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有关天马的传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6:20:36 高中作文
有关天马的传说高中作文

篇一:关于生肖马由来的传说

关于生肖马由来的传说

自从人类告别渔猎时代,进入农耕社会,马就成了人类最先伺养的动物之一。马以它的那聪明、勇敢、忠诚耐劳的特征,成为人类可靠的朋友,得力的助手,无论是在农耕、狞猎、运输、交通等方面,马都给人类立下了汗马功劳。无怪古人将马作为“六畜之首”来评价了。 马是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七、与十二地支配“午”,故一天十二晨辰中的“午时”--中午十一点至中午一点又称“马时”。易卦为“乾为马”。

传说古时的马有双翅,叫天马,它地上会跑,水中能游、天上能飞,是一种极有威力的动物,后来它在玉帝殿前做了一匹御马。天马因玉帝宠爱,渐渐骄横起来,时常胡作非为,一日,天马出天宫,直奔东海要硬闯龙宫。守宫门的神龟及虾兵蟹将一齐阻挡,天马恼羞成怒,飞腿踢死了神桂,此事告到天宫,玉帝便下令削去天马双翅。并压在昆仑山下,300年不许翻身。

200多年后,人类始姐——人祖,要从昆仑山经过,天宫玉马园的神仙便告诉天马如何才能从山下出来,当人祖经过时,天马大喊道:“善良的人祖,快来救我,我愿同您去人世间终生为您效力。”人祖听了,生出同情之心,便依天马所言,砍去了山顶上的桃树,只听一声巨响,天马从昆仑山底一跃而出。

天马为了答谢人祖救命之恩,同人祖来到人世间,终生终世为人祖效劳。平时耕地拉车、驮物、任劳任愿,在战时,披甲备鞍,征占沙场,同主人出生入死,屡建占功。从此,马和人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当玉帝准备挑选十二种动物生肖时,马成了人类最选 推选的动物之一。玉帝也因马立功赎罪 ,有助于人而允许马当上了生肖。

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即“午时”),依据道士的说法,中午太阳当顶阳气达到极点,阴气渐渐增加,在阴阳换柱之时,一般物者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站立,甚至睡觉也从不躺下,这样,午时就属马了。

篇二:关于马的传说

到了村庄里,神风把泉水交给了老奶奶,老奶奶把神水掺进了井水中,神风驮着水,挨家挨户送去,人们喝了井水,纷纷病愈。他们想谢谢神风,可神风却不见了,它飞快地跑到了神仙宫,遗憾的是它只能排在生肖第七位了。可神风还是挺高兴的,它想,今天我干了一件大好事,值得

为什么说"牛马年好种田

可以说是封建迷信思想,或者是农产者图吉利自我激励,自我催眠的方式

篇三:天马寺的传说

天马寺的传说

乌罗镇完小:胥 谞 收集整理

天马寺又名永兴寺,永兴堂,是梵净山下四大皇庵之首,位于梵净山东线起点,乌罗镇毛溪村甘塘沽的双凤山下。四大皇庵各有特点,天马寺四周竹深似海,以竹闻名。天马寺产业巨大,是梵净上僧侣食物的主要供给地和越冬避寒的场所。说起天马寺名字的由来,还有这么一个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年春天,皇都洛阳附近的农田里,麦苗青翠,充满生机,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在这个长势喜人的日子里,麦苗在既不缺水,又不缺肥的情况下,几夜之间就像几千只羊从麦田里走过一样,麦苗荡然无存,令人不得其解。当地村民也自认倒霉。也没有引起多大波动。可是第二年仍然如此,老百姓慌了,就向当地官员报告。当地官员也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也就写了奏本,上报到皇帝那儿。皇帝打开奏本一看,觉得这事蹊跷,马上召来一名大法老师(阴阳先生)来商讨此事。大法老师来到后,听了这事的来龙去脉,掐指一算说:启禀皇上,这事非同小可!”皇上问为什么。那大法老师说:“这是一群天马吃的,因为地上一点痕迹也没有。”皇上大吃一惊问到:“何来天马?”大法老师说:“在西南方向隐约有谋反之兆。天马是派来消耗粮食的,但我不能确定其具体位置。”皇上一听,这还了得,当即下旨,命这位大法老师处理此事。

大法老师奉皇命,带着一队人马,在人间查访。经过一年多的跋涉,寻找,终于来到乌罗甘塘沽地界,抬眼一望,觉得此地非同一般:前有双凤展翅欲飞之势的山形,后有茂密的原始森林,西竹山上有千亩竹海,东有板溪湾天然屏障,俨然一个天造地设的风水宝地。特别是西竹山上的竹林,干粗节长,竹梢随山风起伏,如碧波万顷,逐浪滔天。发出的声响。像千万人在窃窃私语,又似千万人在集会,人语马鸣,十分热闹。大法老师身上一颤,敏锐地感觉到此地情况有些异常。当他走到凤脑壳上时,只见一座坟墓正埋在凤冠上,十分庞大,正对着洛阳方向。四周云影天光,杀气很重。大法老师心想我终于找到你了。来不及细想,他马上摆上法台,做起法事。安顿了当方土地,封杀了四周碍事之物。又命人找来地方官员,宣读了圣旨后,就叫人开始挖坟。大法老师就和地方官员到驿馆休息去了。

天色将晚,挖坟的人来报告说还剩一小部分没有挖完,大法老师让他们休息,明天继续挖。可是第二天,当挖掘的人再次来到坟地时,眼前的情境让他们大吃一惊:原来坟墓恢复了原状。他们也没多想,就又挖了起来。天快黑了,和昨天一样又剩一小部分。挖掘人已筋疲力尽,也就回去了,准备明天再挖。第三天来时,昨天的事又出现了。有人连忙报告大法老师。大法老师来后,使出绝招也无济于事,几天下来,只是做重复工作。

就在这时,有人出了一个主意:天黑后,让两个胆子大的人躲在坟墓的附近,观察其中原委。到了半夜,情况出现了:只听见坟里锣鼓喧天,歌舞升平,热闹非凡。随着锣鼓声的响起,坟也就一点一点地恢复原状了。突然,这两个胆大之人隐约听见有人在说话。一个说我们就不怕他们挖,就怕他们用铜钉和铁钉把墓朝向两边钉住。另一个说不要慌,他们也不知道这个秘密,就是挖上一年也不怕,况且我们只要几个月的时间修练,就可以起事了??两人一听,惊起一身冷汗,马不停蹄地跑回来,向大法老师作了如实报告。

第二天,大法老师命地方官员买了一对童男童女,将其活埋在坟墓朝向的两侧,没有半天功夫,坟就被挖开,开棺一看,令人十分惊奇:棺内之人,俨然活人一般,面色红润,气宇轩昂,一手撑着头,好像在闭目养神而已。不一会儿,只见灵光一闪,瞬间化成一堆灰烬,撒落在棺材里。与此同时,西竹山上响起了惊天炸雷,山上所有的楠竹每一节都像放炮一样炸开。并且每一节楠竹里都有一匹膘肥体壮的小战马,一名身穿盔甲,手握利剑,充满

杀气的小士兵,已经跨上了马背作准备出发之势。随着竹节的炸裂,马匹和士兵也灰飞烟灭了。从此西竹山的竹也随风而去了。大法老师说我们来得正当时。要是再晚来几个月,事情就不堪设想了。不过要想此地永久安宁,必须修一座庙宇将其镇住才行。

事后大法老师上奏朝廷,得到准奏,就在双凤山下修建了三十六间佛堂,七十二间僧房,规模甚是宏大,特取名天马寺。特铸大钟一口,整天佛歌吟唱,余音缭绕,暮鼓晨钟,回荡山谷,表示镇住天马之意。天马寺从此香火繁盛,远近闻名,朝圣者络绎不绝,规模也随之扩大,产业巨增,成为梵净山东线门户,成为梵净山上僧侣食物的主要供给地和越冬避寒的场所。庙碑上记载:后受祝融之灾,寺庙毁于一旦,大火竟连三天三夜,因降大雨才得以熄灭。后又几起几落,时到清朝道光年间,天马寺还有四个四合院,庙产有1000多挑谷子和8000多亩山林,如今只剩残碑断垣,仅供人们凭吊而已。作为一个旅游景点,重建已迫在眉睫了。

篇四:与马有关的励志故事

与马有关的励志故事

驴和马的故事,做吃苦的马,不做抱怨的驴

唐贞观年间,有人开了一家磨坊,并从集市上买来一头驴跟一匹马,把它们关在家中一个不见天日的小磨坊里。这人让驴子跟马做自己的苦力,天天驱赶着它们绕着石碾子没日没夜地转。

面对这种遭遇,驴子彻底失望了,它想,完了,完了,自己的余生注定要在这里度过了,于是,它不断伸长脖子,发出刺耳哀鸣。磨坊主是个脾气暴躁的人,每当听到驴的叫声,就会冲进磨坊用棍子或鞭子对着它一顿猛抽。磨坊主的态度让驴子更加悲哀,时间不久,它就变得骨瘦如柴了。

马却不然,虽然它跟驴子干着一样的活儿,但它从没忘记自己的理想,在日复一日的机械运动中,它一直告诫自己,只要能够吃苦耐劳、不偷懒、不断努力,自己就一定能够冲出这小黑屋,重新走进广阔的天地纵情驰骋。于是,马在黑暗中卖力地工作,整日的操劳不但没有把它拖垮,反而使它更加膘肥体壮、四肢矫健。

终于,机会来了。一心向佛的唐王下定决心,让玄奘到西天取经,并下旨在百兽中为其选一坐骑。后来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经过千挑万选,最后,玄奘选择了那匹膘肥体壮、吃苦耐劳的马。于是,唐王下诏,将马赐予玄奘,封号白龙马。马随玄奘西去,一路历经坎坷,取得真经,获如来佛赐金身。而驴子仍旧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小磨坊里,日复一日地围着石碾不停地转啊转啊……

【励志小故事启示】

耐得住寂寞、舍得吃苦的人,就像故事中的马,只吃一时的苦;而承受不了改变,自甘平庸,放不下眼前安逸的人,却可能像故事中的驴,要吃一辈子的苦。命运,对每个人都很公平。贫穷、平庸、疾病以及心灵上的孤独……每种困境都是一道血淋淋的伤口,要想使伤口愈合,就必须痛下决心,埋头做一匹吃苦的马,而不是一头抱怨的驴。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早已经习惯了忍受,在短暂的生命中留下悔恨的伤疤。然而,只有那些咬紧牙关,忍受得住心灵和身体双重折磨的人,才能彻底将平庸的伤口愈合,最终书写出人生的辉煌。

篇五:马天官的传说

马天官的传说

在明孝宗时期,马文升始终是举国关注的朝廷核心成员。人们钦佩他,不仅在于他曾经立下的赫赫战功,还在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位坚守道德情操与理想追求的老臣,虽然几经挫折,却从来没有失去他的锐气。他敢于同胡作非为的奸宦势力抗衡,敢于向影响政治稳定的歪风邪气宣战,为“弘治中兴”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三峰山下的隐居生活

“公性介特,寡言笑,不尚华侈,举止庄重,修髯伟貌,望而知为异人。居官重名节,厉廉隅,虽位极人臣,闻名华夏,退然若不敢自居。至于值事变、临利害,屹然如山,不可动摇。”这是马文升墓志中对这位五朝元老的盖棺之论。

这个评价来得太晚了。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的中秋,当这块墓志埋入马文升的墓穴中时,被谥为端肃公的他已经去世两个多月。在他去世前的4年中,马文升在三峰山下,在悲怨中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时光。

4年前,孝宗死后,年少的武宗即位,重用宦官刘瑾,弘治旧臣受到排斥。年逾80的马文升频频遭遇非议。他知道,自己作为吏部尚书,一心兴利除弊,曾触动许多人的利益。他也知道,那个明朗的进取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他连续上了21道奏折,要求告老还乡,终于获准回到家乡,在三峰山下的观耜园中当起了三峰居士。

归乡之前,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朝罢归来意怆惶,暗将心事诉穹苍。

天上阴云能蔽日,地间寒气已成霜。

春风有意问桃李,鸿雁无心恋稻粱。

不如安乐窝中去,静听鹃声叫洛阳。

观耜园如今已经成了一个村落。当前往探访时,惊讶地发现这里还留存着当年的一座建筑。房屋的主人姓马,自称是马文升的后裔。他说,这间房屋是观耜园中的过厅,前些年,这里还留存着阁楼等建筑,现在已经被拆掉了。

望着那雕琢精美而蒙受尘垢的门扉,你会觉得,我们与马文升的距离是这样的近。当年,他就在这间屋子里,借读书、写诗打发人生的最后岁月。他把观耜园中的主建筑命名为明农堂,闲来走出屋宇,看农人在田间耕耘,寄托他关注民生的情怀。但他会更多地想到往昔的云烟,想到国家的命运。那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如今却被一个贪玩儿的皇帝和几个奸险的太监玩弄于股掌之间。每当听到朝中的新闻,他便忧愤不已。

回到家乡的马文升,并没有被朝中的奸党忘记。马文升返乡两年后,刘瑾在京城排斥异己,将众多大臣定为奸党治罪。曾任吏部尚书的马文升自然脱不了干系,也被削夺了官位,并被取消了各种优厚的待遇。他在锦衣卫中任职的二儿子也被遣回老家。又一次成了国家的罪人,这对于注重名节的马文升,是重重的一击。他的身体迅速地垮了下去,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马文升离开了人世。

两个月后,刘瑾事败被诛。朝廷恢复了马文升的一切荣誉,并追加官职,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马坟的传说

马文升坟墓的所在地有一个村子,村名就叫做马坟。这个山窝里的村子在当地颇有名气,但马文升的坟墓几乎已寻不到踪影。

时光已经过去近500年,马坟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栖身之地,曾经是人们寻幽探古的名胜。站在坟墓所在地向远处望去,杏山静默,湫水长流,景观很好。明代的一位诗人拜谒后,留有这样的诗句:

展墓春风一望多,杏山湫水入吟窝。

少师功业穹碑在,千载行人仰伏波。

遗憾的是,在最近的50年里,马坟前的石人石马被人砸烂烧成了石灰,马坟的建筑在人们有意无意间被损毁殆尽,甚至墓穴也多次被人侵入。笔者能够看到的马坟残迹,除了村中的两根石柱,便只有山冈上一段高高的土墙。

虽然马坟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依然是村民心中一道抹不去的风景。一位田间牧羊的村民,兴致盎然地向记者讲起有关马坟的故事:

马文升是五朝元老,年纪大了,行动有所不便。有一次他和皇帝下棋,皇后在一边陪着看。有一个棋子掉在地上,马文升遂俯身捡拾,不小心捏了娘娘的脚。娘娘虽没怪罪,马文升却自觉惹了大祸,于是告老还乡。

后来,皇帝欲起用马文升,一再下诏让他进京。马文升不敢去,自称有病。皇帝让他进京看病。马文升又让家人说自己已经死了。皇帝说,带他的头来我才相信。马文升无奈之下只好自尽,头颅被送往北京。皇帝悲悯这位老臣,赐还了一颗金头。马文升的闺女哭道:“金头银头,也不如俺爹的肉头!”

金头入葬,一定要考虑被盗的可能。马家人为此也费了许多心思。埋葬马文升是在农历八月十五的黄昏时刻,禹州城的四门同时出现了四队浩浩浩荡荡的送殡队伍。第二天,禹州城的四方有了四座马文升的坟墓。孰真孰假,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有关金头的内容虽然有些惨烈,但毕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态。五朝元老告老还乡只因摸了娘娘的脚,却是让人意想不到的说法。作为特别尊崇马天官的禹州人,为何如此开这位老臣的玩笑呢?翻阅历史,我们不难想起武宗皇帝在豹房中的胡作非为。人们在谈起朝政要人时,也就不免开一些沾边的玩笑。

金吾骑士随身护卫

马文升的一生波澜壮阔,作为一介文臣,他纵横边疆多年,立下了赫赫战功,使敌人闻风丧胆。对于朝中的是非,他坚守自己的政治信念,始终张扬地表达着自我的见识,虽因此遭遇到了许多挫折,却始终没有退缩。早在处理辽东边事的时候,由于他不向主管西厂的大太监汪直示好,落入大狱,被发配到了重庆。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居功显赫的马文升是兵部尚书的当然人选。但方士出身的通政司左通政李孜省不愿与这位性情耿介、敢于直言的大臣共事,在宪宗面前做了手脚,将马文升调任南京兵部尚书,逐出了京城。直到孝宗即位,马文升在朝廷的地位才确定下来。

明代自土木堡之变后,便开始走下坡路。英宗之后的宪宗是个长不大的皇帝,终生依赖年长的万妃,又迷恋方士之学,常年不见大臣,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经历坎坷而明显早熟的孝宗继位,为这个渐趋没落的王朝抹上了一丝亮色。

当被继位不久的孝宗皇帝请到京城的时候,马文升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却丝毫没有收敛他的锋芒。那时,逢迎拍马、明哲保身成为政治时尚,他却坚守着自己的政治品德。出于对李孜省之流的厌恶,他一到到京城后就提出:“巡城御史、兵马司、锦衣卫逐一搜访,但有扶鸾祷圣、驱雷唤雨、捉鬼耳报一切邪术人等,俱限一月内尽逐出京。”新任的皇帝参加开春耕田的仪式,皇宫里的戏班来表演助兴,马文升正色斥道:“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有关天马的传说)

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马文升改任兵部尚书。针对兵政废弛的状况,他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严格考核将校,有30多人因不称职被罢黜。这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有人甚至夜持弓箭等候其门,准备行刺。还有人写书诽谤,射入东长安门内。这显然都是有背景的活动。孝宗支持马文升的政治措施,特批金吾骑士12人随身保护他。

马文升还提出,蓟州、宣府、大同三镇已有镇守太监,不应再设分守、守备、监枪等内臣。据他统计,蓟州有内臣9员,宣府有内臣8员,大同有内臣6员,共23员,“每员占用军人,少则二三百名,多则四五百名,通计侵占已有数千”。“此等守备之数,委之无益于事,有扰于边”,应当裁革。孝宗也依其议办理。这是对明代宦官参政制度的有力一击。

不讲情面的吏部尚书

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马文升改任吏部尚书,加衔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在他之前,只有少数几名尚书、都御史得到这一荣誉。

对于官员的考察进退,马文升是很认真的。初任吏部尚书,他就对滥封传奉官提出异议。传奉官是不经过正常途径,由皇帝亲自传旨任命的官员。成化时最盛行。弘治初年,统加裁革,但后来又有封赏,一次竟达800人。马文升说,减一官,朝廷省一官之费。武宗即位之初,他按照孝宗遗旨,裁去传奉官762人。对内外官员的考察,他更加严厉,有一次便罢免朝觐官员2000余人。

马文升有的是治国雄心。他珍惜孝宗给予他的机遇,曾衷心赞扬道:“陛下图治若此,宗社之福也。”每当议论起朝政,他就热情洋溢,滔滔不绝,?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鹩凶盼尴薜木Α5暇固狭恕?9岁那年,他行动不便,耳朵又背,上下台阶也要人搀扶。孝宗与他对话必须大声地重复。

可惜的是,这位马文升心目中的圣主体质太差,在36岁那年死去。年已80的马文升悲恸不已,“徒步号哭二十余里”为孝宗送葬。

孝宗登基之后,稳定局面,清宁朝序,一时间内外无忧,后世史家称之为“中兴令主”;弘治朝被称为“中兴之世”。人们不难看出,这个中兴之世的政治核心,是由孝宗与周围臣僚组成的那个群体,一个明君贤臣的群体。马文升是这个群体中至关重要的人物。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