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引人思索的生命现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4:31:28 作文素材
引人思索的生命现象作文素材

篇一:生物的生命现象教案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会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会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②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重点、难点) 2.能力目标

通过事物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举例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 ②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学生对生物并不陌生,在小学的科学课中已有认识。所以本节课采用“激趣-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识别身边生物的基础上,描述生物的生命现象,从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初一新生有着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天性,利用这一特点,多设计探究性的活动,如:调查校园、观察生物的生命现象等,寓教于乐,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课前准备:校园景物调查表;一盆生长旺盛的含羞草;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与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关的资料。

1

2

3

4

5

篇二:人生的标点

我希望我的人生是一个句号,圆满而充实。

母亲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个逗号,总有未完的续音,这样才不会终结,才会充满希望。于是,当我失败时,再也不愿让衰草抚慰伤痕,拒绝让微风抚平记忆。我要靠我自己站起来,是的,要靠自己,我要自己去写完那逗号后的下文。渐渐地,我懂得了“逗号”的真正内涵。

父亲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个冒号,永远都给人启迪,引人思索。于是,我在生活中尝试着发现,尝试着拓新。记得,是太阳的柔光,是落叶的飞舞,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春去秋来。我便用心灵在人生的冒号后写下我最珍贵的感受。

爷爷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个引号,把经历中最刻骨铭心的片断“引”起来,藏在心底,让它成为回忆的瑰宝,前进的鞭策。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启蒙老师:是她牵扯着我走向人生大门,是她教会我如何做人。是她在我悲伤时给我心灵的安慰,在我失败时给我重振的勇气。我将这段记忆放在引号中,我心灵深处的宝石。

奶奶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串长长的省略号。面对自己的荣誉、鲜花,省略些吧。这样,你才能淡泊一切浮躁,去寻找一种比生命更长久的踏实。面对别人的过错,省略些吧,这样,你才能微笑着用你的胸怀去容纳整个世界。于是,我学会了什么是沉着,什么是宽容,我兴奋地发掘:我应有的一颗包容万物的心灵。

终于有一天,母亲对我说:“孩子,其实没有谁的人生可以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句号,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可贵的是,你一直都在追寻着句号。这不是目的,而是过程。但重要的,也就是这过程。”

我忽然间发觉:我在寻求“句号”的过程中成长了。我懂得了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一个不以生为始,不以死为终的过程。于是,我学会如何去珍惜所所经历的一切。曾经的历程就像退了潮的海,虽已不再汹涌澎湃,但它还是将贝壳留给了沙滩。

我,虽然没有得到人生的句号,但我已经拥有了最弥足珍贵的经历。毕竟,只要努力追求过了,就可以无悔。

我相信,我人生的标点终究有一天会成为一个竖立的感叹号!

篇三:人生年轮的思索

人生年轮的思索 美好的时光很容易度过,青春年华转瞬即逝,岁月不知人间忧伤甘苦,更不会在意芸芸众生的兴衰生死,自顾撒风播雨地一路走来,催促生命的年轮增长一圈。花开花谢妍丽在,岁去岁来催人老,蓦然回首,人生征程已攀登过巅峰,尽管前方依旧是一片风光旖旎,但壮怀激烈之心已不复存在;岁月沉淀了浮光花影,将生活真趣和文化菁华酿造成甘醇老酒,沉醉了游客,熏染了天涯人:逝去的已经永远逝去,没有岁月可回头。

世事变化莫测,人生充满戏剧,东邻哀怨命多舛,西邻喜庆紫蟒长,没有千篇一律家庭幸福,没有雷同的人生诗篇。岁月如水,匆匆而去不回头,带走了风华正茂,磨灭了好高骛远的雄心壮志;生命似歌,曲调高低依韵唱,不管潮起潮落,以一颗感恩的心善待生活和朋友。

岁月蹉跎,在我们慢慢长大乃至日渐衰老的过程之中,每个人的发展趋势和结局呈现出千差万别。不管我们为社会做了些什么,主观上是否存在为社会的和谐进步增砖加瓦,但是,我们的勤谨奋斗就是为社会的富裕繁荣贡献了青春和力量,我们为之奋斗的生活必将会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高歌前行。

篇四:暑假语文作业答案

答案一

1、 ①描写景物生动活泼,层次分明。由远及近:远景(林断,山明),描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近景(竹隐墙,乱蝉,衰草),描写翠竹遮隐城墙,小池塘长满枯草,蝉声四起。在由上而下写景:上写白鸟在空中翻飞,下写红水。

②动静结合,形象逼真。词中写“林”“竹”“山”是静景,但是应用了动词“断”“明”“隐”,使得景物栩栩如生;写动景“乱蝉”“翻空白鸟”,动静结合,生动描写出夏末秋初的美丽图景。

③写景有声有色,相映成趣。“乱蝉”写雨后蝉的鸣叫;“翻空白鸟”与“红蕖”红白相映,色彩鲜明;“细细香”写荷花散发出的淡淡清香。

此外,还可以从炼字、修辞、寓情于景等方面分析,只要有理有据则可。(3分)(选取一个方面即可)

2、词中景物都是“昨夜三更雨”后作者乘凉爽出游时的所见所闻,从表面看这似乎是作者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得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其实从“又”“浮生”等隐约可见作者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失落情绪。(4分)

3.A(乘:登)

4.A(体现王方翼“仁”的是①②,体现“智”的是③⑤)

5.C(C误解了“副”的意思,“副”在此作动词,意为“担任??副手”,“诏方翼副手程务挺讨之”意思是“诏令王方翼担任程务挺的副手,前往讨伐”)

6.①适逢蝗灾,年成差,各州都有穷苦人死在道路上,但肃州得以保全生命活下来的人很多,州人因此为王方翼立碑,对他颂扬赞美。 ②王方翼在热海屯兵,与叛军连续战斗,一支流箭穿透了他的手臂,他用佩刀慢慢地把箭截断。

7.因为故事情节都是围绕“丰裕”的老掌柜和四媳妇两位主要人物展开的,详写“丰裕”,使得故事重点突出,人物形象鲜明。(2分)略写“永昌”,以“永昌”的衰落反衬“丰裕”的兴盛,从而更好地突出诚实是致富之本这一主题。(3分)

8.这些现象表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恶劣,以弄虚作假为荣,人们为赚钱而不择手段。(3分)作者这样写反衬出新媳妇诚实经商,让利于人行为的难能可贵。(3分)

9.新媳妇在听到公公让星秤人在秤上做手脚,打算通

引人思索的生命现象

过坑害顾客赚取黑心钱的时候,不动声色,而是让星秤人改星秤,让利于顾客,这说明她是个有主见,有眼光,讲道德,诚实经商的人;(3分)在米店生意兴旺时,她不摆功,直到年底公公向众人炫耀时才揭开谜底,又说明她处世精明,善于处理好长幼关系。(3分)

10.示例:有必要写。本文通过公公与媳妇在星秤上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他们经营的不同理念,作者强调的是只有诚实经商才能致富,结尾画龙点睛,同时由经商拓展到做人,说明做人同样要保持诚实的道理,又升华了主题,因而不能删除。

没有必要写。本文通过公公与媳妇在星秤上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他们经营的不同理念,作者强调的是只有诚实经商才能致富。这一中心通过具体的情节描写已经表现了出来,读者完全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加了这个结尾,反而显得画蛇添足,使小说缺少了一种含蓄美。

答案二

1.答案有两种。

①喜欢欧诗的结句。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饯别宴会上作为助兴的音乐,因离别在即,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结句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

②喜欢黄诗的结句。结句是说弥漫在水天之间的风月在替人悲愁。以景物的凄凉衬托人的愁绪。拟物为人,以景传情,点明景替人愁,意味深长。

2.欧诗中的“常日醉”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诗人矛盾、激动的心情,饯行时当地民众所表现出来的真挚友好之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黄诗中的“常日醉”是说我只是像往常那样喝醉了酒,下文景物的多愁善感与自身的浑然沉醉构成对比,因而他的醉是借酒浇愁的外在表现。

3、答案:D 解析:居丧,指母亲的丧事。

4、答案:B 解析:A项的第二句体现了郭太的耿直而不为仕途,而不是“鉴品士人”。C

项的第二句是涿郡卢植对郭太的敬重之语。而不是“鉴品士人”。D项的第一句是说郭太的免遭陷害后,回家教授弟子。不是体现它的“好学善友”。

5、答案:C 解析:C项的后半句“后来母亲去世,郭林宗在野外号哭,极为悲痛”是太

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害死后所为。

6、答案:(1)天子不得以他为臣,诸侯不得以他为友,我就不知道他的其它情况了。 (关键字是“臣”、“友”、“其”各1分)

(2)郭林宗所举荐选拔的官员,都如他所鉴定的一样。 (关键字是 “士人”)

7.⑴柔弱秀美;⑵坚韧顽强;⑶秀慧智巧;⑷它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属性。(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8.特点:使用比喻的手法,把江南比作“永远唱不完的歌”,突出了江南集秀美和壮美于一身的特点,深情地讴歌了江南美丽的风光和杰出的人物。(“比喻”的手法1分,比喻的作用2分。只从“柔美”和“坚韧”,或“风物”和“人物”一个方面来概括,也给2分。)作用:以“如诗如画”总结全文,以“似水流年”呼应题目,强化热爱江南的情感,突出讴歌江南的主题。(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如果抽象地答“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答出两点或两点以上,给1分,答出一点,不给分。)

9.⑴赞同。理由要点: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风貌对人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南方人细腻,北方人粗犷,海上的人敢于冒险,山里的人质朴踏实,都说明人的性格和所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②这是一种构思的技巧,这样写既突出了江南的特点,又可以把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和古往今来的人物都汇聚到“江南的水”这个点上,使文章有了一个具体的贯穿全文的线索,显得紧凑而集中。

⑵不赞同。理由要点:①人的性格和地域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同一个地方的人也有极大的性格差异。②因为江南的水有两重性,就把江南的人分成两种,这样的构思牵强附会,弄巧成拙。

答案三

1、本诗中三、四句表达了这种意思。 (1分) 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3分)(意思对即可)

2、第三联诗人从侧面对海棠进行烘托。(1分)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

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则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3分)(意思对即可)

3、B(“枉”应解释为“屈尊”。)

4、A(④指刺客的特点;⑤说的是严仲子;⑥指聂政的聪明、机智。)

5、D(“于是不顾老母亲还健在的现实”与事实不符。)

6、(1)一位贤者,因为别人瞪他一眼而气愤不堪,从而来亲近信赖一个穷困鄙陋的小民,

我聂政哪能对此独独不吭一声、毫无反应就算了呢!

(2)前些时候我没有答应严仲子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母亲尚在。

⑶ 于是谢绝了车骑随从,聂政辞别严仲子,独自一人启程前往。

7、作者对普通人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生活关注,充分展现了作者悲天悯人、宽广深厚

的人文情怀,是作者对生命的悲悯和救赎,对生命本体的哲学思考。(4分)

8、(1)答案:作者创作的主要目的是对人类命运和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层思考。(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作者对浪费生命、挥霍生命甚至破坏生命现象的揭示和痛惜,表明他极度关

爱生命的人文情怀。(2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作家用慈爱和悲悯的情怀,执着于人类生命关爱和拯救。(2分)(意思对

即可)

9、(1)作者想的是人们更迫切需要什么,他是一个视责任为天职的人。

(2)作者有多年从医同病人携手与死亡斗争的经历。

(3)作者在藏北高原当兵十几年,痛感生命的宝贵与短暂。

(每点2分 共6分)(意思对即可)

10、(1)作品《红处方》是对人类屡禁不止的吸毒现象的描写,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人性

弱点, 很多电视台多次联系,作者迟迟不答应,可以看出作者对此部作品特别重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悲悯和尊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以及对人类自身发展的终极

关怀。(3分)(意思对即可)

(2)这样写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题,卒章显志。表达作者关爱人类、尊重生命的思想感情。(3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四

1.“回头烟柳渐重重”一句描绘出词人一步三顾、不忍离去的情态,船儿渐去渐远,柳色愈来愈浓,离愁也逐渐加深。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一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淡云”对“寒日”,“孤雁”对“暮天”,“远”对“红”,环境气氛的渲染、景物的烘托,准确地传达出词人旅途的落寞情怀。

2.情景交融的写法。本词是抒写词人羁旅行役的愁绪,为了传达出这种心境,作者选取了烟柳、孤雁、寒日、淮月、残灯、轻浪等景物,缘情布景,以景写情,凭藉对这些典型意象的描绘和气氛的渲染写旅愁,从而产生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3、A忧:(父母的)丧事

4、 B ②突出他的廉洁 ③纪律严明 ⑥热爱读书

5、B、“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帮助”无中生有。

6、(1) 李乌奴认为他的行为壮烈,更加好好地对待他,邀请他与自己共事。

(2) 杨公则做官虽然缺少威严,但是自己保持廉洁谨慎,官吏和百姓都很高兴。

(3) 现在国家不因为我衰朽懦弱,任命我为前锋,与古人相比,可见朝廷对我还是看重的啊。

7、作用;承上起下。承上文“每个从山村走向都市的人,大概都有一个如梦如幻的村庄记忆”,(1分)引起下文,引出下面对村庄的回忆和感伤。(1分)

因为:原来记忆中的村庄景象已经颓败与凋零,甚至面目全非,记忆与现实形成巨大的反差。(1分)而我甚至连已经拆除的老屋的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手中没有一个老村与老屋的对象,只有发黄的记忆。(1分)我已找不到自己的根脉,也挽不住逝去的岁月!所以“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1分)

8、(1)拟人。如“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鸭与鹅则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池湾奔去”。这样写将家禽的形象人格化,使之更加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童年记忆中家禽家畜的美好印象和怀念之情。

(2)对比。作者将鸭与鹅的形象进行对比,突出了二者各自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记忆中的村庄与如今的村庄进行对比,突出了作者对童年村庄的怀念。

(3)排比。“鸡们??狗们??鸭与鹅们??”,运用排比很有气势地写出了家禽家畜蜂拥而出的景象,表现了当年村庄的勃勃生机。

(4)短句。如“童年的井、童年的河、童年的树、童年的鹅、童年的麦田和童年的菜园”和“它们头颈高昂、步履轻盈、声音清扬,是动物中的君子,真有气宇轩昂、国色天香和超凡脱俗之姿,令人叹为观止!”富有气势和节奏,生动地写出了往昔记忆中的美景。 (4点,只要说出3点,手法1分,解说1分。)

9.(1)对村庄怀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2)对老屋没有留下照片耿耿于怀和惴惴不安。

(3)对老屋中的人(小舅、母亲)的无限怀念之情。(4)对一同与我度过四年高考复习课程的老屋的怀念与感激之情。(5)近些年老村、老家的老旧之物越来越少,令人懊丧。(6)对老村与老屋的怀念是热烈而平淡、激动而冷静、亲近而遥远。(1点1分)

10、并不矛盾。(1分)前者是说作者虽然没有一个老村与老屋的物件,但心中对老村与老屋的某些记忆却是越来越清晰,难以忘怀,就像雨过天晴后沾满露水般清新。(1分)后者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老村与老屋离我渐渐远去,甚至会消失,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就如同花瓣凋零一样无可挽回。(1分)即在客观事实上,老村与老屋会逐渐消失,但我心中却努力记住老村与老屋中那些感动过我、对我的成长和心灵有益的人与事!(1分)表达了作者作为游子对老村与老屋的难以忘怀的感情,是自己远走天涯的生命的根系。(2分)

答案五

1、作者既以“春残”二字概括点题(1分),又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花飞”

来具体表现花落鸟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3分)。

2、两首诗都通过对“不改清阴”的幽竹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其不为俗变的高尚节操的赞

美。(2分)在写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反衬手法,用众芳的凋零来突出翠竹的“不改”之情志。(2分)

3、D(“困”在此句中的意思是“健康状况陷入困境不能好转”,即病危)

4.C(排除②⑤⑥)

5.D(梁鸿生前只是交代他死后不必归葬乡里,并没有留下葬于要离的墓旁的意愿。是皋伯通等人觉得像梁鸿这样的高节之士,既然不愿归葬乡里,那么葬于要离墓旁是合适的)

6.⑴邻居的老人们看到梁鸿不是平常人,就都责怪那家主人,并称赞梁鸿忠厚老实 ⑵很多有势力的人家仰慕梁鸿的高尚节操,要把女儿嫁给他,都被梁鸿谢绝

⑶那人替人打工却能让妻子如此敬重他,绝不是等闲之辈

7.瑞士国土狭小,物产有限,人口稀少,语言文字也不统一,但是安危如磐,巍然独立。

(4分,只答“瑞士就是安然如磐,巍然独立”得2分)

8.(1)与三峡(西湖)比较,写出露卡诺的湖光山色;通过湖边的山、树侧面衬托出湖水

的清澈宁静;通过游人如织、百看不厌侧面表现景色的吸引人。

(2)这样写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使湖山美景更加具体和全面。(6分,第一问4分,

答出两点即可,一点2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9.(1)内容上看,小女孩“把这里青山绿水,敷上异彩,幻出精神”,使“山光”与“花

色”(或:自然景色与人的精神面貌)相映成趣。(2)从结构看,通过小女孩活泼自由的精神面貌,说明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度,引出下文对瑞士凭什么立国的答案(或:为下文表达中心作了铺垫)。(内容2分,结构2分,意思对即可)

10.主旨:通过对瑞士露卡诺湖的美景和人民精神面貌的描写,表达了人为了自由,就会有

无限的智慧和勇气,国家和民族就会巍然挺立这一主题(或:表达作者对瑞士立国之本的独特思考)。

思路层次:(1)提出瑞士凭什么立国的疑问;(2)扣住“山光”与“花色”,描写露

卡诺湖的湖光山色和人民生活的自由幸福;(3)表达对瑞士立国之本的思考,提出本文主旨;(4)结尾渲染夜晚的宁静,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概括主旨2分;思路层次4分。每层1分,其中第二层分两条回答亦可)

篇五:2015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模拟题

2015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

A:哈三中2015年高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穿越无言 成为自己——专访于丹

文/一盈

2008年春节于丹再次亮相《百家讲坛》,于是关于她的争议再度响起。下面是《读者》

(原创版)对她进行的访问。

《读者》(原创版):2008年春节,我们又在《百家讲坛》中看到了你。在不绝于耳的

争议声中,为何还要触碰这个敏感地带?

于丹:其实我所有的言行都只想做一件事:完成生命态度的传递。就是说在一个喧嚣的、

同化力量很强大的人间穿过,我们怎样才可以更坦率更真诚更快乐地做到自我?我坚信每个

人在世界上,终其一生的成功不是成为偶像、楷模,而是——最终成为自己。每个人都有与

生俱来的生命热情,但我觉得多数人完成的是一种生存,一种默然存在,一种物理现象,不

在状态。

《读者》(原创版):何为“状态”?

于丹: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三种不同境界。“好之”

已经很高了,但我认为它尽管崇高,却未免沉重。我更喜欢第三种,“乐之”,即“enjoy”,

不仅可以承担重任,还能够举重若轻,有一种生命的欢欣与轻盈。我们不可能成为超人,但

可以完成自身的开发,让自己达到一种最饱满的状态。

《读者》(原创版):你曾经说,昆曲是种生活方式,李白也是种生活方式。这让我们看

到一种对立甚至矛盾的人生状态。

于丹:这种矛盾就是我本质的存在。老话说: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生

命的宽度。宽度一直都是我所追求的。我从小是独生女,很孤僻,很小便体会到生命的瘠薄、

脆弱、有限。如何才能令它阔大、舒朗、坚强?就是要靠文化的力量,靠心智去建立生命的

格局。所以我喜欢的东西,后来会形成矛盾,我在矛盾中去构筑生命的两岸,因为两岸意味

着宽度。你只有让河床越来越宽,你生命中的水流量才会越来越大。

我喜欢很多种壮气豪迈。比如李白的“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比如苏东

坡“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就连杜甫如此沉静,亦会说“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是何等的胸襟与豪迈啊!古人是以天地为坐标,心是飞翔的,我喜欢那种生命飞扬的感觉。

《读者》(原创版):那飞扬过后的细腻婉转呢?

于丹:的确,我身上其实有不可救药的感伤,这与我不可救药的快乐是一样的东西。是

不是又很矛盾?很多人奇怪,我的语言开放明亮,但文字却细致感伤。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国王在林中散步,遇到并爱上一位美好的女子,决定娶她为后。

女子也爱国王,但提出一个要求:“请在王宫旁给我搭一个简朴的小屋子,我每天会在里面

待一个小时,不许偷看。”国王答应了,于是两人结合了,生活和美、安详、幸福。皇后每

天都会到小屋子里待一个小时,无人能知其中乾坤。二十多年过去了,皇后越来越年轻,越

来越漂亮。国王渐渐起了疑心,她难道是女巫吗?一天,国王终于忍不住好奇,偷偷跟踪皇

后。然而,他惊奇地发现,妻子未施任何法术,她只是坐在圆木凳子上,摘下皇冠,褪下首

饰,脱去皇袍,沉静地坐着,脸上是一种宁静的光彩。

有时候我想,我们是不是都该有这么一间“小屋”呢?它可能只占你一天时间的1/24,

但当你卸下种种委屈、怨气、虚荣、奢望去梳理心情时,你会很接近内心的真实,会爱自己。

《读者》(原创版):除了内心的小屋,你也非常强调生活的仪式,认为生活中的某些仪式是一定要从容消费的。

于丹:对。以前我会有五花八门的玩法,但现在生活的仪式朴素了很多。有时候晚上,我坐在餐桌旁,面对摊开的一本书,看着客厅里我2岁的女儿与我80多岁的妈妈互相扔球,我老公坐在沙发里抱着笔记本电脑,电视放着有一搭无一搭的节目??我的视线会不知不觉穿越层层景观——老人、孩子、先生、电视??这个时刻,我会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就是你所拥有的最好的生活:你的孩子正在成长,你的老人身体无恙,你的爱人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

其实这就是繁琐的日子啊。不见得说仪式感就是要坐飞机到马尔代夫,和小资朋友躲到天边。中国人说:“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红尘有爱啊!

《读者》(原创版):有没有感觉到,你非常喜欢用一个词:穿越。

于丹:我很感激你能抓住真正解读我的某些密码。我觉得人一生会有一个一个驿站,但哪里都不是你最终的停留。对我来讲,就是一生的穿越。我可能会在不同的地方去穿越,一步一步,不停留。关键看一个人能够有多少种生命形态去转换,并挑战那些未知。 (选自《读者》原创版,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在一个喧嚣的、同化力量很强大的人间穿过,我们怎样才可以更坦率更真诚更快乐地做到自我?”这句话道出了于丹对于社会上那些关于自己的争议的迷惘之情。

B.“多数人完成的是一种生存,一种默然存在,一种物理现象,不在状态”是说我们很多人的生命长期缺乏运动、缺乏相互交流而趋于静止状态。

C.“昆曲”、“李白”在此处是借代,指细腻婉转和壮气豪迈两种生活状态,而这两种生活状态都是于丹所喜欢的。

D.于丹讲王后的故事是想告诉我们:我们也该有一间小屋来卸下种种委屈、怨气、虚荣、奢望去梳理心情,这样更易接近内心的真实。

E.这篇访谈话题集中,问题设问清晰,回答深入浅出,形象深刻,阐明了于丹对于人生积极而又相对通脱的看法。

(2)于丹在这篇访谈中围绕着“成为自己”这一话题,阐述了几个方面的问题?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答:

(3)综观记者所提的问题,简要分析这篇访谈的提问方式有什么特点?(6分) 答:

(4)于丹认为人的一生就是一个“穿越”的过程,那么,一个人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完成这样的一场穿越?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8分)

答:

参考答案:

12.

(1)E,3分;C,2分;D,1分。

(2)①生命的状态;②生活的仪式;③一生的穿越。

(3)①热点引入,自然亲切:由于丹再上《百家讲坛》引入,自然又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②抓住关键,层层追问:如,对于“人生状态”的探讨,由“何为“状态”到 “状态的矛盾对立”到“状态的细腻婉转”都扣住“状态”这一核心,层层追问。

③以叙代问,平和坚定。如第三、五、六个问题,以陈述的语气提出话题,平和而又肯定,引人思索又令人信服。

(4)【答案示例】①一个人要想更好地完成生命的穿越,应该“成为自己”。②按照文中于丹的说法就是享受自己的生命:开发自身,既承担重担又能举重若轻,积极转换生命形态,挑战未知领域。③这样就让自己达到一种最饱满的状态,有一种生命的欢欣与轻盈。④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受环境、他人或自身的束缚,而迷失自己,这样就难以在生命中自由穿越。只有坚守本心、掌控自我,成为自己,生命才更有意义。

B:哈三中2015年高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材料一【人民网(记者风魂)】“公考热”曾经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却让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公务员群体。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春节跳槽人群最活跃的竟然是公务员,跳槽数量更比去年增加超三成,这一出人意料的结果令人惊诧。公务员“跳槽热”是否真的来临?这又是喜欢是忧?

其实,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大力整顿四风,并出台各项规定与禁令。我国公务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随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员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有其“必然性”,这对社会发展与进步是相当有力的。公务员愿意跳槽、敢于跳槽,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务员这个群体,也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当然,公务员“跳槽热”也必然会引发担忧,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需要选定的+建设与发展,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面影响,有可能破坏公务员群体的整体性,也有可能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从这个层面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令人担忧,值得重视。

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跳槽或许离“跳槽热”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趋势。既然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就应让市场更多地去决定,更多地遵循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少一些过度的解读,相信最终势必会达到“多赢”的状态。

材料二【新华网】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向来被认为抱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竟成为当前跨界跳槽最活跃的人群;与此同时,很多省份也都传来今年公务员报考降温的声音。

其实,公务员只是普通职业中的一种,公务员行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光鲜。首先,公务员并非是个高收入行业,同样大学同年毕业的大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和当公务员,5年以后,收入就会拉开明显差距。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这种差距就越明显。其次,“上升空间

狭窄”、“人事关系复杂”“自我价值体现困难”等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他们。这样的情况下,公务员频繁跳槽,其实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所以,社会应当以平常的心态来看待他们的选择,对公务员跳槽多些理解与包容。

从某种角度来讲,公务员辞职人数剧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一方面,不少抱着升官发财的想法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离开,有利于干部队伍吐故纳新;另一方面,优秀人才不再只向公务员这种单一职业蜂拥,这是市场主体和管理人才的回归,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完善与构建。这表明,公务员这一职业,逐渐褪去了笼罩其上我重重光环,重新回归人民公仆的价值本位。

跳槽既是市场条件下自由选择的结果,也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纠偏”。对于单位来说,老员工的离开一方面有利于更新换代,但大规模员工离职尤其骨干员工离职,则容易导致人才短缺,应当引起警惕并适当采取措施的。所以针对公务员频频辞职“下海”现象,政府应当建立合格人才进得来、不合格的人出得去、优秀人才留得住的公务员选拔任用机制。对于用人单位,也要用待遇留住人才,解决他们基本的生存发展问题。只要实现一个行业内人才的自由流动与良性竞争,并且赋予这一行业从业者合理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尊严,那么它就会自动实现人才的匹配,而不会出现短缺的问题。

材料三【曲精明网】曾经让许多年轻人慕名并为之倾心竭力的热门行业在出现了倒寒逆流之潮——公务员跳槽,这让很多人深感震惊和意外,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些年轻人放弃“前功”、尽弃“公务员”而另谋生路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和严格管理,让许多年轻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国家公务员带来的种种实惠,这是公务员跳槽的客观原因。中国公务员制度有一个成长、发展的历程,它引纳外国的公务员制度并采用了古代的“科举制”的积极因子。但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用权等慢慢地纳入法制化轨道,行政工作人员的行为有了规范和约束,自然感到受限制。

相比其他行业的收入,原先的愿望打算与现实需求的巨大反差,使公务员萌生了跳槽另谋生路的打算,我想这是跨行业公务员跳槽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原因。

中国在职公务员的跳槽和近几年“国考热”的降温,是人们对各种职业工作认识的理性回归。以前很多人认为在国家的行政部门从职既有政治上的功名,又有经济上的实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国家公务员只是为人民办实事的工作人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谈不上什么特权,随着认识上的变换,一些公务员选择跳槽,流动到其他的行业,也属正常。

以上的工作需要政府大力推进,还有一点,政府也要行动起来。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是中国公务员的“跳槽”助推器。国内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一直都在不停地流转、变动,公务员的“跳槽”也是行业流动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让公务员的“跳槽”融入到正常的流动中来,政府需要思考。

材料四【苏州日报(评论员马也)】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15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考》。其中令不少人惊诧的是,被认为抱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竟成为了跨界跳槽最活跃的白领人群,白领中有三成公务员纷纷转到房地产、金融等行业。

公务员跳槽的原因,主要是追求实现自我价值。不能否认,公务员跳槽有收入待遇降低的因素,但他们这个群体当下所作出的选择,也是对国家改革政策的理解和呼应,也可以说是看到了“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所带来的新机遇。

公务员跳槽已经成为一种现象,这种人才流动,正说明新一轮经济活力需要更多有才的参与,也是各类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窗口期”。

说到底,社会经济活力的激发,一要靠严格的运转规则,二要靠一流的人才参与。现在政府出台的不少新政,正是为了使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更具活力。面对如此迅猛的发展形势,

公务员队伍中自然会有人出来“闯一闯”、“搏一搏”,而从以往的经验看,他们中最终会有不少成功者。

再换个角度说,现在有一部分公务员出来创业,也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活力释放,其对于优化人才配置的正向力量不可小视。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新闻媒体都对“公务员跳槽热”现象作了报道,请概括说明它们传播的重要信息的相同之处。(5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二者报道新闻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6分)

(3)阅读材料三,作者认为“公务员跳槽热”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政府应该如何应对?(6分)

(4)阅读材料四,它与材料一在对待“公务员跳槽热”这一现象有什么分歧?请谈谈你是怎么看待“公务员跳槽热”的。(8分)

12.(1)相同之处:①都关注到了“公务员跳槽热”现象形成个人及社会的原因;②都注重从公务员本身以及社会的角度做了分析探究;③都对如何应对“公务员跳槽热”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答案还可以包括都谈到了公务员跳槽带来的问题与担忧。)

(2)材料一更多的是针对“公务员跳槽热”是喜是忧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突出了在人才资源分配方面的好处和有可能带来的影响,表达了一种谨慎观望的态度,强调遵循市场规律的重要性。

材料二更多的是从公务员自身原因分析入手,呼吁社会宽容的对待“公务员跳槽热”这一现象,强调了用人单位和政府的应对措施。

【评分标准】材料一和二各3分,三个侧重点各1分

(3)原因:客观原因是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运作和严格管理,让许多年轻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国家公务员带来的种种实惠。直接原因是希望改善经济状况。观念原因是人们对各种职业工作认识的理性回归。

应对:进一步加强行政部门的规范运作和严格管理;倡导健康向上的就业观念;建立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

【评分标准】每点原因1分,共3分;每项措施1分,共3分

(4)材料一主要分析“公务员跳槽热”带来的好处和影响(1分),对其持谨慎客观的态度(1分);材料四则认为“公务员跳槽热”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人们追求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行为,以及人才资源活力释放的一种方式(1分),对这一现象持积极乐观的态度(1分)。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