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情绪一致性记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3:30:45 小学作文
情绪一致性记忆小学作文

篇一:抑郁个体心境一致性记忆论文

抑郁个体心境一致性记忆研究概述

摘 要:情绪和记忆一直以来都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对于记忆与情绪的关系问题,心境一致性记忆效应是一个重要方面,随着临床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融合和发展,抑郁个体心境一致性记忆的临床价值逐渐受到重视。就目前来看,各研究者对心境一致性记忆的研究结论存在分歧,本文回顾了前人关于心境一致性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研究,分析了结论不同的原因及心境一致性记忆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心境一致性;内隐记忆;外显记忆;抑郁

中图分类号:b8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8-0100-02

引言

心境是一种能长期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的比较微弱、持久且具有渲染性的情绪。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心境的弥散性是指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会指向周围的一切事物。当一个人心境高涨时,他会觉得心情愉快;而当某个人心情郁闷时,他会感觉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心境的长期性是指心境产生后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人的情绪表现和日常工作,有时甚至成为人一生的主导心境。心境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导致心境产生的原因很多,工作、学习上的成功和失败,人际关系和个人健康状况,自然气候的变化等都是影响个体心境变化的原因。近年来,心境一致性记忆问题已成为情绪和记忆关系的重要研究领

域。心境一致性记忆是指人们倾向于记住与他们心境相一致的信息,抑郁个体的心境一致性记忆指抑郁个体能够回忆更多的与其抑郁心境相一致的消极信息。研究表明mcm在抑郁心境中表现为一种较为稳定的现象,并有可能是抑郁情绪得以保持的重要认知机制。 自从gillgan(1983)提出心境一致性记忆假说以来,关于心境一致性记忆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随着认知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的融合与发展,研究者们将非正常个体的心境一致性记忆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尤其是抑郁个体的心境一致性记忆。就目前来看,对心境一致性记忆的观点不太一致,本文回顾了前人关于心境一致性记忆的研究,分析了结论不同的原因,指出心境一致性记忆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心境一致性记忆

心境一致性记忆(mood-congruent memory, mcm)指“人们将会学习更多与个体当前情绪状态相一致的信息”[1]。当个体学习时的情绪状态和所学材料的情绪色彩一致时有利于个体对学习材料的记忆。抑郁个体的心境一致性记忆是指抑郁个体能够比较容易的记住与其抑郁心境相一致的信息。心境一致性记忆一般用不同效价的情绪词为测验材料探讨被试对何种性质词的启动效应大,进而测量心境一致性记忆的是否存在。

二、抑郁个体心境一致性记忆的研究

过去的30多年里,心理学家对抑郁个体的心境记忆作了很多研究。然而,对于抑郁个体是否存在心境一致性记忆,研究者们并没有得

出统一的结论,形成了存在mcm和不存在mcm的两种观点。

(一)抑郁个体的心境一致性记忆研究

bradley[2]等以情绪词为材料,用词汇选择任务探讨了临床和非临床抑郁个体的内隐记忆。结果发现,抑郁个体在对负性情绪词的阈下刺激测验中获得较高的分数,从而证明了心境一致性内隐记忆的存在。陈图农[3]等以临床抑郁者和正常人为被试,以再认测验为任务,发现内隐记忆的mcm。ruiz-caballer以临床抑郁患者和正常个体为被试,用词干补笔任务,探讨了内隐记忆中语义与非语义加工过程。结果发现心境一致性实验材料比不一致性实验材料有较大的阈下启动效应。gonzalez以抑郁和非抑郁者为被试,分别用自由回忆和词干补笔任务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一给被试提供有意义音节的实验材料,结果发现抑郁个体无论是自由回忆还是词干补笔的任务下都存在心境一致性记忆,而非抑郁个体无显著差异。然而作者为了保证被试不用外显的记忆模式帮助自己完成内隐记忆测验,于是又设计了另外一个实验。即在对抑郁个体的测验中,作者给其中一半的被试提供有意义的编码材料,而另一半被试提供无意义的编码材料。不同的测验材料同样证明了抑郁个体心境一致性记忆的存在。

mark用drm范式给有重度抑郁诊断的被试和没有重度诊断的被试呈现积极、中性和消极相关的条目,结果发现无重度抑郁诊断的被试比较容易记住积极的词汇,而有重度抑郁诊断的被试比较容易记住消极的词汇。有研究者对自然抑郁者和情境诱发抑郁者作了研

究,kwiatkowski比较了两种抑郁情境下的记忆效应,发现自然抑郁患者心境一致性记忆效应优于情境诱发抑郁者的心境一致性效应。我国研究者霍俊丽和陶云[4]以自然抑郁患者和情绪诱发抑郁者为被试,以不同的效价图片为实验材料,采用加工分离的程序,探讨抑郁个体在不同的效价图片上是否存在心境一致性记忆,结果发现,两种抑郁患者在对消极意义图片提取时的成绩显著高于对积极意义图片词的提取。

denny以临床抑郁者和非抑郁者为被试,采用概念驱动测验和知觉驱动测验程序研究不同效价情绪下的心境一致性记忆,在对材料进行学习时都是进行有意义的加工,而在测验时则才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用概念驱动测验测量外显记忆,而用知觉驱动测验测量内隐记忆,研究表明:抑郁个体心境一致性外显记忆显著。国内研究者郭力平[5]运用加工分离法研究再认测验中抑郁个体的心境一致性记忆。结果表明,抑郁个体外显记忆存在心境一致性记忆效应。

(二)抑郁者的心境不一致性记忆研究

danion[6]用内隐和外显记忆任务研究临床抑郁患者和正常个体。结果没发现心境一致性效应。bazin用线索回忆研究临床抑郁患者和非抑郁者。也没有发现显著心境一致性效应。steffen moritz[7]以抑郁患者和正常个体为被试,用情绪词识别任务,探讨抑郁个体的心境一致性真实和错误记忆。结果无论是抑郁被试还是正常个体都没有显著差异。denny在用概念驱动测验和知觉驱动测验测量抑郁个体的心境一致性记忆时发现内隐心境一致性记忆不显著。

三、出现以上研究结果差异的分析

但有根据以上研究可以发现,抑郁个体的心境一致性记忆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出现这种结果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一)实验材料的选取不同

现有研究所用的实验材料并不完全相同,有的实验使用的是情绪词作为实验材料,而有的实验使用的是情绪图片作为实验材料,还有部分学者使用声音音频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心境一致性记忆,所以,不同的实验材料使得最后的实验处理结果产生差异。

(二)被试的选择标准不同

抑郁个体的选取,有的研究采用dsm-o-r标准,有的采用dsm-o标准,有的使用ccmd-3标准,有的采用的是抑郁自评量表测量,个体抑郁的程度不同,同样会影响实验数据,另外由于刺激材料诱发情绪导致被试暂时性抑郁,还有的用其他的标准,都可能会影响测量的结果。

(三)实验方法的不同

有的采用加工分离程序,有的采用知觉驱动测验和概念驱动测验。把意识和无意识加工看作两个独立的过程是加工分离程序的基本前提,对这一点不同的心理学家是有争议的,如joordens等人对意识与无意识的零相关假设提出质疑,他们认为意识加工总是伴随着无意识加工。roediger等人采用知觉驱动内隐记忆没有发现mcm是正常的,因为词的意义并没有影响到不需要概念加工的测验过程,如果采用概念驱动测验,mcm在内隐记忆中可能被发现。

篇二:心境一致性

心境一致性(mood一congruentmemory):人们倾向于记住与他们心境相一致的信息"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的心境是愉快的,他们将更可能记住那些愉快的信息;如 果一个人的心境是忧伤或恶劣的,那么他们将很可能会对那些不愉快的信息有更好的 记忆,个体这时所感知到的周围的一切都带有忧伤的色彩"抑郁个体的MCM指抑郁 个体能够回忆更多的与其抑郁心境相一致的信息(比如不愉快的或沮丧的负性信息)" 研究表明McM在抑郁心境中表现为一种较为稳定的现象川,并有可能是抑郁得以保 持的重要认知机制s[]"

Teasdale(1983)6[]指出,如果一个人感到抑郁,那么由于心境一致性记忆的存 在,他可能有更多的消极回忆;而对这些消极回忆的再现则使得抑郁状态得以保持或 加强;这种抑郁状态又让他回忆起更多的消极经验,最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他难 以自拔"同时因为抑郁增加了对消极事件的回忆,所以抑郁者在预感结果时就可能降 低了期望值,于是抑郁状态就作为消极应对的结果而得以保持"例如,一个抑郁者被 邀请参加别人舞会,他就会自然地回想起以前参加舞会的消极经验"而对这些消极经 验的回忆导致他降低了对舞会的期望值,结果他可能会拒绝参加本来可能可以改善他 心境的舞会"

心境依存性(mood一dependentmemory):当回忆时的心境与学习时的心境匹配时,被试的回忆效果最好

"测验心境依存性一记忆的实验研究一般是要求被试学习一个

或者两个词表"被试在一种心境状态(如快乐或悲伤)下学习词表,然后以相同或者 不同的心境(见表1所示)回忆所学单词"当给被试呈现两个词表时(如

Bowe,rMonteiro&Gilligan,1978:Schare,Lisman&Spe,arrgs4),被试需要以一种心境学习 其中一个词表,而以另一种心境学习另一个词表"接着让被试回到其中一种心境状态, 要求他们只回忆所学习的第一个词表"我们可以预期,当回忆时的心境与学习时的心 境相同时,被试的回忆成绩应该会更好一些"

篇三:思想品德一致性分析对照表

一致性分析对照表

篇四:不同情绪状态对前瞻记忆的影响 实验报告

不同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影响

摘要:本实验抽取了山西师范大学心理系大一二本科生共60名被试,被试分为三组,分

别对他们进行正性、中性和负性情绪的诱导,以词语归类作为干扰任务,主要考察三种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影响显著,正性情绪下成绩最高,中性次之,负性情绪下最差;不同情绪状态对词语归类的平均反应时和正确数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情绪状态 前瞻记忆 基于时间

文献综述

1.前瞻记忆:

1.1含义:

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 PM),是指对未来某一时刻完成某项或某些意向活动的记忆,即指对预定事件或行为的记忆。生活举例:一定得记得下课后把活动的海报贴出去;记得十分钟后把电磁炉关了等。前瞻记忆是相对于回溯记忆而提出的,是一种特殊的长时记忆。回溯记忆是指对过去已发生事件或行为的记忆。生活举例:昨天买衣服花了多少钱;早饭吃的什么等。 1.2 分类:

根据线索的类型,Einstein和McDaniel把前瞻记忆区分为基于时间(Time-based PM)的和基于事件(Event-based PM)的两种前瞻记忆类型。虽然Kvavilashvili (1992)提出了基于活动的前瞻记忆,但目前研究中多采用前两种前瞻记忆类型。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是指记得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或者是在某个时间段之后完成意向行为。生活举例:10分钟后要记得吃药。在这个活动中,时间是目标线索,吃药这一行为成为了前瞻记忆的目标任务。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是指某个特定事件触动了意向行为的执行。举例:看见鞋摊了,所以要买双鞋。这时,鞋摊成了目标线索,激发买鞋行为的执行,从而完成了前瞻任务。研究发现,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较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需要更多的自我发动的认知过程,需要更多的注意资源,具有更多的提取自发性、动力特性等。

1.3影响前瞻记忆的因素:

对前瞻记忆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点中。第一,年龄因素。以往研究中的研究对象多集中在儿童和老年人身上,但是对这一问题,不同的研究者不能达成一致共识。许多外国的研究均表明前瞻记忆任务是儿童比较感兴趣的事,前瞻记忆的成绩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也有很多研究也证明儿童前瞻记忆存在年龄效应,我国的学者张磊、王永跃对幼儿园儿童进行了研究就证明了这一点。再者,对前瞻记忆老化现象的研究结果也是众说纷纭。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认为老年人的前瞻记忆的成绩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比如:靶线索、任务类型等。第二,提示物、靶事件的特征因素。靶线索、事件的内外部特点以及它的特殊性都直接影响了前瞻记忆的成绩。以往研究表明,不熟悉的、醒目的提示物、靶事件更容易提高前瞻记忆表现。第三,时间间隔因素。保持间隔,即形成意向到执行意向所要求的行为的时间长短会对前瞻记忆造成影响。人们一般都认为,随着间隔的延长前瞻记忆的成绩会降低,但是也有相关研究证明前瞻记忆成绩随延时间隔的增大而提高。第四,人格,即个体差

异。有研究表明,A型人格的人(个性中时间观念强,争强好胜,关注最后期限和持完美主义观点等)比非A型人格的人前瞻记忆表现好。第五,动机和情绪对前瞻记忆也有一定的影响,一件重要的任务显然比不重要的更容易被记住。

2.情绪启动:

2.1情绪诱导法:

2.1.1情绪诱导的含义:

研究者直接操纵被试的的情绪状态,然后记录或观察积极或消极情绪下被试的各种心理、行为或生理指标,以探讨情绪和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这种对情绪状态的操纵办法就是情绪启动。

2.1.2 常用的情绪诱导方法:

第一,单词诱导法。使用带有情绪色彩的的词来诱导积极或消极情绪的方法;第二,图片诱导法。使用带有情绪色彩的图片来诱导积极或消极的情绪的方法。研究发现图片诱发的积极情绪比较稳定,消极情绪会持续3-5分钟。而且研究发现,不管是图片还是词语启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愉快情绪有轻微波动,而且略有上升的态势,启动的愉快情绪至少持续8分钟。另一方面悲伤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且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在最初的两分钟内,下降速度最快;4分钟后,悲伤情绪稳定,启动的悲伤情绪一般持续2-4分钟。第三,活动诱导。观看影片或视频,研究发现影片的启动效果随影片的长度呈倒U形。比如,斯科特(Scott,1930)以不同的图片来诱导情绪;除了本身的活动外,他人对被试的评价也可以成为情绪诱导刺激。比如,卢家楣等(2002)使用教师评价来诱导情绪研究情绪和创造性水平的关系。此外还有游戏诱发,多见电子游戏诱发,研究对象以男生为主;第四,还有音乐诱发法。通过听一些积极欢快的或者是悲伤抑郁的音乐来激发被试的情绪。 2.2 积极情绪和情绪:

有许多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可以促进人的认知加工质量,改善人的智能操作质量,例如,对数字广度的辨认率、词义分析的完成率等研究中,均表明愉快等积极情绪会比消极情绪取得更好的效果。孟昭兰的研究表明:愉快比痛苦显示更优的的操作效果;兴趣比恐惧显示显示更优的的操作效果。

对于积极情绪和情绪的关系,典型的是心境一致性理论,又叫期待效应。这个理论认为,当人们试图回忆的材料和他们学习该材料时的情绪一致时,会产生心境一致性。当个体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时,倾向于回忆愉快的内容,当个体处于生气状态时,会倾向于回忆消极内容。该理论还认为,积极情绪会产生更多的积极性判断,消极情绪则不会。人们对此是这样解释的:情绪作为线索能够能够促进记忆的编码过程,或者,提取有价值的材料。研究还发现:积极情绪的被试能对事物的结果进行更多的预期。

研究发现情绪的正性负性特征会影响对信息的选择性加工。在1994年外国学者研究发现,快乐组被试对快乐词比悲伤词按键要快悲伤组被试对悲伤词按键更快,而两者对非字词的按键速度没有区别。在另一项研究中,要求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被试完成同样的字词记忆任务,结果发现,完成同样的任务,积极情绪的被试完成的效果更好。

2.3情绪状态对前瞻记忆的实验研究:

研究者分别探讨了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对前瞻记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愉快情绪对前瞻记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高状态焦虑者的前瞻记忆成绩较高。不同水平的焦虑情绪对前瞻记忆成绩没有显著影响。低强度的愉快情绪对前瞻记忆没有影响,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可以显著地提高前瞻记忆的成绩,而且对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的促进作用小于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高强度的愉快情绪会提高前瞻记忆的成绩,但是整体效果小于中等强度的。在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中,抑郁情绪影响被试认知资源的分配,使得被试用于当前任务的资源减少,

而且具有抑郁气质的被试已自行发展出了适应自我的行为模式,实验中的表现优于实验前的预期。还有研究表明,情绪加工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这主要表现为女性人群具有情绪识别优势,更好的情绪记忆能力与更强的负性情绪易感性。前面我们有提到前瞻记忆也是长时记忆的一种,已有研究结果显示:短时、长时记忆成绩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成绩优于男生。但与情绪和回溯记忆关系的研究相比,情绪和前瞻记忆的关系研究不仅在数量上更在深度上都处于起步阶段。

实验方法

1. 被试:

山西师范大学心理系本科大一、二年级60名女生,年龄20—23岁。被试随机分为三组,一组20名,对他们分别进行正性、负性和中性情绪的启动,然后完成相同的词语归类认知任务和基于时间前瞻记忆任务,其中词语归类只是作为一种干扰任务。(所抽取的被试都是以班级为单位随机选取的,又因为班级中男女比例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女生居多,所以被试以女生为主。也因为此原因,所以本实验不能分析男女性别差异,这是本实验的的一个不足之处。)

2. 实验设计与变量:

本实验是单因素3水平的被试间实验设计。

自变量是被试的情绪状态,包括正性、负性和中性情绪;

因变量是被试词语归类的平均反应时和正确数以及被试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成绩。 3. 实验材料:

情绪诱导材料:从情绪图片库中上选取60张图片,正性、中性和负性各20张图片。 前瞻记忆测试材料:采用了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丁志刚的硕士论文——《情绪状态对前瞻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材料中的认知任务名词表。

4. 实验仪器:功能完好的联想G475笔记本,测试采用E—prim 1.1编程,在电脑上呈现、操作。

5. 实验程序:

本实验使用了三个实验编程,编程中的指导语、练习词汇和正式实验词汇都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情绪启动的图片不一样。 5.1 指导语如下:

欢迎您参加本次实验。本次试验需要您完成词语归类任务,同时还要在规定时间点按键,具体实验要求将在后面给您做详细解释。明白实验要求后,请按“Q”键进入下一界面。 下面进入练习阶段,在屏幕中间会出现一个绿色的名词,同时屏幕下方会出现四个表示类别的词:日用品、动物、植物、人物。您的任务是把屏幕中央的名词归入下方正确的类别中,对应按键F、G、H、J。比如“大象”是动物,所以按键F;“桂花”是植物,对应按键G,以此类推,人物对应H键,日用品对应J 键。如果您记住了以上要求,请按任意键进入下一界面。然后是三个练习,练习过后,进入情绪启动阶段。

接下来,电脑会为您自动呈现20张情绪图片,一次呈现一张,您不需要做反应,只需要认真看图片就可以。20张图片依次呈现,启动完毕后,进入正式实验阶段。

下面进入正式实验阶段,您需要做的和练习阶段的一样,同样也是按键进行词语归类。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您还需要在实验进行到1分钟的时候(即屏幕左上角显示时间为1:00时),请按一下“Q”键。如果您明白实验要求后,按任意键进入下一界面。25个词语归类依次呈现,呈现完毕,实验结束。

5.2 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文件夹“Untitled.edat”中查看。

5.3 计分方法:

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成绩:根据前人的研究,将正确反应的时间范围设为5秒(±2.5s),也就是,若被试在指定时间点前后2.5秒之内按Q键,作为正确按压。以此为根据来计算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成绩,具体标准如下:若被试从未在实验中按过Q键,即未执行指导语中的任务要求,记0分;若被试在实验中按过Q键,但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按压,记1分;若被试在规定的时间点前后2.5秒内正确按压了Q键,则记2分。

25个词语归类的反应时会在Eprime中自动呈现,然后再Excel表格中计算出每名被试的平均反应时;词语归类的正确数由主试在实验进行中进行统计。

实验结果:

本实验数据分析采用的是SPSS16.0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结果如下:

1. 对三种情绪状态在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成绩、词语归类反应时以及正确数上的描述统计

表一:三种情绪状态在基于时间前瞻记忆、词语归类反应时以及正确数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成绩

词语归类平均反应时

词语归类正确数

情绪状态 正性 中性 负性 正性 中性 负性 正性 中性 负性

平均数 1.550 1.050 0.850 1681.2 1623.4 1740.0 24.650 24.650 24.650

标准差 0.6048 0.7591 0.6708 689.741 321.952 299.146 0.58714 0.58714 0.58714

由表一可知: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成绩:正性情绪下成绩最高,中性情绪次之,负性情绪条件下成绩最低;词语归类平均反应时:中性情绪下反应时最短,正性情绪次之,负性情绪用时最多;词语归类正确数:三种情绪状态下词语归类的正确数相同。

2. 三种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成绩、词语归类反应时以及正确数的影响分析: 2.1方差齐性检验: 表二:三种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成绩、词语归类反应时以及正确数的方差齐性检验

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成绩 词语归类平均反应时 词语归类正确数

df1 2 2 2

df2 57 57 57

统计检验p值

0.892 0.174 1.000

由表二可知,方差齐性检验结果:p>0.05,方差齐性。

2.2不同情绪状态对前瞻记忆成绩、词语归类反应时以及正确数的影响结果分析

表三:不同情绪状态对前瞻记忆成绩、词语归类反应时以及正确数的影响

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成绩 词语归类平均反应时 词语归类正确数

df 2 2 2

F 5.603 0.305 0.000

统计检验p值

0.006 0.738 1.000

由表三可知: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成绩的结果:p<0.05,所以,不同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影响差异显著;词语平均反应时结果:p>0.05,所以情绪状态对平均反应时的影响不显著;词语归类正确数结果:p>0.05,所以,情绪状态对词语归类正确数的影响不显著。

2.3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成绩、词语归类反应时以及正确数的三种情绪状态之间的多重比较结果:

表四:三种情绪状态之间的多重比较

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成绩

词语归类的平均反应时

词语归类的正确数

正性

中性 负性

正性

中性

负性

正性

中性

负性

中性

负性 正性

负性 正性

中性

中性

负性 正性

负性 正性

中性

中性

负性 正性

负性 正性

中性

平均差异

0.5 0.7 -0.5 0.2 -0.5 -0.2 57.822 -58.778 -57.822

-116.60 58.778 116.6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统计检验p值

0.061 0.005 0.061 0.625 0.005 0.625 0.921 0.918 0.921 0.716 0.918 0.716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篇五:心理学专业英文文献翻译:自传体记忆系统在消极情绪体验中:如何从过去的记忆中得出目前的感受

自传体记忆系统在消极情绪体验中:如何从过去

的记忆中得出目前的感受

S100242258 梁浩 2011级发展与教育

Frederick L. Philippe

and Richard Koestner

McGill University Serge Lecours, Genevieve Beaulieu-Pelletier,and Katy Bois Universite′ de Montre′al

摘要 本研究考察了在消极情绪体验中,自传体记忆网络所起到的作用。两个实验结果发现,自传体记忆及其相关的记忆系统在消极情绪体验中的作用是活跃而明显的。此外,与自我决定理论一致,对能力、自主及人际关系的心理需要的受挫,是自传体记忆影响消极情绪体验的关键环节。研究一揭示,在与损失主题相关的自传体记忆系统中,心理需要的受挫与抑郁情绪正相关,而非其他的消极情绪。研究二以一个预测设计揭示,相对于对待不公的情绪,愤怒相关及内疚相关的自传体记忆网络二者在情景愤怒上的差别更为显著。所有的结果都是在控制神经质(研究一、二)和自我控制(研究二)及效价(研究一)和情绪(研究

二)的基础之上,通过测量自传体记忆网络而得出的。这些结果呈现了需要受挫在自传体记忆网络中持续的具有情感意义的表达。

关键词 自传体记忆,消极情绪,需要受挫,记忆网络,自我决定理论

尽管记忆与情绪的关系很久以来为研究者所兴趣的论题,但众多研究者主要关心的是——情绪怎样影响情绪。例如,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间的研究考察了个体当前的情绪如何影响了情绪一致性记忆(如,Bower & Cohen, 1982; Clore & Parrott, 1991),或者情绪记忆的效果优于中性记忆的方式(Heuer & Reisberg,1990)。反过来看,记忆如何影响情绪, 这种视角的探讨没有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查这种视角,即是,自传体记忆在情绪体验中的管理作用。

自传体记忆的管理作用是指用过去的经验去知道当前和未来的想法、情绪和行为(Bluck, Alea, Habermas, & Rubin, 2005)。直到最近才有研究者探查了生活事件记忆如何影响各种适应性结果,包括情绪体验(Pillemer, 2003)。记忆影响情绪体验的途径是,个体通过有意地回忆自己的自传体记忆。研究显示,唤醒自传体记忆可以影响个体当前的情绪体验((如,LeDoux, 1992; Schwartz, Weinberger,& Singer, 1981)),同时也影响了情绪体验的强度(如,Philippot,Schaefer, & Herbette, 2003)。研究还表明,回忆自传体记忆会缓冲情绪体验。Josephson,Singer及Salovey (1996)的实证证据表明,人们经常有意地回忆积极的记忆内容以修复消极心境。同时也显示,当相似的情境稍后出现时,回忆自传体记忆扮演着学习者的作用(Wong & Watt, 1991)或社交分享的功能(Alea & Bluck,2003),促进了情绪评估和自我管理。

另一种视角考察情绪体验中对自传体记忆的提取,认为自传体记忆是直接或自动的效应。Pillemer(1998, 2001, 2003)指出,自传体记忆的指导功能在基于对记忆的回忆之外,也可能基于对环境线索和自传体记忆知识二者相似性的联想而自动发生的。确实很可能是,个体在需要的时候搜索自传体记忆以指导行动(Pillemer, 2003)。这种指导功能很可能是自动发生的、在意识之外的。基于这种方式,自传体记忆在情绪体验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它的内容告知人们如何评估周围的环境(Robinson, 1986; Scherer, 2005; Smith & Kirby, 2000)。对自传体记忆的评估加工自动产生了对情绪体验的指导功能,我们的整个研究就基

于这样的假设。

自传体记忆的自动指导功能

我们的基本前提是,自传体记忆是指导个体适应生活环境的一种重要信息资源(Pillemer, 2003; Robinson, 1992)。自传体记忆在瞬时评估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因为它对线索的敏感性(Conway & Pleydell-Pearce, 2000)。外在和内在的线索触发了特定的自传体记忆,这种自传体记忆以当时情境、人物或背景的特征的形式来编码(如,相同的位置,与其他个体的形体相似,可估价的环境;如Andersen & Baum, 1994; Mace,2005; Pillemer, 2003)。这一触发机制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个体并不能意识到(Conway & Pleydell-Pearce, 2000; Roediger, 1990)。被线索激活的自传体记忆随后被更高等级的认知结构所处理,记忆的内容被用于评估提供这一线索的环境((Smith & Kirby, 2000)。Andersen and Baum (1994)在一项研究中阐明了这一过程,即,曾经有人给个体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当个体见到与此人相似的陌生人时也会再次体验到消极情绪。这种被编码的体验与过去的某有特殊意义的个人有关,涌现出来会影响个体当下的评估和情绪反应,因为这两个人之间共有某种相似的特征。这一过程类似于社会认知领域用联想加工来解释内隐态度如何形成(Gawronski & Bodenhausen,2006)。

这一触发过程的直接结果是促进快速和适应性反应,即特定的主题或环境触发特定的依赖于情境的记忆,而不是主题无关或环境无关的记忆(Conway & Pleydell-Pearce,2000; Philippe,Lecours, & Beaulieu-Pelletier, 2009)。因此,被特定主题(如,损失)或情境(如,对待不公)仅仅会引发主题相关的记忆,这种主题相关的记忆反过来可以预测主题相关的结果或特定情境下的结果(如,个体的情境性情绪体验或行为)。因此,记忆是高度依赖情境的。此外,自传体记忆与个体在生活中频繁遭遇的主题事件相关,在随后会被频繁的激活,也会随着时间持续地影响主题相关的结果。

这一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当一个记忆被激活,其他与之关联的记忆也会得到激活,因为激活通过它们之间的联系扩展开来(Anderson,1984; Bower, 1981; Christianson & Engelberg, 1999)。这样一个记忆网络的形成常常是基于邻近的记忆元素,如相似事件和主题背景(Brown & Schopflocher, 1998; Burt, Kemp, & Conway, 2003; Kemp, Burt,& Malinen, 2009; Robinson, 1992),但同时更是基于情境或事件的共同特征,如相同的地方、人(Andersen & Baum, 1994)、目标、动机(Woike, 2008)或情感(Bower, 1981; Conway, 2003)。由于与主要记忆的联合,主要记忆被激活的同时网络记忆也会被激活,两者都同样作用于评估过程。

自我决定的理论视角

自传体记忆附录了最初事件被体验时的特征,这种方式主要由个体在编码是的目标决定(Conway, 2008;Conway & Pleydell-Pearce, 2000)。例如,同样是参加一场体育竞技比赛,甲的首要目标是打败对手,当其失败后便会不可避免的遭受严重的意志受挫,这场竞技比赛便以消极的标签被记忆编码。与之相反,乙参加比赛的目标是重在参与、乐在其中,如此,即使他最后失败了,但他本次比赛也会以积极的标签被编码。因此,个体编码时的工作目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事物体验的分类,而分类将会附录进自传体记忆中去(Conway & Pleydell-Pearce, 2000)。

尽管个体的目标会随着情境而变,但是自我决定理论(Deci & Ryan, 2000)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在追求三大心理需要的满足:自主、能力和关系。自主,即行动不受限制且真实。能力,即有效、灵验的感觉。关系,即与其他个体联系在一起,被大家爱,也爱大家。众多研究者强调了这三大心理需要在特定事件、跨地域、跨文化的重要性和基本性(如,

Deci et al.,2001; Sheldon, Elliot, Kim, & Kasser, 2001),个体的生活满意度与个体的自我管理能力(Grolnick, McMenamy, & Kurowski,2006; Ryan, 1995)及主观幸福感正相关(如,Meyer, Enstrom, Harstveit, Bowles, & Beevers,2007; Reis, Sheldon, Gable, Roscoe, & Ryan, 2000; Sheldon,Ryan, & Reis, 1996)。

由于三大需要的基本性和显著性,三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紧密关联了自传体记忆。最近的研究(Philippe, Koestner,Beaulieu-Pelletier, & Lecours, in press)发现,需要满足在自传体记忆中是一个基本的成分,另据过去的研究发现,需要满足也是自传体记忆中的一个显著成分。很重要的一点是,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客观情境不仅仅是不是需要的满足就是需要受挫的情形,而是应该视情境是否为个体所觉察而定(Deci & Ryan, 2000)。可以推测,个体是能够反思其自传体记

情绪一致性记忆

忆中是需要受挫还是需要满足的状态(Philippe et al., in press)。

我们认为,个体对环境的知觉不是需要满足就是需要受挫,这至少部分地是由为自传体记忆所决定的。因此,如果被情境激活的整个记忆网络包含了需要满足,那么可以推断,对情境的评估就是为了满足心理需要,故而提示心灵成长的可能和自我塑造的机遇。评估过程继而引发情绪触发个体对环境的积极情绪体验(Fredrickson, 2001)、较低水平的消极情绪反应和情绪调节(Hodgins & Knee, 2002)。反过来看,如果整个记忆网络包含需要受挫的表征,那么对情境的评估将是受挫的,继而给个体和心理成长提示某种潜在的威胁,同时也会导致特定消极情绪体验(Hodgins & Knee, 2002)。

实证依据

最新的实证研究支持一个综合模型。首先,自传体记忆的评估程序会搜集某些线索(如,电影片断)或给定主题(如,浪漫关系)的记忆内容。再则,这种评估搜集的记忆网络会结合其他的自传体记忆,而自传体记忆又关联主要记忆,从而可以解释自传体记忆网络的测量问题。不同的记忆成分(如,效价、需要满足、重要性)也可以以自我报告的形式来测量,包括主要记忆和网络记忆(Philippe et al., 2009)。另一项研究表明,自传体记忆网络中的需要满足成分与其中的其他成分不同,如重要性、显著性、排练、分享、能力、亲密行为和成就动机(Philippe et al., in press, Studies 1 and 2)。此外,自传体记忆中的需要满足被发现是幸福感评分(包括他评分)的最好预测因子(Philippe et al., in press; Philippe, Koestner, Beaulieu-Pelletier, Lecours, & Lekes, 2010, Study 2)。而且,主要记忆和网络记忆中的需要满足可以单独预测个体幸福感。这项随后的研究发现,自传体记忆网络化的管理是记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据另一项控制实验设计发现,个性化关键词的暗启动与被试的自传体记忆网络有关,诱发了随后更高或更低的幸福感评分,这都依赖于记忆网络的启动是否不是需要的满足就是需要的受挫(Philippe et al., 2010, Study 3)。这项随后的研究支持了本论点,即当个体的自传体记忆网络被外部线索所激活之后,个体的评估过程因受到影响而表达为需要受挫或需要满足。

目前的研究

上述经验证据支持这样的理论,即自传体记忆的特殊组织网络化对个体的情绪体验有重大影响。然而,上述研究只关注自传体记忆的一般类型(如,自我定义记忆;见Singer & Salovey, 1993)和非常一般性的结果(幸福感)。此外,自传体记忆对情境的依赖性质没有得到考察。在本研究中,我们寻求发现自传体记忆网络中的需要受挫与消极情绪体验的关联。也就是说,与特殊的主题相关(如,无能、拒绝、压迫)的自传体记忆网络在理论上应该会

与消极情绪体验有关联。再则,与以往的研究一致,我们预测自传体记忆中的需要受挫与消极情绪的关联是独立于记忆网络的效价之外的。研究一通过检验关联损失主题的需要受挫是否只与抑郁消极情绪关联,而不与非抑郁的消极情绪关联,以此来考察自传体记忆网络的特异性。研究二考察两个自传体记忆网络关于情境愤怒反应的预测效价,一个主题相关,一个主题无关。

研究一

个体在其生活中不断地遭遇损失,如对自己很重要人物的死亡、重大的失败、被人抛弃、健康问题及地位下降等。亲历损失情境或觉察关于损失的线索都会触发特殊的自传体记忆,这种记忆具有损失标签。在理论和实证研究都发现,损失与抑郁情感相关。据《精神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报告,抑郁状态伴随着悲伤、内疚、自我贬低、兴趣缺失及高兴不起来等情绪体验。因此,如果结合激活的记忆网络,损失相关的情境被评价为需要受挫,那么个体就会体验到抑郁情绪。随着时间延续下去,这种个体会不断地体验到抑郁情绪,这也多见于抑郁情绪体验的报告中,而非其他消极情绪报告中。因此,我们假设,损失相关的自传体记忆网络的需要受挫,与抑郁情绪显著相关,与其他消极情绪无关。

我们也强调,自传体记忆不同于对生活事件的直接测量。换句话说,个体在生活中体验到许多损失并不一定会报告更高的需要受挫。与自我决定理论及情绪记忆网络理论一致,生活事件是如何被体验、编码及组织成网络等这才决定了情绪结果,而不是生活事件的数量和重大程度。我们预测两个在生活事件的数量及重大程度相近的人,他们会以不同的方式报考记忆网络中的损失及需要受挫。在记忆网络中的这些不同应该与各种明显不同的抑郁情绪相关。因此,我们预测需要受挫与严重的抑郁情绪相关,甚至在控制生活事件的数量及其影响之后也是相关的。此外,神经质在抑郁情绪体验中伴有重要角色,所以本研究控制了神经质这一影响因素。最后,与以往的研究一致,我们预测甚至在控制自传体记忆网络的效价之后,需要受挫与抑郁情绪依然相关。

方法

被试 215个大学生,男生27个,女生188个,平均年龄22.72岁,SD=4.88,全部来自加拿大大学。

测量

神经质 使用《十项人格问卷》(Gosling, Rentfrow, & Swann, 2003)评估神经质。这一简明问卷用两对形容词来评定五个人格因素。该问卷与《大五人格问卷》的相关在0.65-0.87之间。本研究中,两对形容词用来测量神经质。要求被试对每对形容词作七点评分(如,“我认为自己是?焦虑的、易高兴的”)。此量表信效度合理((Ehrhart et al., 2009; Gosling et al., 2003)。本研究中,两对形容词间的相关为0.47。

抑郁和非抑郁情绪 《情绪分化量表IV》(Izard, Libero, Putnam, & Haynes, 1993)使用36个项目评定12种不同的情绪体验。三个项目评定一种情绪,对每一种情绪作里克特五点评分。积极情绪包括高兴和兴趣,消极情绪包括愤怒、悲伤、厌恶、轻蔑、害怕、内疚、害羞及对自己的敌意。惊讶包含12种情绪,可以认为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项目如“咋你日常生活中,你多久一次??”,“对某事感觉到高兴”,“感到气馁,不能搞定,一切都乱糟糟的”(悲伤),“感觉自己做错了一些事情”(内疚)。本研究中,抑郁相关的情绪被被用以标签抑郁情绪,如内疚、悲伤、敌意、兴趣缺乏及愉悦感减少。这些情绪都与损失有紧密的关系(Blumberg & Izard, 1985, 1986; Izard, 1972)。克伦巴赫系数为0.85。除此之外的所有情绪用来标签非抑郁情绪,如愤怒、轻蔑、厌恶、害怕、羞耻和害羞。克伦巴

赫系数为0.83。由于惊讶既可以是积极的,又可以是消极的,(Izard et al., 1993; Machleit & Eroglu, 2000)所以被排除在外。

损失性生活事件量表 本研究使用稍许修改的《生活事件量表》()。两个研究者检查了此量表的82个项目,仅仅保留了与损失体验密切相关的项目()如,家庭成员或亲密朋友的死亡、失恋、解雇或离职等)。整个量表最终保留了18个项目。对于每一个项目,被试要评定自己是否曾经历过此类型的事件,如果是,需要对此事件给自身的影响做1-7分的评分,1表示没有影响,7表示有极大影响。肯定性回答项目的总数及影响的平均分将被标准化和平均化,以计算研究结果。

情绪记忆网络评定问卷(EMNA)

损失记忆描述 EMNA问卷用于测量自传体记忆网络.本研究中,被试被要求描述自己关于重大损失方面的记忆。问卷首先要求被试描述“关于一件重大损失性事件的个体记忆(如分离、死亡、抛弃、重大事件的损失等)。”为了便于其他人能够理解,要求被试描述记忆事件的具体细节。

需要受挫的损失记忆 要求被试结合假定事件发生对自己的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评分,以里克特7点评分,-3表示非常不同意,+3表示非常同意,0表示既不同意也不反对。使用两个项目评定自我决定理论所假设的三大需要。如评定自主的项目有“我做事很自由,思维也毫无拘束”;评定能力的项目有“我感觉我的反应是适度的”;评定关系的项目如“我感觉自己与一个或更多的人联系在一起”。这些项目均来自于以往的研究((如,Reis et al., 2000; Ryan, Rigby, & Przybylski,2006; Sheldon et al., 2001),用以评估曾经经历的体验。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这些项目能适度地区分三大需要,同时涌现出二阶因子,这提示三大需要合并的可能性(如,Deci et al., 2001; Gagné, 2003; Hagger, Chatzisarantis, & Harris, 2006; La Guardia, Ryan, Couchman, & Deci, 2000)。此外,Philippe 等人的研究显示,被试在记忆描述中自我评定的需要满足得分与独立评分者评定得分之间的相关达0.7。因此,被试的自评得分可以认为是可靠且有效的。所有项目反向编码用来标签需要受挫,所有项目的平均得分作为测量损失记忆中需要受挫的指标。该指标的克伦巴赫为0.73。

损失记忆效价 要求被试对遇到此类情境时的情绪效价进行评分,以里克特七点计分,从-3(非常消极)到+3(非常积极)。与回避损失记忆效价的研究相反,此评定程序展现了整个测量过程。

网络记忆 为了评估自陈主要记忆中的网络记忆,EMNA进一步要求被试回忆并记下与主要记忆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个性化记忆,并对其记下的每个记忆事件做一个笔述。给被试最大七个空间,要求其描述网络记忆。然而,他们被告知不用报告太多的记忆内容。他们只需记下那些同时浮现在脑海里的记忆。因此,被试可以在1到7之间自由回忆任何数量的网

1络记忆。但是,却只分析最开始的三个记忆。在描述了所有的网络记忆之后,对被试使用

相同的项目和量表评定网络记忆,要求被试评定需要满足的程度。与Philippe及其同事(2009)的计分规则一样,考虑到计分时网络记忆的数量,所以要将每一网络记忆中需要满足的得分平均。反向编码此分数用以评定需要受挫,标签网络记忆中的需要受挫。要求被试确定其所报告的网络记忆仅限于积极和消极两种截然分明的情绪类型,要求对其情绪按照上述的量表评分。这些评分被平均以后度量网络记忆的效价。

整体记忆网络(OMN)需要受挫和效价 与情绪记忆网络理论(Philippe et al.,2009)一致,由主要记忆及其相关的网络记忆的整个记忆网络才是最重要的,而非记忆的单个成分1 我们要求被试提供七个连接记忆的一个最大值(见Philippe et al., 2009)。但是,我们发现,仅最初三个关联记忆对结果有预测价值。随后的四个记忆很少有被试全部完成,变异与最初的三个记忆不是过剩就是相等。此结果与以往的研究一致,这意味着仅最初几个对问题的回答自发地浮现出来,这被认为是他或她最有影响的构念的代表(Higgins, King, & Mavin, 1982)。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