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见,徐祯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1:58:20 字数作文
篇一:徐祯卿
徐祯卿
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16岁著《新倩集》,即知名于吴中。但早年屡试不第,读《离骚》有感,作《叹叹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记》;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与文征明合纂《太湖新录》;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闻鞑靼入侵,官兵抗战不力而败,又作长诗《榆台行》。同年中进士,后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贬为国子监博士。 徐祯卿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早期诗作近白居易、刘禹锡风格,及第后受李梦阳、何景明、迪贡等影响,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参与文学复古运动,为“前七子”之一(其他六人为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所作《谈艺录》,只论汉魏,六朝以后不屑一顾,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 徐祯卿后期信仰道教,研习养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京师,年仅33岁,为四才子中最早过世和享寿最短的。徐祯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胜野闻》、《异林》等。
后记:
“吴中四才子”中,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以画或书法蜚声于世,独徐祯卿以诗歌名满士林。清人沈德潜编选《明诗别裁集》,四才子诗,只收录徐祯卿和文征明两人,文征明仅录两首,而徐祯卿诗竟辑录二十三首之多。他为前七子之一,声誉仅次于李(梦阳)、何(景明)。《明诗综》在比较徐与李、何诗歌时曰:“李气雄,何才逸,徐情深”,一语中的地指出徐祯卿诗歌的基本特征——“情深”。他虽然与李梦阳同调,但中原习气未深,江左流风犹存,吴中派清丽秀逸的风格仍有保留,较前七子其余各家诗作更有自身特点。《明史》用“熔炼精警”四字概括其诗风格。他长于七言近体,绝句尤精,清词逸格,情韵隽永。
徐祯卿所撰诗话《谈艺录》,颇多精辟警策见解,在明代诗话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诗话史中都是屈指可数的精品。且不说前后七子及其追随者们对此备加推崇,就连以反复古自命的钱谦益,也对徐祯卿这篇诗论大加赞赏:“专门诗学,究订体裁,上探骚雅,下括高岑,融会折衷,备兹文质,取充栋之草,删百存一,至今海内,奉如
圭璧”。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甚至直接将“谈艺录”用作自己的著作之名。徐祯卿作为“吴中诗人之冠”(《明史》卷286),是当之无愧的。
徐祯卿名作之——《偶见》
深山曲路见桃花,
马上匆匆日又斜。
可奈王鞭留不住,
又衔春恨到天涯。
徐祯卿名作之《在武昌作》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篇二:19-谈艺录(明)徐祯卿
谈艺录
(明)徐祯卿
诗理宏渊,谈何容易。究其妙用,可略而言。〈卿云〉江水,开《雅》、《颂》之源;〈烝民〉、〈麦秀〉,建《国风》之始。览其事迹,兴废如存,占彼民情,困舒在目。则知诗者,所以宣元郁之思,光神妙之化者也。先王协之于宫征,被之于簧弦,奏之于郊社,颂之于宗庙,歌之于燕会,讽之于房中。盖以之可以格天地,感鬼神,畅风教,通世情。此古诗之大约也。汉祚鸿朗,文章作新,〈安世〉楚声,温纯厚雅,孝武乐府,壮丽宏奇。缙绅先生,咸从附作。虽规迹古风,各怀剞劂。美哉歌咏,汉德雍扬,可为《雅》、《颂》之嗣也。及夫兴怀触感,民各有情。贤人逸士,呻吟于下里,弃妻思妇,歌咏于中闺。鼓吹奏乎军曲,童谣发于闾巷,亦十五《国风》之次也。东京继轨,大演五言,而歌诗之声微矣。至于含气布词,质而不釆,七情杂遣,并自悠圆。或间有微疵,终难掩玉。两京诗法,譬之伯仲埙箎,所以相成其音调也。魏氏文学,独专其盛。然国运风移,古朴易解。曹、王数子,才气慷慨,不诡风人。而特立之功,卒亦未至。故时与之闇化矣。呜呼!世代推移,理有必尔。风斯偃矣,何足论才?故特标极界,以俟君子取焉。
夫任用无方,故情文异尚:譬如钱体为圆,钩形为曲,箸则尚直,屏则成方。大匠之家,器饰杂出。要其格度,不过总心机之妙应,假刀锯以成功耳。至于众工小技,擅巧分门,亦自力限有涯,不可强也。姑陈其目,第而为言。郊庙之词庄以严,戎兵之词壮以肃,朝会之词大以雝,公燕之词乐而则。夫其大义固如斯已。深瑕重累,可得而言。崇功盛德,易夸而乏雅;华疏彩绘,易淫而去质;干戈车革,易勇而亡警;灵节韶光,易采而成靡。盖观于大者,神越而心游,中无植干,鲜不眩移,此宏词之极轨也。若夫款款赠言,尽平生之笃好;执手送远,慰此恋恋之情。勖励规箴,婉而不直;临丧挽死,痛旨深长。杂怀因感
以咏言,览古随方而结论。行旅迢遥,苦辛各异;遨游晤赏,哀乐难常;孤孽怨思,达人齐物;忠臣幽愤,贫士郁伊。此诗家之错变,而规格之纵横也。然思或朽腐而未精,情或零落而未备,词或罅缺而未博,气或柔犷而未调,格或莠乱而未协,咸为病焉。故知驱踪靡常,城门一轨,挥斤污鼻,能者得之。若乃访之于远,不下带衽;索之以近,则在千里。此诗之所以未易言也。情者,心之精也。情无定位,触感而兴,既动于中,必形于声。故喜则为笑哑,忧则为吁戏,怒则为叱咤。然引而成音,气实为佐;引音成词,文实与功。盖因情以发气,因气以成声,因声而绘词,因词而定韵,此诗之源也。然情实眑眇,必因思以穷其奥;气有粗弱,必因力以夺其偏;词难妥帖,必因才以致其极;才易飘扬,必因质以御其侈。此诗之流也。由是而观,则知诗者乃精神之浮英,造化之秘思也。若夫妙骋心机,随方合节,或约旨以植义,或宏文以叙心,或缓发如朱弦,或急张如跃楛,或始迅以中留,或既优而后促,或慷慨以任壮,或悲凄以引泣,或因拙以得工,或发奇而似易。此轮匠之超悟,不可得而详也。《易》
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若乃因言求意,其亦庶乎有得欤!
魏诗,门户也;汉诗,堂奥也。入户升堂,固其机也。而晋氏之风,本之魏焉。然而判迹于魏者,何也?故知门户非定程也。陆生之论文曰「非知之难,行之难也。」夫既知行之难,又安得云知之非难哉﹖又曰:「诗缘情而绮靡。」则陆生之所知,固魏诗之渣秽耳。嗟夫!文胜质衰,本同末异,此圣哲所以感叹,翟、朱所以兴哀者也。夫欲拯质,必务削文,欲返本,必资去末。是固曰然。然非通论也。玉韫于石,岂曰无文,渊珠露采,亦匪无质。由质开文,古诗所以擅巧。由文求质,晋格所以为衰。若乃文质杂兴,本末并用,此魏之失也。故绳汉之武,其流也犹至于魏;宗晋之体,其敝也不可以悉矣。
夫情能动物,故诗足以感人。荆轲变征,壮士瞋目;延年婉歌,汉武慕叹。凡厥含生,情本一贯,所以同忧相瘁,同乐相倾者也。故诗者风也,风之所至,草必偃焉。圣人定经,列国为风,固有以也。若乃歔欷无涕,行路必不为之兴哀;愬难不肤,闻者必不为之变色。故夫直戆之词,譬之无音之弦耳,何所取闻于人哉?至于陈采以眩目,裁虚以荡心,抑又末矣。
诗家名号,区别种种。原其大义,固自同归。歌声杂而无方,行体疏而不滞。吟以呻其郁,曲以导其微,引以抽其臆,诗以言其情,故名因象昭。合是而观,则情之体备矣。夫情既异其形,故辞当因其势。譬如写物绘色,倩盼各以其状;随规逐矩,圆方巧获其则。此乃因情立格,持守圜环之大略也。若夫神工哲匠,颠倒经枢,思若连丝,应之杼轴,文如铸冶,逐手而迁,从衡参互,恒度自若。此心之伏机,不可强能也。
朦胧萌坼,情之来也;汪洋漫衍,情之沛也;连翩络属,情之一也;驰轶步骤,气之达也;简练揣摩,思之约也;颉颃累贯,韵之齐也;混沌贞粹,质之检也;明隽清圆,词之藻也。高才闲拟,濡笔求工,发旨立意,虽旁出多门,未有不由斯户者也。至于〈垓下〉之歌,出自流离;「煮豆」之诗,成于草率。命词慷慨,并自奇工。此则深情素气,激而成言,诗之权例也。传曰:「疾行无善迹。」乃艺家之恒论也。昔桓谭学赋于扬雄。雄令读千首赋。盖所以广其资,亦得以参其变也。诗赋粗精,譬之絺绤,而不深探研之力,宏识诵之功,何能益也?故古诗三百,可以博其源;遗篇十九,可以约其趣;乐府雄高,可以厉其气;《离骚》深永可以裨其思。然后法经而植旨,绳古以崇辞,虽或未尽臻其奥,我亦罕见其失也。呜呼!雕缋满目,并已称工,芙蓉始发,尤能擅丽。后世之惑,宜益滋焉。夫未睹钧天之美,则「北里」为工;不咏〈关睢〉之乱,则〈桑中〉为隽。故匪师旷,难为语也。
夫词士轻偷,诗人忠厚。上访汉、魏,古意犹存。故苏子之戒爱景光,少卿之厉崇明德,规善之辞也。魏武之悲东山,王粲之感鸣鹤,子恤之辞也。甄后致颂于延年,刘妻取譬于唾井,缱绻之辞也。子建言恩,何必衾枕,文君怨嫁,愿得白头,劝讽之辞也。究其微旨,何殊经术?作者蹈古彻之嘉粹,刊佻靡之非轻,岂直精诗,亦可以养德也。〈鹿鸣〉、〈頍弁〉之宴好,〈黍离〉、〈有蓷〉之哀伤,〈氓〉蚩、〈晨风〉之悔叹,〈蟋蟀〉、〈山枢〉之感慨,〈柏舟〉、〈终风〉之愤懑,〈杕杜〉、〈葛藟〉之悯恤,〈葛屦〉、〈祈父〉之讥讪,〈黄鸟〉、
〈二子〉之痛悼,〈小弁〉、〈何人斯〉之怨诽,〈小宛〉、〈鸡鸣〉之戒惕,〈大东〉、〈何草不黄〉之困疵,〈巷伯〉、〈鹑奔〉之恶恶,〈绸缪〉、〈车舝〉之欢庆,〈木瓜〉、〈采葛〉之情念,〈雄雉〉、〈伯兮〉之思怀,〈北山〉、〈陟岵〉之行役,〈伐檀〉、〈七月〉之勤敏,〈棠棣〉、〈蓼莪〉之大义,皆曲尽情思,婉娈气辞。哲匠纵横,毕由斯阈也。
诗之词气,虽由政教,然支分条布,略有径庭。良由人士品殊,艺随迁易。故宗工钜匠,词淳气平;豪贤硕侠,辞雄气武;迁臣孽子,辞厉气促;逸民遗老,辞玄气沉;贤良文学,辞雅气俊;辅臣弼士,辞尊气严;阉僮壸女,辞弱气柔;媚夫幸士,辞靡气荡;荒才娇丽,辞淫气伤。
七言始起,咸曰「柏梁」。然宁戚扣牛,已肇〈南山〉之篇矣。其为则也,声长字纵,易以成文。故蕴气琱词,与五言略异。要而论之:〈沧浪〉擅其奇,〈柏梁〉宏其质,〈四愁〉坠其隽,〈燕歌〉开其靡。他或杂见于乐篇,或援格于赋系,妍丑之间,可以类推矣。
诗贵先合度,而后工拙。纵横、格轨,各具风雅;繁钦〈定情〉,本之郑、卫。「生年不满百」,出自《唐风》;王粲〈从军〉,得之二《雅》;张衡〈同声〉,亦合〈关雎〉。诸诗固自有工丑,然而并驱者,托之轨度也。
夫哲匠鸿才,固由内颖;中人承学,必自迹求。大扺诗之妙轨:情若重渊,奥不可测;词如繁露,贯而不杂;气如良驷,驰而不轶。由是而求,可以冥会矣。
乐府往往叙事,故与诗殊。盖叙事辞缓,则冗不精。「翩翩堂前燕」,叠字极促乃佳。阮瑀「驾出北郭门」,视〈孤儿行〉太缓弱,不逮矣。
诗不能受瑕。工拙之间,相去无几,顿自绝殊。如〈塘上行〉云:「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浮萍篇〉则曰:「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新人虽可爱,无若故可欢。」本自伦语,然佳不如〈塘上行〉。
古诗句格自质,然大入工。〈唐风?山有枢〉云:「何不日鼓瑟。」铙歌词曰:「临高台以轩」,可以当之。又「江有香草目以兰,黄鹄高飞离哉翻」。绝工美,可为七言宗也。
气本尚壮,亦忌锐逸。魏祖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犹暧暧也。思王〈野田黄雀行〉,譬如锥出囊中,大索露矣。
乐府中有「妃呼豨」、「伊阿那」诸语,本自亡义,但补乐中之音。亦有叠本语,如曰「贱妾与君共餔糜」「共餔糜」之类也。
「生年不满百」四语,〈西门行〉亦掇之,古人不讳重袭,若相援尔。览〈西门〉终篇,固咸自铄古诗,然首尾语精,可二也。
温裕纯雅,古诗得之。遒深劲绝,不若汉铙歌乐府词。
乐府〈乌生八九子〉、〈东门行〉等篇,如淮南小山之赋,气韵绝峻,止可与孟德道之;王、刘文学,皆当袖手尔。
韦、仲、班、傅辈四言诗,窘缚不荡。曹公〈短歌行〉,子建〈来日大难〉,工堪为则矣。白狼、盘木诗三章,亦佳,缘不受《雅》、《颂》困耳。
汉、魏之交,文人特茂,然衰世叔运,终鲜粹才。孔融懿名,高列诸子,视〈临终诗〉,大类铭箴语耳。应玚巧思逶迤,失之靡靡,休琏〈百一〉,微能自振,然伤媚焉。仲宣流客,慷慨有怀,西京之余,鲜可诵者。陈琳意气铿铿,非风人度也。阮生优缓有余,刘桢锥角重峭,割曳缀悬,并可称也。曹丕资近美媛,远不逮植,然植之才,不堪整栗,亦有憾焉。若夫重熙鸿化,烝育丛材,金玉其相,绰哉有斐,求之斯病,殆寡已夫。
古诗降魏,辞人所遗。虽萧统简辑,过冗而不精。刘勰〈绪论〉,亦略而未备。况夫人怀敝帚,自过千金,《法言》懿则,遂见委废。至于篇句,零落虽深,犹幸有存者,可足征也。故着此篇,以标准的,粗方大义,诚不越兹,后之君子,庶可以考已。
客论曰:传云「王者之迹熄而诗亡」,盖伤之也。降自桓、灵废而礼乐崩,晋、宋王而新声作,古风沉滞,盖已甚焉。述者上缘圣则,下擿儒玄,广教化之源,崇文雅之致,削浮华之风,敦古朴之习,诚可尚已。恐学士狎耳目之玩,讥琐尾之文,故序而系之,俾知所究。
徐祯卿(1479~1511)
明代文学家。字昌谷,一字昌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与唐寅、祝允明、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任大理寺左寺副,因失囚,降为国子监博士。作品有《迪功集》、《迪功外集》。
徐祯卿的诗早年沉酣六朝,风格华艳,其"文章江左家家王,烟月扬州树树花"(《文章烟月》)等句尤为论者称赏。登第后,与李梦阳等相交,改而学汉魏盛唐,诗风为之一变。他与李梦阳等并称前七子。《猛虎行》、《苦寒行》等乐府诗,与前期诗风明显不同,稍能注意社会现实,指陈时事,并寓讽刺之意。但其后期诗作仍具有标格清妍、□词婉约的特色,所以李梦阳曾讥他"蹊径未化"。他长于七言近体,尤其是绝句。"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可奈玉鞭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偶见》),见景生情,自然流转,从"可奈"到"又衔"的心理变化中,拓开了诗境,含意隽永,情韵深长。但他过早去世,未能尽展才华。
徐祯卿着有文学批评著作《谈艺录》,论诗颇多精警之见。他重情贵实,认为"情无定位,触感而兴",是外界的客观事物的触发,才会引起诗人的感情活动,不同的诗人就会有不同的感情活动。由此,他得出"情既异其形,故辞当因其势"
的结论,与李梦阳的立论颇相异趣。当然,此书也有受李梦阳影响之处,如说"法经而植旨,绳古以崇词,虽或未尽臻其奥,吾亦罕见其失"等,即是此书影响不小,是一部重要的诗话著作。
着有《迪功集》、《迪功外集》。其《谈艺录》有四库全书、历代诗话、学海类编等多种版本。
(尹恭弘)
徐祯卿(1479~1511)
中国明代文学家。字昌榖,一字昌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与唐寅、祝允明、文征明齐名,号为吴中四才子。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曾任大理寺左寺副、国子监博士。徐祯卿早年诗歌标格清妍,词采婉约。登第后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交游,受复古论影响,古体诗改学汉魏,近体诗学盛唐,诗风有所转变。为前七子之一,声誉仅次于李(梦阳)、何(景明)。他虽然与李梦阳同调,但中原习气未深,江左流风犹存,吴中派清丽秀逸的风格仍有保留,较前七子其余各家诗作更有自身特点。《明史》用"熔炼精警"四字概括其诗风格。他长于七言近体,绝句尤精,清词逸格,情韵隽永。所撰诗话《谈艺录》,颇多精辟警策见解,是一部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文学批评著作。着有《迪功集》、《迪功外集》等。
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文苑二
--------------------------------------------------------------------------------
○林鸿郑定等王绂夏昶沈度弟粲滕用亨等聂大年刘溥苏平等张弼张泰陆釴陆容程敏政罗 储巏李梦阳康海王九思王维桢何景明徐祯卿杨循吉祝允明唐寅桑悦边贡顾璘弟瑮陈沂等郑善夫殷云霄方豪等陆深王圻王廷陈李濂
林鸿,字子羽,福清人。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训导,历礼部精膳司员外郎。性脱落,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闽中善诗者,称十才子,鸿为之冠。十才子者,闽郑定,侯官王褒、唐泰,长乐高棅、王恭、陈亮,永福王偁及鸿弟子周玄、黄玄,时人目为二玄者也。
鸿论诗,大指谓汉、魏骨气虽雄,而菁华不足。晋祖玄虚,宋尚条畅,齐、梁以下但务春华,少秋实。惟唐作者可谓大成。然贞观尚习故陋,神龙渐变常调,开元、天宝间声律大备,学者当以是为楷式。闽人言诗者率本于鸿。
晋府引礼舍人浦源,字长源,无锡人也。慕鸿名,逾岭访之。造其门,二玄请诵所作,曰:"吾家诗也。"鸿延之入社。
郑定,字孟宣,尝为陈友定记室。友定败,浮海亡交、广间。久之,还居长乐。洪武中,征授延平府训导,历国子助教。
篇三:语言第二讲
同时,"弄"字化静为动,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充满生机与情趣。
(四)抓词类活用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
“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方法小结:
(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二)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三)抓诗中巧妙的修辞 (四)抓词类活用 4、摩拳擦掌
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答:“悠悠”,有“悠长”和“悠远”之意。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偶见 徐祯卿
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 可奈玉鞭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
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春恨。作者于深山曲路上忽然见到灿烂的桃花,但很快天色渐晚,如此灿烂的桃花是挽留不住的。由桃花短暂联想到春光短暂,美景难留,而作者还在到处漂泊,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之情。“春恨”二字,将旅途偶见的感触升华,扩大了诗的内涵。 5、技法点拨:
从高考命题形式来看,有的让先找出“诗眼”然后分析,有的是指出“诗眼”要求分析。寻找和断定诗眼,要注意词语或语句的以下特征:一是统摄全篇的情调,二是深化诗句的意境,三是集中体现作者感情。分析“诗眼”要着眼全篇,结合诗歌的内容,看怎样强化诗歌的情调氛围,如何体现诗歌的思想主旨,还要注意知人论世。 6、答题步骤:
①点出诗眼,并释义。
②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③结合诗句分析该词在营造意境、突出主旨、表达情感上所起的作用。
第三讲 炼句
1、“炼句”的考查
诗歌语言除讲究炼字外,还讲究炼句。古人在炼句上的功夫不亚于炼字。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等,至今脍炙人口。鉴赏炼句,就是抓住诗歌中关键的句子进行品味,分析其在全诗的结构、表情达意、升华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高考对佳句赏析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三类句子上:
①名句。或鉴赏其内容的精彩之处,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抒发了作者不愿虚度年华,迫切要求建功立业、报仇雪耻、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或赏析其形式的完美之处,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巧妙地运用声色静动对比,引发了人们丰富优美的想象,诗中有画,画中有声,声中有情。
②主旨句。主旨句一般就是诗歌的关键句。所谓主旨句就是诗歌中能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目的的句子。在表情达意上,它一般是议论性的或抒情性的,其位置常在诗词的后半部分。
③表达精彩句。这样的句子,或是在表达情感上极尽曲折,或是在手法上极具夺目之处。考查这样的句子,多是从炼字或表达技巧角度进行。
无论是哪类句子,赏析炼句,都包括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2、提问方式
①诗句“??”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一诗句为人们赞颂传诵的原因。 ②某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③某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技法指导
赏析诗歌炼句艺术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既涉及内容、情感,又包括了炼字、表达技巧。因此,赏析炼句艺术,一定要从句子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切入,而且要紧紧地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具体说来:
①从内容出发,鉴赏其精深、感人之处。
②关注句子的词法句法,如有无采用倒装(或倒叙),有无对仗、互文等特点。
③特别注重赏析表达技巧。对炼句的鉴赏,说到底是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只不过不是直接考查表达技巧,而是将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综合起来考查罢了。因此,一定要写出其表达技巧之妙。
指导迷津:(如是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或者抓住其中的精炼传神的词语进行理解,或者抓住修辞手法进行理解。如是抒情句,就分辨清楚是直抒胸臆还是间接抒情,再写出能更好地抒发的情感。) 4、题型分类
(以2012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为例)
内容概括:(2012广东卷)“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技巧型:(2012重庆卷)“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2012福建卷)“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感情主旨:(2012全国新课标卷)“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情感有什么作用? 赏析型:(2012辽宁卷)“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2012江苏卷)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一)内容概括型
(2012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二)技巧型
(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尽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
答: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三)感情主旨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封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幕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赏析型
(2012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望江南 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注]①玉花:喻雪花。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答案】“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5、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
②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③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 ④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篇四:191《谈艺录》(明)徐祯卿 撰
谈艺录(明)徐祯卿 撰 林银祈 校对
诗理宏渊,谈何容易。究其妙用,可略而言。〈卿云〉江水,开《雅》、《颂》之源;〈烝民〉、〈麦秀〉,建《国风》之始。览其事迹,兴废如存,占彼民情,困舒在目。则知诗者,所以宣元郁之思,光神妙之化者也。先王协之于宫征,被之于簧弦,奏之于郊社,颂之于宗庙,歌之于燕会,讽之于房中。盖以之可以格天地,感鬼神,畅风教,通世情。此古诗之大约也。汉祚鸿朗,文章作新,〈安世〉楚声,温纯厚雅,孝武乐府,壮丽宏奇。缙绅先生,咸从附作。虽规迹古风,各怀剞劂。美哉歌咏,汉德雍扬,可为《雅》、《颂》之嗣也。及夫兴怀触感,民各有情。贤人逸士,呻吟于下里,弃妻思妇,歌咏于中闺。鼓吹奏乎军曲,童谣发于闾巷,亦十五《国风》之次也。东京继轨,大演五言,而歌诗之声微矣。至于含气布词,质而不釆,七情杂遣,并自悠圆。或间有微疵,终难掩玉。两京诗法,譬之伯仲埙箎,所以相成其音调也。魏氏文学,独专其盛。然国运风移,古朴易解。曹、王数子,才气慷慨,不诡风人。而特立之功,卒亦未至。故时与之闇化矣。呜呼!世代推移,理有必尔。风斯偃矣,何足论才?故特标极界,以俟君子取焉。
夫任用无方,故情文异尚:譬如钱体为圆,钩形为曲,箸则尚直,屏则成方。大匠之家,器饰杂出。要其格度,不过总心机之妙应,假刀锯以成功耳。至于众工小技,擅巧分门,亦自力限有涯,不可强也。姑陈其目,第而为言。郊庙之词庄以严,戎兵之词壮以肃,朝会之词大以雝,公燕之词乐而则。夫其大义固如斯已。深瑕重累,可得而言。崇功盛德,易夸而乏雅;华疏彩绘,易淫而去质;干戈车革,易勇而亡警;灵节韶光,易采而成靡。盖观于大者,神越而心游,中无植干,鲜不眩移,此宏词之极轨也。若夫款款赠言,尽平生之笃好;执手送远,慰此恋恋之情。勖励规箴,婉而不直;临丧挽死,痛旨深长。杂怀因感以咏言,览古随方而结论。行旅迢遥,苦辛各异;遨游晤赏,哀乐难常;孤孽怨思,达人齐物;忠臣幽愤,贫士郁伊。此诗家之错变,而规格之纵横也。然思或朽腐而未精,情或零落而未备,词或罅缺而未博,气或柔犷而未调,格或莠乱而未协,咸为病焉。故知驱踪靡常,城门一轨,挥斤污鼻,能者得之。若乃访之于远,不下带衽;索之以近,则在千里。此诗之所以未易言也。
情者,心之精也。情无定位,触感而兴,既动于中,必形于声。故喜则为笑哑,忧则为吁戏,怒则为叱咤。然引而成音,气实为佐;引音成词,文实与功。盖因情以发气,因气以成声,因声而绘词,因词而定韵,此诗之源也。然情实眑眇,必因思以穷其奥;气有粗弱,必因力以夺其偏;词难妥帖,必因才以致其极;才易飘扬,必因质以御其侈。此诗之流也。由是而观,则知诗者乃精神之浮英,造化之秘思也。若夫妙骋心机,随方合节,或约旨以植义,或宏文以叙心,或缓发如朱弦,或急张如跃楛,或始迅以中留,或既优而后促,或慷慨以任壮,或悲凄以引泣,或因拙以得工,或发奇而似易。此轮匠之超悟,不可得而详也。《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若乃因言求意,其亦庶乎有得欤!
魏诗,门户也;汉诗,堂奥也。入户升堂,固其机也。而晋氏之风,本之魏焉。然而判迹于魏者,何也?故知门户非定程也。陆生之论文曰「非知之难,行之难也。」夫既知行之难,又安得云知之非难哉 ﹖ 又曰 :「诗缘情而绮靡。」则陆生之所知,固魏诗之渣秽耳。嗟夫!文胜质衰,本同末异,此圣哲所以感叹,翟、朱所以兴哀者也。夫欲拯质,必务削文,欲返本,必资去末。是固曰然。然非通论也。玉韫于石,岂曰无文,渊珠露采,亦匪无质。由质开文,古诗所以擅巧。由文求质,晋格所以为衰。若乃文质杂兴,本末并用,此魏之失也。故绳汉之武,其流也犹至于魏;宗晋之体,其敝也不可以悉矣。
夫情能动物,故诗足以感人。荆轲变征,壮士瞋目;延年婉歌,汉武慕叹。凡厥含生,情本一贯,所以同忧相瘁,同乐相倾者也。故诗者风也,风之所至,草必偃焉。圣人定经,列国为风,固有以也。若乃歔欷无涕,行路必不为之兴哀;愬难不肤,闻者必不为之变色。
故夫直戆之词,譬之无音之弦耳,何所取闻于人哉?至于陈采以眩目,裁虚以荡心,抑又末矣。
诗家名号,区别种种。原其大义,固自同归。歌声杂而无方,行体疏而不滞。吟以呻其郁,曲以导其微,引以抽其臆,诗以言其情,故名因象昭。合是而观,则情之体备矣。夫情既异其形,故辞当因其势。譬如写物绘色,倩盼各以其状;随规逐矩,圆方巧获其则。此乃因情立格,持守圜环之大略也。若夫神工哲匠,颠倒经枢,思若连丝,应之杼轴,文如铸冶,逐手而迁,从衡参互,恒度自若。此心之伏机,不可强能也。
朦胧萌坼,情之来也;汪洋漫衍,情之沛也;连翩络属,情之一也;驰轶步骤,气之达也;简练揣摩,思之约也;颉颃累贯,韵之齐也;混沌贞粹,质之检也;明隽清圆,词之藻也。高才闲拟,濡笔求工,发旨立意,虽旁出多门,未有不由斯户者也。至于〈垓下〉之歌,出自流离;「煮豆」之诗,成于草率。命词慷慨,并自奇工。此则深情素气,激而成言,诗之权例也。传曰:「疾行无善迹。」乃艺家之恒论也。昔桓谭学赋于扬雄。雄令读千首赋。盖所以广其资,亦得以参其变也。诗赋粗精,譬之絺绤,而不深探研之力,宏识诵之功,何能益也?故古诗三百,可以博其源;遗篇十九,可以约其趣;乐府雄高,可以厉其气;《离骚》深永可以裨其思。然后法经而植旨,绳古以崇辞,虽或未尽臻其奥,我亦罕见其失也。呜呼!雕缋满目,并已称工,芙蓉始发,尤能擅丽。后世之惑,宜益滋焉。夫未睹钧天之美,则「北里」为工;不咏〈关睢〉之乱,则〈桑中〉为隽。故匪师旷,难为语也。
夫词士轻偷,诗人忠厚。上访汉、魏,古意犹存。故苏子之戒爱景光,少卿之厉崇明德,规善之辞也。魏武之悲东山,王粲之感鸣鹤,子恤之辞也。甄后致颂于延年,刘妻取譬于唾井,缱绻之辞也。子建言恩,何必衾枕,文君怨嫁,愿得白头,劝讽之辞也。究其微旨,何殊经术?作者蹈古彻之嘉粹,刊佻靡之非轻,岂直精诗,亦可以养德也。〈鹿鸣〉、〈頍弁〉之宴好,〈黍离〉、〈有蓷〉之哀伤,〈氓〉蚩、〈晨风〉之悔叹,〈蟋蟀〉、〈山枢〉之感慨,〈柏舟〉、〈终风〉之愤懑,〈杕杜〉、〈葛藟〉之悯恤,〈葛屦〉、〈祈父〉之讥讪,〈黄鸟〉、〈二子〉之痛悼,〈小弁〉、〈何人斯〉之怨诽,〈小宛〉、〈鸡鸣〉之戒惕,〈大东〉、〈何草不黄〉之困疵,〈巷伯〉、〈鹑奔〉之恶恶,〈绸缪〉、〈车舝〉之欢庆,〈木瓜〉、〈采葛〉之情念,〈雄雉〉、〈伯兮〉之思怀,〈北山〉、〈陟岵〉之行役,〈伐檀〉、〈七月〉之勤敏,〈棠棣〉、〈蓼莪〉之大义,皆曲尽情思,婉娈气辞。哲匠纵横,毕由斯阈也。
诗之词气,虽由政教,然支分条布,略有径庭。良由人士品殊,艺随迁易。故宗工钜匠,词淳气平;豪贤硕侠,辞雄气武;迁臣孽子,辞厉气促;逸民遗老,辞玄气沉;贤良文学,辞雅气俊;辅臣弼士,辞尊气严;阉僮壸女,辞弱气柔;媚夫幸士,辞靡气荡;荒才娇丽,辞淫气伤。
七言始起,咸曰「柏梁」。然宁戚扣牛,已肇〈南山〉之篇矣。其为则也,声长字纵,易以成文。故蕴气琱词,与五言略异。要而论之:〈沧浪〉擅其奇,〈柏梁〉宏其质,〈四愁〉坠其隽,〈燕歌〉开其靡。他或杂见于乐篇,或援格于赋系,妍丑之间,可以类推矣。
诗贵先合度,而后工拙。纵横、格轨,各具风雅;繁钦〈定情〉,本之郑、卫。「生年不满百」,出自《唐风》;王粲〈从军〉,得之二《雅》;张衡〈同声〉,亦合〈关雎〉。诸诗固自有工丑,然而并驱者,托之轨度也。
夫哲匠鸿才,固由内颖;中人承学,必自迹求。大扺诗之妙轨:情若重渊,奥不可测;词如繁露,贯而不杂;气如良驷,驰而不轶。由是而求,可以冥会矣。
乐府往往叙事,故与诗殊。盖叙事辞缓,则冗不精。「翩翩堂前燕」,叠字极促乃佳。阮瑀「驾出北郭门」,视〈孤儿行〉太缓弱,不逮矣。
诗不能受瑕。工拙之间,相去无几,顿自绝殊。如〈塘上行〉云:「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浮萍篇〉则曰:「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新人虽可爱,无若故可欢。」本自伦语,然佳不如〈塘上行〉。
古诗句格自质,然大入工。〈唐风?山有枢〉云:「何不日鼓瑟。」铙歌词曰:「临高台以轩」,可以当之。又「江有香草目以兰,黄鹄高飞离哉翻」。绝工美,可为七言宗也。
气本尚壮,亦忌锐逸。魏祖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犹暧暧也。思王〈野田黄雀行〉,譬如锥出囊中,大索露矣。
乐府中有「妃呼豨」、「伊阿那」诸语,本自亡义,但补乐中之音。亦有叠本语,如曰「贱妾与君共餔糜」「共餔糜」之类也。
「生年不满百」四语,〈西门行〉亦掇之,古人不讳重袭,若相援尔。览〈西门〉终篇,固咸自铄古诗,然首尾语精,可二也。
温裕纯雅,古诗得之。遒深劲绝,不若汉铙歌乐府词。
乐府〈乌生八九子〉、〈东门行〉等篇,如淮南小山之赋,气韵绝峻,止可与孟德道之;王、刘文学,皆当袖手尔。
韦、仲、班、傅辈四言诗,窘缚不荡。曹公〈短歌行〉,子建〈来日大难〉,工堪为则矣。白狼、盘木诗三章,亦佳,缘不受《雅》、《颂》困耳。
汉、魏之交,文人特茂,然衰世叔运,终鲜粹才。孔融懿名,高列诸子,视〈临终诗〉,大类铭箴语耳。应玚巧思逶迤,失之靡靡,休琏〈百一〉,微能自振,然伤媚焉。仲宣流客,慷慨有怀,西京之余,鲜可诵者。陈琳意气铿铿,非风人度也。阮生优缓有余,刘桢锥角重峭,割曳缀悬,并可称也。曹丕资近美媛,远不逮植,然植之才,不堪整栗,亦有憾焉。若夫重熙鸿化,烝育丛材,金玉其相,绰哉有斐,求之斯病,殆寡已夫。
古诗降魏,辞人所遗。虽萧统简辑,过冗而不精。刘勰〈绪论〉,亦略而未备。况夫人怀敝帚,自过千金,《法言》懿则,遂见委废。至于篇句,零落虽深,犹幸有存者,可足征也。故着此篇,以标准的,粗方大义,诚不越兹,后之君子,庶可以考已。
客论曰:传云「王者之迹熄而诗亡」,盖伤之也。降自桓、灵废而礼乐崩,晋、宋王而新声作,古风沉滞,盖已甚焉。述者上缘圣则,下擿儒玄,广教化之源,崇文雅之致,削浮华之风,敦古朴之习,诚可尚已。恐学士狎耳目之玩,讥琐尾之文,故序而系之,俾知所究。
徐祯卿(1479~1511)
明代文学家。字昌谷,一字昌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与唐寅、祝允明、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任大理寺左寺副,因失囚,降为国子监博士。作品有《迪功集》、《迪功外集》。
徐祯卿的诗早年沉酣六朝,风格华艳,其"文章江左家家王,烟月扬州树树花"(《文章烟月》)等句尤为论者称赏。登第后,与李梦阳等相交,改而学汉魏盛唐,诗风为之一变。他与李梦阳等并称前七子。《猛虎行》、《苦寒行》等乐府诗,与前期诗风明显不同,稍能注意社会现实,指陈时事,并寓讽刺之意。但其后期诗作仍具有标格清妍、□词婉约的特色,所以李梦阳曾讥他"蹊径未化"。他长于七言近体,尤其是绝句。"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可奈玉鞭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偶见》),见景生情,自然流转,从"可奈"到"又衔"的心理变化中,拓开了诗境,含意隽永,情韵深长。但他过早去世,未能尽展才华。
徐祯卿着有文学批评著作《谈艺录》,论诗颇多精警之见。他重情贵实,认为"情无定位,触感而兴",是外界的客观事物的触发,才会引起诗人的感情活动,不同的诗人就会有不同的感情活动。由此,他得出"情既异其形,故辞当因其势"的结论,与李梦阳的立论颇相异趣。当然,此书也有受李梦阳影响之处,如说"法经而植旨,绳古以崇词,虽或未尽臻其奥,吾亦罕见其失"等,即是此书影响不小,是一部重要的诗话著作。
着有《迪功集》、《迪功外集》。其《谈艺录》有四库全书、历代诗话、学海类编等多种版本。
(尹恭弘)
徐祯卿(1479~1511)
中国明代文学家。字昌榖,一字昌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与唐寅、祝允明、文征明齐名,号为吴中四才子。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曾任大理寺左寺副、国子监博士。徐祯卿早年诗歌标格清妍,词采婉约。登第后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交游,受复古论影响,古体诗改学汉魏,近体诗学盛唐,诗风有所转变。为前七子之一,声誉仅次于李(梦阳)、何(景明)。他虽然与李梦阳同调,但中原习气未深,江左流风犹存,吴中派清丽秀逸的风格仍有保留,较前七子其余各家诗作更有自身特点。《明史》用"熔炼精警"四字概括其诗风格。他长于七言近体,绝句尤精,清词逸格,情韵隽永。所撰诗话《谈艺录》,颇多精辟警策见解,是一部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文学批评著作。着有《迪功集》、《迪功外集》等。
列传第一百七十四 文苑二
--------------------------------------------------------------------------------
○林鸿郑定等 王绂夏昶 沈度弟粲 滕用亨等 聂大年 刘溥苏平等张弼张泰 陆釴 陆容 程敏政 罗 储巏 李梦阳康海 王九思 王维桢 何景明 徐祯卿杨循吉 祝允明 唐寅 桑悦边贡 顾璘 弟瑮 陈沂等 郑善夫殷云霄 方豪等 陆深王圻王廷陈 李濂
林鸿,字子羽,福清人。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训导,历礼部精膳司员外郎。性脱落,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闽中善诗者,称十才子,鸿为之冠。十才子者,闽郑定,侯官王褒、唐泰,长乐高棅、王恭、陈亮,永福王偁及鸿弟子周玄、黄玄,时人目为二玄者也。
鸿论诗,大指谓汉、魏骨气虽雄,而菁华不足。晋祖玄虚,宋尚条畅,齐、梁以下但务春华,少秋实。惟唐作者可谓大成。然贞观尚习故陋,神龙渐变常调,开元、天宝间声律大备,学者当以是为楷式。闽人言诗者率本于鸿。
晋府引礼舍人浦源,字长源,无锡人也。慕鸿名,逾岭访之。造其门,二玄请诵所作,曰:"吾家诗也。"鸿延之入社。
郑定,字孟宣,尝为陈友定记室。友定败,浮海亡交、广间。久之,还居长乐。洪武中,征授延平府训导,历国子助教。
王褒,字中美,鸿之兄子婿也。为长沙学官,迁永丰知县。永乐中,召入,预修《大典》,擢汉府纪善。
唐泰,字亨仲。洪武二十七年进士。历陕西副使。
高棅,字彦恢,更名廷礼,别号漫士。永乐初,以布衣召入翰林,为待诏,迁典籍。性善饮,工书画,尤专于诗。其所选《唐诗品汇》、《唐诗正声》,终明之世,馆阁宗之。
王恭,字安中,隐居七岩山,自称皆山樵者。永乐初,以儒士荐起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大典》。书成,授翰林院典籍。
陈亮,字景明。自以故元儒生,明兴累诏不出,作《陈抟传》以见志。结草屋沧洲中,与三山耆彦为九老会,终其身不仕。
王偁,字孟易攵。父翰仕元,抗节死,偁方九岁,父友吴海抚教之。洪武中,领乡荐,入国学,陈情养母。母殁,庐墓六年。永乐初,用荐授翰林检讨,与修《大典》。学博才雄,最为解缙所重。自负无辈行,独推让同官王洪。
王洪者,字希范,钱塘人。八岁能文,十八成进士,授吏科给事中。改翰林检讨,偕偁
等与修《大典》。历修撰、侍讲。帝颁佛曲于塞外,命洪为文,逡巡不应诏。为同列所排,不复进用,卒官。而偁后坐累谪交址,复以缙事连及,系死狱中。
黄玄,字玄之,将乐人。闻鸿弃官归,遂携妻子居闽县,以岁贡官泉州训导。
周玄,字微之,闽县人。永乐中,以文学征,授礼部员外郎。尝挟书千卷止高棅家,读十年,辞去,尽弃其书,曰:"在吾腹笥矣。"同时赵迪、林敏、陈仲宏、郑关、林伯璟、张友谦亦以能诗名,皆鸿之弟子。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坐累戍朔州。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久之,除中书舍人。
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在京师,月下闻吹箫声,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估客也。客以红氍毹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昆山夏昶者,亦善画竹石,亚于绂。画竹一枝,直白金一锭,然人多以馈遗得之。昶,字仲昭,永乐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历官太常寺卿。昶与上元张益,同中进士,同以文名,同善画竹。其后,昶见益《石渠阁赋》,自谓不如,遂不复作赋。益见昶所画竹石,亦遂不复画竹。益死土木之难。
仲微,名显,钱塘人。尝知滕县事,谪戍云南。其为诗颇豪放自喜,云南诗人称平、居、陈、郭,显其一也。
沉度,字民则。弟粲,字民望。松江华亭人。兄弟皆善书,度以婉丽胜,粲以遒逸胜。度博涉经史,为文章绝去浮靡。洪武中,举文学,弗就。坐累谪云南,岷王具礼币聘之,数进谏,未几辞去。都督瞿能与偕入京师。成祖初即位,诏简能书者入翰林,给廪禄,度与吴县滕用亨、长乐陈登同与选。是时解缙、胡广、梁潜、王琏皆工书,度最为帝所赏,名出朝士右。日侍便殿,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遂由翰林典籍擢检讨,历修撰,迁侍讲学士。粲自翰林待诏迁中书舍人,擢侍读,进阶大理少卿。兄弟并赐织金衣,镂姓名于象简,泥之以金。赠父母如其官,驰传归,告于墓。
昆山夏昺者,字孟晹,与其弟昶以善书画闻,同官中书舍人,时号大小中书,而度、粲号大小学士。
度性敦实,谦以下人,严取与。有训导介其友求书,请识姓字于上。度沉思曰:"得非曩讦奏有司者耶?"遽却之。其友固请,终不肯书姓名。其在内廷备顾问,必以正对。粲笃于事兄,己有赐,辄归其兄。
滕用亨,初名权,字用衡。精篆隶书。被荐时年七十矣,召见,大书麟凤龟龙四字以进,又献《贞符诗》三篇。授翰林待诏,与修《永乐大典》。用亨善鉴古,尝侍帝观画卷,未竟,众目为赵伯驹,用亨曰:"此王诜笔也。"至卷尾,果然。
陈登,字思孝。初仕罗田县丞,改兰溪,再改浮梁。选入翰林,仍给县丞禄,历十年始授中书舍人。登于六书本原,博考详究,用力甚勤。自周、秦以来,残碑断碣,必穷搜摩搨审度而辨定之。得其传者,太常卿南城程南云也。
聂大年,字寿卿,临川人。父同文,洪武中,官翰林侍书、中书舍人。燕王入京师,迎谒,道曷死,死后五月而大年生,母胡抚之。比长,博学,善诗古文。叶盛称其诗,谓三十年来绝唱也。书得欧阳率更法。宣德末,荐授仁和训导。母卒,归葬,哀感行路。里人列其母子贤行上之有司,诏旌其门。服阕,分教常州,迁仁和教谕。景泰六年荐入翰林,未几
篇五:诗歌鉴赏素材积累·明朝诗歌100首赏析
目录
1.高启《梅花》
2.王守仁《龙潭夜坐》
3.谢榛《秋日怀弟》
4.扬基《春草》
5.高启《黄氏延绿轩》
6.薛慧《泛舟》
7.李梦阳《秋望》
8.刘羽《一鹭图》
9.杨一清《山丹①题壁》
10.屈大均《摄山秋夕》
11.谢肇淛《钱塘逢康元龙①》
12.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13.于谦《上太行》
14.李攀龙《平凉》
15.孙承宗《二月闻雁》
16.吴承恩《舟行》
17.谢榛《苦雨后感怀》
18.汤显祖《秋发庾岭注》
19.袁中道《夜泉》
20.沈周《栀子花诗》
21.徐祯卿《济上作》
22.张弼《渡江》
23.高启《春暮西园》
24.李攀龙《出郭》
26.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27.袁中道《朝耕》
28.贝琼《经故内》
29.徐渭《题墨葡萄诗》
30.粱辰鱼《屈原墓》
31王世贞《九日风阻郑家口》
32.扬基《闻邻船吹笛》
33.于谦《咏煤炭》
34.唐寅《菊花》李白《感遇》
35.王世贞《登太白楼》
36.吴嘉纪《落叶》
37.刘基《过南旺守闸》
38.徐贲《写意》
39.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40.唐寅《和沈石田落花诗》
41.陶安《泊江州》
42.黄峨《又寄升庵》
43.李东阳《九日渡江》
44.高翥《秋日》
45.戴珙《盟台夕照》
46.茅坤《夜泊钱塘》
47.孙承宗《渔家》
48.袁凯《江上早行》
49.高启《孤雁》
50.王灿《客中》
51.李攀龙《和聂仪部明妃曲》
52.【明】杨基《天平山中》【唐】卢仝《喜逢郑三游山》
53.王稚登《新春感事》
54.徐祯卿《偶见》
55.戚继光《登盘山绝顶》
56.何景明《竹枝词》
57.徐渭《龛山凯歌》
58.金銮《柳堤》
59.高启《卖花词》
60.顾文昱《白雁》
61.戚继光《马上作》
62.袁宏道《竹枝词·其四》 《竹枝词·其二》
63.龚鼎孳《百嘉村见梅花》
64.丘浚《五指山》
65.王稚登《湖上梅花歌(其二)》
66.王阳明《寻春》
67.蓝仁《题古木苍藤图》
68.唐寅《画鸡》
69.高启《晚次西陵馆》
70.汤显祖《香岙逢胡贾》
71.杨基《梦游西湖》
72.李攀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73.高启《寻胡隐君》
74.孟洋《烟》
75.韩洽《闻雁》
76.何景明《雨夜》
77.戚继光《登舍身台》
78.钱谦益《和盛集陶落叶》
79.谢榛《秋兴》 杜甫《秋兴(其三)》
80.屈大均《壬戌清明作》
81.夏完淳《别云间》
82.谢榛《渡黄河》
83.袁凯《白燕》
84.王世贞《宿香山寺》
86.康海《冬》
87.李昌祺《归自南阳》
88.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89.孙承宗《二月闻雁》
90.邵亨贞《贞溪初夏》
91.夏完淳《即事(其二)》
92.夏完淳《即事》
93. 马中锡《晚渡咸阳》
94.谢榛《怨歌行》
95.高启《秋望》
96.顾炎武《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
97.【明】高启《咏蔺相如》 【宋】范成大《蔺相如墓》
98. 吴宪章《访客舟中》 杜甫《客至》
99.吴文泰《送人之巴蜀》
100.杜庠《赤壁》
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梅花
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注]何郎:南朝诗人何逊,其《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被历代文人誉为咏梅佳作。
1.这首咏梅诗的颔联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请你自选角度做简要的赏析。(4分)
2.诗歌的颈联为什么要写“竹”和“苔”?(3分)
参考答案:
1.诗人以高士、美人设喻,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为背景来烘托高士、美人。雪中的梅花如高士横卧山间,月下梅花如清雅的美人从林间款款而来,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梅花的神韵,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洁的精神风貌,这也正是作者高洁襟怀的象征。(手法:比喻/烘托/化静为动1分,结合诗句1分,梅花品格/作者襟怀2分)
2.写“竹”和“苔”是为了衬托梅花的高洁。竹和苔都是清雅之物,和梅花互相映衬,深化了诗歌的意境。(衬托手法2分,解说1分)
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龙潭夜坐
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2.本诗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指出三种并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1分)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2分)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1分)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1分)
2.诗中运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 ①衬托手法。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②拟人手法。颈联中的“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人的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
③用典。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
④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草上露水。(每一点2分,答3即可。)
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秋日怀弟
谢榛①
生涯怜汝自樵苏②,时序惊心尚道途。
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残灯梦有无。
遥想故园挥涕泪,况闻寒雁下江湖。
[注]①谢榛:字茂秦,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②樵苏:打柴砍草,代指日常生活。
1.诗的前四句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弟兄孤”的?
2.颔尾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着怎样的效果?
参考答案
1.①生计(生活)上,弟弟“自樵苏”,我则飘泊在江湖;②时间上,“儿女大”,极言分别之久;③空间上,“望中千里”,极言相距之远。(3分。每点1分)
2.运用了比喻、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3分);借秋日落叶、夜雨残灯烘托愁思之深,表现了对兄弟间深厚的感情和思念的痛苦(2分)。(5分。第一问答出“比喻”给3分,只答“对偶”或“夸张”给1分)
4.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春草
杨基
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1.简析颈联运用的表现手法。(3分)
2.尾联意境隽永,请作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虚实结合。实写眼前的春景,春草和野花幻化成了旧时的歌扇和舞裙,历史与现实奇妙交织,构成梦幻般的图画。表现对往昔繁华的追念和人生无常的感叹。(答“联想”和“想象”也可。)
2.尾联通过描绘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牧人晚归图,平川十里,牧人暮归,草色茫茫,牛羊蠕动,晚风习习,笛声悠扬,营造了一个恬淡优美的境界,抒发了诗人的淡淡闲愁(或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5.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参考答案
1“葱葱”,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的特点;“靡靡”写“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这里的“靡靡”,指风吹草伏的样子。两个词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 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2.雨后开帘,满野春色一齐涌进房中来。这句用了比拟的手法,把春光的浓郁蓬勃,扑面而来而不可阻遏之势,十分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而诗人的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
6.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泛舟
薛蕙
水口移舟入,烟中载酒行。
渚花藏笑语,沙鸟乱歌声。
晚棹沿流急,春衣逐吹轻。
江南采菱曲,回首重含情。
(1)这首诗歌记述了_______(季节)泛舟的经历,表达了诗人______ 的情感。(2分)
(2)这首诗歌的颔联“藏”与“乱”字用得十分精警,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1.春日 闲适安逸
2.藏字写出了花之多花之密,写出了布满野花的水中小洲其间有欢声笑语摇曳;乱字写出了沙渚上飞鸟振翅鸣叫,表明鸟鸣扰乱了飘荡在水上的歌声,也写出了鸟儿之多(1分)这里的藏和乱字,使本来静止的自然之物具有一种顽皮的动感,全诗动静结合(2分)人与自然交融,人在花丛笑,鸟鸣相和之,以至水面无法知道,是歌声乱了本来栖息的沙鸟,还是鸟声搅乱了人声,描绘出一幅欢快、灵动的画面(1分)传达出诗人对江南美好风光与生活的热爱之情。
7.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秋望
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①,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②。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