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0:26:38 字数作文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字数作文

篇一:论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

(二0一0—二0一一学年度上学期)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但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起步早,基础较好;读写训练中,阅读训练的分量较重,时间多,范围广,写作训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相对来说都较少,而且收效甚微。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任务还很艰巨。目前,我们虽然有一整套作文教材,但真正落实教材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其原因并非教材本身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驾驭教材的能力问题。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本人逐渐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本人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

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

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了《从教室到西边》。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我们常对学生讲:世上无难事,作文也是这样。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说:“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一开始不要怕写不好,只要勤练笔,熟能生巧。世上哪一个作家、诗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作家、诗人的。有的投稿几十次,甚至几百次才能发表。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是从一人多高的草稿上站起来的。有经验的老师通过办手抄报,编印本班学生优秀习作选,在班 上放大张挂学生的好文章,指导、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等形式,让学生获得较多的“发表”自己文章的机会, 满足其发表欲,这些也不失为一种激发作文兴趣的有效办法。 我不断用这些名人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且还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长

处,哪怕一点一滴也及时给以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一次作文,一个学生在题为《树根的联想》一文写到“树根弯弯,像爷爷的拐杖耸着一个美好的希望”,纵观整篇文章,错别字病句很多,想到哪,写到哪,全文紊乱,仅此一句较好,我在评讲作文时就暂避其不足,只对这一闪光的语句给以高度评价,该生深受感动,同学们也深受感染。既然能写活一句,也一定会写活全篇,从此该生便对写作有了浓厚兴趣,建立起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另外,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这样,"长期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联想,妙手偶得之,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

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本人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 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则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即使写出文章也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 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写《我的ⅩⅩ》不如改写成《和ⅩⅩ说说心里话》《ⅩⅩ ,您了解我吗?》等等。

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

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流动着。而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须每天阅读,获愁和博贮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我们向学生推荐《语文报》、《中国青年报》、《中学语文》、《读者文摘》、《读者俱乐部》、《意林》、《故事会》等杂志,让他们订阅,并经常给他们介绍、评价最新书籍和报刊上的文章,传播新信息,并广泛开展“每日一读”,“文学晚餐”等活动,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所以平时让学生坚持写日记。

四、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篇二: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作文的探究教学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水平的高低、作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质。本文旨在探索一种新的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希望能给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注入新的理念,改变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差、效率低、学生丢分严重的困境。

【关键词】作文 写作素材 写作兴趣

一、作文的概述

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①

二、博观约取,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观古今,很多文人对写作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而且得出了十分相近的结论。晋代的陆机在《文赋》中说道:“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②揭示了写作的本质是“物—意—文”的双重转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作文材料。

(一)立足教材,摘取实例,举一反三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熟练运用教材中的实例为写作服务。”③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实例帮助

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讲解课文中的实例,把实例所要表达的意思说明清楚,并让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挖掘出其它的论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点。通过这种途径不仅可以让学生把教材学活学透,又能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二)着眼课外,广泛阅读,获取信息

1.着眼于课外,可以拓宽中学生的视野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中学生的课程多,课业负担重,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只看重考试分数,认为看课外书浪费时间,种种原因制约了他们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因此,我们教师就可以有目的地布置一些中学生优秀作文和中外名著的阅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内拉到课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从而养成他们阅读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中学生尚未踏入社会,而且年龄尚小,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成年。因此,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是有限的。所以,中学生要积累素材,不可能样样亲身经历,这就要求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多读一些名篇名著,博览群书,以积累丰富的词汇、语汇和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为写

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三)感知生活,细心观察,注重生活的积累

教会学生感知生活,捕捉写作灵感

从“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观点来看,写作素材的来源除了间接知识外,还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叶圣陶先生在《读书二首》中写道:“善读未写书,不守图书馆,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让学生多参与社会生活,细心观察,增加体验,积累写作素材,捕捉写作灵感,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优秀作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时,一定要求学生分门别类地搜集,去糙存精地积累,并渐渐地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细心观察,关注身边发生之事

观察生活,是指从积累的角度进行较长时间的定向观察。老师要有意的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让学生从身边具体的事物入手,去看、去听、去闻、去唱、去尝、去触摸,并坚持写观察笔记。

同学们只有细心观察周围的环境,积累好的素材,才能把外物和内在的情感连接起来,产生触景生情之感,从而写出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文章。

三、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享受写作的情感

(一)变换教学方式,激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事实上,在学校学习的许多东西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但是人的思想所接触过的一切文明财富会在心灵中——首先在情感,内心感受中——留下痕迹。”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④

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可以利用看图、听音乐或创设能拓展学生想象力的环境等方式,引导学生更高层次地去思考和想象,并让学生把所想所感写下来。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

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设定作文题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体验感悟,写起来也就有话可说。如果命题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任务,学生只得凭空捏造作文素材,七拼八凑,应付了事。导致文章缺乏真情实感,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命题要新颖别致

初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特别强烈的阶段,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尤其浓厚。所以,语文教师在命题时要新颖别致,切合了他们的心理,这样容易引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写出来的作文就会有新意。

在作文命题时,语文教师在作文要求上要宽泛,淡化文体要求,尽量不给作文以体裁限制。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各种

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

篇三: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

【摘要】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然而,从现在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看,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误区。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作文现状;改进办法

作文是学生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长期以来,作文是衡量一个人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说、读、写是语文能力的四大要素,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作文能力是一种社会需要,纵观人类文明史,一切知识,一切先进思想的传播和继承,科学的发明和技术的进步,人类文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书面表达;作文能力是人作为社会存在所必需的能力,从哲学的范畴来说,人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存在。而人作为人的存在形式,“还是一种语言的或话语的存在”。①语言不单是交际工具,而且是我们精神上的家园,是我们栖息之地。人作为独特性地存在,“总是孤独地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了走出这种孤独,为了克服由孤独而带来的“无助感、安全感、归属感,人必须向人开放,必须……与他人交往,从而获得亲密感,安全感,归属感。”而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言语活动,包括口语和书面语。所以,“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与说话完全一样,作文就是说话,是用笔在说话。”②

作文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会作文章。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强而且极富创造性的练习,叶圣陶先生说过:“就学生说,作文是各科学习的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因此,作文教学对学生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二、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能;四、巩固并提高从阅读课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虽然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仍然是当前中学教育的主流。这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致使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走向一些误区,随着教改的呼声日高,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也迫在眉睫,如何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搞好作文教学工作呢?在此,我仅就教学实际和我的教学感受浅略的谈谈我对于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有太多的作文教学流于形式,充其量只是个花架子;

学生怕写作文,一提作文就头疼;学生作文缺乏个性,人云亦云;学生写的考场作文不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载体,而成了蒙蔽学生真实思想情感的帷幕……这不能不说是当前作文教学的悲哀,当然形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仅从作文教学本身来谈谈作文教学误区。

一、作文教学流于形式。

根据我国的教育传统,作文教学就是一种阅读教学,即提倡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古人曾讲过这样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阅读加模仿的教育,给学生一个模式,你再按照这样的模式去把它填充完整就是一篇文章。有些老师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作文书,挑篇让学生背下来了,认为学生就会写文章了。在这里我并不是反对阅读或模仿,相反阅读是非常必要的,我要说的是我们教学不能仅仅只是将阅读停留在读上,而是要让学生从读中去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吸取他的文章精髓,从而培养学生在日后的写作中将阅读感受加以创新变为自己的东西。然而现今高中作文教学还是进行着阅读模仿写作,语文教材中虽有单元作文知识的介绍,但较为简单,难成系统,而且也没有作文训练大纲,语文老师都是在黑暗中摸索,始终没有明确高中作文教学思想和方法上的特定要求,只能自成一套。

二、作文训练中的知识化、模式化,压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

现在的高中作文教学,已经难成系统了,语文老师在上作文课时,大都把作文课上成了作文知识传授课,通过学生对作文知识的积累来提高作文水平。试想,当教师把具体可感的文章变成抽象的知识,那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就所剩无几了。还有很多老师出于功利的目的,为了让学生在考试时有一个好的作文分数,在平时作文训练时就很注意传授作文的常规写法,并把它形成固定的模式。更有甚者,让学生背会规定的所谓的“万能开头结尾”,这些做法对于一些连作文门路还摸不着的同学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用处,但在高中,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只会压制了他们活跃的思维,好比是八股文,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思想僵化,过早地形成了呆滞的文风。

三、作文教学的内容脱离生活,

写作应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的,它与生活理应是鱼水相融的。而现在高中的作文教学常难免过分强调作文所承载的教化作用,培养了学生自小就说假话说空话的习惯,而恰恰真正忽视了学生修养的提高、思维品质的提升。由于面对的学生都参加高考,高考选拔迫使师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应试作文。应试作文的练习,确实提高了学生快速写作的能力,但有局限性,学生以为写作就是记忆的表达,技巧的运动。学生经常是为写作文而写作文,写作动机不是由于生活的触发,写作目的也不是应用于生活。学生个人狭隘的思维阈限造成了无米下锅、闭门造车、个人主义这样的倾向。语文课程应试教育在写作教学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四、很多教师无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

制订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应不成什么问题。但很多教师上作文课没有作文教案。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难点、重点,随心所欲。一学期下来,满足于作文的次数,根本不去管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作文任务完成的机器,学生很难明白自己作文的闪光点;很难有重点的进行作文能力训练,使他们找到自己的新起点,激起学生写作的动力。

篇四:论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

湖南省2014年度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评选

参 评 表

注:学科分类包括:中学语文、小学语文、中学数学、小学数学、

中学英语、小学英语、政治、历史 、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 、体育、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职业教育、幼儿教育、非学科论文统属综合类。

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单位:平江县梅仙镇团山中学 姓名:陈高寿 职称:中一 电话:13574750379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作文还是一种信息输出,其信息来源于实实在在而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但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起步早,基础较好;读写训练中,阅读训练的分量较重,时间多,范围广,写作训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相对来说都较少,而且收效甚微。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任务还很艰巨。目前,我们虽然有一整套作文教材,但真正落实教材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其原因并非教材本身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驾驭教材的能力问题。《课程标准》规定: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人手。要解决这一问题,使之具有生命力,能准确反映文题要求,必须抓好作文的立意和观察积累生活,正确选材等环节。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本人逐渐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生搬硬套范文,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似乎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了《从教室到西边的**》。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

让他们仿写《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张开着创造性思维的双翅,历练不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了。 我们常对学生讲: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作文也是这样。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说:“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一开始不要怕写不好,只要勤练笔,熟能生巧。世上哪一个作家、诗人都不是一开始就能成为作家、诗人的。有的投稿几十次,甚至几百次才得以发表。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是从一人多高的草稿上站起来的。有经验的老师通过办手抄报,编印本班学生优秀习作选,在班 上放大张挂学生的好文章,指导、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等形式,让学生获得较多的“发表”自己文章的机会, 满足其发表欲,这些也不失为一种激发作文兴趣的有效办法。 我不断用这些名人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且还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长处,哪怕一点一滴也及时给以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一次作文,一个学生在题为《树根的联想》一文写道:“树根弯弯,像爷爷的拐杖,耸立着一个美好的希望!”纵观整篇文章,错别字病句很多,想到哪,写到哪,全文紊乱,仅此一句较好,我在评讲作文时就暂避其不足,只对这一闪光的语句给以高度评价,该生深受感动,同学们也深受感染。既然能写活一句,也一定会写活全篇,从此该生便对写作有了浓厚兴趣,建立起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另外,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诉于笔端。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其实

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本人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

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则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即使写出文章也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

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写《我的ⅩⅩ》不如改写成《和ⅩⅩ说说心里话》《ⅩⅩ ,您了解我吗?》等等。

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流动着。而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须每天阅读,获取和博贮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我们向学生推荐《语文报》、《中国青年报》、《中学语文》、《读者文摘》、《读者俱乐部》、《意林》、《故事会》等杂志,让他们订阅,并经常给他们介绍、评价最新书籍和报刊上的文章,传播新信息,并广泛开展“每日一读”,“文学晚餐”等活动,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

起自己的写作体会时,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所以平时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对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不无裨益。

四、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往往很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新《课标》还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为此,我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或同桌同学听,请同学打分或评级,并谈谈为什么得分又为什么扣分。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欣赏他人的作品等等。并且让学生人人办自己的文学小报,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完了以后全班进行交流,实现了更加充分共赏互评的效果。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写作能力便会不断进步。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而流不歇。”我鼓励学生让生活走进作文,用自己手中的笔来描绘生活。其实,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并非易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相信,只要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多积累、多思考、多练笔,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五: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探析

摘 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中学语文教

学中的“半壁江山”。为了使这个“半壁江山”更加靓丽多姿,更加富有生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都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之中,口授笔耕、努力探索,结果却往往收效甚微。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许多学生作文写作还是提笔忘字,或者胡编乱凑,形成了教师教作文艰辛,学生写作文头疼的尴尬局面。这个局面长期困扰着作文教学,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面临的问题,分析原因,寻求积极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275-01

一、初中作文教学出现的问题

(一)作文教学过程。目前的作文教学过程往往不完整,每一个环节执行过程中也常流于形式。完整的作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作前指导-学生习作-作中指导-学生修改-评价赏析五个环节,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五个环节简化成了指导-写作-批改三个环节。即使是三个环节,落实起来也有难处:指导环节中,老师纸上谈兵,说说如何构思立意,提出几条惯例性的要求和注意事项,难以做到有启有发;写作环节中,将学生推下水去学游泳,却缺乏适时的指导;批改环节中,老师按照应试作文的评分标准,生搬硬套,严格控制高分,评语无关痛痒??

(二)主导和主体因素的位置认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作文教学也应如此。教师的主导意识是比较强烈的,但主导策略与战术则相对不足,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紧箍咒中,一味要求学生多练苦练,东抓“宝典”西抓“真题”,到头来高耗低效。

二、作文教学出现问题的成因

(一)体制方面。虽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在强调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但在实践中,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仍然是评价教师乃至一个学校的重要指标。

(二)主导因素方面。现阶段是社会转型期,也是教育转型期,教师的教学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知识水平的现状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想目标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就写作面而言,作文不再局限

于议论、记叙、说明文等体裁,而是更广阔的领域:广告词、告示牌、解说词、求职信??都是备考内容或形式,让一个埋头苦干的教师成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全能者,固然是一种理想要求,但实现起来可能偏高了。

(三)主体因素方面。由于事实上的减负很难实现,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又多,每个学生能用于作文训练的时间就很少,能得到教师具体而有效的指导则更少。

三、提高初中生作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教会学生感知生活。有的学生写作能力低的根本原因在于“无话可说”,也就是没有材料、没有内容、没有激情。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将文章写好,一定要言之有物,而这个“物”不

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靠平时对语言、知识、生活的积累。只有有了这个物质基础,学生作文才能思之有据,言之有物,写之有序。

(二)引领学生广泛阅读名篇名著。在作文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多读一些名篇名著,博览群书积累丰富的词汇、语汇和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为写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三)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课文教学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又反过来推动课文教学,形成良性发展。从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看:儿童和少年有很强的模仿本领,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发表欲。求知欲是阅读的内驱力,发表欲是写作的推动力。二者同时发展,互成正比,不断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不断促进他们的发表欲,不断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是推动读写结合、双向互进的根本。同时,鼓励学生,尤其是思路狭隘的学生应该积极尝试创新写作。在写作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感悟语文学习的魅力。

(四)打破思想定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思维定势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它以一种固定不变的方式,限制学生大脑思维的活跃性。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时产生富有创意的观

点。“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提倡鼓励学生写“放胆文”“自由文”。所谓放胆,就是打开思路,开动脑筋,放开手脚,无拘无束,插上想象的翅膀,海阔天空,任其驰骋,随意翱翔。所谓“自由文”,就是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多渠道、多形式引发学生的激情,唤起写作的动机,

使之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提起笔来,如泉涌奔泻,自然抒发情怀。

(五)训练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实话实说式”、“焦点访谈式”、“花边文学式”、“囊中探宝式”。实话实说,就是侧重真情实感的练习,培养学生的人情观。焦点式,就是侧重对社会的调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花边文学式,就是要以小见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囊中探宝式,就是要就地取材,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积累能力。

总之,作文教学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生人人爱作文,人人能作文,人人好作文,达

到 “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