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游览山的作文,高中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32:49 作文素材
游览山的作文,高中生作文素材

篇一:高中生游记类作文的写作指导

高中生游记类作文的写作指导

写好游记,首先,要抓住特点。我们参观游览一个地方,所见所闻很多,如果什么都想写,就什么也写不好,只能成为一篇流水账。江河湖泊,高山原野,亭台楼阁,各具风姿,要想抓住特点,就必须仔细观察和思考。

比如以游黄山来说吧,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绝闻名中外,有“震旦国中第一奇山”之称。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咏黄山的诗,诗中说:“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明代着名旅行家徐霞客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把黄山列为我国名山之冠。这就抓住了黄山的特点。每处风景胜地都有其特色,春夏秋冬,云雨风雪,气候不同,各有特点。清晨,在黄山之巅看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令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朝霞笼罩下的黄山,丰姿俊采,格外妖娆。云飞雾绕,使整个黄山在寂静中呈现出一片动的美感。如果你们观察仔细了,就可以写得生动、具体,写出与众不同之处。 其次,记叙要有顺序。写游览过程,可以按时间先后顺序;描写景物,可以按空间位置的变换,先选准一个立脚点(或叫观察点),或由远而近,或由近及远;或由外到里,或从里到外;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线路”清楚,让读者看了你写的文章,就如同跟着熟悉的“向导”亲临其境一样。比如游北京的潭柘寺。这座古寺依山而造,地形起伏,气象壮观。全寺建筑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在中轴线上,自前面的牌楼、山门、大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直至最后的毗卢阁,升降错落,巍峨壮观。左路是庭院式建筑,有方丈院和行宫。万岁宫、太后宫,碧瓦朱栏,修竹丛生,流泉潺潺,是个幽雅别致的地方。右路是寺院式的殿堂组合,有楞严坛、戒坛和观音殿等,瑰丽堂皇,显得庄严肃穆。写游记介绍景物,一定要有个顺序,不能时而说东,时而道西,杂乱无章。

最后,要写出新意。“意”就是思想,“新意”,是说作文中应该有新鲜活泼、引人深思、发人感奋的思想。游记,不能仅仅停留在写景上,要把主题开掘得深一些,融情于景,寓深刻的思想于景物描写之中。大家都读过杨朔同志的《海市》,这篇游记的立意是:“朋友,我现在记的并不是那虚无缥缈的海市,而是一个真实的海市。”这个真实的海市,就是作者的故乡蓬莱,“它比起那缥缈的

幻景还要新奇,还要有意思得多呢。”立意新颖而深刻,很值得学习。当然,游记的“立意”一定要和文章的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能为了追求“新”,而生搬硬套,或者牵强附会。

此外,写游记,还要注意了解情况,掌握可靠的材料,同学们到一个地方游览,如果有旅游指南一类的书,最好买一本,这里面有具体翔实的资料,既是一件纪念品,又可以作为写游记的参考。

篇二:2015高考备考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材料作文“山上山下”导写及例文(整理精校版)

2015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材料作文“山上山下”导写及例文

作文辅导

0326 2139

2015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材料作文“山上山下”导写及例

题目

父亲带儿子爬山,到达山顶以后,父亲指着山下说:“看,那里多美!”儿子说:“既然如此,还爬上来做什么?”

请你根据上面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写作点拨

父子對话,角度各自不同,合在一处,引入深思。看似各有其理,却有认识层次的差别,儿子单纯率真,父亲深沉厚重,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使他们看世界的眼光必然迥乎不同。

这里的父与子其实并没有對错之分,因而这则作文材料能让每一个考生产生共鸣,都有话可说,有文章能做。然而有宽容度的题目,并非意味着在审题立意上對所有的认识判断一律不加区别地看待。那么区别何在?

不少考生认同儿子的看法,认为登高远眺是矫情行为,重要的是看到身边的美好、珍惜已有的幸福。这不失为一种观点,然而这样的认识终究不是站在全面的高度审视材料而得。另有更多考生关注了父亲的行为和态度,提出“站得高看得更远、看得更清”的认识,这相较前者而言,在审题上的确把握住了材料中更为重要的内容,毕竟从叙述的角度看,材料的主角应该是父亲。 与以上两者不同的是,部分考生更进一步领会了材料体现出的深层意义,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父与子认识上的交锋,没有绝對地站在父亲或儿子的角度而對另一方表达极端的反對,而是肯定双方认识上的合理之处以及各自的不足,进而发表自己對“高”与“低”、“外”与“内”之间关系的看法。这样的审题立意就体现出整体、全局看问题的风度,体现出客观性,从而更具有说服力。

例文

身居上而心处下

大约爬山的人都是喜欢登高居下的,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要居上。有些人自负了解,每每引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诗句作为座右铭,却免不了有种睥睨天下、目空一切的讨厌相。

这里有一个寓言故事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山顶上,父亲指着山下说:

“看,那里多美!”而儿子却说:“既然如此,还爬上来做什么?”至此,人便可以分为四种:身居上而心居上的,身居下而心居上的,身居下而心居下的,身居下而心居上的。在我看来,父亲无疑是一个拥有高山的眼睛以及平原的内心的人。

一个人,身居上不是为了享受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而是为了开阔眼界,更好地认识低处的人民、低处的生活。

现在的精英教育委实太多了,结果往往却是精英文化没学到,精英心态反倒比比皆是,弄成了鄙薄一切的自大自负。这就好比一个人从不看地走路,抻长脖子仰着脑袋鸭子似的活着。然而天上能有什么?

当然,往地上瞧也不一定能瞧见什么,所以一个人只有处下的心态还是不够的,还要有高远的眼界,好比一条谦卑的蚯蚓和一只谦逊的飞鸟,一个只看见漫漫的黄土,另一个却看见了整个世界。

老子曾说,江海因其善处下,故能为百谷王。这只说对了一半。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却没有把两者统一起来。处下是对的,但像登山一样,只能把心放在山脚,身体却要不断向上、向高,眼界才能不断变宽、变大。一个真正通达的人,就像崇山峻岭中含着一汪清透的泉水,眼界极高,但心极谦卑。中国古代那些令人佩服的士大夫,哪一个不是如此?把心深埋,不是为了忘却它,而是为了聆听大地的心跳;把眼放宽,不是为了看见别的什么,而是真正为了看清当下。从小处说,确立了个人的意义;从大处说,更能看清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坐标。

身居上而心处下是一个动态不断的过程,违背了引力,两者越分越开;渗透人生的真谛,两者才会越靠越近。仿佛一棵树,枝叶拼命往上长,根却越扎越深——这样才叫一棵枝繁叶茂的好树。

其实,这不过是教人怎样于高山欣赏平原的美。儿子不知道,美也好,苦难也好,当你还未挣脱它的包围时,只是被它束缚与控制。只有换个视角,或者事过境迁,才能悟出其中的真味来。

父亲那一句赞叹,在一瞬间赋予了他高山的眼睛。

而有些人,怀着一辈子平原的心灵,他高山的眼睛盈满泪水。山下的苦难令他痛心,山下的美丽也令他动容。他往下一低头间,泪水便簌簌地滚落下去,像春雨一样融在土里。

他的平原的心剧烈地鼓动着。

考场点评

一高一低,一上一下,思想的境界一览无余。这篇短文融十七年人生里的各种阅历,简洁而生动地传递出对生命的鲜活认识。这里谈的其实是做人的道理——眼要高,心要低。更重要的是讲明白了高与低的辩证关系,即:心在下眼才能达到真正的高度,眼居高心才能真正落在踏实的土里。这样的人,才是厚重而不轻浮的人,才是生出了责任感而不逃避的人。

篇三: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命题作文“山外有山”精彩例文

命题作文“山外有山”精彩例文

作文专题

0422 0955

命题作文“山外有山”精彩例文

山外有山

人生,需要一种如山的庄重,如山的谦逊。

绵延青山,横亘于天地之间,上可穷达天籁,下可深探黄泉——山是如此气势雄壮而又厚重!但是,山的伟大正在于它的准则,深谙山外有山。一方天地之间必有更高的山,我何意去争夺那虚名呢?守住自己一方水土,不荣、不辱、不惊、不喜,享受自己的林密涧幽。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锋芒毕露,只会招致无尽烦恼。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以为的强大实力,也许在别人眼中一钱不值。君不闻,老子曾说:“夫唯有不争,方天下未有能争之与。”学学那山吧!“

懂得山外有山,方可安渡人生困苦。禅宗六祖惠能,生于破落之家,少时逞勇好斗,横行乡里,自诩为一世豪杰。后来他深谙佛法,懂得一切人生皆如梦幻电露,瞬失瞬现。于是他潜心佛法,不再逐名争利,正因如此,他才能在轰轰烈烈的禅宗分裂运动中安然无恙,更因谦逊而与仇家一笑泯灭。可见,谦逊是一种智慧,一种游离化外的智慧。若惠能未收敛心性,岂不是早已横死,何来后曹溪宗之繁盛?跳出这井吧,天地并非如你想象之狭小。南宋名将虞允文也曾是轻狂少年,但经他父亲点化后变得恭逊礼重,在困境中也不失色,最终濡须一战荡平十万金寇,名震天下。心静才能激荡你的智慧,切勿让你的心被无用之欲望胀开。想当高山的山往往会因根基不稳而崩灭。

懂得山外有山,方可成就人生辉煌。古往今来的成功者,未有沾沾自喜于已有的成功而停止不前。他们深知自己的发现对于无穷的知识来说,只是沧海一粟。只有愚人才会为手中那微不足道的成就手舞足蹈,忘乎所以。爱迪生曾说:“我懂得越多,越为我的无知感到羞愧。”的确,在自然面前,没有谁能称之为渊博。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潜心于自己的工作,哪管它淳名虚利。李时珍穷首皓经四十年,方得《本草纲目》大成,面对天下盛誉,他只是笑了笑又回到他的药庐;王选独创激光排照技术,在鲜花与掌声中,他还是投身于自己钟爱的科研事业;乔丹一代飞人,独步于篮球场上,但他永远都在准备“被别人超越”;微软笑傲世界IT行业,但其掌门人并未夜郎自大,而是专心研发,说:“微软十八个月就会倒闭。”??如此种种,怎能不让我们大悟:在世界面前,我们永远只是一粒微粒。若我们平息下来,层层堆积,也将成为一座高山!

生活学习中,尤需要山的品格。不羡慕于别人的成就,做好自己本分就好——反观那些不切实际的人,全都跌在求学路上!

人,需要山的品性,厚实而不失灵动,谦逊而不失自律。山,虚环若谷,兼纳天下,永将是一个人的人格追求!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及那无限广垠的山外世界??

【点评】:用例丰富,显示了广阔的知识面。语言老练,“守住自己一方水土,不荣、不辱、不惊、不喜,享受自己的林密涧幽”显出了思想境界。

山外有山

山外肯定有山。

人外也肯定有人。

所以,无论是山和人,都不可夜郎自大,也无需妄自菲薄。毕竟,大千世界,山太多,人也太多。 自古以来,奉行中庸之道的国人就非常赞赏“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箴言,这是对无数有才之人的提醒和慰藉,提醒他们走出山门看世界,安慰他们不必事事争第一。

但是,历史总是有许多遗憾的挽歌,留给后人鉴之。

看不到山外有山的人常常容易闹出“班门弄斧”的笑话。大文豪苏东坡曾自作聪明改动了王安石一句“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的诗句,直到后来贬滴时才在当地的知了明月鸟、黄犬蜂的存在,为自己的才疏学浅而羞愧。

如果只是一个人认识不到“山外有山”,那只是一个人的遗憾,倘若是一个国家认识不到,那将是疼痛百年的创伤。

想必谁也无法忘记自封“天朝上国”的清政府如何被视之“蛮夷”的列强打得落花流水,泱泱中华如何被瓜分得遍体鳞伤?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不知道山外有山,只知道夜郎自大,总有一天会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落败。

另一方面,只看到山外有山而看不到自己也是座山也是不行的。

跨越百年,周瑜病危时那句对苍天的控诉

游览山的作文 高中生

久久萦绕。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暴露了他的愚蠢,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呐,只有千山相竞,万峰齐进这大千世界才能异彩纷呈啊。

不止周瑜,这种狭隘是许多人才的通病,且不说太久之前的庞娟害孙膑,就看现在多少明里暗里的办公室战争,打压,挤兑。这些是多么小家子气的行为啊!

遥想当年,李太白登山黄鹤楼,多少感慨诗情,最终竟写下:“心中有诗题不得,早有崔诗在上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何不学学诗仙,坦然地接受现实,享受属于自己的美景呢?

再看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与人之间要竞争,国与国之间也要竞争,如何避免恶性竞争,如何保持在竞争中的良好状态呢?那就是要记住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可夜郎自大,亦不可妄自菲薄,正确地认识差距,正确地缩小差距,正确地战胜另一座山。

呵,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短短八字,道出多少为人处事的玄机!

【点评】:辩证的分析了对“山外有山”应持的态度,分析透彻。

山外有山

鹰击长空,划过红日,为了追逐更高的云,更广阔的苍穹,居里夫人埋头研究数十年,不为盛石所累,只因她更爱未知的新元素,更爱那种披荆斩棘的求索。

热爱冒险的人,喜欢挑战未知,尽管攀登之途漫长险恶。

达尔文不顾世俗的冷嘲热讽,决心探求生物发展之谜,他辗转于多个岛屿间,做多种测试,寻找生命验证他的观点,提出生物进化论,否定神创论,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飞跃。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想他人所未想,做他人所未做。达尔文正是这们的人,尽管先前他也相信神创论,但之后受人启发,他勇于攀登,承受着身边人的不解,教会的漫骂。

达尔文站在一座新的生物高峰上,后人却没有因敬畏而止步不前。他们发现达尔文学说中的不足,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理论提升到种群水平,成就了又一次飞跃。

山外有山,世界迈着前进的步伐。人们不安于现状,渴求突破,站在山脚底,我们梦想登顶一览众山小,屹立于顶峰,激励更多的人开拓眼界,前人的成就,总是在暗示着人们:你们还有很长的路,我也曾经披荆斩棘,相信你也能渡过难关。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围棋由中国人独创,延绵至今数千年,历代不乏能人高手,简单的黑白二子,谋篇布局中蕴藏着无数人生哲理,谋取方略妙计。大凡营中谋士、军师都下得一手好棋,但是,在今天,最顶尖的棋手不在中国,宏扬围棋国民重视程度最高的也不在中国。

我们不能捧着祖先留下的金饭碗沾沾自喜,我们不能满足于一句“变幻难测的围棋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人外有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我们已经怠慢了围棋,我们已经安于现状太久了,祖先智慧的结晶尽管动人心魄,但那终究成为了历史,我们更乐于称道的不该是深藏在炎黄子孙骨子里的自强不息吗?

山外有山,只有拼搏登顶才能拓宽视野,才能勇闯难关,才能自强不息。

【点评】:层次清楚,有理有据,这种文章结构可以借鉴。

山外有山

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头还是山。——题记

有些话不用多说:人生是布满荆棘的层层篱笆,我们苦,我们累,仍要撕心裂肺的穿越。有些人毋须提起,他们翻越一座一座的高峰,永不停歇,铭记我心。

生命是跌岩的峰与谷的合奏,我们只有继续每一个音符,才能奏出生命的最强音。

山的那头有困厄。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虚名,太白遭遇了现实的无情、官场的黑暗、才情的浪费,才看到山峰,却又要下坡,他是苦的,却不停止自己的脚步,只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他渐行渐远,攀越一座座颠峰,恰如他那红头发的瘦哥哥,即使一幅也卖不出去,仍艰难的走着,从而达到无人企及的高度。

是的,山外仍有山,愿奴腋下生双翼,随在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是香丘?黛玉那浅浅的一问却看透了生命的沧桑。还是去攀越山峰吧。哪怕迎接你的是骤雨狂风,是一次次的潮起潮落,山的尽头也许还是山,但努力过,便无悔。毕竟没人能一跃直达梦想。犹如薛宝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是那么努力,即使她知宝玉并不爱她,但她从不有怨言。和气里头带着刚强,她问自己的智慧赢得贾府上下的好评,“东风巷的均匀;”她如此形容柳絮。而她自己也在行走中,哪怕前方仍是苦难。

也许有人要说:“这么苦,这么累,值吗?斯宾诺莎白天打磨镜片,晚上潜心著作,还不是默默无闻,值吗?居里夫人放弃美貌,认真研究镭,她是获得了荣誉,可她因此而死,她的日记本在她死后几十年还放射着镭,值吗?

的确,正如我们自己的生命过程一样,历史与社会也同样是艰难的攀越,曲折的前行,翻越一座山,其实海还离的远呢,而正是因为有那么多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的人,用十年乃至更多的时间来带动整个社会向一座又一座山峰推进,才让这个世界又向和谐,大同,日臻完满走近一步。

作为一个个体,我们要认识到前途的曲折,像刘姝威,王选老人一样,即使前方是课不可测的巨网,能够吞噬自己的邪恶,也毫不退缩,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更要清楚:做一些有悖个人利益的事,不是傻,而是大智大勇。生命的价值不能用值或不值来衡量,如果没有个人的牺牲,我们永远只能在山的这头,而不能去领略前方山上的风光。

万卷古令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耳边是“十面埋伏”、“雁落平沙”,眼前是山,连绵不绝。惹人向往,无数的人物在书上诉说:

山外是山,陡险或是平缓,山峰或是峡谷。

只要你仍在行走,你就是美丽的。

【点评】:用例精当,宝钗黛玉的例子使文章文气更浓,论证层次分明。

山外有山

是自愧不如的叹服,还是奋发向上的勉励?是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怅惘,还是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宿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的征途总是无止尽的。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庾信挥手写就的诗句,在他看来便是已被征服的山岭。然而后人的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却以它的闻名天下造就了更加雄浑壮阔的山峰。一山更比一山高,有时我们不得不面对别人的超越以及难以超越的别人。虽然没有人能分担其中的苦涩与失落。

“甘拜下风”喊得慷慨激昂,却也不能因此妄自菲薄,听天由命。山高人为峰,即使“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也应重新振作,攀登那山外之山。

曾几何时,高墙里的国人跪倒在天子脚下,却不知墙外的蒸流机正喷涌着一个新的时代的浪潮; 曾几何时,百姓举着竹午高喊自己有铜头铁臂,却还是被侵犯者的子弹打穿了胸膛。

据于高岭,是一种唯我独尊的霸气,但也是一种蒙蔽。比深知山外有山甚至因此而失落的人更可悲的,便是这种“天下第一”的傲气。

小池中的大鱼,若不奋力寻找深流,怎么知道自己竟不如大池中的小鱼?墙内的花孤芳自赏,若不奋力长高探出围墙,怎能知道墙外已万紫千红?同样,我们若不牢记“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怎能得知自己的肤浅与微不足道?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山外之山等待着我们去征服。

不是自愧不如的叹服,不是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惆惘,亦不是一山放过一山栏的宿舍。不要再被蒙蔽,不要再妄自尊大,攀登的路还很长,很艰难。但,山外有山,山外的山外,或许真的是你要追寻的梦想呢!

【点评】:名句信手拈来,文采斐然,显示了良好的文学功底。

山外有山

山的那边是海吗?不!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似乎成为一种符号,困难、挫败、阻力、禁锢皆可以用山来形容,翻越过布满荆棘的山后,呈现的依然是一座座更加险恶的山,山,才有它真实的意义,它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向高空飞翔。

林肯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得础这样的结论:自然界里的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最终能取得的成就不会超过他的信念。信念,是博取最终高度的休止符,勿忘记山外有山,不能仅沉醉于短暂的滋润之中。正如: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一无所得。

庄子曾招来大鹏以翅膀击山,一时间天摇地动,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后,山炸开了,无数石头飞向天空,在那一刹那,石头会心地笑了,它终于体会到了飞翔的快乐,但是,不久它便落下来仍变成当初的模样,不同的是,它落在了另一座山腰上,庄子问它:“你后悔吗?”“不,我不后悔,我长成过一座山,而且飞翔过,我还可以再堆积成一座山,再次飞翔!”同生为石,有的仅是甘于现状,细听细水长流,鸟叫虫鸣,有的却胸怀飞翔之梦,只因为,山外有山。同生为人,有的不思进取,颓废堕落;有的却壮志凌云,努力拼搏,只因为,人外有人。不在蓬蒿间低低飞舞,享受鸟语花香,敢上青天与鲲鹏比翼,翻越山外山,摈弃燕雀屋檐下廉价的欢悦,攫取鸿鹄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

孔子是圣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游说四方,劳心竭虑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安定天下的人。他是一座山,李零认为,他仅是一只无人关注的丧家之犬,他很彷徨,很无奈,李零眼中,孔子只是唇焦口燥,颠沛流离,无家可归的丧家犬。在大部分眼中,孔子是无人憾动的一座大山。但在李零看来,孔子可能仅是另一座山的山脚罢了,只因为,山外有山。

即使你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人,没有横溢的才华,没有非凡的本领,没有惊人的力量,没有超众的智慧,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巨额的财富,没有传奇的经历??哪怕一无所有,但仍有理由怀有幻想,怀有一份信念。翻越一座,先去营造一处风景,一道涂抹着个性色彩的风景,再去征服另一座山。路在延伸,山外依旧是山,只是,我们把朝霞走成夕阳,把暖春走成寒冬,依然要相信,山的那边是海!

【点评】:林肯、庄子、孔子是我们熟悉的人物,但或写出了我们不太熟悉的侧面,或作新的解读,这是我们要借鉴的。

山外有山

墙底的花你孤苦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冰心笔下的这朵小花也许从未谋面于山,她在孤苦自赏时,更不知山外有山的大道理。这花亦如我们,芸芸众生,凡夫俗子,却偶尔也会心中满溢骄傲、目中无人的念头。切记,切记,山外有山,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

古往今来,未看到山外的人数不胜数。

吴王夫差羞辱勾践的情境似乎还在眼前,但一代王者的风范早已灰飞烟灭。夫差曾一度使国家得到霸主地位,却野心勃勃,连年征战,沉迷美色,最后落得国破人亡。夫差,他已达到了一座山的高度,却不曾看过山外的高人。满腔“豪情壮志”也只换得永嗟长空的一叹。

《笑傲江湖》的故事依旧震撼人心,当人们赞许令狐冲的侠义时,岳不群的“光辉形象”让人望而生畏。杀人如麻,背信弃义,手段卑劣,说不尽的岳不群,只为天下无敌,却不知人心可以战胜一切。哪怕武功再高,得不到人心也枉然!岳不群这座山,塑造的快,坍塌的更快。最终化作他的坟墓,墓志铭再不会有人“瞻仰”。

看不到山外的人,如井底之蛙,鼠目寸光,一主踽踽独行,只因他的高傲、自满,也许,临死时他才会看到山外广阔的天空与连绵不断的山脉??

古往今来,倾心细看山外的人,是我们的英雄。

家境贫寒的宋濂,年幼好学,“益慕圣贤之道”,“俯身倾耳以请。”古人云:“学无止境”。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宋濂成就了山的高度,却依旧虚心好学,无论是在学风淳朴的古代,还是在个性突出的现代,他都将以一座山的姿态为我们的楷模。

“真正的强者,不是流泪的人,而是含泪奔跑的人”。|甘肃平凉少年张晓的事迹传遍了神州大地,世人为之动容,他对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使多年患病在床的母亲倍感欣慰,也让我们对这个含泪奔跑的少年肃然起敬。他是孝子的山,是我们仰望的高度,是我们山外的强者!

??

山的那边是山,是连绵不断的山。

我们厌恶目无他人的人,却无比赞赏虚心探访山外的人。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切记,就在脚下!

【点评】:由冰心的诗句切入,恰当且起笔不凡。后文正反对比论证,有理有据。

山外有山

篇四:优秀高中生作文展及点评:《登山者的选择》

登山者的选择

北京八中 高三年级 甘达华

写作如登山。

多少登山者,他们踩着前人的脚步,流连于山中如火如荼的红叶胜景,臆想着坐拥广阔的市场,最后却于错综的红叶林中,于如织的游人中,迷失了自我,葬送了前程。然而,也还有一些登山者,他们拨开红叶林前的喧嚣与纷扰,向着心中的信仰之峰执着进发。

依我看,前者不过是为了活着而写作;而后者,将写作真正融入了生活。而恰恰是将写作真正融入生活,才遵从了写作的本意,才有价值成为登山者的选择。

要知道,写作的本意并不在于迎合,随流。一部作品的价值,区别于一件普通商品的价值,在于无需满足所谓的市场效应——何为所需,则所供为何。迎合与随流意识下的“前行者”,其“功绩”不止于在写作目的功利化、写作成果商品化上的推波助澜,甚至于会让一些初出茅庐的登山者误以为“生产”即“创作”,以至于让他们在内在涵养以及思考力度上面临可能无以复加的重创。 然而,有太多的写作者,面对文坛的种种所谓成功趋之若鹜。在这里,郭敬明和韩寒屡屡问鼎青春文学销量榜榜首,一批批“后起之秀”却在模仿中将自己原本多样鲜活的创作力丧失殆尽;在那里,莫言刚刚登顶世界文坛勇捧诺奖,一群群写作者就在“莫言培训班”里学的如痴如醉,忙的不亦乐乎。不管其中的“前行者”如何,这样的“后起之秀”与“莫言培训班”,都只能是红叶林中的一场场闹剧。究其实,冰也好、火也好,不在于欣赏者之多,而在于内心之炽烈,而在于其本身的意蕴与内涵。 原来,写作的本意就在于自我完善。如此看来,登山者只需追问自己的本心,不断寻找写作的本意,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满足。应该说,这是一种苦行僧似的试炼,其过程必然艰辛,其姿态必然孤孑。“布拉格之春”中囚于阴冷监狱的哈维尔,于无人的寂静中苦苦冥想,最终将自己对家国破败的感慨与哀愁,融入了话剧创作的血液;“十年流亡”、生死难卜的雨果,在破旧的木屋中独自一人,却能将对现实黑暗的批判,倾注于一行行墨迹。《狱中书简》所蕴含的文化积淀与现实意义,《惩罚集》所抱有的批判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无一不在表明它们已然成为了那样一个时代的高峰。 这样一些登山者,成全了自己,亦影响了其后的每一个时代。

只是有时,作品在云端,人们难以留意罢了。但他们,已经满足。

面对当初的选择以及所有为选择而作的付出,以情怀而论,他们当是无怨无悔。 惟其如此,我心以为——山巅,风景独好。

点评:

主题在“铺垫”和“勾连”中得以凸显。

命题方面给了简短的几句对话:

记者:如果将写作比作一种运动的话,你觉得它与哪个项目最相像?

作家:登山吧。不过有的登山者是去看如火如荼的红叶的,那里游人如织;有的登山者则要一睹险峻的冰峰,那里人迹罕至。

记者:这二者谁更可贵呢?你自己又属于哪一类?

作家:每个登山者都有自己认为更可贵的答案。我属于后一类人,也许各行各业都有像我这样的人。

写作要求是:表达考生自己的思考、想象。就命题材料来说,语境是开阔的,就像对话中的作家所言:每个登山者都有自己认为更可贵的答案。以此而言,“可贵”之处其实就在文章写作者的心里,是写作者内心思维品质的一种外显。

本文以“写作如登山”简洁铺垫,以对登山中所谓“前者”与“后者”的想象、描述紧相承接,并以其前的铺垫为基础来明确陈述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从阅读效果而言,这其中既有对文章写作语境

的必要关照,又有以文字跟进从而正面深入立意的显著功效。

本文的可贵,还在于其能够注意到在对比中立意,不忘对所关涉双方的分析或批判。其中“这样的‘后起之秀’与‘莫言培训班’,都只能是红叶林中的一场场闹剧”的概括与分析,在尽显凌厉与深入的针砭风格的同时,也使正面引入哈维尔、雨果成为一种水到渠成的生发。不仅如此,“登山”中的误区多反观自现实,而出路恰蕴藉于历史经典。这表明文章在例举的策略以及价值彰显的路径方面都有相当的考虑。在切题的背景之下,有效选择并运用材料,显示出作者在主旨表达上的驾驭与控制。

当然,在肯定之余,如果文章给予“冰”与“火”的观照和分析能够稍微明确、深入一些,其立意的整体效果会更加突出。

篇五:中学生写景作文:山水如画的漓江

中学生写景作文:山水如画的漓江

中学生写景作文:山水如画的漓江

不知为何,小学教科书上的一篇《桂林山水》,竟引得那么多人,无论年老的,还是年轻的,都念念不忘,萦绕于心;无论是有钱的无钱的,有时间的无时间的,都不忘去实现这个夙愿,去一趟桂林。号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它的魅力,真的如此之大吗?竟能吸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憧憬着,盼望着,暑假我终于来到了闻名天下的漓江,我这可不是做白日梦哦。我可是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和汽车赶到这儿了,可谓是“日夜兼程”了吧。一到阳溯,就波不及待要去畅游漓江了。上了游船,游船上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所有人此行的目的都如这湖水一般纯净、简单,便是来一睹这漓江的绮丽风光了。怡然自得地坐在窗边,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漓江烤鱼,阵阵凉爽惬意的江风扑面而来,就像一台毫不吝啬的“天然空调”。家乡的山总是大致不差,连绵起伏,并无看点。而漓江的山则不同,高低起伏,有的高耸入云,有的低低矮矮,却又相互依偎着,看上去,就是一副和谐、自然的风景画。

漓江的水很清,绿幽幽的,深不见底,的确如书中描写,水底的沙石无不展露无遗。然而,更美的不在此。山的倒影映在江水中,船驶过,一圈圈波纹有韵律地荡漾开来,倒影也流动起来,若隐若现,别有一番风韵,在我看来,这才是最美的。船仿佛都刻意放慢了速度,应是不忍打扰这难得的宁静。一船的人们也十分默契,静静的,怕是被这醉人景色勾了魂去。

江中央,也有几块“绿洲”,有几匹膘肥体壮的马儿,正优哉游哉地吃着草儿,这也难怪如此强壮,大约光看看这景色,也都吃饱了一大半吧。倘若我生活在这儿,怕是一辈子都快乐无忧了,否则不愧对如此醉人美景?见我们的到来,马儿头都不抬一下,是呀,它们都已经见怪不怪了吧。

“看!”邻坐的小妹妹突然喊起来,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哇!这山真是奇!像····对!是鲤鱼的尾巴嘛。随着游船的移动,前景逐渐清晰起来,这还有个鲤鱼

头呢!鲤鱼的嘴一张一合,真是栩栩如生。导游说,为了取一番吉祥意,这座山峰便取名“鲤鱼跳龙门”。咦?这又是什么?两只长耳朵竖立着,后身弓着,屁股高高撅起,可爱玲珑,原来是“白兔吃草”呀,可真是越看越像了。一边将眼前的景色与导游的介绍联系起来,一边就不由得赞叹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们的天才想象力了。

中途,游船停留过一个小岛。因为是孙中山和克林顿来桂林游览时,在这里歇脚过,吃过饭。借着名人的效应,所以才从一个贫穷的小渔村变成逐渐奔上小康的村庄。古朴的巷道都是村民们摆的小摊,各式各样的头饰,明信片,光盘都有。小巷深处,有一个蜡像馆,就是孙中山和克林顿的蜡像。别提,这雕工还真是没得说,两位领导人的威严还真是着实让我们吃了一惊。

漓江两岸的山峰伟岸挺拔,形态万千,石峰上多长有茸茸的灌木和小花,远远看去,若美女身上的衣衫。江岸的堤坝上,终年碧绿的凤尾竹,似少女的裙裾,随风摇曳,婀娜多姿。最可爱是山峰倒影,几分朦胧,几分清晰。江面渔舟几点,红帆数页,从山峰倒影的画面上流过,真有“船在青山顶上行”的意境。百里漓江的每一处景致,都是一幅典型的中国水墨画。

著名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所言:“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初游漓江,便让我在这青山绿水构成的风景画中如醉如痴了,不知以后,这可爱的桂林,又会给人以怎样的美妙享受呢?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