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蒲松龄故居资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8:29:05 高中作文
蒲松龄故居资料高中作文

篇一:蒲松龄故居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齐国古都蒲松龄的故乡-----淄博。我是这次淄博之行的导游xxx,大家可以叫我小**。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的蒲松龄纪念馆,就坐落于我们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村。他始建于1989年,由蒲家村先后投资2100多万元建成,总占地面积24公顷。请各位朋友跟随我一起去领略蒲文化的深厚内涵吧!

沿着青石铺成的小路,走过古香古色的明清式建筑商业街,就会来到一座青砖灰瓦的大宅院前,这也是具有北方居民特色的明清式格调的四合院建筑。首先映入眼帘的这门楣上的匾额,是由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提写的“蒲松龄故居”。

走进大门便是故居前院,各位朋友面前的这尊汉白玉石雕坐像,就是蒲松龄先生了。他正在捻须沉思,似乎在构思聊斋故事呢。再看四周的四块太湖石,他们是四个象形文字,大家不妨猜猜看,是哪四个字。对--------就是“山明水秀”。

一、第一展室----生平展室

请大家跟随我往后面走,进入我们的第一展室----生平展室,去了解蒲松龄先生平凡坎坷的一生。蒲松龄先生,字留仙,一字剑臣,别

蒲松龄故居资料

号柳泉居士。生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享年76岁。

蒲松龄先生出生在一个日趋没落的地主兼商人家庭,(也算是世代书香门第呀)。蒲松龄先生的父亲蒲磐原是读书人,但因困于屋场连个秀才也没中,遂去经商多年,家中称“素封”,到四十岁还没有孩子,对家业也不怎么治理,正值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不安,日子就一天不如一天了。单四十岁以后连生四子,蒲松龄先生是其嫡董氏所生,而排行老三,从此后人口多了,生活就日趋贫困了。因家中请不起塾师,蒲磐就亲自教孩子门读书,蒲松龄先生自幼聪明过人,经史过目辄了,父亲非常钟爱他。

蒲松龄先生18岁时应父母之命完婚,19岁时初应童子试,便以“县、府、道”三第一而中了秀才,受到当时的山东学政施愚山先生的赏识,并收为门生。说到这位施大人呢,看过电视剧《胭脂》的朋友一定知道,剧中有位断案如神的施大人,就是蒲松龄先生对恩师感激之情的演义了。20岁时蒲松龄先生与同窗好友李希梅、王鹿瞻、张历友共结“郢中诗社”,但是蒲松龄先生在此后三年一次的乡试中,却屡试不第。

25岁时,因妯娌之间不和,兄弟四人分了家。好房子别人分去了,他只分得“居帷老屋三间”,生活陷入困境。31岁时迫于生计,应淄川进士孙蕙之聘,去江苏省宝应县为其做幕宾。当走到了青不关时,看到两岸的山势险要由感而发,写下了一首诗,其中四句是这样写的:“山在瓮盎中,仰看飞鸟渡。南山北山云,千株万株树”。在这期间蒲松龄先生目睹宦海风云,饱尝游子之苦,再加上临近科考,仅做了九毕府个月的幕宾,即返回了故里。归来后的蒲松龄先生仍旧没有考取功名,便屡屡设帐于缙绅之家,四处奔波

学习第一网 才能船员招聘网

蒲松龄先生四十岁时,受本县王村镇西铺村毕际友的聘请,去做了毕府的私塾先生,设帐卓然堂,自次开始了他长达三十年的舌耕笔耘。只到71岁时才撤帐回家,开始了暮年的家居生活。同年乡里举行“乡饮酒礼”,蒲松龄先生与昔日好友李希梅、张历友被推举为乡饮介宾。这对当时的人来说是上的荣耀。蒲松龄先生72岁依例成为岁贡生

74岁时妻子刘氏因病去世,他悲痛欲绝,倍感人生苦短。就这样过了两年,于公元1715年元月22日,在故居聊斋与世长辞了。一代文学大师就这样走完了他坎坷的一生。二、第二展室----聊斋正房

了解了蒲松龄先生的一生,请大家随我到我们将要参观的第二展室,蒲松龄先生当年生活、居住并写下《聊斋志异》的地方-----聊斋正房。这座农家小院具有典型的北方农家建筑,三间正房就是著名的“聊斋”,东西各有两间厢房。这是1954年重新修复的。 来到正房门口,大家迎面看到的这幅画像,是蒲松龄先生74岁生日时,他的儿子蒲筠,请当时居住在济南的著名画师朱湘鳞所画的。在画像上还有两道蒲松龄先生的亲笔题跋,第一道是:“尔貌则寝,尔躯则修,行年七十有四。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对尔孙子,亦恐之羞。康熙癸巳自题。”这句话是说:我相貌平平,身体修长,今年74岁了,共计25000多天,什么事也没有做成,头发也白了,面对自己的子孙,感觉很羞愧。。第二道跋写到:“癸巳九月,筠嘱朱湘鳞为余肖此像,作世俗装,实非本意,恐为百世后所怪笑也。松龄又志。”这道跋是说:癸巳年九月,蒲筠请朱湘鳞为我做此画,身上穿着贡生衣服,并不是我的本意,恐怕百年之后被后人所耻笑。

在这幅画象的下面条几上,摆放着的这块石头,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大家说象什么?似的,就像一只正在鸣叫的青蛙,据说是蒲松龄先生健身用的,此石是蒲松龄先生在毕府教书时的旧物,名为蛙鸣石。此石在年谱中有首诗记载为证:“我与蛙鸣兼明月,俨然鼓吹小山边”。

再看房间的西侧,是当年蒲松龄先生盘腿而坐休息的地方。南窗边还有蒲蒲松龄先生松龄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和砚台,他们看上去简朴而平凡,却仿佛能告诉我们先生满腹的才华和怀才不遇,以及他的落魄与执着。东边的有炕的这间就是蒲松龄先生的卧室,当年蒲松龄先生就是坐在这个炕上“依窗危坐而卒”的。炕头上这盏锡灯是从蒲松龄先生的墓中出土的。

好了,看完了的朋友,请跟随我继续往前走。进入下一展室。

三、第三展室------著作展室

蒲松龄先生由于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年代,他体察封建社会统治的黑暗、人民的疾苦,审视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种种龌龊现象,加上本人的坎坷经历,自然就激起他愤世嫉俗的思想,遂以深微的寄托手法,写成了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孤愤之作------《聊斋志异》。蒲松龄先生一生著书丰厚,除了《聊斋志异》外还有诗、词、歌、赋、俚曲、杂 学习第一网 才能船员招聘网

著等近二百万言。

由于蒲松龄先生生前家境贫寒,所以《聊斋志异》没有刊行,最初一直是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比较完整的手抄本有“铸雪斋抄本”、“黄炎熙抄本”、“二十四卷抄本”等等。最早的《聊斋志异》刊印本是乾隆三十一年出版的《青柯亭初雕本》。那时蒲松龄先生已经去世五十七年了。《聊斋志异》后来被改成诸多的戏曲、影视作品,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电影《胭脂》、《画皮》、《古墓荒斋》,以及评剧《花为媒》、吕剧《姊妹易嫁》、五音戏《窦女》、山东梆子《墙头记》。等等

四、第四展室------书画展室

大家一走进了外文展室,就会深深的感受到一部伟大的作品,是没有国界的。到目前为止,《聊斋志异》已被翻译成各种语言文字20多种,版本60多种。《聊斋志异》最早的译本是1880年在英国伦敦出版的。《聊斋志异》已经成为了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蒲松龄先生也因此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五、第五展室-----书画展室

蒲松龄先生纪念馆建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有关蒲松龄先生的字画的收藏,现在以收藏的当代文化名人、著名书法家、著名画家的作品一千余幅,这些书画都体现了后人对蒲松龄先生的敬仰之情,《聊斋志异》对后人的深远影响。

走到这里,很多不了解《聊斋志异》的朋友会问了:《聊斋志异》到底是写什么的?怎么会有那么大魅力呢?那就请大家随我进入我们参观的最后一个展室吧,去更近距离的了解蒲文化带给我们的震撼吧!

六、第六展室------彩塑展室

在这里,我们精选了十则具有代表性的故事,以泥塑的形式将其主要情节立体、形象的展示出来。更好的帮助朋友们了解〈聊斋志异〉的故事情节。

下面请大家自由参观。

学习第一网 才能船员招聘网

篇二: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一、导入

师同学们祖国的山山水水都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蒲松龄故居》去感受这里的文化气息去了解在这所故居里他给我们留下了哪些足迹

师板书12、蒲松龄故居

二、 学习目标

1、 了解并欣赏蒲松龄故居。

2、 了解蒲松龄及他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3、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 自学提示

1、 通过看图、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蒲松龄故居。

2、 结合注释阅读《柳泉蒲先生墓表节选》至少两遍了解蒲松龄。

3、 小组内交流你熟悉的聊斋故事。

四、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五、 答疑解惑

1、 师同学们你对蒲松龄故居有哪些了解 指生回答。

①师出示蒲松龄故居的图片并作介绍这是蒲松龄的画像出示这是郭沫若对蒲松龄故居的评价出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②播放蒲松龄故居的视频使学生对蒲松龄故居的有更多的了解。学生认真观看。

2、 ①师了解了蒲松龄故居那么你对蒲松龄这个人有哪些了解呢 你是怎么了解的 指生读墓表师范读生再读。 生谈谈了解蒲松龄的为人。

②有一条名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他课件出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万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蒲松龄先生的自勉联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志向有毅力的人。

3、 ①师同学们蒲松龄最著名的作品是什么 生《聊斋志异》 师你知道里面哪些故事呢 指生谈一谈。 师聊斋中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我们熟悉的有出示课件《婴宁》、《画皮》、《连城》、《促织》《花姑子》等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名字吧。

②蒲松龄先生写的故事一般分为四大类出示课件一是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二是人与

人或非人之间的友情故事三是不满黑暗社会现实的反抗故事四是讽刺不良品行的道德训诫故事。

③那么我们着重看一下第四部分有教育寓意的故事有《画皮》、《崂山道士》等。你听说过这两个故事吗课件出示《崂山故事》指生读说说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出示课件告诉我们学任何东西都须持有恒心而不能浅尝辄止。

4、 师聊斋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有着深刻的寓意在课上我们不能全部的了解就让我们听一听乔羽先生作词的电视剧《聊斋》的主题歌吧视频播放《说聊斋》

六、 当堂达标测试

1、蒲松龄字—— 号—— 。他的著作—— 闻名于世。

2、蒲松龄先生的自勉联中这样写到有志者——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 三千越甲可吞吴。

3、我认为蒲松龄先生是一个 ———— 的人。

篇三:蒲松龄故居导游词(全文)

蒲松龄故居导游词(全文)

大家好:

怪不得我一上车就感觉今天的阳光特别的灿烂,原来是因为大家美丽可爱的笑容啊!看得出来大家昨晚一定是睡了一个好觉,对吧?我们导游常说客人的笑容就像冬日里的阳光一样温暖人心,今天很感谢大家,您的笑容给了我一个阳光般灿烂的好心情!

孔子曾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迎接来自远方的朋友,带领大家游山玩水,一同分享旅游的快乐对我们导游来说就是一大乐事。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文化名城----淄博,我来自淄博青年旅行社,是一名有6年工作经验的专职导游。我姓吕,大家可以亲切地叫我小吕,各位在淄博这段时间将由我带领大家一同感受旅游的乐趣!在我旁边坐在驾驶位置上的王师傅是我的老搭档了,他是位有着十年旅游车驾驶经验的老司机,大家在淄博旅游的这段时间,他也将和他的爱车一起全程陪伴我们。大家是否注意到了,我们乘坐的旅游车是一辆蓝色的33座苏州金龙旅游车,有一件重要的事需要告诉大家,请大家记下我们的车牌号####,如果您在景区和我们走散或者想提前回去休息,记住车型和号码您会很轻松地找到它。

我们常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是缘分让我们相聚在一起,相信大家都会十分珍惜这段同行的缘分,在旅途中彼此关照。我和王师傅是值得大家信赖的,希望我们的服务能让大家度过一段美好快乐的时光,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难和特殊的要求,请第一时间告诉我,我会尽力帮助您解决的。

好了,现在请大家带上快乐的心情,和我一起开始我们的“快乐淄博游”吧!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景点是位于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的蒲松龄纪念馆,纪念馆距离我们现在的张店区需要大约1小时的车程,大家可以边听我的讲解边欣赏路边的风景。

现在我们经过的地方就是昨晚大家下车的淄博火车站,昨天太晚了,可能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火车站的模样。现在我们看到的火车站是在1903年德国人修建的车站基础上于2002年4乐28日改建而成的,站房面积5714㎡,年发送旅客300万人次,整个火车站广场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矗立于广场中央的名为“齐之风”的雕塑了,有谁能告诉我那个雕塑是一个什么字吗?对了,是大篆书的“齐”字,这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为火车站的落成量身设计制作的。在雕塑的表面刻有齐国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繁荣景象的8幅图案。如果时光倒回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已经幸运地跨出了国门,来到了有“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之称的泱泱大国——齐国,这是因为淄博市的临淄区是齐国都城的所在地,大家不妨多留意,在以后的游览中,我们会发现许多景区的路灯、景观雕塑都是以齐国战车、车马为装饰图案。

淄博市是一个组群城市,位于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全市总面积5938平方公里,人口418万,由于地理位置适中,交通发达,淄博是沟通中原地区和山东半岛的咽喉要道,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淄博市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齐文化的发祥地,3000多年前姜太公在临淄建立齐国,繁荣昌盛长达800年之久,因为齐国兴起的蹴鞠运动,淄博临淄还被国际足联和亚足联认定为世界足球起源地。淄博市的旅游资源也很丰富,北有“北国江南”马踏湖、中部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世界短篇小说家蒲松龄的故乡,西部有被誉为“旱码头”的周村古大街、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等等。相信淄博的好山好水一定会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的心情!

好了,前面就是蒲家庄了,请大家等车停稳后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下车随我一起走进蒲松龄。我们沿着这条青石铺成的小路,走过古香古色的明清式建筑商业街,我们前面那座青砖灰瓦的大宅院就是蒲松龄纪念馆,是一座具有北方居民特色的明清式格调的四合院建筑。门楣上的“蒲松龄故居”几个字是由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提写的。蒲松龄纪念馆是1980年在先生的故居的基础上建立的,共分为生平、著作、聊斋正房、名人书画、外文以及彩塑6个展室。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蒲松龄纪念馆,来了解这文学大师艰辛、坎坷的一生吧。这里是故居前院,大家面前的这尊汉白玉石雕坐像,就是蒲松龄先生了。他正在捻须沉思,似乎正在在构思聊斋故事呢。旁边这些是著名的太湖石,其中有四块非常像四个象形文字,大家不妨猜猜看能猜出来哪四个字吗?。对了,就是“山明水秀”。

关于蒲松龄的一生,后人用“读书、教书、著书、科考”这8个字来概括,非常贴切。蒲松龄1640年出生在山东淄川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1715年去世,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除了大家熟悉的《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四卷、诗集六卷、杂著五册、戏三出、通俗俚曲十四种”,共200万字,关于这些著作大家一会在著作展室可以详细地了解。先生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祖上虽没有出过显赫的人物,在当地也是大族,蒲松龄先生的父亲蒲磐原是读书人,但因困于屋场连个秀才也没中,遂去经商多年,家中称“素封”,到四十岁还没有孩子,对家业也不怎么治理,正值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不安,日子就一天不如一天了。因家中请不起塾师,蒲磐就亲自教孩子们读书,蒲松龄先生自幼聪明过人,由于勤奋聪慧深得父亲的钟爱。在他18岁的时候尊父母之命和本县文人刘国鼎的次女刘孺人结为夫妻,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试第一考中秀才,文章深得当时山东学政施闰章的赏识,称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间名文颇高。大家请往这边走,此后他与同乡好友李友梅、王鹿瞻、张历友共结“郢中诗社”潜心治学,这几张图片就是反应当时他们在淄川留仙湖、般阳河边活动的场景。在蒲松龄25岁的时候,由于家里妯娌不和,兄弟分家,蒲松龄只分得“农场老屋三间、矿无四壁”,生活陷入了困境。迫于生计,31岁时应好友孙蕙的邀请到江苏宝应为其做幕宾,当走到了青不关时,看到两岸的山势险要由感而发,写下了一首诗,其中四句是这样写的:“山在瓮盎中,仰看飞鸟渡。南山北山云,千株万株树”。在这期间蒲松龄先生目睹宦海风云,饱尝游子之苦,再加上临近科考,仅做了九个月的幕宾,即返回了故里。在做幕宾的那段时间蒲松龄开阔了眼界,写下了不少诗文,但是也饱尝了寄人篱下之苦,回到家乡的蒲松龄生活无计,最后又到了西铺毕际有家设教绰然堂,从此他在毕家度过了三十年的私塾生涯,直到71岁时才撤帐还乡。

他在教书、著书的同时,并没有放弃考取功名,曾多次应考,但屡次不第,直到晚年援例入贡,才得一“候选儒学训导”的虚名。撤帐还乡后,蒲松龄开始了暮年的家居生活,同年乡里举行乡饮酒礼,蒲松龄的昔日好友李友梅、张历友被推举为乡饮介宾,这对当时的文人来说也算是一种荣耀;蒲松龄74岁的时候妻子病逝,他悲痛欲绝,倍感人生苦短,两年后,也就是1715年正月22日,先生在故居聊斋与世长辞,一代文学大师就这样走完了他坎坷的一生。这里展示的是从蒲松龄墓中出土的东西,有锡酒壶、酒杯、烟袋以及四枚寿山石印章,这面铜镜和耳勺是蒲松龄的夫人用的。

大家请跟我往这边走,这座农家小院便是蒲松龄先生当年生活、居住并写下

《聊斋志异》的地方-----聊斋正房。小院是个典型的北方农家建筑,三间正房就是著名的“聊斋”,东西各有两间厢房。蒲松龄去世后一直由他的后人居住,后来被毁,房主出走东北辽宁。直到1954年才重新修建,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聊斋,感受蒲老先生的真是生活吧。

大家迎面看到的这幅画像是蒲松龄74岁的时候,他的小儿子蒲筠请当时寓居济南的著名画师朱湘鳞画的。画像中蒲松龄身着素色官服,端坐在椅中,手捻银须,似在沉思,双目炯炯有神,眉宇间露出一股浩然之正气。宛若阅尽世间冷暖沧桑,悲欢离合。真实的道出了蒲松岭难了的科举情节和他最终的人生感悟。画像上还有蒲松龄的亲笔提拔,其中一则是:“尔貌则寝,尔躯则修,行年七十有四。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对尔孙子,奕孔之羞。康熙癸己自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相貌平平,身体修长,今年74岁了,共计25000多天,什么事也没有做成,头发也白了,面对自己的子孙,感觉很羞愧。很显然,这是他的谦词。或许,对于科考为官、光宗耀祖来说,蒲松龄是自惭形秽的;但对于我们整个中国的文学事业,一部《聊斋》则足以让他彪炳史册,谈何“羞”呢?另外一则是“癸己九月,筠嘱江南朱湘鳞为余肖此像,作世俗装,实非本意,恐为百世后所怪笑也。松龄又志”。 意思是说癸巳年九月,蒲筠请朱湘鳞为我做此画,身上穿着贡生衣服,并不是我的本意,恐怕百年之后被后人所耻笑。在这幅画象的两边悬挂着郭沫若先生于1962年题写的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画像下面条几上,摆放着的这块像正在鸣叫的青蛙的石头,据说是蒲松龄先生健身用的,此石是蒲松龄先生在毕府教书时的旧物,名为蛙鸣石。在年谱中有首诗记载为证:“我与蛙鸣兼明月,俨然鼓吹小山边”。

西边这间偏房是蒲松龄的书房兼会客室,这里还珍存着当年蒲松龄亲手用过的故物,如雕花木桌、书架、笔砚、铜烟袋、图章??它们看上去简朴而平凡,却在诉说着蒲老先生当年的满腹才华和怀才不遇,以及他的落魄与执著。东边是蒲松龄的卧室,1715年农历正月二十二,蒲松龄就在这盘土炕上“倚窗危坐而卒”,炕头上的锡台灯是从蒲老先生的墓里出土的。他烛照了蒲老先生最后孤高而清淡的岁月。

我们一起去著作展室看看吧,之前给大家介绍的那些蒲松龄的著作都陈列在这里,由于蒲松龄生前家境贫寒,所以《聊斋志异》没有刊行,最初一直以手抄本的形式流行,最早的刊印本是乾隆31年出版的“青柯亭初雕本”,那时蒲松龄已经去世57年了。《聊斋志异》后来被改编成诸多戏曲、影视作品。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画皮》、《胭脂》、《古墓荒斋》等等。后面还有书画展室和彩塑展室,分别用书画和彩塑的形式表现了《聊斋志异》里的故事。

在离故居一箭之遥,还有一处纪念蒲松龄的景点聊斋园,.聊斋园是淄川蒲家庄投资兴建的。是以园林为表现形式,以聊斋故事为主题的组群式的大型名园景区,属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五大旅游景区之一。园内有著名的柳泉,柳泉,因一口清井、一片柳林而得名。相传蒲松龄为了搜集创作素材,曾多次在此设茶招待过往行人,免费为他们递烟送茶,询问他们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轶事。这些奇闻轶事正如源源不断的柳泉水一样成为了他创作《聊斋志异》的源泉。蒲松龄本人也异常热爱此地,故自号曰:“柳泉居士”。清泉的旁边还屹立着茅盾先生当年拜访蒲松龄故居时留下的手迹“柳泉”两字的石碑。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只能游览蒲松龄纪念馆,不过大家下次来淄博的时候一定要去聊斋园看看。

好了,现在留给大家半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半小时后我们在纪念馆的正门集合!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的旅程马上要结束了,我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俗话说“十年休得同船度,百年修得共枕眠”,非常感谢老天让我们有缘相识,也很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有了大家的支持才让我们的旅程如此顺利,如果小吕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还望各位多谅解。快分别了,送给大家一首歌吧,借我的歌声来表达我对大家殷殷的话语和深深的祝福,祝大家每天都有好心情!一首《相逢是首歌》送给各位!

篇四:游蒲松龄故居有感

游蒲松龄故居有感

马耀堂

古屋幽径柳泉 孝子烈女狐仙 地狱龙宫神殿 唯我蒲大神仙

世间轮回旋转 善恶自有分辨 忠奸自在心间 看我高青留仙

清茶故事胡侃 东南西北连串 精雕细琢成篇 聊斋志异流传

篇五:游蒲松龄故居

狐妖多情,蒲公有幸

——谒蒲松龄故地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的这篇《狼》,我闭着眼也能写出。从我上学起,《狼》就是初中语文课本的必选篇目。后来语文课本推陈出新、百花齐放,但各种版本大多没有舍得落下这样的经典。我最多隔三年就要给学生讲解一次,二十多年下来,总也讲了十多遍了吧。所以蒲松龄的情况还是略知一二的。碍于一直未能亲睹蒲老先生风采,每每颇为自豪地向学生兜售对这个山东老乡的仰慕时,总有那么点底气不足。这次听说要去蒲松龄故居拜谒,自是欢呼不已。

早上八点多,我们作协一行二十多人乘一辆大巴兴冲冲直奔淄川而去。 今天是4月20号星期六,农历三月十一,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昨夜气温骤降,一阵急雨后,天上竟落下细密的雪霜子,霰粒再大些该成冰雹了,打得玻璃窗“叮当”作响。这几年气候反常,冬天不下雪立春后下大雪的年份并不少见。但谷雨后尚有积雪,我还是第一次见。

今天早上,路上的雪张是不耐春天的温润,早已化了,露出格外青黑的路面。楼顶上、树上还卧着薄薄的一层雪。路旁的各种花树吹着微曛的春风开得正欢,络腮胡子般布满枝杆的紫荆,粉白娇艳的簇簇樱花,素雅洁净的朵朵海棠,如今都顶上了俏丽的白色帽冠,压得花枝颤颤的,如盛妆的新娘不胜娇羞。冬青、松树这些常绿树都已茁出了嫩绿的新芽,被雨水洗得油光水亮,肃凝的白花压在额头,显得英姿飒爽,越发英气逼人。

窗外奇景可餐,车内笑语欢声,傅哥大俗亦大雅的笑话,大伟快板味十足的插科打诨,让这支来自各行各业的“杂牌军”瞬间融洽如一家。 在我们纵情欢笑浑然忘记人间还有忧愁之事时,车子蜿蜒颠簸起来。擦擦窗上纵横的水流向外望去,挂在陡立的壁上的人家竖在眼前,吓了我一跳。原来我们只顾说笑,车子已行驶在青州有名的险地——牛角岭。只见左边是直上直下的陡崖,农人的房屋就嵌在劈开的崖壁上。坐在车上,望不见山顶,也无从窥见牛角岭的全貌,远处山上的积雪厚一块薄一块如穿了掉毛的羊皮大氅,从车的蛇行中,大致能猜出当初修路的不易。山路本就狭窄泥泞,又不知何故被大石和土砾挡住。司机下车察看,车上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怎样把路通开,也有坐不住的,趁机下去活动活动筋骨。我坐在车上没动,如姜太公钓鱼般笃定——即使到不了目的地,有那么多人陪着,我也不着急。只要跟别人一块外出,我什么事都懒得动脑,反正天塌了有大个顶着。当然也畏惧车外清凉凌厉的山风。好在没多久便有铲车把路通开了。这样一耽搁加上路不好走,到淄川时已十二点多,只好先吃饭。

吃过饭,便直奔聊斋园而去。导游指点着一组塑像细细为我们讲解了蒲老先生的一生。蒲松龄自小聪颖好学,子史经书,过目能诵,19岁时就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有了这个美好而又非凡的开始,按说蒲松龄以后的科举之路应该一片光明前途无量,很让人费解的是,蒲松龄的文运竟如昙花一般,只惊艳了一次,在以后的考试中居然屡试不第,屡考屡败,屡败屡考一生与功名无缘,直到71岁他去世前五年才援例成为贡生,真是让人唏嘘不已。更令人费解又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蒲

松龄近四十年的塾师生涯中,教出的学生竟无一人高中更无一人出人头地。我不知道当时的人们对蒲松龄是怎样的抱怨与诟病,也不知道弥留之际的蒲松龄怎样评说自己的一生。从他的自嘲诗“墨染一身黑,风吹胡子黄,但有一线路,不做孩子王。”我们还是大致可以推知蒲松龄的凄苦与无奈。

为糊口养家,蒲松龄只好先做幕宾后做塾师,遂一生与贫困为伍。先生当年遭受了怎样的煎熬与痛苦又是怎样的感慨与纠结,今天的我们已无从得知。我们知道的是,自私的后人们在“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时,往往看似公允的说:蒲松龄科考的失败和个人的不幸,使清朝少了一个碌碌清官,但在中国的历史上却因此多了一位文学大家、一部古典名著,幸矣足矣!正如园中一位名人的题联“一世无缘附骥尾,三生有幸落孙山”。是啊,又有多少历史上的光辉是用个人的不幸谱就的,如失聪的贝多芬之与《命运交响曲》、落第的张继之与《枫桥夜泊》、遭受宫刑的司马迁之与《史记》??类似的名单我们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是上帝特别钟爱他们而要在这些光滑的苹果上咬一口吗?看着蒲松龄临终时的塑像,我陷入沉思,心情也阴霾起来。

出得展厅,我贪婪地深吸了一口雪后初霁的空气,清新而湿润。太阳虽还没露脸,但天色已是明朗润泽,屋檐上的融水滴滴答答敲击着青石板,明快而有韵致,刚才的阴郁也随融化的春雪或消弥入空中或渗透入地下。

“各位游客,下边我们要进入的就是奇幻的狐仙园了。”导游小姐虽不亮但很悦耳的声音在悠长的回廊中似有回声,何处传来呜呜咽咽极具穿

透力的狐鸣声,我的身子一凛,刹那间仿佛看到自己的魂魄化作一缕白烟悠悠散去。小翠、婴宁、娇娜、青风、红玉、辛十四娘??那些风华绝代、貌美如花、柔情似水、风流多情的狐仙们啊,是怎样的美目顾盼,巧笑嫣然,气息如兰。她们又是怎样的媚惑了落魄的书生,媚惑了一代代的痴人!

我们无法想象,倍受科举折磨、饱尝人间冷暖、目睹种种黑暗现实的蒲松龄,历经了怎样的冥思苦想大彻大悟,将满腔的爱恨情仇慷慨给予了那些妖魔鬼怪们。在蒲松龄的笔下,“妖”已不再是“魔”,“鬼”也不再是“怪”。她们“笑弯秋月,羞晕朝霞”“足翘细笋,娇艳尤绝”;她们“丽而贤”,“谈笑不惊,手刃仇雠”,??他们远比我们人真诚善良的多,也远比我们人重情重义的多。在蒲松龄以前甚至以后,还从来没有人把妖、鬼写得如此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向来是谈鬼色变言妖惊魂,对妖、鬼是既畏且敬。对狐狸更是冠以“妖艳”“狡猾”“欺骗”“媚惑”“勾引”之种种恶名。蒲松龄缘何敢冒天下之不韪决然为妖鬼正名为狐狸作传,除去蒲松龄非凡的胆识卓然的品性,个中况味,恐怕只有蒲公心知。我们读读蒲松龄《聊斋自志》中的话“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大概也略能窥知一二。

没来狐仙园前,我想象不出那些婀娜多姿摇曳生辉的狐女们走出蒲公的聊斋,用我们俗人的浊手再现出来该是怎样的恶俗可憎。我一直觉得,无论改编的多么成功的影视作品,呈现在银幕荧屏中的形象,总是会损伤原著中我们心中的那个“她”或“他”。何况那些凝蒲公之精诚与孤

愤的狐仙们!等我看过狐仙园里那些惟妙惟肖形态各异的狐狸们,我觉得蒲公有知,大概也会含笑吧。

狐仙园小巧玲珑,曲径通幽,园里怪石林立,奇峰层叠;草木葱茏,池水清冽;碑廊亭榭,错落有致。据说有狐狸造型1400多座,连垃圾箱都是狐狸形的,我见过的也不过几座,但都印象深刻。最先见到的就是狐仙园门口把门的左右两尊。左边的,细眼弯眉,神态安详,两腿间依偎着一憨态可掬的小狐;右边的,朗目舒眉,颇为神武。显然的,这是美满幸福的狐仙一家,身后的狐仙园该是他们忠心护佑的家园。两尊石狐都是一人多高,通身素白,只有鼻头和嘴巴圆润光滑,露出青石的苍黑色,起初我不明所以,以为是塑者刻意为之。待听了导游的解说后,我也赶紧在狐狸夫妻的头、鼻子、嘴巴上留下了自己的手印。——当地人都说“摸摸狐仙头,万事都不愁;摸摸狐仙嘴,做事不后悔。” 园里最吸引人也最具特色的当数聚仙峰上的众狐们。聚仙峰由空灵的太湖石堆叠而成,上面刻了四五只造型各异的狐狸。最下面的一只只有狐头,面朝左,嘴巴紧闭,唇髭入腮,笑纹弯曲如花;双眼半睁,淡淡的笑意若隐若现。如怀春的少女守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中间的一只最大最丰满,下颌翘起,嘴巴微张,双眼圆睁目视前方,像在规划着憧憬着什么,神态端庄威严,颇有王者之风。与狐王首尾相接的狐狸个头稍小,两爪踞地,鼻头朝天,昂首远眺,似有悠长悲凄的鸣声破空而出。它后面的一只只露出了半张脸,一支尖尖的三角耳醒目的直立着,大概在窃听窃笑。最上面的一只,体形最完整,四肢着地蹲伏在一块高起的石头上,扭身凝望,俨然回眸粲笑,粗壮的尾巴高高翘起,宛如女孩高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