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农民日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3:18:55 体裁作文
农民日报体裁作文

篇一:农民日报

“农家乐”的昨天今天 郫县农科村“农家乐”发

展启示录

来源:农民日报

它是周敦颐笔下的西蜀子云亭所在地,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自然资源,它首创了中国农家乐旅游模式,年接待游客100万余人次,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的典范;全村过半数的农民总资产超过100万元,它被誉为“中国农家乐发源地”。

初春季节,记者走进四川省郫县友爱镇,在清水河畔、青砖彩瓦的农家庭院之中探寻农科村三十年来风景独好背后的故事。

种树是必然,种文化是个偶然,却种出了新希望

农科村有个徐家大院,被誉为“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徐家大院的主人、今年63岁的徐纪元笑言:“这完全是个偶然。”他告诉记者,1983年,村上分田到户,徐家分到了8亩地,从小爱摆弄花草的他便一亩一亩地栽种南天竹,然后将成品苗或半成品苗卖到县城。一两年内,徐家全部责任田都种上了绿化苗木,整个农科村渐渐被带动了起来,村外以前种稻种麦的田地里,开始长出一畦畦碧绿的小树苗。

农科村的景色就这样开始扩散,来自全国各地的花卉苗木采购商涌来,不少人流连于美景,要呆下来玩上几天,享受一下乡村风情。这里没有旅社,他们惟一的办法就是吃住在农家,最开始收点成本费,后来发现这是一种不错的经营方式,有人就想了一个名字,叫“农家乐”。当年9月,徐纪元当选为郫县万元户,他在旧宅基地上建起了一套共13间房、青瓦白墙的川西民居,还在新房前面精心修了花台,摆放盆景花草,房子四周则遍植园林树木,郁郁葱葱。这座周边农村面积最大、环境最好的新房名气不胫而走,吸引了不少人过来参观,成为第一代“农家乐”诞生地。

穿竹林、走石径、过小桥、观花木盆景、吃农家饭菜,花木美化了环境,环境带动了旅游,旅游促进了生产——农家乐迅速成为当地农民新的增收渠道和市民热衷的休闲方式。1996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视察了农科村,对农家乐的形式予以了肯定。1997年至2000年,农科村农家乐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以中华盆景园、观景楼等为代表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农科村农家乐总数达到了120家以上。

这一时期,以徐家大院为主要代表的农科村农家乐单户年产值已达50万元以上,成为与苗木收入并驾齐驱的第二大产业收入。“农家乐”这一提法从农科村走向全国,成为其后影响中国三农和中国旅游发展的重要名词。

创意文化可以“当饭吃”,农科人演绎了文化产业传奇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珠联璧合,让农科村成为全国知名的AAA级风景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中国盆景之乡”、“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一个又一个沉甸甸的金字招牌也纷至沓来。 但游客的剧增并没有将这个生态之地变得嘈杂和喧嚣。很多外地人为此感到不解:这里这么好的自然生态条件,为什么不大规模开发?友爱镇政府负责人对记者说,农科村走的正是生态道路,给人们提供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乐趣。而今,农科村将目标定在了创建AAAA景区上。

整个农科村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在政府配套完善下,村里有了干净宽阔的柏油路、统一精致的指示牌,古香古色的子云亭、以及道路两旁矗立着的汉代川西说唱俑、歌舞伎俑等。走在村内,家家户户后院木扉自开,或云“子云花都”、“陈府家宴”,或云“乡村美”,门口一曲折小径,通往花木葱茏的农家小院。

“松竹梅花为三友,琴棋诗酒乐四时”,这是“楠木园”门口的楹联。女主人周兴树30多岁,家里的房屋已装修3次了,日子富足,心气平和,就有了精神文化上的追求,近的青城山、峨眉山,远的昆明、泰国,出门旅游是周兴树一大爱好。她家的报纸杂志订了好几种,厅堂一角那张1.5米长、1米宽的书画桌更是抢眼,上面笔墨纸砚齐全,原先是专为城里来的游客们备下的,时间一长,家人也爱上了字画。 生态风光和文化底蕴让友爱农科村有了一种由表及里的质感,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建设以田园深度体验为主导的第三代农家乐

一花引来万花开。郫县农科村开时代之先河,为中国乡村旅游洞开了思路大门,全国各地纷纷推出农家休闲、农家采摘、农事体验、农村观光等,红红火火,精彩纷呈。面对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的农家乐,经过几次升级改造的农科村依然受到同质化带来的冲击。“产业方向和产品方向始终不走单一路线,不为旅游而旅游,是农科村的制胜法宝。”郫县旅游局长兰由玉一语中的。

2010年,农科村委托一知名旅游策划公司和华中科技大学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农科村迈向第三代农家乐的规划,提炼注入民俗元素,建设以田园深度体验为主导的第三代农家乐。强调体验和参与,推出趣味鸡

公车竞技赛、乡村田园捉鸡、趣味沙包、斗鸟等活动;重点塑造私家精制豆瓣坊、两头临街的穿心店等“十坊八店,七观九住”,一个景点就是一个故事,继续引领全国农家乐发展,其特点是小型化、精致化、个性化,文化含量较高。(记者阮蓓)

篇二:农民日报

《 农民日报 》( 2013年12月07日 01 版)

本报记者

12月6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介绍了我国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以及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情况,并答记者问。 主持人胡凯红: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今天非常高兴请到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向大家介绍我国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以及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先生。

下面先请韩部长做介绍。

韩长赋: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新闻界的朋友们做交流,也感谢大家对农业的关心和支持。 又是一年秋收冬藏的时节,又是一年收官盘点之时,这里,我要高兴地告诉大家,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全年农业继续保持“稳中有进”。

一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实现“十连增”。尽管今年受到了“南旱北涝”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但是在中央政策激励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夏粮、早稻、秋粮季季增产,全年粮食产量突破12000亿斤,

达到了12038.7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又上了一个新的千亿斤台阶。同时棉油糖、肉蛋奶、果菜鱼等主要农产品都稳定发展,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稳定。

二是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有望实现“十连快”。今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是7627元,扣除物价的实际增长是9.6%。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增幅有望连续第四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这有利于缩小城乡的收入差距。

三是农村保持和谐稳定,农村改革扎实推进。这也是今年的一个特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快速成长,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迸发出蓬勃的活力。截至6月底,全国农户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1亿亩,已经占到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3.9%;截至9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91.1万家,入社社员6838万户。

今年农业农村形势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为保持GDP增速不滑出“下限”、CPI涨幅不超出“上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战略部署,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农业部门将认真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以改革促发展,靠改革增活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农

村改革,加快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努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实现十八大提出来的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劲可鼓不可泄。当前农业部门正在全力以赴抓好秋冬种生产,目前全国秋冬种基本结束,已播作物长势总体较好,这为明年的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

我先把总的情况给新闻界的朋友做一个报告,下面我和我部新闻发言人毕美家同志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主持人胡凯红:下面开始提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请问韩部长,刚才您介绍了今年粮食实现了连续十年的增产,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今年春天的东北出现了低温春涝,夏天出现了南旱北涝,自然灾害还是比较严重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靠什么取得“十连增”的?我们的粮食已经连续十年增产,但是依然从东南亚一些国家进口粮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还要进口粮食?谢谢。

韩长赋:这个问题也是很多朋友关心的问题。今年的粮食生产首次实现了建国以来的“十连增”,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也是一个高点。这个高点是在成本涨、灾情重的情况下取得的,可以说来之不易。确实像你所说的,今年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北方的部分

地区,特别是东北的有关省份发生了严重的涝灾,在这种情况下能实现粮食丰收,实现“十连增”,而且跨上了一个新的千亿斤的台阶,来之不易。我总结概括主要是三条:政策有力、抗灾有效、指导到位。 政策有力。政策是农业生产的一个最有效的指挥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分管农业的汪洋副总理多次到农业生产一线调研指导。国务院两次常务会专题研究粮食生产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出台政策和措施。比如为了稳定夏粮生产,国家在去年国庆节之前及早公布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每斤提高了1毛钱,这对稳定小麦面积起到了很直接的作用。你刚才讲到的今年的南旱北涝,中央财政针对灾害多发的形势,安排了40亿的补助资金。比如说支持小麦的“一喷三防”,支持北方和南方水稻主产区综合施肥促早熟,防寒露风、防早霜,支持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这些措施有效防范和减少了灾害的影响。另外,各个地区、各个部门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增强了投入。

抗灾有效。我国的灾害还是蛮多的,一定程度上说减灾就是增产。今年从农业部门来讲,我们及时完善了防灾减灾的预案,落实科学减灾的措施,我们组织专家制定分区域、分品种、分灾情的技术减灾方案,先后派出了68个工作组和专家组深入灾区开展指导,全力推进农业的科技抗灾。

指导到位。我回顾了一下,在关键农时季节,这一年先后组织制定和下发了20个技术指导意见,通过媒体朋友们传递给农民,指导

防灾减灾。另外我们的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蹲点包片,指导农民因时因地因苗来落实田间管理措施。我们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比如全国4000多个万亩以上的小麦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了528.3公斤,比所在地区平均高89.4公斤。当然还有其他的措施,这些措施在今年灾情比较多、也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对抗灾夺丰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第二个问题也是很多朋友关心的,“十连增”后怎么还进口?确实,这几年粮食的进口数量在增加。从根本上讲,增加的原因就是我们增产的幅度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消费刚性增长的幅度。大家知道,我们的人口在绝对增长,城镇化人口在快速增加,另外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加上农产品加工的因素,所以增加了需求。从贸易角度讲,也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的粮食还需要一些品种调剂,比如小麦我们是不缺的,库存也比较丰富,但是我们要进口面包粉。二是价格因素,国际上一定的时段粮食价格比国内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进口。但我们进口的总量并不多,去年谷物进口200多亿斤,占总产量的比例还是很小的,今年1~9月进口的数量是下降的。 总之,我们还是要立足国内解决我们的吃饭问题,同时也适度利用国际市场。谢谢。

中国日报社记者:刚才提到农民增收的问题,十八大提到到2020年城乡居民的平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具体到农民收入倍增的计划是怎样的?谢谢。

篇三:农民日报三农新闻人物事迹展示 (1)

绿色崛起的希望之光

——记平山县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刘海涛

周喜俊

最早知道“葫芦峪模式”,是写平山县委宣传部因公殉职的齐庆三纪念文章,听说葫芦峪荒山开发模式是他最先向新闻媒体报道出去的。

最初听到刘海涛三个字,以为他还很年轻,不仅因为这名字让人联想到波涛汹涌的大海富有的朝气,还有他创建的公司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经营理念和超前意识,让人怎么也想不到是个年逾六旬的人所为,乃至见面后才知道,他竟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庚。

六十五岁,在很多人眼里已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年龄,但刘海涛俨然不知“老”为何年,以勃勃雄心把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业做得如日中天。

刘海涛任董事长的平山县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先后获得全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龙头企业、河北省农业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石家庄市重点龙头企业??这一串耀眼的光环背后有着怎样的艰辛?又有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矢志农业,为太行山打造绿色“金腰带”

听刘海涛介绍:“葫芦峪园区未来的发展,将以高标准薄皮核桃基地为种植业,不断向深加工领域拓展,通过提炼核桃油、化妆品原料、染料等实现进一步增值。林下种植苜蓿、中药材、红薯、花生、小杂粮等,林中养殖奶牛、奶羊、优种柴鸡。苜蓿喂牛羊,柴鸡吃草籽活虫,畜禽粪便制沼气,沼渣沼液还田,这种立体循环农业开发模式,不仅会让土地成倍增值,而且能实现绿色生态发展。这种荒山开发模式适合葫芦峪,也适用太行山、燕山等浅山区,现在每天接到的求助电话很多,都想让他把葫芦峪模式帮着复制过去。”

随着他的讲述,我似乎看到这绿色在流动、延伸,向平山县贫困山区的上峪、曹峪、宅北、东白面红;这绿色在拓展、复制,向阜平、曲阳、唐县,乃至更多的浅山区和丘陵??

“把太行山区1500万亩的贫困带变为可持续发展的金腰带;把葫芦峪到西柏坡的52公里贫困线进行资源整合,打造成绿色生态旅游的百里长廊。”

这是刘海涛的奋斗目标!

这恢弘的规划让我震撼,更让我激动。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文艺工作者,我虽然进省城工作已30余年,但心里一直牵挂着农民,目光始终关注着农村,脚步常年行走在农村大地上。

我去过江苏的华西村、常熟的蒋巷村、河南的竹林镇、安徽的小岗村、山西的大寨??这些在中国农村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全国名村,曾引发我很多的思考。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是2000年湖北省监利县一位乡党委书记含泪上书国务院总理时发出的呼声,这呼声曾引发多少人的心灵共振,至今还在人们耳边轰鸣。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解决农业的短板问题。所以,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农业怎么才能强起来,农村怎么才能美起来,农民怎么才能富起来?多年来,我在寻觅中思索,在思索中寻觅,试图找到满意的答案,在平山县葫芦峪,我终于看到了太行山区绿色崛起的希望之光!

历经艰难,掘得人生第一桶金

“向荒山要果,向荒山要粮,向荒山要健康。”这是葫芦峪管理层人员印在名片上的警句。看着今日满山的绿树花果,呼吸着山里清新的空气,品尝着刚从树上摘下的新鲜核桃,绝对没有人怀疑这话是吹牛。但开发荒山之初,当刘海涛提出这目标时,村里不少人都觉得是天方夜谭。甚至有人说,他兜里有了钱,烧得说胡话了,还想从石头缝里挖出金疙瘩,简直是做美梦!

让家乡的荒山变成花果山,这确实是刘海涛的梦想,这个梦他做了很多年。 在贫穷的生活中成长起来的刘海涛,从小练就了能吃苦的性格,他虚心好学,虽然文化不高,在村里也算是能人,先后当过农业、林业、水利技术员,还当过生产队长、大队会计、公社农业技术员。他是个追求极致的人,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力求做得最好。他的聪明能干,赢得了周围人的赞誉,在“只见哥哥不见嫂”的光棍村儿,他竟然在18岁那年得到邻村一同龄姑娘的青睐。

新婚之夜,坐在连床新被褥都没有的洞房,面对温柔漂亮的妻子,一种男人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他觉得对不住妻子,发誓将来一定让她过上全村最好的日子。

为圆这个梦,刘海涛走出了山村,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挣钱的门路。他下过煤矿,跑过业务,做过采购员,承包过县办工厂,经营过乡镇企业??

丰富的生活阅历,让他得到了人生最好的锤炼。不管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对他都是宝贵的财富。从海南岛到松花江,从戈壁荒滩到东北大森林,他的足迹踏遍祖国大地,也结识了社会上各种人物。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是为煤矿采购井下用的木料时在东北一家木材厂结识的一位老翻译,慧眼识珠的老人见他虚心好学,嗜书如命,把他带进了自己的地下藏书室,毫不吝啬地向他敞开了知识的大门??

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在国有企业进行大改制之后,刘海涛只身到北京去创业。具有超前意识的他瞅准中国申办奥运会的商机,用低廉的价钱在北京租了一些闲置的旧厂房和办公楼装修成高档宾馆,待申奥成功后,各路人马云集北京,他的几个宾馆顿时成了“皇帝的女儿”,身价倍增,每个宾馆收入上千万,这笔雄厚的资金,为他后来的发展打下了经济基础。

慧眼独具,向荒山进军 向荒山要粮

刘海涛用智慧的目光在商海中抢抓着机遇,他拥有了上亿元的资金积累,在京城足可以舒舒服服安享晚年了,可不知为什么,心里却空荡荡没有着落。

他是农民的儿子,血管里流淌着农民的血液,骨子里对农村有着特殊感情,尽管在外闯荡多年,心却从来没有离开家乡。他一直关注着农民,关注着农业,研究着农村政策。尤其是手里有了积蓄之后,对家乡的思念也更深切,连做梦都是在家乡的山上转悠,这种复杂感情让他整日心烦意乱,不知该干什么,身体也时常出现不适。他想,都说落叶归根,在外闯荡了几十年,莫非真该回老家了?他拿不定主意,去向一位高僧讨教在哪儿养老好的问题。高僧告诉他,你在哪儿出生的回哪儿最好。这富有禅意的指点,只不过是看透了他内心的纠结,来个顺水推舟,促使他尽快找到心灵归属之地。

刘海涛回来了,踏上家乡的土地,看到山还是荆棘丛生的山,梁还是光秃秃的梁,乡亲们住的还是几十年前的土坯房,几个童年的伙伴至今还打着光棍儿。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改革开放30年了,城市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家乡却面貌依旧。他琢磨着,怎样才能在荒山上开出生财之道,让村里的面貌有所改变?

迎着新中国曙光出生的刘海涛,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讲1947年第一次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召开的盛况。长达两个月的会议,研究通过了第一部《中国土地法大纲》,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农民欢欣鼓舞,为保卫胜利果实,推着小车挑着扁担加入了浩浩荡荡的支前队伍,为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一家一户的单干弊端日益凸显,为满足农民的要求,逐步成立了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人民公社。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农村带来重大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打破了集体生产的桎梏,激活了农民的创造力,中国农民很快解决了温饱难题。随之而来的是土地的小块分割,影响了机械化使用,农民辛辛苦苦种一年地,有时连种子化肥钱都收不回来。青年人为养家糊口,纷纷融入到外出打工的队伍。不少农村只剩下孤寡老人和幼童,成了空心村,大片土地被抛荒。

葫芦峪属于太行山浅山区,大多数山场都是片麻岩,不经过深度开发很难长出东西,即便人工开出一点旱地,没有水利设施,撒下种子也是望天收。遇到好年景,种一葫芦收两瓢,遇到干旱年,常常是颗粒无收。所以,尽管村里的荒山荒坡早已承包到户,由于开发投入大、见效慢,大多数人力不从心,只能荒着。

刘海涛年轻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让荒山长出果子和粮食,现在手里有了钱,这愿望越来越强烈。他想,要是用机械化对全村荒山进行综合开发治理,既能实现多年的梦想,也能让乡亲们富裕起来,还能让家乡的环境美起来,岂不是一举多

得的好事?

刘海涛召集村里人商量土地流转事宜,本以为大家会一呼百应,没料到好多人却不同意。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宁可抛荒,不可失地,这是农民的心理状态。尽管荒山荒坡收入微薄,只要在自己手里,即便啥都长不出来,心里也感到踏实。他们说:“过去吃不饱饭,现在种粮国家给点补贴,好歹能吃饱肚子,要是把地弄坏了,我们连吃饭的本钱也没了。你要愿意折腾,去东边不长东西的荒山上折腾吧,你让那地方长出东西,我们就服你。”

刘海涛说服不了村民,只能到不长东西的荒山上去做实验。这些荒山承包费便宜,老百姓当初每亩30元承包的,他给300元,200元承包的,他给2000元,用这种办法从农民手里流转了几千亩荒山,开始动工开发。

转眼几年过去了,流转的荒山投进去不少资金,开出的地栽上树苗却长不起来,没有水,没有土,没有保水保肥能力,再加上没有路,想往山上送肥送水都不可能。眼看栽上的树变成了一棵棵干柴,刘海涛心急如焚。

老伴看他吃不香睡不安,心疼地劝他:“你辛苦了大半辈子,都这岁数了,该歇歇心了,再这么折腾下去,把咱俩养老的钱都得搭进去。土地,土地,没有土,咋能叫地?石头上要是能长出东西,你爷爷、你爹早干了,还能轮到你?”

刘海涛不服输,他认为,时代不同了,过去靠人工,一把镐头一把锨,一年开不出半亩田,现在是机械化,只要琢磨透了症结在哪儿,从中找出新的路径,几年就能发展起来。

开拓创新,打造荒山开发的“葫芦峪模式”

第一次开发荒山的失败,让刘海涛意识到,只凭一腔热血写不了春秋,要想让荒山变出金钱,小打小闹不行,标准低了也不行,必须有科学态度,有长远规划,有技术支撑,还要有一支高顶尖的管理人才团队。

刘海涛首先注册了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之又带领管理人员外出学习考察。他先后走访了70多个国家和省、市,农业搞得好的,从中学到了先进经验,农业搞得不太好的,也看到了应注意的问题。站到国际市场看中国农业未来发展,心中就有了清晰的思路。他邀请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来帮着策划,按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高标准要求,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从土地流转、合同签订、配套设施,到开山造地、种植管护、员工管理、利益分配等等,全部标准化,同时设计出五年规划和十年规划,让大家对公司发展目标一目了然。

篇四:2015年农民日报社校园招聘公告

黑龙江中公教育:

2015年农民日报社校园招聘公告

自创刊以来,《农民日报》始终遵循"做党的宣传喉舌、农民的知心朋友"的办报宗旨,秉承"崇农立言、惟仁求真"的社训,大力宣传中央"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全面报道农业农村的巨大发展,及时反映农民群众的心声诉求,总结宣传基层群众的伟大创造,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今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到农民日报社考察调研,充分肯定了报社各项工作,并对报社做好"三农"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

农民日报社除出版《农民日报》外,还主办有《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中国畜牧兽医报》、《中国渔业报》和《中国农机化导报》四张报纸,《中国农机监理》、《猪业观察》两本杂志、中国农业新闻网、中国农民手机报和印刷厂,并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设立了30个记者站。按照报社事业发展规划,未来几年,报社将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举,报网一体化发展,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多元发展、效益显著的"三农"领域一流传媒集团,打造中央级专业媒体传播旗舰。

一 、招聘人数及岗位要求

根据事业发展需要,报社2015年计划招聘应届毕业生41名,主要从事新闻采编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工作。欢迎全国高校2015年应届毕业生踊跃报考。 具体岗位及要求详见附件。

二、招聘范围和报考条件

详见《农业部在京单位2015年度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等人员公告》。

三、招聘流程

农业部发布招聘公告-网上报名-简历初选-确定笔试人选-笔试-面试-考察和体检-确定拟录用人选-公示-签约和报到。

更多招考信息点击查看:

黑龙江中公教育官方微博:

篇五:如何应对农村空心化问题---农民日报

如何应对农村空心化问题?

《 农民日报 》( 2013年06月04日 03 版)

饶静

农村空心化是一个由农村人口流动引起的农村整体经济社会功能综合退化的过程。其表现形式首先是留守人口规模的扩大、从事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人口数量和素质下降,农业粗放经营,耕地抛荒;农村宅基地空置,形成“空心村”,土地资源浪费;再次是农村社区治理水平下降,组织发展落后,农村人口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水平不高。如再扩展,可以认为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公共服务水平都较城市落后,农村出现总体性衰败的现象。

我国农村空心化问题产生的宏观背景

随着农村家庭承包制度的确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从农业领域流出。2000年后,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大幅度增加,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我国的农业农村发展处在一个比较好的历史时期,但这并不能挽留住农民进城的脚步,农村人口外流现象仍不断加速:(1)农村人口总量减少。2011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乡村人口65656万人,乡村人口比城镇人口少3423万人。(2)农村流动人口总量大幅增加,结构年轻化。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主力。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约为28岁,“8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近一半。(3)完全脱离农业生产、长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比例增大,打工的兼业性减弱,农村举家外迁劳动力不断增加。超过三成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生活时间超过5年,从事目前工作的平均时间接近4年,全年平均回老家不足2次。(4)农村产生大量留守人口。估计我国目前的留守人口约计1.5亿人,即约占四分之一的农村人口处于与亲人长期分离的状态,产生一系列留守的社会问题。

我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的现状及影响分析

农村空心化问题课题组对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永丰乡浒岭村、南坑镇兆佳村以及辽宁省凤凰城市宝山镇北大营村进行了实地调查,进行了村级调查、83份有效农户(入户)问卷调查并采访了相关的乡村干部。

(一)留守人口规模扩大,全家迁移现象增加

1.留守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人口外流,农村家庭基本以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主体,造成三大留守群体,改变了农村家庭的存在方式。

2.全家迁移:在调查村庄出现了大量全家搬迁的现象。浒岭村全家搬迁的达到180户,兆佳村35户,分别占全村户数的82.94%和10.6%,而辽宁省北大营村全家搬迁也达到了52户。全家迁移现象是造成耕地抛荒和农村住宅荒废的主要原因。

(二)农业劳动力紧缺,呈女性化、老龄化现象,耕地抛荒

农村人口外流带来的影响表现在农业生产上则表现为农业生产劳动力缺乏,农村发展主体缺失,造成农业粗放经营,甚至抛荒耕地。

1.农业投入减少。农民倾向于种植劳作较少的作物,而减少耗费劳动较多的作物。如普遍将“两熟”改“一熟”、“双季稻”变“单季稻”、农田种树等现象。农民依赖化肥和农药以少投入劳力而保持产量。

2.耕地抛荒。江西调查村庄中耕地抛荒现象严重。江西浒岭村耕地面积680亩中有640亩无人耕种,全部荒废。兆佳村全村800亩耕地,抛荒200亩左右。曾经一度对农民种粮产生积极作用的补贴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由于种粮补贴按耕地面积补贴,而不按实际种植情况补贴,在一些农民看来,拿补贴不种地去打工比拿补贴种地还更具有经济效益。

3.耕地流转程度低,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在空心化严重的村庄,农民外出打工空留出来的耕地没有人承包流转。“空心化”的村庄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没有发展出专业合作社来组织他们的生产。

(三)建新房弃旧房,空心村问题严重

农村住宅空心化的演变趋势:1.交通不便的自然村落面临着逐渐消亡处境。2.交通便利的村落或城镇面临着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外扩内空”,侵占耕地的现象严重。新增居民住房随交通干线延伸,这就导致村庄散乱、缺乏规划、基础设施配套难、侵占耕地现象严重,一户多宅现象在空心村的蔓延。

(四)农村组织发展落后,农村社区治理水平不高

在空心化村庄的背景下,村民自治进入低水平重复,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难以执行。在较低的村庄治理水平情况下,原子化的农民难以合作,各种合作组织成长缓慢。

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空心化形成的原因是复杂和多元的,主要有:

1.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农村空心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应当是二元城乡结构下城市化速度滞后于工业化速度产生的。户籍制度改革是否成功在于城市是否准备好或是否愿意为大量农村外出务工人口提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全部城市公共资源。大量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口无法享受城市部门提供的稳定、充足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险等社会公共服务,他们就无法放弃基于农村户口和土地使用权而带来的医疗、教育等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2.农村土地制度、宅基地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民乡土情节,导致“人走地留屋留”

(1)我国农村的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在农业效益不高,土地难以产出利润时,农村中的耕地粗放经营和撂荒,难以形成有效流转。(2)宅基地取得的无偿性、使用的无限期性以及无留置成本性,使得村民更倾向于尽可能多地占有宅基地。

(3)粮食直接补贴、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农民享有越来越多的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和福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农民转换身份,彻底告别农村的阻力。(4)农民对故土家园、乡村生活的眷恋等原因也令农民不愿意放弃村中住宅和耕地。

农村空心化的对策分析

只有将农业和农村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彻底地转移出去,然后将土地进行有效流转,形成有效的以家庭农业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组织的现代农业和新农村,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

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户籍制度改革,就是要向农民工提供与城镇居民平等的医疗、教育、保险、住房等公共服务,吸纳农民工进城定居。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同时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办法,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中的分配比例,规范政府的征地行为等等。适应农民工进城落户和城镇化的需要,应赋予农民工对承包土地、宅基地和集体资产股权自主处置权,为农民实现土地财产权创造条件,有助于耕地、宅基地的流转。

(二)加强农业投入,发展旅游农业等多种农业经营模式,增加农业效益

在耕地资源少的地区,农业比较效益较低,从事农业难以吸引农民,造成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匮乏和耕地抛荒等空心化现象。在这类地区,不仅要加大农业投入,还要大力发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如发展“农家乐”、旅游农业、创意农业等,增加农业效益。另外,目前

的农业补贴方式以承包耕地面积为依据而不是以是否种粮为依据进行补贴,不能完全起到激励农民粮食作物种植的作用,也不利于农村耕地的流转合并和集中,需要改革。

(三)加快培养新型农民,推动农村组织的发展

农村空心化直接影响即是农业面临后继乏人的危险。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引进和造就各种专门人才。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包括农民科技带头人、农产品营销人才、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等。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在培养新型农民的同时,还要注意推动各种农村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从而推动农业和农村的良好发展。

(四)加强村庄规划,合理进行宅基地整治

农民日报

对于日益消亡的自然村落,建议鼓励恢复原始生态环境。对于交通便利,新建住宅较多的村落,应该加强其用地规划和利用,加强宅基地管理。要因地制宜,根据村情不同,综合考虑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把宅基地整理与小城镇建设,中心村的扩展与自然村合并结合起来,使村庄建设既不浪费土地,又能满足广大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五)提高村庄治理水平

农村空心化背景下,要根据农村外出务工人口的实际情况,增加外出人口作为村民代表的比例,合理调整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大会、村委会选举时间,严格控制委托投票,从而保障外出流动人口能够参与到村庄的公共事务管理中来。对留守在村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要保证他们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权利。要落实村务公开,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加强对村级组织的监督。基层政府要转变成向乡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并且要注意防止具有独立利益的黑恶势力向农村公共领域的侵蚀。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