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纸船寄母亲的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26:19 小学作文
纸船寄母亲的答案小学作文

篇一:冰心《纸船-寄母亲》阅读答案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文中“我”指( ),“你”指( ),“它”指( ),“她”指( )。

2.诗中的“白船儿”象征诗人对谁的思念与热爱?

3.诗人明知纸船是无法越过“万水千山”到达母亲身边的,为何还要“不灰心每天叠着”?

4.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世界各地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以颂扬母亲的伟大。母爱是什么?

1.”我”指的是冰心。“你”指的是母亲。“它”指的是小船。“她”指的是女儿。 2.象征着对作者母亲的思念与热爱。 3.因为这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无限的爱与深切的思念之情。 4.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望采纳!!请不要复制我的答案!!谢谢!!

篇二:纸船寄母亲

五年级上册14课《冰心——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

3.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能感受自己的母爱。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体味诗歌内涵。

2.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仿写诗歌。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基调,有感情地朗读。

课前准备:

教师: MP3歌曲、PPT课件。

学生: 查阅冰心资料,了解本诗创作背景。

教学设计:

一、认识作者、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1.出示冰心诗歌:《别踩了这多花》指名同学读,这是谁的作品? 学生回忆有关冰心资料: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和《寄小读者》以及散文《往事》。她的诗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主题。其文笔凝练、清丽,短小隽永。 你有过与父母、朋友分别的经历吗?你想他们时怎么办?

2.创作背景:

1923年秋23岁的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船赴美国留学。第一次远离祖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当她孤零零地随着航船在海上漂泊时,对亲人、对母亲倍感思念。由于当时通信条件有限,她不能打电话,更不能上网,此别就是3年,1000多个日日夜夜,何时能回到母亲怀抱?在太平洋的习习海风中,冰心含泪写下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纸船——寄母亲》

你是怎么理解题目的?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纸船寄母亲的答案

课前大家已经读了诗歌,老师想听听大家的朗读。

1. 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诗歌。要求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注意要读出诗句的节奏和情感。

2. 多指名几个同学读,在小组内试着说说你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 教师配乐朗读

注意听老师的读和你的朗读有没有区别,从老师的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4. 哪位同学说说自己听得感受。

师:诗歌是一门浓缩的语言艺术。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语句、美的韵律、美的画面、美的情感。“诗歌要用心来品读。不仅品凝练的语言,更应品其内在的情感。”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来感悟诗歌独特的魅力。

三、赏析诗文、品味意境

1.教师带学生学习第一节

要求: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一节,读完后想一想哪些词语用的好?表现了什么?

抓住:从不肯 总是、一只一只 舟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

(做出评价)

2.自学第二三节

自学提示:a读出诗的节奏

b体味诗的情感(画出你认为最能够表达作者感情的词句简单写写你的感受)

c理解诗的内涵

山水寄意,草木传情。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苏轼曾借空中的一轮明月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青年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借眼前的苍茫大地,抒发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雄心壮志。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 本文作者正是借着什么抒情呢?冰心正是借着一只只小船表达对母亲的无限的思念。

3.如何理解诗歌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悲哀是不能和母亲团聚,想见不能见。诗人想象纸船能进入到母亲的梦中,向她倾诉女儿对她的无限深情。

5. 指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二三节。

6.学完了这首诗,老师对你的朗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朗读标准:

声音响亮 吐字清晰

节奏舒缓 感情深沉

体味诗情 进入诗境

播放音乐:学生朗读全诗。

四.拓展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歌颂母亲的诗文、歌曲比比皆是,大家来欣赏:

古诗:唐代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纸船是来自远离家乡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浓浓的爱,此时,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你想对母亲说的话写在纸船上。(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篇三:《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作者:吴春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第03期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冰心及其作品,掌握意象、意境和托物言情的写作

手法。

2.在欣赏图片、配乐诗朗诵及音乐的过程中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数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掌握作者对母亲(祖国)的思念之情。

四、教学过程

导入:

1.教师由手上的一张白纸,引出《纸船》后,学生齐读。

2.教师介绍作家作品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小桔灯》等。

3.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1923年夏天,23岁的冰心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到美国留学。离开上海后10天,在船上,在远离故乡、远离母亲的茫茫大海上,女诗人冰心写下了这首诗《纸船—寄母亲》,以表达对母亲(祖国)的思念之情。

【初次感知】

学生朗读这首诗。

教师播放网上下载的配乐诗朗诵《纸船—寄母亲》,学生听完后会觉得朗诵者读得非常的深情和投入,而自己却读得淡而无味。于是教师让学生再一次朗读。学生再一次朗读时就比第一次朗读得更有感情了。

【深入感知】

(一)投影:第一幅图(近景:大海→轮船→人物→一张白纸→海面上的几只纸船→第一节的诗句)。

然后学生齐读第一节。

问题:

1.这一节主要写“我”在干什么?(叠纸船、抛纸船)

2.哪些词语突出了“我”的感情?(从来、妄弃、总是、留着)

3.这些词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对母亲的思念与执著)

(二)投影:第二幅图(远景:海水→轮船→人物→很多纸船在船头和海面→第二节的诗句)。

学生齐读后讨论:

1.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继续叠纸船、抛纸船、纸船被抛出后的不同情况)

2.哪些词再次强调“我”的执著?(不灰心)

3.“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这句话的含义(内心的执著;寄托思念的方式;排解忧愁)

(三)投影:第三幅图(母亲睡在床上→月亮和星星→梦中梦见了白船→第三节的诗句)。

学生齐读后讨论:

1.①找出这一节的人称代词

你:母亲 他:纸船 她:冰心

②投影

2.“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的含义是什么?

爱是对母亲的思念。

悲哀是指漂泊异乡的孤独和对母亲的思念。

3.归纳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想象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中。

【深入探讨】

教师把全班分为八个小组,小组讨论这首诗中纸船的象征意义:

纸船象征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

【真情回味】

1.总结全文:

2.师生一起欣赏《念故乡》(七年级《音乐》书中的一首歌),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感受冰心离开母亲(祖国)时的内心。

(作者单位 贵州省福泉市藜山乡初级中学)

篇四:《诗两首》(纸船,母亲)同步练习(附答案)

《诗两首》(纸船,母亲)同步练习(附答案)

第一部分

1、填空:

⑴冰心,原名 ,现代著名 , ,著

有 、 等。

⑵泰戈尔, 著名诗人,作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重要诗作

有 、 、 、 等。

2、给加点的词语注音。

妄弃( ) 馨香( ) 晨诗( ) 凝注( ) 悠远( )

3、请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①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②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词。

③庙里晨祷的馨香向我吹来像母亲一样的气息。

④我觉得我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

4、《纸船》一诗中,诗人赋予“纸船”什么含义?又是如何将自己的思念告诉给母亲的?

5、《纸船》的开头用词语“从不肯”,“总是”,“一只一只”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面对纸船遭遇的“不测”,诗人为什么“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诗人希望纸船最终到达的地方是哪儿?

7、诗中的神来之笔“纸船入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求它载着它的爱和悲哀归去”中的“它”指什么?怎样理解“爱和悲哀”?“归”到“哪儿去”?

第二部分

(一)

阅读泰戈尔的《母亲》,完成8~14题

母亲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在我游戏中间

有时似乎有一段歌调在我玩具上回旋,

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但是当初秋的早晨

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

庙里晨祷的馨香向我吹来像母亲一样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当我从卧室的窗里外望悠远的蓝天,

我觉得我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

布满了整个天空。

8、诗中反复说“我不记得我的母亲”,为什么又强调自己忘不了母亲的歌调,气息和眼光?

9、诗中写母亲的记忆,写了哪三个片断?

10、怎样理解“歌调在玩具上回旋”?

11、“庙里晨祷的馨香”怎么能吹来母亲的气息?

12、我为什么“觉得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

13、从诗的字里行间中,充满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你能谈谈你印象中母亲对你的关切、对你的爱吗?

14、《纸船》和《母亲》这两首诗,你最喜爱哪一首?谈谈你的看法?

(二)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摘自冰心《繁星》)

15.这三节诗诗人用了 的修辞手法。

16.这三节诗之间按内容来看是 关系。“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是暗指 。

17.诗歌要求语言精炼,诗中作者抓住芽、花、果的 特征,用 、 、 三个词形象地进行了描绘。

18.“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19.这三节诗的寓意是什么?

《诗两首》答案

1、⑴谢婉莹、文学家、儿童文学作家、《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⑵印度、《故事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 2、略 3、①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②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调③庙里|晨诗的馨香|向我吹来|像母亲一样的|气息④我觉得|我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 4、纸船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颂歌。(意近即可) 5、表现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深。6、诗人把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寄托于纸船,希望纸船能载着诗人的思念到达母亲的心口。 7、略 8、正话反说,强

调母亲的难忘。 9、①在晃动我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调。②母亲在庙里为我晨祷。③我远望时母亲对我的凝注。10、略 11、略 12、母爱是广博的,它充满着我的生活的各个角落。(意近即可) 13、关键是母亲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14、略 15.拟人 16.递进。果树从发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17.色彩。嫩绿,淡白,深红。 18.不能互换。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青年需要学习、提高使自己成才,而“花儿”、“果儿”的作贡献,作牺牲,又如青年掌握本领后要为人类作出贡献,创造成果后要甘于作出牺牲。(意近即可) 19.说明青年人充实、提高、发展自己是为了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

篇五:《纸船——寄母亲》教学案例

《纸船——寄母亲》教学案例

卢升华

一、教学设计理念

诗是文学中的精品。“诗无达诂”表明了诗永远的魅力与无穷的内涵。而冰心的“纸船”系列又以小诗派风靡一时。入选初中语文教学,显示了它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情感的体悟处于浅显阶段,诗歌学习,主要以引导学生读为方法,感受诗中的形象,把抽象、含蓄、深沉的情感拟化为具体的纸船,托物寓情中,诞生母爱与美的升华。由此

1、突破以物传情的写作手法的难点。

2、渗透人间母爱亲情的真挚与美善。

二、具体构思

1、教师引导以声情并茂的朗读渲染气氛。

2、学生活动以想象拓展进行语言描绘。

3、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多媒体图文并茂引向内心的共鸣。

三、教学步骤

导语:老师请同学们和我共同欣赏一支TV歌曲《流浪的人》。歌词大意: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冬天的寒风正飘着雪花,把的泪吹下??听完歌声,你感悟到什么?以流行歌曲中玩转忧伤的情调,唤起学生内心深处无形的酸楚。从而引出,假如有一天,我们也漂泊在外,你会怎样表达你对母亲的思念。今天,我们共同来品悟现代女作家冰心赴美留学旅途中描述思念母亲的诗篇。

(一)明确任务

反复诵读,读出你的领会的情味。

(二)整体感知诗篇

1、找5名同学诵读。

2、学生读诗后,师评价有的同学某节某句读的很到位。下面就请同学们自愿结组讨论诗的每一节,每一句到底应该用怎样的情调去读。

3、找同学来范读。你认为自己对哪一节领会最深切,就有感情的来读这一节。

4、师范读。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最想读的是哪一节吗?老师给大家读一下我喜欢的第三节: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川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情感要深沉、真切。结尾要悲痛与苦涩。

5、感悟之后,深情的再读一遍。

(三)重难点高潮

通过反复诵读,同学们已经领悟了《纸船》所要再现的情感——对母亲的思念,这种思念作者又是怎样把它表达出来的呢?(提问)同学们讨论分析,教师加入学生中活动,共同讨论本首诗是怎样把这种深切的思念体现出来的?

师辅导:漂洋过海的作者,在精心的保存着一张张的纸,把它叠成一只只小船,为什么这么精致而细腻?因为它的每一折痕,每一角度,都蕴含着作者的屡屡深情。为什么要折船,而不是其它东西呢?因为船可以漂走,可以流到远方,就会使人产生会不会流到我们所要它去的地方呢“正因船能给人带来这样的遐想,而又在特定的环境——大海上,恰好这一灵感也就诞生了。

总结:此时此地,小小的纸船,它不在无生命,它已经饱含了作者无限的情感,那就是对母亲的思念,犹如“我寄愁心与明月”一般,“心生两地,情同一处“,相信母女连心,该会心有灵犀吧!

同学们,你们会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情了吗?怎样去表达呀?——引出借物抒情。对了,礼尚往来!发自真心的,用汗水凝结的东西才最珍贵。

四、想象拓展口语表达,学生活动。

提问:同学们能把《纸船》这首小诗用一组画面的形式描述同学们吗?可以畅所欲言。把诗歌文字语言形象再现化,使学生动起来。四、想象拓展口语表达,学生活动。

思考:通过学习《纸船》,同学们感受了借物抒情的手法,那么就请同学们思索生活中当你产生某种感情时,你会借助哪些物来表达?找同学畅所欲言。激发思考兴趣:考试成绩优秀时,家人团聚快乐时,同学相见惊喜时,对老师感激时??使学生由诗歌学习动起来。但学生回答兴奋时,教师适时引入。

提问:这么好的《纸船》给恶魔带来了这么深切的感受,下面让我们大家都来当一次小导演,给《纸船》设计一下影视画面吧!要求:自己设计!

五、媒体信息与学生的沟通交融

多媒体音响《纸船》与学生个人想象的对话:通过大海、轮船、少女、纸船,朗读共同效应走向再一次高潮。

1、师范读。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最想读的是哪一节吗?老师给大家读一下我喜欢的第三节: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川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情感要深沉、真切。结尾要悲痛与苦涩。

2、感悟之后,深情的再读一遍。

会给人以温暖和爱。这种借物言情的手法在文学作品中被称为——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点题)

六、板书设计

寄母亲

纸船—— 借

∣ 物

思念—— 抒

七、课下练笔

你能借物抒发某种感情吗?比如当你的忧伤、失望、痛苦、快乐的时候,你将怎样表达你此时的情感呢?课下写在练习本上。(结束)

八、教学反思:现代诗教学重在读的教学,一读为感知:二读为画画:三读为主旨。诗是文也是画,一篇好的诗,在学生心中形成的应是如诗似画的,。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