联展现映入眼帘的雄阔景象:一望无际的平野,眼界是那么开阔;滔滔奔涌的大江,气势是多么雄壮。

C、颈联的景象既新奇又美丽:夜晚江面平静时明月的倒影在水中像天上飞下的明镜,

白昼辽阔平原上雾霭在日光下结成海市蜃楼的奇观。

D、结联陡上惆怅之情,既有对故乡的依依不舍,又有对自己飘泊在外的感叹。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绝:来此绝境 ( ) .

沿溯阻绝 ( ) .

(2)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 ) .

自非亭午夜分 ( ) .

(3)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

属引凄异 ( ) .

(4)寻:寻张怀民 ( ) .

寻病终 ( ) .

6、用课文原句填写。(5分)

(1) ,带月荷锄归。

(2)月下飞天镜, 。

(3)《三峡》中突出三峡山势的雄伟竣拔的句子是 ,以船行之快来突出夏季水瀑涨后江水湍急的句子是 。

(4)《使至塞上》中暗示诗人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二.创新能力运用(63分)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不见曦月 曦: .

(2)沿溯阻绝 溯: .

(3)飞漱其间 漱: .

(4)林寒涧肃 肃: .

8、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9、用简短的语句概括四段文字的大意。(2分)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10、用文中的语句填写:(3分)

(1)写水流之急的语句是: 。

(2)第三段是通过视觉写的,其中仰视的是,俯视的是

(3)第三段中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的一句话是。

(4)第四段中从视觉写的是 ,从听觉写的是

11、第一段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这八个字描绘出了什么景色?(3分)

12、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3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出了 。

(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出了 。

13、第三段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3分)

14、作者描写峡谷是紧扣哪两个特征来写的?试简要概述。(3分)

15、文章引用渔歌作结,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

(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6、,作者 ,号。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与其父 、弟 都列入“唐宋八大家”。 (3分)

17、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相与:

(2)空明:

(3)盖:

(4)闲人:

18、写出文中写月光的句子并译成现代汉语。(2分)

句子:

翻译:

19、作者是如何用高度传神之笔来写月光的?(2分)

20、写出“记”的四要素;(2分)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1、“欣然起行”中“欣然”是什么意思?写出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3分)

2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个比喻好在哪里?(2分)

23、文中蕴含作者思想感情的是哪句话?(2分)

(三)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4 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理。(2分)

25、甲文可分为三层,划分层次写出层意。(2分)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二层:

26、“月色入户”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2分)

27、“寻张怀民”一句中将“寻”改作“访”好不好?用“寻”有何好处? (2分)

28、甲文中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是: 。(2分)

29、解释乙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素湍:

②属引:

30、乙文可分两层,用“||”标出并归纳层意(2分)

第一层:

第二层:

3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是从觉进行描写。从景写,以传情。“空谷”、“久绝”回应《三峡》一文中的“ ”。 (2分)

32、甲文中 摄魄,精练得无以复加。(2分)

33、“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曵的

之美,两句之间,既有 描写,又有描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从中映照出作者 的襟情。(2分)

三.作文(40分)

题目:宽容

要求:题目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与追究”的意思;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

答案:

1、xī sù sù jì gēng

2、A

3、A(夸张)

4、D

5、(1)与世隔绝 断绝(2)从,由 “如果”的意思(3)类 连续(4)寻找 不久 6、(1)晨兴理荒秽 (2)云生结海楼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7、(1)日光,这里指太阳 (2)逆水而上 (3)冲刷,冲荡 (4)寂静

8、(1)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很有趣味。

9、第一段:总写三峡重峦叠嶂,雄伟峻拔的山势; 第二段:三峡夏天湍急的水势; 第三段:春冬之时三峡令人向往流连的风光; 第四段:三峡秋冬之时的凄清景色。

10、(1)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清荣峻茂 (4)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1、三峡两岸山峰重叠,高耸云霄,险峻幽邃的奇景。

12、(1)山峰的高峻,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2)江水暴涨,水流之急。

13、这里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之清澈。 14、山势陡峭 水急湍流

15、渲染萧瑟的秋景,表现旅人的哀愁。

16、东坡志林 苏轼 子瞻 东坡 苏洵 苏辙

17、(1)一块(2)透明。形容积水的澄澈(3)表承接上文而推究原因的虚词(4)清闲的人

1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略

19、略

20、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承天寺 我和张怀民 夜游承天寺

21、高兴地 作者身处逆境,竟能自得其乐,体现了作者的豁达。

22、形象地写出了明月朗照下的奇景。

23、最后一句。

24、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月夜美丽景色

25、……步于中庭。||……竹柏影也。||…… 第一层:叙月夜至承天寺与友人散步;第二层:写月下承天寺庭中的景物;第三层:以惋惜无有赏月作结。

26、拟人

27、不好。“寻”有一种急于找到失物的迫切感,这就确切地写出了作者渴望与知心好友共同赏月的急切心理。

2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9、①白色的急流。 ②接连不断。

30、……良多趣味。||每至晴初…… 第一层:写春冬之时景色的优美;第二层:写雨后霜晨景色的凄清。

31、听 声 声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2、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

33、动态 正面 侧面 光明磊落,胸无尘俗。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前9题,每题2分,第10题8分,共26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沿溯(shuó) 郦道元(lì) 僦赁(lìn)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