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第1次学文言文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0:29:07 体裁作文
第1次学文言文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1】写人作文+修辞+文言文积累(学生)

小升初衔接课程

第一次课

授课教师:何老师

授课时间:

重难点:

1、 人物作文的语言运用技巧与描写方法

2、 修辞手法的运用

3、 文言文和趣味积累

一、 开头和结尾创新写法

(一)开头

1、 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式的开头,在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中极常见,可谓俯首可拾,如: 我与

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景。(朱自清《背影》) 开篇点

题,为下文写寄寓深挚父爱的“背影”设伏。

2、 设置悬念(唐伯虎祝寿的故事)

开头设置悬念,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去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始写“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

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二)结尾 1、总结照应式。这是结尾中最常用的一种,篇末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课题与开头。

例:五彩斑斓的童年充满了乐趣,好似一串串风铃留下一阵阵清脆的响声。至今,海边捉蟛蜞还是那么诱人,令我回味无穷??《海边趣事》

2、感悟式。通过写人和事写出自己得到的启示。

例:老师笑了,笑得那么开心。我终于领悟到学生对老师最好的礼物就是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啊!《一件礼物》

赏析一:(排比修辞)母爱像春天的暖风,吹拂着你的心;母爱像绵绵细雨,

轻轻拍打着你的脸面,滋润着你的心田;母爱像冬天的火炉,给你在严冬中营造暖人心意的阳光。

赏析二:(情感表达)我无法改变,只能任时间流逝,一切都在变化,爷爷的手上又添了一道生活的印记。我愿做爷爷手上那一片指甲,永远拉着爷爷那双渐渐老去的手。

二、 描写方法:

1、 外貌描写:身材、五官、衣着(抓住典型特征,突出个性)

【举例分析】(画出描写出色的句子或词语)

三七开的发型和女士的打扮,尤其是他那一身穿跑偏了的苏格兰裙子 。 富有

喜剧色彩:旧得卷了舌的 “老解放帽”,一身农民的打扮 。他一开口说话,右嘴角

就往上翘,两只眼珠赶紧配合着翻出来,圆滚滚的、白碌碌的,东北老农民那种

土不拉叽的、傻憨傻憨的、胆怯的、狡黠的喜剧脸谱就一下子蹦了出来,活了起

来 。大鼻子,小眼睛,肌肉发达,武功非常好,是国际功夫电影巨星,一笑起来就眯

着眼,一幅和善的样子,永远一副唐装打扮 。

外貌描写的作用: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2、 动作、语言(运用修饰词)

【举例分析】(怎样写好) (动作)读读下列例段,看看各段中带点的词的作用。

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描写人物动作,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色色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

(语言

第1次学文言文作文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

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动作描写的作用: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语言描写的作用: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3、 神态和心理

【举例分析】

(神态)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了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最后的一课》[法]都德

师:找出有关神态描写处,试作分析:

生:神态是“脸色苍白”——极度沉痛悲愤之情。

【举例分析】(心理)

结论:通过人物神态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直接通过文章中人物的内心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如: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朱自清《背影》) 这一段心理描写,很好地表达了当时由于不能理解父亲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却"暗笑他的迂"的心理,与后来随着岁月的流逝,才真正懂得了父亲的爱形成鲜明对比。

三、 事件描写(语言(对话)运用的作用—突出人物的特色和品质)

写作技巧

1、要精选、提炼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恰当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

和性格特征。

2、在对话描写中,要注意交代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和话是谁说的。为了文章的需要,对话描写要推动情节的发展,要突出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

3、记叙文中的语言描写,尤其是对话,不能虚构和拔高,要有真情实感。

描写形式

语言描写是指对人物说话时的内容、语气、声调等进行描写。写人的文章要想把人物写活,是离不开语言描写的。

语段赏析:《滴露的康乃馨》中的语言描写

爸朝我这边走来,我咧着嘴躲在被角里偷偷地笑。“哦,醒了。”爸惊诧的表情让我知道我是多么爱睡懒觉。“嗯,可是老爸,您这花事给我的?”我还是有点狐疑。这一问,爸反倒有点紧张,两只手不停地换着拿花,脸色泛起了红晕,慌乱地点了点头。“昨天还和你妈商量着买什么,后来你妈说你喜欢康乃馨。一大早我就到花店拣了几束新鲜的,只是店主将把它包装得太鲜艳……”爸停住了,他可能真的不习惯这种送花的场合。

析评:

以上的语段,该学生巧妙的运用了语言描写。“哦,醒了。”虽然语言描写很简洁,就三个字,但它将父亲生怕打扰“我”在病床上休息的心理表现了出来。“嗯,可是老爸,您这花是给我的?”通过疑问的语气,表现了“我”的疑惑,因为“我”不会想到父亲会给自己送花。

同时,也为父亲的爱蓄势。“昨天还和你妈商量着买什么,后来你妈说你喜欢康乃馨。一大早我就到花店拣了几束新鲜的,只是店主将它包装的太鲜艳……”这里的语言描写非常传神,他浸透着父母的爱,并将这种爱,表现的淋漓尽致。

(1)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借甲事物来说明

乙事物。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

(小学引入)例子:太阳像个大火球。(本体 太阳、喻体 火球、喻词 像) (初中)例子:走进《骆驼祥子》感受老舍先生的“比喻”风采

“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这里把祥子比作一棵树,“坚壮、沉默、有生气”是非常好的词,祥子就是这样的,这个比喻中也透露出作者对这个朴实的棒小伙儿的喜爱之情。

答题格式:方法: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3)夸张: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的事物精选合乎情理的扩大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

答题格式

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4)排比:由结构相同或者相似、意思相近或者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成串排列。一般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组成。

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篇二:古文及作文教学点滴谈

古文及作文教学点滴谈

作者:朱潜

来源:《学周刊·C》2013年第05期

摘要:学古文如吃饭如走路:小口吃,不停地吃也能吃胖;走一步,再走一步,不停地走,也能走得很远。要想看到一个灿烂的作文世界,而不是沙漠上的一点绿洲,写前请不要讲。在评点中,不仅评讲优秀文章,更重视评点失败文章,指出败因及建议成功写法参考,让学生明白写作的得失。

关键词:作文教学;古文;学古文

一、古文教学经验略谈

国文教学中的古文部分,因其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及奠基的需要,初高中的古文分量渐重。如何解决学生学习古文难是古文教学成功的关键。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这一问题,效果较好。下面说说我的成功做法。

1.“先死后活”法。每学一篇古文,决不先讲,在解决识字后反复读原文,长文读熟,短文会背,这叫“死读”。接下来是“死记”,记文下注释。这些注释除很少不记外,都得记熟。这“死读”“死记”之后师生才开始共同蚕吃桑叶地逐句逐句地解读全文。对词句的理解,我们尽量多地找近义词、反义词,通解每句,这叫“活解课文”。须知,积累词句、体会语感是学好古文基础的基础。

2.反复抄写不马虎。每学一篇古文,学前抄一两遍,学后再抄两遍,包括标点符号。抄中读,读中抄,交替进行,融于脑,记于心。用力多者收功远,没有抄读之功,所学之物不会久记于心。

3.少学勤学是法宝。老子说:“少者得,多者惑。”再聪明的孩子,一下子学很多也会糊涂的,学古文忌讳一次学得太多。有人会担心教学进度,我说,教师处理教材进度,要看你的学生,看怎么使用教材,办法有的是。就同一篇文章要学的东西也很多,你不可能全要,如何取舍除字词外也看文章的价值取向,特别是白话文,不在教师讲,而在学生读。学古文,我觉得长文分几次学完,每次学完,都要及时检测。学得少考得内容也少,学生复习量小,即使改错处也改得少。学生不畏小困难,敢于坚持挑战并且容易获胜,学古文如吃饭如走路,小口吃,不停地吃也能吃胖;走一步,再走一步,不停地走下去,也能走得很远。少学,保持学习热情。

4.微型考试是良方。把所学的字词、注音、解释、译句、主题、背默等,分门别类地编写成微型试卷,每次所考内容提前告诉学生,让其有充分准备。考得少,好准备,准备足,易考好;考得好,有劲头,劲头足,大进步。小考易备,诱其进步。不考无准备之试,违者必伤师

生之心。微型考试要灵活多样,考了互相批改。总之,得让学生有准备,准备越充分越好,准备不足宁可延后考。考了得让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把考法之宝变成学法之宝,说是考试实是变相促进学习。获得喜悦获得成功是微考的原则。

二、作文教学点滴谈

文章高手是写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这话不全对,特别是全盘否定“讲”,即评点。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要想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除了多写,对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经验阅历不足,有些不点拨会使他们久迷走弯路。如果点拨及时,写作水平会比其单独摸索要来得快。因此作文课绝不应偏信只要多写就可以的懒惰放任自流法。古今中外文章大家不少有从师之道,如北宋“三苏”、黄庭坚等师从文坛领袖欧阳修;莫泊桑师从福楼拜等。从师之道,在于早入门,少走弯路。为此,我的做法经验如下。

1.教师评讲为主法。同一题目首次写前绝对不讲,写完交上全部看完必分类点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学生个体生活所经历往往有许多不同,对他们的心理影响往往也不同,因此生活作用于他们的心脑所形成的性格、观念、观点往往不同,这些内在的因素决定他们对事情的看法不同,从而写出多姿多彩的文章。如果教师先讲,会束缚或导向他们的写作,甚至扼杀他们的写作灵心,结果同一题目,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太可悲太可惜。所以,写前绝不要讲。你要想看到一个灿烂的作文世界,而不是沙漠上的一点绿洲,写前请不要先讲。

评点不是把教师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是根据不同的文章特点分类指导,文贵多样如人面,保持原色,稍加修饰,绝不可大量砍杀。完好的不多,这样的文章共欣赏,这是传统的评作文法,多数学生只有羡慕别人的份儿,自己受益不多,因为自己的文病没对症下药。教师要耐着性子,下学生的文海诊断总结归纳文病,更多应分类点评,这样有的放矢地治好一大片文病,提高一大片学生的同类文章写作水平。作文指导,包括主题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构思的运作、语法的把关、修辞的应用等都应评点引导;可评一篇,可评一段,可评一句甚至可评一词;可评开头,可评结尾,可评基调,可评语言风格,可评详略等等。最好师生共同参与,多肯定,多比较,多剖析,多引导。在评点中,不仅评讲优秀文章,更重视评述失败文章,指出败因及建议几种成功写法,让学生明白写作的得失。对多数学生写作失败之题目评后必再写。以便巩固评讲的成果,汲取写作的经验教训,提高各自写作水平。

2.学生评讲为主法。这种做法我实践了好几年,可以说较成功

第一步,安安静静地个人改。把全班分成几个语文小组,大家推出语文程度好的担任组长。本组不改本组的作文,由组长把交换的作文分给本组成员一人一本,每人一杆红笔把得到的作文读两遍。一读时,用不同符号标出文中优美句、不通顺句、错别字、批注等;二读时,留意文中主题、结构、构思、选材等。而后写上自己的“读文印象”,只代表评者个人意见,“读文印象”以写优点为主。

第二步,有序有声地小组改。每人把自己个人改的那本作文在本小组出声读,其余组员听,听完讨论得失情况并给出评分,由组长执笔在该作文结尾处写上评分、日期,然后各组推出优秀习作。

第三步,欣赏优秀文章,评出最优佳作。被评为优秀作文的作者名字表扬在黑板上或大屏幕上。然后抽签分出朗读顺序,而后自己读,全班听。全部听完无记名投票,以得票最高者为本次最优佳作。

同时,在班里墙壁醒目一角开设:“我文抒我情,佳作共赏析”专栏;把每次习作中的组评佳作先展览在这个专栏里,下次作文时取下装订保存。

自评作文,让学生明白文章写作中应注意的事项,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逐步提高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能力,特别是能写出个性化的文章;通过欣赏推荐展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进一步激发其写作的热情。

【责编 金 东】

篇三:六年级作文古文补充资料(1)

一、关于大自然中“物”的启示

古人有过一句极为深刻的话:师法自然。说得真棒!大自然给我们上过的课的确很多很多,且一节比一节美妙。人的能力当然比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高得多,但动植物中却有许多东西可以给人提供有益的启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也是逐渐从刀耕火种走向现代文明的。人类在各种各样的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延续至今,是因为善于适应自然并积极师法自然、改造自然。这其中也包括向动植物学习。

角度一、生命哲理的启迪

【范文1】

我感知了来自自然万物的生活意义

先请听三个故事。

故事之一:A树和B树的故事

AB本是两棵无关的树,只因被青藤紧紧地缠住,便在不知

不觉中长到了一起,而自打长到一起,A树也就结出了一种全新

的果实,外形仍然是A果,但味道却酷似B果。瞧!大自然多奇

妙,就这么一启发,园艺学家就恍然大悟,一举学会了嫁接。 于

是人们得到了品种各异,口味众多的桃子、苹果、梨子、草莓……更重要的是,人们知道了,不要墨守成规、停滞不前,彼此之间取长补短,各取所需,往往能达到双赢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故事之二:树和铁箍的故事

有人为了晒衣服,曾在相距不远的两棵树上拴了铁丝,久而久之,铁

丝形成了铁箍也就牢牢地勒进了树干,硬是在树上勒出了一道深深的印沟。

两年后,铁箍更是深深地勒进了树里,可怜的树看来是必死无疑了,但奇迹

偏偏因此而发生,那坚强的树非但没有勒死,反而站得稳稳当当的,硬是

把那可怕的铁箍活活地吞了进去!而这一切恰好被一位绝望之极的老人看

到,也就得到了重新活下去的勇气。老人得的是癌症!他战胜病痛活了下

来。多活了好几年,临去世时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感谢那棵树!

瞧!大自然多深刻,虽然不声不响,却能给人超常的力量。

故事之三:珍珠和贝的故事

你知道珍珠的来历吗?别看它们瑰丽得像一颗颗星星,可来历却像一场极可怕且极漫长的梦。自打一颗小石子突然掉进了珍珠贝那柔嫩的躯体,可怕的噩梦就开始了!粗砺的石子不分昼夜地折磨着它,刺疼着它,但它坚强无比,不仅接受了这突如其来的苦痛,还毅然地咬紧了它,不声也不响,就这么过

了一年又一年,直到把它变成了一颗璀璨的珍珠。 这更是惊心动魄的一课!大自

然以其独特的方式告诉我们,知道苦痛的意义吗?那是一种神圣的锤炼。

是的,类似的故事还很多。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一

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教我

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穿梭,那是教我们勤劳。含羞草默默收拢叶片,那

是告诉我们切莫过分张场。是的,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肯学,天天

都会有收获。

【范文2】 我感知了生命的意义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旋去,骚

扰着我。趁它停在眼前小憩时,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它鼓动双翅,极力

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样

一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再动了,可是那双

翅膀在我手中挣扎,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

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许多年前,有一次,我借来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废,庸碌一生。一切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范文3】 我感知了生命的意义

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大片大片的草地上,只是绿色连着绿色,见不到能让人眼前亮起来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架车同行的小吕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小吕听了,将车子停住,把我领到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 ?什么时候才能冒出来??我问。?也许过几天,也许就在明天。?小吕笑道,?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一个样儿。? 当天夜里,冷雨伴着凉风下了起来。后来的几天,雨时下时停,太阳一直没露面儿。

我很快要离开维也纳去意大利了,小吕为我送行。路上我对小吕说:?这次看不到草地上的那些花儿,真有点儿遗憾,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小吕驾着车没说话,大概也有些为我失望吧。 外边毛毛雨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车子开出去十几分钟,小吕忽然对我说:?你看窗外——?隔着雨窗,看不清外边,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地变了,白色、黄色、紫色,在车窗外流动。小吕停了车,伸手拉开我这边的车门,未等我明白是怎么回事,便说:?去看吧——你的花!?

迎着吹在脸上的细密的、凉凉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角度二:自然科学的启迪 我感知了“师法自然”的意义

作文素材

【开篇方法1】

大自然给人类的启发是多种多样的。大自然的巢穴,天然浑成,质朴无华,然而正是受此启发,人类才发展起了建筑科学,建立起了现代化大城市。大自然的河流,看起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日夜奔

腾不息,但它不也是在日夜教导人们如何开发利用大自然的潜能吗?金属,给人类的灵感就更多了,这类看起来很坚硬的东西,被火融化后竟能按照人类的需要变成为人类所用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让人们明白了各种物质都能熔解,都能带给人们无穷的帮助。

【开篇方法2】

仿生学是一门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据传说,我国古代著名工匠鲁班,上山伐树时,被矛草割破了手。他觉得奇怪,一棵小草怎么会这样厉害?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茅草叶子的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细齿。于是鲁班发明了木工用的锯子。据推测,古代木船的发明,是从鱼类的游泳得到了启示。在发明飞机的过程中,人们也从虫、鸟的飞行中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 现在,科学家们正带着定向、导航、探测、能量转换、信息处理、生物合成、结构力学等众多的科学难题,到生物界中去寻找启示和答案。

【开篇方法3】

古人有过一句极为深刻的话:师法自然。说得真棒!大自然给我们上过的课的确很多很多,且一节比一节美妙。人的能力当然比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高得多,但动植物中却有许多东西可以给人提供有益的启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也是逐渐从刀耕火种走向现代文明的。人类在各种各样的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延续至今,是因为善于适应自然并积极师法自然、改造自然。

事例(一)苍蝇与宇宙飞船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器官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的信号送往大脑,大脑就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

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仿生学家由

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功一种十分

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

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一经发

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

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事例(二)章鱼与吸盘

在蔚蓝的大海里,有许多具有?特技?的动物。章鱼就是其中一个博技多能,善于变幻的?魔术师?。章鱼跟乌贼一样,同属头足类动物,因它的?脚?长在头顶上。章鱼有8只长脚,活像8条带子,故也称为?八带鱼?。其实,章鱼本不是鱼,而是一种贝类。章鱼脚上长有强有力的大吸盘,平时章鱼喜欢

待在自己的洞穴里,它的吸盘就是用来牢牢吸住洞穴壁的。人们利用它这个怪癖,得益不浅。希腊的克里特岛,由于煤船的频繁往来装卸,海底堆积了厚厚一层煤块。渔民们常常捉来章鱼,拴上长绳子丢进海里,让章鱼到海底去抓煤块。然后再把绳子拉上来,煤块也就捞上来了。章鱼抓煤块靠的是脚上的吸盘,吸盘的原理和人们治病用的拔火罐相似。拔火罐里的燃烧物消耗了罐中的氧气,使罐内外产生了压力差,这是拔火罐有吸力的原因。章鱼则是利用肌肉收缩排出吸盘内的水,造成吸盘内外压力差而产生吸力的。章鱼吸盘的吸附能力很强,有时甚至能吸住比自己体重大20倍的煤块。

据说,上世纪日本皇室一艘满载朝鲜贵重瓷器的货轮在日本海沉没,尽管知道沉船准确地点,但因潜水员下潜不了那么深,于是求助于章鱼。人们把章鱼系上细绳投入大海,沉至海底,章鱼便寻找罐子的口进去。章鱼把罐子当作自己的巢穴死死地吸附住不放,随后,人们拉起绳子,于是一个个贵重瓷器便被打捞上来。章鱼强有力的脚和吸盘还是它的武器。在海洋里,与它同样大小的动物都受其害,就是最大的、装备最好的螯虾,也难免成为章鱼的牺牲品。据说,产于北太平洋的大章鱼,其脚有3米长,潜水员碰上它,凶多吉少;它甚至能把脚伸到小艇上,把小艇拖翻!

利用章鱼吸盘产生巨大吸力的道理,人们早已研制出许多

用具和机器。常见的如?真空吸盘式?塑料挂衣钩。这种塑料

吸盘只要往玻璃或者平整的木板上一按,挤出盘内空气,就能

牢牢地吸在上面,一个小小衣钩可擎住一件大衣的重量。在工

业上,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真空起重机。这种起重机用吸

盘代替了普通起重机的吊钩,工作时像章鱼一样,把装有吸盘

的吊臂对准起吊物的光滑部位,就能牢牢地吸住起吊物。有人

曾经用这种起重机吊运重达30吨的水泥预制板。

事例(三)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自从人类发明了电灯,生活变得方便、丰富多了。但电灯只能将电能的很少一部分转变成可见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射线有害于人眼。那么,有没有只发光不发热的光源呢? 人类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鱼类等,而且这些动物发出的光都不产生热,所以又被称为?冷光?。在众多的发光动物中,萤火虫是其中的一类。萤火虫约有1500种,它们发出的冷光

的颜色有黄绿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萤火虫发出的冷光不仅亮度

高,而且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因此,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

早在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

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科学家又根据萤火虫光的特点发明了可在充满

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使用的闪光灯。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

所以在矿井中使用非常安全。

篇四:11岁小学生写文言文

11岁小学生写文言文走红,六七岁能读诸子百家

“孩子之美,源父源母。父母之教,最为重??”近日,株洲白鹤小学六年级小学生余晗睿,写的一篇文言文作文火爆网络,读者们都被惊呆了,株洲的一 些校长们看到这篇作文后也纷纷点赞。他是如何写出这样的文章的?他有什么样的阅读故事?他喜欢看什么样的书?他的阅读方式是怎样的?他的书单里有些什么书?

四五岁时,每天听父亲讲国学故事

余晗睿快要上小学时,余父就在思考一个问题: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培养孩子?他希望余晗睿是一个幸福感强,心理素质好,能坦然面对成败得失和荣誉,而不是一个处处争强好胜,高分低能的人。

余父查阅过很多资料,也听过一些教育名家的讲座,最后选定从国学入手,每天陪孩子读经典1个小时,前30分钟让孩子读,后30分钟给孩子讲经典背后的故事,并联系生活实际,把几千年前的道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最先是从读《三字经》开始,别看这薄薄的一本书,却读了近1年时间。”余父告诉记者,之所以读这么久,是因为读《三字经》目的不在于背书,而在于了解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因为自己对国学也不是很了解,余父要花很多时间来“备课”,“几句话就是一个小故事,自己先了解背后的故事,再用孩子能接受的语言方式讲给他听。”刚开始,余父每天给余晗睿读8句话24个字,读完后再讲故事。“这样让孩子有盼头。”

近1年时间,余晗睿读完了《三字经》,然后读《弟子规》,“因为有了基础,速度快了很多。”《弟子规》也是由三个字构成的一句话,主要讲为人处世的 道理,能很好地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通常,余父会用现实生活的故事来举例。比如,余晗睿放学回家,父亲喊他,他没有及时应答,余父就说,《弟子规》有说 “父母呼,应勿缓”,你学到就应该做到,不仅要及时应答,还应该快速跑到父亲身边来,父亲喊你肯定是有事找你。余晗睿听后点头照做。“他很多为人处世的方 式和生活习惯都是从《弟子规》中获得,平常大人并没有指令性的要求他怎么做。”余父说。

余晗睿读完《弟子规》后,开始读《千字文》《百家姓》、《增广贤文》??“读这些经典,贯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孩子讲历史和人物故事。过程中有互动,孩子爱听,且听得仔细,收获也大。”余父自己则是通过看《百家讲坛》等方式了解其背景和故事。 六七岁能独自读诸子百家

有了前面一两年的积累,余晗睿能自己看、自己听国学经典了。有一回,余父正在“备课”——听王利群讲《史记》,他发现余晗睿站在后面听得入神,还说,“这个有意思。”

余父试着让孩子做完作业后,坐在电视机前看。一方面提高孩子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考验孩子是否真的爱看。后来,余晗睿给自己设定做完作业后看“百家 讲坛”1个小时。“他不会多出5分钟,到点就关掉电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自始至终看这一个节目,决不会看其他频道或动画片之类。”余父这下确定了孩子是 从心底里喜欢国学了。

余晗睿通过自己看百家讲坛,了解了诸子百家和所处的时代、人物故事,还熟悉了国史通鉴,秦汉、三国的历史等。

刚开始,余父并没有发现国学给孩子带来什么变化,后来发现孩子在气质方面跟原来不一样了,从余晗睿上小学二三年级开始,老师就曾讲这个孩子跟别的孩子不一样,身上有一股“浩然之气”。

这个时候的余晗睿在读“四书”和“五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还有《声律启蒙》《笠翁对韵》、《易经》《幼学琼林》等。

“总原则就是尽量不与学校里现在教的内容重复。”余父说。

“阅”金庸,最爱的是“射雕”

通过这次的“文言文火爆朋友圈”事件后,余晗睿的阅读计划有所改变。

原本余晗睿在这个阶段读的是《春秋》、《左传》和《古文观止》,《古文观止》里面有几百篇,很多是选自《左传》、《国语》、《史记》。考虑到时间关系,余父重点让孩子读《古文观止》。 知道余晗睿会写了之后,余父让他读王勃的《滕王阁序》,还有韩愈的《师说》、《原道》、《原毁》等。

记者看到,余晗睿所读的经典古籍,都是带拼音的。很多书都被他翻烂了、磨破了,有的封面也没有了,但里面却干干净净,没有一处画过的痕迹。原来余晗 睿读国学经典,全都是读出声来的,而不是默看的方式,也不做笔记,且读绝对不是应付地读,而是在相对应的语境下读,抑扬顿挫,有情感,有情景。

“用嘴巴才叫读,用眼睛才叫阅。”余父也要求他读经典必须读出声来,读小说可以阅,可以泛读,一目十行都行。

余晗睿除了爱读国学经典,还喜欢读金庸的作品,最爱的是《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他读这些就不读出声来,采用泛读的方式,速度很快,用余父的话来说就是“阅”。余晗睿母亲告诉记者,金庸的很多作品,他都读过好几遍了,而且还会将其中的写作手法运用到作文中去。

此外,他还喜欢看《西游记》《杨家将》《安徒生童话》《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哈利波特》《上下五千年》《一千零一夜》《皮皮鲁传》《曹文轩文集》、《影子不上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链接余晗睿的书单(部分)

《幼儿画报》《嘟嘟熊》《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增广贤文》《百家姓》《论语》《幼学琼林》《声律启蒙》《诗经》《孟子》《大学》《中庸》《左传》《孙子兵法》《易经》《庄子》《诸子百家》《春秋战国史》《东周列国志》《安徒生童话》《射雕英雄传》《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哈利波特》《上下五千年》《一千零一夜》《皮皮鲁传》《曹文轩文集》《影子不上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篇五:巧用文言文,优化高中作文 教学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在教学实际中.可以将文言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巧妙地融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把文言文当作写作素材的储藏室、写作语言的展示厅和写作技巧的示范本。从中获得写作素材,汲取语言精华,吸收写作理论知识,从而优化高中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作文教学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应注重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在语文教学各项活动中。写作是一种语言文字综合运用活动,是“最富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最能承载和张扬学生的个性”。然而,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却是一大难点。当今学生谈作文色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探究其原因,无非是缺乏素材,缺乏写作能力。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本文以为将文言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巧妙地融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就地取材,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思维是沿着点、线、面的逻辑规律进行发展的。语文教材就是按照这种人的认识规律进行编排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大力发挥课文的示范功能。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熟练技能。”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当然能选编人语文教材的每一篇文言文都是数千年的文化积淀,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文化经典。

古今汉语,一脉相承,我们应该采用“拿来主义”的精神,选择、利用这珍贵的文化遗产,将作文教学渗透到文言文教学之中,充分利用课文例子,把文学艺术欣赏和创作这两种重要的审美活动完美契合,让学生从典范文章中获得写作素材,掌握写作之道,从而优化作文教学。我们不仅可以把文言文当作写作素材的储藏室,还可以把文言文当作写作语言展示厅,甚至可以把文言文当作写作技巧的示范本。下面就将本文对这方面的几点见解略谈如下:

一、积累典型素材,厚积薄发,把文言文当作写作素材的储藏室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组成部分,在教学实际中,师生往往花相当多的时间来解决字词句的疏通。但是本文觉得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文言文,目标却仅仅满足于此,有点事倍功半。众所周知,当今学生作文最大弊病就是内容空洞。可见,积累丰富生动的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要“言”之有物,必先“心”中有物。在学生生活阅历、课外阅读相当有限的情况之下,如果能立足文言文,巧妙利用文言文,从课文中挖掘有用的写作素材,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摆脱写作时搜肠刮肚、找不到写作素材的困境。

在文言文作品中的典型素材包括有高尚品德的作者形象和生动的作品人物形象。像气节崇高的孟子,忧国忧民的范仲淹,不同流合污的屈原等等这类具有高尚品德的作者形象。像励精图治、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机智勇敢又宽宏大量的廉颇,巧喻进谏、妙语服王的邹忌等等这类生动的作品人物形象。这两种典型素材在文言文中比比皆是,如能将这些素材灵活运用于写作之中,就可以摆脱写作找不到素材的困境。

庄子言“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只要日积月累,积小流而成江海,不断充实写作素材的储藏室,这样就能为优化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资源。除了人物形象可以作为写作的典型素材外,文言文作品本身也是值得开垦的的写作素材基地。在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的双向语文教学方式,早已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同。在实际操作中,以课文为范例,把文言文作品本身当作写作的依托,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创造性的写作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优化了作文教学,达到双赢的效果。在读写结合这方面,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强化训练:

首先,改写全文,强化写作训练。在完成文言文的字词句和课文理解之后,用改写的方式来加于创作。如在完成课文《鸿门宴》的字词句和内容主旨的理解之后,要求学生“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用现代汉语把课文改写成一千多字的故事”。这样不但加深

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述和想象能力。

其次,局部改写,提高写作能力。第一种是运用全文的素材,进行整体的改写法,这一种是局部的运用素材进行改写。如学完《荆轲刺秦王》一文之后,可以就“易水诀别”这一场面,让学生结合当时的景色特点和人物心情,展开想象,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景色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也掌握情景结合的写作技巧。

再次,续写原文,培养创新能力。如就《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刎颈之交”这一故事进行想象,续写一篇完整的故事,既要体现原文的人物性格又让人物性格有所发展。这样既帮助学生把握了原文人物性格,又培养学生想像创新能力。

另外,还可以利用文中的某一观点加于运用,展开议论,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如学了《劝学》之后,就“学”和“思”二者的关系展开议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当然,还可写成读后感、赏析文或者和作者、主人公对话等.

可以说,文言文中处处都是写作的宝藏,只是学习运用的形式不一。方法各异而已。我们应该大胆地把文言文当成写作的依托、练习的根据地,反复地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优化作文教学。

二、积累名篇佳句,活学活用,把文言文当作写作语言的展示厅.

要写出有创造性的文章,除了有丰富的材料资源,还应该有过硬的炼字功底,理想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文言文中,不仅有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还有用之不绝的语言之源。“特别有生命力的语言多来自文言文,它纯净、典雅、意蕴丰富、耐人寻味、读来令人口舌生津”。

在现代汉语中,确实有众多的成语、熟语出自于文言文,像“完璧归赵、两虎相斗、不耻下问”等等,举不胜举。《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文言文板块中指出“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在语言运用板块中要求“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如果能把所背诵的名篇佳句灵活运用于写作之中。将背诵和写作二者巧妙结合,让学习与运用二者相辅相成,可谓一箭双雕。“学习文言不一定就能成为作家,但在文言的海洋中邀游,则必然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在文言文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本文看法如下:

一是直接引用名言佳旬。如学完古代山水游记之后,布置写一篇游记散文,要求能引用名言佳句。这一要求,对学生来说轻而易举。于是,诸如“嵩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等佳句跃然于学生作文之中,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文采。

二是模仿语言,改造佳句。引用能使作文增添不少文采,但毕竟是别人的语言,如果能模仿语言形式,巧妙改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语言,这样所写出的文章的语言不仅有佳句的简洁、准确的优点,更有含蓄、新颖的美感。如“仰观宇宙之大,俯察作业之多,所以头晕目眩,足以极视听之苦,倍可悲也。”明眼人一读,便知是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翻版.但是读完这一句话,—个扎堆于作业堆中的现代中学生形象呼之欲出。这种惊人的语言模仿改造能力不能不让人拍案叫绝。

三是整合语言,创造佳句。《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的发挥作用。”培养学生整合语言能力就是一种审美创造能力,就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语言创造能力。像这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在岳阳楼的沉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在滕王阁的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苏轼在赤壁的感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辛弃疾在北固亭的质问”。这一句是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加工整合得来的。这种创新成为文中一大亮点, 使文章熠熠生辉。

古往今来,那些名闻四海的大作家、诗人,他们能妙语连珠,能巧笔生花,都是充分利

用人类的文化、先辈的智慧,都是站在别人的基础上的另一种创新。在所有语言中,文言文语言算得上是钻石级语言,学生学习文言文,巧用文言文的语言精华,通过积累、加工、创造,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炼字能力和思想表达能力,为优化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积累理论知识,剖析技巧,把文言文当作写作技巧的示范本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里所提到的“方法”就是理论知识。因此,学生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有了较强的炼字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需要有相应的写作理论作为指导,才能写出优美生动的文章。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写作能力却徘徊不前,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相应的写作理论知识。不知道怎样写。而“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写作是一个由‘事物’到‘认识’,再由‘认识’到‘表现’事物的双重转化动态过程。”写作技巧不在于多,在于精,在于用得恰到好处。因而就文章的谋篇布局,行文构思,一?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坏谩6潦槿缦魑娜缰鳎灰赌#环蚜Α5比唬7虏皇悄康模皇鞘侄危枪蹋锏蕉懒⑼瓿删哂写丛煨晕恼虏攀亲詈蟮哪勘辍@陀诙潦椋萦谧魑摹V灰盐难晕牡弊餍醋骷记傻氖痉侗荆险嫜卸量挝模⌒醋骼砺壑叮⒔庑├砺壑对擞糜谛醋髦校诜锤吹厥导芯湍懿欢咸岣咝醋髂芰Α?/p>

总之,课文是写作的例子,课文中的文言文是典型的写作例子。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在文言文教学中合理地渗透作文教学,巧用文言文,从中获得写作素材,汲取语言精华,学习写作技巧,掌握写作之道,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写作实践之中,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优化作文教学。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中学语文教与学.2002。(8).

【3】福建教育.

[41[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5】新课程报语文导刊.2008,7口、8).

【6】6高美玲.体验独特情感,书写自我色彩Ⅱ】.语文月刊,

2005,6(6).

阴雷晓霞.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Ⅱ】.中学语文教与学,

2002,9(9).

【8】?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迹眯母惺苌睢荆痢浚=ㄊ∮镂穆畚募荆恪浚O?/p>

文艺出版社,2001。(8).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