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0:20:21 体裁作文
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体裁作文

篇一:成功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成功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离开北大青鸟佳音旗舰总校参加工作已经快两个月了,现在来写这封信真是感慨万千。在北大青鸟佳音旗舰总校的培训对我帮助很大,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我很感谢北大青鸟佳音旗舰总校老师们对我的帮助。在这里就为学弟学妹们做一些总结吧。

1.课上要认真跟随老师敲代码,课下多做练习,代码本来就是孰能生巧,写的代码多了自然就能融会贯通,所谓以小见大,慢慢就会窥视整个架构。

2.七个月时间并不太长,所以我们要珍惜,要认真听课,这既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要做到严格要求自己。给自己订立目标,然后去努力完成。

3.平时的努力是最重要的。什么事情都是先苦后甜的,如果现在不开始努力,将来也不会有好的能力,在北大青鸟佳音旗舰总校不仅要在学习知识上努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找到合适的自己的学习方法,那样才能受用一生。

4.不要死学习,适当的和同学们交流,很大程度上可以查漏补缺。因为工作中总是要和别人交流分工合作的,以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才能让工作更加的完美,理解团队的重要性。

5.要建立自己的信心,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信心,给自己订立好目标,一步步的前进,尤其是在面试的时候,信心是很重要的,也是你决定成功的必要条件。信心可以加强别人对你的肯定。

来到北大青鸟佳音旗舰总校学习的同学相信都是希望能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北大青鸟佳音旗舰总校给我们一个极佳学习平台,加上自己本身的努力,相信每个人都能达成所愿。在此祝愿北大青鸟佳音旗舰总校可以越来越强大,也希望能从北大青鸟佳音旗舰总校走出更多的程序工作者。

篇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政治学与行政学 周波 2010060612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奥斯特与法拉第 电流的磁效应与电磁感应

想想我们今天能坐在白色灯光下安静学习,在有空调舒适的环境里上课,观看城市里的霓虹美景等等,这一切都不开伟大的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与电磁感应。正因为有了前人们的努力探索,才有了今天电带来的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都要感谢他们的伟大探索和发现。今天电的运用就离不开奥斯特与法拉第,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就站在前人奥斯特的肩膀上从而发现了电磁感应。

19世纪初期 物理学世界赢来了两项重要研究成果。1820年7月21日,奥斯特写成《论磁针的电流撞击实验》,清楚的讲述了他无意中发现的现象,电流的神奇开始向世人展现出一个全新的领域。1831年,经过整整10年的时间法拉第从设想到实验,漫长的岁月,失败的痛苦,生活的艰辛,饱尝了各种辛酸,经过无数次反复的研究实验,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于1831年秋季的一天确定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取得了磁感应生电的重大突破 奥斯特是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1777年8月14日生于丹麦的兰格朗岛鲁德乔宾一个药剂师家庭。直到1851年3月9日在哥本哈根逝世。终年74岁。奥斯特最大的发现便是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受康德哲学思想的影响,一直坚信电和磁之间一定有某种关系,电一定可以转化为磁。当务之急是怎样找到实现这种转化的条件。奥斯特仔细地审查了库仑的论断,发现库仑研究的对象全是静电和静磁,确实不可能转化。他猜测,非静电、非静磁可能是转化的条件,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电流和磁体有没有相互作用的课题上去。

1819年上半年到1820年下半年,奥斯特一面担任电、磁学讲座的主讲,一面继续研究电、磁关系。1820年4月,在一次讲演快结束的时候,奥斯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又作了一次实验。他把一条非常细的铂导线放在一根用玻璃罩罩着的小磁针上方,接通电源的瞬间,发现磁针跳动了一下。这一跳,使有心的奥斯特喜出望外,竟激动得在讲台上摔了一跤。但是因为

偏转角度很小,而且不很规则,这一跳并没有引起听众注意。以后,奥斯特花了三个月,作了许多次实验,发现磁针在电流周围都会偏转。在导线的上方和导线的下方,磁针偏转方向相反。在导体和磁针之间放置非磁性物质,比如木头、玻璃、水、松香等,不会影响磁针的偏转。

1820年7月21日,奥斯特写成《论磁针的电流撞击实验》的论文,奥斯特在报告中讲述了他的实验装置和60多个实验的结果,从实验总结出:电流的作用仅存在于载 流导线的周围;沿着螺纹方向垂直于导线;电流对磁针的作用可以穿过各种不同的介质;作用的强弱决定于介质,也决定于导线到磁针的距离和电流的强弱;铜和其 他一些材料做的针不受电流作用;通电的环形导体相当于一个磁针,具有两个磁极,等等。。正式向学术界宣告发现了电流磁效应。 我们的时代是电气的时代,不过事实上我们有时称为航天时代,有时称为原子时代,但是不管航天旅行和原子武器的意义多么深远,它们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对来说起不了什么作用。然而我们却无时不在使用电器。事实上没有哪一项技术特征能象电的使用那样完全地渗入当代世界。在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后许多人在此基础上对电都做出过贡献,其中较为出名的佼佼者就是法拉第。

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出生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虽然出身贫寒。但是物理电磁学的伟人就此诞生。尽管法拉第并没有上过几年小学,但靠着在一加书店当学徒,他有了接触自然科学书籍的机会,并且如饥似渴的汲取其中的知识。因为爱好科学研究收到化学家汉弗莱戴维的赏识,从此踏上现身科学研究部的道路。

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受到科学界的关注,1821年,英国《哲学年鉴》的主编约请戴维撰写一篇文章,评述自奥斯特的发现以来电磁学实验的理论发展概况。戴维把这一工作交给了法拉第。法拉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对电磁现象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并开始转向电磁学的研究。他仔细地分析了电流的磁效应等现象,认为既然电能够产生磁,反过来,磁也应该能产生电。于是,他企图从静止的磁力对导线或线圈的作用中产生电流,但是努力失败了。经过近10年的不断实验,到1831年法拉第终于发现,一个通电线圈的磁力虽然不能在另一个线圈中引起电流,

但是当通电线圈的电流刚接通或中断的时候,另一个线圈中的电流计指针有微小偏转。法拉第心明眼亮,经过反复实验,都证实了当磁作用力发生变化时,另一个线圈中就有电流产生。他又设计了各种各样实验,比如两个线圈发生相对运动,磁作用力的变化同样也能产生电流。这样,法拉第终于用实验揭开了电磁感应定律。正是通过电磁感应,法拉第发明了发电机,终于实现“磁生电”的愿望,正式宣告“电气时代”的到来。

奥斯特的电流的磁效应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的前提,可以说法拉第是站在奥斯特的肩膀上成功进行试验的,两人都为物理学做出巨大贡献,却又都恭谨谦虚。奥斯特是一位热情洋溢重视科研和实验的教师,他说:“我不喜欢那种没有实验的枯燥的讲课,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是从实验开始的”。

与此相对,法拉第曾说“我不能说我不珍视这些荣誉,并且我承认它很有价值,不过我却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法拉第的一生是伟大的法拉第其人又是平凡的,虽然是物理界的巨擘,但是他为人质朴、不善交际、不图名利、喜欢帮助亲友.为了专心从事科学研究,他放弃了一切有丰厚报酬的商业性工作。他在1857年谢绝了皇家学会拟选他为会长的提名,他甘愿以平民的身份实现献身科学的诺言,终身在皇家学院实验室工作一辈子,当一个平凡的迈克尔·法拉第。法拉第1824年1月当选皇家学会会员,1825年2月任皇家研究所实验室主任,1833----1862任皇家研究所化学教授。1846年荣获伦福德奖章和皇家勋章。

任何一项著名的发现都不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事物之间存在联系和发展,通过对前人的追寻和探索,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过自己的努力、孜孜不倦的探索,终会有一片新的前途和光明。我们敬重和崇拜前人们的伟大成就,他们那种坚韧不拔、不断追求科学真理的大无畏精神;那种一切从客观实践出发,重视科学实验的唯物主义态度;以及他不盲目崇拜权威,不囿于传统观念,敢于提出独特见解的创新精神,给当代的我们给与了一种向前进的动力。

篇三: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记“打造晚安完美一家人”军训拓展随感 七月中旬,公司举行了为期两天的以“打造晚安完美一家人”为主题的军训拓展活动,用以锻炼员工的执行力和公司各组织的团队凝聚力。虽然最终我们的团队只取得第三名的成绩,不过这两天的活动训练,让我受益匪浅。了解了“团队”这个巨人的肩膀的厚实性。 明确使命

我们作为团体中的一员,要明确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人,只有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才有前进的动力。而作为团队中的一员,我们要知道怎么让自己的使命和团队的结合起来,怎样做能使我们的团队更加的优秀。在第一天的军训中,刚开始我们犯了很多的错误,没有严肃的看待此次军训的重要性,随着团队之间比拼的白热化,似乎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使命,绝不能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影响了团队,所以在后面的团队展示中每个人都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我们真正的了解到“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清晰定位

没有到最后,谁都不知道自己能够做的有多好。在开始的展示中,我们就知道,我们不是为了比赛,而是为了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团队。在军训队列比赛中,我们严整以待,就为展示最好的执行力;在“冲出迷雾”中,我们群策群力,只为突出我们的团队智慧;在“齐

心协力”中,我们和衷共济,只为坚持到最后一秒;在“大海捞针”中,我们齐头并进,只为快速达到目标;在“鼓动人心”总,我们众志成城,只为奏出最“合心”一章。累过笑过沮丧过,只为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团队,做到真正的“在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用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放大爱心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在团队比拼中,最怕的就是团队不团结,这样的团队是一盘散沙,我们同在一个团队,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团队内部首先要做到的是互相团结,相互帮助。放大了看,我们同是“晚安人”,在平时我们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在训练中,我们相互促进,一起成长。

修心

修心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课题,我们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心境。有人自信,有人彷徨,有人沮丧,有人积极,人生无常。在这次军训中,我们修的是团结之心,是一个积极向上越挫越勇的心,是一个要自信要坚强的心,是一个“我是团队一员,团队存在顾我存在的心”,是一个会成长的心。

修态

“你的责任就是你的方向,你的经历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格就是你的命运”。态度决定一切,不管做任何事情,即使有能力,如果不端正自己的态度,做起事情来会感觉事倍功半。就像团队中,对于队长的命令我们要执行。我们的执行力说明我们的态度,很多时候并

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态度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在后面的日子,我们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对待事情认真仔细,做到事半功倍。

修能

作为社会中存在的一份子,我们的能力决定了很多,工资,地位,以及你所想要的一切。有梦想是初步,最终的是自己的能力跟上,在团队中,如果对于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团队成员能够解决,那这个团队就是完美的。“我们要做到有胆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毅力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有能力去发现那些可有可无的事;有智慧去分辨那些非此即彼的事;有恒心去完成那些看似无望的事;有勇气去面对那些已做错的事”。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人生成功要悟道,觉悟人生的六大内涵:明确使命、清晰定位、放大爱心、修心、修态、修能。彭总说过,完美的团队需要经过磨练。在这次的军训拓展中,我深刻理解了团队的重要性,团队就是巨人,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

擎天队:XX(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X 2014.7.28

篇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初一(11)班 陈煜澄

科学巨匠牛顿有句名言:“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的,正如牛顿所说,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得比别人更远,更辽阔。而书籍,不正是一个高大的巨人吗?

阅读书籍,使我们能站在一个巨人的肩膀上,多阅读书籍,我们就可以比别人看得更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遨游在书的海洋,知识会丰富,视野会开阔,性情会陶冶。书给我带来了无限乐趣。当课余时间空闲的时候,当做完功课的时候,当觉得寂寞无聊的时候,书是我最好的选择。书中蕴含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鲜为人知的自然奥秘??这些都能使我的心境感到一阵放松,充满愉悦。书就像是一位慈爱的长者,引领着我们这些物质的孩童走向一个充满知识的文学殿堂;书就像一道美味佳肴,散发着诱人的芳香,令饥饿的人饱尝人间美味;书就像一盏明亮的灯,使在黑暗中艰难行走的人们得到光明的渴望。

那是个秋末,冬初之际。一个闲置的周末,枯黄的秋叶随风摇曳时,我正趴在桌上,望着路边的那棵“芬芳”的樱花树,花早凋谢了,残余的只有树干,和上面零星的枯叶。一阵柔柔地风吹着我的脸,软软地短发飘动了。“要写什么呢!”无聊的转动着手上的笔,双眼直视着摊子桌上的本子,它有柔和的色彩,但一条条空空的线直戳我的眼。无奈了。想好了久,题目都没决定呢。我抱着试试的心态,随性的翻着一篇名家的著作,阅读起来。不知怎么,灵感忽然来了。于是我赶快写下来。因为这一个小小的启发我,竟深深的爱上了写阅读。 阅读,充实了自我,丰富了自我,是我拥有更多的知识。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只有用心去读,用心去领悟,才能感受到书中的价值。这样,我们就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更远处的美丽风光。

阅读从带给我们乐趣到赋予我们知识,从让我们享受快乐到让我们享受生活。阅读是获取知识的基础,是攀向胜利的绳索,更是爬上巨人肩膀的条件。 正是阅读,我们才能站得比别人更高,看得比别人更远。让我们借助阅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成功吧。

篇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摘要:六年的光辉岁月成就了其百年基业,《赫芬顿邮报》成功跻身于世界主流媒体行列。作为号称目前“互联网第一大报”的它,其可圈可点的成功因素很多,其营销策略是本文主要剖析一方面。笔者认为,它的营销策略可以说是聚众名家之所长,从腾讯的用户需求至上到百度的市场为主,最终破茧而出。

关键词:营销;策略;需求;时空;市场

从2005年5月以200万美元成功上线到2011年2月被美国在线以3.15亿美元“天价”收购,《赫芬顿邮报》仅用了不到六年的时间,2011年5月,它的月独立用户访问量达到3800万人次,并首次超过“老牌劲旅”《纽约时报》;2012年5月,它获得普利策新闻奖,跻身世界一流媒体。时至今日,它号称“互联网第一大报”,拥有1.2万“公民记者”和3000名可信度高的博主,每月200万条投稿量,月独立用户访问量增长率达22%。

有人说,它是网络“江湖”中的刘备,白手起家,最终建立自己的王国;有人说,它是网络“江湖”中的曹操,窃取汉朝的基业,但最终也有自己的王朝。无论对它的争议如何,但究其最后它是网络媒体的“佼佼者”,在互联网媒体发展中“一枝独秀”、“独领风骚”。

作为一个具有聚合性能的新闻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其成功的地方很多。笔者认为,它的营销创新策略可以说是聚众家之所长,最终实现了腾飞,成就了自己。

一、创造用户、创造需求——腾讯营销策略

对于腾讯公司的成功,有多种解读。笔者认为,腾讯成功的真谛在于营销改变命运。它的营销策略有许多,而创造用户和创造需求可以说是它的营销策略的核心。腾讯网、腾讯QQ、腾讯微博、腾讯视频、QQ空间和游戏等都是腾讯创造用户的平台,实现并满足不同用户的体验,包括用户个人和用户企业,创造不同的需求经济。例如,腾讯视频正在利用“母体”腾讯网的大平台、大资源、大数据的优势,根据广告主的需求定制节目方案,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告主的差异化营销需求[1]。

创造用户,就是创造注意力,创造广告主,实现循环经济。《赫芬顿邮报》在这方面,一是依据免费所具有的强大感染力与号召力,吸引用户,赢得用户。作为一个网络媒体,它将网络媒体的特性——开放性的潜力挖掘到最大,只要通过网站编辑的审核,都可以登载于网站上,24小时向用户开放。就这样,一个巨大的免费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免费经济”——通过对用户的第二次售卖,实现广告的生成。二是依据新闻社区所具有的粘合性,聚集用户,

催生点击量。新闻社区,是《赫芬顿邮报》自创建以来一直努力打造的特色板块,通过创建新闻社区,实现新闻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自循环流通,具体而言,

《赫芬顿邮报》所创建的新闻社区由三类成员构成:网站采编人员、博客作者以及普通用户。

创造需求,就是创造在线需求,实现在线需求经济。“QQ之父”马化腾认为,今天的互联网已经“构建了一个超越空间之上的巨大的网络群体,并形成了一种与传统社会不同的新的人类生活模式,我们称之为在线生活”。《赫芬顿邮报》正在从多方面并以多种方式融入用户的生活之中,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参与需求、社交需求等。《赫芬顿邮报》先后两次与美国第一大社交网站——Facebook合作推出“Huff Post Social News”主页和“Huff Post for Facebook”的 APP 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定制服务、网络体验。

二、抢占“时空”的制高点——CNN新闻频道营销策略

云技术、二维码等传媒新技术的腾空问世,微博、微信等互动新媒体的不断出现,BBC新闻、新浪新闻等移动客户端的“深入人心”,将我们带进了自媒体时代,一幅这样的媒介图景已见露端倪且将日益清晰——信息传播渠道无处不在,信息传播形态无奇不有,媒介传播内容无所不包,信息接受终端无所不能

[2]……在这里,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拥有者。面对这样一个更加捉摸不透、更加碎片化的媒介环境,信息的发布机构以及新闻人必须拥有“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并以迅雷不及掩铃盗雷之势拿下信息“时空”的制高点,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在这方面做的比较成功的当属CNN。

今天的CNN,作为国际新闻报道“首席记者”,可以说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它的营销策略主要体现在对四种市场的开拓与创新上:“电视通路”市场、“全天候”市场、“即时时间”市场和“世界空间”市场。

在市场开拓与创新上,《赫芬顿邮报》借鉴了CNN“即时时间”市场与“世界空间”市场的思路,打造“不间断信息流”服务市场。

对于“不间断信息流”市场,《赫芬顿邮报》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拓展:一是以分钟来展现新闻的更新能力,带给用户不一样的新鲜度。《赫芬顿邮报》在每条新闻标题后增加一个时效后缀[3],即以分钟为计时单位来说明信息发布及更新速度;二是利用日本软银资本的500万美元投资,拓展员工的规模,实现网站编辑24小时不间断的更新,不仅仅是信息的更新,还有对报道失实的修改。在这里,新闻不仅具有消除不确定的功能,还能让你体验到时间的力度;在这里,新闻不再是既成的事实,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在这里,麦克卢汉的“地球村”概念得到更好地体现。

2011年5月26日,《赫芬顿邮报》开始了国际扩张,并推出了首个国际版本“加拿大赫芬顿邮报”。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赫芬顿邮报》便推出了英国版的《赫芬顿邮报》,此后,法国版的《赫芬顿邮报》、西班牙版的《赫芬顿邮报》和德国版的《赫芬顿邮报》相继推出。2013年5月7日,《赫芬顿邮报》正式登陆日本,推出日语版《赫芬顿邮报》,开始开辟亚洲信息服务市场。作为“世界市场”扩张战略的一部分,该网站今年还准备进军意大利、巴西和土耳其市场。

三、做市场的领导者、领跑者、探索者——百度市场营销策略截止到2013年9月11日,百度以2900亿元市值排名成为中国第二大互联网;截止到现在,百度覆盖了95%的中国网民,每天响应50亿次的搜索请求,占据了中文搜索80%的市场。在百度成功的因素中,它的市场营销策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做市场的领导者,使百度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素引擎提供者;做市场的领跑者,使百度成为“敢吃螃蟹”的中国互联网;做市场的探索者,使百度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走向的一面旗帜。

同样,从《赫芬顿邮报》的市场营销发展历程来看,做市场的领导者、领跑者、探索者始终是它孜孜不倦的追求。

做市场的领导者。《赫芬顿邮报》把自己定位为内容市场的领导者,以高质量的内容来提升市场竞争力。它的高质量内容根植于两个方面的高质量:一是具有高质量意识且经过认证的高端博客作者;二是具有高质量水准的新闻评论。目前,该媒体拥有已经认证了自身可信度的博主达到3000人[4],他们具有可以不通过网络编辑把关审查便直接将自己的博文放到网上的“特权”。

做市场的领跑者。《赫芬顿邮报》在营销中,一直致力于寻找到自己的独特营销模式。一是流量聚合营销。《赫芬顿邮报》是网上被链接最多的博客网站,仅仅6年便成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十大新闻网站之一,月访问量超过3800万。衔接越多,受欢迎度越高,相应地,其流量也就越大,在现在这个“流量就是经济”的时代,它就越能吸引广告商,这样,网络广告收入自然也就越大。二是社交网站营销。《赫芬顿邮报》与 Facebook合作先后推出“HuffPost Social News”主页和“Huff Post forFacebook”的 APP 应用,利用社交网站的个性化、能够口碑传播等优势提高网站的访问量与流量。三是名人营销。无论在什么时代,名人总是吸引注意力的稀缺资源。特别是在网络时代,由于充当信息扩散和舆论传播的引爆点[5],他们的“意见领袖”作用被瞬间放大了N倍。《赫芬顿邮报》在一定程度上视名人博主为自己的“吸量招牌”,不仅提高网站的黏性,还能够促进品牌的宣传。

做市场的探索者。《赫芬顿邮报》坚持做技术市场的探索者,积极优化“内容管理系统”和“搜索引擎优化”技术。“内容管理系统”即一系列内容处理和发布软件。《赫芬顿邮报》拥有最先进的互联网发布系统,而且不断更新发展,在先进技术的保障下,编辑人员可以采用链接、视频、幻灯、评论等多种报道手段讲述新闻故事,更便捷地从其他网站获取精彩内容,根据流量判断哪些内容更受欢迎。“搜索引擎优化”技术指《赫芬顿邮报》具有编辑能力的工作人员,盯紧譬如谷歌这样的具有搜索引擎的平台型网站,归纳并总结哪些搜索关键词最受用户关注,然后依据关注度高的关键词编写新闻信息并发布。

对于《赫芬顿邮报》来说,它的成长才刚刚开始,它的营销之路还需要拓展。笔者相信,《赫芬顿邮报》营销的“康庄大道”是“可望且可即”的。

参考文献:

[1] 徐铱璟.腾讯视频的“大营销”[J].新营销,2013(1).

[2] 李海容.泛媒体时代——媒介创新与未来[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3] 吴畏.新闻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何以迅速崛起[J].传媒观察,2012(1).

[4] 胡泳.“报纸已死”还是“报纸万岁(上)——以《赫芬顿邮报》和《纽约时报》为例[J].传媒,2012(6).

[5] 万小广.“新闻2.0”的想象与实践——赫芬顿邮报的探索与启示[J].青年记者,2012(28).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