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桐城家乡的龙眠河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0:18:56 体裁作文
桐城家乡的龙眠河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我爱家乡的龙眠河

我爱家乡的龙眠河

安徽省桐城市东关小学402班 王位 我的家乡有一条迷人的小河——龙眠河,它发源于龙眠山,经境主庙水库,流入市区,穿城而过,日夜欢歌着向南流去。它蜿蜒数十里,犹如一条白龙,为家乡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龙眠河真美啊!河水清澈见底,碧绿如玉,恬静幽美,令人神往,河两岸的树木倒映在绿波荡漾的河水中,将龙眠河变成一条五颜六色的彩带。它的西岸是庄稼地,东岸是柏油马路,马路上有川流不息的车辆和来来往往的人群。

春天,春姑娘醒来了。小草开始发芽,嫩黄的脑袋从土里探了出来,星星点点的野花竞相开放,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翠柳随风摇动,像一位温柔的少女在梳理长长的秀发。河水缓而清,柳叶似的小鱼在绿油油的水草中穿来穿去,不时地有一两条鱼钻出水面来,格外逗人。好一幅美丽的春光图!

夏天,河岸的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像威武的卫士日夜守卫着龙眠河。火辣辣的阳光照耀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河水却格外清凉,这时,龙眠河成了我们孩童的乐园。每天放学后,我们就到

河里快活地游泳、泼水、嬉戏,溅起了一朵朵白色的水花,那欢乐的笑声在龙眠河上空久久回荡……

秋天,龙眠河像一位中年人,稳重、沉静,河水缓缓地流着。河畔洋溢着秋的气氛,荡漾着农民丰收的喜悦。瞧!一望无垠的棉花、金黄的稻谷、饱满的大豆……河两岸的树木和小草也换上了黄色的新衣裳,一阵秋风吹来,树叶纷纷扬扬飘落到河面上,像一只只金色的小舟随波飘荡,给龙眠河增添了无限的美丽。

冬天,河水一改往日的活泼,好像恬静地睡着了。西北风呼呼地吹着口哨走向大地,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它晶莹如玉、洁白无瑕。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我们在这里滑雪,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多么尽兴啊!

家乡的龙眠河是一条母亲河,一年四季景色怡人、风景如画。它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浇灌了家乡的土地,养育了家乡的人民。我爱你,美丽的龙眠河!

指导教师:魏文琴

2004年1月,发表在《青少年文汇》(红版)2004年第1期。 2004年9月23日《龙眠河的秋天》(精彩片段)发表在《农村孩子报》第926期上。(CN34-0035)

2004年11月《我爱家乡的龙眠河》发表在《中小学作文教学》2004年第11期。(CN46-1057/G4)

2004年12月《我爱家乡的龙眠河》发表在《小学生导读》2004提12期。(ISSN1009-3796 / CN34-1207/G4)

篇二: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桐城市,这是一座优雅别致的小城。家乡的山很美。每到春天的时候,沿着山间曲折的小路上山,总是被路旁无名的野花吸引,它们竞相开放,散发着淡淡的香味。一排排高大的松树,布满了整座山林,几只小鸟落在枝头上欢快地歌唱。

家乡的水也很美。我们的母亲河---龙眠河,河水清澈见底,一阵微风吹来,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为河面铺上了一层珍珠被。到了晚上,龙眠河在两岸灯光和树木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美丽,仿佛一座大都市。

我们桐城还是一座具有悠久文化底蕴的城市。桐城派文化渊源流长,着名的六尺巷景点是来桐城的游客必到之处,张英宰相的“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显示了桐城人的大度和包容。

桐城,你正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我为生活在这座城市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安徽安庆桐城市桐城市北街小学三年级:方昕悦

篇三:转载一篇佳作《我的家乡在桐城》

转载一篇佳作《我的家乡在桐城》

我的家乡在桐城

我的家乡在桐城,一个已经被世人遗忘的小地方,她寂寞而又静静地卧在安徽。家乡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文学流派——桐城派一直是家乡人的骄傲,一曲

《天仙配》响遍寰宇,但由于现在经济的发展滞后影响了文化的继续繁荣。

独特的风格是一个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灵魂。城市无论大小,大者如北京,贵为一国之都,庄严崇高;上海,名副其实的东方大都市,开放活跃;小者如江南姑苏,水声欸乃,委婉之极;再如张家港,虽无丰厚的文化遗存,但文明美丽,也算独标一帜。我的家乡桐城,同上述城市相比,虽缺乏北京紫禁城的大气,也没有上海的繁华;虽难比姑苏的温润,也不曾如张家港般精雕细琢,但也一样在一千三百年的历史风雨中,静静地立着,并活了下来,

并且不断地在扩大、在拓展、在延续、在创造和拥有辉煌。

桐城的灵魂就是书,就是文,就是雅,就是实。我常在心灵上暗暗用两个字来概括这座小城

的风格,那就是“清香”。

唐至德二年,桐城设城。地处皖中,“山尽山复起,宛若龙眠形”的龙眠山恰给这小城做了青翠的屏依。何以名桐城?或曰:春秋时桐国公邑于此,城内桐溪至今仍蜿蜓清流,足以证之。而我偏不信。我宁愿相信桐城是万桐之城的传说。自小时,在乡间山前田后,随处可见一棵棵青桐。或虬或曲,或舒或拢,其上所结桐子,黄时则扑之,聊可补贴家用。“桐子青,桐子黄,桐子树下望婆娘”,童谣腆腆,至今犹在耳际。稍长,我便信了桐城之名得之于万桐,当初建城之时,城郭内外,青桐遍野;桐花香里,城墙巍然。那桐花的素朴、典雅之中,或可正预示了这座城市的将来。而在桐花的素朴、典雅之中,隐隐透出的淡淡的清香,

是否正开启了这座城市书香不绝的源头?

清晨或者黄昏,小城泊在朝霞或夕晖中,将一千多年来的风云际会,都悄悄藏在文庙的大殿里。风铎鸣响,则使人禁不住抬头,想听听小城到底要诉说些什么?是它的光荣,还

是它的耻辱?是它的悲哀,还是它的欢欣?

都有,又都不全是。小城的倾诉,同满城樟树所散发出的清香一道,深邃恬雅。你得屏息静听,且要细细地想,细细地咀嚼,细细地回味。这样,你听到了宋画第一李公麟笔下马蹄的嗒嗒声,“马蹄嗒嗒是个美丽的错误”,这马蹄却雄健、激越,它掀开了有宋桐城的漫漫长卷。许多的人物过去了,许多的人物又鲜活起来。白描的桐城,因为这马蹄,在大宋的史册上响亮地点了一脚。以至于今日,龙眠山的媚笔泉和李公麟隐居的龙眠山庄,还时时可听

见马鸣萧萧,使人想起苏辙的《龙眠山二十咏》,也使人觉得,这座依山而建的小城,还永

远在期待和希望、昂扬和奋进着。

“有井水处皆歌柳词”,宋时白衣卿相柳永,可谓风光已极。其词缠绵悱恻,其声哀婉幽绝,然其深入民间,采词民间,故人皆歌其词。这座小城,在有清三百余年的王朝历史中,它的名字也如“柳永”这个名字一样,在神州大地上传诵,以至有人叹曰“天下文章,其出于桐

城乎”?

确实,清初甫定,文坛凋谢。一部分文人守亡明贞,不肯出来;另一部分人虽降清,却时时有失节之虞。及至五十年后,方苞以戴名世《南山集》案罹祸,不死却以布衣值南书房,一方面其心中对亡明不无遗老之念,另一方面又感皇恩浩荡,所以殚精竭虑,入值之余,则会二、三文友论诸时文。一个文学流派就这样诞生了,后来刘大魁又稍事总结,及至姚鼐,则体系备矣。煌煌大清文坛,唯桐城独尊,斯时其气势,该是何等的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时光荏苒,桐城先贤除了名字就只剩下了文章。后人朗朗读之,亦不胜感慨。儿时乡间,一灯如豆,我随家父读《左忠毅公轶事》,叹公节烈;读《登泰山记》,心向往之。一个文学流派绵延二百余年,恒久不绝,原因固然有多方面,但“桐城”二字毕竟藉这些文人的笔,驰聘汗青,甚至,“桐城”二字已超越了简单地理意义上的一县之地,弥漫到了江南、江北,白山黑水。对于有清,桐城已不仅仅是桐城,桐城已成为中国散文艺术发展的不可逾

越的巅峰。

明月之夜,木樨飘香。桂影斑驳,兰舟依然。紫来桥下水,撷着龙眠山的钟灵气韵,在月色里静静流过小城的心襟。这时,设若独自走上车辙深深的古桥,你一定能看见有小舟缓缓溯来,俄顷,便有三、五青衫士子系缆泊舟,沿河边石级悠然而上,踏上麻石条铺就的老街。老街上应有一座古色古香的茶楼,士子们进楼坐定,一壶清茶便端了上来。不需品,茶的清香已经漾过来,真的龙眠山上茶,含着天地云雾之精华,也撷着二八少女唇边的幽香,直让士子们个个神清气爽。于是,论道谈文开始了,文字如珠玑般在茶楼里滚动,俯拾一颗,也许就是一篇传世佳作。这里面,一定有被腰斩的戴名世,《南山集》犹在,先生之痛尤烈。品茶时,他更多地想到的应是他的《忧庵集》,故里槐花,儿时课读,民谣俚俗,怨妇征夫,一座城,完完整整地装在他的心里。当他赴死的那一刻,以指蘸血所写下的,也许正是“桐

城”二字。茶香清心,也可疗疾,但怎能疗救一颗悲忿凄凉的士子之心?

有酒更好,紫来桥下的溪水,酿出的桐城米酒,醇厚绵润。古往今来的桐城人都喝了,喝得诗意盎然,喝得淋漓尽致,喝得文心如春韭,才思如流水。这酒,竟也溢出缕缕清香。酒香从老街飘过,从木格窗与小阁楼飘过,一直飘到今天。从来诗酒伴年华,也从来诗酒伴

桐城。

桐城倚山,桐城中学则倚城北隅,园内银杏,传为姚鼐当年亲手所植。如今荫荫庞巨,巍然冠绝也。银杏古称公孙树,数百年来,这株树,不仅汲日月之光灿,更多地汲取了一代

代学子们的书声诗语。因之,我看它,已不仅仅是一棵古树,它的每一片叶子仿佛都

桐城家乡的龙眠河作文

写着一个名字,一个勤勉好学、不懈文章的名字,这些名字又都在银杏叶的清香中,紧紧连系着它

的根、它的在桐城沃土上深深扎下去的尚书重教的根。

古徽州以徽商名世,古扬州以美女闻名,古桐城却以其文、其识、其雅、其达名满天下。多少人从这块热土上,从这座江北小城走出?或至紫禁城,捧笏授印,清名如水,如父子宰相;或设帐授业,门者云集,使桐城文章更加光大,如姚惜抱;或东渡重洋,考察新学,继尔躬身实践,如吴挚甫;更有吴樾,一腔热血,炸五大臣,堪称仁人志士。而我最看重的还是那些无名学子,桐中内有石柱,上书“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高峰者,当如上述诸辈;清流者,亦可钦可嘉。园内半山阁,被建筑学家誉为“凝固的音乐”;阁旁古滕,斜仰疏简,一园风景,尽在清幽。凡百十年桐城,亦浓缩其中,恰如联曰:忆往昔,冠盖满京华,文章

甲天下;看今朝,人文重崛起,再度领风骚。

最好是秋雨之夕,一个人走在潇洒园中。园已偏废,然诗书精华凝于其中,即使落叶,也幽然怀古,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常常为此而来,为一个多舛、多才、卓越、不羁的桐城学者的灵魂而来,他就是明末四公子之一,被称为“百科全书式大学者”的方以智。

方者,桐城望族也。城中方姓,至今仍十有二、三。或曰桂林方、鲁洪方不一,但令方姓自珍、自豪的先贤,也实在太多了。方苞其一,近代亦有古汉语学家方孝岳。而我独钟于方以智,数年前,即有为先生作传之思。然资料搜集殊难,学识亦不逮,只好暂寄来日了。为此,潇洒园,这城中先生当年读书之所,便让我牵心。园固为物,三百年风雨犹不倾颓;先生文章,纵是今日读来,亦是宏文卓见。于哲学,“合二为一”之说一出,事理明矣;于数学,于地理,于天文学,先生震聋发愦之见,亦难以尽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因之认为其“考证奥博,明代罕与伦比”。我还尤为钦羡先生的人格。当明亡之时,他不惜削发为僧;及至“粤难”,虞投江水,诚可谓正人君人。我叹惜其效屈子而逝,同时更震惊于其坦荡胸襟、不阿情怀。这又使我想起,稍年轻于方以智的桐城人孙临。一介书生,风流倜傥,不然何以得秦淮名妓葛嫩娘青睐?及至明亡,孙临与嫩娘双双殉难,其壮烈已载史册,实桐城一邑之幸,万民之荣。潇洒园在,先生当年青灯古卷,芭蕉夜雨、忧国怀民之万般萦念,也一定还

在。我默立园中,常作如是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时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泱泱桐城,该走出了多少兼济天下的豪杰俊士,其风光荣辱自不逮言。而我漫步城中,清香萦怀;触目云天,清朗舒卷。忝列读书人,便常想见那些在民间的布衣先贤。从来布衣皆自由,剃头诗人吴鳌,一生贫苦,却以诗自娱;诗在民间,今日读来,尤然亲切。龙眠河水穿城而过,曾洗过多少布衣士子们的隐隐心忧?徘徊老街,或许还能看见他们临窗苦读,秉烛夜思,恍惚之间,也许还会碰见他们,象诗经年代的采诗官一样,手持木铎,走街穿巷,青桐照影,榴花送情。一生一世,斯得与这座文泽丰蕴的古城相伴,亦是读书人的一大幸事。不然何以父子宰相,还有更多走出去的先贤,晚年俱归故里?桐花开时,纵京城万般繁华,又何能抵挡?

夜夜入梦,虽千万种理由又何以排遣?

布衣让人崇敬,民间因为有了他们的身影,变得灵气四溢。回归亦让人崇敬,皈依家园,人心所系。一川河水,满城清香,正是林憩人生的绝妙之处。何况晨起便有投子晓钟,至晚则闻文庙风铎,生在这城中是有福的了。只是可惜,如今投子寺已毁,晓钟不闻;空留

文庙风铎,不免让人心生惆怅。

相对于浩浩历史,一千年何其短暂?与不朽的时空相比,这只是座年轻又年轻的城。然而,相对于“生年不满百”的人生,这座城已由然古老,每一块城墙砖,都或许送走过一个灵魂,无论他是幸福,还是痛苦,他毕竟在这城里生长、生活和生存过。我们有理由对这些

逝去和正在逝去的灵魂予以崇敬,甚至包括你、包括我。

死者长已矣,城却仍在。铁打桐城,到底能抗几千年风雨?回眸沧海桑田,谁能识得其中造

化?

我每于黄昏和月夜,独步城中。油壁纸窗,似听见喁喁小儿女声。这让我想起这座城里,千百年来一代代的女子们。活是一样的活,只是这座城里,从明季开始,就有一些女子聚会“清芬阁”吟诗结社,杜兰芳若,佳句天成。今天读来,先是清香温馨的闺中气息,轻捻诗句,便想见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然后是裙衩难掩的英雄气慨。“绝漠烽烟起戍楼,暮笳吹彻海风秋。关西老将披头看,尚是燕云十六洲”。鉴湖女侠秋瑾,当年遇害风波亭,敢于站出来为其殓葬的,不是别人,正在桐城名媛“万柳夫人”吴芝瑛,可以想见,吴芝瑛当年是何等的侠义、勇敢和风流。如今,桐中校园内,著名女雕刻家王紫瑛所镌桐城公园碑文仍在,读之凛凛然、肃肃然,桐城女子之大义,尽在其中。谁说女子不如男?只是历史、礼教使之然。桐城清名,哪一件能脱女子干系?女子们就如同那桐花,素朴这小城千百年历史;桐花

的桐城,亦是女子的桐城,母亲的桐城。

《燕子笺》真是个好听的名字,这名字背后的故事也是如泣如诉、如怨如慕,而谁又能想到,这名字又同另外一个让人唾弃的名字相连?阮大钺,桐城士子中的复杂而颇具争议的人物。他生于明末,也许就是一个上天安排的错误;而他又做出了诸如投靠阉党和为清兵作怅的种种丑行,更是他人生无法洗脱的罪恶。这样的人物,如何集《燕子笺》的清纯和降清的暴虐一身?又如何在晚明风雨如晦的岁月里,构思和写下了那一页页令人叹绝的戏文?

三百年后,阮大钺葬身仙霞关的坟莹已了然无痕。但他的《燕子笺》仍在。许多年来,这座城市曾一次次拒绝过他,最后又以母亲般的宽容,接纳了他孤寂的灵魂。他的灵魂应是两面的,一面是故乡清香所润洗的《燕子笺》的荡气回肠,一面又是名利和耻辱所铸就的无限的丑行与忏悔。桐城接纳了他,在他的哭泣与喘息声中,聆听他的美好的戏文;故里年年的燕子,也一定一次次飞过了他穿越时空的目光。这是这座城的宽容,也是这座城的大气,更是

这座城海纳百川的勇敢。

《孔雀东南飞》中的连理之树,使这座城在传说中悠然生动。《燕子笺》也一样在浩

如烟海的典籍里,发出一个灵魂孤独而怆然的灵光。

十一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什么样的水照什么样的影子,什么样的土栽什么样的种子。桐城,这块民风淳朴的沃土,发的是黄梅戏的种子,照的是一代代严凤英的影子。小龙山恰似卧在龙眠山边的一条小龙,引颈而望,林美石幽,不尽小儿女情态。其真纯、质朴令人扼腕。黄梅戏也就在这小儿女情态中,悄然而出,仿佛山泉,又仿佛野花,永远地出自心扉,又永远地渴望和歌唱真、

善、美。

秦腔高亢,故西北多旷远苍凉;越剧清婉,故苏沪多明丽多情。黄梅清新,故桐城多可爱率真。我一直相信,黄梅戏是女子们的戏,是乡间女子走在田塍上轻轻哼出的戏。不然,何以寄托那么多年轻女子的期望?又蕴含了那么多女子的哀怨?男人们读书去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青青爱情却在女子们不经意的一瞥,甚至独自的幻想中萌生了。只有唱,只有唱给蓝天白云听,唱给山泉野花听,唱给无数的痴男痴女听,直听得人沉入泥土,

醉在那里,为之叹息,为之击节,为之倾倒,为之萦念。

可惜,严凤英过早地去了,但黄梅戏仍在。一城风雨近黄昏,黄昏却听落梅声。黄梅时节,黄梅小城,到处都是严凤英的影子,永远挎着竹篮,调皮而美丽地走向阡陌……

十二

一城清香,清香之城。早些年读过一篇关于美学大师朱光潜的访问记,其中有一句话,一直让我铭记在心。那句话是:先生操着浓重口音的桐城话,缓缓地说……真赤子情怀,真令人崇敬。朱先生青年时代即负笈离乡,凡五十年,乡音未改,而鬓毛已衰。这座城和桐城这个永恒意义上的故乡,在他的心头,“从来不需要想起,也永远不会忘记”,就像故乡五

月夜晚不断闪烁的星光。

光荣和梦想毕竟都要阖上。漫步城中,一城清香。我是否过多注视了这座城的过去,而忽略了这座城的现在和将来?我用梦幻的手指,抚过一天天贴近现代化的城市的额头,我想,小城的现在,本来就源自过去,何况现在还需要时间的进一步检验。至于将来,我只能说:留给来者吧,只要世上有路,只要地球上有这座城,将来一定会有人走,有人注视,千

百年后,我辈已成古人,能否又会被另一个桐城人来阅读、思索和评判?

篇四:桐城三章

桐城三章

洪 放

《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18日 24 版) 六尺巷

一条不足百米的小巷,静静地立在月光里。两旁樟树浓郁、桂花清香。仅仅宽六尺,却量出了比天地更宽的人心,包容了比时光更广的胸怀。

桐城人喜欢在这小巷里行走。一个人时走,一群人时走,外地来客时走,寻古访幽时走……走着,走着,这小巷里那四句二十八字的诗句,便走出了小城,走进了线装史书,走向了大千世界,最后,走成了一段关于和谐的美谈,走成了中国传统道德的一行最有力度的诠释——

一纸书来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桐城人喜欢走在巷子里凝神倾听——他们先是听到清宰相张英接到家乡驰书后挥笔写下这四句诗时的旷达之声。不以权重,不与民争,以和为贵,清直做人。接着他们又听到在张家让出三尺巷子后,与其争地的吴家也慨然让出三尺。吴家既感佩宰相气量,也不失小城淳朴古风。六尺小巷,听出的不是争,不是权,不是以官欺民,不是鱼死网破,而是一种阳光般的豁达、月光般的宁静。

六尺巷,已成为桐城人心中的圣地。走在巷中,你再听:

白发的诗人正在吟哦,稚嫩的小儿正在歌唱。二十八个字,在这小巷里逡巡。六尺小巷,已成为标尺,成为典范,成为桐城朴素而回味无穷的理想……

文 庙

七百年风雨,正在文庙大殿那些高大的檐角上,镌刻沧桑;那古老的风铎,响了一声又一声,响了一年又一年。而那些盘旋的紫藤,那些怒放的凌霄,那些虬曲的古柏,那些沉静的睡莲,目睹了一代代学子们从泮桥上经过。他们的虔诚,犹如桥下不绝的流水;而他们的步伐,则如线装书一般稳健。

桐城文庙,八百里皖江都曾在它的钟声里沉醉。甚至,在有清一代,整个中国,都曾飘逸着从此走出去的那些身影。居桐城之中,倚雄秀的龙眠山,枕清雅的龙眠河,文庙,文化之根,书香之源,城市之灵魂。

静静徜徉于文庙,或可与七百年来的士子们相逢。那里有百科全书式大学者方以智,有明末诤臣左光斗,有桐城派三祖方苞、姚鼐、刘大櫆,有抗英保台的台湾兵备道姚莹,有倡

导西学的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有美学大师朱光潜,有新月派诗人方玮德,还有弘扬新儒学的方东美……灿若星辰,薪火不绝。

因为文庙,桐城人尊师且重教。“穷不丢猪,富不丢书”,只要在文庙里走一走,那心里就激荡着书声,就洇染了书香,就回响着书生之气息。

因为文庙,桐城人方正而灵动。方正,一如文庙的端庄与素朴;灵动,一如风铎在阳光和风声中的激越与昂扬。

七百年风雨,文庙不老,桐城不老。生生不息的文化不老。

潇洒园

最好是在黄昏时走进园内,读园,便能读出断坼之声,读出鼎革风烟;便能听到方以智在古书经卷中抬起头来时的叹息,触摸到那苍茫的浩渺心事。

由此园开始,这个读着诸子百家的桐城少年,慢慢地与园中风物一道成长。数年后,当他在秦淮河畔,以“明季四公子”之一的面目驰骋于酒肆勾栏时,他应该能想起潇洒园中的那无数个长夜。再后来,当他结社反清,四处奔突,若干年后出家为僧;当他被清兵所执,病死于惶恐滩头……他应该能想起刻在潇洒园中树干上那深沉的山河之疼的……而他这棵从潇洒园中长出的坚韧之树,哲学之树,科学之树,已是阅尽世态,通透自然;已是物我相忘,天人合一了。

他潇洒。少年狂,中年僧。酒旗风暖,不羁人生。

他潇洒。通地理,观万物。格物致知,心骛八极。

他潇洒。怀故国,举大旗。知不可为,悲壮而为。

如今园已荒废。黄昏时独立废园,落叶满阶,瓦松萧瑟。园名潇洒,岂是知道主人潇洒之人生?江河已逝,大师岂能预见数百年后此园之清寥?

夕阳老树,一园绝唱。

篇五:桐城景色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看一看嬉子湖,望着湖水静静东流;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公园路一路走一路吃,忘记减肥;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摸一摸桐城明墙城, 感受 600 年历史的穿越;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爬龙眠山,走累了让我背你;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三道岩支帐篷,就坐着等月亮升起;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投子寺走走,感受一下三国遗韵;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去百丈崖,看看百丈崖到底有几丈;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孔城玩玩,吃一吃孔城米饺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坐公交,横纵穿越整个桐城城;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在春天一起去唐湾走走,看桃花染红地面;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早起去宰相坟,迎着朝霞,摸着石象,倚着数百年的历史;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要去境主庙水库,看看桐城人吃的水有多甜、多清澈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在和平路逛到双腿打颤,哪怕我们只是, WINDOW SHOPPING ;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去大关玩玩,闻一闻大关鸭蛋的香味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二中转转,哪怕永远分不清方向;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逛桐城人自己的太阳城和乐家,手牵手;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在深秋去西郊的龙眠山,看满山的枫叶红透江边;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在严冬去嬉子湖,看满湖的鲤鱼跃龙门;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在深秋去高桥的农田,看稻穗的渐渐飘落;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登安庆第一高楼明珠广场,让高度来见证一切;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参观文庙,和桐城人民一起纪念孔子;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范岗,看看我们的刷子生意做得有多好;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走一走紫来桥,一起回忆历史的沧桑;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龙眠河抓一把鹅卵石,夸一夸你的手有多大;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去 UES 坐坐,哪怕只是一起看看帅哥和美女;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在周末去师范转转,就坐着看香车和美女;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去罗岭,遥想一下严凤英把黄梅戏唱的有多好;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穿上溜冰鞋刷龙眠河,一起无视 no skating 的牌子;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在春雨绵绵之时一起去香铺,看油菜花怒放的金黄;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去龙眠河大草坪,一起奔跑放风筝;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去廊桥,看看我们的老头老太活的有多精彩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去革命老区,想想我们的生活多来之不易;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去六尺巷,品味一下桐城人的谦让;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去凤凰传奇喝一喝桐城小花,品赏一下含有兰花的芬芳;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去大石板,哪怕是在没有雨水的夏天,我们照样快乐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去桐中,数一数她到底培养了多少院士、科学家、工程师;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一次宜家,哪怕只是拍几张照;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新华书店,拿本书,比肩而坐;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滨河公园,哪怕只是看着别人拍婚纱照;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星牌打台球,手牵手……

?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奋斗上。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请原谅我也许会更加在乎我们的未来而不仅仅是你。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希望你可以担负起竞争的责任。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希望我们可以在桐城有自己的温暖的窝。

?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希望我们可以一直留下,不再离开。

如果在桐城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去金海洋去看看,看看那些修车师父的超强的修车功夫

即使有一天,不得不离开,那也要经常回来。

在桐城的日子里,它总会给人留下无限的怀念和回忆。

?

我只是这么觉得,

桐城,

是一座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悟的城市,

是一座适合奋斗,也适宜生活的城市。

?

未来的几年,我会留在这里。

几年以后,我希望我们可以携手停留于此,

或者,是一个未知的远方 ——只要两个人在一起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