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特写镜头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6:19:37 作文素材
特写镜头的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作文中的特写镜头

1

2

3

篇二:镜头作文

具体、形象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之一。一篇记叙文如果有画面、有形象,不仅显得内容充实,富有意境,而且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然而,学生写作的记叙文却常常是泛泛而谈,言之无物,缺乏美感。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能力,我们借助文学与艺术的奇缘,把电影剧本镜头描写的方法引入课堂,指导作文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用好例子,明确镜头描写的特点

电影剧本是为拍摄影片提供的蓝本,语言的表达与组合必须适应拍片的需要,无论是写景叙事,还是描写外貌,都强调视觉形象,突出画面美。电影剧本这种画面式写法被称之为镜头描写。为了让学生对镜头描写的有一个感性认识,我先从电影文学剧本《高山下的花环》中找了几个例子,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请学生欣赏:

伴着落日的余晖,玉秀背着柴草,踏着残雪,在山路上蹒跚而归……

头顶稀疏的晨星,玉秀在井台上打水。她吃力地用绳索把一大桶水从深深的井里提上来……

茅屋内,如豆的油灯之下,玉秀端着碗,坐在炕上,给病中的婆婆一勺一勺地喂饭……

猪圈里,玉秀汗水涔涔地将猪食倒进糟内……

读后,结合电影相关镜头剪辑的画面,我给学生分析,这些文字描绘了四幅画面:打柴而归、深井提水、给婆婆喂饭、流着汗喂猪,没有任何渲染,没有半点议论,一个勤劳善良的军嫂的主体形象浮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以深深的感染。 接着,我又投影出《挥手之间》机场道别的描写片断,通过对比,让学生归纳出镜头描写与一般描写的区别:

机场上人群静静地立着,千百双眼睛跟随着主席高大的身形在人群里移动,望着主席一步一步走近了飞机,一步一步踏上了飞机的梯子。

这一会儿时间好长啊!人们屏住了呼吸,一动不动地望着主席的一举手,一投足,直到他在飞机舱口停住,回转身来,又向着送行的人群。

人群又一次像疾风卷过水面,向着飞机涌了过去。主席站在飞机舱口,取下头上的帽子,注视着送行的人们,像是安慰,像是鼓励。人们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拚命地一齐挥手,像是机场上蓦地刮来一阵狂风,千百条手臂挥舞着,从下面,从远处,伸向主席。

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举起来,举起来;等到举过了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止在空中,一动不动了。

主席的这个动作,给全体在场的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它像是表达了一种思维的过程,作出了断然的决定;像是集中了所有在场的人,以及不在场的所有革命的干部、战士和群众的心情 ,而用这个动作表达出来。这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性的动作,概括了当那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到来的时候,领袖,同志,战友,以及广大革命群众之间,无间的亲密,无比的决心,无上的英勇。

1、二者描写的角度不同。一般描写可以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

观;而镜头描写则要求站在摄影师的角度,比较客观地写人状物,不直接表达作者的主观感情和对所写事物的态度。

2、二者的语言特点不同。一般描写多用修饰语,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追求语言的生动性,以生动取胜;而镜头描写文字简约、质朴,少用修饰语和修辞格,追求语言所表现的形象性,给人以生动的视觉形象,以画面取胜。

3、二者段落间的过渡不同。一般描写靠叙述性文字过渡,有时还需要一些必要的交代;而镜头描写的段与段之间则是靠“蒙太奇”(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艺术组接,不用文字过渡,突出空间位置,读者凭视觉形象将画面自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片断举例:

刘翔在预赛中被分在第6组第4道。比赛之前,身着运动服的刘翔还微笑着向摄像机镜头挥手,显得十分轻松。可是比赛开始前,刘翔却在起跑器后方对有伤的右脚做着最后的处理。这也让人不免对他的伤势担忧起来。

当刘翔脱下外套,站在起跑线时,他的脸上再次露出微笑。当现场介绍刘翔的时候,全场观众爆发出雷鸣的掌声,这是对这位参加三届奥运会的中国飞人最大的肯定。

枪响之后,刘翔正常完成起跑,但是在用左脚跨越第一个栏的时候,右脚不堪重负,整个人意外跌倒。倒地后的刘翔坐在地上手扶右脚,表情痛苦。

在此之后,刘翔缓缓地站了起来,但右脚仍然不敢着地,用左腿单腿跳到场边,然后强忍着疼痛从场边一路向终点跳去。在路过最后一个栏时,刘翔特意又绕回场内,深情亲吻最后一组栏架。

当刘翔最后抵达终点附近的时候,两名已经完赛的选手上前搀扶受伤的刘翔,并举起刘翔的手臂,全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最终,刘翔在轮椅的帮助下离开了赛场,遗憾地告别了伦敦奥运会。

二、分格分层训练,逐步培养学生镜头式描写的基本技能

明确了镜头式描写的特点,这还只是初步。要想实现由学到用的跨越,还必须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为此,我们采用了分格分层次训练的方法。所谓分格就是将内容分解成若干点进行片断训练;所谓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或进行改写或进行独创。一般来说,基础较差的学生根据镜头式描写的要求,从现有的记叙文课文、古典诗词、现代歌曲中,寻找那些画面感较强的片断进行摹写改编;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则根据要求分别从写景、叙事、对话、描写外貌等几个方面进行独立训练。

下面是指导分格分层训练的几个片断:

1、用镜头描写方式写景。比如写初春的新芽、嫩绿、春水,暮春的河水、

绿柳、鸭子、渔船这些景物一般的写法是边叙述,边形容,而用镜头描写的方式可以这样写:

初春。田野。

大块大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暮春。小河。

河水清澈见底,缓缓流动。两岸绿柳成阴,倒映水中。水面一群鸭子,逆流而上。远处一只渔船,停泊在岸边。

新芽、嫩绿、春水;春天的气息,生命在召唤,画面层次感强,饶有诗意,而河水、绿柳、鸭子、渔船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给我们一种视觉的美感。

2、用镜头描写方式描绘外貌。比如要写一位在麦田里挖野菜的小姑娘的外貌,一般的写法不外乎大大的眼睛,漂亮的脸蛋,鲜艳的衣着;而用镜头描写,可将“镜头”逐步拉近,由整体到局部分层次地展示其外貌特征。

麦田。

绿油油,一望无际。一位红衣裳小姑娘,提着竹篮,正高高兴兴去挖荠菜。 小姑娘出现在面前:红红的脸蛋,水汪汪的大眼睛,小巧的嘴巴,一笑,露出两排洁白的小牙齿,腮上蹙起两个浅浅的酒窝。

远“镜头”描绘背景,勾画小姑娘的整体轮廓,构成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境;近“镜头”具体描绘小姑娘的外貌特征,远近“镜头”配合,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的形象跃然纸上,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用镜头描写的方式叙事。例如在老师讲述王庆根勇夺奥林匹克金牌的事例的基础上,有学生以《金牌路上的三次流泪》为题,用镜头描写的方式,直接用几幅画面来表现王庆根的奋斗历程,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过渡。

家里。

两张破床,一张旧桌子。床上躺着生病的妈妈,桌上放着几千元借款单;王庆根为妈妈煎药;跟父亲下地干活。

学校餐厅

同学们吃着喷香的饭菜,王庆根啃着从家里带来的生山竽边吃边流泪。 南京选拔赛赛场。

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王庆根穿着一件破旧的单衣,冻得浑身打颤,一双脚冻得红萝卜似的露在外面。教授们感动了,纷纷送衣送钱。王庆根面对钱物,眼泪簌簌而下。

巴黎维莱特科学城会堂。

第22届国际中学生化学奥林区克闭幕式正在进行。大会主席宣告:“第五名金牌获得者——中国王庆根。”会场掌声雷动,王庆根走上领台奖,眼泪夺眶而出。

这样叙事,更能生动地表现王庆根在贫困中刻苦学习,获得世界化学竞赛金牌的奋斗历程,引起读者光鸣。

4、学习电影剧本的对话方式。为了使对话也形成画面,电影剧本常常先写交待语,再写对话,交代语只供阅,不需读。根据这个特点,学生进行了摹写创造。

(金黄的大斗笠下还遮着笑,遮着小山羊偶尔发出的咩咩声,遮着姐姐和弟弟的笑语)

弟弟:姐姐,你怎么知道雨来啦?

姐姐:那团乌云走过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

弟弟:姐姐,你怎么知道风来啦?

姐姐:咱家屋后的竹林告诉我的。

弟弟:姐姐,你要还送斗笠来,哪怕晚送一会儿,我正好淋个澡,可惜…… ——嘻嘻

——咯咯

这是根据课文《金黄的大斗笠》中的相关内容改编的一段对话,构成了一幅生动、活泼、可爱的画面,体现了电影剧本的对话特点。

三、综合运用,全面提高记叙文写作的水平。

经过上面的指导和训练,学生基本上掌握了镜头描写的方法,但写出来的东西还只是片断不是整体,而记叙文的写作通常是就整篇文章而言的。因此,适当将训练进行综合,就能将一个个画面组合起来,构成一篇完整的、形象感极强的记叙文。当然,组合也应按由简单到复杂的方法逐步扩展,如写景与叙事的组合;写景叙事与人物外貌、人物对话的组合,等到学生作文画面感增强之后,引导学生在描写中穿插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不仅使文章具体形象,而且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让动作描写具有镜头感

【摘 要】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学会合理设置一些动作,让这些动作具有画面感和镜头感。在实践中我套用电影术语总结了四种方法:镜头定格、特写镜头、放大镜头、慢镜头。用这些方法把感情的火花点燃,让塑造的形象更加丰满,表达的感情更为集中、具体、生动。

【关键词】动作描写 镜头感 定格 特写 放大 慢镜头

黑格尔在《美学》中曾说:“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只有成功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充分表现出人物的动态,使人物在一系列动作中显露出独特的个性和内在的思想,才能使形象显得丰满、完整,人物的精神世界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示,形象才能真正“站立”起来。那么如何才能描写好动作呢?

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学会合理设置一些动作,让这些动作具有画面感和镜头感

特写镜头的作文

。在实践中我套用电影术语总结了四种方法:镜头定格、特写镜头、放大镜头、慢镜头。用这些方法把感情的火花点燃,让塑造的形象更加丰满,表达的感情更为集中、具体、生动。

镜头定格是对动作的刹那间“凝结”。对动作定格,显示宛若雕塑的静态美,用以突出或渲染某个动作、某个细节等。它力求一字传神,即只抓住最能反映描写对象显著特征的动词,尽量用最简练传神的笔墨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动态和风貌。如《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死时“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定格严监生临死伸出两个手指的传神的动作镜头,就把一个守财奴的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特写镜头就是抓住人物最准确的动作特征,对人物单一动作用传神的文字浓墨重彩地详写,可以运用修饰性成分,突出其动作情态。单一的动作往往时间很短,但对单一动作的特写,可以使有限的时间拉长,有限的空间拉大,从而让人物栩栩如生。如写葛朗台看到查理留给女儿的那个金匣子时,“他的身子一纵,

扑向梳妆匣,好似一只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这一“纵”一“扑”以及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刻地揭示了葛朗台行动的内在动力——对金钱的强烈占有欲,从而使嗜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跃然纸上。可见,对单一动作的特写镜头,其艺术魅力就在于作者在动作描写中实现以有限写无限的艺术追求,产生了极强的艺术表现效果。

放大镜头是放大有感染效应的动作。把想表达的内容赋予细小的动作描写,即把这些微妙的动作内容放大,产生巨大的情感张力。放大镜头往往要描写人的某一部分,可以写四肢的动作,还可以描写躯干、头、脖子的动作。也可以放大人物的脸部变化,使其特别夸张,以取得神在言外的意蕴。曲波《林海雪原》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于是他噗嗤一笑,磕了磕吸尽了的烟灰,……慢吞吞、笑嘻嘻地吐了一口痰,把嘴一抹说道:“……你怎么知道我是共军呢?嗯?!你说说我这个共军的来历吧!”说着他朝旁边椅子上一坐,掏出他的小烟袋,又抽起烟来。放大有感染效应的一系列动作“笑”、“磕”、“吐”、“抹”、“说”、“坐”、“掏”、“抽”等,把杨子荣在局势危急一触即发时,沉着冷静、从容镇定的大智大勇的性格特征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作者巧妙地把动作放大镜头,使其形象凝固,曲尽其妙。

慢镜头是把人物的大动作分解成一个个连贯的小的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人物的一连串动作往往是一瞬间完成的。延长动作的过程,精描细摹完整过程才能看清人物的动作。采用慢镜头的方式来描写人物的动作,必须用动作分解法,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的动作,抓住人物最具特征性的动作,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得具体生动了。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探”“攀”“缩”“倾”等几个动词运用精当,运用细致笔调使一连串行为动作如影视中的慢镜头凸现于读者面前,把父亲怎样走过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都细细地如实记下,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让读者真切感受到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把不管多深多浓的情感用慢镜头投射到人物动作上,徐徐地甚至一字一顿地道出,更足以表现感情的渲泻喷涌。

俄国著名作家阿·托尔斯泰也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的。”只有成功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才能使读者真切地感到作者笔下的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活人,形象才能真正站立起来。写作中巧妙地设置动作描写,让动作具有镜头感是非常有效的,它能给读者立体的画面感,给读者最为细腻的感受。它于细微处见精神,在“动”中见真情。希望学生能够巧妙运用这一技巧,在作品中把人物塑造得更完美,把感情表达得更充分!

篇三:给同桌拍特写镜头

给同桌拍特写镜头

“前苏联,你别动??”“过来点儿!”咦?你在干啥呢?你一别一吵!我正在给同桌——“前苏联”拍特写镜头,可不是冒牌货哦! “咔嚓”一张照片洗出来了,这可是一张正版的全身照哟!看看她的模样,瘦得皮包骨头,身高一米四左右。瞧瞧她的衣着,一看就是精心打扮:洁白的T裇上印有漂亮的花纹,裙子像个蛋糕,上面浇着一层又一层的奶油,天蓝色的牛仔裤,脚上踏着五光十色的凉鞋,有点臭美哦!

这次拍脸部特写,我瞅瞅这张"照片""照片"上的同桌有一张典型的苹果脸,当然,理由充足,因为她脸本来就红呗!今天她扎了个马尾辫,可我觉得不像"马尾"倒是像松鼠尾巴。她见我为她拍照,就把头一扭,嘴一噘,一副娇滴滴的样子(其实并非如此)再看看她的脸部特征:乌黑的眼睛项着一对变化多端的眉毛:生气时,一对眉毛都快碰到一起了,连成一字,高兴时比月芽还弯。她有一个还算得上对称的鼻子,下面有一张小嘴,一开口就能说十筐话,(其中九筐是废话)算得上是有名的"乌鸦嘴"。别看她今天穿得淑女,其实都是装的。对了,你知道这位大名鼎鼎的"乌鸦嘴"是谁了吗?一齐苏灵!

噓!别吵,我正冒着"生命危险"给她拍上课照呢!只见她呆呆地盯着黑板,魂似乎飞到其它星球上了。"齐苏灵,请你回答"。呵,原来开口可以说十筐话的她,顿时哑口无言,当然少不了"河东"师"一吼"来教训她,把她吓了个魂飞魄散,最后开始认真了,背挺得直

直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和刚开始简直判若两人。

下课了,我又为她拍了一张照。她像一只飞出笼的小鸟,与伙伴们玩了起来,脸上挂着不散的笑容。

我为她拍了一张照,是抄作文时的:我扭头去偷袭她一看她作文,次次都被她的"天眼"挡了回来。第三次,还设跃三八线,就"败战而归",无语啊!

这个同桌性格虽然有点古怪,但很有趣,我还想和她坐同桌。

篇四:“五.一”节特写镜头

“五.一”节特写镜头

伴随着温暖的春风,迎着和煦的阳光,一年一度的“五一”劳动节已悄然而至。

一、车站

一年一度的“五。一”节来临了,车站内外都是攒动的人群。他们一从车上下来,就奔向各自要去的方向购买自己所需的物品。还有提着大包小包要赶回家去的人群,他们一面吃着自己喜欢的食物,一面谈论着这次进城花了多少钱,买了多少东西,他们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路边的大商店都纷纷打出了“五。一”节日大酬宾”、“节日商品大甩卖”等十分诱人的广告,从而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小地摊也不甘落后。有的打出了“买一增一”、“低价出售”的广告。那实惠的价格,给那些普通的工薪阶层提供了便利。

二、商城

整个商城人群熙熙攘攘,各种嘈杂的音乐争先恐后地响起来。那音乐使你陶醉,让你情不自禁走进声源。各大商场贴出的活动告示也分外抢眼,小商小贩们也不甘示弱,促销活动展开得如火如荼,令人眼花缭乱。人们忙碌而悠闲地穿行其中。

商城内,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看得人应接不暇。从农村出来购物的人们,他们一面欣赏着这多于农村集市百倍的货物,一面猎取自己所需的东西,他们看看这个也好,那个也漂亮,一时竟不知怎样选择,于是他们倾出自己的大部分钱财,采购了自己所喜欢的货物,一直到拿不动为止。现在农民生活逐渐富裕了,农民也不像以前那样把一分钱掰成两半来花,个个喜笑颜开,谈论着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

三、大路上

水平如镜的柏油路上,车辆川流不息,人们坐在有空调、电视的车里,一面想着各自的旅程,一面欣赏着精彩的电视节目,车厢内时而传来一阵哈哈的笑声。人行道上,人们忙碌而悠闲地穿行其中,还有那车水马龙,多么喧闹繁荣的景象啊。看,人行道上几对穿着整齐的演出服装,一面敲锣,一面打鼓的人,是“五。一”做手机销售活动的人。听,还有刚开业的人,他们一面向行人发放广告,一面宣传自己的产品,搞得行人驻足观看广告。

四、服装广场

五、趁着“五。一”节商品做活动,各项商品均都或多或少的被打折这样算来,这对平时上班族的顾客来说,是一个不可错失的购物良机。现在的顾客越来越趋向于理性消费,货比三家之后,他们会选择真正有实惠让消费者满意的商家。

如果你一走进购物广场的大门,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人潮涌动的广场上,一簇簇鲜花五彩缤纷、姹紫嫣红。人们笑容满面、神采飞扬,共同用微笑来欢庆劳动人民自己的节日。那熙熙攘攘的人群,有的在展厅细心挑选商品,有的在服务台做咨询活动,还有的在收银台排队付款,眼见之处皆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你看,那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正对着镜子欣赏自己所选的衣服是否合适。她对着镜子,上下左右,前前后后都看上几遍,最后对老板说:“就要这个样式的,再帮我找一件这个型号的衣服。”付过钱后,那粉面含羞的脸上露出迷人的笑容。

五、餐饮市场

今年“五一”节,阳光明媚。这就使餐饮业的生意餐饮店生意十分红火。你看,那经营者们不辞辛苦忙碌着。他们一面招揽顾客,一面幸福地收顾客的付款,那后面排队等候品尝美味的顾客构成了节日另外一幕新风景。与以往不同的是,没吃到饭的顾客在等候的过程中虽然心情焦急,但他们愿意等待。餐饮企业职工用细致入微的服务和尽善尽美的菜品化解了人们等待过程中的焦急。他们优质的服务让顾客留恋往返。

·

喜欢

篇五:近取其神 直抵心灵——作文技法之“特写镜头”

近取其神 直抵心灵——作文技法之“特写镜头”

刘国良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朱自清先生《背影》中的这个精彩片段,同学们一定非常熟悉。按说,作家本人其时已是坐在车厢里,而父亲要到月台的栅栏外去买橘子,彼此有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之中必定是人流穿梭,视线受阻,但作家撇开了“父亲”所置身的环境背景,缩短了与“父亲”之间的“视距”,将“父亲”爬月台、过铁道时的一系列动作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淋漓地展示了父亲的一片爱心。这种缩短“视距”,屏蔽无关背景,放大人物或景物细部的做法就是“特写镜头法”。

作文中运用“特写镜头”有以下三方面的好处:

一﹒壮景摄神,以少总多。人物特写可能只是脸部或肢体的某一部分的细微情形,景物特写可能也就是一片树叶、一只茶杯,画面内容大为减少,但却是表现某个主题或突出某种目的的关键所在,是有别于“远取其行”的“近取其神”。“神”的凸显既能有效、简省地披露人物内心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特征,也能借景物的近距离“聚焦”为主题的揭示渲染氛围,因而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与代表性,给读者营造真实的“在场感”、“亲近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吸引注意,强化感受。由于“视距”的缩短,人物或景物成为画面的主体,画面所传递给读者的信息也就更为集中与纯粹,人物的一颦一笑、景物的细微变化在被有意放大之后更能在瞬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带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强化读者的感性认知与情感共鸣。

三.超越时空,直抵心灵。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说,特写镜头“不仅是人脸空间上和我们距离缩短了,而且它可以超越空间,进入另一个领域——精神领域,或叫心灵领域”,它“作用于我们的心灵,而不是我们的眼睛”。《背影》中“父亲”的一举一动,在诉诸读者感官认识的同时,更能让读者的心灵为之震撼,以至“父亲”的这些举动已然超越时空,长久地驻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定格为父爱的经典。

那么,“特写镜头法”在写作中该如何运用呢?我们以下面这篇佳作为例加以说明: 下雨天,真好

佚名

江南,烟雨朦胧。小巷静静地流淌在小城间,用优雅的姿态,诠释着小城中的人或事。 矮矮的房屋铺着深黑的瓦片。缝隙间长出些不知何处飘来的草,小小的一株,不起眼却很安静,等待着雨的到来。雨一下,水便从一道一道的空隙间跌落下来,形成一串串风铃。我会特意地走在檐下,享受着雨滴坠落头顶的感觉。一下,一下,仿佛是一个颤动的春天。

于是,门前的水沟便哗哗地响了。细细的,柔柔的,不胜娇羞的??两个手掌宽的水沟中会有浅浅的水滑过,变幻出各种奇异的线条与纹路,交织着,映出矮矮的房檐。偶尔会看

见奶奶早晨洗过的菜叶,浮在上面,停停顿顿,终究流向远方。还有邻家小男孩的弹珠,很绚丽,很纯净。不一会儿,会听到“啪啪”的声响,两岁大的孩子光了脚在沟里踩着,一只手笨拙地提着裤角,另一只手在水里划着,一种喜悦漾上心头。妈妈的嗔怪在此刻响起,巷里便热闹起来,雨也欢腾了。

被雨浸湿的青石板一直铺到大伯家的院子边上。老榕树就在那儿立着。雨中的叶是绿的,是密的,是静的,是等待着的。始终如一,它为巷里的人们撑起浓荫,树根嵌在青石板间,铺就通往大街的路,很湿,也很诗意。穿拖鞋的孩子在树底下踩起一道道映着笑脸的水花,上蹦下跳,躲猫猫。善于绘画的哥哥推开窗,在檐下描出老树健朗的形态。淅沥的雨丝结着丁香般的优雅,他在画笔下讲述着他的小巷。

雨下着,滋润了老树粗壮的树干,抿去了人们心间的粉尘,浸湿了小巷里的事。

小巷流淌着,在小城间,在烟雨朦胧中,在人们的心中。真好!用不变的姿态诉说着——就在这下雨天。

这是一篇巧妙运用特写镜头的典范之作,其成功之处表现为以下四点:

1﹒由远及近,立意聚焦。由“雨”想到江南,自然而然,但江南可谓大矣,泛泛而谈,一切皆为“远景”,自是难释文题,确定立意。智慧的是小作者于文章开篇即将自己的取景“镜头”牵近江南小城,再由小城而至小巷。聚焦,立意,由远及近,因小见大,雨中小巷那流淌着的曼妙温馨,纤细毕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定格为丁香般的优雅,诗意般充盈在人们的心里。可见,写景之作,如何取景,关乎立意成败。

2﹒妙裁重组,关意合神。小巷之景可谓多多,小作者善于剪裁,选取“矮矮的房屋”、“门前的水沟”、“雨中的榕树”这三组镜头,于重新组合之中以简省的“镜头语言”编织出小巷雨景,演绎出雨中之情,这样的选取关合意境的营造,关合主题的达成。因此,特写镜头要有所选择,体现独运之思,一切与主题无关的景致都应退出“镜框”。

3﹒妙语寄象,彰显匠心。那瓦沟上的串串雨水,让人感到“仿佛是一个颤动的春天”;那水沟中漂浮的菜叶,映照出多少生活的趣味;那水中绚丽、纯净的“弹珠”,折射出多少纯真的童趣;那提着裤脚、穿着拖鞋戏水的小孩,心头的喜悦感染、欢腾了整个小巷??一影一形,一举一动,仿佛正萦绕在读者身边、耳边、心头。这是作者妙语寄象的结果,所有的情思都寄托于读者感同身受的景象之中。这就告诉我们,“特写”不是目的,旨归在于能借“象”(“景”)生意,将个体的情感牢牢附着于特写镜头之具体物事之中,不至于使“特写”变成“空写”。

4﹒诗意笔法,文质合一。缝隙间的小草安静地等待着雨水的到来,哗哗的水沟细细的、柔柔的、不胜娇羞的“变幻出各种奇异的线条与纹路”,专注的哥哥正“描出老树健朗的形态”,淅沥的雨丝“抿去了人们心间的粉尘,浸湿了小巷里的事”??诗意盎然的笔法,文采与意旨辉映交融,这才再现出一个“真好”的雨天、诗意的小巷。要之,要让“特写”果能壮景摄神,语言的诗意追求又怎能或缺呢?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