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台湾土著反抗日本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3:28:08 字数作文
台湾土著反抗日本字数作文

篇一:大陆与台湾的历史联系

中国有超过4千年的文字记载历史,而记载台湾岛的文献距今1700年,那是三国时期吴国人沈莹对东南沿海风土人情的记录,书名为《临海水土志》。公元7世纪隋朝政府派万余人渡海去台湾,有相当一部分人留居岛上,成为大陆到台湾的又一批居民,虽然此前800余年,中国沿海百夷部落有人登岛,先后与该地波里尼西亚岛族人混血成为台湾土著。

12、13世纪中国的宋朝和元朝已经在台湾岛链中的澎湖岛设立行政机构,将台湾岛纳入行政治辖和版图。14、15世纪中国沿海出现了有组织的海盗与政府对抗,郑氏家族一度占据台湾岛,成为海盗集团主力,后被政府招安成为明朝沿海贸易官员,扮演着中国与外部世界贸易的中介角色。

17世纪初,荷兰海盗以欺骗手段登陆台湾,在台南港建立军事城堡,此后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又用传教方式在台湾南部、北部的中国人居住地建立农场,殖民扩张。1662年郑成功率领明朝海军力量驱逐了荷兰殖民者,设立承天府,全面治理台湾岛。这种承天府的治理直到清朝统一中国之后,变为福建省的一部分,1714年清政府派人到台湾测绘地图,以后一直将台湾岛视为“东南沿海七省之门户”。

19世纪以后,列强以武力对东亚各国胁迫开关,中国、日本的海港城市先后遭到英国、美国舰队和登陆部队的侵略,其后中日两国采取“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发展军力,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求自保。1871年,维新后的日本派出伪装成渔民的武装人员登上台湾岛东部,遭到土著居民抵抗,日本借机威逼清政府让出对硫球岛政权的保护权,并对台湾提出领土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此后,为了巩固台湾岛防御,清政府增加对台湾岛的移民,并在1885年正式成立了台湾省,派出刘铭传治理台湾,刘任内铺设了中国第一条铁路、第一条海底电缆、第一条输电线路,建立了第一家发电厂、第一家电报局,台湾工商业兴盛,现代教育发达,成为当时清政府“洋务运动”中最为先进的一省,为台湾日后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次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当时的记者报道,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清政府官员也纷纷留守原职,与当地驻军、民众一道拼死抵抗日本军队的占领,大陆东南沿海人民也出钱出力出人参加抗日斗争,以后在日本统治的50年中,近60万台湾同胞因反抗日本占领,牺牲在日本的屠刀下和监狱中。即使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为了抵制日本殖民统治,林献堂代表的势力运用议会抗争方式争取做中国人的权力,而蒋渭水等知识分子和教师也用报纸和图书的中文写作和陈述中国历史,向台湾同胞弘扬中国人的意识。

日本殖民统治者竭力建设台湾的目的,是让这个富庶岛屿充当它向东南亚和西太平洋扩张的跳板。日本统治期间从台湾掠夺了大量资源和劳动力,台湾工人工资仅仅是日本工人工资的七分之一,大量的木材、煤炭、矿产、钢铁、蔗糖、大米运往日本。日本甚至将台湾土著人视为野兽,使用铁丝网圈围其居住地,并使用迫击炮和毒气弹对其反抗进行种族灭绝。日本教育台湾人的目的是让他们成为驯服的奴隶,日本人从来就不允许台湾人报考大学的政治、法律类,只能学工科和医科,成为日本人的工具。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对台湾实施高压统治和类似希特勒纳粹文化的“皇民化运动”,逼迫台湾同胞改掉中国人姓名、放弃语言和效忠日本天皇及军国主义,而李登辉家族和辜敏宽家族就是日本政策的最好服从者和继承者。日本还征调大批台湾青年加入日本侵略大陆和东南亚的军队,甚至参与对美国珍珠港的袭击。

1945年8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及澎湖列岛依照中、美、英签署的《开罗宣言》和中、美、英、苏签署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归还中国。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市举行,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台湾及澎湖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当时在台湾的西方记者报道说,台湾岛到处是鞭炮和欢声笑语,到处张灯结彩,人民欢欣鼓舞,庆祝自己又重新成为中国人,他们流着欢喜的泪水,祭告祖先亡灵,庆祝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近代以来,台湾同胞经历的历史和中国大陆同胞所经历的一样,都深受列强殖民侵略的苦痛,同时台湾同胞也与中国大陆一道艰苦地抗争,寻求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发展。在经历了历次战乱之苦后,两岸同胞都认识到,中国大陆与台湾分离的历史,完全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殖民的结果,完全是中国长期衰弱和内乱的结果。中国的统一,不仅是民族复兴的标志,更是两岸中国人走向全面现代化必须要面对的客观事实。

参考资料:中国台湾网

篇二:1895年日本攻占台湾血史钩沉

1895年日本攻占台湾血史钩沉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汪柏田 日期:2007-6-1 点击:697

1895年日本攻占台湾血史钩沉

汪柏田

本书是全面系统展示百年前中国军民反抗日本占领台湾的这一段斗争历史的长篇纪实性作品。作者根据近半个世纪前听当地老人讲述自己亲历的历史,并研读了海内外有关台湾抗日的史料,经过几十年的酝酿而撰写成的,1995年出版正好是为中国台湾抗日军民百年祭的献礼。

基隆沦敌后,守军大部沿金山海滨撤到了沪尾。溃散奔入台北的,除有一些循铁路线奔向大湖口、新竹以外,也都沿淡水河右岸,集结到了沪尾周边。日军事前侦知消息,因此进入台北后,当即派出部队向沪尾追踪而来。 沪尾即今台北县淡水镇,沪尾之名得自山胞――原为山胞沪尾社居地。18世纪初叶,这里还是一个荒村,以后因南岸的八里坌淤浅,商船改由北岸出入,始渐得到开发,形成市街。1860年(咸丰十年)依“天津条约”辟为与各国互市之口,建“淡水港”,自此这里已应改称“淡水”,但为了区别于淡水县(治艋〔舟甲〕),当时(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台湾土著反抗日本)民间及各种书籍,仍多依旧习以“沪尾”称之。

沪尾位于台北府城西北,水程和陆程均在40里以内。这里地当淡水河入海处,群山环抱,一水中流,自来号称天堑,兵家必争,并有“守台北,必守沪尾;沪尾失,则台北不能保”的说法,1884年中法战争中,法军从基隆和沪尾两面夹攻台北,刘铭传毅然决定放弃基隆,回师沪尾,当时不少将领谏阻。民众议论纷纷,甚至朝廷也迭令申饬,刘铭传都置之不顾,终于依靠这一正确的战略方针和军民们的英雄抵抗,保住了台北的安全。台湾自主前,唐景崧原命令总兵綦高会率五营兵力分扎沪尾各炮台,记名总兵廖得胜率两营把守海岸险阻之处,再派进士陈登元率领所编团练三个营,驻防八里坌,以为犄角,互相呼应。这样的部署应当说还是恰当的。特别是原隶淮军王孝祺部的綦高会,素称虎将,原以战功官居湖北郧阳镇总兵,中日战事爆发后始奉命增防来台,把这一带的防务交给这

样的人负责,无疑更是正确的。但等到从广东招募的粤勇陆续抵达台湾后,唐景崧忽然命令记名总兵胡友胜率领四营粤勇开赴沪尾,表面打出增强海口防务作幌子,实际是出于偏赖广勇的私心,让胡取代綦高会的职权,以致綦高会心怀不豫,在民主国成立后,竟趁台湾镇总兵万国本移师内渡之机,随之拔营而去。綦高会出于私人意气这样做,自然也是该受到指责的,但不论怎么说,大敌当前,失去了这样一位能战的勇将,总是令人惋惜的。

当时陆续到达、集结在沪尾的清军,总数约5000人,凭着所持有的枪械,再加上沪尾险要的有利地形,本来未尝不可背水一战,予追来的敌人以打击,然后撤至桃仔园一线,与北上的林朝栋部栋军(当时已有一部分集结于新竹,其他的正陆续向新竹赶来),以及姜绍祖、吴汤兴等所部义民军(当时已进至大湖口)会合,继续与日军展开斗争,再相机北进规复台北以至基隆的。可惜当时这些部队已既无组织,更乏斗志,而沪尾、关渡两座大炮台和观音山小炮台,在唐景崧逃来沪尾的混乱时刻中,又或防军自动溃散,或被轰毁,已形同虚设,无法参加战斗,因而这5000多人,在日军到达之后,也就只能如同猪羊鸡狗,任由凶残的日军宰割了。

开赴沪尾的日军是6月8日中午自台北出发的。当时日军近卫第一旅团长川村景明少将虽已到达台北,大部队却还在途中,所以总共只派出了两个中队步兵和一小队骑兵――即不足500人,这支不足500人的“追剿”队,在中西中佐率领下,在到达关渡附近时,曾遭到驻在邻近村庄的台练的狙击,前哨被打死了十几个人。因为当时天色已越来越昏黑,又不熟悉周围的地形道路,就由中西中佐下令停止前进,摸到附近的一所庙宇中住了下来。第二天天亮后,才又赶了一段路,来到沪尾街。

当时散乱的5000余名中国士兵,除约有几百人藏身在沪尾街左近的山坡、山脚外,其他人全麇集在马祖宫广场上,等待登船――6月5日,中国轮船“驾时”号驶返上海时,曾从这里载走一批人,他们以为中国轮船还会来接他们。当中西中佐率部进入沪尾街以前,散布在山坡上的中国散兵曾试图加以阻拦,纷纷开枪射击日军,但因相距过远,日军又借林木为蔽,没能造成杀伤和阻住日军前进。

10点钟左右,在我炮台早已无一兵一卒、根本无法组织攻击的情况下,从

基隆驶来的日海军“浪速”、“高千穗”二舰,一直深入开到海口内,并连发十余发炮弹示威恫吓。中西中佐乘此机会进入马祖宫广场,将广场上的几千名散兵全部置于他的火力控制之下。午后,日军大本营参谋、步兵大佐福岛安正,伙同宪兵大尉佐藤等60人,带了11名翻译,乘“八重山”号军舰由基隆赶到沪尾,占据原海关署,设立了所谓“沪尾事务所”,意在让中国散兵逐个进行缴械登记。麇集在广场上的中国兵没弄明白他们的意图,看到日舰遍布海口,前后都有敌军监视,惶惶然不知所措。出于求生的欲望,以为只要扔下枪械子弹,脱去号衣,就可换回活命,日本人就不迫究了。于是一个这样做,个个竟起仿效,接着不约而同,向四面道路及各自认为安全的地方轰然跑去。“事务所”里的日本军官等着中国士兵前来登记,发现中国士兵这一行动,勃然大怒,指为“已降再叛”行为,立即挥动日军追赶。在他们的命令下,日军大发兽性,挥刀持抢,一涌而上。中国士兵跑得近的被撵上,死于刀劈枪刺之下;已跑远的在日军枪火的密集攒射下,也少能幸免于难。那些尚未及跑出广场的,则被日军用武力胁迫押回广场中央,鹄立等候,稍被认为意图反抗,即遭鞭打、脚踢,甚至在刺刀下死于非命。在这次大屠杀中,究竟有多少中国士兵遇害,详细数字已无法查证,但从原集结的人数达5000余名,后来日军只遣送了3000名推算,总数当不下2000名,当时由于日军严密封锁消息,只有一家外国报纸,曾用“血洗沪尾”四个字对这一事件作出过最简短的报道。四字寥寥,却足够人们从中想象出日军当时的凶残,以及中国士兵当时被戮之苦和死事之惨!

在这次事件之后,日督桦山资纪慌忙印了一份“谕示”,在沪尾广为张贴散发,妄图掩盖其残杀俘虏的罪行。

败兵遣送谕示:本总督于本月2日,同大清国皇帝陛下钦命交割台湾全岛及澎湖列岛全权委员、二品顶戴、前出使大臣李经方,在基隆办理台湾全岛及附近各岛屿,并澎湖列岛所有堡垒、军器、工厂暨属公物件,转移完毕。自此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并澎湖列岛,已完全归隶大日本帝国之领土。然前台湾巡抚唐景崧,违背大清国皇帝之意旨,嗾使在台官兵,恣其武力,与本总督相抗拒,本总督势非得已,遣军还击。基隆一战,尽扫狼烟。今唐景崧潜遁无踪,将校非殁即走,败兵四窜,掠夺良民,罪大恶极,虽万死不足以辜。惟此一暴行,或出于将帅之命,或困于饥寒交迫,衡之情理,恩施格外,宥免尔等死罪,且准免费搭乘

我国轮船,送往清国福州。凡汝败兵,应从本总督之命,限于6月30日(闰五月初八日)前,向台北、基隆、沪尾我文武官署申请,速归清国。倘冥顽不悟,蓄意倡乱者,悉置于死,不稍假借。又各堡各社民等,如有藏匿败兵,一经举发,家主与败兵同罪。明治二十八年六月 台湾总督大将子爵 桦山资纪

就这样,侵略被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正义的反侵略被涂描成非法;台湾人民为保卫家乡而战成了“挑衅”,明火执杖闯进别人家舍的贼人,倒成了“势非得已”被迫“还击”;给台北良民带来灾难的祸首,竟出而为台北居民“请命",代抱不平;陷“败兵”们于困境、残暴加以杀害的刽子手,却成了悲天悯人、拯他们出水火的活菩萨!这真是恬不知耻的弥天大谎!真是不折不扣的强盗逻辑!至于6月9日发生的惨案,桦山在这篇“谕示”中,有意只字不提。但日军用血写下的罪行,当然不是他用墨写的谎言所能掩盖的,同时就在他公布这份“谕示”以后,日军还又用许多新的暴行告诉人们,日本是怎样对这些“败兵”“恩施格外”的!

“败兵遣送谕示”在沪尾贴出的当天晚上,一艘名为“矶浦丸”的日本轮船驶抵沪尾,幸存的3000名中国士兵中的1200名,在日军的严密监视下,于8时30分登上该船,被遣送往香港。日本人倒是实现了他们总督“有言在先”的承诺:对登船的中国士兵,一律免收船费。但他们却又犯下了一桩新的罪行:命令所有兵丁交出各自行李、衣衫中藏有的金、银货币,以及稍微值钱的器物――硬说这一切都是抢劫所得,应一律没收归“公”。因为舍不得交出实非“抢劫所得”而确系省吃俭用积攒下的几两银子,在桦山“如有反抗者格杀勿论”的“有言在先”的规定下,又有一些中国士兵在登上船舷之前,甚至在踏上船,在即可望到家乡的土地时,惨死在日兵的屠刀之下。

6月11日,剩下的1700名中国士兵,被押上“万国号”运输船,送往厦门。当然,又是一样“免票”,并又有一些人在同样的罪名下惨遭杀害。 为了侦察淡水河对岸情况,并搜捕下午那场混乱中潜过河的中国士兵,6月9日进驻沪尾当天,日军即夜派出骑兵渡河。这些骑兵后来占据了八里坌,并在那里留下了另一桩血腥罪行。因为这桩罪行差点成了“死无见证”,很少人知晓,因而也就没在各种有关书籍中留下记载。

八里坌即现在台北县八里乡,当时分守在这一带的是进士陈登元训练的团练

--劲字三个营。日军渡河后,在兴直山下与其中黄光松所部劲字前营遭遇,双方接战了一阵,黄光松不敌,向桃仔园方向转进。途中与陈宝元、陈连生率领的劲字正营和劲字后营相遇,三个人本打算合兵一处组织反攻的,但因唐景崧逃走后,粮饷弹药都得不到补充,虽有其心而无其力,不久由于困难重重,无法支持,只得自动解散了。八里坌也就这样陷入了日军之手。

这之后,这部日军即以八里坌为据点,每天分头出动到附近地带,名为搜捕中国“败兵”,实际上借机窜入各村落,骚扰百姓,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居民们深受其害,个个恨之入骨。

有一天,日军晚点名时发觉少了一名士兵,隔天下午才发现已被人用剪刀刺穿了喉咙。因为尸首是在宝石庄附近发现的,日军指为该庄居民所为,当晚即集结起全队人马汹汹朝宝石庄而来。他们先把这个小小的庄子团团围住,然后分出一部分人,由军官高举指挥刀,亲自带领冲进庄内,如驱鸡喝狗般把全庄居民往村中的一块空地上赶,等到把众人驱赶到了一起,随著日本军官一声令下,几名日兵策动马匹,当著居民的面把一处处房子引著了。日军冲进庄时,一些年轻力壮的汉子试图抵抗,登时被日军杀死了,这时另一些眼看自己的房子被烧,按不住心头怒火,冲出来与日军拚命,又被日军一个一个残酷杀害,以致全村最后只剩下了一些老弱妇孺,日军便又连呼带喊地,把一群老弱妇孺朝海滩撵。到了海滩,日军勒逼他们站在一堆,分出一部分兵士端枪远远监视,料着跑不掉了,然后放出另一部分兵士,策动马匹,挥起战刀,在这堆人中往来驱驰,把人当靶子练“砍桩”,一个女人望见日兵纵马朝自己跑来,大叫一声昏厥在地,那个日兵并不停蹄,一只马蹄端端正正踩在她的胸膛上,登时一股鲜血自那女人嘴中喷了出来;一个老人瞥见日兵挥刀向自己砍来,慌忙向另一边躲,那日兵就手把马刀递到另一只手中,只一挥,就把那老者那半边头劈下了地,就这样,在一片惊天动地的哭声、呼救声、怒骂声中,日本骑兵往返驱驰了几个来回,一直到这些无辜的老弱病残、妇女儿童全部倒在血泊中才驻马。但这些无人性的家伙犹觉不解气,又下到地上,走近跟前,一个一个加以检查,或补给一刀,或加上一枪,确认所有的人都被杀死,再无一个能侥幸留下一命,这才由他们的军官发令,集合起队伍,纵马奔向回程。

这个庄子是个黄姓大庄,庄尾黄家有个男孩,叫黄竹一,这年刚满15岁,

篇三:台湾与日本

题 目 日据时代的台湾 姓 名 林元雁 学 号 3120101940 授课教师 陈群元 专 业 信息与通信工程 年 级 2012级

日据时代的台湾

林元雁3120101940

信通1201

指导老师:陈群元

周二下午班

摘要: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一、台湾日据时期:

台湾作为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第一个殖民地,充满了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政策导向及活动形态1。由于日本是最后一个跻身近代殖民帝国的国家,其帝国主义型态具有后进性,和西方由资本主义引导国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国内的资本主义尚不发达,无力在台湾从事大规模资本活动,因此日治初期,是由台湾总督府主导殖民地的开拓规划。原则上,由官方为日本资本家量身定做各种规则,迫使台湾提供资源、物产及劳力,为其服务。在国家发展定位上,日本将台湾作为支持本国工业的后盾,同时是日本向南方发展的基地。日本在台湾实行特别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会,台湾人没有平等的参政权,现代化教育在初期台人教育程度也远低于在台湾的日本人,日后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与日人相比仍相对不平等2。 日本在台湾的统治经历了始政时期(1895-1915)、同化时期(1915-1937)和皇民化运动时期(1937-1945),其政策从高压到软硬皆施,最后企图将台湾变为日本的一部分儿进行皇民化运动,特别是在二战期间日本对台湾的皇民化运动,对台湾社会的影响深远3。 始政时期(1895-1915):在此约二十年内,以台湾总督府与日军为主的日方统治,遭遇台民顽强的抵抗。

同化时期(1915-1937):在此时期,国际局势有了相当程度的变化。1914年到1918年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统治权威。在这种情况下,民主与自由思想风靡一时,民族自决主义更弥漫全世界。日本也因此在台湾实施地方自治、创设总督府评议会、公布日台共学制度及共婚法、撤废笞刑、奖励日语等,对于促进同化、减少差别的工作颇有作为。此谓之同化政策时期。

皇民化运动时期(1937-1945):在此期间,总督取消了原来允许的社会运动,全力进行皇民化运动。

皇民化运动大力提倡台湾人全面日本化,并全面动员台人参加其战时工作,而这项运动一直持续到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台湾回归中国为止。此种由台湾总督府主导,极力促成台湾人民成为忠诚於日本天皇下的各种措施,就是皇民化运动,即内地化的极端形式。 1 罗吉甫. 《野心帝国:日本经略台湾的策谋剖析》. 1992: 页27. "“第一篇 损益评估接收期 2.接收前产业评估”……是日本这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能否取得帝国主义国家身份的试金石。"

2 《日本帝国主义下之台湾》,1999年,台北,海峡学术出版社。 3 《维基百科》:台湾日治时期。

皇民化运动细分成二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1936年底到1940年的国民精神总动员,重点在於确立对时局的认识、强化国民意识;第二阶段是1941年到1945年的皇民奉公运动时期,主旨在彻底落实日本皇民思想,强调挺身实践,驱使台湾人为日本帝国尽忠。

总的来说,日本人在台湾建立起的一系列的对殖民地控制的制度,一方面加强了对台湾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台湾的抗日武装斗争愈演愈烈。后来,在台湾社会对民族自决与自治的要求日益白热化,总督府不得不释放部分自治权,这也促使了台湾社会的民主化进步。

二、日据时期对殖民地的控制

经济:

日本占领台湾之后,在台湾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促使台湾社会经济结构的殖民地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日本在台湾进行了土地林野调查,促使台湾的土地林地产权的明晰化;二是日本在台湾进行了度量衡与货币制度改革,统一了度量衡与货币,使得这些标准从中国式向日本式变化,将台湾的社会经济纳入日本资本主义的轨道,使台湾逐渐转化成真正的日本殖民地;三是日本在控制台湾后,开始驱逐英、美、德等西方资本主义的势力,最终实现了日本资本对台湾各个领域的独占地位。

文化:

日本人企图在台湾推广日本文化,使台湾人民从心理上接受日本对台湾的统治。日本在台湾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制,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师范教育到高等教育。不过日本在台湾发展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提高台湾人民的文化素养,而是培养可以为日本所利用又不反对日本统治的人才,特别是在皇民化时期的教育,更是为了将台湾人变成日本人,企图使台湾人从心理上接受日本的合法统治。

衣着饮食:

日据时期,台湾废除清朝服制令,使民间普遍的服饰产生了变化,慢慢产生有改良式清装、日式和服,甚至上半身和服下半身清朝宽裙的组合,而且男人减去了辫子,女人也不再裹足,这使部分女性对日本人产生了好感;台湾人主要以蓬莱米和在来米为主食,逐渐食用牛肉??除此之外,台湾人也逐渐养成了吃点心的习惯1。

日本是想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同化台湾人。

??

三、日本对台湾的影响:

日本在台湾建立起的总督专制统治制度,警察统治制度和封建保甲制度,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台湾社会的相对稳定。除了统治初期小规模且持续的反日运动外,台湾社会一般来说为安定的,虽然这种安定来自总督府高压统治,不过在某些层面下,配合总督府经济与教育政策的台湾人民,也获得了生活条件的相当程度的改善。因此,台湾人口在五十年的日治时期阶段,呈现了倍增的状态。

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自然回到祖国的怀抱,饱受日本人殖民统治的台湾人,对于打败日本的祖国,充满憧憬的欢欣之情。这本是很美好的事,但是蒋介石接手后,高兴的人民很快发现,国民党比日本人还不如。有一句话:“日本人是狗,吃完后至少会看家护院。国民党是猪,只吃不干。2”当时,蒋介石为了平定台湾,杀了台湾一个世代的精英1万人。可能全亚洲,只有台湾人对日本人会有欢迎再回来的想法。

现今台湾人受日本大众文化的影响极深,这是受日本“皇民化”影响。90年代后,当1

2 《日据时期台湾社会习俗的演变》,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王莹。 《日本对台湾的影响》,新浪博客。

台湾的经济环境条件能反映在消费能力上时,日本的大众文化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向海外输送。这使得日本的大众文化成为当时台湾年轻人注意的焦点,更重要的是台湾在建立起自身的大众文化时,有相当大的程度是以日本的发展为借鉴,发展出台湾自身的大众文化。这种文化的传播,相当程度上与政治文化有所区隔,就如同台湾过去的“香港热”、现今的“韩国热”一般。

四、对“日据时期”的看法:

纵观日据五十年时间,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当地生番对日本侵略的抵抗,这都是我通过《赛德克巴莱》这部电影得知的:

塔道:你明明知道这一战一定会输,为什么还要打?

莫那:为了快被遗忘的图腾!

莫那:你看看这些年轻人,白白净净的脸。。。。没有赛德克该有的图腾。你忍心看着他们死的灵魂被祖灵遗弃?还是你觉得他们不够资格?成为一个双手染血的赛德克巴莱?

塔道:图腾?

莫那:图腾!

塔道:拿生命来换图腾印记。。。。那拿什么来换回这些年经的生命?

莫那:骄傲。

或许有些人还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图腾是什么,也忘记了自己民族的信仰。有时候身边忽地冒出一句:理想信仰一斤值多少钱?我不知道 这是玩笑的话语还是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这显然已经不是可笑不可笑的问题了,而是对这种文化传统的一种冷漠,民族凝聚力再也看不到,文化身份上的认同感也早就没有了。看到了电影的结尾赛德克族人几乎被屠杀殆尽,他们自杀的的自杀,战死的战死,这样一个台湾的原住部落似乎消失了,莫那鲁达的遗骸称为了研究这个原住部落的最后实物,这应该是赛德克族人最后的图腾吧。

中国现在最可怕的是部分人已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是没有前途的民族。 这个时期的台湾人或多或少被日本同化,但是他们只是想要文明的生活,并不是把自己当成日本人,他们还有自己的中国魂,他们还是龙的传人。日本战败,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时,当时的台湾人对于祖国充满憧憬的欢欣之情,从这就知道,他们没忘本。

现在还有一些什么“日据”“日治”之争,我只想说一句,台湾是中国的,一直都是!

参考文献:

《维基百科》台湾日治时期

《雾社事件》百度百科

《日本统治时代的台湾》台北:致良出版社,2007年版

《赛德克巴莱》

参考链接:

《日本统治下的台湾》

《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

篇四:李登辉媚日卖台暴露其日寇余孽嘴脸

李登辉媚日卖台暴露其日寇余孽嘴脸

2014-09-23

李登辉不是中国人,既不是汉人,也不是中国台湾的土著人,而是日本殖民主义者的后代,这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是,李登辉居然曾经要求i加入过法西斯日本的军队,这倒是头一次听说。这样的信息应当是可靠的,因为,这个信息并非来自他人,而是李登辉本人。

据报道,9月2日晚,以93岁高龄、第五次到访日本、第一携全家到访日本的李登辉在大阪举行他此次访日的首次演讲,晚用日语的公开演讲约1个半小时,近1600名听众出席了在大阪府国际会议场的讲演。演讲中李登辉自述二战期间他在京都帝国大学留学期间,志愿参加过大阪前陆军第4师团,以此来说明他与日本关西地区的缘份。由此我们只能说蒋经国先生糊涂,怎么可以让这么个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渣余孽作为接班人;也由此不难理解,李登辉为什么每次访问都对日本竭尽奴颜婢膝之能事,甚至还去参拜供奉着帝国主义“殉道者”亡灵靖国神社,更不难理解为什么已是垂死年龄的李登辉依然访问日本并携全家前往,依然对日本充满倾慕爱戴之心,依然把“媚日卖台”作为期访问的总基调。

一是媚日。他不仅一再把日本吹捧为好国家,称其“比5年前有进步,到底是个好国家”;而且,极力为日本右翼溜须拍马,鼓吹日本必须修宪以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战争是人在生物学上无法逃避的本能”。“放弃战力,只是让自己置身在被侵略的愚行。云云。李登辉这些媚日之语,甚至连许多现籍日本人都难以启齿。看来,李登辉有意追随其胞兄,希望死后和它的哥哥一道入籍靖国神社了!

二是卖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两岸和平统一是根本出路。但是,李登辉所到之处,都把伟大祖国视为敌人,把日本视为“爷娘”,企图把台湾的命运与日本的命运拴在一起。一方面,它把日本应当修宪的理由归因于中国的强大。声称日本的周边环境愈来愈充满火药味,此时,领导人更为重要,所谓的保有战力,并非是战争的意思。身处混沌的国际社会中,为不受欺凌,拥有自我保护的战力是必要的,这是国际社会的常识;其次把日本修宪与台湾的前途联系在一起。声称“日本和台湾是命运共同体,日本好则台湾好,反之亦然”。其企图分裂祖国、投靠日本的野心昭然若揭。由上,青衫老祖反而释然。为什么呢?

第一,我们不应当把李登辉当作中国人看,而应把它当作日本人看。因为它不仅是日本殖民主义者留在日本的残渣余孽,而且有可能早已是日本在我台湾地区的间谍卧底。第二,由此我们可以看清鼓吹台湾独立的都有些什么人。肯定有不少属于李登辉一类的人,也就是原本就与中国人离心离德的外籍人。第三,由此也就更加坚定一点,绝不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这一点是和平统一的内在动力;但是,如果对方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甚至它本身就不是中国人,它们千方百计将祖国的宝岛分裂出去,甚至想投靠日本或其他什么国家,中国该怎么办呢?恐怕就只有四个字最合适了,那就是:干它娘的!

篇五:日侵台

1871年12月,60多名琉球人乘船遭遇台风,漂流到台湾南部登陆,其中54人被台湾土著居民杀害,其它人被清政府送回国。日本以琉球漂流民在台湾被杀为借口,在美国驻厦门总领事、自称“台湾通”的李仙得的协助下,立即向清政府发难,乘机侵略台湾。

1873年11月,日本政府派外务卿副岛种臣出使中国,随员柳原前光到清政府总理衙门询问琉球漂流民被杀事宜。柳原前光提出:“贵国台湾之地……贵国所施治者仅及该岛之半,其东部土番之地,贵国全未行使政权,番人仍保持独立状态。前年冬我国人民漂流至该地,遭其掠杀,故我国政府将遣使问罪。”总理衙门大臣毛昶熙等回答说:“番民之杀琉民,既闻其事,……。夫二岛俱我属土,属土之人相杀,裁决在我。我恤琉人,自有措置,何预贵国事而烦过问?”柳原前光争辩说,琉球为日本的国土,清政府应惩罚杀害琉球人的番民。毛昶熙说:“杀人者皆生番,故且置化外。……皆不服王化。”柳原前光说:“生番害人,贵国舍而不治,我却将问罪岛人。”

1874年2月6日,日本政府通过《台湾番地处分要略》。4月组成所谓的“台湾生番探险队”3000人,由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舰队侵略台湾,并在琅峤登陆。5月18日,日军开始与台湾当地居民交战。牡丹社酋长阿实禄父子等战死。7月,日军以龟山为中心建立都督府。

清政府得知日军侵犯台湾消息后,立即向日本政府提出质问,并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率军直赴台湾。沈葆桢等到达台湾后,一面与日军交涉,一面积极备战。日军由于不服台湾水土,士兵病死较多。日本政府考虑到不能立即军事占领台湾,于是转而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经过一番外交斗争后,清政府与日本政府于10月31日签订《北京专条》,清政府付给“日本国从前被害难民之家”抚恤银10万两和日军在台“修道建房等”40万两。12月20日,日军从台湾全部撤走。 日本第一次对外侵略扩张首选的目标即为中国台湾,给清政府敲响了警钟,同时也暴露了日本霸占台湾的野心。

1879年,日本武力吞并了琉球,设冲绳县。台湾的安全再次受到威胁。1885年10月,清政府下诏在台湾建省,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

1874年4月27日,日本借口琉球“牡丹社事件”[1],悍然出兵台湾。日本此次出兵,其实质是为了占领整个台湾岛。此事与美国人李仙得有关。以往史书对此叙述不祥。此次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资助,在日本查找资料过程中,发现一系列的资料能够证明日本此次征台从策划到实施确实都与美国退役军人李仙得相关联。李仙得为日本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外交策略。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占领台湾。他策划让日本取得清政府对台湾蕃地无有效统治的所谓“化外之地”的口实,进而为出兵台湾提供籍口。同时,他还为日本提出了具体的攻台作战计划书。现将此“计划书”中译文呈献给各个朋友,并加以分析。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