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春之音,漫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1:23:07 字数作文
春之音,漫画字数作文

篇一:2014高考材料作文类型之一漫画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系列三审题立意(三)

看图作文指导

一、导入:概括下列漫画的主题:

(这幅漫画讽刺某些官吏贪污受贿的丑恶行经,赞扬了执法部门的雷厉风行)

二、什么是漫画?

漫画是一种讽刺性、批评性或幽默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因为漫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三、漫画的特点和构成

1、漫画的特点

①有针对性。(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②捕捉人事物的本质特征。

③运用变形、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④具有幽默或讽刺的效果。

2、漫画的构成

四、漫画作文审图立意的步骤、方法

第一步:钻进去——仔细观察,弄清画面内容。

1、看标题。 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这“画眼”,可洞察整幅画的主题。

故在审画时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所在,进而得出观点。

漫画内容 现实

标题观点

如漫画《习惯》(见下图)

从标题,我们就可以知道漫画中的老人家舍新式的洗脸池、洗衣机而不用,变新式的浴缸为洗脚盆,变坐便为蹲便是因为习惯,也就知道作者借以讽刺不接受新事物的人的寓意,联系现实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观点:“让习惯给新事物让路”“向习惯势力宣战”“不要让‘习惯’左右我们前进的脚步”等。可见标题确实是漫画的眼睛。

2、看画面

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它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种观点。因此,分析漫画的画面是解题的重要环节。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因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观察画面。

细节 现实

画面寓意

首先,【整体观察。看清画面由哪些形象构成?以什么为主?】以上图为例。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画面的上部是一个拿着工具(铁锹)的人,在他的身后有五个大小深浅不一的坑,坑的下面是水,漫画的题目是“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经这样的观察,不难明白,这幅画是一个人在挖井找水,挖了五个大小深浅不一的“井”后,认为这里没有水,便换一个地方去挖。这样就大致把握了画面。

其次,【局部观察。细致观察画面的细节部分】。漫画通常由人、物、景组成,要看人的外部特征(穿着、动作、神情、年龄等),体察心理,观察背景。

在该漫画中,人物是主要的细节。他左手拿着铁锹,右手拿着衣服,穿着背心,高卷着裤腿,从他的装束看,他是经过了一番苦干的。再看他的神情:昂首阔步,嘴撇着,叼着烟,说明信心十足,对花大力气而未找到水之事很不以为然,他认定此处无水,别处顶能挖到水。

3、看画中字

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因此,我们在解漫画题时,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现实

画中字 寓意 观点

解析:讽刺了社会上的“名人效应”以及“商风败俗”的现象。

观点:“警惕‘名人效应’的泛滥”“莫让‘商风’败俗”等。

4、看夸张处 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给以变形夸张,以引起观者共鸣。因此,解漫画题时要注意分析漫画的夸张之处。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弦外之音 现实

夸张处

寓意 观点

解析:图中的两个人物处处形成鲜明对比,写议论文皆采用对照结构。写议论文的关

键是审题,这幅图的寓意可理解为批评某些不学无术,却喜欢摆架子的人;也可理解

为赞扬具有真才实学,却谦虚谨慎的人;也可理解为批评了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不学无术之徒反倒对饱学谦恭之士颐指气使。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都不能偏离和脱

离画面内容。

5、看细节

漫画属造型艺术,又属喜剧艺术,主要通过画面来反映现实生活或时事。由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漫画作文要仔细观察漫画中的人、物、景、情,把握其性质,抓住画面所包含的褒贬对象,这样才能全面领会漫画的寓意。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一则漫画,根据漫画的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见漫画2)

漫画2

【方法解说】

这是一则名为《无题》的漫画,但从标题上根本无法揭示其寓意,然而画面非常清晰。从画面入手,这是我们欣赏漫画最常用最直接的方法。这幅画反映的是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学龄儿童备受“读书无用”等思想的影响,为了挣钱,放弃读书求学的大好机会,盲目“下海”,当起“小文盲个体户”来。在读图时,要特别注意图中的一个细节:“小文盲”在书写招牌中的“茶叶蛋”三个字时,竟然写错了两个。

三、看漫画的艺术手法

漫画是用线条、色彩来表情达意的,它的表现手法有夸张、变形、比拟、象征等,而以夸张、变形为主要创作手段。夸张变形就是改变人或物正常的比例关系,有意识地让其夸大或缩小,拉长或缩短,通过大与小,方与圆,曲与直,虚与实的对比手法,使表现出的形象鲜明、典型,表达的意旨更明确,更深刻。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第二步:站起来——分析关系,把握漫画含义。 看清画面内容的构成后,就要居高临下分析作者作画的目的,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思想。

由挖井的漫画中的关系:挖井人在五个井挖出后,对五个井显然是不屑一顾,泰然处之;五个井深浅不一昭示挖井人敷衍了事,应付他人;井下水的存在又在嘲笑挖井人没有毅力??

第三步:飞出去——联想类比,由此及彼地对接现实。要学会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联系社会实际,,根据要求联想,综合构思成文。

方法: 1)看画面指向,对应相关现实; 2)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画面思画外;

3)多个角度想想看,创作动机是什么,确定最佳画意点。

如上图挖井,地下明明有水,可是挖井人却一撇嘴,认为没有水,为什么?

角度一:从挖井深度的角度联想。五个深浅不一的井,其中有个就要到水面,可惜未能再挖下去。可见不可浅尝辄止,贵在坚持深入。联想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①只有深入下去才能发现人才;②要想成就事业,就得咬定目标,不懈努力。③如果再做深究:挖井人为什么不坚持挖下去?缺少韧性与毅力是原因之一。现实生活中立志者多,而成功者少,原因之一不正是缺少韧性和毅力吗?可见,韧性与毅力是取得事业成功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角度二:从井的数量的角度联想。挖井人挖了五个“井”不见一点水,他没有去总结一下,去探究原因,却要“再换个地方挖”,他能挖到水吗?联系现实生活,可得出不作调查研究的干是盲目的干。

角度三:从挖井人的态度联想。挖井人在不断的失败面前,仍然充满自信和干劲,这是很可贵的,但是仅靠热情干事是不够的,是不可能成功的。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又如左图:

第一步,理解画面:第一幅画中第一只小狗与望远镜的

关系—:小狗举着望远镜,显然,这只小狗是在带路;

我们还要理解盲杖、墨镜与最后一只小狗的关系,显然,

这两样东西意在点明最后一只小狗的特点,这是一只盲

狗;我们还要理解窨井和这些狗们的关系,第一幅画中

小狗们正准备向前走,窨井是他们前进路上的障碍,第

二幅画中小狗们都不见了,只有那只盲狗还在继续前

行;我们还要理解脚印和狗们的关系,一串脚印告诉我

们三只实力正常的狗调进了窨井,只有视力有缺陷的狗

绕过的窨井,得以继续前行。

第二步,把握漫画含义。视力正常的狗掉进了窨井,而盲狗却躲过了窨井。这有些违背常理。那么,我们就要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那些视力正常的狗只用望远镜看远处,而没有注意脚下,所以才掉进了窨井。

第三步,联想类比,对接现实。现实生活中,是否也存在与之类似的事情,如学习、工作等,因此我们不难把握这幅漫画的寓意:告诫人们勿眼睛朝上、好高骛远,勿盲从;要脚踏实地,在摸索中前进。或者每个人都应该踏踏实实,关注今天,关注脚下,不能好高骛远。

第四步:定下来——比较筛选,确立最佳立意。确定写作的立意点,不是泛泛而议,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一“点”,深入钻探。前面讲过,一幅漫画的寓意可以多角度理解,在审读的时候理解角度固然越多越好,以便打开思路;但在确定写作内容的时候,就必须选取某一个角度而“不及其余”了。否则,文章内容驳杂,头绪众多,是不利于表达的。并且,拟题要小。

第五步。考虑如何组织文章。漫画作文,说到底是要我们运用类比的方法,将画面所讽刺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逐层类比,或叙事,或说理。一是找准类比之点。“点”即中心。即你由画面内容提炼出来的中心观点。二是铺开类比之面。即在写作时,一定要点漫画材料,或在开头,或在中间。

附录:一般漫画作文的审题的常见失误。

一、观察漫画不仔细,不能准确抓住画面的主体。没有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把握看仔细,特别是没有将漫画下面的标题联系起来审察。

二、不准确理解漫画的寓意,把握好漫画作者的作意。

三、要以画面为根据,要“从画面的实际出发”。要有一定的广度浓度,又切忌节外生枝,捕风捉影。

四、以漫画为材料的作文审题,不停留在漫画本身,不能就漫画写漫画,而应以此展开,联系社会生活现象实际,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揭示出人生或社会的规则或哲理。

五、看图作文审题立意全过程展示(含评分标准)

根据下面的图画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少于800字。

愚公新难

(一)、关于题意内容

该题提供了一幅带有寓意的图画,要求考生根据图画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图画材料作文关键要对图画作准确解读。由于图画材料具有讽刺性、幽默性和针对性的特征,对图画材料的审题应注意: 第一,仔细观察画面构图。

①画面形象:人或物,形象的状态(静/动);②画面布局:上下左右的层次顺序;③画面细节:形象的夸张性部分,如夸张的动作、表情和语言等;④画中文字:题目或画中人物的语言。

第二,认真思考画面寓意。

一般而言,用于作文的图画材料多为漫画,而漫画往往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揭示生活现象或反映现实问题。因此漫画中越是夸张的地方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应注意通过对漫画艺术夸张的部分进行解读来把握画面的寓意。

本次作文的图画材料是一幅漫画,名为“愚公新难”,画面有愚公及其子孙共四人,愚公一手握着话筒,一手拨电话号码,脑海中盘旋着一个信念“再难打也不怕,反正我死了还有我儿子,儿子死了还有我孙子??”,像当年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一般非要打通电话不可,决心之大溢于言表;儿孙们一个个排着队、叉着腰,充分做好随时接过父辈班的准备。材料影射、隐喻或讽刺了某种社会现象,考生需要对材料所影射、隐喻、讽刺的现象发表见解。根据题目要求,考生可以选择图画的寓意、或图画的标题、或画面人物的举止神态等不同角度切入构思作文。

第三、以下作文立意可视为切合题意:

从图画的寓意角度:

1.从“再难打也不怕”寓意:下情上达的公民意识可贵。

2.从“打一通电话需几代人完成”寓意:①政府、领导应关注民生,提高办事效率;②要让政府与老百姓的沟通渠道畅通无阻;③听取民声应落到实处,而不能光有“摆设”。

从画面标题的角度:

1.从“愚公遇到新难题”角度:社会不断变化,难题就会不断出现,前进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

2.从“愚公遇到新难题怎么办”角度:①学会与时俱进,才能获得新的发展;②新难题,新思维;③愚公移山的精神不能丢;④新时代也要继承优良的传统。

从愚公言行举止的角度:

1.只要有恒心,有耐心,有毅力,任何难题都可以解决。

2.当一种方法解决不了问题时,就要寻找新的方法,否则难题将永远无法解决。

3.既要有“愚公式”的坚韧,更要有科学的头脑。

4.通讯设备的落后,制约着人们的有效沟通。

无论考生选择怎样的角度,只要文章能根据画面及其寓意展开合理联想,并能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就属于

篇二:描写春之色彩和春之声音的文章片段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 李华《春行即兴》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唐 戴叔伦《苏溪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 杜甫《春望》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宋· 黄庭坚《清平乐》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宋·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 杜甫《春夜喜雨》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唐 韩愈《晚春》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 崔护《题都城南庄》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 赵嘏《喜张沨及第》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 韩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 王安石《元日》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宋· 王安石《春夜》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 叶绍翁《游园不值》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宋· 陆游《马上作》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 宋祁《玉楼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 白居易《忆江南》: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宋· 陆游《豆叶黄》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 宋· 辛弃疾《浣溪沙》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宋·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 王维《春晓》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宋· 姜夔《扬州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南唐 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 李煜《虞美人》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 朱熹《春日》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篇三:看漫画学韩语:《欢迎光临便利店》之“发音”

看漫画学韩语:《欢迎光临便利店》之“发音”

通过轻松诙谐的漫画,来学习简单基础却又日常常用的韩国语。这是发生在一家叫做'Friend Mart'便利店里的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边看漫画一边学韩语吧!

民俊:欢迎光临

客人:你好

客人1:现在看来,我们……每次来这儿时都是醉着的……

客人2:别人看来,肯定以为我们每天都是去喝酒的……

客人2:什么嘛,那又咋样啊?人生就是要开心嘛!

客人1:今天也买啤酒!啤酒,啤酒,啤酒!

客人2:你喝什么啊

客人1:我?大号obbeer(啤酒品牌名)

客人1:多少钱啊?

民俊:4000元。

客人2:给你钱……然后……

客人1:请给我打开!

民俊:好的

客人1:啊,你在做什么啊!

民俊:怎么了啊?

客人1:我让你装进塑料袋里,为什么把啤酒盖打开了啊!我本打算回家喝的! 民俊:什么?!

篇四:2015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16 音乐之声(节选)学案 新人教版

16 音乐之声(节选)

庄严肃穆的修道院中有一只快乐的百灵鸟——修女玛丽亚,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由、热爱歌唱,活泼快乐的歌声给自己带来了无穷的愉悦,也给周围的人带来无穷的欢乐。让我们一起走近玛丽亚,听听大家对她的议论,听听她那美妙的“音乐之声”,你会感受到生活原来如此美妙!

1.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2.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

春之音 漫画

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3.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4.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5.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播放《音乐之声》中的插曲《雪绒花》)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主人玛丽亚热爱歌唱,并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出她对祖国的热爱,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玛丽亚的音乐世界,体会她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及伟大的爱国情怀。(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阅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峥嵘(zhēng róng) 鳞次栉(zhì)比 涟漪(lián yī)

伫(zhù)立 顶礼膜(mó)拜 弥撒(mí sa)

2.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顶礼膜拜:形容十分虔诚地行礼。

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整夜。

老成持重:经历多,做事谨慎稳重。

固执己见:坚持己见,不肯改变。

峥嵘:高峻,突出。

涟漪:细小的波纹。

伫立:长时间站立。

3.背景链接

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玛丽亚,在德国并吞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影片以善良美丽的玛丽亚,奥地利美丽迷人的秀丽风光,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打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本片获得了1965年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4.文体链接

电影文学剧本是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戏

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需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交流点拨】少女玛丽亚当了见习修女后仍不改她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例行宗教时,跑到野外游玩,后来想起此时应做日常功课,匆忙赶回修道院,而此时,修道院正乱作一团,众嬷嬷正在寻找玛丽亚,并谈论她是否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突然赶回时她们也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

(2)课文有两个画面,划分为两个场景,概括两个场景的内容。

【交流点拨】课文主要写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二)深层探究

1.仔细品读第一个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画面,感受其诗情画意。

【交流点拨】巍峨峥蝾的阿尔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树林中不时传来云雀的歌声,婉转悠扬。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点点残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温润的白玉般,摄人心魄。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和着乐声,回响在旷野上。

山脚下,萨尔茨堡群峰相拥,绿水环绕。极目远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一座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在绿树浓阴中静静矗立,山坡上绿草葳蕤,树林茂密,小溪潺潺,真乃人间仙境也。

2.对这一画面的环境描写,作用是什么?

【交流点拨】这一段环境描写,由远及近,层次清晰,动静结合,色彩和谐。作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背景,与人物相映衬,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3.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对女主人公形象的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有什么艺术效果?

【交流点拨】第一个场景以及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时的情形,是对玛丽亚形象的正面描写;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的对话和对唱,则是侧面描写。

第一个场景描写玛丽亚在野外歌唱的情形,其中歌词的内容着重展示了她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第一、二个场景中对玛丽亚的动作、表情的描写,则从外在形象上展现了她的性格。第二个场景中描写院长与众嬷嬷的对话和对唱,着重于玛丽亚的日常行为举止,由她们口中道出玛丽亚的种种表现,以及她们对她的看法、态度,从她们的眼中映现出玛丽亚的形象。

课文对女主人公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玛丽亚的人物形象。其中的侧面描写很见艺术功力:它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地加以表现;活泼风趣的议论,增添了轻松欢快的喜剧气氛。

(三)人物赏析

1.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交流点拨】玛丽亚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

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拍

额头、拔腿跑、捡外衣、惊呼等动作描写,从外在形象上层现了她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2.课文第二个场景是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请概括众人的意见,说说众人眼中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在众嬷嬷眼中,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她们对玛丽亚非常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四)语言品析

赏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1)叫人拿玛丽亚怎么办?叫人怎么能抓住天上的云彩?

(2)叫人拿玛丽亚怎么办???叫人怎么能抓住皎洁的月光?

【交流点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意思是说拿玛丽亚毫无办法,这就如同人无法抓住“天上的云彩”和“皎洁的月光”。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生动而恰当地表现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以及众嬷嬷对玛丽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五)写法分析

1.剧本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交流点拨】生甲: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等。

生乙:立体刻画,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文中有正面描写,如第一个场景以及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也有侧面描写,如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对话和对唱。二者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玛丽亚这个人物形象。特别是侧面描写,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地加以表现。

2.剧中为什么没有对玛丽亚的心理描写?

【交流点拨】心理描写难以转化为视觉形象,观众看不到。

【教师小结】画面感,是影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影视作为视觉艺术,是由画面构成的。与之相应,影视剧本除了人物语言描写之外,主要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动作,表情描写,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事件,使之能转化为影视中实际的视觉形象或读者头脑中想象的视觉形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视剧本的画面感。课文中对玛丽亚在野外放声歌唱时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玛丽亚和众嬷嬷的动作、神态描写,都具有生动的画面感。

四、板书设计

萨尔茨堡

第一野外美景天真活泼

场景玛丽亚在热爱唱歌

纵情歌唱不守常规

无拘无束

第二纯真快乐

场景玛丽亚回心灵美好

到修道院五、拓展延伸

你喜欢音乐吗?关于音乐你有哪些回忆?你对音乐有哪些理解?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交流点拨】生甲:说起音乐,我根本就不懂音乐;没有乐感,连乐谱都不认识;我喜欢听音乐的理由很简单;音乐节奏柔和,主要还是喜欢音乐里的唱词;词,简单、明了、有

丰富的内涵、表达的意思很精粹,词句之间有一种微美的柔情;心里默默的用漫漫的语速朗诵,加上思想跟随词的每一个字符,再慢慢地闭上眼睛;这个时候你会觉得世界是你的,很大!你会感觉你此刻进入了一个歌词所描述的境界,很美!

生乙:音乐,我喜欢听,我喜欢唱词:很精粹!音乐,我喜欢听,我喜欢温柔的节拍:很柔情!音乐,我喜欢听,我喜欢和谐的旋律,很浪漫!我现在几乎分秒都沉醉于音乐,我伤感了,我向它投诉;我孤寂了,我有它牵伴;我时尚了,我拥有它;我快乐了,我和它一起分享!身边有音乐的留意,我是快乐的、时尚的、自由的!生活有音乐的在意,我是幸福的、知足的、浪漫的!

篇五:春之声音乐欣赏

课题:第一单元《春之声》音乐欣赏

课时:一课时

课型:音乐欣赏课

年级:七年级下册

《春之声》音乐欣赏

教学内容:欣赏1.《新疆之春》

2.《春晓》

3.《春节序曲》

4.《春天奏鸣曲》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并感受其抒情性 审美性。

2.掌握这四首关于春之歌的主旋律,并会哼唱。

3.了解这四首春天歌曲的创作背景及表达的意境。

教学重点:欣赏音乐,熟悉四首歌曲的主旋律

教学难点:理解音乐,体会音乐艺术与文学绘画结合而产生的美。

教学工具:钢琴 多媒体 小铃鼓

教学过程:首先播放上节课所学习的歌唱课的歌曲《渴望春天》,是同学们温故而知新,复习上节内容又使同学们在《渴望春天》的歌声中进入到以春天为主题的音乐中,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一首春天的歌曲,同学们感受到了那种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进入到春天的意境里感受它,欣赏另外四首关于春天的声乐器乐作品。

一.《新疆之春》

1.先来听第一首作品《新疆之春》,播放《新疆之春》,在播放时出示主旋律片段,并在每次出现主旋律的时候引导学生注意这里是主旋律。

2.听完后提问学生这首曲子表达的情绪。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简单的介绍这首曲子的分析:小提琴独奏曲创作于1956年,由马耀先完成初稿,李中汉参加修改并添写华彩乐段和钢琴伴奏。乐曲以通俗简朴的音乐语言,豪爽乐观的乐思展示了新疆人民欢乐畅快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情趣,音乐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

3.分析主旋律,并会哼唱主旋律

4.用钢琴弹奏B段,感受欢乐的舞蹈场面,学唱B段,并请一位同学边用小玲鼓敲打B段的节奏边哼唱旋律。

5.完整欣赏《新疆之春》

二.《春晓》

1.欣赏声乐作品《春晓》

2.全体同学一起朗诵《春晓》歌词,体会深刻内涵。

3.简单介绍《春晓》:春晓这首作品是根据孟浩然的诗歌《春晓》引导而来,全曲嘹亮委婉,让人感受到春天连绵不绝的意境。

三.《春节序曲》

1.首先提问同学今年春节都干了什么,怎么度过春节的,喜欢春节吗?

2.播放《春节序曲》

3.提问听完有什么感受,表达了什么情绪?根据回答补充介绍这个曲子,《春节序曲》李焕之《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这一乐章广受人民的喜爱,乐

曲以我国民间的秧歌曲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通过热烈欢快的大秧歌的场景描写,生动的体现了我国人民在春节欢烈热腾同歌共舞的情绪。

4.分析主旋律片段

5.完整欣赏《春节序曲》

四.《春天奏鸣曲》

1. 播放《春天奏鸣曲》

2. 提问同学这首曲子的音乐风格,表达的情绪。

3.介绍贝多芬并简要介绍《春天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的十首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乐曲形象清新而又明朗,旋律欢快活泼充满着希望和幸福感。

4再次欣赏全曲,欣赏对比各部分的音乐不同点。

5.出示主旋律,老师哼唱,引导学生对比感受。

最后,总结这节课的上课重点知识点,并留下作业1.熟练掌握《春节序曲》的主旋律和《新疆之歌》的B段。2.为《春节序曲》填词。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