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电影那吒闹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2:35:55 作文素材
电影那吒闹海作文素材

篇一:影视动画赏析作业《哪吒闹海》

《影视动画赏析》

片名:《哪吒闹海》

编剧:王往

导演:王树枕,严定宪,徐景达

出品年份:1979年5月19日

出品单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片长:王树枕

一、故事梗概:

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夫人怀胎三年零六个月后,生下一个肉球,忽然光芒四 射,从中蹦出一个男孩。李靖正在闷闷不 乐,一个叫太乙真人的道长却来贺喜,为男孩取名哪吒,并收为徒弟,切当场赠他两件宝物:乾坤圈和浑天绫。哪吒七岁那年,天旱地裂,东海龙王滴水不降,还命夜叉去海边强抢童男童女。哪吒见义勇为,用乾坤圈打死夜叉,又杀了龙王之子敖丙。龙王去天宫告状,途中又被哪吒打得半死。于是,东海龙王请来三位兄弟 ,共商报复之计。第二天,四海龙王 带领水兵水将水淹陈塘关 ,要李靖交出哪吒才肯收兵。哪吒想反击,却遭到李靖的阻拦,并收去哪 吒的两件

电影那吒闹海

法宝。哪吒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愤自刎。事后,太乙真人用莲花与鲜藕为身,使哪吒再生。重生后的哪吒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大闹龙宫,战败龙王,为民除害。

二、主题思想:

《哪咤闹海》取材于古典文学作品,从主题和立意上基本摆脱了原著,可见当年的动画人的才智因而得到极大的发挥空间。

《哪吒闹海》是以一个“闹”字为中心,故事在一开始就具有了一种奇幻感,构筑了一个所谓人、神、妖共处的世界。

《哪吒闹海》里的龙,特意突出了其恐怖残忍的特性,使这个故事的冲突更加激烈。影片的第一段戏,就是造出黑暗阴沉的氛围,四海龙王火烧森林,将动物赶到海中淹死,在一开始就展示了邪恶力量的残忍。

三、叙事结构:

影片的主题是一目了然的,尽管不知道导演是有意还是无意识地表现这一点,是出于艺术家的刻意,还是人性中的自觉,我觉得应该是后者——这部影片其实讲的就是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对比和对立。比如说,电影里儿童世界的对错观是非常清晰的,它体现在哪吒身上,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帮人对,害人不对。但成人世界的是非观就太复杂了,它受到很多很多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对的可能变成错的,错的也可能变成对的。

四、人物塑造与造型风格:

“哪吒“,这个脚踏风火轮,手执火尖枪,肩上套着乾坤圈英姿飒爽的少年英雄,伴随这无数孩子走过了金色的童年。他之所以根深蒂固的烙在了国人的心中,原于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天真活泼不失儿童顽皮的本色。他倔强顽劣不向邪恶低头,心地善良是百姓的守护神,他是正义和勇敢的化身。他是孩子们心中的小伙伴,小英雄。他为了百姓与四海龙王结仇,他面对着震怒的龙王,依然是高昂着不屈的头,一脸的倔强与刚强没有丝毫的惧怕。面对的父亲严词的相逼不肯谢罪,于是剔骨还父,削肉还母,最后还是授业恩师太乙真人,给了他一副莲藕和莲叶的身躯,使他再世为人扫平了为祸人间的妖孽,完成了从人到神

的涅磐。这个故事将有着中国特色英雄主义的古代神话演绎到极至。

五、情节、细节的处理:

影片对原著的改编非常成功,哪吒之死一段写的尤其残忍。哪吒和父亲的矛盾,原书里也写到了,哪吒最后被逼才向父亲低头。这样的故事如果以今天的眼光和手法来改编,恐怕就要改得非常残酷,甚至要改得有俄底浦斯的味道,总之会很黑暗,但是《哪吒闹海》的改编,却是非常人性化的,虽然外表是神话,内核却仍是人间的故事,而原著中种种跌宕起伏,上天入海,变幻多端的奇幻感,则在动画片中得到了完美的还原。最难忘的是哪吒踏着风火轮劈开大海闯入龙宫的一段,简直有了一种荡气回肠的史诗感。

六、视听特征:

《哪吒闹海》的配音,便首先应该称之为“绝”,按照当时的传统,配音者是不上字幕的,在今天仅可以知道给东海龙王配音的是邱岳峰——中国最伟大的两个配音演员之一,邱岳峰是配音这一行中的大师,他配的反派一向极具魅力,常赋予邪恶以优雅的气质,本片中的东海龙王是个例外,只剩下了极端的可恨,这当然是因为动画片的缘故,邱岳峰生动地配出了这个人物的虚伪、凶残、蛮横的种种特质,邪恶而不失其真实人性,而龙王两面三刀,嚣张跋扈哀怜求饶种种情绪的变化,也被邱岳峰拿捏出妙到毫巅的精彩。哪吒的配音者我们并不知道,但是这个清亮的童声所具有却显然是每个人都不会忘怀的。

“美”,指的是画面的美,这确实是一部极美的动画片,无论陈塘关青绿山水的意境,天宫景致的瑰丽雄奇,海底龙宫的奇幻华丽,陈塘关李靖家中的古朴韵致,都得到了很完美的表现,确乎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当然是与中国早期动画人始终坚持从中国传统艺术中汲取养分,不放弃自己民族的文化根基有关。但我觉得除了画面的美之外,还应该加上人性的美。 比如太乙真人这个人物,一出场就是仙风道骨,但形象上又是很卡通的一个小老头,李靖称他为神仙,他便笑说“俗话说,神仙也是凡人做,只是凡人心不坚。哪有什么神仙啊?我只是爱开玩笑,好打抱不平的老头儿罢了。”多么的举重若轻。我常觉得这样的句子,我们今天很难写得出来,今天可以有很深刻很复杂的东西,可是,要在很浅的东西里让人感动和思考,现在就很难看得到。

七、分析小结:

在经历岁月的侵蚀和生活的磨砺后,《哪吒闹海》这部经典巨著在动画史上的地位依然是不容置疑的,历久祢新百看不厌。时间让一个蒙昧无知的少年,成长为一个饱经世故的成年人,多少人情冷暖,多少沧海桑田,只有在看这部片子时才能让我们感到依稀又回到了童年,那时的山,那时的水一切已远离我们,惟有这部动画片始终伴随我们。

经典永远是经典,无论世事怎样变迁,无论岁月怎样流失,《哪吒闹海》这部动画片会让我们永远难以忘怀。

八、经典片段:

话说哪吒同家将出关,约行一里之余,天热难行。哪吒走得汗流满面,乃叫家将:“看前面树廕之下,可好纳凉?”家将来到绿柳廕中,只见薰风荡荡,烦襟尽解,急忙走回来,对哪吒禀曰:“禀公子,前面柳廕之内,甚是清凉,可以避暑。”哪吒听说,不觉大喜;便走进林内,解开衣带,舒放襟怀,甚是快乐。猛忽的见那壁厢清波滚滚,绿水滔滔,真是两岸垂杨风习习,崖傍乱石水潺潺。哪吒立起身来,走到河边,叫家将:“我方才走出关来,热极了,一身是汗。如今且在石上洗一个澡。”家将曰:“公子仔细,只怕老爷回来,可早些回去。”哪吒曰:“不妨。”脱了衣裳,坐在石上,把七尺混天绫放在水里,蘸水洗澡。不知这河是九湾河,乃东海口上。哪吒将此宝放在水中,把水俱映红了。摆一摆,江河晃动;摇一摇,乾坤动撼。那哪吒洗澡,不觉那水晶宫已晃的乱响。

篇二:影视动画观后感《哪吒闹海》赏析

《哪吒闹海》——

永远的经典

故事梗概

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夫人怀胎三年零六个月后,生下一个肉球,忽然光芒四 射,从中蹦出一个男孩。李靖正在闷闷不 乐,一个叫太乙真人的道长却来贺喜,为男孩取名哪吒,并收为徒弟,切当场赠他两件宝物:乾坤圈和浑天绫。哪吒七岁那年,天旱地裂,东海龙王滴水不降,还命夜叉去海边强抢童男童女。哪吒见义勇为,用乾坤圈打死夜叉,又杀了龙王之子敖丙。龙王去天宫告状,途中又被哪吒打得半死。于是,东海龙王请来三位兄弟 ,共商报复之计。第二天,四海龙王 带领水兵水将水淹陈塘关 ,要李靖交出哪吒才肯收兵。哪吒想反击,却遭到李靖的阻拦,并收去哪 吒的两件法宝。哪吒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愤自刎。事后,太乙真人用莲花与鲜藕为身,使哪吒再生。重生后的哪吒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大闹龙宫,战败龙王,为民除害。

本片于1980年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青年优秀创作奖,1983年获菲律 宾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1988年获法国第七届布尔波拉斯文化俱乐部青年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奖、宽银幕长动画片奖 。

《哪咤闹海》取材于古典文学作品,从主题和立意上基本摆脱了原著,可见当年的动画人的才智因而得到极大的发挥空间。

《哪吒闹海》是以一个“闹”字为中心,故事在一开始就具有了一种奇幻感,构筑了一个所谓人、神、妖共处的世界。

《哪吒闹海》里的龙,特意突出了其恐怖残忍的特性,使这个故事的冲突更加激烈。影片的第一段戏,就是造出黑暗阴沉的氛围,四海龙王火烧森林,将动物赶到海中淹死,在一开始就展示了邪恶力量的残忍。

影片对原著的改编非常成功,哪吒之死一段写的尤其残忍。哪吒和父亲的矛盾,原书里也写到了,哪吒最后被逼才向父亲低头。这样的故事如果以今天的眼光和手法来改编,恐怕就要改得非常残酷,甚至要改得有俄底浦斯的味道,总之会很黑暗,但是《哪吒闹海》的改编,却是非常人性化的,虽然外表是神话,内核却仍是人间的故事,而原著中种种跌宕起伏,上天入海,变幻多端的奇幻感,则在动画片中得到了完美的还原。最难忘的是哪吒踏着风火轮劈开大海闯入龙宫的一段,简直有了一种荡气回肠的史诗感。

“绝”是指影片的细节和表现,要有绝招,令人称绝,这一点在《哪吒闹海》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比如《哪吒闹海》的配音,便首先应该称之为“绝”,按照当时的传统,配音者是不上字幕的,在今天仅可以知道给东海龙王配音的是邱岳峰——中国最伟大的两个配音演员之一,邱岳峰是配音这一行中的大师,他配的反派一向极具魅力,常赋予邪恶以优雅的气质,本片中的东海龙王是个例外,只剩下了极端的可恨,这当然是因为动画片的缘故,邱岳峰生动地配出了这个人物的虚伪、凶残、蛮横的种种特质,邪恶而不失其真实人性,而龙王两面三刀,嚣张跋扈哀怜求饶种种情绪的变化,也被邱岳峰拿捏出妙到毫巅的精彩。哪吒的配音者我们并不知道,但是这个清亮的童声所具有却显然是每个人都不会忘怀的。

还有影片对京剧的借鉴,四海龙王被复生的哪吒吓得体如筛糠的场面,其中的抖袖的动作便显然是从京剧里借来的。李靖讲话,也有用捧须这样的京剧动作来表示情绪。哪吒的亮相,举手投足间,都有京剧的韵味。这显然是和影片的导演之一,负责动作设计的严定宪等曾下大功夫研究京剧有关的。

《哪吒闹海》中也有着独特而毫不逊于迪士尼的幽默感,四海龙王开联欢会的那一段,尤其显的精彩。

“壮”,是说影片的悲壮感。也是这部动画片最吸引我的地方,我觉得《哪吒闹海》之所以是一部伟大的杰作,“奇绝美”都是其次,首先是因为它的悲壮,当然可能很多人并不会这么认为,会觉得这是一部很不现实的片子,但其实这只是它的一种描述现实的角度而已。《哪吒闹海》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它是在讲一个关于普通人成长的故事。

影片的主题是一目了然的,尽管不知道导演是有意还是无意识地表现这一点,是出于艺术家的刻意,还是人性中的自觉,我觉得应该是后者——这部影片其实讲的就是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对比和对立。比如说,电影里儿童世界的对错观是非常清晰的,它体现在哪吒身上,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帮人对,害人不对。但成人世界的是非观就太复杂了,它受到很多很多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对的可能变成错的,错的也可能变成对的。李靖向龙王讨饶,道歉,他不是不知道自己对,对方错,可是在强权面前,对也可能变成错的——这就是成人世界。

导演王树忱强调戏剧冲突,影片最高潮的一段,哪吒自刎,是严定宪设计的,音乐、剪辑、故事,都催发到了逼迫心灵的地步,真的是剧力万钧。哪吒自刎,音乐、画面都戛然而止,定格,一顿之后,剑再慢慢滑动,坠地,当年不知有多少孩子曾为这一段流下眼泪。

很多电影都表现过这样一种情形,我们少年时还懂得反抗,越是长大就越是慢慢接受。所谓“青春是我们臣服的最后一站”,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并不仅仅只有孩子为这一幕流泪,对于还记得那些所谓“童年的委屈”的成人来说,这同样也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有很深的动画片情结,而且我觉得称得上“情结”的,好像都是对中国的动画片有着不能忘记的记忆。如果说日本的动画是给成人看的,美国动画是给孩子看的,而中国的动画片却是儿童也能看,成人也可以看,而且会看到两个不同的故事,也可以说,是更多给那些多少有一点留恋童年的大人看的。

“美”,指的是画面的美,这确实是一部极美的动画片,无论陈塘关青绿山水的意境,天宫景致的瑰丽雄奇,海底龙宫的奇幻华丽,陈塘关李靖家中的古朴韵致,都得到了很完美的表现,确乎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当然是与中国早期动画人始终坚持从中国传统艺术中汲取养分,不放弃自己民族的文化根基有关。但我觉得除了画面的美之外,还应该加上人性的美。

比如太乙真人这个人物,一出场就是仙风道骨,但形象上又是很卡通的一个小老头,李靖称他为神仙,他便笑说“俗话说,神仙也是凡人做,只是凡人心不坚。哪有什么神仙啊?我只是爱开玩笑,好打抱不平的老头儿罢了。”多么的举重若轻。我常觉得这样的句子,我们今天很难写得出来,今天可以有很深刻很复杂的东西,可是,要在很浅的东西里让人感动和思考,现在就很难看得到。

还有音乐的美,金复载的配乐在这部动画电影里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古筝,笛子等中国乐器的运用,与情节画面的配合恰到好处,提琴演奏的主题音乐的旋律极为动人,无论开始时的优美轻盈,自刎时的悲壮激烈,重生后的昂扬光明,始终有着动人心魂的力量。假如去掉音乐,《哪吒闹海》的感染力恐怕也就要大打折扣了

“哪吒“,这个脚踏风火轮,手执火尖枪,肩上套着乾坤圈英姿飒爽的少年英雄,伴随这无数孩子走过了金色的童年。他之所以根深蒂固的烙在了国人的心中,原于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天真活泼不失儿童顽皮的本色。他倔强顽劣不向邪恶低头,心地善良是百姓的守护神,他是正义和勇敢的化身。他是孩子们心中的小伙伴,小英雄。他为了百姓与四海龙王结仇,他面对着震怒的龙王,依然是高昂着不屈的头,一脸的倔强与刚强没有丝毫的惧怕。面对的父亲严词的相逼不肯谢罪,于是剔骨还父,削肉还母,最后还是授业恩师太乙真人,给了他一副莲藕和莲叶的身躯,使他再世为人扫平了为祸人间的妖孽,完成了从人到神的涅磐。这个故事将有着中国特色英雄主义的古代神话演绎到极至。

在经历岁月的侵蚀和生活的磨砺后,《哪吒闹海》这部经典巨著在动画史上的地位依然是不容置疑的,历久祢新百看不厌。25年的时间让一个蒙昧无知的少年,成长为一个饱经世故的成年人,多少人情冷暖,多少沧海桑田,只有在看这部片子时才能让我们感到依稀又回到了童年,那时的山,那时的水一切已远离我们,惟有这部动画片始终伴随我们。

经典永远是经典,无论世事怎样变迁,无论岁月怎样流失,《哪吒闹海》这部动画片会让我们永远难以忘怀,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也伴随着一代代动画人的新老交替,在默默地奉献着他们的智慧和青春。期待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再铸辉煌!

篇三:《哪吒闹海》影评

《哪吒闹海》影评

经典动画电影《哪吒闹海》编剧对原著的改编,透露了不同时代中国社会文化中人格发展动力的矛盾演变。在卸下了似嫌沉重的“超我”的新时代,中国动画片的兴衰不应再归因于教与乐的冲突,而应着眼于达到美的普遍性。

《哪咤闹海》片头注明“根据《封神演义》片断改编”。编剧“王往”,实为导演王树忱化名。《哪咤闹海》与《大闹天宫》合称中国动画影片双璧,都取材于古典文学作品。相较于《大闹天宫》之忠实于原著,《哪咤闹海》的主题和立意对原著进行了根本的改变。编导的妙手剪裁,是独出机杼,还是别有玄机?其对《封神演义》相关情节可谓动了大手术,闹海事件的起因、高潮与结局都大不相同:

电影描述酷旱折磨下,人民向龙王献上猪、鸡等祭品,恭敬地乞求“四海龙王开恩降雨!”珠光宝气却又阴暗抑郁的水晶宫中,帝王衣冠、龙头而人立的龙王,将祭品从桌案上扫掉,吼叫: “要他们送童男童女来,否则滴雨不下!”玩弄职权、榨取贿赂、残暴吃人的衣冠禽兽形象跃然而出。青面獠牙的夜叉奉旨出海,将海边玩耍的童女叉入海中,更追袭童男及保护童男的哪吒。哪吒打伤夜叉、要它还回童女“小妹”;龙太子出来表示:小妹“已在肚子里了!”它对哪吒发起攻击,叫嚣: “扒皮抽筋,吃童子肉!”哪吒打死了这凶残的龙太子: “我抽你的筋,看你还害人不?”哪吒对海中禽兽的正义打击是有理、有力、有节的。

原著中,冲突的起因却是偶然的。哪吒用混天绫洗澡,不觉摇动水晶宫。夜叉李良察看询问,“哪吒曰: ?你那畜生,是个甚麽东西也说话??夜叉大怒: ?吾奉主公点差巡海夜叉,恁骂我是畜生!?”冲突之下夜叉死于非命。当龙太子为夜叉之死质问哪吒时,“哪吒笑曰?: 你原是敖光之子。你妄自尊大,若恼了我,连你那老泥鳅都拿出来,把皮也剥了他的。?”这草菅龙命的哪吒,形象相当傲慢残暴。 闹海情节在悲剧中达到高潮,相关改编也是突显出编剧立意的亮点。电影中,老龙上门问罪,在哪吒的打击下表示不再生事,退回海中。李靖得知后,惊恐地说“: 你敢打天神龙种!”“我就当没有你这个儿子!”怕受牵连的李靖捆绑了哪吒,收缴了他的法宝武器。四海龙王纠集寻仇,水漫陈塘关。李靖自私软弱地向哪吒举起宝剑;哪吒眼中含泪,喃喃地喊着“: 爹爹”父子之情的生死冲突,是多

么令人心碎的一幕。四海龙王各逞凶暴,水火风雪猖狂肆虐。看到广大人民在水 深火热之中丧失生命,哪吒悲愤莫名: “我一人做事一人当,不许你们连累别人!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老妖龙,今天我上了你的当,回头再找你!”在乌云四合、浊浪滔天的黑暗中,白衣胜雪的哪吒,横起李靖的宝剑画面定格,音声静默,无声胜有声地表现了小英雄之死的悲凉壮烈。

原著中,却是哪吒将乾坤圈、混天绫失落石矶手中,又被太乙真人收去。“四海龙君奏准玉帝”,找哪吒父母寻仇。“哪吒厉声叫曰?: 一人行事一人当,我打死敖丙、李良,我当偿命,岂有子连累父母之罪??乃对敖光曰?: 我一身非轻,乃灵珠子,是奉玉虚符命,应运下世;我今日剖腹剔肠,剜骨肉还於父母,不累双亲,你们意下如何??敖光听得此言: ?也罢!你既如此救你父母,也有孝心。?”为孝道而舍身牺牲,是天、人、龙共同谅解的价值。

影片的结局与原著更是完全不同。电影中,哪吒莲花化身后,杀入四海龙王的庆功宴,狠狠地教训了他们。原著中,哪吒魂魄托梦缠母索建行宫泥身,却被李靖打碎,成为莲花化身后追杀李靖报仇。

情节的删改,微妙地透露出编剧立意的深刻文化背景。民间长期流传的神话,往往是民族文化中集体无意识内容的透露。哪吒肉身在母亲子宫中长住三年六个月,又唯找母亲索建行宫泥身;对自己的父亲却剔骨还肉,恩断义绝,并且无情追杀;在电影的改编中,“弑父”的情节被完全删除。以此分析,哪吒神话透露出中国文化中无意识的人格矛盾。儒教几千年来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典型的父权制文化与社会结构。“孝为忠本”,孝道成为家庭与社会政治伦理共同的基础,由此也成为儒教人格结构中“超我”的核心内容。原著中哪吒闹海之起因,表现了自我受本我驱策而为所欲为;他为孝道而自剔骨肉,表现了儒教超我对本我的压倒性胜利及其对自我的控制。然而矛盾的是:哪吒自剔骨肉之后,便超越了“阉割性焦虑”,父亲的权威随之倒塌,“弑父”之心压倒孝道。现实中人不可能无身体而活着,但源出佛教、为道教接受的哪吒神话,还是表达了中国的“方外”文化对儒教压迫的不满。

正如《大闹天宫》被赋予革命意义一样,1979年出品的《哪吒闹海》不可能脱离大环境的革命语言。它并且反映了文革结束不久的微妙语境。原著中哪吒杀死龙太子后,“敖光听报大惊曰: ?吾儿乃兴云步雨、滋生万物正神,怎说打死

了??”这“步雨滋生”的职务自豪,在电影中恰恰改编成吝雨杀生的专权自恃。原著中,听说龙王上天告状,“真人自思曰: ?虽然哪吒无知,误伤敖丙,这是天数。今敖光虽是龙中之王,??以此一小事,干渎天庭,真是不谙事体。?”龙命都不能干天,什么才是大事呢?原著中,哪吒宽慰李靖:“师父说我?不是私自投胎至此,乃奉玉虚宫符命,来保明君,连四海龙王便都坏了,也不妨甚麽事。?”“周武革命”是中国上古最伟大的造反事业;哪吒成了禀承天命的造反先锋。“无知误伤”了当权派,也不妨碍他“造反有理”。这样的革命小将形象,在文革结束后不久被改编,不能不说有着微妙的语意。由于有着崇高的意义,《哪吒闹海》的剧

情是有些沉重的。编导说: “哪吒这个人带有悲剧色彩。这部影片不光是闹,还要抒情,以情动人。我们明确提出:让人们看了影片之后爱哪吒,受感动,能催人泪下。”相隔24年后,中央电视台再以哪吒故事为主线,推出52集大型电视动画片《哪吒传奇》。总导演说:“务求让青少年能在一个没有负担而又有趣的故事中,分享《哪吒传奇》动画为他们带来的喜悦和欢乐。”“名著《封神演义》中,有大量关于儒教人伦方面的描述,如哪吒剔肉还父,刮骨还母,化身莲花后找父亲报仇,最后被李靖镇在塔下。流露出民间对封建父权的反抗,同时又承认父权的强大力量。我们要注意保留中国家庭人伦亲情的传统内容,又要具体地进行区分鉴别。”没有负担、喜悦欢乐、人伦亲情是新影片改编的原则。当中国社会“走向一个新时代”,《哪吒闹海》成了动画片前一个时代的总结。文化上层建筑转型难免滞后,动画片背负着沉重的集体“超我”,眼看着人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上渐行渐远。投身市场的人们追求物质的满足,本我的快乐原则理直气壮地反弹超我的压制。有学者认为: “《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凡举我们所耳熟能详的国产动画片,大都有教化的成分。只是这其中有的能将娱乐与教化融合得似浑然天成,有的却难以摆脱斧凿的痕迹。不错,?寓教于乐?的初衷确实使得动画片多了一些主旋律的感觉,也赢得了不少家长的欢迎和认可,却也不觉间为中国动画的发展箍上了一条沉重的枷锁。

事实上,寓教于乐不应是中国动画衰败的罪魁。正如《哪吒闹海》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一些同样“寓教于乐”的外国动画片也在市场上热卖。我们应该提倡的是,除了融汇善、乐之外,动画片之美有它独立的价值。蔡元培先生曾指出,“不顾祸福,不计生死,以热烈感情奔赴之,凡与人同乐,舍己为群之德,属于此类,赖

美育之助者也。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其原因在于“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参入其中。 凝聚这些观点提炼精华,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不起来的原因有几个:

1、没有意识到动漫对社会的重要性。像日本的动漫行业为日本经济收入的贡献 非比寻常 ;

2、将漫画错定为幼龄化产品,所以情节简单低下,画面粗糙,不能跌宕起伏无 法引人入胜;

3、一味地墨守陈规,束缚思想,完全没有意识到追随

观看影视动画的过程不仅是观众调试身心的娱乐体验,也是他们通过动画作品感受世界的认知与审美体验。动画影视的观众群既是动画影视市场的主体,还是动画文化产品的消费主体。因此,我们在致力于搭建科学的频道运作机制,探索科学的产品盈利机制,完善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科学的市场评估机制等动画市场推进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树立文化养成与市场互动,市场推动的战略意识。努力为不同年龄段观众营造健康动画文化消费氛围。

一种文化产业的崛起是离不开相关的社会文化土壤的。总之就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现状看,可以说态势良好鼓舞人心,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现状与美日韩等动画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还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调整解决。我们要不断面临驾驭产业发展新考验各国际动画界的新挑战,但是我相信我们民族的动画产业在大家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下一定会获得长足的发展。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民族动画产业新的春天。

篇四:哪吒闹海

数字报纸截图:

原文全文:

在暑期档这样一个大片云集、口味厚重的季节里,各种各样的影像充斥视听、难以分辨。在无尽绵延的均质时空中,“过期”似乎成为一切人和物的宿命,但是一部1979年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却吸引了我所有的注意力和新鲜感,并且勾起了我对清淡雅致的中国早期动画电影的无限怀念。

影片的创作者曾用“奇绝壮美”四个字来概括其总体风格:“奇”——神奇的想象力,“绝”——细节表现绝招迭出,“壮”——故事充满悲壮感,“美”——画面具有美感。当然,我欣赏影片丰富的想象、绝妙的细节和悲壮的故事,但是真正吸引我的是影片的画面之美。

这部电影的画面之美首先表现在线条之灵动。影片中线条流动的是那么富于节奏和韵律,似乎每个线条都有生命、有表情、在运动、在随着音乐舞蹈吟唱,让看惯了好莱坞动画、日本动漫的我眼前一亮,似乎身体里每一个诗意细胞都开始呼吸。创作者显然将中国的传统绘画笔法与动画语言结合在了一起,巧妙的借鉴了年画、壁画、佛道教绘画等绘画形式:画面的想象成分较多,人物整体造型圆润、丰满,并富有强

烈的装饰意味,线条和色彩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表现力。影片中线条奔放自由、秀劲流畅、潇洒清秀,创作者对每条线都求满、求全、方中寓回、圆中见方的坚持使整部动画及其流畅圆润,充满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物我统一”的文化气韵。风格独特的石青、石绿、朱砂、藤黄及墨色的和谐搭配,营造出一种神秘的东方气息。影片中那朵圣洁柔美的有些飘渺的莲花显然是受宗教绘画的启发。人物飘逸的线条,行云流水般的混天绫,随风舞动的袍带,飘渺缭绕的烟云,层峦盛嶂的山石等也都明显继承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独具风格的衣纹线条和山水画中的云纹、石纹线条。

其次,画面的构图和调度上,影片运用多视点的描绘方法自由地组织画面,用线的描绘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定,画面形式更加主观化、理想化。线条和线条之间不是孤立单独的,它们彼此照应配合。比如表现衣带飘曳时,排列有序、连绵起伏的线纹装饰感极强,同时使人感到随风飞舞、轻盈摇摆,有种轻舞飞扬的意味。影片中有鸟瞰,有仰视,有大场面,也有局部特写,有动静,有虚实,有明暗,对所有这些的展现都是与神奇的、变化复杂的内容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不论是明媚鲜艳的庭院,水意浮动若隐若现的龙宫,还是云雾环绕的天宫仙境、水榭楼台,都错落有致,古意盎然;而当大海汹涌、黑云压城、暴雨来袭,主人公哪吒和龙王交战,流动的线条结束了它温柔婉转的频率迅速移动变幻,人物动作繁复高难,镜头切换干净利落,整个画面浓重壮美,令人惊叹。

这部电影的画面美还表现在留白之美。空白是中国艺术意境结构的特点之一,这一点在国产动画片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在空白的背景上点染几簇小草便是山野,涂上一抹湖兰、画上几条曲线便是河流。在繁复华丽的影视飨宴中,留白的艺术表现手法用它所继承和浸润了几千年的含蓄美,赋予了我们一个想象的、空灵的、意味深远的空间。

《哪吒闹海》以瑰丽鲜艳的色彩、灵动的线条、精彩的画面和独特的电影手法,给我们创造出一片神奇变幻的神话意境。在这些舞动的线条带来的空气流动中,记忆如同阳光下漂浮的微尘渐次起飞,带出那些温暖迟缓的儿时回忆:《山水情》里清扬湿润的空气是《诗经》里才有的气息;依约芦花里的《牧笛》,总能让人产生“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的向往;而《九色鹿》的婉转流曲中隐约透着大漠风沙... 这些风格各异但又同时浸润着东方文化之神韵的动画影片,曾带领我们采集过沾着霜花的星星,给我们讲述过月光下的童话,为我们制造了无数彩色的梦境...所以,在季节丰茂的喧嚣里,回顾一下这些动画片吧,做一个美丽的仲夏夜之梦!

篇五:中国动画电影

中国动画电影

—《哪吒闹海》影析

1979年中国电影美术制片厂出品的国产优秀动画电影《哪吒闹海》几乎可以算是国产动画电影的巅峰之作。即使时至今日,它依旧定格于那个时代人们的心中,这里我暂且发表对这部动画电影的愚见。

《哪吒闹海》改编自《封神演义》的部分情节,然而却并没有忠于原著,无论是情节还是主题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对于这样一部有着很大创作成分在内的作品,我将从剧情,角色塑造,与中国传统文化三个方面来分析。

剧情方面,《哪吒闹海》为典型的中国动画电影四段式结构,即开端-发展-转折-结局。开端部分较短,约有八分钟,交代故事背景。四海龙王为非作歹,使陈塘关生灵涂炭。李靖夫人怀胎三年产下一肉球,李靖以为这是不祥之兆便用宝剑将之劈开,一小人便从肉球莲花中出生。太乙真人前来祝贺,为哪吒取名并收之为徒,赐予其宝-乾坤圈与混天绫。发展部分较长约二十四分钟,也是较为精彩的打斗部分。哪吒在海边玩耍,遇巡海夜叉抓走小孩,便把其打伤。后龙王三太子仗势欺人,哪吒将其打死。龙王寻仇,哪吒与其斗智斗勇,并终将其制服。高潮部分约十分钟,也是电影凸显主题的高潮部分。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逼迫李靖杀死哪吒,哪吒大义凛然,为救百姓抽刀自刎。结局部分彰显传统的善恶有报的价值观,也是一个完满结局。太乙真人以莲花莲藕再塑哪吒肉体,哪吒练就三头六臂前往东海为民除害。剧情以哪吒所代表的善与龙王所代表的恶的两股力量的冲突展开,其间哪吒为救百姓于水火和不连累父亲选择自刎达到高潮。而这也是改编的重头戏,在主题方面凸显了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再塑哪吒肉身代表着善势力的崛起,并最终战胜恶势力,传达惩恶扬善的主流价值观。同时为增强社会认同感,剧情方面大大弱化了李靖父子的矛盾,将原著中龙王恶的部分无限放大使之成为恶势力的代表,剧情转而成为善恶的激烈斗争,而恶势力是最终要走向失败的。

角色塑造方面,主角为哪吒,龙王,李靖和太乙真人四人,其中以哪吒与龙王的形象最为丰满。这部电影也遵循了动画电影护额色创作的三原则,即简单化,人性化,现实化。首先,人物简单化。以哪吒为例,他完全以一个孩子的形象呈现。性格活泼,善恶分明,即使在父亲或是强权势力面前仍然坚持自己的价值观,而这也体现了一个孩子的童真。他就是简简单单一个孩子,没有世俗偏见,身为贵族公子仍与平常孩子打成一片;伙伴遇难,他也出手相救。在一个细节中体现尤为明显:李靖传唤哪吒,哪吒手中握着龙筋,先躲在石栏后,想要给父亲一个惊喜,后突然跳出来,将龙筋献给父亲系盔甲。此时哪吒满脸喜悦,希望得到父亲赞扬,然而李靖脸色改变,哪吒也跟着惊恐。这里一个希望讨父亲欢心的孩子形象活灵活现。然后,角色人性化。以李靖为例。中国自古流传“虎毒不食子”,在这部改编动画中,李靖一改原著中父子水火不容的面貌,以慈父形象出现。当哪吒从肉球莲花中出现,李靖也面露喜色,并收回宝剑。当龙王质问哪吒,李靖极力遮掩赔罪,力图护子。而尤为突出的是,当四海龙王以水淹陈塘关威胁李靖杀死哪吒,李靖泪流满面,最终没能狠心下手。哪吒自刎后,李靖悲伤过度以致昏厥。在诸如此类的情节中,无一不体现李靖慈父的形象,使得角色更加人性化。最后,角色现实化。以龙王为例。龙王代表有权势的极恶势力,从始至终一直以邪恶的面孔呈现。影片开始,龙王便带领四海龙王肆意行恶,为其形象奠下基调。陈塘关久旱无雨,龙王不顾百姓死活,要童男童女,体现其贪婪。在向天庭告御状时,其唯唯诺诺的姿态,表示其畏惧强权。但面对李靖,龙王趾高气昂,仗势欺人。被哪吒降服后,承诺不再复仇,却又卷土重来;哪吒自刎后,随退水,却又再坚持要童男童女,体现其狡诈。在后来的庆功宴上,宫殿喧腾的景象,“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奢靡,体现其耽于享受。这些

多重的“恶”,完整地诠释出一个真实的恶人。

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哪吒闹海》与京剧文化的结合是最大的亮点。哪吒本身是以娃娃生的形象出现,太乙真人与李靖则是以老生的形象展现。在哪吒与三太子,龙王打斗的情节中,京剧的角色打斗得以一一呈现。比如,三太子与哪吒海上作战的情节,及哪吒使出三头六臂与四海龙王打斗的情节,均是以京剧打斗形式来精彩呈现。同时,李靖责备哪吒使对哪吒两指相并的手势,及哪吒最后指向龙王的手势也都是京剧中对生角的定式。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