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为什么孙思邈称为药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4:33:22 体裁作文
为什么孙思邈称为药王体裁作文

篇一:“药王”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医学家之一,他承启中古时期中华医德之精华,投身于“普救众生”的医学实践,毕生精勤不倦、孜孜以求医德、医技的最高境界,最终成为一代“药王”。

孙思邈天资聪颖,治学精勤,坚持攻读经史百家和医学方面的科学知识,学识渊博。他7岁便能日诵千余言,20岁精于诸子百家学说。他自幼多病,为筹汤药之资,几乎罄尽家产。他18岁时立志学医,20岁时就开始行医于乡邻亲友之间,每得良效。其研究医学勤奋诚笃,终生未辍。正如他所(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为什么孙思邈称为药王)说:“青衿之年,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

其主要著作有《备急千金要方》30卷和《千金翼方》30卷。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故将他自己的两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字。孙思邈在《千金方》中阐述了深刻而丰富的健康伦理思想,他继承和发展了和谐统一的健康观,强调以德健身,主张面向大众开展健康教育。这些观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备急千金要方》又名《千金要方》,书中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取材广泛,内容丰富,遍涉临床各科及针灸、食疗、药物、卫生保健等。该书有述有作,验方经方兼备,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医学巨著,是继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后,我国医学的又一次总结,被誉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千金翼方》是作者集晚年近三十年之经验,以补早期巨著《千金要方》之不足,故名翼方。《千金翼方》全书共三十卷,该书内容包括药物、妇人疾病、伤寒、养生长寿等,其中养生长寿之说集中体现了古代延年益寿学说同防病、治病相结合之特色。该书与《备急千金要方》被誉为我国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在我国医学史上有深远的影响。

孙思邈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品德高尚,是大医精诚与高超医术两相结合的典范。他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学术界树立了崇高的榜样,一直熏陶着代代医家。他在他的著作中将大医所应具有的道德素养具体化、系统化,昭示后人。其“大医习业”、“大医精诚”篇中的“厚生”、“仁爱”、“廉洁”、“献身”的思想,既是行医者的行为准则和历代从医者的“航标”,也是中国医德文化的内涵所在。孙思邈在医疗活动中非常注重道德修养,强调医生要把病人的痛苦当成自己的痛苦,病人来请诊,不管昼夜寒暑、路途险阻、饥渴疲劳,要一心赴救。他所倡导的医学伦理规范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二、大慈恻隐,誓愿普救;三、普同一等,皆若至亲;四、同情病人,一心赴救;五、清廉正直,不图名利;六、临事不惑,审谛覃思;七、博及医源,精勤不倦;八、济世良方,人人自知;九、尊师重道,谦虚谨慎。

在中国伦理学史上孙思邈的仁义道德准则形成了一种完整的医德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体现的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重要的是,他让后世从医者牢牢地记住一条准则:技术的高低不是作为大医的唯一评判标准,医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金钱,而在于利国利民。

孙思邈开创了医德之先河,奠定了医德学说的理论基础。总而言之,“药王”孙思邈无论在医学技术领域,还是在思想道德领域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树立了良好的健康道德模范,为后世人们的健康造福。

篇二:孙思邈

走近中医古贤

孙思邈,出生于北周时代,陕西耀县药王故里孙原村。幼时体弱多病,因为需看病吃药,父母用尽了所有积蓄。但他自幼便聪明过人,十八岁立志学医,二十岁便为邻居看病。他著书多种,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影响最盛,这两部巨著合称为《千金方》,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他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和药物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我国医学史上的先河,如第一个提出“针灸会用,针药兼用”和预防“保健灸法”,系统、全面、具体论述药物种植、采集和收藏的第一人等。他曾上峨眉山、终南山、下江洲、隐居太白山等地边行医,边采集中药,边临床试验,他是继张仲景后中国第一个全面研究中医药的先驱。在药学研究方面,孙思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药物的采集炮制到性能认识,从方药的组合到临床治疗。 孙思邈崇尚养生,并且身体力行,由于他知晓养生之术,才能年过百岁。孙思邈老年时,眼不花,耳不聋,他将儒家、道家以及外来古印度佛家的养生思想与中医学的养生理论相结合,提出的许多切合实际可行的养生方法,时至今日,还在指导着人们,例如心态要保持平衡,饮食均衡,切忌暴饮暴食,生活需有规律等。

孙思邈还对良医的诊病方法做了总结:“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这就是孙思邈对良医的要求,他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名家,尤其是对医德的强调,被后世学医的人传为佳话。他的著作《千金方》中也将“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重要的位置来进行讨论,而他本人也是以德养性的代表人物之一。

孙思邈是中医发展历史先河中一颗散发着炫目光芒的璀璨明星,是许多医者所推崇的伟大人物,他对于中医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许多年来一直被世人所称赞和颂扬。孙思邈被后世尊称为“药王”,这称号对于这伟大医者来说当之无愧。

篇三:孙思邈告诉我们

孙思邈告诉我们——生活细节很重要

这两天,我在给厚朴中医学堂讲医史课,厚朴中医学堂是 徐文兵先生创办的一个培养中医人才的基地,徐先生邀请我来讲几节中医史的课程,把中医的发展脉络源流讲讲,在讲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员们对学习中医的热情非常的高涨,让我都深受感染,如此下去,中医复兴有望。

昨天我正好讲到唐代的孙思邈,提到了孙思邈非常的重视调养人的性情,尤其是重视生活细节的问题,孙思邈小的时候身体不好,自己说:幼遭风冷,为了给自己看病,家里把钱都化光了,这样,后来在十几岁的时候,才开始学医,最后终成一代大医,被老百姓称为“药王”。最后寿命达到一百多岁(记载不一,但是一定过了一百岁)。

我对大家说:孙思邈到底是怎么从一个病弱的少年,变成一个长寿的人的呢?

除了对于治疗的熟悉,可以给自己看病,孙思邈对调养摄生的重视,也是重要的原因,他的这部分学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很多养生的内容,都是从孙思邈的书中摘取的,发展来的。

这部分内容非常的丰富,大约在几百条以上,我昨天上课的时候,给同学们讲了很多,大家都觉得很吃惊,认为这么一位了不起的药王,怎么关注了这么多的生活细节啊!

原来,这就是孙思邈的特点,他认为,此事必须从生活细节做起,每个细节做好了,才能保证健康。孙思邈管这个内容叫“养性”,这个养性,其实是养生的一部分,指的是要使得好的习惯,变成你每天都执行的习性,这样才能长期执行。

孙思邈自己说:“夫养性者,欲所习成性,性自为善,不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自然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意思是这事儿,如果我们养成了习惯,变成了自己的习性,如果这都是些好的习性,那么身体气血就平和,百病自然不生。这就是治未病的道理啊。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孙思邈非常的重视生活习惯,他要让一些好的习惯,成为人们每天都执行的习性,那么,这都是一些什么样的小细节呢?

我说过,我昨天给同学们讲的时候,同学们都惊异于孙真人是如此的心细,关注的都是很多我们生活中的小的细节,几百条的细节我也只是选讲了部分内容。

我在这里,我只来讲讲其中的一个小的细节吧。

我在讲述的时候,大家注意到,孙思邈几次提到早晨起来,要先讲些好事儿,不要讲一些什么计较钱财的事儿,不要讲一些坏事,他说:“旦起欲专言善事,不欲先计较钱财”、“清旦常言善事,勿恶言”(《千金方卷二十七 养性》)。孙思邈几次提到这个小的细节。那么,这里面有什么缘故呢?

原来,一个人的精神状态非常的关键,这种状态是从早晨就开始的,你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迎接一天,这非常的关键,这是一个心理学范畴的内容,孙思邈身为大医,自然关注的领域十分的广泛,除了人的身体,他对人的心理也是十分关注的。

孙思邈认为心理会影响身体,所以他十分重视从生活细节上来调整心理状态,他甚至专门写了一段话,讲在家庭里面,成员之间有了矛盾,要早说,说开了就好了,不能忍着,忍时间长了会生病,甚至会重到“不救”的地步。这样的事儿我们在生活中也会常常见到。这是孙思邈细致的地方,他正是长期给老百姓看病,了解到了生活中各个细节对健康的影响,才会写出如此生动细致的内容的。

那么孙思邈为什么让我们早晨讲善事呢?是这样的,孙思邈非常重视道德修养,他认为如果心里面善良的事情装的多了,人自然就向善了,这样气血平和,自然减少了患病的几率。所以他告诉我们“善言勿离口,乱想勿经心”。要经常讲行善的好事儿,多讲自己自然也受影响。尤其是在早晨,如果我们就开始讲述一些美好的事儿,那么我们就会以一个阳光的状态来迎接一天的到来。

以前,我看中央电视台十套的《讲述》栏目的时候,常常被里面一些普通老百姓的善良的事

迹感动,那些事儿甚至都是让人流泪的善举,所以我想,如果每天早晨都能看一眼,那么,我们就会以一种多么阳光的心态去迎接一天啊,在这样的一天里面,如果我们再遇到什么挫折,自己的心里都会和这些善举相比较,一定会觉得这些挫折无关紧要了,这就是心态好的缘故了。

孙思邈还告诉我们:“勿言行善不得其报,以自怨愁”,因为“当以道自平其心,道之所在,其德不孤”。这是他关注的小小的细节,确实有很多人,在抱怨做善事怎么没有回报啊?其实,不必考虑回报,做下去,你周围的环境自然改变,但是,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心灵一定会改变的,这是上天给我们最好的回报了。

那么我为什么把孙思邈的这个细节,从几百个细节中提取出来讲述呢?这是因为我们确实需要按照这个来执行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我遇到过这样的朋友,每天讲述的都是一些负面的内容,什么那个地方撞车了,什么谁的生意失败了,什么那个国家的经济崩溃了,那里的火山又出问题了,等等,总是在哀叹,其实这些事儿和他都没有关系,但是这样哀叹的结果,是自己做事都觉得是在混,这是一种消极的生活状态,如此下去,整个人处于低迷状态,健康自然也会成为问题的。

所以,孙思邈让我们关注的那么多的细节中,有一条就是“勿嗟叹,勿唱奈何”,就是别没事儿总是说“怎么办啊!没办法啊!”等这样的话,这样的话,会让我们的态度消极的。

我曾经讲述过朱丹溪,这位大医被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经常拿个小本子,听到别人做善事了,“随闻随录”,记录下来,然后到处去给别人讲,最后导致他到那里给人看病,那里的风气都会改变的(“杖履所至,人随之化”)。为什么呢?他这是在传播善的种子,在传播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样对大家的身体和心灵都是有好处的,这是一代大医的做法,从身体和心灵两个方面来帮助大家调理,这是为什么人家被称作是一代医宗的原因。

这些大医,都非常的重视生活的细节,因为他们知道,我们的生活是由各个细节构成的,如果我们能够把每个细节都向积极的方面调整,那么,我们的生活就变得积极、阳光了,那样,气血平和,自然健康也是可以预期的了。

这是我在讲孙思邈的时候的一点感受,写出来,供大家借鉴。我自己也努力去做,晨起写这篇博文,也算做是一个讲好事儿的经历吧,呵呵,不知道算不算。

要么,大家也来试试?

篇四:孙思邈

孙 思 邈 的 养 生 之 道

孙思邈,是隋唐著名的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他亦是养生的实践家。相传他活到141岁,百余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他注有《老子》、《庄子》,撰有《千金要方》、《福禄论》和《摄生真录》等。

孙思邈先生善参天地与人质的同一性。在人类疾病与天地灾变面前,他曾说:“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当弟子请教养性之要,他回答说:“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

孙思邈创建的养生十三法,流传至今:

1. 发常梳 :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各做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

(1)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

(2)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弱视。

3.齿常叩 :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

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4.漱玉津:

玉津即津液、口水。

(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2)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5.耳常鼓:

(1)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扑”的一声。重复做10下。

(2)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压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扑扑”有声。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6.面常洗:

(1)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

(2)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7.头常摇 :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复。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8.腰常摆 :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这动作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9.腹常揉 :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这动作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10.摄谷道:

即提肛。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这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相传这动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11.膝常扭 :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 这动作可以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要由双脚做起。

12.常散步 :

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民间有个说法,“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虽然有点夸张,不过,散步确实是有益的运动。

13.脚常搓:

(1)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

(2)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

常做这动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对身体有益。

篇五:药王孙思邈高寿方

药王孙思邈高寿方

孙思邈是我国着名的医学家,他在有生之年不仅编制了着名的《千金要方》,还为后人留下了自己的养生之道!那么药王孙思邈的长寿秘方是什么?他虽然自幼体弱多病,但他却活了101岁的高龄。他的养生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

1、精神:

他认为一个人要“得长生”就应该做到“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悄悄怀忿恨。”他有一首诗云:“世人欲知卫生道,喜怒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他还有一首《摄生咏》:“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虚心易役,气弱病相因。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嗔??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寿天休言命,修行本在人。”

2、饮食:

他提出了三点:一是“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即少食每顿不过饱,不暴食。二是“厨膳忽使脯肉过盈,即令俭约为佳。”即饮食要清淡,多菜少肉,少食油腻食物。“食毕摩腹,能除百病。”饭后用手轻摩腹部,可促进腹腔内的血液循环,强化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吸。

3、运动:

孙思邈认为:“人欲劳其形,百病不能成”;人老“常须小劳”,并指出:“养性者,不但饵药??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其意思是人要预防疾病,就应该经常活动筋骨,加强身体锻炼。人要长寿,主要不是靠药物来维持,而是经常运动,使身体各器官和血液循环正常运行无阻。做到这一点,虽不用药物,也可以健康长寿。 附:千古药王—孙思邈

中华文明五千年,英才辈出。古人云:‘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尤其是在中华文明鼎盛时期的唐朝,很多行业都出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尖人物。在医药界,唐朝的孙思邈被后世誉为之‘千古药王’,旷世千古,上下五千年,无人与之媲美。

孙思邈是隋唐时期古雍州华原人,(581年-682年)享年102岁。他七岁开始上学,每天能诵读一千多字。二十岁左右时,他喜欢谈论老庄和百家学说,也喜欢阅读佛经。当时的洛阳总管独孤信见了他之后感叹地说:‘这是一个圣童,只怕他器大识小,很难被任用。’后周宣帝之时,孙思邈以王室多变故的原因,去太白山

里隐居了。隋文帝辅政的时候传令让他做国子博士,他却称病不受。并对周围亲近他的人说:‘再过五十年,应当有一个圣人出世,那时候我将助他济世救人。’ 五十年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即皇帝位,把他召到京城,非常感叹他的容貌之年轻,对他说:‘看见你,我因此懂得有道的人实在应当受到尊重,仰慕,广成等神仙确实不是虚传。’太宗再三要授给他爵位,他坚辞不受。唐显庆四年,唐高宗召见他,请他做谏议大夫,他再次坚辞不受。上元元年时,他托病请求还乡,高宗特赐良马给他,并把鄱阳公主的城邑赐给他居住。当时的名士,如宋之问、孟诜、卢照邻等人,都以师弟的礼节待他。

他一生一边行医,一边采药,曾先后到过陕西的太白山、终南山,山西的太行山,河南的嵩山以及四川的峨嵋山等地。广泛蒐集单方、验方和药物的使用知识,在药物学研究方面,他为后人留下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本巨著。这两部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医学的百科全书,起到了上承汉魏,下接宋元的历史作用。日本在天宝、万治、天明、嘉永及宽政年间,曾经多次出版过《千金要方》。孙思邈仙逝之后,人们将他隐居过的‘五台山’改名为‘药王山’,并在山上为他建庙塑像,树碑立传。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当地民众都要举行庙会,庙会时间长达半月之久。

孙思邈崇尚养生,并身体力行。由于他精通养生之术,年过百岁而视听不衰。他将儒家、道家以及外来古印度佛家的养生思想与中医学的养生理论相结合,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他的高超医术出神入化,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

起死回生一针救两命

孙思邈在行医途中,有一次遇到四个人抬着一口薄棺材向郊外的荒丘走去,后面跟着一个哭得泪人一般的老婆婆。孙思邈定神细看,发现从棺材的底缝里滴出了几滴鲜血,便急忙上前挡棺询问详情。原来棺材里是老婆婆的独生女儿,因难产刚死不久,胎儿仍在孕妇的肚子里。孙思邈听罢认为这个产妇可能还有救。 于是他就请求抬棺材的人赶紧撬开棺盖。只见产妇面色焦黄,伸手摸脉竟发现还有微弱的跳动。他赶紧取出随身携带的银针,选准穴位,扎了下去,并采用捻针手法,加大力度。过了一会儿,“死去”的产妇竟然奇蹟般地睁开了双眼,苏醒过来,同时腹中的胎儿也生出来了,发出一声清脆的啼哭。老婆婆见孙思邈一针救了两条性命,倒头便拜,四个抬棺的也长跪不起。从此,孙思邈能起死回生的声名传遍四方,被称为“活神仙”。

施展神通引线诊脉

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怀孕已十多个月却不能分娩,反而患了重病,卧床不起。虽经不少太医医治,但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太宗为此每日愁眉紧锁,坐卧不宁。他经大臣徐茂功推荐,将孙思邈召进了皇宫。

但是,在中国古代有‘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太医给宫内妇女看病,都不能够接近身边,只能根据别人的口述,诊治处方。由于孙思邈是一位民间医生,又穿

着粗布衣衫,当然不能让他接近皇后的‘凤体’。因此,他一面叫来了皇后身边的宫娥采女细问病情,一面要来了太医的病历处方认真审阅。根据这些情况,他加以分析研究,就基本掌握了皇后的病情。然后他取出一条红线,叫采女把线系在皇后右手腕上,一端从竹帘拉出来,孙思邈捏著线的一端,在皇后房外施行‘引线诊脉’。

片刻之间,孙思邈就诊完了皇后的脉。原来,孙思邈施展了神通,仅依靠著一根细线的传动,就能轻易地诊断人体脉搏的跳动。

对症施法巧医唐王

贞观初年,唐太宗在一次抵御外寇入侵的作战中,被敌军困于一座山头之上。他在山上的水潭饮水时,由于体困头晕,把他头上戴的龙纹玉饰映在水中的倒影看成是一条小蛇,此后总是疑心自己饮水时吞下了这条小蛇。待到班师回朝之后,他越想越觉得恶心,进而呕吐,竟成疾病。

宫中太医用药几剂,均不见效。魏徵只得请来孙思邈为他诊治。孙思邈见唐太宗面无病容,腹中并无异物。问清病因之后,他苦苦思索:蛇若吞进肚子,症状应更为严重,但现在只是幻觉疑惑,实为心理疾病。于是孙思邈先给唐太宗开了安神之药,然后拿来唐太宗出征时戴的帽子,让人打来一盆水,再让唐太宗前来观看。唐太宗在盆里看见一条龙纹的倒影,恍然大悟,顿时消除了心中的疑惑,病也就痊愈了。

巧治龙王德加异类

孙思邈不仅治好了无数的患者,由于他修炼有方,医德高尚,还留下了许多医龙救虎、德加异类的神奇传说。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深夜,孙思邈修筑在高山悬崖下的茅屋木门被人敲响。他打开门之后,看见门口站着一位白衣秀士,当时天空雷轰电闪,暴雨如注,怪的是这位白衣秀士的衣服竟然滴水未沾!孙思邈问他:‘你要瞧病吗?’白衣秀士急忙点头称是。

孙思邈让他进屋坐下切脉之后说:‘你非人类吧?’白衣秀士一愣,随即镇静下来回答:‘?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约茫俊锼煎阄⑽⒁恍Γ骸憷丛蛴械缟晾酌⒖穹绫┯晗嘀苍蚍缋椎缛ⅰD愕囊路诒┯曛兴亢敛皇又愕穆鱿笪薏幌允咎匾焓粜浴H缥也碌梦尬螅愣ㄊ撬鹪嫔窳桑俊滓滦闶刻肆阃罚疲骸压终嫒说拇竺焐系叵挛匏恢U媸鞘⒚拢涫挡恍椋 低昃徒樯茏约旱牟≈ⅲ骸罩埃乙蛞皇倍龅眉绷耍澄鹞穑恢裁次锛幌露氯宋业氖车馈S谑橇绽垂堆硬写荒芎刃┫√酪晕稚!锼煎闾笕猛犹嶙乓煌疤酪┓旁诎滓滦闶孔埃酱偎】煲屑洳豢缮韵ⅲ裨虼瞬∧阎巍?/p>

这白衣秀士一听急忙捧起桶来,一口气就将那一桶汤药给灌入了肚中。肚中一阵翻腾,那喉头又觉忍耐不住,立即低下头来,“哇”的一声,就著那桶大吐不止。当那白衣秀士惊疑地看到在那吐出的秽物中竟有一条长蛇混杂其中时,他由衷地

赞到:‘真人灵丹妙药,确是手到病除!’孙思邈‘哈哈’一乐道:‘什么灵丹妙药,只不过一桶醋拌蒜泥而已,酸辣交加,那蛇自然待不住了。’他顿一顿,接着说:‘你病根虽除,元气未复,我再为你扎上一针,即可一劳永逸。’那老龙听了连声称好。

孙思邈即走到白衣秀士的背后,取也一支尺余长的金针,对准他那顶心偏后的位置猛地扎下。那白衣秀士一声吼叫,即化出原形枣真正一条银光鳞鳞水桶粗细巨龙。软瘫盘结在地上动也不能动一下。那银灯似的一对大眼,定定地瞅著孙思邈。孙思邈说:‘我金针拔下,你即腾身向屋内石壁猛窜。如能穿此山岩石壁,腾身云中,你的元气也就真正恢复了。’说著话就伸手拔下那龙身上的金针,喝道:‘快穿石巖!’那白龙扭动身姿即向那石巖窜去。很快在那石壁上没入身形。但是那石壁上从此也就留下了一座宽阔幽深的巨洞。

不一会儿,空中传来白衣秀士的声音:‘真人德加异类,为神仙之榜样。我即返还府,防涝救旱,永为人类造福!’孙思邈打开门来,只见空中一道闪电,白龙身形在云际中晃动之后没入茫茫的天空之中。

救治猛虎串铃传世

孙思邈在一次下山医治病人之时,返回途中忽见灌木丛中蹿出一只吊睛白额的猛虎。尽管这位修道之人已经超然物外,对生与死都看得很平淡,但是猛然出现这种情况,孙思邈仍然大吃一惊。

那猛虎也似乎知道孙思邈误会了它,行至距离孙思邈三尺远之处,即收拢两只前爪,叭伏于地,似在模仿人的叩首之状。孙思邈感觉奇怪,心中暗想:难道这山大王要求治病不成?于是问道:‘你这老虎难道身上有什么毛病,需要我治疗吗?’

只见那虎将头在地上连叩三下。但是此时孙思邈却想到:龙王是神灵之种,兽王可是残忍之类。虎饿食人,人人均愿手刃之而后快,我岂能救之以治成助纣之实?就对它说:‘我生平有三不治,恶棍不治,妖邪不治,残害人群者不治。你是山中凶兽,我为你治好病,不就是帮助你去害人吃人吗?’说完即昂首挺胸向前走去。那猛虎紧紧地跟着他,用嘴轻咬他的衣角,口中“呜呜”有声,眼中竟也有泪水“哗哗”流下。孙思邈是修道之人,慈悲无量,见虎如此也心生伤感,不禁落泪。即止步说道:‘你定要我为治病亦可,但要保证今后决不伤生害命!”’那虎即放下他的衣角像羊一样趴伏地下,点头应许。孙思邈又说:‘人类亦多有言而无信者,为防你亦有此毛病,你每天需要到我面前张嘴将牙齿给我检查!’那虎亦点头应许。

孙思邈就为那只虎治好了病。这虎也真重信义,每天跟在他的身前身后护卫。孙思邈入山采药它好为其背药篓,衔药锄;出诊时好为他当坐骑。衔药箱,真成了孙思邈的忠实护卫兼僮仆。古代的郎中身上背上药箱,手上套上圆圈串铃,走衔过巷,齐额头举著“丁零丁零..地摇个不停。这‘串铃’据称就是当地孙思邈为兽王除疾病,用以撑在虎口中伸入手臂操作用的医疗器械。

孙思邈是中华医学发展先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他在中华医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千馀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和崇拜。唐太宗李世民称赞孙思邈:‘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合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孙思邈以德养身,以医药济世为怀,不慕功名利禄,他在《千金要方》中,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医德高尚。他是名副其实的‘千古药王’。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