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跳出思维的陷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21:34 字数作文
跳出思维的陷阱字数作文

篇一:学习感悟:从“破冰”说起 - 海宁党校信息网 wwwhnswdxcom

学习感悟:从“破冰”说起

——写在中青班培训第一单元结束时

马 屹

参加这次培训班之前,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要在这次培训班上,学什么?怎么学?最后收获什么?有人说是知识的拓展、是能力的锻炼、是人际关系的扩充、还有综合素质的提升?或许都有。

经过第一单元为期6天的培训,使我豁然开朗。还是从“破冰”说起,破冰是一个交际学的术语,指的是培训当中一项专业的技术。“破冰”这个叫法源自“冰山理论”,是指人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意识的部分只占很少的部分,而更大的部分是潜在意识,或者说是不容易被分辨的意识。破冰就是要把人的注意力引到现在,这样就无法或不容易被潜在意识影响和干扰,从而达到团队的信任和协作。除了上述专业的理解外,在我看来,“破冰”更应该理解为是对自己常规思维及常规认识的突破,使我们跳出思维的陷阱,从而达到知识、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破冰从思想认识开始

开学典礼上,市委常委、组织部沈雨祥部长在谈到这次培训班的重要性时,提到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中关于干部培养的话“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 的确,这是一个各种文化思潮激烈碰撞,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信息不断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干部都面临着一个有着特殊党性、世情、国情的时代,干部的成长不仅只是个人的事,还事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特别是中青年干部,具备了学习能力强,知识储备丰富,创新能力强,新生事物接受快等特点,承担着社会发展和建设的

重大责任,是国家的栋梁、中流砥柱。这样的特殊性质造就了新时期中青年干部的成长注定是不平凡的。作为中流砥柱,要承担起事业重任,首先要在思想上“破冰”,破除陈旧的思想,时刻牢记先进和优秀是共产党人的特征和追求,更应是党的干部的特征和追求;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

二、破冰在实际训练中深入

第一单元培训时间最长的是军训。现在的我,已经成立家庭,在工作岗位上勤恳工作多年,人生道路上也经历了风雨,面对挑战我勇敢接受。如果说大学时期的军训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我的生活自理能力,那么这次军训,带给我更多的是深层次的人生感悟。

军训磨练了我的坚强意志。这次军训虽然时间不长才三天(确切说是两天半),但由于平时工作主要是坐办公室搞文字材料,缺乏锻炼,不管是站20分钟军姿还是在烈日下练习走队列,还是会感觉到有些吃力。有人说,其实坚强的定义很简单,就是在自己快支撑不住的时候还能再坚持一秒,这就是一种毅力,一种坚韧。好在,我坚持下来了,我们坚持下来了,最后,我们全班都出色得完成了最后的检阅。是的,不怕困难,坚强不屈是一种人生态度,军训的时候是这样,工作、生活中也是这样,人生的厉练靠的就是坚强的意志来支撑。

军训强化了我的规则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军训我们穿统一的服装,虽然不穿统一的服装也照样可以军训,但统一服装与随意穿着,效果就是不一样。穿上统一的迷彩服,大家立即显得精神焕发,而且这种精神面貌能够互相影响。而一个有着完备的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的集体必定是一个团结向上,充满活力的集体,而我们第十四期中青培训班就是这样一个朝气蓬勃的集体。

军训培养了我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体现在团队内各成员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军训中,没有每个人的努力和配合,就不可能有一条整齐的队列,更不能走出一致的步伐。只有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团结协作,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因为团队成员间的相互鼓励,可以使我们战胜自我。

三、破冰在理论学习中升华

听了嘉兴党校副校长徐连林老师作的题为《学习7.23讲话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讲座及嘉兴党校洪和根老师从原著导读的视角讲解《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来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很受启发。原以为这样的课题会很枯燥,但听了两位老师的讲课,内容十分充实和丰富,徐老师将许多关乎社会发展的理论深入浅出地作了阐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非常引人入胜;洪老师讲的内容十分新颖,让我们跳出固有思维从另一个角度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课后细细想来,有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从理论学习的反思联想到这次培训,回到参加培训班之前考虑的问题,答案就显得明朗起来,要在学习中不断摒除陈旧观念,逐步提升自己在思想、意识上和实践中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第一单元学习,让我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是要有做凡人之心,在平凡中提升自己。要以一颗平常之心,恪尽职守,努力踏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平凡的沙子中蕴含着宝贵的黄金,平凡的泥土里培养出鲜活的生命,平凡的事业后矗立着壮丽的人生。当然,甘于平凡并非是安于天命,自生自灭,没有进取之心。古人语: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平凡不是一种消极的宿命论,甘于平凡恰是一种正视生活、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平凡的工作岗位,有着不平凡的意义,我要在这份平凡中,不断磨练,努力

提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二是要有做强人之志,在历练中提升自己。所谓强人,是指有益于社会、对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人。温家宝总理说过:发展中国家的未来靠经济实力,更要靠创新能力。青年人要大胆创新,做一个有所作为的人。青年有希望,国家就有希望。最大的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它永远属于那些用一生的血汗乃至生命去拼搏的人。种子,必须穿过覆盖的泥土,才能发芽成长;蝴蝶,必须经过蛹的挣扎,才能翩翩起舞。我要学会在困难和挫折中历练自己,在历练中不断成长。

三是要有做真人之实,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工作要求“真”,结果要求“实”。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前提。干部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坚持重实际、重实干、重实效。事业是干出来的,人才是在实干中锻炼出来的。而青年干部,更应当注重实践锻炼,真抓实干,真干事,干成事。

篇二:不抑郁的活法

您知道么,即使再坚强的人,也会有“抑郁缠身”的时候。

食欲差,情绪持续低落,睡不好又昏昏欲睡,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莫名沮丧,悲观厌世,觉得自己无用无助无望,活得累,这些都是抑郁的具体表现,需要及时调理情绪,主动寻求帮助,否则会影响工作、生活、家庭、感情和身心健康,甚至一步一步走向极端……

当您感到心情抑郁,这时候不妨读一读被誉为“治愈系佛法宝典”的《六祖坛经》:

这部唯一由中国人写的佛经,记载了六祖惠能亲口传授的佛法精髓,是公认的禅宗至高经典,只言片语都蕴藏无穷智慧,任何人都能从中获益,因为六祖总能用一语点醒梦中人的独特方法,让你顿悟人生的本来面目,认清痛苦的终极真相,刹那间放下妄念,在瞬息万变的复杂世界,学会快乐地活在当下,回到最活泼、最自在、最自然的最佳生命状态!

读完本书,您会惊喜地发现,那些曾经无法化解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不知不觉间烟消云散。

自序 读懂《六祖坛经》,唤醒身心潜藏活力

学前课 16分钟读懂《六祖坛经》的来龙去脉

第一部分 不抑郁的活法:六祖坛经修心课

第1课 大字不识一个,惠能顿悟成佛

·卖柴为生的禅宗祖师

·做自己喜欢的,喜欢自己做的

·率直是最完美的处世艺术

·郁郁而终的智士

·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郁闷时说出来,负累感就会消散

·惠能参透的人生本质

·风吹幡动,惠能的心不动

第2课 最容易被你忽略的小幸福

·惠能在大梵寺讲法的 第一句话

·释迦牟尼佛留给世人的遗言

·你内心潜藏治愈抑郁的智慧

·最容易被你忽略的小幸福

·快乐就在一呼一吸之间

·多事不如少事,好事不如无事

·顺其自然就好,幸福地活在当下

第3课 饿了专心吃饭,困了安心睡觉,就是在修心

·觉悟不是循序渐进,而是豁然开朗

·禅修是一种生活态度

·看到地上不干净,佛陀拿起了扫帚

·告别怀才不遇的烦闷

·跳出思维的陷阱

·面对不想做又必须做的事,如何调整情绪

·常识一定是对的吗

·惠能的独特智慧

第4课 你不要刻意控制念头,也不要被念头牵着走

·两种不同的觉悟方法

·普通人如何去除分别心

·虚妄的源头在哪里

·每次发脾气前,都是你改善心境的最好时机

·盲眼老人过独木桥的启示

·世事多变,随遇而安

·你不要刻意控制念头,也不要被念头牵着走

·改善人际关系的必修课

·你可以试试和花朵聊天

第5课 摆脱抑郁的方便法门

·恶念头,毁你千年善缘;

善念头,消你千年恶缘

·觉悟即佛圣,迷惘则庸众

·什么才是真正的功德

·破灶禅师指点灶神

·佛祖救度众生的四种工具

·高兴不起来怎么办

·害怕与人交往怎么办

·感觉前途暗淡怎么办

第6课 遇见无牵无挂的六祖惠能

·守也守不住,有生就有灭

·生活不在别处,就在此时此地

·愚公移山的心态

·超然物外的六祖惠能

·怎样理解“烦恼即菩提”

·通过念佛可以达到极乐世界吗

·遇见无牵无挂的六祖惠能

第二部分 《六祖坛经》原文及优美白话译文

禅宗至高经典,读后受用无穷

读懂《六祖坛经》,唤醒身心潜藏活力

很多人受到忧郁的折磨,更多的人受到抑郁的侵扰。

抑郁是现代社会很常见的心理状态:觉得无形的压力压着自己;觉得生活像一张一张的网,网罗着自己;觉得前途渺茫;觉得生命没有意义等等,很低落,很压抑。怎么办呢?好像没有什么办法。去旅行,去购物,去看心理医生,诸如此类,都不失为缓解的办法。

如果你试过很多办法,还是高兴不起来,那么,我建议你不妨读读《六祖坛经》。

为什么抑郁的人应该读读《六祖坛经》?为什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读读《六祖坛经》?

简单地说,《六祖坛经》并非一本宗教的书,而是一本关于思维方式的书,一本关于生活方式的书,一本关于创意的书,一本关于自由的书。是的,关于自由的书。《六祖坛经》告诉你的,不是怎么样去做一个佛教徒,不是怎么样去念佛,怎么样去读经,而是告诉你如何觉悟,做一个彻底放松的人,做一个心灵自由的人。

《六祖坛经》讲的顿悟,真正的含义是,你在任何一个刹那,都应该回到那个最终的点上。什么是最终的点呢?如果你是一个佛教徒,那么,你应该在任何一个刹那,都不要忘了你修行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不要忘了佛的最终觉悟是什么。也就是说,当下就领悟到真相,即刻就停下来。让什么停下来呢?让你的习气,你的贪欲,停下来;让你自己的心性,即刻显现,即刻回到你自己。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那么,在任何一个刹那,都不要忘了你真正的目的,不要停留在手段上,要记得你的目的地。

《六祖坛经》提醒我们,不要困在各种形式里。一定要烧香吗?一定要拜佛吗?一定有什么仪式吗?不一定。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真的觉悟了。沿着《六祖坛经》的思路,你会发现,世间的一切都不过形式,比如婚姻,比如工作等等,只是我们忘了我们透过这些形式想要达到的目的,所以,这些形式就成了生活的目的。于是,婚姻、工作就成了压力。如果你明白到这些不过是一种形式的东西,你也许可以用游戏的态度置身其间,你会突然发现,在烦嚣而牢狱般的世间,自己其实可以无碍而行。

《六祖坛经》的生活态度,是一种游戏的生活态度。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嬉皮士喜欢禅宗,而且把他们喜欢的禅师叫作“禅疯子”。《六祖坛经》确立的禅宗洋溢着自由的气息,和游戏的喜乐。德国哲学家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所以,不妨游戏,不妨疯癫,在一个一本正经的环境,疯癫能够把你解放出来,能够提升你的生命,能够让你像一个人那样活着。

《六祖坛经》不认为你一定要到深山隐居或者去寺庙修行,而是鼓励你在生活里修行。

有一个人问禅师:“和尚修道,是否用功?”

禅师回答:“用功。”

那个人又问:“怎么用功呢?”

禅师回答:“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那个人很疑惑:“世上的人都是这样,难道他们也是像师傅您那样在修行?”

禅师回答:“他们和我不同。”

那个人又问:“如何不同?”

禅师回答:“他们吃饭时不肯吃饭,忙碌来忙碌去;他们睡觉时不肯睡觉,计较来计较去。”

困了就睡,饿了就吃。这是《六祖坛经》开创的禅宗的修行态度。在另外的宗派里,会教导一个很确定的方法,比如你每天什么时候吃饭,吃多少,每天什么时候睡觉,睡多少时间。你每天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去吃,去睡,这是一种修行,一种自律。慢慢地,也可以达到一定的境界。

《六祖坛经》的思路,让你觉得世间的一切规定,都无足轻重,让你觉得,生命的每个瞬间,都不应该是等待的,不应该是苦熬的,而应该是自由盛开的。这是我理解《六祖坛经》所讲的顿悟的真正含义:每个刹那都是完成。所以,生活的每个刹那,你在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觉悟的心。觉悟的心,就是不去求这求那的心;觉悟的心,就是不去分别这分别那的心;觉悟的心,就是喜乐的心。

所以,不妨读读《六祖坛经》,看看是否有一扇自由的门,其实一直向你敞开着;看看是否有一扇自由的门,只要你轻轻打开,生命就永远在喜乐之中,你将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乐观自信,活力十足!

篇三:痛苦和迷惑源自思维的陷阱

痛苦和迷惑源自思维的陷阱

如果我们对事物的当前和未来无法做出反应和判断时,我们就会感到迷惑,当我们判断错误时,我们会感到痛苦,迷惑的产生是因为我们无法用已知的经验与认知对事物做出判断,或者说根本无从认识,所以无法做出判断.而我们所说的经验,认知,概念,其实就是我们的记忆. 面对事物而作出的反应,其实就是对记忆的搜索,搜索所需的时间的长短就是作出反应的时间长短,而记忆的永远都是过去,过去永远不会是现在,也不会是未来,当现在发生的事物和记忆有所区别时,就会产生迷惑. 而我们的思维对符合我们记忆的事物或者言论,认为是正确的而得以认同, 相反的则认为是错误的予以反对, 那么请问谁的记忆和认知都能保证是完全正确的? 如果不能保证,那么我们的思维给予我们的正确和错误, 认同和反对的结论将是多么荒谬的一件事情, 而思维往往会排斥事物的不同点,放大相同点,从而使我们习惯用记忆去套用当前的事物.想当然的去看待当前事物.同时也就产生了一种不切实际的预期或想象,这就是思维的陷阱.简单点说就是我们根据记忆,知识或者经验对事物作出的的判断和预期,是件很可笑(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跳出思维的陷阱)的事情. 这是我们在后天学习过程中所养成的一种思维习惯.接下来我们会更错一步,将自己的行为建立在这个判断和预期之上,且排斥, 忽略,视而不见不同的判断,从而失去自我修正的可能, 当随后的现实发展和这个预期不一致时,我们就会遭受损失而产生痛苦,最后人性中的"贪婪"开始登场了,开始拒绝认错,坚持预期和想象,从而放大了痛苦,变的更

痛苦.

解决这一切的问题很简单,只要我们认识到我们所谓的思考只是一种记忆的搜索,是大脑运动的一种方式,不是我们的全部,当我们停止思考的时候,才是我们真正的自己,当你能将思考和自己区分开时,自这一刻起,思维就再也左右不了你了,你就会明白记忆和现实之间的区别,再也不会用记忆来替代现实了..你会变的更加客观和善于观察,而会从事物本身表现出来的状态,理解事物的变化方式,而不需要让思维给你杜撰一个结果来,同时我们也会明白推理和猜测区别,思维提供的只是猜测,而我们需要的是推理.而推理是建立在对人性的了解之上的. 当我们可以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各归其位的时候,我们就摆脱了迷惑和痛苦,摆脱了思维的陷阱..当我们可以分辨什么时候是思维控制我们的, 什么时间是情绪控制我们的, 什么时间是欲望控制我们的, 我们就不会在受到他们的迷惑, 即可保持客观的真实的态度生活, 当我们可以主动的管理好思维, 情绪,欲望时,我们将会得到能力的提高. 而我们对待这三者的态度,即佛说的非有非无,不排斥,不执着,让他们各司其职.由本性统管 ..最终总结: 记忆: 只是我们掌握事物变化逻辑和判断的素材,不能用记忆进行简单的套用. 现在: 事物本身表现的状态,会提供足够的判断依据.故我们需要多方了解和观

察事物的整体. 未来: 未来只是水中花,镜中月,只是一种提供娱乐的美好愿望..

老子的"道"和佛教的"佛"都是说的要识得自己的本心,当我们意识到思维只是大脑的功能之一而非全部,思维不能代表我,只是我的大脑的功能之一.当你可以有意识的停止思考时,这个意识就是真正的我,即佛学说的"大我"而思维"则指的是"小我","小我"中还包括了一个更难理解的东西就是"情绪"…你只有先体验和意识到"小我"后,才能体验到"情绪"引起的身体能量的变化,故情绪有生理反应的状态,故最终"小我" 包括"思维"+"情绪"+”欲望”. 而"大我" 则时指"心",只有"心"才能意识和体验到思维和情绪的在身体内的变化和运动.故佛说:"明心见性"

篇四:说英语要跳出“语法翻译”的思维框架

“单词、语法对我来说,早已熟记于心;读写英语来对我来说,也是易如反掌。但为什么我一旦和老外讲起话来就变的支支吾吾,即使说出来了,老外也听得相当费尽。”日前,某网友在博客里感慨其学英语的困惑。

这不单单是该网友的个人问题。在国内,很多学英语的人都曾面临过诸如此类的困惑。明明对单词、语法了如指掌,但真正说英语时候,却变得“难以启齿”为何如此?

中国人采取传统方式学英语普遍存在从语法到翻译的共同做法。即开口说英语之前先用汉语构思所要表达的意思,再经过大脑思维加工翻译转换成英语。英语的表达已被汉语的思维框架牢牢绑住了。从语言与思维关系上来说,学习外语时,很容易陷入母语思维的陷阱里。因此,提高学外语的质量和效率,最佳途径就是学会用与习惯运用外语思维。

全球商务英语培训机构 e Corp English 创始人 Deborah Schwarz认为这是一种“语法翻译法”的学习模式。他认为,英文的阅读导向对内容的理解,却并不能形成很好的会话能力。而会听之后才能会说。

如此说来,学会说英语首先从英语听觉冲击开始。

这点得到全球电话英语领航者必克英语的证实。必克英语教务部相关负责人G老师认为,传统教育中向学生过多地灌输语法,与削弱口语表达机会,无形间强化了学生“语法翻译”的思维过程。

诸如必克英语的电话英语教学模式,就是要跳出这种的思维框架。根据G老师的介绍,必克英语的教学每节课20分钟,但课程主要以师生英语互动为内容。老师说,是对学生听力的训练,而引导学生说,无疑是对这种学生的课堂听力的检验与强化,并开始由“学会听”向“自由说”逐步过渡。此种教学方式遵循的是全球商务英语培训机构 e Corp English 创始人 Deborah Schwarz所说的“会听之后才能会说”的原则。

Deborah Schwarz曾在莫斯科学习过一段时间,期间遇到一些从未接触过美国人英语却说得很好的人。他们的学习之道就是通过反复地听母语为英语的人的对话来学习。

因此,在一开始训练英语听力时,教师的口语水平成为了影响学员最终说英语的能力的重要因素。必克英语G老师也认为,教师的口语对学生学习有引导作用,制约或推动着学生口语的发展。基于这点,必克英语的全球三大教研中心的外教要求必须是来自英语国家,同时,对外交发音标准有严格要求。G老师认为这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

“单词、语法对我来说,早已熟记于心;读写英语来对我来说,也是易如反掌。但为什么我一旦和老外讲起话来就变的支支吾吾,即使说出来了,老外也听得相当费尽。”这是一种中国式的英语,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会话能力。因此,学会说英语,从跳出“语法翻译”的思维框架开始,从学会听开始。

篇五:冲破作文的圈套1

冲破作文的圈套

理念篇

一、我突破,我自由

1、突破心理的屏障

作文其实很简单

一位家长带着上初二的孩子找到我,说孩子写不出作文,在纸上写上作文题目就开始发呆,一呆至少半个小时,什么也不干,逼急了好不容易写个一句两句,接着又全部划掉。

我叫孩子随便写个片段,怎么写都行,孩子托着脑袋想半天,样子很痛苦,最后还是摇头说不会写。

我说:你刚才在想什么,心里什么感觉,能把这个写写吗?

他疑惑地看看我,还是硬着头皮写,开始有些艰涩,越写越流畅,越写越多,最后竟然写了满满一页纸。

他把作文纸丢给我,把头扭过去,意思是任务他完成了,随你处置吧。 我一看,这篇作文没有分段,语言有些随意但很流畅,简直是一气呵成,表达了他写不出的苦闷心情,联想丰富,还有点像意识流的味道。

我有些惊喜,真诚地大加赞赏一番。孩子不敢相信地望着我,想知道我是不是在反话正说嘲弄他,见我没那个意思,就说:老师,我写的真好?我都是瞎写的呀。

我说:瞎写就能写成这个样子,好好写还不知写出什么样子呢。

这孩子听我这么一说,来劲了,说:老师,我发现作文越想好好写越写不出来。小学的时候我也喜欢写作文,一心想写出篇好作文让老师表扬一下,可是写出来老师就说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后来我就慢慢地写不出来了。

这个孩子其实很有灵气,语言也不错,写不出作文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心理问题。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心理活动,需要全心投入,在心态不佳的情况下肯定写

不出好文章。就像说话,一个人正常情况下说话流畅,一紧张就可能词不达意、结结巴巴。

孩子为什么紧张、为什么害怕写作文呢?

孩子刚学说话的时候,每发出一个模糊幼稚的声音,都会得到大人的赞赏和喝彩,所以他往往有惊人之语,而且很快学会了说话;孩子在刚学作文的时候,每写一句话,常常得到老师的批评和纠正,他也越来越感到写作文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事情,自己不是写作文的料,所以好多人到老也不会写文章。

写作是表达的需要,这是人的天性,也是写作的本质所在。写作首要的是内容,是个性化的思想情感。可现在的作文教学正好是本末倒置,不强调内容的创新和真实鲜活,反而引导学生瞎编乱造、说假话空话;强调作文的形式和所谓技巧,直至给每个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套上一个繁琐而面目可憎的套子。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表达的欲望得不到引导和满足,而是被否定、被压制,直到被破坏和扼杀。在反复受挫和屡受打击以后,学生的自信开始瓦解,直至彻底崩溃。他们开始感到作文是很高深的事情,自己不是那块料,写不好作文;他们开始厌倦作文,写作的时候只是按照老师强加的那一套来应付。渐渐地,写作兴趣消失殆尽,写作所需的各种素养和能力得不到培养,反而在退化,这又导致作文水平和写作信心的进一步下降。

就这样,他们陷入一个作文的圈套。

怎样跳出这个误区呢?

一切从真实的表达开始。从内心的真实感受着笔,从生活的所见所想出发,抒发你的真情实感,表达你的真实愿望。你会忽然发现,你的思路是那么清晰,你的表达是那么生动流畅,你的语汇是那么丰富多彩。此时,内容是自然而然的流淌,形式和手法是内容的附属,你的文章不落俗套、浑然天成。

这里,形式成为表达的需要,而不是写作的累赘和心理的枷锁。

这样,你感到了表达的快感和轻松,你找到了写作的乐趣,也找回了写作的信心。

2、跳出思维的陷阱

好多孩子一拿过作文题目,不去检索记忆与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接,不是展开

联想和想象从而获得写作的灵感和激情,而是不由自主地去寻找一个模式或者一篇范文,看能不能套用或者照搬,这样写作很快就陷入一个套子,同时也陷入痛苦的困境。

这是多么可悲啊!想想我们的孩子,曾经思维敏捷伶俐可爱,在作文面前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迟钝呢?其实,只要孩子不写作文,他很快就会恢复活力,或者侃侃而谈,或者妙语连珠。我在教学中也发现,好多同学正式作文一沓糊涂,但是随意写的生活笔记却情真意切,文采斐然。

是什么导致这种现象呢,还是作文教学。作文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活动,是创作性思维活动,好的文章要打动人,要有创新。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开始就教孩子如何开头如何解围,一开始就提供一个模子让孩子就范。就范了就符合要求,就是好作文,不合规范就不符合要求,就不是好作文。久而久之,孩子思维僵化,形成一个模式,就像戴上紧箍咒,提笔写作文就自觉地往这个框子钻。孩子成了作文的奴隶,而不是写作的主人,这样的写作还有什么快乐可言,这样的作文不是负担是什么?写作这样一件美好的事情,竟然成了受罪,成了受刑,难道这还不可悲吗?

怎样让孩子摆脱这种困境,怎样帮孩子跳出这个思维的陷阱呢?

善于抓住时机,善于启发,捕捉孩子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引导和强化,让孩子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建立自信,让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死灰复燃”。

一个高一男孩要辅导作文,因为堵车我迟到了。当我急匆匆赶到时,孩子的妈妈正心急如焚地来回踱步,像热锅上的蚂蚁,孩子则一脸的愤愤不平。

孩子妈妈一看到我,脸上立刻阳光灿烂,像见到救星。孩子冷冷地瞥我一眼,很不情愿地跟我打个招呼。

我先道歉,孩子脸上这才好看些。看得出孩子妈妈有好多话要说,但都欲言又止,心事重重地走了,她怕耽误宝贵的辅导时间。

我跟男孩交流,他一肚子话,说起来没完,我甚至都没有插嘴的机会。我说,看起来你挺有想法的,那你写个片段我看看吧。

他就一下子不吱声了。

我说,没事儿,随便写,什么都行。

他说,写不出来,能写出来我就不过来找你了。

我说,你就没写出过东西?

他说,老师逼急了,胡乱写写呗。

我说,那你胡乱写也行,我看你到底写成什么样子。

他抱头想想,说,老师,你还是给我定个题目吧,没题目我更写不出来。 我就给他找了个题目,叫“那一刻”。他又长吁短叹地思考了足足半个小时,最后痛苦地抬起,说,老师,我还是写不出来,确实没什么可写的。

我说,你经历了多少“那一刻”啊,难道就没有一个可写吗?

他摇摇说,确实没有,有也早忘了。

我说,你怎么就这么健忘?刚才我来晚了,那阵儿你心里在想什么?

他看着我,小心地说,我心想,这老师怎么这样,第一次上课就迟到,太不尊重人了。我妈请假过来送我,她都快急坏了。

我再次向他道歉,说,看得出来,你当时很不高兴。

他又说,你一道歉,我心里感觉才好些,觉得你能知错就改,是个真诚的人。 我说,知道我当时心里的感受吗?老实说这些年我上课迟到不只一次,但是这一次迟到最让我愧疚,那一刻,是让刻骨铭心的。

他眼睛亮亮地看着我,问,老师,为什么,什么让你刻骨铭心了?

我说,是你妈妈期盼的眼神,那欲言又止的表情,还有她离开时的背影。 他似乎一下子被触动了,低下头,好大一阵不说话。

我说,那一刻,难道不值得写一写吗?

他恍然大悟,说,老师,这个也可以写是吗?

我说,难道不可以写吗?

他二话没说,拿起笔就刷刷刷写起来,不用二十分钟就写出一篇感情充沛文从字顺的作文。

回归写作的本真,引导孩子有感而发,随意为文,让写作成为表达的需要,成为生活的需要,成为一种无法替代的快乐。

引导孩子广泛阅读,关注生活。人的思想、情感,归根到底来自生活体验和人生体验,这就是文章的内容。好多孩子感到没的可写,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阅读,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让孩子养成写真话、抒真情的表达习惯,这样他就自然会主动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而有了对生活的真实感悟,他也就自然写真情实

感,而不用瞎编乱造了。如果两者互动,就会形成一种生活和写作的佳境。

拿作文标题来说,有的老师或者作文教材会教给你好多作文定题的套路和模式,这只是告诉你形式而未教给你实质,希望你不要被“模式化”。

同样,作文标题没有固定模式,确定文章标题也没有既定之规。进入写作状态后,好的标题可能是你灵感闪现后的妙手偶得,也可能是你经过斟酌提炼后的妙笔生花。你可能在动笔之初就能确立标题,也可能在结束文章时画龙点睛,还有可能在写作过程中产生灵感。

不管怎样,标题的产生是整个写作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情感和思想的一次集中呈现。只要立意新颖独到,情感酝酿充分,文章构思成熟,精彩的标题自然会信手拈来。

3、打破形式的框架

4、突破写作的瓶颈

5、使语言鲜活起来

6、好作文不需要修改

二、我自信,我优秀

1. 有创新才是好作文

我们读文章,是为了获得情感共鸣,得到新的感悟,受到思想启迪。

那么,能够满足这些阅读欲望,使读者达到阅读目的的文章,就是好文章。 文贵出新,有新意有个性的文章才有阅读价值。写作是创造性思维活动,写作的灵魂是创新,

新课程标准和中考、高考的导向也很明确。分析历年高考、中考满分作文和优秀作文,发现它们有共同的特质,那就是有个性、有创新。

高考大纲关于写作的要求,其中发展等级是: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