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想当年我们三人结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4:21:15 字数作文
想当年我们三人结拜字数作文

篇一:刘关张三结义辩考

第17卷 第3期 衡水学院学报 Vol. 17, No. 3 DOI:10.3969/j.issn.1673-2065.2015.03.001

刘关张三结义辩考

李 全 生

(烟台大学 人文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摘 要:《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源远流长,人们将刘关张视为兄弟结拜的典范。但是文学作品中的这一故事情节,在历史文献中却难以找到确切的记载。通过相关史料发现,刘关张三人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刘备与关羽都有兄弟结义倾向,汉末三国时期有结义风尚,所以,刘关张三人很可能是兄弟结义关系。

关键词:刘关张;兄弟结义;三国;《三国志》

中图分类号:K2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65(2015)03-0001-03

将知己朋友发展为拟亲缘的结义兄弟关系,是古人交友的理想境界。《周易·系辞上》中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论语·颜渊》中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兄弟结义,作为“一项古老的民俗传统”[1],“相传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存在”[2],千百年来,经久不息。

谈到兄弟结义,国人首先会想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三国演义》中第一回的这一故事情节可谓妇孺皆知,千百年来,人们早已将刘关张视为兄弟结义的典范。但是文学作品中的描述,在历史文献中却难以找到确凿的记载。刘关张三人之间到底有没有兄弟结义关系,成为千古之谜。通过对有关史料的研读,我们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一、刘关张三人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

对于三人的关系,《三国志》中多次讲到,主要有以下几处:

《三国志》卷36《关羽传》中记载: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三国志》卷36《张飞传》中提到:“张飞字翼德,涿郡人也,少与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三国志》卷14《刘晔传》中讲到,东吴夺得荆州并杀害关羽后,曹操阵营中的刘晔认为刘备会“出兵击吴”,其中一个原因为“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

《三国志》卷32《先主传》中有:“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

可见,刘关张三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是兄弟般亲密关系;同时,又是不平等的主仆关系,“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张飞)与羽俱事先主”,关羽与张飞共事一主刘备。当然,三人之间也不是等腰三角形关系,因为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所以,这个三角形形状结构为,刘备在顶端,关羽左侧顶点,张飞右侧略低顶点。特别是,根据关羽自己说的“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和刘晔谈到的刘关之间“终始之分”来看,刘备与关羽应该有某种誓约类的正式关系,这种关系很可能是兄弟结义关系。

二、刘备与关羽都有兄弟结义倾向

(一)刘备的兄弟结义倾向

1) 从刘备与公孙瓒的关系来分析。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公孙瓒在刘备之前成为一方诸侯,这收稿日期:2014-09-23

作者简介:李全生(1967-),男,山东烟台人,烟台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

2 衡水学院学报投稿平台:http://hssz.cbpt.cnki.net/ 第17卷 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刘备与公孙瓒有着较为深厚的关系,《三国志》卷32《先主传》中讲到:刘备“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虽然单纯从“以兄事之”尚不能确定二人的兄弟结拜关系,但是公孙瓒却有结义事迹,《三国志》卷8《公孙瓒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中记载:公孙瓒与其“故卜数师刘纬台、贩缯李移子、贾人乐何当等三人,与之定兄弟之誓,自号为伯,谓三人者为仲叔季。”公孙瓒与这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平庸之辈都能结拜,对与自己同门同道的刘备更有可能结拜过。

2) 刘备的祖先崇拜。刘备“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少有大志,自知为汉室之后,对祖先三帝必然崇拜有加。而高祖、文帝都有过结拜史例。楚汉相争时,项羽在两军阵前声言要活煮俘获的刘邦之父,刘邦对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卷7《项羽本纪》)刘邦统一天下后,作为一国之君,为了平息匈奴制造的边患,与匈奴单于冒顿“约为昆弟以和亲”(《史记》卷110《匈奴列传》)。出于同样考虑,文帝也曾与匈奴单于“结兄弟之义,以全天下元元之民”(《史记》卷10《孝文本纪》)。出生于东汉末年的刘备,对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史记》记载的这些皇帝祖先的有关事迹应该有所知的,出于对他们的崇拜,兄弟结义自然也是可以效仿的。

(二)关羽的兄弟结义倾向

关羽与徐晃有兄弟结义关系。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关羽率兵攻打曹仁驻守的樊城,水淹前来增援的于禁七军,于禁投降,庞德被杀,关羽“威震华夏”。曹操在暗中利诱孙权出兵袭取关羽后方荆州的同时,又派遣徐晃率领第二路援军来到襄樊前线。对此,《三国志》卷36《关羽传》裴松之注引《蜀记》中记载:

羽与晃宿相爱,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须臾,晃下马宣令:“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羽惊怖,谓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国之事耳。”

有研究者曾指出,魏晋人们之间的兄弟相称,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了比较庄重的结拜仪式[3]。从文中关羽对徐晃的称谓、“羽与晃宿相爱,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徐晃下达军令后关羽的“惊怖”等可以看出,二人关系非同寻常,应是兄弟结义关系,他们的结拜很可能发生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关羽被迫委身曹营之际。

既然刘备和关羽都有兄弟结义倾向,既然刘备与公孙瓒结拜过,关羽与徐晃结拜过,那么,“恩若兄弟”“誓以共死”的刘关张更有可能是结义兄弟。

三、汉末三国时期有结义风尚

《三国演义》中记述的兄弟结义,除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外,还有赵云与赵范的结义(第52回)、马腾与韩遂的结义(第57回)、关兴与张苞的结义(第81回)三例。这些结义事迹只有马腾与韩遂的结义在史书中有所反映,《三国志》卷36《马超传》裴松之注引《典略》中记载,马腾“与镇西将军韩遂结为异姓兄弟,始甚相亲,后转以部曲相侵入,更为雠敌”。其余两例也都没有明确肯定的记载。而那些在《三国演义》中没有提及其结义关系的,在《三国志》等史书中却能反映出他们的结拜。除了前述公孙瓒与故卜数师刘纬台等三人的结拜外,还有以下几例:

1) 诸葛亮与马良。《三国志》卷39《马良传》中记载:“先主入蜀,诸葛亮亦从后往,良留荆州,与亮书曰:‘闻雒城已拔,此天祚也。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见矣。’”对此,裴松之认为“良盖与亮结为兄弟,或相与有亲。亮年长,良故呼亮为尊兄耳”(《三国志》卷39《马良传》裴松之注)。

2) 孙坚与王晟。孙坚死后,其子孙策在江东为光复父业,四处征伐,《三国志》卷46《孙策传》裴松之注引《吴录》记载:

时有乌程邹他、钱铜及前合浦太守嘉兴王晟等,各聚众万馀或数千。引兵扑讨,皆攻破之。策母吴氏曰:“晟与汝父有升堂见妻之分,今其诸子兄弟皆已枭夷,独馀一老翁,何足复惮乎?”乃舍之,馀咸族诛。

这里,孙母指出了孙坚与王晟的异姓结拜关系。因为那个历史时期,兄弟结拜还有命子拜伏、升堂拜母、升堂见妻等仪式。

3) 孙策与周瑜。孙策与周瑜同年,在同娶乔家姐妹成为连襟之前,已经是异姓结拜兄弟关系。《三国志》卷54《周瑜传》中记载:“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此传中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中孙策说过:“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孙权之母也对孙

第3期 李全生 刘关张三结义辩考 3 权嘱咐道:“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而《三国志》卷46《孙策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则记载:“有周瑜者,与策同年,亦英达夙成,闻策声闻,自舒来造焉。便推结分好,义同断金。”

4) 孙策与张昭。张昭本是江北名士,“博览众书”。《三国志》卷52《张昭传》记载:“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孙策曾经用“管仲相齐”来比喻二人的关系,反映出他对这位“升堂拜母”结义兄弟的器重和期望。特别是在临终之际,托付张昭辅佐孙权,对张昭予以极大的信任,此传中裴松之注引《吴历》中有:“策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这样的重托和信任与刘备对诸葛亮说的“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国志》卷35《诸葛亮传》)极为相似。

5) 鲁肃与吕蒙。鲁肃地位在吕蒙之上,《三国志》卷54《吕蒙传》详细地描述了鲁肃对吕蒙由轻视到赞赏从而结义的过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於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后来,行伍出身的吕蒙接受孙权的诫勉,勤学苦读后学问大长,鲁肃夸道:“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吕蒙则回答:“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三国志》卷54《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可见,鲁吕之间既有正式的升堂拜母之仪式,又有日常言谈中的兄弟相称。

6) 董朗与王惠阳。董王二人皆为三国时魏人,二人的结拜载于《三国志》卷23《裴潜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中:

黄朗字文达,沛郡人也。为人弘通有性实。父为本县卒,朗感其如此,抗志游学,由是为方国及其郡士大夫所礼异。特与东平右姓王惠阳为硕交,惠阳亲拜朗母於床下。……朗既仕至二千石,而惠阳亦历长安令、酒泉太守。故时人谓惠阳外似粗疏而内坚密,能不顾朗之本末,事朗母如己母,为通度也。

由上述诸例可知,在汉末三国时期,兄弟结义之事在不同地区已是较为多见。这样的社会风尚,可谓促成刘关张三人结义的社会背景。

综上所述,刘关张三人很可能是兄弟结义关系,尽管史料记载不明确,但这种关系存在的可能性极大。而否定三人的结义关系则是武断和错误的。

参考文献:

[1] 吴善中.论哥老会之起源[J].历史档案,1999(3):108.

[2] 欧阳恩良.民俗文化与秘密社会[J].中国文化研究,2009(3):61.

[3] 朱大渭,梁满仓.魏晋南北朝宗族组织试探[J].中国史研究,2009(4):42.

A textual research on sworn brothers of Liu Guan and Zhang

LI Quan-sheng

(School of Humanities,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5, China)

Abstract:The story of sworn brothers of Liu Guan and Zhang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has a long history. People regard them as the model of sworn brothers. But we cannot find reliable documentary records about the story. According to related historical documents, we have three discovery, which are they had close relationship, both Liubei and Guanyu were inclined to making sworn brothers, and there was the social fashion of making sworn brothers during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Our conclusion is that they were likely to be sworn brothers.

Key words: Liu Guan and Zhang; becoming sworn brothers; the Three Kingdoms; The Records of Three Kingdoms

(责任编校:耿春红 英文校对:杨 敏)

篇二:三年级书声琅琅译文

诗词歌赋(16篇)

长歌行

汉乐府

【译文】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著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赠汪伦

【译文】 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

【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曲,能不勾引起思乡之情吗?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月下独酌

【译文】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

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秋 词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乌衣巷

【译文】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这首诗写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荒凉的景象,已经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后二句藉燕子的栖巢,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用笔尤为曲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译文】

北风呼啸着卷过大地,刮断了早已枯干的荒草;

尽管是八月份,这里的天空已飘起了雪花。一夜之间,所有树枝上挂满了雪,就像春天里千万朵绽放的梨花。

逢入京使

【译文】

回头向东看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途中与君马上相遇,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纸与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帮我报个平安。

本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写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人。

农 家

【译文】

半夜里就喊起孩子们,趁著天刚破晓,赶紧到田里去犁土,瘦弱的老牛有气无力,正拉著犁在田里艰难地走著,越走越慢,累得几乎拖不动犁具了。一般人不知道种田人的辛苦,竟说田里的稻禾是自然而然就长成的。

夜上受降城闻笛

【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桃花溪

【译文】

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此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示 儿

【译文】

我本来以为,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只是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的时候,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打翻的墨汁,还未来得及把山给遮住。白雨就如同跳动的白色珍珠,飞溅入了船。忽然间狂风卷地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和白色的雨点。此时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就像天空一样广阔无边。

山居秋暝

【译文】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春夜喜雨

【译文】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秋日偶成

【译文】

心情闲静安适,做什麽事情都不慌不忙的。一觉醒来,红日已高照东窗了。静观万物,都可以得到自然的乐趣,人们对一年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道理通著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思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只要能够富贵而不骄奢淫逸,贫苦而能保持快乐,这样的男子汉就是英雄豪杰了。

圣贤语录(16篇)

《增广贤文》节选(一)

【译文】

用以前圣贤们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

广泛搜集押韵的文字汇编成“增广”,使你见多识广。

每天多次反复反省自己,晚上要警惕四知乃: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在同行的三个人当中,必然会有一个人能够成为我的老师。

人若没有了长远的打算,以后一定会被眼前的难事所困扰。

得宠的时候应考虑到将来可能遭受的耻辱,平安无事时要想到以后可能发生的危险。

《增广贤文》节选(二)

【译文】

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的人看得清楚。

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一只狗看到影子叫起来,很多狗也跟着乱叫。比喻不了解事情真相,随声附和。

心灵睿智而又有不刻薄苛求的气度,性情刚直而又有不矫枉过正的胸襟。

心地仁慈而又有能明察善断的智慧,清廉纯洁而又有能容忍不廉的雅量。

《增广贤文》节选(三)

【译文】

努力学习才能明白世间道理,不学习则什么也不懂.

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又快又广。

人的青春短暂,比喻好景不长或友情难以持久。

国家政策清明,才会重视有才能的人,家庭富裕了,孩子生活才能安定。

生活环境从节衣缩食变成丰衣足食 ,轻而易举;若是丰衣足食变成缩衣节食,那就面有难色这句话告诫人们要勤俭节约。

留下一些土地,给子孙后代耕种。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而让子孙承受我们破坏环境带来的后患。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让现在有限的可用资源,在子孙手里无限的循环下去.

《增广贤文》节选(四)

【译文】

以责怪他人的心责备自己,以爱自己的心爱他人,体现了儒家端正自我,无私仁爱的思想。 远处的水难以扑灭近处的火,远方亲人的关爱有时候不及邻居的。

要常常静心思考自己的过错,空闲时不要谈论别人的是非。

不能事事都顺心如意,只要不愧对自己的内心。

口头说不如亲自去做,耳听不如亲眼去看。

做学问必须从身边的点滴学起,积累并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同时,不应该舍近求远,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

想当年我们三人结拜

《颜氏家训》节选(一)

【译文】

四海之内异姓之人结拜为兄弟谈何容易。必须是志向道义都相当,对朋友始终如一的人,才可加以考虑。

篇三:殷天正

殷天正 殷天正,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人物,被称为“白眉鹰王”,是明教护教法王之一,也是四大法王中最年长的一位。性格为人豪气干云,严己律己,刚正不阿,是个慷慨磊落的奇男子,性子偏激,为人行事一板一眼。

在屠狮英雄会召开前夕,同张无忌、杨逍挑战渡字辈三僧所布金刚伏魔圈,最终油尽灯枯,溘然长逝。

明教四大法王按紫白金青排列,殷天正在四大法王中位列第二,所以“金毛狮王”谢逊和“青翼蝠王”韦一笑叫他殷二哥,而“紫衫龙王”黛绮丝位列四大法王之首。因当年四人结拜时,其他三人谦让黛绮丝,是以此让紫衫龙王排在最前面,也因为年纪最大,也称其为殷二哥[2] 。

当年明教教主阳顶天失踪后(实际上是死在秘道之中,但明教中人不知道),明教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光明左使”杨逍、五散人、五行旗等明教高层干部为了争夺明教的控制权相互争斗,殷天正无法忍受这种混乱的状况,又不想搅进这一潭混水之中,于是愤而出教,自立教门“天鹰教”,与明教分庭抗礼,其豪气干云之势,令人思之神往[3] 。

当六大派合剿光明顶时,杨逍和明教四大护教法王之一“青翼蝠王”韦一笑以及五散人被“混元霹雳手”成昆以“幻阴指”偷袭倒下,殷天正本已是天鹰教主,可置身事外,却义无反顾地率天鹰教主力支援明教,在光明顶一战中,先挫少林和华山三名高手后,内力依然稍胜“武当七侠”之一张松溪比内力,战胜“武当七侠”之一莫声谷,只比招式和“武当七侠”之首宋远桥斗个旗鼓相当,重伤之余轻松击败“崆峒五老”老三唐文亮,而几乎内力耗尽,足显殷天正对明教的忠心可见一斑[4] 。后来张无忌被推举为明教教主后,殷天正以外公之尊亲,元老之资历仍恪守明教教规,忠心耿耿地服从张无忌的领导,从不居功、居亲自傲。并使天鹰教重新加入明教[5] 。

蝴蝶谷大会之后,他执行张无忌联合武林各派共同起义,推翻元朝的路线,以七旬高龄率领天鹰教在江浙起事,声援各地义军[6] 。

在屠狮英雄会召开前夕,随同张无忌上少林寺自告奋勇同张无忌、杨逍挑战少林寺辈份最高的少林“三大高僧”渡难、渡厄与渡劫,当时,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为了兄弟情谊苦苦支撑,最后油尽灯枯,在出寺返回明教营之后,起身大笑三声,溘然长逝[7] 。

群豪念及同教的义气,无不怆然泪下,讯息传出,明教中有许多教众原属天鹰教旗下,登时哭声震动山谷,数日间,群豪忙著料理殷天正的丧事,各门派、各帮会的武林人物也络绎上山,这些人仰慕殷天正的威名,都到木棚中他灵前奠祭。

篇四:河南曲剧常用曲牌介绍

河南曲剧常用曲牌介绍

河南曲剧的曲牌分为唱腔曲牌和器乐曲牌,一共有三百多个,常用的有四五十个,我尽量介绍详细,先介绍唱腔曲牌,然后介绍器乐曲牌,大家可以在另外一个专门供大家讨论的帖子里面讨论指正。这个帖子希望大家不要跟帖。

介绍之前还要提请大家注意一下,有关韵辙(就是江洋辙、人辰辙之类的)的知识请参看还是版主的帖子,因为韵辙基本上都通用。

唱腔曲牌:

(1)阳调

阳调是曲剧中应用最广泛、变化最多的一个曲牌,在所有曲牌中居于首要地位。其结构由四句构成,节拍为一板一眼(2/4节拍)。关于它的情感表现,范围最广,概括来说可分为一般阳调(喜怒哀乐)和感伤的阳调两种,通称为“阳调”和“哭阳调”。

1、叫板:书本上没有明确定义,只说是“出现在开口之前”,我不知道究竟是在开唱之前还是人物出场之前,也可能这两种都是叫板。我个人理解为演唱前为了提醒弦师准备演奏而进行的一种提示性的语句,也就是开唱之前。叫板由于人物身份与情节的不同,有喜怒哀乐之分。若从形式表现上来说还可以归纳为两种:

1)、韵白。韵白是接近自然语言的叫法,尾部稍带韵节,多用于第一种阳调(即普通阳调)。比如《祭塔》里面许世林“中军,外边打道!”就是韵白式的叫板。

2)、稍带旋律性的。旋律由于角色、情感等不同而起变化,常用于第二种阳调(即哭阳调),

比如《寇准背靴》中柴郡主的“唉,我的郡马爷呀!”就是;还有《祭塔》中许世林“唉,我的母亲娘呀!”也是;等等等等,很常见。现代曲剧中,也有在普通阳调中为了表现人物角色的性格和情绪用的,如《铡美案》中王朝报:禀相爷,国太驾到!包公的叫板“晓得了——!”就是。

2、前引:前引也叫头前过门,通常是接在叫板后的打击乐和弦乐。阳调的前引可以算是万能前引,不管你要唱什么曲牌调门,都可以跟在这个前因后面唱,然后伴奏随着更改。可参见我打的谱例“普通阳调常用起板”和“哭阳调常用起板”。

3、唱法和变化唱法:阳调的应用最广泛,变化也就最多。其特征视全曲的变化,首先表现在第一句上。因为这里打谱非常麻烦,上面两句我修改了十几次才搞定,这里就没有办法再打谱了。这里特别指出净角的唱腔基本上都是阳调(特指黑头比如谢禄演的包公,有一些铜锤花脸的唱腔也用黑头唱腔,比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旋律特点非常明显,就是以中音6为主,前三句不管落什么音,最后一句的落音一定在中音5上。(我个人的看法,阳调之所以称为阳调,主要是以1、3、5三个音符为主,并且每句的落音都落在1、5、两个音符上。)另外说明一点,哭阳调并非和阳调绝对不同,实际上是一般演唱的变化,是为了适应哭的要求,使曲调伸延、速度缓慢。

阳调是曲剧最基础最常见的曲牌,也是最不容易分辨的曲牌,因为变化太大。我们可以简单的这样理解:凡是四句四句非常工整的,最终落音又落在1或者5上的,基本上都是阳调。一般阳调如《祭塔》中从“打一把黄罗伞飘飘荡荡”到“想起来二爹娘好不悲伤”都是阳调,下面一句“可恨那”才转为别的调子。哭阳调也很常见,《陈三两》、《刘备哭灵》

这些剧目的定调就是哭阳调。最经典的“陈三两迈步上公庭”就是哭阳调,“想当年三人三姓曾结拜”也是哭阳调。大家可以举一反三。

上流

这也是个很常见的曲牌,也是一个表现力很强的曲调,特别适宜于叙述长篇经历。结构式两句对称——上下句的反复,从性质上看已经接近于板子音乐。唱法多由慢转快——这也是大段叙述的一般规律——故开始虽有一板三眼之感,终结却有有板无眼之感,实际上仍然是一板一眼(2/4)。这里列举最著名的四个唱段:《卷席筒》中苍娃公堂哭诉(大老爷你稳坐在察院)、王福忠版本《洛阳令》中写家书(贤德妻清明话别长江岸)、《困皇陵》中太宗哭庙(想当年天下乱干戈扰攘)、《祭塔》中白娘子向许世林叙述往事(世林儿休提起当年以往)。

1)、起板、间奏:旧时起板与书韵调子完全相同,把第一句的头三个字用散板提出,而后进入正腔。现代曲剧中则经常是把第一句完全用散板提出,只是在第一句的最后三个字归入正板,接着第二句以及以后都是有板有眼的唱下去。比如苍娃“大老爷你稳坐在察院”,整句都是散板,加上一些前缀和衬词,只有最后三个字“在察院”才归入正板,然后伴奏跟着归入正板。其余三个唱例也是这样。

间奏只有两个,而且都是属于填补性质的,正好出现在第一句的头几个字的后面和第一句的尾部,第二句却什么间奏也没有。第一句头几个字后面的小间奏很灵活,常常当演唱快的时候就可以省去。

2)、曲调表现:上流的曲调,概括力是比较大的,但其变化一般是在演唱方面——比如速

度的快慢、强弱的掌握等等,基本上都保持原来的曲调。涉及曲调本身的有两种,一种是极度悲伤,这时第二句的中间会根据情绪有所变化;另外一种是极度愤慨,这时除了节奏加强外,有时经常将某个音节加以对称重叠(加垛)比如《困皇陵》中“贼郭威建后周大失众望,贪酒色害忠良,三年未满就灭亡,他好似夏桀殷纣王”这一句中的“三年未满就灭亡”就是加垛。

现代曲剧中,并不仅仅只有极度愤慨时加垛,有时根据唱词也经常加垛,还拿《困皇陵》这段举例,“才保你,出汴梁,下高平,去南唐,舍生忘死去刺杀那高李二王”这一句中的“下高平,去南唐”就是加垛。

这个例子练垛板也说了。关于垛板,另有两点补充:一、垛的地方通常在第二句,以词的重叠达成叙事和加深情味的效果;二、有的加垛的地方几乎改变了整个句式,打破了原来的结构。再拿《困皇陵》举例,“陈桥驿将士哗变其势难当,一个个进贺章,焚黄表上高香,一步一叩山呼吾皇,冠冕皇袍加身上,拥立你为大宋君王。”加垛比较多,而且为了避免单调,又根据唱词的音调加了不少音乐元素,若不是最后一句回到正板上来,几乎就要转调转板了。

3)、落板:表现在全段的最后两句。落的办法正好和起相反,起板是散板转入有板,落板是有板进入散板。两句的中间再加一些不定形的小间奏(打击乐或者弦乐),最后静止在低音5或者中音1上。一般来说,缠绵悲伤的落在低音5上,比如《洛阳令》中“再问恁孤儿寡妻恁的暖和寒,恁的暖和寒哪......”就是落在低音5上;硬朗愤慨的落在中音1上,比

如《困皇陵》中的落板:“(赵德芳唱)叔王,叔王啊!你自寻短见为哪般”就是落在中音1上。

(3)诗篇

诗篇(石片),广义的说是各种角色抒情时通用的曲调,柔和优美,极富表现力。结构为两句组成,一板一眼的节奏,但听起来有一板三眼之感,颇似“板子音乐”中的慢板。这一特性决定了它的适用范围——平缓的情节。这里列举四个唱段:《寇准背靴》中“杨元帅死不死还不一定”、《陈三两》中“那一日陈奎讨饭去到富春院”、《打銮驾》中“八抬轿停落在背街以上”、《祭塔》中“许世林只哭得酒醉一样”到“为什么父出家母受灾殃”一段。

1、 起板、间奏、落板:诗篇的起板即是原第一句的变化形式,把第一句的上半句改作散板,尾音加长,就达到起板的效果。起板后接着奏一大过门(也即第一句的变化间奏),再唱第二句,至此算完全进入了正常唱句的反复。最著名的诗篇起板就是《寇准背靴》中的“杨元帅死不死还不一定”这一句了,简直完全就是老调门的起板,略有改动。间奏相对来说比较固定,一板共有三个间奏(其中包括第一句当中的小间奏),其余均属零碎的小间奏,可有可无。落板也比较固定,几乎各种角色都用同样的旋律、节奏,它是把上句的后半句首先用变化形式唱出,至下半句转入散板时终止。

2、 变化唱法:一般来说变化不太多,这里可归纳为三种:

1)一般的和愉快的——也即普通听到的唱法;

2)愤怒的和健壮的——曲调与上一种没有绝对区别,只是在唱法上比较硬朗; 3)略带伤感的——变化较前两种显著,特别当某句表现悲感时,速度突然转慢,曲调稍加伸展。 其

篇五:爆笑版桃园三结义

时间:东汉末年某一天 人物:刘备、关羽、张飞、店小二(说书) 14 9 15 21

第一幕

[幕起。话说东汉末年,上厕所??呸,话说东汉末年,经济大萧条,以至于许多人做生意都破产了,您看看...(指向刘备,刘备上)

刘:哎呀妈呀,这个世界太疯狂了...呜呜呜...(哭)我命苦啊...

[说明一下,刘先生原来是卖拖鞋的,现在破产了,只能卖草鞋了。言归正传,刘备挑着他的草鞋破摊摊来到城门口。

刘:咦?!这么多人在干什么腮?聚众赌博?带我一个!什么?招募勇士?我的生意还没保障呢!这什么世道啊...唉!

[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了...(张飞上)

张:一个大男子汉,谈什么气?!你以为你谁啊?青春美少女啊?!

刘:咦?(猛回头)这位老兄蛮帅的嘛!眼睛鼓那么大,似乎还刚刚掉进煤堆!头发是竖起来的,嗯,一看就知道早上没好好梳头!

张:你说什么?!(逼近)

刘:(汗)不是不是,大哥您一身英气,一看就知道是好人,(回头小声)才怪!认识一下,在下刘备,小名叫玄德,卖草鞋专业户,这是我的名片(递出)。 张:哦?够爽快!(收下名片)老子叫张飞,小名翼德,杀猪厂的一把手(汗颜)...你刚才叹什么气啊?说来听听!

刘:(声泪俱下)唉,这年头啊,生意是越来越差了,我原来卖拖鞋,现在沦落到卖草鞋了哎...可是,这张榜上居然还、还招募勇士!唉...应该贴我的草鞋广告啊!

张:(号啕大哭)哎呀哎呀,英雄所见略同啊!我不是杀猪嘛,现在根本没猪杀了!猪也搞起计划生育了...(与刘备抱头痛哭)就为这一点,我们要发——兵——起——义——

刘:兄弟,太了不起了!为了庆贺这个伟大的日子,我们到酒吧去,喝个痛快!AA制吧?

张(不满):你请客嘛!

[于是,两人勾肩搭背走进了酒吧。幕落。

第二幕

[话说酒吧里,店小二热情地接待了两人,两人痛快地喝着白兰地,突然,刘备吐了(恶)!

张:你,你!你怎么吐了?!老兄,这个小品的收视率本来就不高,你这么恶心地一吐,还有人敢看啦?!(回头)我也要吐了...

[这时,关羽拖着一个小破板车,走进了酒吧...(关羽上)

关:小二!来一瓶威士忌!香槟也行噻...

二:客官,这边坐!呃,那个,那个威士忌和香槟都没了...您看着茅台行不行啊? 关:哦,茅台就茅台吧!

[张飞的眼睛探照灯似的照到了关羽...

张:哎,老刘!(拎起一边不省人事的刘备)那边那个老兄,脸好好红耶~~胡子好好长耶~~一看就知道...不是杀猪的!我们去问问他!(刘备渐渐苏醒,点点头)

[张飞拉着刘备来到了关羽桌前,关羽正在狂饮茅台...

张(殷勤地):老兄,认识一下!我叫张飞,小名翼德,(指刘备)这是我外甥刘备,小名玄德(刘备狂扁张飞,吼:你是我孙子!)。您姓甚名谁啊? 关:在下关云长关羽。

张(阴笑):看你就像当官的,我可是深受官吏的迫害啊,所以我们要—— 刘、张(边做动作边说):我见一个我杀一个!我见一个我杀一个!

[关羽抬起头无辜地看着张飞,突然“哇”的哭了...

关(捶胸顿足地):哇哇哇哇!!!我命苦啊!我不就脸红了点嘛...跟你讲哦,我们村里出了个痞子,叫王二麻子,他到处惹事,我一气,吼:“老虎不发猫,你当我病危啊!”于是,我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把他杀了。杀完之后,我去河边洗脸,洗啊洗啊,脸就红了!!!哇哇哇!

张(与刘备对视良久后):鬼信!

刘:还有语法错误!

关:你们!老虎不发猫,你当我病危啊!我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 二:客官,那样你的脸会更红的...

关(捶胸顿足地):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刘:不过看在你干了那个曾经在上幼儿园时偷了我的鸡腿的王二麻子的份上,我就不打击你了...

张:哎呀!我也认识那个王二麻子耶!那小子踢球把我们家窗玻璃踢破了!既然我们都受过王二麻子的欺凌,我们干脆结拜吧!我们一起干了那小子! 刘:哦...

关:有道理...

二:可惜他死了!(三人目光齐刷刷、狠狠地盯着他,于是弱下来)三位客官,你们到酒吧后的桃园里去拜把子吧!那边给吃桃子...

刘:哦...

关:有道理...

张(感慨地):哎,达尔文的进化论就是对嘛!人本来就是猴子变的!

[事情很快敲定,三人欲到桃园结拜...幕落。

第三幕

[幕起。店小二领着三位来到了桃园,摆好桌子、香炉后...

刘:好,我们现在来结拜吧!

二(满脸堆笑):带我一个!

刘(顶店小二的脑袋):去死去死,一边凉快去!

二(对观众):观众朋友们,虽然我的戏份不多,但也不值得忘记啊...

[不等店小二说完,三人操起扫帚赶小强似的赶店小二。

刘:一边去一边去!没你的事了!

关:就你一个区区店小二也敢抢我的戏份!

张:去去去!酒吧生意要紧!慢走啊...

二:哦,真棒啊!

[赶走了店小二,三人开始结拜(每人手持三根香)...

刘:咳咳,从今天起,我们就是兄弟了...

关:我们在桃树下宣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张:不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但求同年同月同日生!

刘、关、张(齐):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关:问题是,谁是老大?

张:嘿嘿嘿嘿(坏笑),要用拳头决定吧...

刘、关、张(齐):石头、剪刀、布!(刘备出石头,两人出剪刀)

刘:嘎嘎嘎嘎,我是老大耶~~看我多拽耶~~

关、张(齐):石头、剪刀、布!(关羽出布,张飞出剪刀)

张:我是老二我是老二我是老二,咧哦哦咧哦哦咧依哦!

[刘、张两人正在兴奋地狂欢,一边郁闷的关羽掏出《三国演义》来,突然,他吼道...

关(吼):STOP!!!(两人停住,关羽揪出张飞)老弟,你搞什么飞机嘛!(指着书)看清楚,我是老二耶!该死的导演把剧本写错了!做人嘛,要厚道!快,叫二哥!不必客气。(拍拍张飞的肩,面对观众)看,多乖的孩子!

刘:不管怎样,我们已成了兄弟。

关:我们要出兵反对恶势力!

张:我们的目标是——

刘、关、张:没有蛀牙!

(完)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