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血色残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9:25:48 体裁作文
血色残阳体裁作文

篇一:血色残阳

血色残阳

夕阳无限好,又是近黄昏。当夕阳在天际弥留,残阳如血。

――题记

犹忆书卷之中初次与你邂逅,寂寞独上西楼,仰头,与如钩之月对望,惨白的冷光照在你萧条的身影上,如汪洋里的孤舟,山崖间的落叶。凄凉的景象宛如唯美的画卷,却不知此刻的你,该是如何的辛酸苦涩。

你的生命注定是一场悲剧,如同那抹血色残阳。

“生不逢时”是一生悲剧的源头。

你赞同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你一生的期望;

你欣赏李白,“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亦是你的真诚愿望。

你是个与世无争的人,文学天地是你的领域,隐居生活是你的天堂。不幸,你生在皇家,成为李璟之子;你生在宋军虎视眈眈的年代,成为一国之君。 身世悲哀,现实的残酷,让你对隐士的向往,化作泡影。

你确实不是个好国君,既没有政治志向,亦没有政治才能,优柔寡断的性格让你注定成为亡国之君。然而,你又注定是位伟大的诗人,尤其是在历代国君中,你成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唯一。

在《宋词鉴赏辞典》的目录页久久地寻了半天,却未找到你的名字。随后幡然醒悟,你不是宋朝人,你的才华早在宋词达到鼎盛之前就已展露。 诗意,将悲剧染上了唯美的色彩,如此委婉,委婉的痛。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是怎样的离愁,才能如此纠缠!东望故国,你心如乱麻,无法整理,却又无法将乱麻斩断,与这愁绪一刀两断!是夜,月儿如钩泛冷光,梧桐萧萧叹寂寞。江山易主,你独自面对满心怅惘,无人理解那愁、那恨。

独对烂漫春花,皎洁秋月,你感叹着“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沦为亡国之君,钟鼓馔玉同你永别。纵然春花秋月永存,但沦为阶下囚的你,也只剩触景伤情拭泪伤怀的权力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从天堂堕入人间的你,无奈地感慨着世道的多变。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祖训变得如此无力。绝不是因为你的优柔寡断,任何一个有血有肉之人,当祖祖辈辈们辛苦打拼出来的家业,在自己手中灰飞烟灭时,也只得又愁又恨,日日以泪洗面。更何况,这份家业是一座江山。

高雅清丽的诗词,字字珠玑,句句血泪。

当诗情与悲剧融合,结局不是浪漫而是血泪。

一直在思考,你一生的悲剧最令人潸人泪下的是什么。

直至今日,终于理解――因为生命的动荡。从拥有一切,到一无所有;从幸福快乐,到坎坷多舛。

辉煌与落寞,这便是你生命的描摹。

像是无际的一抹残阳,因为它曾是世界上最美的夕阳,所以才会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际,给人最深的遗憾,最刻骨铭心的伤痛。

也正是诗篇,将你的悲剧染色,染成残阳般的血色。

血色残阳。残阳如血。

杭十三中

初二(10)班

方一琛

指导教师:俞华芳

篇二:血色残阳

血色残阳

中秋以后的黄昏,不再显得燥热,秋风扫过,总会让人不自觉的紧了紧衣领。远处,一座古老的石桥横跨在河流中间,湍急的河水依然不知疲惫的冲击着桥墩,然后一个转身,向远处流去。在历史的长河里,一切都会走的太突然。

这条河流是乌江水系的上游,名为七星关,这桥是连接云贵两省的交通要道,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一段段不平凡的历史。前不久,一座新桥在它的上游不远处落成,成为贵州屈指可数的大桥之一。因此,老桥这儿不再热闹,显得冷清了许多。

渐渐地,一辆军用吉普车出现在视线里,并在老桥上停了下来。车门打开了,两位年轻人搀扶着约摸80多岁的老人下车,他们那一身整齐的军装在阳光的照耀之下,显得光彩夺目。老人拄着拐杖,缓缓的走到桥中间,平静的眼神,安详的面容,足以抚平一切烦躁的生灵。老人目不转睛的盯着哗哗的流水,泪水模糊了她的眼睛??

一段清脆婉转而又略带稚气的歌声从河流的上游传来。青悠悠的山,碧油油的水,动听的歌声,一切是如此的平静,和谐。

“二丫,你唱歌真好听!”竹筏顺流而下,说话的是虎子,一个十来岁的虎头虎脑的男孩,手里正撑着一根竹竿,笑嘻嘻地看着女孩。女孩名叫二丫,比虎子小几天,扎着长长的辫子,一副瓜子脸,长得清秀可爱。她手里提着他们刚打回来的鱼,另一只手捏着一束漂亮的野花,是虎子刚为她采摘的,她非常喜欢,也特别高兴。

“虎子哥,真的吗?那我以后每天都唱给你听,嘻嘻。” “嗯,这是你自己说的哦,到时候不能赖皮哈。” 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他们都是渔民的孩子,从小在河边长大,游泳的本领那自然是一流的,青梅竹马的他们,感情犹如清请的水般纯洁。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他们却无忧无虑,拥有一个开心美好的童年。回想起童年的点点滴滴,老人的泪水再也忍不住的流了下来。思绪如滔滔不绝的江水,连绵不绝的涌入大脑。

二月的天气虽有阳光,但仍有三分凉意。正当他们在上游打闹的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大破了下游的宁静,原来是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此地。他们必须从这儿过去,原本可以选择过桥的,可是此时的桥还只是由十三根粗铁索连接而成,上面的木板已经腐朽不堪,如果从上面掉下去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慎重起见,部队选择从河里游过去。意外还是发生了,有个战士由于体力透支,被卷入漩涡,牺牲了。他就是湘鄂川黔省委委员,军分会委员和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夏曦同志。部队失去了领导人,都是痛心疾首,一个个都哭了。虎子听说后也哭了,他想如果当时他在的话,也许可以将人救起来的,这成为他人生中的第一个遗憾。 解放后人民为夏曦英雄立了纪念碑,而当时部队留下了一个排的兵力,排长姓张。这样做的原因是他们认为此地是一个战略要地,在这发展武装力量,将来定有用武之地,历史很快就证明了这一点。就这样,虎子和他的伙伴们加入了这个集体,并茁壮成长。后来他和二丫向党组织靠近,成为了光荣的共产党员。他们将发展起来的队伍称为游击大队,虎子任队长,而二丫则是妇救会的会长。 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更为金秋的大丰收增添了几分喜庆。人们纷纷前来向虎子道喜,“队长,恭喜你了,能娶到这么漂亮的媳妇”,一个身背长枪的年轻人嬉皮道。青梅竹马的他们今天能走到一起,也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今天的二丫格外的美丽,红红的新娘装显得特别惹人注目,雪白的皮肤透着红润,含羞的低

下头,好比仙女下凡。喜庆的气氛洋溢着整个村子。

突然,天空中一阵轰隆声,日本人的飞机低空飞行,投下了一颗颗惊魂的炸弹。一切来的太突然,也走的太匆忙,留下的却是永不能忘记的痛与伤。众多百姓倒在了血泊之中,新朗也是满脸血迹,唯独转动的眼珠证明他还活着,看着这一切,虎子发了疯似的跑向新房。还好,二丫只是受了重伤,必须马上送往医院,队伍联系了组织,将伤员全部转移走了。这一走,竟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这一天,1944年10月1日。

想到这里,老人不禁一阵颤抖,差点摔倒,两个战士连忙扶住了她。接下来的事情她是从唯一的幸存者排长小张的口中得知的。

原来轰炸了之后,来了大批的鬼子,他们用钢管把桥加固,铺上了钢板,并在桥头设置了几个重火力点,以确保铁桥的安全。

直到第三天,组织派来先头部队一个连带着艰巨的任务到来时,这一切的迷雾才得以揭晓。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全国上下建立了统一民族。现在的日军物资匮乏,急需往前线输送物资。而北方封锁太紧,日本人只有经过云南,贵州把物资送往前线。就这样,基本上没有受到日军侵略的贵州出现了鬼子,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确保物资的安全。这次连队的任务就是打掉桥头的日军,并伏击将要到来的日本车队。连长姓李,一脸的络腮胡子,做了任务分配,就是趁着夜色,准备奇袭大桥。连长的话很简单,“拿不下,没有人会活着离开战场。”虎子组织了所剩的兵力,全力配合。

其实大家心里都没底,因为游击大队根本连正式的战争都没经历过。但一想到死去的父老乡亲,一个个都恨得直咬牙,恨不得马上就加入战争。趁着夜色的掩护,部队摸索着前进,没想到日军的大灯一照,他们大多都暴露了。一阵急促的机枪声,不少的战士趴在了地上,血流不止。李连长连忙喊道:“快找掩体,给我狠狠的打。”枪声震彻山谷,一次次的冲锋被敌人密麻的子弹压制了下来,此时已经尸横遍野,战士牺牲过半了,李连长不得不下令停下。天刚拂晓,四周陷入了沉静,静的可以听见每位战士的心跳。虎子打破了沉静,“连长,这样下去不行呀,天亮了对我们更不利,强攻是不行了,我们把桥炸了吧!”连长略有所思的看了看桥,微微的点了点头的说;“快把炸药拿来,找两个水性好的同志去。”虎子主动请缨,但被连长拒绝了。两个水性好的游击队员拿着炸药趁乱向水里游去。没想到日军看出了他们的意图,照明灯一照河面,又是嗒嗒的枪声,两个战士慢慢沉入了水底。看着这一幕,同志们热泪盈眶,“连长,让我去吧,我对环境熟悉,来不及了,下命令吧!”虎子眼里布满血丝,像一头发怒的狮子直盯着连长。“好吧,一定要活着回来。”说着眼里闪着泪光。

虎子抱着炸药包,从上游走去。他想走远一点,再慢慢往下游,以避开的鬼子的照明灯。李连长抬过机枪,像发了狂的猛虎,向着敌人不停的扫射。突然一颗子弹打穿了他的胸,一口鲜血喷出后,连长倒下了。此时日军居然动用了迫击炮,向着对岸狂轰。渐渐的,阵地失去了枪声,,虎子顿了顿,他知道可能全军覆没了,却没有回头。远离了敌人视线之后,他慢慢潜入了水里。显然鬼子放松了警惕,开始打扫战场,依稀的枪声震痛了虎子的心。冰冷的水刺痛着他的每一寸肌肤,咬着牙关,他游到了桥底,却发现根本没有支撑点存放炸药包,唯一的方式就是用双手托着。来不及想太多,他另一只手拉响了导火索,此时一个扎着辫子,天使般的新娘走进了虎子模糊的视线里,嘴角的笑容依然那么灿烂。“虎子哥,你快来抓我呀,你逮不了我,嘻嘻?”“二丫,下辈子我还娶你做媳妇。”随着这一撕心裂肺的呐喊,整座桥顿时变成了火海。

任务完成了,日军也被后来赶到的大部队消灭了。这群英雄,用他们年轻的生命完成了这艰巨的任务,抗日战争也在来年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他们都没想到在五年后的同一天,就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而这一天,二丫和此次战役中唯一的幸存者张排长及全国人民见证了一个世界大国的诞生。二丫伤愈后,来到了这生她养她的地方,无数的英灵就这样静静的躺着,包括她最爱的虎子哥。她没有哭,不是不伤心,而是伤心欲绝,泪水都流干了。二丫走了,带着这份沉淀的爱和无尽的相思。后来的二丫,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终于成为了国防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为国防建设奉献着自己似火的生命。

老人拄着拐杖,蹒跚着走到夏曦纪念碑前,所有的英雄都在这里扎根,扎在所有后人的心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了,这是一个世人应该铭记的日子,同样,虎子及他的战友们离开65个春夏了。四周都变了,所有的墓碑都翻新了,唯一不变的就是躺在这儿的英灵,无时无刻不揪疼着二丫的心。墓碑上虽然没有相片,但她每看到一个名字,熟悉的笑容就会在她面前浮现,在冲着她微笑。这笑多么的亲切,老人也笑了,笑着笑着却又哭了。因为虎子,她爱了一辈子的人就躺在这里几十年了。她为他奉上了一束野花,多么美丽的野花啊,犹如当年虎子送给她的一样美。老人嘴里哼起了歌谣,“虎子哥,你不是最爱听我唱歌吗?我现在唱给你听了。”眼角的泪又一次止不住的流下。

“敬礼。”雄浑的声音慰藉着每一个灵魂。秋日的黄昏,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如鲜血一般的红,欢快的歌声又顺流而下,回荡在山谷中,不绝于耳??

周遵磊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10级应数本(2)班 18744900620

篇三:血色残阳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血色残阳)

血色残阳

从进入高中,都迫切的想要在高中的校园里领略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的感受。不知是时间流逝的太轻盈,还是高中生活固有的麻木。正午过于热情的阳光洒在还穿着毛衣的我的身上,浑身燥热。阳光依旧灿烂,我却忽感怅憾。一种难以名状的孤寂感再次从心底滋生。几个打篮球的男生,满头大汗的抱着篮球跑进教室。和太阳同样灿烂的他们都换上了T恤。粉的,浅蓝的,米黄的,橘橙的。猛然的,我意识到冬天已经过了!夏天快要到了!只是这个冬天没下雪!这个冬天没下雪。要告诉自己:我的梦幻,我的期盼,又在无意中被打碎吗?扯开嘴角,牵动心里的笑。告诉自己:这个冬天只是没下雪而已。其他该有的一样也没少。像学习,考试。我并没有损失什么。该来的如期而至,该走的不容挽留。

这时的季节最难熬。虽然我已过完初三,但初三时的这个时节的内心煎熬,仍然历历在目。虽然我还没到高三,但每次打开博客、创网,高三学子们撕心裂肺的呼喊,或气若游丝的呻吟。都刺痛着我的身心。我的高三也会在无意间到来。我逃避着对它的想像。朋友们告诉我:站的高,摔的会加倍痛。其实道理我明白。可是高处的怅然像毒品一样牵着我欲罢不能。直到把自己逼急了,我吼到:摔吧!摔吧!摔的越痛越好!摔的越响越好!然后便更不要命的往上爬。擦汗时才想起:要是摔死了?该怎么办?自己实在是脆弱的。有些打击我抗不住。

和他们比起我是幸福的。我只在心里或精神上承担着他们十分之一或是百分之一的感受。我的环境还让我有经理瞎掰;我的成绩还让我有些自信;我的时间还让我有更多的麻木。中高考专业考试,早已拉开序幕。世界何其大!有多少学子在不敢思前后,极力忘我的奋战备考?又有多少的爸爸妈妈们同他的孩子同受或加倍的忍受煎熬?煎熬的备考,煎熬的等待成绩。然后。哭的哭,笑的笑,无语的无语。再然后刚放松的紧张的学子们没心没肝的玩上一个月。而这一个多月爹娘们是否像他们表面上一样的安然?不,不会的。他们总是自觉不自觉的增加着他们的痛苦或负担。孩子为什么就不能在多考几分?新的环境孩子能否在短的时间去适应?新的课程孩子是否能得心应手的掌握?猛的离开父母,出远门,孩子能否照顾好自己?而世界又何其小!那个中高考背着一决命运的使命,尽力的发挥着他的权利。到处弥漫着使人窒息的考试味。让人不安、狂躁。

不想写些这般无聊,让人不痛快的心境。仍下笔,透着窗子的余晖。我分明看到了:等在考场外面的焦头烂额的父母;拎着大包小包,在宿舍里帮孩子整理物品的爸爸妈妈;火车站上忍着担心、失落,面带微笑,向孩子们挥手告别,而转身抹去泪水的爹和娘。若给这些画面加个背景的话,是一轮西下的太阳。虽西下,余温仍然烤人。虽是夕阳,但半个天空仍被染照的鲜红、鲜红。像血一样。

忽然想起一句颇有争议的古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篇四:血色残阳 泪洒乌江

血色残阳 泪洒乌江

项羽,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秦末起义军领袖,是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的一代英雄豪杰,“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项羽的勇武古今无双,遂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可项羽有太多的遗憾,或者说本该成为英雄的人却无法成为真正的英雄。但他在乱世中绽放了未有的光华。

在巨鹿,面对秦军,是他率领江东的子弟以少胜多,震慑诸侯,血染征衣的项羽挥戈于千军万马,楚军的呐喊响彻云霄。巨鹿是他的一个起点,那时起,他注定是楚人的骄傲,“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在项羽的振臂间得到应验。

四年的楚汉相争在垓下之围时就预示着传奇的陨灭,但项羽却在这终点又舞出了眩目的光华,只是这个终点注定成为楚人的遗憾。霸王别姬不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四面楚歌,重重之围,项羽率众突围,也只有项羽才有这份胆气。二十八骑的东城决战,尽显英雄霸气,这是只有他才有的自负,只是一句“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却没有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气,若非如此,那一天的夕阳也必将是血染的。

乌江自刎,项羽抛开属于他的一切——天下、美人、骏马。战神一般的人便如此躺在乌江岸边,他的血流进乌江,让这江水有了灵魂,江水的咆哮,掀起的白涛,冲去了夕阳下的最后的残戈……

一切已过,英雄也有江水这归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只因那乱世不灭的光华。

篇五:血色残阳——南明人物评传

血色残阳——南明人物评传

罗恩格林

前言:动笔写这部南明人物评论的缘起,其实在于最初对南明的不了解。从小以来,南明的历史对我来说就是一笔糊涂帐。几个小朝廷的旋起旋没,迁播流离。清人的铁骑纵横,杀伐征略。其间或有豪杰烈士慷慨激昂,舍身取义,或有小丑佞妄翻云覆雨,见利亡义。时而金戈铁马,英雄自夸击断,时而银笙玉笛,丽人空怀国恨。这一切只能间或从一些不成篇章的明清笔记小说和《上下五千年》那样的历史普及读物中略窥一斑。其中慷慨壮丽的传奇事迹引人入胜,扑朔迷离的历史玄疑也使人不解。所以才下决心四处收集关于南明的史料。这其间顾诚先生的《南明史》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和严谨细致的考证开阔了我的眼界。当然,对于大多数朋友来说,可能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细读顾诚先生的《南明史》和其他南明史料,但如果能从这些看似戏说却绝不背离历史真相的人物评论中瞥见长期以来迷雾重重的历史人物的真面孔,对那些被长期误解的人们来说,也许将是一种欣慰。

第一章:虎踞龙盘一旦休——弘光帝(附潞王)

其实,开篇人物第一个就从弘光帝——朱由崧写起,很费了我一番思量,他称的上是历代亡国之君的典型,昏庸无能,目光短浅早已成为定评。不要说与拥兵自雄的孙可望,郑成功等相比,就是同样的南明君主如隆武,鲁监国等,也比他来得英气勃发得多。诸位看官见作者浓墨重彩首先推出的竟是这样一个人物,恐怕要一哄而散。不过再怎么说,朱由崧毕竟还是南明史上第一位CEO,况且南明之后的许多重大痼疾还都与他本人有关。所以也只好硬着头皮从他开张了。诸位请多包涵吧。

朱由崧的身世来历显赫,就是万历时差一点被立为帝的福王朱常洵之子。1617年,十岁的朱由崧被封为德昌郡王,后来又立为福世子。本以为可以像他的老爸一样,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终其一生。没想到天不遂人愿。李自成攻破福藩洛阳,革了老福王朱常洵的命。朱由崧和母亲邹氏好不容易逃出一死。尽管后来袭了福王的虚封,可那时天下大乱,朱由崧自然在洛阳站不住脚,只好四处流窜,生活无着。破落王孙,在权贵眼里跟乞丐没什么两样。真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谁能想到,这个一败涂地的破落亲王,竟然有一天时来运转,继承了他那命运多舛的老爸未竟的事业,终于登上了明帝国的宝座。

1644年3月19日,崇祯帝自尽于煤山。这对大江南北的明朝诸臣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事已至此,原来形同陪村的南京留都的政治作用就凸现出来。很显然,摆在留守诸臣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拥立新君,组织政权。说到血统亲近,福王,桂王,惠王成为不二人选。而由于福王在三藩中年龄最大,又加上没头苍蝇一样乱跑乱撞,流串到南京附近(淮安)。比起其他两个远在广西的藩王来,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江南士绅中部分东林党人从狭隘的一己私利出发,以福王昏庸为名,坚决反对。但内中隐情却要追溯到天启朝时,为反对老福王继统和老福王之母郑贵妃干政,东林党人已和福藩结下不解之仇。为防止朱由崧登位之后趁机报复。以东林领袖钱谦益为首,以立贤为名,大张旗鼓地推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继承人——潞王。

潞王血统偏远,自然缺乏继立的理由。但他的所谓贤名,却赢得了许多人的

同情和支持。直至今天许多不明内情的人还以为憾事。其实,抛开潞王是否真贤不说,封建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自有其现实考量。当时政治以内阁负责,即使皇帝昏庸,负责的臣下仍可以维持政治机构的正常运转。以局势而论,留都诸臣需要的只是一个形式上的精神领袖。而并不一定非要雄才大略的贤君不可。历史上司马睿能偏安东晋,他也只不过是一个懦弱无能的君主而已。关键在于臣下齐心协力。方能维持危局。现在以立贤为名抛开福王。明王朝散居各地,小有贤名及野心才具的龙子龙孙,大有人在。既然潞王可立,何人不可立?他们自然不可能要求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普选,却总有大批的野心家趁机上下其手,借拥立争功。南明的局势势必将土崩瓦解,一发不可收拾了。

南京的拥立大会正开得热闹不堪之时,远在淮安的朱由崧却慌了神。作为三大热门侯选人之一,却没有人来请他发表竞选演说,施政纲领。前来表忠心,搞投机的也寥寥无几。这一切都使朱由崧感到情况不妙。而实际上,史可法,马士英等南明重臣一开始就是把他们所挑选和准备拥立的皇帝看作土偶木像的。不论是谁为君,重要的是不会妨碍他们掌握手中的权力。从心底深处,曾经天威凛然的皇帝对这些重臣不过是一个象征,一个摆设。在史可法指出福王不可立的七大理由中,其一就是“干预有司”。是的,重臣忌讳的正是一个“干预有司”的皇帝。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大家看来脑满肠肥、糊涂昏庸的朱由崧竟走出一着妙棋,一举击溃了南京城内自以为得计的衮衮诸公。据《南渡录》记载:“时王(朱由崧)闻,惧不得立,书召南窜总兵高杰与黄得功、刘良佐协谋拥戴。刘泽清素狡,先附立潞议,至是以兵不敌,改计从杰等。”朱由崧竟懂得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真理,直接向雄踞江北的三镇总兵求助。高杰、黄得功等人本来就是野心勃勃的流串军阀,见有“定策拥立”的大买卖可做,真是无本而有万利的好机会。于是一拍即合,甩开他们的顶头上司——正与史可法密商的凤阳总督马士英。做起了定策元勋。消息传到南京,所有人无不大惊失色。马士英老于官场,见自己部将窝里反,想来争也没用。连忙向朱由崧表白心迹,成为从龙文臣第一人。史可法一开始还蒙在鼓里,指手画脚的不服,又在写给马士英的信中痛骂朱由崧昏聩糊涂。没想到却成为落在别人手中的把柄。随即马士英便带领大军杀气腾腾的护送朱由崧来到南京浦口。大势已定,满心悔恨的史可法和东林党人也只好接受这个现实了。

朱由崧求助于三镇军阀拥立,对以后的局势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最直接的作用即是使他自己得偿心愿,顺利地登上了至尊的宝座。而间接影响,则是江北诸镇以“天子恩人”,“从龙元勋”自居,南京从皇帝到重臣再没有人可以控制这支飞扬跋扈的军队。从此开了南明军阀勋镇势力尾大不掉的滥觞。其实,高杰与黄得功、刘良佐等都是出自行伍的悍勇匹夫,其部下各怀心事,却不乏良将猛士。倘若朱由崧稍有他祖上太祖,成祖的权谋阅历,只要驾驭得当,完全可以在仰仗三镇拥立之时,施加手段影响,使三镇为己所用。可惜,朱由崧继承了乃父的心宽体胖,却没有继承乃祖的雄才武略。求助于三镇而得帝位,已算得上是他的超常发挥,想做皇帝心切,一开始就高开了价钱,自贬了身价。三镇也看清了这位“承天启运”之人乃是阿斗。从此对他的权威再也不屑一顾。

五月十五日,朱由崧正式由监国登基为帝,一开始,大家见他作风低调,进城时还戴着又脏又旧的角巾,摇着白竹扇,看起来像个和蔼可亲的乡下土财主,并非传说中骄气逼人的纨绔子弟,还自我安慰了一番。哪里知道其实是这位皇帝半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一时还讲究不起他老爸福王的排场。

果然,在装了几天表面文章之后,朱由崧就放出话来:天下事,有老马在。然后迫不及待的纵情声色,享受起来。在这方面,也许是受教于他父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享乐主义哲学。却完全忘了他父亲的悲剧。朱由崧以好色纵酒著名。即位之初,就派太监到处收罗美女以充宫掖,无远弗届,一直闹到苏杭等地,吓得有女儿的人家鸡飞狗跳,赶紧把女儿一嫁了事。直到灭国前两个月,他还忙于计较后宫妃嫔的人选。据谈迁笔记:“上体魁硕,一日毙童女二人,厚载门月裹骸出。”实在骇人听闻。除夕之夜,朱皇帝突然闷闷不乐,急着召集群臣入见。大家以君子之心度圣明之腹,还以为是前线屡吃败仗弄得皇上心情烦闷,纷纷指天誓日的以恢复自任,哪想到这位老兄闷了半响,憋出一句话来:“众卿家阿,朕还没时间考虑那个,朕只是看现在梨园唱戏的没有什么长得象样的。想多选一些佳丽来充实后宫,你们一定要早点帮我办这件事啊!”大家没想到他操心的竟是这个。面面相觑半晌,只好一哄而散。

朱由崧的好酒也是趣闻多多,据说刘宗周曾劝他戒酒,为革命总要保重身体嘛。朱由崧话说得很讨人喜欢:“为了先生这样劝我,以后再不喝了。”想来长期颠沛流离,这点嘴皮子功夫还是有的。可脸上却晦气的象有人欠了他十万两银子一般。老刘一看觉得不好意思,又改口说:“要是每次只喝一杯也没什么。” 朱由崧马上借坡下驴,没口子的答应:“您都这么说了,以后就只喝一杯罢。”没想到以后喝酒,太监就给他准备了一只特大号的金杯。这还不算,喝到一半,他就不喝了,旁边的人当然知趣,赶紧给满上,说,没喝完就不算一杯。上下通同作弊,配合默契,酒却是喝的比以前还多。

朱由崧昏聩不理事,当时朝政紊乱,贿赂公行。但这帐却不能完全算到老朱头上。他早已把治国大权完全交卸给马士英等人。其实,南明重臣中只要有一个拥有与当初张居正相仿的权谋心机和治国手段,完全可以在皇帝放心让权的基础上振作精神,整顿朝纲。可惜,放眼南明,高居权位的大臣们燕雀处堂,全无半点警醒。马士英,阮大铖固然是卖官鬻爵,拼命捞钱。那些自命与马,阮政见不同的官绅大抵也是荒淫不羁。寻欢作乐。真是应了肉食者鄙的老话。

朱由崧拼命享乐,日子却过得并不舒心。江北诸勋镇拥兵自雄,忙于勾心斗角,寸土未复,却成天逼着他要粮要饷。就连史可法为了见好于四镇,也不惜用威胁的口气上书称自己未有寸功,是因为粮饷不足。要求皇帝筹集粮饷,才好上阵杀贼,否则就连长江也守不住。那么江北四镇是不是真缺粮饷呢?据载,江北四镇定额合计每年共二百四十万,而南京朝廷在当年四个月内就已发了一年半的饷,合计三百六十万。难怪就连朱由崧也不满的说:“东南饷额不满五百万,江北已给三百六十万,岂能以有限之财供无已之求?田仰与刘泽清不得全事呼吁”??

外方见逼于军阀,朝堂上下也不宁静,不满朱由崧为帝的某些东林—复社人,又接连搞出了“妖僧”大悲、伪太子、“童妃”三大案。热闹非凡,借此来质疑朱由崧继统的合法性,破坏其名誉和声望,东林—复社党人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是正直不阿的诚人君子,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政治派别,出于对其天下闻名的影响力的垂涎,许多心术不纯,热衷名利之徒也趁机混入其中,以君子之名,行小人之事。为了争夺权力,无所不用其极。而他们所耍的这几手也十分了得,与借绯闻案弹劾总统下台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最后没有达到他们的直接目的,却在不明真相的文武官员和百姓中搞得群疑满胸,乌烟瘴气,极大地影响了弘光朝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人必自辱,然后人辱之”。在内外倾轧下,随之而来的是清军的铁骑。1645

年4月25日,扬州失守,史可法殉难。消息传到南京,朱由崧方寸大乱,顾不上通知其他人,就与马士英和少数宦官仓皇出逃,一路辗转来到芜湖。芜湖守将正是拥立有功的江北四镇之一——黄得功,他尚对京城变故一无所知。当知道自己的“天子门生”是张惶失措,弃都而来时。内心不胜感慨,但仍然决定以死报国,对这位昏君效忠到底。

五月二十八日,在尾随而来的满洲重兵压迫下,黄得功部将田雄,马得功策谋降清。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黄得功被暗箭射中,随即自刎而死。朱由崧则被田雄活捉,献给清军邀功。据郑达《野史无文》记载:当时田雄背着朱由崧,马得功在后面紧紧抱着朱的双脚,生怕这个活宝贝飞掉,朱由崧痛哭流涕的哀求两人,却毫无效果,于是恨得咬住田雄的脖子,血流满衣。当时朱由崧的痛悔愤恨之情,可见一斑。但亡国之君,总是难逃一死。次年五月,这位南明天子,就在北京被加以谋为不轨的罪名杀死,年仅三十九岁。

朱由崧从少年起就到处漂泊,颠沛流离,昔年福王府的荣华富贵一度对他来说,只不过一场春梦罢了。想不到在临近不惑之年时来运转,出于偶然的机遇接近了最高权力的殿堂。似乎源自人性本身最深处的欲望和渴求,也许是对在落魄中饱受冷眼与轻视的恐惧,他迫不及待的伸出双手来迎接它,利用自己仅有的韬晦去争取它,终于如愿以偿。而此后他的皇帝生涯,似乎只是他那充满悲剧色彩的父亲一生的翻版。至尊无上的皇权宝座,在他看来只不过是恢复曾经本该为他享有的王府温柔富贵的工具而已。在醉生梦死之中,他浑然忘却了自己拼命抓到的权力在风光无限的背后隐藏的重重杀机。享有权力必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在为帝的短短一年之中,他从不曾对自己的国家负责,也不曾对自己的子民负责,更不曾对自己的家族负责,甚至不曾对自己负责。而他身边的大小臣工,也绝没有人对他负责。这部帝王将相连台大戏的第一幕,就此在金陵城外的寒风中哄然散场。

附潞王

潞王朱常淓,万历皇帝之侄,论辈分比崇祯,弘光还高出一辈。本来按血统亲疏论,南明的帝位跟他是扯不上关系的。但在钱谦益等人的包装策划之下,潞王一跃成为朝野归心的贤王,弘光继位后,许多人还对潞王落选耿耿于怀。等到弘光败亡,这位大家心目中的“杰出青年”自然而然的被推上前台。六月初七,马士英与群臣奉请邹太后立逃到杭州的潞王监国,第二天,潞王便正式走马上任。许多人欣慰不已,认为虽然南都倾覆,但终于能立这位贤王为主,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从此振作朝纲,明王朝中兴有望了。那么,潞王是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贤王呢,未必。曾见过他的奉常张希夏就摇头说,与福王比起来“中人耳,未见彼善于此。”大家都是一路货色。又有曾经得见潞王“天颜”,有幸窥见“龙爪”的人说,潞王指甲六七寸长,用竹管护起来,还叫太监下乡到处给他收罗古玩。活脱脱一个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公子哥儿形象。

不仅如此,潞王的软弱无能,胆小怕死也令人吃惊。即位的第二天,朱常淓就急着派人与清军讲和,幻想划浙江而守,借以维持自己的小朝廷。清军刚打了胜仗,不费吹灰之力收取了南直隶十四个府,清军统帅贝勒博洛见了潞王的求和国书,只当是痴人说梦话,也懒得客套,立刻发兵南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不到几天,满洲铁骑就闪电般的出现在杭州城下,本以为破城可不费吹灰之力,却不料斜刺里杀出一支兵马,原来是明总兵方国安率领一万甲士,辗转兼程,前来拥立潞王保卫杭州,清军猝不及防,阵势一时大乱。没想到潞王已决意降清,

就在明军奋不顾身与清军血战于涌金门下时,他竟从城墙上垂下酒食,送入清军营中,名曰犒赏。明军将士见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拼死拥护的潞王如此行径,愤恨不已,当即收兵东渡钱塘,后来投入鲁监国旗下。

六月十四日,杭州城破,潞王出降,随即被送至北京,清廷下令岁给养赡银两。天真的潞王感激不已,上书谢恩,甚至表示要“结草啣环”,“举家焚顶”来报答清廷的大恩大德。然而,就是如此卑躬屈膝,也保全不了自己的性命。次年五月,就与福王一起,被加以“阴谋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在北京处斩。

潞王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一辈子的最大理想,也许只不过是在藩王府中优游岁月,安然的度其一生。没想到天地翻覆,从此流离失所。又被一群醉心于个人私利的官僚政客包装炒作,成为傀儡粉墨登场,卷入权力斗争的不息漩涡。人称潞王为贤王,也不是全然不合当时的逻辑,他一生胆小怕事,处处委曲退让,只求息事宁人,说起业余爱好来,也只不过是醉心于古玩,说来还颇有一点小资情调。比起他贤侄福王的狂嫖滥饮来,却也差胜一筹。若是在太平盛世有幸作了皇帝,也许终其一生可以得过且过,死后还能得到大臣们奉送的“仁”,“平”一类的谥号。在官修史书上,也会留下“温仁宽厚”的千古令名。可惜命运给他开了一个大的玩笑。最后衔壁出降,甚至就连学做刘禅也不可得,潞王的悲剧,终于以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第二章:海天鹏鸟垂云翼——隆武帝

隆武帝,即唐王朱聿键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又历尽磨难。在明王朝的其他藩王中,尤其显得佼佼不群。

1602年,朱聿键在唐王府中呱呱坠地,本该是含着银汤匙出生的他却一开始就受尽冷遇。他的爷爷,老唐王并不喜欢自己的长子(即朱聿键之父),而是准备让小儿子继承王位,在一些人的挑唆下,把长子囚禁于王府内院中,朱聿键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生的。所幸的是曾祖母魏氏却对这个玄孙儿格外喜欢,呵护有加。可惜好景不长,朱聿键12岁时曾祖母去世,老唐王不知何故,恨屋及乌连带这个孙儿也看不顺眼,干脆把朱聿键父子都关到一起。直接给判了无期徒刑。这一关就是十六年。囚禁生活中无事可做,只有在青灯古佛下日夜苦读。朱聿键也从懵懂少年变成了一个老知青。写到这里在下不禁感慨唐王果然是非凡人物,其出身遭遇简直与金庸笔下的大侠如出一辙:本该是生活幸福美满,没想到打小祸从天降,从此历尽苦难,又莫名其妙的与世隔绝十几年,这也是小说中的常用桥段,张无忌,袁承志,杨过无不如此才练成了绝世武功,成为一代大侠。可惜唐王运气不好,囚所内找不到《乾坤大挪移心法》或《九阳神功》,《如来神掌》之类宝典,也没有遇到风清扬,独孤求败这样的世外高人。不过也不是一无所获,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在这样的困境中磨炼了心志,提高了情商。虽未练成盖世神功,唐王日后的为人行事,却无不带上几分侠士气派。

祸不单行昨夜行,老唐王的爱子,朱聿键的叔父继位心切,竟然暗下杀手毒死了朱聿键的老爹。朱聿键的身世之悲,境遇之惨,在众藩王中恐怕无逾于此。所幸苍天好像终于开眼:“赖有司之持公,天启心于祖考念,请于烈庙,奉敕准封。”也许事情闹得太不像话,就连王府监护官员也看不下去,纷纷施加影响,老唐王据说良心发现,更有可能是迫于压力,终于向中央政府正式提请立聿键为王储并获得批准。没过多久,老唐王就满心郁闷的病死了。朱聿键三年守孝期满,正式袭封,又经过四年的筹划待机,一举击杀作为自己杀父大仇人的叔父。唐王如何报仇的细节已经不得而知,但每当读到这里,就浮现起东晋大英雄桓温为报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