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水痘风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29:59 字数作文
水痘风波字数作文

篇一:水痘预防方案

水痘预防方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水痘极易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造成疫情暴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为确保我县在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处理疫情,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 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不懈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对我县可能发生水痘传染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水痘传染病事件分级

根据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发生时间、发生场所等因素,水痘传染病事件划分为较大和一般二级。

2.1 较大水痘传染病事件

一周内一个县行政区域内发生水痘传染病超过前5年同期水平1倍以上。

2.2 一般水痘传染病事件

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发生水痘30例。

3.组织机构与职责

3.1 应急处理领导机构与职责

3.1.1 成立水痘传染病事件卫生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成立水痘传染病事件卫生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内事件的卫生应急指挥工作,根据事件卫生应急处理的需要启动。

3.2 卫生应急办的职责

水痘传染病事件卫生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机构,结合本单位职责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处理能力培训,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服从卫生局的统一指挥和安排,开展卫生应急处理工作。

3.2.1 医疗机构

主要负责病人的抢救、运送、治疗、医院内感染控制,检测样本采集,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水痘风波)

3.2.2卫生执法监督机构

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报告、医疗救治、传染病防治等进行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4.监测、预警

4.1 监测与信息收集

我院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病人的信息进行调查、汇总。

4.2 预测、预警程序

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对水痘传染病监测数据以及相邻地区信息的收集、核实和分析,对发生的性质、危害程度以及涉及范围进行预测。

4.3 预警响应

预警信息一经发布,立即组织相关单位做好人员、物资和技术准备,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消除危险因素,预防事件的发生;如果事件已开始发生,应立即组织事件应急队伍到现场进行调查处理,控制事态发展。必要时,报请政府启动应急联动机制。

5. 应急反应与结束

5.1 反应分级

水痘传染病事件在我辖区内发生,市卫生局立即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做出事件分级的初步判断,根据事件严重程度作出分级反应。

5.1.1 较大水痘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反应

发生较大事件时,由市卫生局组织专家调查确认,对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迅速组织市和市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员的救治、样品采集、应急接种、预防服药和消毒处理等紧急控制措施,密切监测事件发展,提出应急工作建议。

5.1.2 一般水痘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反应

发生一般事件时,由市卫生局组织专家对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迅速组织医疗、疾控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事件的现场处理工

作,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规定向市人民政府和市卫生局报告。必要时,向市人民政府提出成立县应急处理指挥部的建议。

5.2 应急结束

水痘传染病事件应急结束需符合以下条件: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或末例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5.3 后期评估

事件应急结束后,组织有关人员对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情况、患者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并将评估报告上报市卫生局。

6. 信息报送

6.1 事件报告

水痘传染病事件事件发生后,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必须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报告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6.2 报告时限、程序和方式

6.2.1 报告时限

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向市疾病控制中心报告。

6.2.2 报告程序

发生事件后,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报告人立即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见《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程序》)。

6.2.3 报告方式包括:口头报告、电话或传真报告、网络报告、书面报告(报告卡、专题报告、报表)。

6.3 报告内容

首次报告:事件发生后,责任报告人应对事件的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可能的原因、拟采取的措施、发展趋势以及报告人、报告单位及其联系方式进行报告。

阶段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在阶段性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总结报告:事件结束后,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7 保障措施

社会动员保障,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应急工作新闻报道,提供信息查询和心理咨询服务,引导社会舆论,提高群众对事件的自我防护和心理承受能力,引导群众和非政府组织自觉配合和参与政府的应急工作,为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8.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篇二:疾控专业试题

疾控专业试题

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业技术机构是(D) A.各级人民政府 B.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C.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急办公室 D.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开展24小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接报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值班工作制度。(对)

25、救灾防病信息初次报告必须在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认发生灾害后(C)上报。

A.2小时内 B.12小时内 C.24小时内 D.以最快通讯方式

26、救灾防病信息阶段报告可按日报进行上报,总结报告应在事件处理结束后(C)上报。

A.5个工作日内 B.7个工作日内 C.10个工作日内 D.15个工作日内

27、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责任报告单位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时,可先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或各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初步分级确定,必要时再由(B)进行最终的分级确定。

A.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B.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专家组 C.各级人民政府

D.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的专家组

28、各级疾控机构(B)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情况的逐级评估工作。

A.每半年 B.每年 C.每2年 D.每3年

29、县级疾控机构每年对辖区医疗单位突发事件报告、网络使用及维护情况、值班情况开展(B)检查指导。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30、国家、省和市级疾控机构(B)对县级疾控机构突发事件报告、网络使用及维护情况、值班情况开展检查指导。

A.每半年 B.每年 C.每2年 D.每3年

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评估,原则上在事件结束后(D)完成,须按质量控制指标结合事件的具体情况拟定评估实施方案。可根据事件案卷资料、事件后续监测信息、必要的典型调查等信息,组织专家讨论会,对事件进行评估,做出书面报告。

A.7个工作日内 B.10个工作日内 C.15个工作日内 D.1个月内

32、(B)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食物中毒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和检测等工作,配合查明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经过,提出采取控制食物中毒措施的建议。

A.卫生监督机构 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D.食安委

34、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各级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单位应每年对储备仓库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规范的安全知识培训,确保储备仓库和物资的安全。(对)

36、接到确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事件的不同级别,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在24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错)

37、救灾防病信息初次报告必须在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认发生灾害后24小时内上报。(对)

38、接到确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事件的不同级别,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

39、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责任报告单位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时,可先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或各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初步分级确定,必要时再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专家组进行最终的分级确定。(对)

40、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食物中毒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和检测等工作,配合查明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经过,提出采取控制食物中毒措施的建议。(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 )3、一个病人同时发生n种法定传染病时,应填写几张传染病报告卡( C )

A、1张 B、2张 C、n张 D、4张

4、医疗机构在发现乙肝病例后,如已知该病例曾经做出诊断并被报告过,是否需要报告( D )

A. 需每年报告1次; B. 超过半年需再次报告; C. 登记但不需网络报告; D. 不需报告。

或( ),采取相应的监测、预警、物资储备等应急准备,以及现场处置等措施,及时预防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潜在因素、控制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对突发公共事件实施紧急的医疗救治,以减少其对社会、政治、经济、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

A、发生前 发生后 B、发生前 发生中 C、发生前 发生中 D、发生中 发生后 4、应急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C )

A、人本原理 系统原理 B、责任原理 反馈原理 C、以上都是 D、以上都不是

5、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特点:(C ) A、复杂性 不平衡性 B、长期性 后发行 传统优势 C、以上都是 D、以上都不是

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事件发生的突然性及危及生命的紧急性 B、高度的确定性 C、事件处置的非常规性 D、影响的广泛性

13、下列不属于非传染性或传染性较弱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处置原则的是:( B )

A、减少发病 B、减少社会影响 C、减少死亡 D、避免后遗症 14、灾区卫生评估内容包括:( D ) A、卫生现状、灾区传染病监测情况 B、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C、灾区物资储备情况 D、以上都是

21、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B )例及以上水痘病例应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A、5 B、10 C、15 D、20

22、在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的调查中,应对可疑聚餐的进食时间、可疑中毒食品及食用量进行详细调查。若无可疑餐次,应调查发病前(C )小时或之前的进餐情况进行调查。 A、48 B、60 C、72 D、24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试题

一、选择题

1、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 C)年。

A 、一年 B、两年 C、三年 D、四年

2、传染病报告病人归属:用于标示患者常住地址( A )与报告单位的相对位置。

A、居住时间≥6个月地址 B、居住时间≥3个月地址 C、居住时间≥1个月地址 D、户口所在地

5、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应怎样填写报告卡( D )

A、在原来报告卡上直接订正 B、重新新填写一张报告卡 C、将报告卡从直报系统中调出直接修改 D、重新填写一张报告卡并注明订正卡

6、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以下哪些要求正确的是(A ) A.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统一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B.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可填写同一张卡片; C.病人的疾病诊断发生变化时,在原报告卡上进行相应修改; D.已填写了传染病登记本的时候可以不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7、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阳性检测结果仅限(C )填写。

A、医疗机构 B、疾控机构 C、采供血机构 D、妇幼保健机构 8、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 B )

A、霍乱、脊髓灰质炎、乙肝 B、脊髓灰质炎、艾滋病、霍乱 C、霍乱、脊髓灰质炎、梅毒 D、脊髓灰质炎、乙肝、梅毒 9、传染病报告卡由( B)填写

A、检验医师 B、首诊医师 C、疫情收集员 D、卫生执法人员 10、某市人民医院报告1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该患者为外地病例,病例审核的单位应该为:( B )

A. 患者现住址县区疾控中心;

B. 报告病例的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县(区)级疾控中心; C. A或B; D. A和B。

1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 )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 )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A )

A、2,2,2 B、2,2,24 C、12,12,24 D 、6,24,24 1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A )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A、2 B、6 C、12 D 、24

13、各地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信息查询、使用制度。未经(B )批准,不得扩大系统使用的范围和权限,其他政府部门和机构查询传染病疫情信息资料,应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A、当地人民政府 B、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C、本单位主要

领导 D 、负责疫情管理的科室负责人

14、“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1例疑似麻疹病例,该病例纳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管理后,经实验室检测,排除麻疹诊断,订正疾病名称为其它疾病,订正病例报告正确操作方法:( C )

A.原诊断单位网络报告人员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重新录入该病例;

B.原诊断单位网络报告人员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原报告病例进行订正;

C.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订正,该信息将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同步为其它疾病; D.BC都对。

15、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每日至少( B )次上网对辖区内报告的传染病信息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报告信息及时反馈报告单位或向报告人核实。 A、2 B、4 C、6 D 、12

16、在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评价中,下列哪个指标不能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直接获得( C )。 A. 重卡率 B. 报告及时率 C. 传染病报告率 D. 审核及时率

17、在疫情分析中,计算辖区报告发病数与去年相比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下列哪个计算是正确的( A )

A. (本期发病数-去年同期发病数)/去年同期发病数×100%; B. (去年同期发病数/本期发病数)×100%; C. (本期发病数/去年同期发病数)×100%;

D. (本期发病数-去年同期发病数)/本期发病数×100%。 18、某县1月报告甲肝确诊病例70例;2月报告87例,且县(区)级疾控中心对1月报告5例临床诊断病例订正为实验室诊断病例,截至2月29日,该县累计报告甲肝病例数和2月份报告甲肝病例数正确的是:( B )

A .累计病例157例,2月92例 B .累计病例157例,2月87例

C .累计病例167例,2月92例 D .累计病例167例,2月87例

19、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质量评价中,重卡率、及时报告率与及时审核率这3个指标,评价的病种是哪些传染病?( B )

A. 甲乙类传染病 B. 甲乙丙类传染病 C. 其他非法定传染病 D. 其他疾病 20、某地卫生行政部门需要了解2012年1月1日-4月20日麻疹报告病例数,下列正确做法是: ( B )

A. 按照审核日期和现住址条件,查询并导出这个时段麻疹病例个案,计算病例数;

B. 按照审核日期,利用“截至昨日24时点累计统计”功能,查询这个时段的麻疹病例数并导出;

C. 按照审核日期,在“统计报表”模块中,查询这个时段的麻疹病例数并导出;

D. 按照审核日期,在“资料分析”模块中,查询并导出每日报告病例数,然后统计这个时段累计病例数。

21、某县红星幼儿园一周内发生其它感染性腹泻病30例,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名称应该填写:( C ) A. 红星幼儿园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暴发; B. 一起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疫情;

C. 某县红星幼儿园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暴发疫情; D. 某县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暴发。

22、《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自( B )实行。

A、2006年5月1日 B、2006年1月1日 C、2006年12月1日 D、2006年12月31日

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由( B )组织实施。 A、市级疾控机构 B、卫生行政部门 C、县级疾控机构 D、省级疾控机构

25、一次食物中毒人数( C ) 人及以上或死亡( ) 人及以上需要报告突发信息。

A 、10人 1人 B、30人 2人 C、30人 1人 D、20人 1人 26、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B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A、1小时 B、2小时 C、6小时 D、12小时

27、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在确认事件终止后(B )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A、1 B、2 C、6 D、12

28、医源性感染事件是否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B ) A、不属于 B、属于 C、看有无死亡 D、看医院的级别 二、是非判断题

3、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日进行报告信息审核时,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报告信息,应立即调查核实,于12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进行确认,对误报、重报信息应及时删除。(× ) 4、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 )

5、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因为已经拖延了很长时间了,所以不需要补报。(× )

7、对于传染病病例进行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核实单位更正为地址不详。(√ )

8、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时,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当按照本规定向属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试题 一、选择题

1.根据《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要

求,教育行政部门应承担哪些职责(E)。

A.负责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督促与检查

B.负责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学校和托幼机构有关人员传染病防控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

C.协助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要求或规范

D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E.以上都是

2.下列不属于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中相关职责部门的是(C)。

A、教育行政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医疗机构 D、学校和托幼机构 3.下列不属于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的是(A)。

A.负责全校(托幼机构)疫情的统计分析及预防措施的制定 B.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C.定期对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D.负责指导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晨检工作

4.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A)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A.疫情报告人 B.校医 C.学生 D.老师

5.在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中,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C)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A.2 B.12 C.24 D.48

6.当出现符合《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报告疫情。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A.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B.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 C.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D.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7.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时,对重点涉外机构或单位发生的疫情,可由(D)进行报告管理和检查指导。 A.县级疾控中心 B.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C.市级疾控中心 D.省级疾控中心

8.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其职责不包括(E)。

A.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

B.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C.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D.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

E.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和实验室,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9.军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军人中的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应如何报告(B)。

A.应按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B.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直接报告

C.应按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报告。 D.应按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0.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C)年。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1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中的(A)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A.肺炭疽 B.艾滋病 C.病毒性肝炎 D.手足口病

12.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A)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A.2 B.6 C.12 D.24

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不包括以下哪项工作内容(D)。 A.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和传染病发病原因、发病情况、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调查

B.相关标本或样品的采样、技术分析、检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证

C.卫生监测,包括生活资源受污染范围和严重程度,必要时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地及相邻省市同时进行 D.对现场病人进行医疗救治

21.发现人畜共患传染病时,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B)部门应当互相通报疫情。

A.公安、统计 B.农业、林业 C.公安、林业 D.农业、公安 22.(A)负责本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卡、报表的收发、核对、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工作。 A.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C.县级人民政府应急办公室 D.医疗机构

23.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设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D)。

A.门诊日志 B.住院登记簿 C.传染病疫情登记簿 D.以上都是

2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那些措施(D)。

A.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

B.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 C.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A、依法报告、准确及时 B、统一规范 C、属地管理 D、措施果断 判断题:

2、突发事件交通应急预案不能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和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补充。 (×)

3、依法负责处理突发事件的防疫人员、医护人员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有关证明以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 D.以上都对

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题

选择题

16、《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自 起实行。(A)

A、2006年8月1日 B、2005年8月1日 C、2006年1月1日 D、2007年8月1日

17、《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中的自然灾害灾

区和人为灾害由

有关部门认定。(A)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省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 D、市级人民政府

18、灾害发生地所在的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为基本责任报告单位, 负责提供相关工作和技术支持。(A) A、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D、同级医疗机构

19、 负责国家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运行、数据库维护、信息安全、技术培训及指导。(A)

A、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卫生部 D、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20、灾害类型主要包括 。(C) A、自然灾害 B、人为灾害 C、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D、地质灾害

21、发生灾害后,初次报告除采用《国家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外,必须上报书面报告,时限为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认发生灾害后 内上报。(A) A、24小时 B、2小时 C、6小时 D、12小时

22、发生灾害进行初次报告后,阶段报告采用《国家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 。(A) A、日报 B、周报 C、旬报 D、月报

23、灾害结束后,总结报告应在事件处理结束后 个工作日内采用《国家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同时必须上报书面报告。(A)

A、10 B、3 C、15 D、7 24、下列哪项不是灾害报告的原则:(D)

可以优先购买客票。(√)

4、根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命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协助紧急调用有关人员、车船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被调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确保完成有关人员和紧急物资运输任务,不得延误和拒绝。(√)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应急规定》所称交通卫生检疫,是指根据《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对车船、港站、乘运人员和货物等实施的卫生检验、紧急卫生处理、紧急控制、临时隔离、医学检查和留验以及其他应急卫生防范、控制、处置措施。(√) 6、《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适用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救灾防病的报告及信息管理。(√)

篇三:带状疱疹的相关事件

有关带状疱疹的七件事

1.有近1/3的人在一生中会患上带状疱疹。患过水痘的人容易患上带状疱疹,这一患病风险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有约半数的病例发生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

2.虽然症状在皮肤上,但实际上是神经系统疾病。如果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的是胸神经,患者身体一侧就会出现条状(或带状)的皮疹。如果波及的是面部的三叉神经,皮疹就会出现在一只眼睛周围,或是位于面部或颈部的一侧。

3.无法治愈。当你得过一次水痘后,这种病毒并没有离开身体,只是潜伏在了神经组织中,无法被永远消灭。然而,当它被激活时,患者可以服用处方抗病毒药物来快速清除皮疹,尤其是在早期发现阶段。

4.疼痛堪比分娩。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非常严重,患者有强烈的烧灼感和刺痒感、被子弹射中般的疼痛,甚至感觉皮肤下方有东西在爬动。甚至当皮疹和水疱消失后,带状疱疹的疼痛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5.10%~20%的人会患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这种慢性的、烧灼般的神经痛会位于带状疱疹爆发的位置,这可能是由于它对神经造成了持续的炎症和损 伤。患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风险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其80%的患者是50岁以上的人群。这种疼痛严重且令人虚弱,可持续几周到几个月,甚至长达数 年。

6.防治带状疱疹的疫苗已经问世。2006年开发的带状疱疹病毒灭活疫苗对3.8万名成年人进行的测试表明:它能使60岁以上人群的带状疱疹发病率降低一半以上,而且还有效地降低了患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可能性。

7.健康的免疫系统是最佳的预防机制。保证每晚获得充足的睡眠、摄取健康平衡的饮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减轻压力,是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最重要方法,从而降低患带状疱疹的可能性。

篇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分级标准一览表档

篇五: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置

晋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 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1)所有从事职业的医务人员都是责任报告人。

(2)医疗机构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强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管理。

(3)明确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

——鼠疫:发现l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霍乱:发现l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l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麻疹: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风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

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流行性出血热: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流行性乙型脑炎:l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

——血吸虫病:在未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0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5例及以上:在传播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5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3例及以上;在传播阻断地区或非流行区,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钉螺。

——流感: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季节性流感或甲型H1N1流感,发生2例及以上的季节性流感或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发生1例及以上季节性流感或甲型H1N1流感死亡。

——流行性腮腺炎: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

——猩红热: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水痘: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输血性乙肝、丙肝、HIV: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3例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lV感染。

——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县近5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 ——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4)明确报告内容

——事件信息: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具体内容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5)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获得传染病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市疾控中心报告(电话5636010),并以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报送区疾控中心。

2015

年7月

医疗机构传染病聚集发病、聚集性症候群

等异常情况的处置工作规范

一、相关定义

异常情况:主要包括常见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群体性中毒(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本地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发病、死亡等。

传染病暴发:暴发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较短时间内),某地区或单位有较多(或大量)相同疾病患者出现。如果发生的疾病为传染病时即为传染病暴发。

传染病流行:在某地若某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时称为流行。

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职业中毒: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生产性毒物包括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体、副产品、成品、夹杂物和废弃物等。生产性毒物可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而以呼吸道及皮肤最为重要。 职业中毒,根据接触毒物时间长短,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急性中毒系指一次吸收大量毒物迅速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中毒。亚急性中毒系在较短期间内吸收较大量毒物引起的中毒,基本上属于急性中毒范畴。慢性中毒系长期吸收较小量毒物引起的中毒。

罕见传染病:罕见疾病又称“孤儿病”,在中国没有明确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若该疾病或病变为传染病时则称为罕见传染病。

?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⒋静〉母拍睿盒路⒋静∈侵冈?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群中新出现的或者过去存在于人群中,但是其发病率突然增加或者地域分布突然扩

大的传染性疾病。

不明原因疾病: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的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这类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中毒或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疾病。

二、处置

1、医技科室

临床诊疗科室和辅助检查科室医生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组织科内专家进行会诊,同时完成异常情况登记。必要时辅助检查科室可请送检科室参加会诊。

①会诊结果明确排除传染病、群体性中毒、不明原因疾病时,排除异常情况。

②明确诊断为某种常见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中毒这几种情况中任意一种时,科主任立即向分管院长汇报,同时本科室负责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将此异常信息向防保科报告。

③科内会诊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时,作为不明原因疾病向分管院长和防保科(医院内负责传染病报告和管理的科室)报告。

2、分管院长

分管院长接到1中第②类异常信息报告后,应立即将信息向各相关业务科室通报,并按规定组织开展防控、救治等措施,同时立即通知防保科报告区疾控中心。

分管院长接到1中第③类异常信息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全院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