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常家庄园游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1:46:38 小学作文
常家庄园游记小学作文

篇一:常家庄园游记

常家庄园游记

东升小学 六八班 刘子菡

在这几天中,我们都放了清明小长假。在这个小长假里,大家一定都外出去踏青、游玩了吧,我也不例外 ,我去的是榆次的常家庄园。

在放了清明小长假的第二天晚上,爸爸告诉我要带我们全家去常家庄园参观,并且已经让妈妈在网上订好了门票。我听了之后,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第二天,我们早早收拾好就出发了。在在去常家庄园的路上,我深切的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路边的柳树的冒出来嫩黄色与嫩绿色的小芽;迎春花那金黄色的花瓣也已经绽开了大大的笑容;远处的山上,有粉嘟嘟、白茫茫的一片,那是什么呀?哦,原来是一大片桃花与一大片杏花,可真“壮观”呀!

到了常家庄园,我们首先参观了常家的后花园。这里也有许多的杏树,上面开满杏花,有些刚刚绽开花瓣杏花,还没“站”稳呢,风一吹,这一片杏林便浩浩荡荡的下起了一场“杏花雨”。接着,我们来到后花园的一个池塘边,岸边的树木倒映在地在池塘中,形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我们一家人在这个池塘边合了影作为留念。

最后,我们又在庄园里参观了常家大大小小的院落与祠堂。常家真的好大呀,弄得我们晕头转向,又渴又饿。怪不得人们常说: “乔家一座院,常家两条街。”这更说明了常家庄园的大,比著名的乔家大院还要大呢!

这个清明小长假我过得很开心,你们也是吗?

篇二:常家庄园导游词

目 录

1、欢迎词………………………………………………………………………………………1

2、常氏概述……………………………………………………………………………………1

3、东北堡门……………………………………………………………………………………2

4、常家庄园全貌图……………………………………………………………………………2

5、常氏祠堂……………………………………………………………………………………3

6、静园…………………………………………………………………………………………6

7、杏园…………………………………………………………………………………………7

8、狮园…………………………………………………………………………………………8

9、可园…………………………………………………………………………………………9

10、石芸轩书院 ………………………………………………………………………………9

11、四十四帝后帖参考资料…………………………………………………………………10

12、贵和堂……………………………………………………………………………………11

13、后街………………………………………………………………………………………13

常家庄园游记

14、奉旨承恩坊………………………………………………………………………………13

15、养和堂……………………………………………………………………………………13

16、体和堂、客院、广和堂…………………………………………………………………20

17、慎和堂、雍和堂、谦和堂………………………………………………………………20

18、节和堂、人和堂、华展…………………………………………………………………21

一、欢迎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来到常家庄园参观旅游!我是常家庄园的导游讲解员XXX。

明清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我国的商业贸易迅速发展,出现了闻名海内外的、以山西、陕西、安徽为代表的十大商帮。

作为十大商帮之首的山西商人,在艰苦卓绝的、漫长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富甲天下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出堪称国粹的商业人格和晋商文化、创造了一整套在今天仍继续被沿用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体系。同时,为我们留下了厚重的民居建筑和园林文化。

在灿若星河的晋商名门望族中,常氏家族以其非凡的胆略和见识,在开创了中国第一条通往蒙、俄、欧洲的茶叶贸易之路的同时,也留下了底蕴丰厚、内涵深邃的商业经营、家族教育和居宅园林建筑遗产。

今天,我有幸成为各位的导游讲解员,陪同大家共同游览常家庄园、领略晋商和常氏家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和风采,希望我的讲解和服务能够使大家满意!

谢谢大家!

二、常氏概述

山西榆次车辋常家,于明朝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由太谷惠安迁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北欧,绵延二百余载,遂成富甲海内的晋商巨贾,中国外贸之第一世家。

创造了商业辉煌的常氏家族又天才地创造了“学而优则贾”的治家祖训,代代恪守,课子苦读,将一批批家族优秀子弟输送到商界,形成了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商人群体,同时将儒家“诚信”、“仁义”、“忠恕”等理念引入到商业活动中,实现了儒商相长,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历史循环,家族兴盛达200年之久。

治国之道在于用人,兴家之本在于育人。常氏由经商起家,传至十世时,已有“世兼儒贾为业”之称。由于常家始终注重子弟读书习儒,从而世代学子辈出。从八世到十六世,常家考取进士、举人、秀才等多达146人,而且随着商业的发展,家族研修学业的气氛日益浓厚,造就了一大批的学者、名流。所以才享有了“清代儒商第一世家”的美誉。

常氏家族在仕宦商儒达到辉煌顶点时,于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开始,不惜重金营造自己的生活和精神家

园,终于形成了占地60余万平方米、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13处的宏大规模。

常家建筑群占据了车辋村原面积的近一半以上,规模居祁县、太谷、平遥等晋商各院之首位。

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二万平方米,仅为原庄园面积的四分之一,

是北常九世万达公为其三个儿子、十个孙子修建的。

庄园现存主要景观为“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八帖、九堂、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计有古建房室968间、廊房220间,计1188间。

(一山:观稼山;一阁:观稼阁;两轩:听雨轩、知味轩;四园:杏园、狮园、可园、遐园;五院:祠堂院、总帐房院、石芸轩书院、私塾院、约斋书院;六水:小石潭、曲溪、沼余湖、莲池、洗池、方正池;八帖:堡门宋代二亭双绝帖、杏林清代名人名联帖、雍和堂恽寿平画跋帖、听雨楼法帖、石芸轩法帖、常氏遗墨帖、御笔亭四十四帝后帖、可园唐诗笔意帖;九堂:人和堂、节和堂、慎和堂、雍和堂、谦和堂、养和堂、体和堂、广和堂、贵和堂;十三亭:杏园五亭(枕霞、披风、庆云、景星、流芳);书院五亭(琴、棋、书、画、化玉);遐园:梦绿亭、锄月亭;小石潭琴心亭。另外有新建的狮园且坐亭)。

常家庄园的建筑风格集儒家文化的严谨秩序、佛教文化的空灵境界和道教文化的天人合一为一身,融北派建筑之质朴豪放与南派建筑之素雅灵秀于一体,庭院深深,不仅具有功能齐全的庄园特色,而且无处不散发着敦厚典雅的儒家文化品味。

常家庄园以其“十最”闻名遐迩:中国最大的民间祠堂、最大的家族书院、最大的北派私家园林、最典型的汉纹锦彩绘;晋商民居中最大的占地和建筑面积、最大的民间影壁、最敞阔的宅院建筑、最大的家庭绣楼、为数最丰富的私家藏帖和书画珍品、最精美的砖、石、木雕。而其款式繁多的门式、窗饰等,更可谓一门一亮点、一窗一景致。

常家庄园堪称华夏民居的大观园,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全景图。

文化魂、中国牌、世界宝,这就是常家庄园永恒的价值所在。

* 庄园原貌被毁的三个过程:A.抗战时为晋中战役的主战场B.文革破四旧C.80年代拆改之风兴起,大部分在土改时分给百姓的房屋被拆毁改建。

三、东北堡门:

常家庄园为城堡式建筑,原有八道堡门。由于时代变迁,战争损毁、人为拆除等,至今只幸存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座了。耸立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巍峨的堡门,是常家庄园的东北堡门,堡门高24米、宽15米,显示出常氏的大家风范和富甲一方的气派。

(建筑特征:歇山顶、抱厦门、二重檐;上有12个垛口、12根通天檐柱、12根卷棚支柱、五开间、底层为一斗三升五彩、上层为一斗四升七彩)

匾:敦艮吉

堡门门洞上方刻有“敦艮吉

”三个大字的匾额, “敦”——代表厚道、敦厚、诚恳; “艮”——在八卦中表示东北方位,它表明了堡门的朝向和方位(源于《易经艮卦》);“吉”——吉祥、顺利、如意。大意是:堡门的方位朝向东北,居住在庄园中的人质朴敦厚、诚恳待人,并希望庄园和整个村落都能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宋代二亭双绝帖

大门南北两侧堡墙上是“宋代二亭双绝帖”,高3米,长13米。南侧为《丰乐亭记》,北侧为《醉翁亭记》,是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最受人称道的两篇游记散文。由宋代另一位大文豪、大书法家苏东坡手书。文章一绝,书法一绝,故称二亭双绝帖。

欧阳修的“二亭记”和苏轼的书法早在宋代就被尊为“二亭双绝”,而常家庄园所存的苏轼手迹砖帖,每字30公分见方,字迹清晰、苍劲流畅,堪称帖林珍品。

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匾:日新其德——清杜大统书写。

此句源自《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含义是:作为一个人,每日都要使自身的品德有新的提高。

匾:敦睦仁里

堡门内西向匾“敦睦仁里”——清常炳书写。车辋村中除常姓外,还居住有刘、聂、李等他姓家族和村民;所以常氏在建筑堡墙和堡门时,特悬挂此匾,以提醒后人,要与乡里和睦相处,时刻以仁义对待他人。

堡门内西向匾“长发其祥”——清杜大统书写。

四、常家庄园全貌图:

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历史上的常家庄园为两街一巷,我们刚才穿过的东北堡门只是历史上常家八道堡门之一。常氏于明末清初家道小康时开始宅第建设,到清乾隆中期,家业大兴,开始大规模的庄园修建。历时150余年,终于

建成占地60余万平方米、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13处的宏大规模。(60万平方米中,包括车辋常家庄园,黄采崇元村和清徐姚家堡三处庄园)晋中一带流传有“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之说,由此可见常家庄园的规模之大和其家族曾经拥有过的财富和辉煌。

五、常氏祠堂

概述: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高大宽阔、气宇轩昂的门第,是常氏用于祭祖的祠堂。

祠堂,又称家庙,是中国传统敬祖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早在西周时期,朝庭制定礼乐,一些豪门贵族开始修筑家祠,之后两千多年此风延绵兴盛。常氏以儒传家,更加注重对祖先的膜拜。

祠堂除了用于祭祀祖宗或先贤外,还是处理家族事务的重要场所。其目的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崇先人、提倡孝道为第一人品的思想,维护和发展宗族统治。

常氏宗祠始建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但到了清末光绪年间,常氏后裔中的一支常万杞

(后称南常)和另一支常万达(后称北常)则分别建立起了自己这一支系的祠堂,村人称之为“南祠堂”和“北祠堂”。由于历史的原因,包括南祠堂在内的常家庄园南常部份已毁损殆尽、无法恢复,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就只是常家的北祠堂了。

现存的北祠堂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位于北常后街东北侧,它的修建历时三年,耗银二万余两。它的院宽25米,七开间,进深长百余米,占地八亩。整个祠堂分三门四进,包括门亭、房宇、献阁、回廊、正殿、偏厢等,组成了一套严谨有序、结构完整的建筑群。是现存中华民居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家族祠堂建筑之一。

八字照壁:

在进入祠堂之前,请大家回过头来,先看看矗立在祠堂对面的这面大型砖雕影壁。俗话说“村不露村为有村,家不露家为有家”,从中国传统地舆学上讲,这个“不露”指的是不露风水;只有保住风水不泄,才能保住、乃至于发展一个家族的“福禄吉祥”。

影壁,从位置上区分一般有三种。一种是位于宅门里面,呈一字形迎门而设的影壁,又称照壁;第二种是座落在宅门外面与宅门相对的影壁,常见的有“一”字形和“八”字形两种;第三种是斜置于宅门前脸的山墙墀头两侧的影壁,也称为“反八字” 影壁。

我们看到祠堂前的影壁呈八字型,制成于清光绪庚子年间(1900年)。它的中间由240个书写迥异的篆书“寿”字组成。按中国六十花甲子传统,取谐音“寿二百四十止”,祈愿主人安康长寿;因为240恰好是60的四倍,所以又有祈愿家族人丁兴旺、四世同堂、代代长寿的含义。

照壁的两边是一鹿一鹤,在中国民间传说中,鹤为仙禽,鹿为瑞兽;鹤为长寿的象征,鹿则兼有寓义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吉祥之兆。

(《瑞应图》中称:如果帝王为政、适合于先圣的法度而没有缺失,便会出现白鹿)

用鹿、鹤、桐、松缔合而成的图案,还有喻含“六合同春”之意。因为从谐音上读:六同鹿、合同鹤、桐同同、春近松。

旗杆:

这两根旗杆可不是用来升旗的,它是家族荣誉的象征。在中国古代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制度下,只有家族中有人取得四品以上官位的,才有资格竖立这样的旗杆、享受此种荣耀。否则,任你家财万贯也是不允许的。据记载,常家从兴到衰的整个过程中,出现过四品以上的官员就达46位之多;其中还包括五位从二品的爵位。因此常家的祠堂前就理所当然地竖立起了这样的旗杆。

旗杆高三丈三尺、约11米,由石础、抱柱石、插杆石,旗杆和斗五部份组成。

石围栏雕刻:

左为暗八仙:鱼骨、笛子、花蓝、荷花、葫芦、阴阳板、宝剑、蒲扇。右为八吉祥: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法螺。

抱杆石上的图案为出身渔樵、封候奉君,福寿双全、祥龙护佑,上方雕刻有四头石狮,既表达了主人对家族兴旺的期盼,又有寓意“四时如意、四世同堂、家族兴旺”的含义。

祠堂大门:

气势不凡的七开间高台歇山式大门。门楼的正中悬挂的“常氏宗祠”匾额为常氏十三世常立德书写;悬挂在左边的是清代山西巡抚曾国荃所赠“艺舟仪济”匾(含义为:赞扬常氏在弘扬文化、传播儒学道德上使山西得到了益处);右边为山西巡抚赵尔巽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奉朝廷旨意赠给常氏世德堂和世和堂的“乐善好施”匾额,表彰常氏在捐款赈灾中协助朝廷作出的贡献。(据历史记载,光绪二十九年前后,晋中一带并无大灾,可见当时常氏捐巨资赈济的应是外地灾民)

两位巡抚的赠匾,一方面反映了常氏家族在经济上的实力和对国家在文化经济方面所作的贡献,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常氏家族的荣耀。

楹联:卜地辋川百代儿孙承德泽,名堂燕翼一脉先祖绍嘉猷。

十三世常立德书写。

大意:祖先选择了车辋这个吉祥之地定居,使子孙后代能够承托祖上之恩德,家业兴旺、代代相传;

拾级而上,可以看到祠堂高高的门槛。俗话说“高筑门槛广聚财、顺顺当当跨进来”。高高的门槛既有保护风水、防止财源外流的寓意,又有让进入祠堂赡仰的后人产生肃然起敬的心理,诚惶诚恐地尊崇先人、接受教诲。 戏台:

跨过门槛,进入祠堂前院。

好,现在请大家留意一下,大门里侧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对了,是戏台。原来这外表巍峨的大门内侧,还是一个可以反向使用的戏台。这个戏台,在平时可用做进入祠堂的通道,故又称“过道乐亭”。前院里没有建筑一座配房,空出了宽敞空阔的院落,就是为了方便族人聚集在这里观赏戏剧演出。

历史上晋商酷爱晋剧,常家也不例外。在常家商业兴盛时期,每年年终,分布于全国的各号掌柜回来交账后、或家族中有喜庆之事时,都要请班唱戏,热闹一番。一是为了告慰先祖家业兴旺发达,二是酬谢各号掌柜一年来的辛苦。

各位刚才出入的两个小门是演戏时供演员出入戏台的通道,分别叫作出将、入相;平日里祠堂正门是不开的,族中子弟出入祠堂只能走旁边的两个小门。出将、入相也有祝愿子弟腾达之意。各位走过出将、入相门后,当然也祝愿各位能够富贵腾达、一帆风顺了。

常家将戏台设在祠堂还有一层含义:除了希望以此来告慰祖先,家业兴旺发达外,还有同时也为祖先唱戏,请他们与后代同乐的意思。

戏台匾额:义关风雅

此匾是山西巡抚曾国荃因世和堂(北常总称)世代以儒教传家,为褒奖其家族在经济、文化上对山西省做出的贡献,经奏请朝廷后赠予常家的。

风雅——风:国风;雅:大雅、小雅。均为诗经中的名篇。这里泛指以诗经为代表的古文化,又指儒雅之气。 大意为:常氏家族在经济、文化上为山西地方上所做的众多贡献和义举,都是由于其世代以儒学传家、德义双馨所致。

联:双蜚雕鹗云霄志,累叶缥缃忠孝经。

清代郭 书写。蜚,意同飞;雕,鹗,皆为善飞翔的大鸟。累叶,即累世、历代的意思;缥,淡青色的丝织物;缃,浅黄色的帛,古代一般用淡青色与浅黄色的丝帛做书套。

大意为:子孙能有雕鹗凌云的志向,是因为有了历代相传的忠孝经典书籍。

老槐树和松柏:

院落里种植的槐树和松柏,取其“槐荫子孙、万代长青”之意。西面的龙槐,虽然树干不算粗壮,却是光绪八年(1882年)北祠堂落成时,由常氏十二世常恰从俄罗斯带回所植,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

二门匾额:光前裕后

清代常立屏书写。意思是:要时刻遵从常氏崇尚品德、勤奋创业的传统,让先辈在九泉之下感到安慰与荣耀,并为后人作出表率和楷模。

联:胜地临涂水源之远流之长绵延支派,华宗聚辋川霜以栖露以惕感触春秋。

清代温晋昌撰,常立屏书写。

胜地,名胜之地;涂水,横贯榆次境内潇河的古称谓;华宗,华贵的大宗族。

大意是:常氏选择了这片临近古涂水的胜地,历经数百年,像涂水一样源远流长、不断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当地的巨族大户了。

作为旺族的常氏家族生存在车辋这块沃土上,要时刻提醒家族每位成员,不能忘记先辈创业的艰辛,警惕被富贵荣耀冲昏了头脑,而违背了先辈的遗愿;进无论做人和做事,都要时刻铭记春秋礼乐的大义。

祠堂二门:

常家庄园的建筑有众多的砖、木、石雕和挂落、彩绘作品,这些形成了常家庄园建筑的一大特色——“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请看祠堂二门,通天挂落上是精美的双层镂空木雕,雕刻非常娴熟,错落有致,此图案为“松鹤长青、延年益寿”之意。松为百木之长,长青不老;鹤称“百羽之宗”;相传服松脂可延寿成仙,成仙后又能羽化为鹤;两者合而为一,则寓义吉祥长寿。所以便有了“千岁之鹤依千年之松”的说法。

西侧为寿桃,取其长寿之意。东侧为葡萄,取“多子多孙、绵延不断”之意,还有取经商一本万利的意思。 祠堂二门厅匾:商山采芝

清同治十一年,车辋乡里七十余人联名为常氏十二世常龄所立的功德匾。

常龄,字锡九,精通医术,常为乡里看病,而从来不收医资。人称其为“一柱香先生”。此匾正是以秦末汉初时的隐士高人“商山四皓”来赞颂常龄有高尚品德。

跨过二门的门槛,前面就是祠堂的正院。在二门里侧,三间门道由隔扇遮挡。在平时,中间门道的隔扇是紧闭的,其用意如同仪门的格局,即在平时,人们只能从两边进入正院。只有在大年初二、冬至节等全族进行祭祖仪式时,或

者在举行婚丧典礼、生子添丁等大型活动的时候才能开启。

祠堂正院:

进入三门,我们已来到祠堂的正院。正院由中间雕梁画栋的献厅隔开,使之分为上、下两院;上院供奉先祖的牌位。下院是祭祀的场所。

下院的东西配房,是供祭祖时族中长辈或各堂主事人休息、聚会或议事的地方;献厅则是祭祖摆放供品之地。 绵瓜瓞匾额:

献厅上悬挂的匾额,上面书有“绵瓜瓞”三个字。它是依《诗经》记载“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而来。大意是:在沮水和漆水的那边,是周族发祥的源泉;如瓜瓞一般藤蔓相继,子孙万代绵延不绝……

瓞——小瓜,瓜瓞绵绵的含义是:瓜在初生时非常小,但其蔓不绝,竟逐渐长大延伸;绵延——滋生的意思。 联:春祀秋祭尊万古圣贤礼乐,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

祀、祭,皆为祭祀的意思;昭穆,古代宗庙或墓地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按父子辈份排列;昭为左,穆为右,以此来区分家族内的长幼之序,亲疏之别。

东廊匾:好行其德

山西巡抚曾国荃于光绪四年赠予世德堂(南常)之匾,表彰其在捐助赈灾方面所做的贡献。

匾:德被桑梓

——被,普遍复盖。桑梓,乡里、乡亲。此匾是车辋乡里于道光十六年赠给常氏十一世常秉直的,以酬谢他在为家乡民众公益事业上所做的善举。

西廊匾:华萼联辉

华,同花;萼,花托。

此匾是曾国荃在光绪四年书赠世和堂的,但他所表彰的却是常氏全族。

大意为:南常北常就像花和花托一样,相映成辉、品德高尚,尤如光耀的双星。由此可见常氏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

匾:力挽狂澜

此匾为民国十二年(1923年)山西督导、省长阎锡山为常氏十五世常运藻在榆次任禁烟评议员时,为榆次雷厉风行、根除毒患所做的政绩而赠与的匾额。

正厅匾:本支百世

大意为:愿车辋常氏这一支系延续绵远流长、百代兴旺。

联:问姓起何时溯乐奏承云曾有轩辕宰相

分支兴此地考年当甘露相传炎汉将军

清代温晋昌撰,常立屏书写。轩辕宰相,即相传黄帝的主要谋臣常先;据说为常姓始祖。炎汉将军,为明朝开国之勋臣常惠,车辋常氏的原籍在太谷惠安,据传即常惠奉安(安葬)之地,所以这支常姓奉其为祖。

正厅和配厅:

再往里走就是祠堂的正厅和配厅了,正厅供着的是常家列祖列宗的牌位,位居正中最高处的是常家始祖常仲林。据说他原籍太谷县惠安村,明朝弘治年间到车辋村为人放牧,后娶妻生子在车辋村定居下来。到今已整整五百年了,已传至二十代,他的后人现在分布于全国近三十个省市,部分迁居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大约近三千人。

其它先祖则按左照右穆依次排列,直至第十一世。正厅两边的配厅,本是准备正厅供满后续延的,但民国以来的战乱,常氏商业的衰败使家丁外迁,所以一直闲置,现在我们陈列了《常氏家乘》和制于民国十三年(1924)的常家谱系图。常氏职官图和士林图。

常家以农为本,以商起家,至第六、七世已家道充裕,而家业大兴始于第八世常威,至九世万 、万达已挤身晋商望族之列,富裕后的常家不忘儒商本色。始终坚守“学而优则贾”的祖训。族中子弟历代考取秀才、举人、进士等功名的达146人之多,而且始终热心公益事业。作为回报,朝庭以官相授,这里罗列的常家职官表,多是由此而来,而常氏子弟也始终以儒商自居且以此为荣,祠堂中高悬的匾额、楹联都是佐证。

神主翕匾:报本

意为饮水思源、要以实绩来回报祖先。

联:得姓有由援古国,分支成聚说平源。

说,意同悦;常氏的由来可以远溯到黄帝时代,而如今这个分支在这块肥沃的平川土地上已经越来越兴旺发达了。 祭祀:

常氏家族族内祭祀活动很多。如春节、元宵、端阳、中秋、初二、清明、十月十五、十月初一、族中婚、丧、嫁、娶、生子等等但这些祭祀都不用献阁,只有家族的大祭,才会使用,大祭每三十年举行一次,一般是在清明节,不管族中子弟远在何处也必须返回。那时献阁内摆上长长的供桌,供菜是有名的八八席。即:八素拼、八荤拼、八果蔬、

篇三:山西游记

山西游记

选择要去考察,从走之前的几天,到坐在车上一路欢声笑语的到达,好像在做梦,一切都很梦幻,当我们到达平遥古城,看见夕阳下美丽的古堡,我想我们心里都会有一句话跑出来,这回没来错。

到达的当晚,我们似乎没有了疲劳,一个个精神奕奕的跑到明清街去寻找宝物,看着古老的建筑,几乎所有人都笑出了声,为什么会有这么现代、时尚的场所,其中还有不少游走的外国人,他们会在我们身边冷不丁的冒出几句中文,回头想想确实有很意外的惊喜。

第二天,我们很早起来,昨晚古城留给我们的印象一直吸引着我们,早上的冷空气着实让我们打了个寒颤,却没打压下我们逛古城的心情,我们空着肚子跑到街上想要搜刮些民间小吃,谁知都是些大饭馆,可空着肚子也没耽误我们游玩。古老的建筑像一个个老者引导着我们进行下去,他满腹经纶,却不罗嗦,他的新奇是我们想不到的。我们的脚步太慢,面对这么大的古城,每一处都很动人,想要细细的品味,时间却是不允许的,我们一行四人租上一辆小的游览车,司机是个热心的人,一路上不停的向我们介绍,看的出,古城似乎就像是他的家,他引以为傲,自豪的像人们介绍他迷人的一面。

平遥古城的角角落落我们都不想放过,每一站都想仔细品评。他像个美味的大蛋糕,每个地方我们都想咬一口。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是文庙,我不是个信佛的人,刚刚踏进去,心静了,相机拿在手中,没有一个人去拍照,只是静静看、感受,一切的世俗似乎都被关在了门外。听导游讲,主殿大成殿是最大、最早的,其建筑没有用一个钉

子,一切都是木头衔接、环环相扣,多么神奇的建筑,那么的不可想象,一座那样宏伟的建筑,没有用钉子还能保存那么久,是那样的不可思议。我们感叹着,围着大成殿走了一圈又一圈,想要找到一个小小的钉子,把这个神话打破,可他真的是神话,没有因为我们的私心而露出破绽,我们心服口服的走出寺庙,并在鳌头上留下我们在文庙唯一的照片(据说鳌是龙的第九个儿子,现在也有独占鳌头之说,说站在鳌头上就有可能金榜题名,临近考研的我们也信心满满的站了上去,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嘛!)

经过一上午的游逛,我们很骄傲的 跟别人说我们逛了好多地方,下午要去王家大院,由于上午的意犹未尽,好多同学都是依依不舍的赶去王家大院。我们在车里都热情高涨,车里的气温也高的出奇,一路上我们都还在抱怨在古城的时间不够多,可当我们到达王家大院,我们集体转向,面对庞大的家族建筑,我们的眼都直了。

进入王家大院,我们都没想过,房子会建的那么有艺术性,还有好多我们从没听过的说法,在我的记忆中最为深刻的是“狮子滚绣球,好事不断头。”“五蝠临门”。 王家大院的建筑,有着“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熳”的特征。且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在古建范畴,它的艺术内涵可谓贯穿种种,无所不包。整个王家大院的布局是呈一个王字,其间所呈现的却是一条龙,文化的渊源好深。我们带着崇拜的心跟在小导游身后,每个人都细细的品味导游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地方都让我们感觉好奇妙。就连流水的地方都很有讲究,做成铜钱状,意思是流

水不流财。活在现代的我们这才发现,古代的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这些都不是虚假的,当这些文化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古人是多么的让我们自豪和骄傲。

经过一段时间的协商,我们可以在早晨的时间继续留恋下平遥古城,同学们都很珍惜每一分时间,很早起来,认真的欣赏、记忆。天气似乎也感受到我们的热情,在我们感觉应该冷的时候却有了不该有的热空气,坐在车上,都一个个“热情高涨”,就这样我们踏上了下一个目的地——碛口。

听说这是很多驴友都会去的地方,走在路上更是吸引着我们,长长的隧道,飘渺的灯光,美妙的景色,无论是什么都有着无尽的吸引力(无奈的我相机没电,没有留下美好的瞬间)。老师说这是一个新的考察地点,都没来过,我们的细胞好像是被激活了,一路上吵吵闹闹的,没了坐车的疲劳。最刺激的莫过于司机师傅也不认识路,我们只能看着地图、跟着导航器走,车走的很快,当我们认为离碛口很近的时候,无尽头的盘山公路出现在我们眼前,一连过了好几个急转弯、下坡,我们都想要叫出声,这可是现实中的过山车呢!还让我联想到了头文字D里的秋名山,孔师傅的车技可不逊色于那里面的漂移呀!

经过接近两个小时的盘山路,我们到达了碛口,一路上的窑洞让我们一个个都想把头探出车去,路面改成了石头铺的,路得另一边就是母亲河,夕阳西下,美不胜收呢!或许是我们太幸运了,正巧碰上本地的一对新人结婚,场面不大,可气氛很热,新郎、新娘脸上露着幸福的笑容。我们拎着包踏着窄窄的台阶上了“楼”,让我们激动的

当然是窑洞,虽然一开始让我们有点失望,但经过老师和老板的协调,我们可以几个人挤一个大炕,顾不得了,已经让我们够兴奋了。

早上起的很早,希望看一下日出,可能是地方找的不对,太阳一直到八点才看见,我们跑到黄河岸边打水漂,虽然本人很笨,但还是很好玩的。吃过早饭,说要去黄河画廊,正巧有个人来问他是不是可以跟我们一起去,说还有几个马来西亚的游客,看来他们也是被咱中国的魅力给吸引过来的呢!黄河画廊听上去还以为是一个展览的地方,到了才知道,是黄河的杰作呢,路上还看了一下毛泽东当时过黄河的地方,真是不错呀!到达之后只看到一块碑,想着就看这个?原来还要做快艇,给我兴奋的不行了,坐在上面离水好近,风很干净,艇渐渐慢了下来,抬头望去,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是水的贡献呢!黄河水千百年的冲刷,冲出一幅幅巧夺天工、妙趣横生的天然画卷,原来石头也可以很美,天然去雕饰啊!

艇停了下来,我们跑到沙滩上,看着水将沙打成一个个小坑,就想是有人踩过却又没有离开一样,石壁上的一个个小洞一直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欣赏过后,玩心不减的我们,在沙滩上堆砌着独一无二的东东。每个人都玩的不亦乐乎呢!

一群人热热闹闹的玩到下午,与其说我们来考察不如说是老师带了一群大小孩来游玩,就连老师也被我们给感染了呢!时间过的超快,一直都感觉眼睛不够看的,次日早晨,导游大叔要带我们去古镇看看,看着那从山上绵延下来的小路,每个人就艰难的往上爬,每到一户人家,大叔就会用他那带有浓重乡音的普通话为我们讲解,大叔讲的很

动听,我们也听的很认真,就是听懂的不多。不过我们一直被这些古建筑感动着,每个地方都留有古人的聪慧。就这样难走的路也没磨灭我们的玩心,走到一家大娘家,她自己缝制了很多小驴、小老虎,样子很是生动,一群女生呼的一声全都围了上去,就连我们的小罗老师也不例外,趁大家挑选自己中意的小物件的时候,我悄悄的拿了大娘家的几个枣子吃,真甜,现在想起来,真有点后悔咋没买点呢!

古镇每一处都有历史,大叔也尽量的用普通话为我们讲解,好神奇的道路,好大的家园,大叔的讲解就想事故事在吸引着我们,让我们在记忆中开辟了一小块地方去承载他们。

李家山的行程是出人意料的,以为要走很远,谁知到又过了一把过山车的瘾,这面包车的师傅真是厉害,坐在窗边的我看着路边的山崖,心里那个忐忑啊!司机师傅却一脸的沉静,似乎这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李家山的景色是又一大大的惊喜,一行人欢欢喜喜的往上爬,遇到有大坑的地方都一一跳了过去。天真的很蓝,云就像是甜甜的棉花糖,看着他们心里也很纯净的感觉。听老师说这里的每一座房子都超过四百年了,就连家里住的炕也是,所以我们约定如果以后还来的话,一定要来住一下这四百多年的炕是什么感觉。看着他们往上又爬了一些,我站在路边,向远处眺望,感觉山上的新鲜空气,就连太阳都温柔了好多,美轮美奂的景色尽收眼底,温暖的感觉久久都不肯离去,每一座窑洞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在发生,看着远处的窑洞上方炊烟袅袅,很温馨的感觉。

时间是在我们的步伐里跑掉了,我们也只能跟着跑。接下来的一

篇四:常家庄园

目录 2.东北堡门 4.祠堂 6.静园 8.狮园 10.参考资料 12.石芸轩书院 14.贵和堂 16.奉旨承恩坊 18.体和堂、客院、广和堂 20.雍和堂 22.节和堂、人和堂1.概述 3.常家庄园全貌图 5.名词解释 7.杏园 9.静园水系 11.名词解释 13.参考资料 15.后街 17.养和堂 19.慎和堂 21.谦和堂一、概述山西榆次车辋常家,于明朝弘治十三年(公元 1500 年)由太谷惠安迁来。经过几代人的艰 苦创业,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拓开万里茶 路,经销蒙俄北欧,绵延二百余载,遂成富甲海内的晋商巨贾,中国外贸之第一世家。 创造了商业辉煌的常氏家族又天才地创造了“学而优则贾”的治家祖训,代代恪守,课子苦 读,将一批批家族优秀子弟输送到商界,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文化层次的商人群体,同时将 儒家“诚信”“仁义”“忠恕”等理念引入到商业活动中,实现了儒商相长,打破了“富不 、 、 过三代”的历史循环,家族兴盛达 200 年之久。 治国之道在于用人,兴家之本在于育人。常氏由经商起家,传至十世时,已有“世兼儒贾为 业”之称。由于常家始终注重子弟读书习儒,从而世代学子辈出。从八世到十六世,常家考 取进士、举人、秀才等多达 146 人,而且随着商业的发展,家族研修学业的气氛日益浓厚, 造就了一大批的学者、名流。所以才享有了“清代儒商第一世家”的美誉。 常氏家族在仕宦商儒达到辉煌顶点时,于乾隆三十三年(公元 1768 年)开始,不惜重金营 造自己的生活和精神家园,终于形成了占地 60 余万平方米、房屋 4000 余间、楼房 50 余座、 园林 13 处的宏大规模。 常家建筑群占据了车辋村原面积的近一半以上,其规模居于祁县、太谷、平遥等晋商各院之 首位。 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二万平方米的常家庄园,仅为原庄园面积的近四分之一, 是北常万达公为其三个儿子、十个孙子修建的。 庄园现存主要景观为“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八帖、九堂、十三亭、二十 五廊、二十七宅院” 。计有古建房室 968 间、廊房 220 间,计 1188 间。 (一山:观稼山;一阁:观稼阁;两轩:听雨轩、知味轩;四园:杏园、狮园、可园、遐园;五 院:祠堂院、总帐房院、石芸轩书院、私塾院、约斋书院;六水:小石潭、曲溪、沼余湖、莲 池、洗池、方正池;八帖:堡门宋代二亭双绝帖、杏林清代名人名联帖、雍和堂恽寿平画跋 帖、听雨楼法帖、石芸轩法帖、常氏遗墨帖、御笔亭四十四帝后帖、可园唐诗笔意帖;九堂: 人和堂、节和堂、慎和堂、雍和堂、谦和堂、养和堂、体和堂、广和堂、贵和堂;十三亭: 杏园五

亭(枕霞、披风、庆云、景星、流芳) ;书院五亭(琴、棋、书、画、化玉) ;遐园: 梦绿亭、锄月亭;小石潭琴心亭。另外有新建的狮园且坐亭)。 常家庄园的建筑风格熔儒家文化的严谨秩序、 佛教文化的空灵境界和道教文化的天人合一为 一炉,集北方建筑之豪放质朴与南方建筑之素雅灵秀于一体,庭院深深,不仅具有功能齐全 的庄园特色,而且无处不散发着敦厚典雅的儒家文化品味。 常家庄园以其“十最”闻名遐迩:中国最大的民间祠堂、最大的家族书院、最大的北派私家 园林、最典型的汉纹锦彩绘;晋商民居中最大的占地和建筑面积、最大的民间影壁、最敞阔 大气的宅院建筑、最大的家庭绣楼、为数最丰富的私家藏帖和书画珍品、最精美的砖、石、 木雕。而其款式繁多的门式、窗饰等,更可谓一门一亮点、一窗一景致。堪称华夏民居的大 观园,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全景图。 文化魂、中国牌、世界宝,这就是常家庄园永恒的价值所在。 * 庄园原貌被毁的三个过程:A.抗战时为晋中战役的主战场 B.文革破四旧 C.80 年代拆改之 风兴起,大部分在土改时分给百姓的房屋被拆毁改建。 二、东北堡门: 常家庄园为城堡式建筑,原有八道堡门。由于时代变迁,战争损毁、人为拆除等,至今只幸 存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座了。耸立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巍峨的堡门,是常家庄园的东北堡门,堡 门高 24 米、宽 15 米,显示出常氏的大家风范和富甲一方的气派。 (建筑特征:歇山顶、抱厦门、二重檐;上有 12 个垛口、12 根通天檐柱、12 根卷棚支柱、 五开间、底层为一斗三升五彩、上层为一斗四升七彩) 1.堡: (bao)土筑小城,泛指军事上的防御建筑。 (bu)集镇,常用为地名。 匾:敦艮吉 堡门门洞上方刻有“敦艮吉”三个大字的匾额, “敦”——代表厚道、敦厚、诚恳; “艮” ——在八卦中表示东北方位“ ” ,它表明了堡门的朝向和方位(源于《易经艮卦》; )“吉” ——吉祥、顺利、如意。大意是:堡门的方位朝向东北,居住在庄园中的人质朴敦厚、诚恳 待人,并希望庄园和整个村落都能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宋代二亭双绝帖 大门南北两侧堡墙上是“宋代二亭双绝帖” ,高 3 米,长 13 米。南侧为《丰乐亭记》 ,北侧 为《醉翁亭记》 ,是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最受人称道的两篇游记散文。由宋代另一位大文豪、 大书法家苏东坡手书。文章一绝,书法一绝,故称二亭双绝帖。 欧、苏二人皆属唐宋八大家之列,名噪一时,在中国历史上,亦是两位显赫人物。欧阳修, 北宋人物,嗜古博学、文冠天下,以散文自称一家,兼擅书画;比他

晚出生 30 年的苏轼对 他的文章、 诗词、 书画都极为崇拜。 所以手书欧阳修最受人称道的两篇散文—— 《丰乐亭记》 和《醉翁亭记》 ,以表达自已对这位前辈的敬仰。苏东坡,其诗、文、书、画俱称大家,是 雄视百代,声名显赫的中国文化史上的豪放派代表人物。 欧阳修的“二亭记”和苏轼的书法早在宋代就被尊为“二亭双绝” ,而常家庄园所存的苏轼 手迹砖帖,每字 30 公分见方,字迹清晰、苍劲流畅,堪称帖林珍品。 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常氏家族作为儒商世家,不仅历代书法名家倍出,而且对古代名士、大家的作品广为收藏, 这些我们将在随后的游览中一一介绍。 匾:日新其德——清杜大统书写。 此句源自《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含义是:作为一个人, 每日都要使自身的品德有新的提高。 匾:敦睦仁里 堡门内西向匾“敦睦仁里”——清常炳书写。车辋村中除常姓外,还居住有刘、聂、李等他 姓家族和村民;所以常氏在建筑堡墙和堡门时,特悬挂此匾,以提醒后人,要与乡里和睦相 处,时刻以仁义对待他人。 堡门内西向匾“长发其祥”——清杜大统书写。 --------------------------------------------------------------------------------------三、常家庄园全貌图: 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 历史上的常家庄园为两街一巷, 我们刚才穿过的东北堡门只是历史 上常家八道堡门之一。 常氏于明末清初家道小康时开始宅第建设, 到清乾隆中期, 家业大兴, 开始大规模的庄园修建。历时 150 余年,终于建成占地 60 余万平方米、房屋 4000 余间、楼 房 50 余座,园林 13 处的宏大规模。 南常 “世德堂” 的主要宅第在村南。 占地 200 余亩, 大门坐西朝东, 被村人称为 “南挑角院” 。 门内一条石砌通道。全长百余米,人称“石头巷” 。巷两边共有六组院落,祁县乔家“在中 堂”即仿此院所建。 北常“世和堂”在村北置地,占地 300 余亩。结构上比南常更加紧凑有序。由东而西,形成 车辋村的一条新街,被称为“后街” ,长约一公里有余。两边宅院南北相夹,东西相贯。南 常、北常主体建筑加上散落在村中续建,扩建后的院落占据了原车辋村约一半的面积,居于 祁县、太谷、平遥晋商各院之首。晋中一带流传有“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之说,由此 可见常家庄园的规模之大和其家族曾经拥有过的财富和辉煌。 -----------------------------------------------------------------------------------------------------------------四、祠堂 祠堂概述: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高大宽阔

、气宇轩昂的门第,是常氏用于祭祖的祠堂。 祠堂,又称家庙,是中国传统敬祖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早在西周时期,朝庭制定礼乐,一 些豪门贵族开始修筑家祠,之后两千多年此风延绵兴盛。常氏以儒传家,更加注重对祖先的 膜拜。 祠堂除了用于祭祀祖宗或先贤外, 还是处理家族事务的重要场所。 其目的是为了弘扬中华民 族尊崇先人、提倡孝道为第一人品的思想,维护和发展宗族统治。 常氏宗祠始建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但到了清末光绪年间,常氏后裔中的一支常万 (后称 南常)和另一支常万达(后称北常)则分别建立起了自己这一支系的祠堂,村人 称之为“南祠堂”和“北祠堂” 。由于历史的原因,包括南祠堂在内的常家庄园南常部份已 毁损殆尽、无法恢复,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就只是常家的北祠堂了。 现存的北祠堂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 年) ,位于北常后街东北侧,它的修建历时三年,耗 银二万余两。它的院宽 25 米,七开间,进深长百余米,占地八亩。整个祠堂分三门四进, 包括门亭、房宇、献阁、回廊、正殿、偏厢等,组成了一套严谨有序、结构完整的建筑群。 是现存中华民居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家族祠堂建筑之一。 八字照壁: 在进入祠堂之前, 请大家回过头来, 先看看矗立在祠堂对面的这面大型砖雕影壁。 俗话说 “村 不露村为有村,家不露家为有家” ,从中国传统地舆学上讲,这个“不露”指的是不露风水; 只有保住风水不泄,才能保住、乃至于发展一个家族的“福禄吉祥” 。 影壁,从位置上区分一般有三种。一种是位于宅门里面,呈一字形迎门而设的影壁;第二种 是座落在宅门外面与宅门相对的影壁, 又称照壁; 第三种是斜置于宅门前脸的山墙墀头两侧 的影壁。影壁从造形上区分,常见的有两种,称为“一”字形和“八”字形影壁。 我们看到祠堂前的影壁呈八字型,制成于清光绪六年(1880 年) 。它的中间由 240 个书写迥 异的篆书“寿”字组成。按中国六十花甲子传统,取谐音“寿二百四十止” ,祈愿主人安康 长寿;因为 240 恰好是 60 的四倍,所以又有祈愿家族人丁兴旺、四世同堂、代代长寿的含 义。 照壁的两边是一鹿一鹤,在中国民间传说中,鹤为仙禽,鹿为瑞兽;鹤为长寿的象征,鹿则 兼有寓义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吉祥之兆。 ( 《瑞应图》中称:如果帝王为政、适合于先圣的法度而没有缺失,便会出现白鹿) 用鹿、鹤、桐、松缔合而成的图案,还有喻含“六合同春”之意。因为从谐音上读:六同鹿、 合同鹤、桐同同、春近松。 六合: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天、地、东

、西、南、北相合,安泰而不生乱世;二是在一年十 二个月中,春三月与秋三月、夏三月与冬三月六对相合,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三是在阴 阳五行中,月建与日辰里,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巳与酉合、午与未合、则事事 如意、大吉大利。而所有这些都是人们所期盼的。 旗杆: 这两根旗杆可不是用来升旗的, 它是家族荣誉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制度 下, 只有家族中有人取得四品以上官位的, 才有资格竖立这样的旗杆、 享受此种荣耀。 否则, 任你家财万贯也是不允许的。据记载,常家从兴到衰的整个过程中,出现过四品以上的官员 就达 46 位之多;其中还包括五位从二品的爵位。因此常家的祠堂前就理所当然地竖立起了 这样的旗杆。 旗杆高三丈三尺、约 11 米,由石础、抱柱石、插杆石,旗杆和斗五部份组成。 石围栏雕刻: 左为暗八仙:鱼骨、笛子、花蓝、荷花、葫芦、阴阳板、宝剑、蒲扇。右为八吉祥:法轮、 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法螺。 抱杆石上的图案为出身渔樵、封候奉君,福寿双全、祥龙护佑,上方雕刻有四头石狮,既表 达了主人对家族兴旺的期盼,又有寓意“四时如意、四世同堂、家族兴旺”的含义。 祠堂大门: 气势不凡的七开间高台歇山式大门,门前望柱围栏、高耸的旗杆,整体上给人以肃穆、威严 和凝重之感。门楼的正中悬挂的“常氏宗祠”匾额为常氏十三世常立德书写;悬挂在左边的 是清代山西巡抚曾国荃所赠“艺舟仪济”匾(含义为:赞扬常氏在弘扬文化、传播儒学道德 上使山西得到了益处) ;右边为山西巡抚赵尔巽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 ,奉朝廷旨意赠 给常氏世德堂和世和堂的“乐善好施”匾额,表彰常氏在捐款赈灾中协助朝廷作出的贡献。 (据历史记载,光绪二十九年前后,晋中一带并无大灾,可见当时常氏捐巨资赈济的应是外 地灾民) 两位巡抚的赠匾, 一方面反映了常氏家族在经济上的实力和对国家在文化经济方面所作的贡 献,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常氏家族的荣耀。 楹联:卜地辋川百代儿孙承德泽,名堂燕翼一脉先祖绍嘉猷。 十三世常立德书写。 大意: 祖先选择了车辋这个吉祥之地定居, 使子孙后代能够承托祖上之恩德, 家业兴旺、 代代相传; 一批批后人从最初的燕居之巢走向外面的世界, 由于他们能够承袭祖先的创业精神和勤俭持 家、崇儒重教的品质,才能使常氏成为富甲一方的礼仪望族,这些都是依靠先辈积德所致。 所以,发扬光大先辈的精神是后人不可忽视的责任。 拾级而上,可以看到祠堂高高的门槛。俗话说“高筑

篇五:山西游记

第一天:

一、 坐动车

1.坐火车到太原只需要3.5个小时,夏天去的朋友还是建议多带件厚点的衣服,因为。。。动车上确实确实很凉。

2.回来时要注意:太原火车站候车室上车排队有两种检票口,一个是普通车票的手动检票进站,一个是磁码车票自动检票进站。上车前排队可要排对了呀,要不还要从人海中换口(磁码票可在普通票口进站,反之不行)。

二、 中国煤炭博物馆(门票自理,每人60元)

去的时候没有想到,中国煤炭博物馆还确实比较好的。展厅没啥太大意思,都是各种煤,以及煤精(号称也是玉)的工艺品。比较有意思的是“4D电影厅”和“模拟矿井”。

1. “4D电影厅”,会动的坐椅、有风吹、雨打、下雪。非常有意思。而且重现了亿万年前的侏罗纪森林景观,各种巨型,巨型硅化木、巨型恐龙。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以强大的冲击力

2. “模拟矿井”,号称最大的模拟矿井,里面工具都是从矿上运来的。挖掘车里居然还真有煤。嘿嘿。带着矿工帽,坐着小火车体验一次挖矿的全过程,还是挺有意思的。

3. 煤炭博物馆旁边居然还有山西特色产品展销会,可惜没有时间去了,要是不愿意去博物馆也可以去看一看特色产品。

三、 晋祠(门票自理,每人70元)

从煤炭博物馆出来,坐车来到了有“山西小江南”之称“晋祠”,有山有水,环境幽雅,确实不错,就是安排的时间有些紧,如果再加一个小时就更好了。在那里看到了老版西游记中,孙猴子变的寺庙,呵呵。还有“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的晋祠三绝,不过比较遗憾的是摆放侍女像的大殿没有开,只能在外面看一下。不过旁边有两棵很牛的树,号称都有几千年的树龄,确实很壮观。

四、 晚上自由行(食品街、柳巷)

晚上是自由活动,太原市不大,打车都不是很贵,我们从住宿宾馆打车到柳巷花了15元,和北京比起来,真是便宜,太便宜了!建议大家安装一个导航软件“老虎地图”相当有用的软件,有驾车、公交、走路三个模式,非常好用。在太原市里以及后面到“平遥古城”各种溜达而没有迷路,靠得就是这款神器!

柳巷和食品街是挨着的,先来到了柳巷,这里是太原最繁华的商业街,其实和北京西单、王府井差不多,就是感受一下太原的气氛,还有,就是晚上的重点-美食!

1.柳巷:提前在家做了准备,已经找好了要吃的特色,当然也可以通过“大众点评”软件进行搜索。牛王庙的火锅粉、羊肉串;六味斋就在十字路口,里面人好多,我有吃,特色是酱牛肉、羊肉串;郝刚刚羊杂是非常出名的!一定要品尝一下!在柳巷83号。来山西一定要吃面,在铜锣湾广场吃的刀削面,味道不

错,而且比北京便宜多了。还有一个特色是“老鼠窟”的元宵,没有吃他家的元宵,买了两个很像北京糖耳朵的东东,没有北京那么甜,感觉一般,就是体会一下山西的特色。

2.食品街:顺着柳巷一直走,就来到了食品街,网上查了一下,说食品街已经不像原来那么火了,但有几家老店还在,咱们就是冲着这几家老店来的!嘿嘿。

第一家:路口的泉娃子,在这里吃的担担面,真是难得,在北方头一次吃到这么正宗的担担面,非常够味。第二家:向里走一点就是“吉祥混沌”,味道非常不错,个大馅足,还可以两吃,除了一般吃法外,还可以捞出来在上面撒上一层花生酱,别有一番风味。第三家屈礼洪串串店,主要经营四川特色串串香和各种凉面,网上介绍非常好吃,因为常去四川就没有去吃。第四家:雪山冷饮厅,这可是当地的老字号,一定要尝一尝!大热天的,进来点几种不同口味的冰激凌还是不错的,大概有近20种口味吧。我最喜欢吃“沙棘”的,酸酸甜甜,够味!第五家杨记灌肠店,果然和北京不同,还以为是北京的炸灌肠呢!其实是当地特色一种荞面糊糊,味道还不错。

吃的撑撑的打车回酒店。

第二天:

一、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因为电视剧而火,人家都说山西最大的是王家大院。我们到乔家大院的时间非常早,这时人很少,不错。乔家大院一共有6个院子,前几个其实基本差不多,最好的是最后一个。有凉亭有假山。来这种地方体验的主要是文化和历史,好像我还没有那么高的水平。山西老宅子的布局、建筑、各种建筑装饰都是艺术的结合,看起来非常美。

二、平遥古城:

进城是不收门票的,但是如果要参观里面的票号、镖局、上城楼是需要买套票的,每人150元。我们去那天下着小雨,非常舒服。走在古城的大街上,两边是古老的建筑,还有一些当地的旅馆、古迹、饭馆,感觉非常好。要游遍整个古城我觉得最少需要一天的时间,有时间的话,可以在城里住一天,租辆自行车慢慢的转。古城有点像北京南锣鼓巷的感觉,不过路可要宽多了。

晚上通过“大众点评”找到附近特色山西饭馆,因为住在建设南路,就在附近“芙蓉酒楼”吃的饭,还真是比北京便宜而且量大!点的山西特色:过油肉(肉真多呀!)、土豆泥(这个一般,没有网上评价那么好吃)、油糕(不错)、土豆片栲栳栳、一根面。确实不错呢。吃完在对面山姆超市转了转,买了些带回来的土特产。

第三天:

常家庄园:

真的没有想到常家庄园这么好!我喜欢的一是地方够大,还有湖,环境非常好。二是没有那么多旅游的人,我不喜欢人多。常家庄园是八卦形的建筑,现在只开放进门右手边的建筑,其他据说是毁的差不多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修好,恢复往日的辉煌。

每一个院落其实布局都差不多,看的是人家庄园里的山水和雕饰。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八贴、九堂、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

其中,观稼山、观稼客、暇园、祠堂院、各种贴还是非常不错的,值得一看。最后和班禅活佛开过光的石狮子合个影。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