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小河男孩读后感6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6:32:34 字数作文
小河男孩读后感600字字数作文

篇一:小河男孩读后感

小河男孩读后感

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小河男孩》,它是一本国际大奖的小说,它是由英国的蒂姆 鲍勒写的。这里面的主人公一共有两个,一个是小女孩杰西,另一个人是杰西的爷爷。这个小河男孩其实是指小时候的杰西的爷爷。小女孩杰西的爷爷患了心脏病,况且爷爷的病情随时都会有加重的可能。虽然爷爷已经知道自己活不了几个星期了,但是他仍然坚持要回自己的家乡一趟,因为他想在故乡的小河边完成自己一生最后的一幅画作——《小河男孩》。杰西知道她深爱的爷爷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她看到了爷爷的痛苦、衰弱和逐渐临近的死亡的阴影,杰西感到惋惜。他不知道怎么去帮助爷爷,让这痛苦的最后过程变得稍微轻松一点。当她知道爷爷最后的心愿是完成一幅叫《小河男孩》的画作时,她就决定帮助爷爷完成这幅画。不过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爷爷的病情突然加重,让他选择了放弃了作画。但是杰西不愿意放弃,在小河男孩的帮助下,她终于决定要帮爷爷完成这幅画。经过一个星期之后,她完成了画作。她再次来到小河边,与小河男孩对话,小河男孩打算带杰西从小河游向大海,当他们到达大海时,杰西的爷爷已经去世了。杰西奋力往前游,到了岸边,她跑向医院可爷爷已经去世,她带着爷爷的骨灰来到河边,她把爷爷的骨灰洒进了小河。爷爷在杰西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他的画作,而那个男孩也如愿以偿,他从小河的发源地游向了大海…

篇二:给孩子的诗读后感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一)

四(4)班 虎煜涵

《给孩子的诗》这本书里的诗写的非常好,给我印象最深的几首诗有:《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愿意是急流……》、《如果记住就是忘却》、《致橡树》。

读了《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后,我懂得了:任性的孩子,才拥有真正的童年。从小事无巨细循规蹈矩的孩子,他的童年被大人社会剥夺了,当他从小失去了童年,长大就会失去自我,然后失去自己的一生。因为童年的游戏规则和大人的社会不一样。一个任性的孩子,用童心来看世界,认为世界应该是这个样子——'每一个时刻,都像色彩蜡笔那样美丽','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快乐的小河','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而大人们认为这些和那幼稚可笑,这一切都是梦话愚行。所以,'我没有领到彩笔',只剩下'收支和创痛'——纯真的美梦就这样一个个自生自灭。从对梦的痴心幻想到逐步认识冰冷的现实,也是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每一个的童年时代,都是梦的季节。小时候,我们阅读的,是美妙的童话;画的,是无拘无束的想象;听的,是欢快的儿歌;做的,是无奇不有一心向往的梦。

读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懂得了,在面对>挫折,在寂寥的日子当中,我们应当振奋向前,相信希望就在前面,相信这一切很快就过去,而一旦过去便会成为最美好的回忆。我们确实应当在悲伤的日子里学会镇静,因为快乐的日子一定会来临。

读了这些诗,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有了很多以前没有的感悟。正如有句话所言:对于命运中的幸运而言,诗歌正如点燃火炬——某种意义上,诗歌之光照亮突然醒来的人。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二)

四五班 苏润

诗歌相当于路标,辨认方向,感悟人生,命名万物,这就是命运中的幸运。

遇上诗歌,就像遇上亲人、好友、心中的情人,这些几乎就是诗歌原初的动力。当青春遇上诗歌,往往会在某个转瞬之间撞击火花,点石成金,热血沸腾,内心照亮,在迷惘或昏睡中突然醒来。

大家要珍惜时间,抓紧保护好你现在拥有的事物,要不然的话你的东西就会被别人抢走或占有。

对于命运中的>幸福而言,诗歌正如点燃火炬,某种意义上,诗歌之光照亮突然醒来的人。

>这就是我假期里阅读的由北岛选编,书名是《给孩子的诗》,略有感受和心得,诗句很优美,很享受读这本书的过程,书是我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五班:苏润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三)

郭洋

我在寒假里看了《给孩子的诗》后便爱上了三首诗分别是:《当一切入睡》、《当你老了》、《乡愁》。

第一首诗是法国雨果所写,这首诗感情激荡、气势磅礴。这首诗大意是:挣脱尘世烦恼与痛苦,获取灵魂的释放与自由,这对艺人来说是最理想、最高的境界。

第二首诗是爱尔兰叶芝写的,这首诗描写出叶芝的不幸与对茅德。冈的爱。在这首诗里诗人把他的不幸化成缱绻的诗,以柔美曲折的方式,创造一个凄美的艺术,实现了对人生及生命的超越,全诗体现了饱满的张力美。

第二首诗是中国余光中所写,这首诗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且,这首诗分四节,这四节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诗人提取几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单纯的意象分别是:单纯、明朗、集中、强烈。这些意象便给了全诗一种低回怅惘的气氛。

没想到几句简单的诗歌,竟蕴含着很大的道理,我以后一定要认真学习诗歌,成为一代诗人。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四)

高博良

我是根,一生一世在地下,默默地生长,向下,向下……我相信地心有个太阳

听不见枝头鸟鸣,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但是我坦然并不觉得委屈烦闷。

开花的季节,我跟枝叶同样幸福,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这首诗的名字叫根,作者牛汉。它赞扬了根的无私奉献精神。

根的无私奉献精神是:根的一生一世是一直向下生长,在土壤里扎根,吸收丰富的营养,为果实,花,树叶……提供营养,而自己却看不到阳光,小鸟……可是它从不委屈,它让花开的非常漂亮,让人们赞美它,让果实又大又甜。

我由根的品质想到的是:解放军战士,他们为了保卫祖国,不怕寒冷的边疆,一直

勇敢的守卫祖国。我们学生应该也向根学习,无私奉献,努力学习,为祖国争光。

我以后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做一个有博大的胸怀,远大理想,做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人。

郑师附小四,五班 高博良

篇三:《孩子们的秘密乐园》读后感

享受成长的快乐

——《孩子们的秘密乐园》读后感

蓬莱市易三实验小学 班级:506班 姓名:张洛铭

暑假里,我读了《笑猫日记》系列书籍中的《孩子们的秘密乐园》,它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春节里的一天,一个马戏团来到了翠湖公园,孩子们期待着精彩的表演,期待着节日的狂欢。可是,结果却让孩子们的希望大打折扣:没有可爱的动物明星,没有惊险的空中飞人,滑稽的西瓜小丑也不能登台表演——总之,一切都是那么的无趣,与孩子们的期待差了十万八千里。当笑猫与万年龟看到这一幕,他们决定帮助西瓜小丑在楠木林组建一个孩子们真正想要的马戏团。从此,楠木林成为孩子们的秘密乐园。大家在里面无忧无虑地玩耍。在这里,孩子们找到了曾经丢失的快乐与梦想。

主人公“笑猫”一直强调“童年”与“童心”的重要性。童年往往是一生中最美丽、最真实的阶段,它是幼稚可爱的,也是纯洁无暇的,但大人们一味地追求“高雅艺术”,认为西瓜小丑的表演是低俗的,所以孩子们喜欢的节目都被拒之门外。其实大人们在忽略孩子们感受的同时,也剥夺了孩子们享受快乐的权利。是的,孩子们童年的快乐是不能被任何人剥夺的。楠木林的秘密乐园就是孩子们享受童年、寻找快乐的地方。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慨自己的童年生活的快乐与美好。假期里,姥姥家村旁的小河就是我的乐园。夏天,踩水花,捉小鱼,打水漂,其乐悠悠;冬天,河面结冰了,溜冰时摔得屁股成两瓣了也仍然哈哈大笑。童年,就应该充满了笑声,洋溢着快乐。

楠木林中的秘密乐园给笑猫和他的伙伴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希望所有的孩子们都能拥有一个秘密乐园,都能享受到童年成长的快乐。

篇四:儿童文学读书笔记

《爱丽丝漫游奇境》读后感

《爱丽丝漫游奇境》是一本适合少儿阅读的好书,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作序推荐说,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现在的书太多太多了,而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比较发现,真正的好书又太少太少了,的确是这样。并且故事很离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兔子会说话、穿衣服、带怀表,而这是人才能做的事情,还因为兔子洞很深很深居然爱丽丝睡了一觉才掉到底,又因为爱丽丝居然迷失在一个锁闭的大厅里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又变小就是变不合适出不去,故事因为离奇才吸引人往下看,才牵动读者的心,这本书的作者正是打好了这张牌。

在一个阳关明媚一天,正在树上睡觉的爱丽丝做了一个梦.梦中,她看到了一直揣着怀表的兔子急急忙忙的奔跑在小径上,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跳下树追向兔子........她越跑越远,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了漫游奇境的历程。她经历了许多怪事,比如喝了"喝我"瓶子里的水,吃了一些点心啦,都有让爱丽丝小姑娘一会儿变得很大,大到整个屋子都盛不下,一会儿又变得很小,小到像一根小姆指,无论如何也无法攀上一张桌子;遇上一只坏脾气的老鼠;见到一个用扑克牌组成的王国和爱砍人头的皇后;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爱丽丝当了证人.就在王后要砍掉爱丽丝的头......

当我读完《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之后,觉得这个故事新鲜,有趣,并且很喜欢小说的主人公爱丽丝。爱丽丝 是一个天真可爱,富有同情心,懂得明辨是非的小女孩。在爱丽丝的身上反映出少年儿童纯真的天性。故事的内容看似荒诞离奇,却是孩子们心目中所向往的。但即使梦幻的,美好的,途中也难免会遭遇到坎坷。当你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不要畏惧。想想爱丽丝,让自己变得勇敢,坚强起来。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童年是个绚丽而又温馨、美好而又浪漫的字眼,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灿烂而难忘的历程,《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翁汤姆也不例外。

书中的主人公汤姆索亚出生在一个不怎么被人提起的小镇。童年的他定然是没有多少幸福的阳光。但再多的拘束,也纵然是锁不住他向往自由,渴望自我的一颗心。如果厌烦了教会学校的枯燥乏味,背负起家庭的冷落和繁重的心情,那么汤姆索亚做出了怎样的抉择?不因为生活的无味和心情压抑而倒下,汤姆毅然决定去当一个海盗,他觉得在这个社会必须要有一点作为才可解放自己。在满怀踌躇之后,他才在众多的选择中看重了海盗这个职业。但自己孑然一身的力量是小的,他明白只有团队的协作才可以助自己实现梦想,因此,他在镇上觅到了真正趣味相投的朋友——哈克贝利?费恩——虽然他是一个不怎么好的孩子,但汤姆总算寻到了朋友。有了朋友,便是齐心就有了共享,在汤姆曾经的生活中,就好像抹去了没有朋友的一面。

从他们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正直和勇敢,以及在平时生活中聪明可爱,幼稚而又认真的举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这部小说就是当时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从书中的汤姆的成长经历中,我更加懂得遇到困难时千万不要轻言放弃,坚信只要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就能成功。生活在充满阳光的汤姆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欢乐、有梦想,美梦便可以成真。终有一天,我们的天性可以自由自在的发挥,创造出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

不可否认,我非常喜欢天真活泼,自由自在的汤姆,在他的身上确实可以看到许多我童年的影子。但他自由活泼的性格特点也让别人太操心了,特别是他的姨妈,为了他,经常担惊受怕,可汤姆却不明白大人们的心思,我想这或许是汤姆身上唯一需要改进的地方。不过我最欣赏的还是他对一切新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并且能大胆实践,勇敢面对,而对自由、未来的向往和执着追求,怎能不让人啧啧赞叹呢!

人们常说:童年就像一罐蜂蜜,越吃越甜。时隔越长,就越令人回味无穷。尤其可见,童年的时光不但美好,而且十分宝贵;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只要充实地过好每一分每一秒,童年就会变得更加灿烂辉煌。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当我第一次见到此书,我以为是像《鲁滨孙漂流记》那样的小说。而当我翻开书,看了书的前言才知道,原来这是一部充满童话色彩的讽刺小说。但小说的童话色彩只是表面的局部的特征,尖锐深邃的讽刺才是其灵魂。

在这本书中,写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冒险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惊肉跳。在小人国里,他成了庞然大物,刀枪不入,一连吞几十头黄牛仍填不饱肚子;在巨人国里,他变成了巨人们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间,并与苍蝇和蜂子展开斗争;后来,他来到神秘的飞岛国,这里的人利用鸟的下部的天然磁铁和海底下的磁铁的力量,随心所欲地移动,这同时也是一个可随时传唤鬼魂对话、专门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离奇国家;还有令人深感汗颜的慧骃国,在这个人马颠倒的世界里,更有许多不可思议的故事。读着读着,我仿佛随着格列佛一起走进了那个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长得像鱼的飞岛国居民,以及慧骃和耶胡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人公在慧因国里与慧因的生活是最令他难忘的。他们的国家不会出现表示罪恶的字眼,像:欺骗、怀疑、狡猾等等之类的词。所以他们的社会不会有欺骗、怀疑、狡猾、陷害、阴谋、贿赂……。那个世界才是一个真正充满幸福和快乐的地方。以至于当主人公离开那里时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看完《格列佛游记》之后,我们不能不审视自己身上有没有这些顽疾劣根。 我们的社会虽然不像当时英国那样败落,但也不是很好。小偷小摸、乱扔乱丢、破坏公物,随处可见、杀人放火等随处可见。也是我们在电视中经常见到的事,都已经不足为奇了。 这么一个浑浊的社会,是要靠我们来澄清的。现在的我们虽然不能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来,但是可以做我们能做到的事。

快乐王子读后感

快乐王子讲述的是一位死后被人塑成雕像,站在城市广场的最高处,默默注视着人间所有的疾苦,他那颗铅做的心“也忍不住要落下泪来”。他就这样孤独地矗立着,直到那个夜晚,一只掉队的小燕子来到他身边。那只小燕子本来是飞往埃及过冬,途经这城市,在快乐王子身边暂作歇息,却意外地成了快乐王子的信使,帮他取下金箔接济穷人。天气越来越冷了,冬天越来越近了,善良的小燕子却不肯离开已经瞎眼的王子。

这篇童话充满了反讽和沉思,快乐王子这样的献身精神,遭到的却是嘲笑和诋毁。那些市议员们说,快乐王子变得多么寒酸啊,他比一个乞丐好不了多少,于是他们就推倒了王子的塑像,把他放到熔炉里焚烧。即使是那些接受了王子无私帮助的穷苦人,也无法理解王子的慈悲和博爱。得到了红宝石的母亲并不知道这天降的福气是从哪里来的,得到了蓝宝石的剧作家,居然认为这是哪个崇拜他的阔佬送来的,以为终于有人赏识他了。那个得到了王子另一只眼睛的卖火柴的小姑娘,干脆把蓝宝石当成了可爱的小玻璃珠……王尔德的笔触是锋利甚至有些残酷的,他不但在童话中,不动声色地抠出了王子的双眼,炸毁了王子的心脏,而且还要让这一切都神不知鬼不觉的,处于不被人理解的暗夜里,让人在痛楚之中更有无法排解的悲凉之感。

童话中快乐王子是真善美的化身,他献出了自己满身的财富,虽然他知道用自己有限的金钱解救大众的苦难是杯水车薪,但是他勇敢地行动起来,竭尽所能,在付出中感受快乐,他知道只有每一个人行动起来,贫富的鸿沟才能填平。快乐王子自我牺牲的崇高品质,获得了精神意义上的胜利。

长袜子皮皮读后感

看了《长袜子皮皮》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皮皮是一个傻得可爱、很神奇、爱说谎的小女孩。她给我的印象很特别:头发的颜色像胡萝卜一样,两条梳得硬邦邦的小辫子直挺挺地竖着。她的鼻子长得就像一个小土豆,上面布满了雀斑。鼻子下边长着一张大嘴巴,牙齿整齐洁白。她的又细又长的腿上穿着一双长袜子,一只是棕色的,一只是黑色的。她常穿一双黑色的鞋,力大无比。 皮皮是个十分能干的人,她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强,所有的一切家务活都由她一个人

打理,一切事情都由她自己决定,她会做许多食品,甜饼,椒盐饼,对她来说都不在话下。她尽管是个很有钱的孩子,但她一点儿也不自私,她用很多很多的钱买了许多糖果,大方地分给一个镇的小朋友。她还很喜欢说谎,她认为,说谎是一种乐趣,但撒过谎后,都会主动承认。她很顽皮,自然一点儿也不喜欢上学,对于她来说,生活是应该每天快乐地玩耍,而不是念书。她珍惜友谊又行侠仗义,她总是在弱者受到侵害时伸出援助之手,但惩罚人有讲究分寸,她耍弄小偷并不仇视。她有钱,却不小气,她不惜花钱给朋友买一等票去看马戏。她让小偷弃恶从善,让小偷帮她做事,然后奖励给他一个金币。

我们的生活中,不管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老师,我觉得,给孩子一些自由,孩子们反而会更加感谢你,他们自由支配的结果有的时候反而出乎你的意料,让你对他有一种新的认识。《长袜子皮皮》中的皮皮,他对

自己拥有权利,拥有金钱的支配,不是向我们诠释了新时期小学生他们渴求的内涵吗?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黑柳彻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被小豆豆可爱又勇敢的冒险举动而逗得哈哈大笑。比如:小豆豆的钱包掉到厕所里,她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小林校长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比如小豆豆与自己的小狗洛基相互扮狼而损伤自己的耳朵;比如小豆豆有一天单臂吊在树上,校长走过来问她在干什么,小豆豆说,她看见牛肉也是这样整天被挂着,她今天想做牛

篇五:读龙应台《孩子,请慢慢来》有感

面对孩子,慢半拍好些

――读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小悟 作为育才的教师,已经习惯了,每半年至少要看一本与教育相关的书,写一篇读书笔记。今年学校又会推荐怎样的书目呢?带着这样的企盼,《孩子你慢慢来》走进了我的世界。

能选择这本书,主要原因在于“孩子你慢慢来”这句话的简明、朴实又温暖人心。我觉得很荣幸,能够早早地就身兼母亲和教师二职,两个极其伟大的身份,生养教育的职责相融,才真正理解了“养育”一词的涵义――无私地生养,一生的教育。

这本书不太厚,我用了两天的时间读了两遍。虽说读得挺快,但随即思考的并不少,有时会不自觉地因书中那中西合璧,又定居于彼此异乡家庭的孩子――安德烈,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四种语言而惊叹环境在孩子成长中作用之大,有时又会因作者的家庭生活中语言大杂烩而生发的乐子而陶醉。妈妈与孩子的交流用的是汉语,爸爸与孩子的交流用的是德语,幼儿园小朋友之间交流用的是瑞语(瑞士话,是方言德语,和德语差别较大),父母间交流用的是英语。正是缘于耳濡目染,四岁的小孩子就能依交流对象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语言,而每一次,孩子掌握了一个新的词语后,对于细心的母亲来说,都是莫大的惊喜与欣慰。

“孩子,你慢慢来”,正如书名所要带给我们的启示一样,相信作者正是想通过自己身为两个儿子的母亲这十几年来,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性片断,与众多的母亲以及即将做母亲的朋友彼此交流。真的,我觉得自己真的从中有所感悟,正如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林格在《管一辈子的教育》一书中所说,作为家长,攻读经典教育,目的不是为了立即拿来用,而是读了不用,内化为自己的一种教育素养。通过两次品味这本书,自认为在教育思想上,有所受益,也想与大家分享。

感受一:身为母亲的老师,身为老师的母亲

身为母亲的老师,对待孩子会更多些耐心,教育孩子会更关注思想的引导;身为老师的母亲,对待子女会更多些细心,教育孩子会更注重能力的培养。所

小河男孩读后感600字

以前面我说过,很荣幸我能身兼二职,而且是两个极伟大的身份。很喜欢作者这样的母亲,生活中的多数时间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工作(写作)留到孩子入睡之后。注重倾听,与孩子成为交流的朋友;解决事情放慢半拍,去寻找孩子做事的出发点,从孩子的角度再思考,会更理解孩子;陪孩子共同学习,不论是自然界的知识,还是故事中的情节。其实想想,孩子能绑着我们,几乎如影随形的,也就是上幼儿园之前的三年时间,而恰恰就是这三年,是我们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最好时机。孩子天生好动,爱探究,极单纯,我们引导孩子怎样,孩子就会朝着我们给他指定的方向去发展。三岁的小孩,能犯多大的错误,如果我们能多对孩子笑笑,多为他解决些他的小问号,该多好。

作者定居在美国乡村,在儿子去幼儿园仅一千多米的途中,妈妈骑着脚踏车,像个导游一样,不停地给孩子介绍途中所见到的一切一切,从太阳、白云、乌云、蓝天、喷气机、风,到苹果树、葡萄藤、兔子、鸭子、蘑菇、青蛙,还有路上不停奔跑的各种车。妈妈总是很珍惜这路上的时间,又总觉得时间太短了,要给宝宝介绍的东西太多了。

是呀,想想生活中的我们,似乎总想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幼儿园、推给学校,可我们却忽略了,我们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全心地对待孩子,又怎能企盼老师比自己多用心思呢?

感受二:幽默风趣的语言,轻松快乐的生活之前对作者不太了解,读了这本书后,不自觉地查找了关于她的资料。

龙应台,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分子,台湾地区著名作家。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

她常常针砭时事,鞭辟入里,以有情眼光观察社会:其《野火集》《百年思索》《面对大海的时候》讨论的均是台湾面对国际面对世界时人民应有的自我反省与探讨,她举出无数台湾社会现象来讨论,并以中国人文化的心理角度深入解释台湾政府的作为和人民的表现,其中辛辣讽刺的文笔虽遭人反对、谩骂、或密投书至政府单位,但她仍秉着客观批判的精神,持续而正中要害地不断写出她的社会观察,龙应台无所畏惧,因为她笔下台湾的丑恶和腐化,是源于她爱台湾的不舍与心疼。

作为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款款深情。下面摘录几处我非常喜欢的句子。

鸬鹚被描述成 “这鸟的嘴巴极大,像把剪树枝用的大剪刀。奇怪的是,嘴巴下面还吊着个大口袋”。

蟾蜍被描述成“一身鸡皮疙瘩的小青蛙”。

“小提琴的声音真像森林里的小河。”

在描述下课时,她这样写道,“突然一声铃响,像爆炸一样,空气被点燃了。”

“在窗外聒噪的是数不清的鸟,是春天那忍不住的声音。”

“窗外木兰树的叶子金黄了,落了一地,好像有人用黄色的毯子将草地盖了起来。”

想想,真如鲁迅的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待时势,她的语言如鲁迅般犀利,然而面对生活,对待孩子,不论是自己的还是偶遇的,

她都会以无限的耐心去等待,以不尽的智慧来回答,以巧克力般的诱惑来引导。正如她在书中说过的:

世上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喜欢孩子的都是好人,不喜欢孩子的都是坏人。

感受三:学习依孩子的兴趣,惩罚是一生的心结

正如前面所说的,书中,作者的语言多处都充满着童趣,读起来,真的是让我很开心的。但,当她回忆自己在台湾读小学的经历时,那种记忆的片断,真的是很冰冷。倒是自始至终,作者从未贬低过中国的教育,可是,当时大家都接受的老师的种种做法,在今天被回忆起来,的确让人颇感不适。

“当‘督学’出现的时候,大家会眼明手快地把参考书放在腿下,老师也换上轻松的表情说:‘今天讲一个音乐家的故事’。等督学走了,又把厚厚的参考书从裙下捞出来,做‘鸡兔同笼’”。

“张小云没交作业,老师要她站在男生那一排去,面对着男生把裙子高高地撩起来。”

“李明华上课看窗外,老师要他在教室后面罚站,两腿弯曲,两手顶着一盆水,站半个小时。”

“张炳煌得了个‘丙下’,老师把一个写着‘我是懒惰虫’的大木牌挂在他胸前,要他在下课时跑步绕操场一周。”

其实想想,老师这样做,无非是想让孩子们羞愧自己的行为,以后不敢再那样做了。可是,面对今天这些独生子女的第二代,这样的惩治方法,能奏效的凤毛麟角。今天,从大人到小孩,都在强调人权,“南风有时要比北风更有力”,作为老师,我们能做到的也就是多鼓励他们,多引导他们,让那些在学习、行为上后进,自己还浑然不知傻打傻闹的孩子能自己顿悟;但,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企盼别人去改变孩子们的不如意,自己要多用心,因为我们是孩子的最后一棵救命稻草。

作者的大儿子――安德烈,为本书作了跋。书中有一小段话,我觉得特别熟悉:我承认自己是个顽皮的孩子。琴弹得不好,泳游得不精,我也没法倒过来“指控”她说:“当年我小,你应该强迫我啊。”因为我记得那么清楚,当年她就说:“好,现在我不强迫你了,但是你长大以后不要倒过来埋怨我没强迫你喔。” 多么熟悉的对话,这些话我总会对我的学生、我的女儿说,真的。想想,我们小时候,母亲常常会用所谓的粗暴的“打骂”来教育我们,甚至强迫我们,所以今天,听话的我们多数因踏实、认真而能够自立于自己的生活。可是,我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学生的时候,通常是“哄”“引导”,能教育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吧,将来是不是后悔,只有孩子们自己知道了。大人的想法是:

我们真的尽力了。小孩子的想法是:当初听话点就好了。反正,谁都别怨谁,方向是自己选的,路是自己走的。

感受四:面对孩子的选择,放慢自己的节奏

小孩子的思维必定是不成熟的,有时候,他会突然冒出让大人难以接受的话,会做出让大人难以面对的事,但,多数情况下,如果我们放慢自己的节奏,哪怕只是半拍的停顿,我们就会做出不同的判断、采取不用的方法。

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情节,安安随作者回到台湾老家,在好奇的驱使下,妈妈告诉他,柱子上缠绕的,张牙舞爪的那是龙。回到欧洲,安安在电车上,突然就对着窗外大声呼唤着“龙!”,妈妈的眼睛不断地搜索,并未见到龙,可是她放慢了自己的节奏,开始寻找,终于明白过来,那准备迎接圣诞节的彩饰,对于安安来说就是龙,龙就是长条的东西。未及纠正,一阵秋风吹过,那鲜红的彩带在风里波浪似的翻滚,此起彼落,妈妈呆住了,连她自己也认定了,这是“龙”。后来,安安在地毯上排自己的车队,竟也冒出来个“龙”,有了经验的妈妈放慢了自己的节奏,开始迅速地思考,笑着告诉安安 “车水马龙”。 我喜欢这样的妈妈,她总是能放慢自己的节奏,让自己充分的思考。试想一下,如果在大街上看到彩带时,妈妈厉声厉色地告诉孩子,“别瞎说,那是彩带”,也许孩子在玩小汽车的时候,也就不敢去想象,去试用语言了,更不会知道“车水马龙”。

洞悉孩子的世界,今天物资富庶环境中的妈妈与昨天为衣食而忙碌的妈妈是不同的,我们更应用心地教育孩子,不能总是托辞――没时间。

面对孩子的错误,我觉得,更多的时候,也要慢半拍来处理。就像静候在最后的黄雀一样,要看清楚孩子到底想做什么,要想清楚他为什么要那么做。真的,如果我们一味地在孩子面前厉声强压,势必会让他在家长面前拘束,而到家长的背后去放纵,那样,会更危险。书中曾有一段,安安陪母亲去妇产科做检查,老医生和小孩子之间有一段让我们听着会脸红的关于生理的对话,然而孩子在与医生的交流中,运用了自己看过的《人体的奥秘》中隐约的记忆,让自己的很多懵懂结合生活变成了知识,潜移默化地上了一节实习课。其实,目前我们身边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越来越科学化了,多数家长都会告诉孩子,你是妈妈生的,而不再是老一辈的“捡来的”。很巧,前几天陪女儿看《大耳朵图图》,里面也涉及到了小孩子性别的知识,通过动画片,告诉孩子男女、爸妈、生孩子等等知识,真的挺好的。再反过来想想,那么多十六七岁花季少女,做出后悔的事情,甚至遗憾终生的,真的是生理知识匮乏,相应的引导不够造成的。

啊,合了书,收了笔,神却还在游荡。我感觉这本书适合所有已经或准备作母亲的人看,适合教育工作者看。最后把自己曾经在迷途中的几点顿悟与大家分享:

作父母很辛苦,但决不痛苦。我们常常会抱怨养孩子有多累、有多气,但在内心深处,洋溢着的却是幸福。

作父母多好,正是我们用自己的辛苦,完成着延续生命的使命。“能够见证宇宙的蕴吐,是多厚的恩泽啊!”

凡有爱的事情都好办一点,怕的是恨,不是爱。即使我们的态度很坚决,即使我们的声音很严厉,但,只要是出于爱,就会被理解,就会被接受。“让我们的孩子在爱中出世,在爱中成长。”

作者说,孩子是天使,是特别赐给妈妈的礼物。我想说,学生也是天使,是特别赐给老师的礼物。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