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须臾造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1:09:40 体裁作文
须臾造句体裁作文

篇一:气:遣词造句的原动力

气:遣词造句的原动力

王尚文

语文品质是指写作中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水准的高低优劣。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谋篇布局,光从字面就可以看出它们都是一种行为、活动;既然如此,就都需要一定的能量、动力。关于这种能量、动力,我国古代写作理论有不同的见解,其中最主要、影响最大的就是所谓“气”,曹丕《典论·论文》最早指出:“文以气为主”。

“文以气为主”,我们语文老师人人耳熟能详,但细究起来,问题似乎就不那么简单。首先,何谓“气”?当有人问孟子何谓“浩然之气”时,孟子就回答说“难言也”。气,这个概念或者说这个词,在我们汉语里是含义非常丰富复杂微妙,由“气”衍生出来的词起码在千数以上。气为何物?数千年来众说纷纭,非有大部头的专著才有可能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我们这里只能不揣浅陋地长话短说。气,原是我们古人关于世界本原的哲学概念,是一切生命力量的源泉。这种学说认为世界和人都是由气化生而成的。语云“人活一口气”,此气就既指人的身体之气,也指人的精神之气。王充就认为人就是由气化生而成的,说:“气凝为人"(《论衡·无形》)。不仅人呼吸的就是气,即如人的精神、气质、情感与性格等等也无不和其气相通相关。而人的身体、精神又是密切相关不可须臾分离的。例如领悟文字的声音节奏,就是身心协同作用的结果,不单单是耳朵听的事情。朱光潜说:“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耳朵固然要紧,但是还不如周身筋肉。我读音调铿锵、节奏流畅的文章,周身筋肉仿佛做同样有节奏的运动;紧张,或是舒缓,都产生出极愉快的感觉。”(朱光潜著,谈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01,第128页)人是有机的生命体,文(文辞、文章)也是有机的生命体。文不单是文字的存在,也是精神的存在。从文的角度看,我觉得可以简单地这么说,气是基于人的禀赋、气质、阅历、教养、学识、思想、情感、志趣甚至体魄等在一定情境中所产生的一种精神力量(包含理性、情感两个方面在内),就是它催化写作动机,形成写作意图,推进构思和表达的进程。与文章有关的神气、才气、辞气、气象、气格、气势,气韵,气脉、气骨、声气等等归根到底都是气,只是气的不同表现形态。

我觉得曹丕《典论·论文》中的一段话颇有意思:

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在他看来,气有极其鲜明强烈的个人性,两个人即使在演奏同一乐曲,但由于他们的气质、气性不同,所渗透的情感有所差异,演奏的效果当然也就不一样,显然这一认识几乎已经达到现代阐释学的高度。下文将要谈到的谭嗣同、林觉民、傅雷,都具有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但也都各自富于极其鲜明的个人性,他们不同的作品也常常具有不同的特色,谭嗣同的临终语如一道闪电,林觉民的《与妻书》如悬河泄海,傅雷遗书则是无形的火焰。 说到情感,我们可能又会马上想起“为文造情”“为情造文”的话头。章学诚说:“凡文不足以动人,所以动人者气也;凡文不足以入人,所以入人者情也。”(《文史通义·史德》)这里就又生出了气和情的关系问题。我以为章学诚此处气、情虽分而言之,事实上两者相关相通,不可分割的。章氏之言若改成“凡文不足以动人,所以动人者情也;凡文不足以入人,所以入人者气也”似也无不可。但往深里看,应该说气较之于情更具本源性、生成性,上引《论衡》语及刘勰谓“情与气偕”(《文心雕龙·风骨?》)均可为佐证,实际上情已经包含在气之中。当然刘勰所谓“为情造文”之“文”主要是指文学作品,与我们语文教学说的实用文是有区别的,不过即使是今之实用文也仍然不能没有包含情在内的气的贯穿、

推动。

再者,由“文以气为主”,我们可能也会想起杜牧关于“文以意为主”的见解,到底何者为是?我们先来看看杜牧在《答庄充书》里是怎么说的:

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未有主强盛而辅不飘逸者,兵卫不华赫而庄整者。四者高下圆折,步骤随主所指,如乌随凤,鱼随龙,师众随汤、武,腾天潜泉,横裂天下,无不如意。苟意不先立,止以文彩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如入圜阂,纷纷然莫知其谁,暮散而已。是以意全胜者,辞愈高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是意能遣辞,辞不能成意,大抵为文之旨如此。(《樊川文集》卷十三)

论者一般引得较多的就是这一段,它把意的主帅作用讲得相当充分、透彻而且精彩,只是没有对“气为辅”作出任何说明。其实,他紧接着就提到了:“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原来在杜牧心目中“意气”是紧密相连的,甚至可以说他说“意”,“气”已在其中。易言之,杜牧的“文以意为主”和曹丕的“文以气为主”根本上是并不矛盾的,意必带气,气必伴意。只不过“意能遣辞,辞不能成意”,似乎过分强调意的主帅地位,同时大大低估了辞彩章句对“意”的修正、补充、激发、延伸等功能,以为它们在为文过程中只是完全消极被动地接受意的指挥调遣而已。不得不承认的是,就在今天,学界也没有对言语(包括所谓文章)的生成过程获得非常清晰、准确的认识,且歧见颇多,未能形成共识。但有几点则似基本可以肯定,首先是完全游离于语词之外而又足以驱遣语词的意,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其次,意和言大体上是一个相生相成的互动过程,而不可能是意的单向运动。

关于言和气的关系,韩愈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比喻,他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由此可见,气并不是与言共时并列的关系,而是言的生成基础。苏辙进一步指出:“文者气之所形”(《上枢密韩太尉书》),在他看来文就是“气”的物质形态。众所周知,任何一个读者在一篇文章中实际所接触到的只能是一个个文字,现代还有标点;气、意、个性、风格等等全由一个个的文字表达出来,显现出来,它们在字下、字外,主要在字和字的关系之中;离开了文字,就什么都化为乌有了。至于“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分明就是一个言语形式问题,理所当然地会表现出一定的语文品质。韩愈《答李翊书》还说过:“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文如其人,如果把言也比成一个人,“蔼如”就是言语的一种精神状态,而造就这种状态的能量、动力就是气,即由人的精神、气质、情感等相互融合而成的力量,外部表现为遣词造句所产生的一种效果。

关于气、意、言,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气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了意(意向、意图、意思),然后伴随意不断鼓荡向前,直至最后以字句表达出来。打个比方,气是土壤,意是从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植物,言是植物的根、茎、叶、花。以气贯之,自然本固枝荣根深叶茂。我国书法讲究“行(hàng)气”,就是指书法作者之气要能灌注于整篇作品之中,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有一种呼应映带、笔断意连的关系。写文章其实也是“行气”的过程,以气行之,特别是“一气呵成”者就使文章获得了和人一样的鲜活生命。

在平常的时候,气沉潜蕴蓄在人的心里,同时也随人的活动不断酝酿着、变化着,而一旦受到外部事物的刺激,它就会被激活,寻求突破口得以宣泄,甚至像火山那样喷发出来,

表现为诗歌文章。---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物不得其平而鸣”的观点,很有价值: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呜。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为文之气产生于特定情境、遭遇对气的激发,就像火点燃了汽油一样如谭嗣同,临刑时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其气乃其一生郁积而成,决非一时心血来潮。他因“死得其所”而感到“快哉快哉!”,固然根源于他的这一认识:“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其实也与他一生中所遭遇的千千万万各种不同的因素或直接或间接相关,或说正是它们所参与化成的气凝聚而成的一种感觉,并发为“快哉快哉!”这一呼声。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它是“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所产生出来的一个“总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78—479页)。

这还只是从内容的角度看,若说到遣词造句,完全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绝对不是有意为之的结果。而这才是遣词造句的最高境界,好比一朵花,没有谁特别去栽培过,它就自然开放了,而且那么美丽!有学者比较过《论语》中孔子的下面两句话:

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篇)

子曰:赐也,始可舆言诗已矣。(学而篇)

前者有责备的意思,呼求为“求”,与后者相比,口气就显生硬;后一句是表扬,加了一个语气词,曰“赐也”,相对就缓和多了。这也一定是孔子随兴为之,并非刻意选择的结果。又如林觉民《与妻书》,读时,我们所见到的只有他的血泪,他心的跳动。——在其气的喷发过程中,语词自会奔趋笔下,既无必要也无余裕去斟字酌句,就像飞流直下,黄河奔腾,当其直下、奔腾之时,计较何时何地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再如傅雷的遗书,看似平和甚至平淡,实则有极其强烈的不平之气贯穿其中,也可以说是他一生人格修炼的结晶。

一、代付九月份房租55.29元(附现款)。

二、武康大楼(淮海路底)606室沈仲章托代修奥米茄自动男手表一只,请交还。

三、故老母剩余遗款,由人秀处理。

四、旧挂表(钢)一只,旧小女表一只,赠保姆周菊娣。

五、六百元存单一纸给周菊娣,作过渡时期生活费。

??

其中“代付”“附”“请”“由”“赠”“给”等词语的使用,都非常准确稳妥,四之“赠”是出于感情,五之“给”,在傅雷看来是理当如此,是出于义务,两者是有区别的,可以说完全是习惯使然。遣词造句和待人接物一样常常都是一种习惯。当然,习惯的形成会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

遣词造句对任何人来说都不可能全是气盛时之习惯使然,总有寻觅、斟酌、推敲的时候,这时气虽然看起来退居幕后,技能、技巧等等走上前台,其实归根结底仍然离不开气最后的决定作用。大家听得耳朵已经起茧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故事,其实就是气与遣词造句两者之间关系的最典型的例子,词序不同意味着文章气势的差异,文章气势的差异又意味着作者精神状态的分野,决非“雕虫小技”也。这里也许有如下两种情况。一是“屡战屡败”的作者确实有屡败带来的颓唐之气;一是他只是说明这一事实而已,心里还是想再战的,甚至可能还有最终必胜的信心。若是前者,他几乎绝无可能把它改成“屡败屡战”;若是后者,也许他自己最终也能够发现“屡战屡败”之不妥,起码能够立刻接受别人“屡败屡战”的改笔——这属于词不达意,不是精神状态的局限,而是遣词造句的问题。

我以为,文章之事(包括阅读与写作,下面专指写作)一般有如下三种状态。以气主之即为文行气,是为文的最高境界,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自然生成,有如天籁;其次是以意主之,只求把要说的意思写明白说清楚;第三是功利为主,如为发表、为分数等等,往往言不由衷,敷衍成篇。后面两种情况,遣词造句有习惯的成分,也有临渴掘井的时候。不过,有的初学为文者遣词造句有时难免把遣词造句当作仅仅是所谓“码字”而已的技术活,甚至是想一句写一句,意也是断断续续,并不连贯,根本谈不上有“气”的贯穿、推动。子曰,辞达而已矣,没有气的贯穿、推动,“达”是不可能的。“??虽有英词丽藻,如编珠缀玉,不得为全璞之宝矣。”(李德裕《文章论》)也就是缺乏一贯性、完整性,死气沉沉,无生命活力可言。

对于学生来说,遣词造句的技能、技巧也是需要学习的。夏丐尊叶圣陶合著的《文章讲话》就曾专门作过精彩的论述。如他们谈到“看所谓文气旺盛的文章,形式上构造上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一)以一词句统率许多词句,足以加强文气,因为许多词句为一词句所统率,读去就不能中断,必须一口气读到段落才可停止。凡具有这种构造的文章,文气都强。”

(二)在一串文句中叠用调子相同的词句,也足以加强文气。

(三)多用接续词,把文句尽可能地上下关连,也是加强文气之一法。

唐弢的《文章修养》也有精到的论述,如他指出:“标点是传达说话时的语气的,所以,从标点上,往往可以看出文章的气势来。”“就长短说,大抵句短则气促,句长则气和。就张弛说,大抵句张则气势紧凑,句弛则气势松懈。凡属较长的句子,在顿逗处意义即已完备,随时可以截断的,是弛句,读起来费时较多,气势也就松懈??”

等等。

前辈的指点值得我们珍惜、继承。

篇二: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套复习资料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大擢魁小学 赵庭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

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2、搜集资料的途径有:看报刊、采访、上网、参观有关展览。

3、搜集资料常用的方法有:做摘抄笔记、拍照片、编辑剪报、制作资料卡片。

第一单元

1、我们爱你啊,中国

1、《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全诗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

2、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

第二部分从从五个方面赞美了祖国,即(山河的壮丽,丰富的物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伟大的成就)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日积月累】

1.赞美祖国的成语:山清水秀、江山如画、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锦绣河山

2.描绘山水的成语:重峦叠嶂、崇山峻岭、连绵起伏、青山碧岭、水平如镜、一泻千里、水天一色、水波不惊。

3.描写祖国河山的名句。

长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涣《凉州词》

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习题解答】

习题3答案:这首诗从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多样的名族、光辉的历史和伟大的成就等方面抒发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习题4答案:我们爱你——京剧的字正腔圆,皮影的活灵活现,书法的笔走游龙,国画的栩栩如生。

我们爱你——北京长城的蜿蜒起伏,云南石林的千姿百态,陕西兵马俑的惟妙惟肖,山西云冈的神奇美妙。

我们爱你——古筝的情悠意长,笛子的悠扬婉转,二胡的柔婉连绵,腰鼓的厚重回响。 我们爱你——南京板鸭的芳香扑鼻,金华火腿的皮薄肉嫩,宝应大闸蟹的鲜美。

2、郑成功

1、《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2、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文天祥、岳飞、郑成功、林则徐、张自忠、戚继光、霍去病、郑和、史可法、刘仁轨。

当代民族英雄:鲁迅、钱学森、邓稼先、许海峰、邓小平。

3、郑成功是中国明清之际军事家、民族英雄。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4、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他还规定高山

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是:发展生产,兴办教育。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深化中心作用。

5、载歌载舞:载:又、且。 负隅顽抗:负,依仗、依靠;隅,角落。

【日积月累】

1. 与战争有关的成语:刀光剑影、枪林弹雨、势如破竹、旗开得胜、戒备森严、荷枪实弹、冲锋陷阵、溃不成军、丢盔弃甲、人仰马翻

2. ABAC式成语:载歌载舞、再接再厉、十全十美、一唱一和、百发百中、绘声绘色、任劳任怨、不卑不亢、人山人海、自言自语

3. 不同方式的看:眺望、环视、仰望、俯视、瞻仰、浏览

4. 中国历史上的名族英雄及其主要事迹: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兵 郑和——七下西洋,扬威异域 戚继光——抗击沿海倭寇 林则徐——虎门销烟

5.爱国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明·于谦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

【习题解答】

习题3答案:褒义词:慷慨激昂、载歌载舞、喜出望外

贬义词:横行霸道、负隅顽抗、惊恐万状

造句:1.温总理在剑桥大学里慷慨激昂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

2.在乡里横行霸道多年的不法分子今天终于被逮捕归案,百姓们无不拍手叫好。 习题4答案:总结全文、突出中心的作用。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 2、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

3、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

4、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日积月累】

1. 表现爱国情怀的成语:赤胆忠心、忧国忧民、碧血丹心、精忠报国、以身许国

2. 表现忘我工作、学习的成语: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只争朝夕

3. 爱国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习题解答】

习题3答案:1.悲愤欲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绝,气息中止、死亡。

2.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人世。辞,告别。

习题4答案:1.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2.“弥留之际”指病危将死的时候,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爱国情感。

4、古诗两首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

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2)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3)全诗体现了一个“喜”字,从“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却看妻子愁何在”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2、《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1)爱国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 游

我自横刃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2)爱国诗篇: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汀洋》

3、背诵全诗及诗意。

4、带点字:△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随意胡乱。△ 漫卷:随意地卷起来。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青春:明丽的春天 ◇示:告诉 ◇元:同“原”,本来。◇万事空: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但:只。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九州:指中原。◇同:全国统一。◇定:平定,收复。◇:家祭:祭祀祖先。◇:无:同“勿”,不要。◇乃:你的。◇翁:父亲。

5、诗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我的衣裳。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我胡乱地把诗稿和书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在大晴天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美好的春光,我也好回我的故乡。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一路顺流之下,一过襄阳,便直奔洛阳。 《示儿》: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只是为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等到宋朝军队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在祭祀祖宗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6、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不同点:第一首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日积月累】

1. 诗人别称:李白(诗仙)杜甫(诗圣)李贺(诗鬼)王勃(诗杰)

2. 诗人合称:大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3. 表现爱国情怀的古诗名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习题解答】

习题3答案:1.妻子:夫人和孩子。漫:随意,胡乱。全句的意思是: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我胡乱地把诗篇和书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2.元:同“原”,本来。但:只。全句的意思是: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只是为不能看见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习题4答案:因为陆游一直将驱逐金兵,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这也是他一生念念不忘的事,虽然他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统一,但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会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所以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由此也可见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练习1

1、《爱我中华》这首诗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为第4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所写的会歌,这支

歌真切地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爱我中华”的思想感情及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如蒙古族(那达慕)、回族(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经节)、藏族(沐浴节)、维吾尔族(内孜节、库尔班节)、苗族(龙船节)、彝族(火把节)、壮族(三月三)、傣族(泼水节)、满族、朝鲜族、侗族(斗牛节)

第二单元

5、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历史小话剧,课文是根据历史故事将相和第三部分而改编的。剧本共分为两幕;第一幕侧重写的人物是蔺相如,第二部分侧重写的人物是廉颇。剧本开头先写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剧中的内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受其侮辱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罚的故事,揭示了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肷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的可贵精神。“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去请罪,现表示愿意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2、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3、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廉颇:知错就改;爽直。

【日积月累】

1. 表示知错就改的成语:迷途知返、改邪归正、痛改前非、翻然悔悟

弃旧图新、悬崖勒马、浪子回头、洗心革面

2. 出自《史记》的成语(故事):纸上谈兵(赵括)指鹿为马(赵高)

鸡鸣狗盗(孟尝君)完璧归赵(蔺相如)四面楚歌(项羽)围魏救赵(孙膑)

【习题解答】

习题3答案:荆:荆条,古代用作打人的刑具。“负荆请罪”的意思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这是战国时期廉颇和蔺相如之间发生的一个历史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 最后的姿势

【日积月累】

1. 描写人物优秀品质的成语:忠于职守、舍己救人、诚实守信、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尊敬长辈、宽容大度

2. 表示时间短的词语:霎时、须臾、转眼间、刹那间、一瞬间、顷刻间、眨眼间

3. 表示情况危急的成语:千钧一发、燃眉之急、十万火急、兵临城下、危在旦夕、岌岌可危、一触即发、危如累卵

【习题解答】

习题3答案:在灾难来临之际,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誓死护卫学生,他这种奋不顾身保护学生的姿势将被定格为永恒。谭老师永恒的姿势,留下了永恒的回忆,永恒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

习题4答案:可搜集下列人物有关事迹与同学们交流:

7、船长

1、《船长》是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2、课文作者是维克多·雨果,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

亚”。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

3、课后第4题句子的含义:(1)人们被哈尔威船长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后己、舍己救人的品德所感动,没有一个人再违反他的命令,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有秩序地开展自救。这句话蕴含着对船长忠于职宇、舍己救人崇高品格的讴歌与赞美。(2)这句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德的赞颂,面对死亡的威胁,哈尔威船长作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又一次表现他的高尚品格。

4、背诵25-30自然段。

5、做人之道:忠于职守、舍己救人、诚实守信、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尊敬长辈、宽容大度等等。

【日积月累】 1. 形容秩序乱的词语:一窝蜂、一锅粥、一团糟、一拥而上、不可开交

2.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呆若木鸡、神采飞扬、神态自若、全神贯注、欣喜若狂、张口结舌、眉飞色舞、坐立不安

3. 赞美英雄献身精神的名言: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毛泽东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习题解答】

习题3答案:从黑暗中那“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情况的危机,更能看出船长的沉着、镇定、机智。

8、爱之链

1、《爱之链》这篇课文是一首爱的赞歌,作者是美国作家杰尼·巴尼特罗依·李。课文叙写了乔依帮助老妇人修车不计报酬,老妇人帮助女店主,女店主关爱丈夫乔依的故事,生动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爱的链条,赞扬了人间的友爱互助,告诉人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的手。

2、课文为何用“爱之链”作题目:真情互助,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应该帮助别人。课文中的乔依曾受到他人的许多真情帮助,所以他认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友爱的手是天经地义的,这正是用“爱之链”作为课题的道理。

3、乔依:助人为乐、无私奉献。

【日积月累】 1. 表示热心助人的成语:乐善好施、慷慨解囊、扶危救困、助人为乐、雪中送炭

2. 关于真诚关爱和无私帮助的名言:爱是美德的种子。

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

人家帮忙,永世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给”,永远比“拿”愉快。

3. 呼吁“关爱他人”的公益用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送出一份爱心,收获明媚阳光。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习题解答】

习题2答案:这句话既是对乔依找不到工作的宽慰,又是对人间真情的赞扬。正如《爱的奉献》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篇三:2014高考二轮文言虚词必备课内例句(必提分)

2014年高考语文二轮课内文言虚词必备例句 抓基础才能有成效

【之】

1、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前“之”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后“之”是“的”

2、先妣抚之甚厚(《项脊轩志》)代词,第三人称代词,她。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助词,相当于“的”。

4、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指示代词,这,此。

5、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助词,相当于“的”。

6、哀吾生之须臾(《赤壁赋》)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7、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助词,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9、何陋之有?(《陋室铭》)助词,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1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助词,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11、凌万顷之茫然。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助词,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1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助词,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13、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助词,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14、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动词,到……去。

1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动词,到……去。

【而】

1、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或译为“又”。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或译为“又”。

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后“而”表并列。

5、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赤壁赋》)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或译为“接着”“就”。

6、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或译为“接着”“就”。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8、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阿房宫赋》)连词,表示转折(或并列)关系

9、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连词,表示假设(递进)关系

10、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赤壁赋》)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11、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鸿门宴》)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1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过秦论》)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因而”

14、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连词,表示目的关系,“来”。

1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连词,表示目的关系。

16、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代词,通“尔”,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何】

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什么”。

2、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什么”。

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疑问代词,可译为“哪”“什么”。

4、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疑问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

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通“呵”,喝问

6、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表示反问,译为“怎么样”

7、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表示疑问,译为“怎么办”

【乎】

1、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2、客亦知乎水与月乎?(《赤壁赋》)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语气助词,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5、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语气助词,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

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形容词词尾助词,“……的样子”

7、知不可乎骤得(《赤壁赋》)语气助词,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8、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对”

1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赤壁赋》)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

【乃】

1、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副词,可译为“才”。

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副词,译为“于是”等。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副词,译为“却”“竟(然)”。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副词,“却”“竟(然)”。

5、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译为“是”“就是”。

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7、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8、乃二十八骑。副词,译为“只”“仅”“不过”。

【其】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代词,第三人称,译为“他的”

2、其制稍异于前(《项脊轩志》)物主代词,译为“它的”

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代词,第三人称,译为“他”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物主代词,应译为“它”

5、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代词,第一人称,译为“自己的”

6、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代词,第一人称,译为“我(自己)”

7、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些”。

8、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

9、距其院东五里(《游褒禅山记》)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

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些”。

1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副词,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大概”。有的译“多么”,程度副词。

1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副词,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或许”“大概”

1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1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连词,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15、既其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代词,“那个、那些”

【且】

1、臣死且不顾,卮酒安足辞!(《鸿门宴》)连词,让步关系。尚且,还。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连词,让步关系。尚且,还。

3、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连词,并列关系。又

4、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副词,将,将要。

5、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副词,暂且,姑且。

【若】

1、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动词,像,好像。

2、汩(yù好像水流一样迅疾)余若将不及兮(《离骚》)动词,像,好像。

3、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代词,相当于“你”

4、久不见若影,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代词,相当于“你的”

5、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

6、若夫乘天地之正(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逍遥游》)连词,至,至于。

【所】

1、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名词,处所,地方。

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项脊轩志》)助词,“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事物、情况)”。

3、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所”和动词结合,充当后面的名词性结构的定语。

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所+以”表凭借,用来……的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所+以”表原因

【为】

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动词,“变成”“成为”。

2、耳得之而为声(《赤壁赋》)动词,“形成”“成为”。

3、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动词,以为,认为。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动词,判断词,是。

5、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动词,判断词,是。

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过秦论》)介词,表被动,译为“被”。

7、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介词,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8、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介词,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9、臣为韩王送沛公(《鸿门宴》)介词,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10、为之奈何。介词,对,向。

1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劝学》)兼词,相当于“于此”。

2、有鱼焉,其广数千里。置杯焉则胶(《逍遥游》)兼词,相当于“于

篇四:小学语文毕业模拟试卷(苏教版)汇总

小学语文毕业模拟试卷(苏教版)汇总

六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抄写下面一段话,要求书写正确、工整。(5分)

我的家乡安徽凤台,坐落在淮河岸边,它既没有峰峦雄伟的高山, 也没有让人心旷神怡的风景区,但它有远近闻名、历史悠久的地方特产——豆腐。

二、看拼音写词语。(6分)

bào zào xuán guà xuān xiāo yù hán chōng jǐng shì hào

( ) ( ) ( ) ( ) ( ) ( )

三、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4分)

1、顾: 相顾一笑( ) 三顾茅庐( )顾客盈门( )奋不顾身( ) A、前来购买东西的 B、拜访 C、看 D、注意;照管

2、素: 银装素裹( ) 素质教育( ) 素不相识( )衣着素净( ) A、颜色单纯;不艳丽 B、本色;白色 C、本来的;原有的 D、素来;向来 四、按要求写成语。(8分) 1、 含有动物

名: 2、含有两对反义词

的: 3、给广告词“消毒”,恢复原貌。

例:消炎药广告词:快治人口——(脍炙人口)

热水器广告词:随心所浴——( ) 止咳药广告词——咳不容缓( ) 摩托车广告词:骑乐无穷——( ) 营养液广告词——口蜜腹健( ) 五、根据课内外阅读填空:(24分)

1、“我们爱你——( )奏出的古曲,( )谱写的新歌”中,“古曲”的含义是 ;“新歌”的含义是 。(4分)

2、默写出《烟台的海》一文中描写冬天的海波浪汹涌的句

子:

。(4分)

3、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景观吗?(6分) 庐山瀑

布: 大草

原: 长

江:

4、一年之计,( );十年之计,( );终身之计,( ) 5、吾志所向( ),愈挫愈勇( ) 6、开弓不放箭——( ) 7、( )知马力,( )见人心。 8、( )异乡为异客,每逢( )倍思亲。 六、修改病句:(8分)

1、电视机里传出雄壮有力的战士们的歌声。 2、他们都跑得很快,所以跑得相当轻松。 3、刘老师好几天都没来上课,他肯定是生毛病了。 4、有没有动脑筋,是考出好成绩的重要原因。 七、阅读与感悟。(10)分 变

①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②“有什么事就说吧。”

③“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④马市长吃罢晚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香茶。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⑤“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⑥“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⑦“就是您老人家呀!”

⑧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1、这篇文章的顺序被打乱了,请将正确的顺序,按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2、文中突出表现马市长“变”的一对词语是 分)

3、文中女儿向父亲“请教”的目的是(2

分) 4、文中第⑤句里的“这样”的含义是(2分)

(1)

(2) 5、你认为文中的马市长是个什么样的人?(2分) 八、习作:(35分)

根据提供的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游戏光盘 创口贴 月光 附加题(20分) 一、填空题:(6分) 1、“保尔精神”指的

是 。

2、《感动》一文中令作者感动的三件事是:(分别用一句话概括)①

② 二、选择题:(填序号)(6分)

1、保尔不上学去车站做工的原因是( )

(1)因为家里穷,没有钱;(2)因为他捉弄了神父,神父开除了他。和

须臾造句

③ (2 。

2、保尔在十六岁时第一次被抓进了监狱,原因是( )

(1)与人打架,扰乱治安;(2)救了布赫来,被维克多告发抓进去的。 3、金铃当家理财的主要目的是:( )

(1)锻炼她的办事能力;(2)攒钱给幸幸买芭比娃娃。 三、判断题:(4分)(对的打“√”,错的打“×” )

1、假如谁能把三岁时想当总统的愿望保持五十年,那么他现在已经是总统了。( )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被称为“老百姓的救星”的党是社会革命党。( ) 四、简述题:(4分)

《我要做好孩子》一书开头部分介绍了金铃的两个老师,一是王老师,二是邢老师。请你概括出两个老师各自的性格特点。

(东桥小学六年级语文组)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一类 5分 字迹工整,笔锋到位,格式正确,无错写漏写; 二类 4分 字迹工整,笔锋基本到位,格式正确,无错写漏写; 三类 3分 字迹基本工整,没有笔锋,格式正确,无错写漏写; 四类 1—2分 字迹不工整,格式不正确,草率马虎。

二、1、写对一个词语得1分,词语中写错一个字,该词语不得分。答案分别是:

( 暴躁 ) ( 悬挂 ) ( 喧嚣 ) ( 御寒 ) ( 憧憬 ) ( 嗜好) 三、1、C;B;A;D 2、B;C;D;A

四、1、2两题写对一个成语得1分,成语中写错一个字,该成语不得分。答案(略) 第3题改对一个成语得0.5分。答案

略 五、“古曲”指光辉的历史;“新歌”指新的成就。

六、1、将“雄壮有力”与“战士们”对调;2、将关联词语改为“不但??而且??”; 3、将“肯定”改为“也许”;4、将“有没有”删去。

七、1、④②③①⑧⑥⑦⑤ 2、“大力支持”“绝对不行” 3、为了获取父亲对自己行动的支持 4、(1)作出下乡的决定;(2)以这样的方式获取支持 5、言行不一 八、习作

一类:28—35分 想象丰富合理,内容具体,语言比较生动,错别字病句很少; 二类:21—27分 想象比较合理,内容具体,错别字病句较少; 三类:14—20分 想象不怎么合理,内容较空泛,错别字病句较多;

四类:14分以下 想象不合理,草草了事,乱写一气,错别字多,词不达意。 附加题: 一、填空题

1.对革命理想的无限忠诚,不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①老牛拦水给小牛喝;②老夫照料生病的老妻;③每天晚上,父亲接我放学回家 二、选择题

1、(2); 2、(2); 3、(2) 三、判断题:(1)( 错 )(2)(错) 四、简述题:

简述要点:王老师和蔼可亲;邢老师严肃认真 六年级语文期终试卷

一、将下面这段话抄写在田字格中,做到格式正确,字迹工整,有笔锋。5%(华霞)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想的人。

二、读拼音写词语。6%(朱志林)

xū yú xuán guà tuī jiàn pǔ sù mái yuàn duān xiáng

( ) ( ) ( ) ( ) ( ) ( ) 三、成语练习。8%(朱志林)

1、先将成语补充完整,再分类写下来。4%

喜笑( )开 雷霆万( ) 旋( )转坤 排山( )海 面黄肌( ) 气宇( )昂

(1) (2) 2、填上合适的成语。4%(不重复)(刘永忠)

明明是个爱学习的孩子,课堂上他总是 地听讲, 地盯着黑板,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从不 乱说一气,总是说得 ,连老师听了也频频点头。写起作业总是 、 ,作文更是 、 。 四、用“心”组词后填空(不许重复)(朱玉贵)

姑娘看着经过( )挑选的海螺都成了一般大小,她( )地笑了。能够把海螺卖出去,上学费用也不用愁了,母亲也( )多了。这时,她看到母亲的脸上露出了( )的微笑。

篇五:小学语文毕业模拟试卷(苏教版)汇总

小学语文毕业模拟试卷(苏教版)汇总

六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抄写下面一段话,要求书写正确、工整。(5分)

我的家乡安徽凤台,坐落在淮河岸边,它既没有峰峦雄伟的高山, 也没有让人心旷神怡的风景区,但它有远近闻名、历史悠久的地方特产——豆腐。

二、看拼音写词语。(6分)

bào zào xuán guà xuān xiāo yù hán chōng jǐng shì hào

( ) ( ) ( ) ( ) ( ) ( )

三、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4分)

1、顾: 相顾一笑( ) 三顾茅庐( )顾客盈门( )奋不顾身( )

A、前来购买东西的 B、拜访 C、看 D、注意;照管

2、素: 银装素裹( ) 素质教育( ) 素不相识( )衣着素净( )

A、颜色单纯;不艳丽 B、本色;白色 C、本来的;原有的 D、素来;向来

四、按要求写成语。(8分)

1、 含有动物名:

2、含有两对反义词

的:

3、给广告词“消毒”,恢复原貌。

例:消炎药广告词:快治人口——(脍炙人口)

热水器广告词:随心所浴——( ) 止咳药广告词——咳不容缓( )

摩托车广告词:骑乐无穷——( ) 营养液广告词——口蜜腹健( )

五、根据课内外阅读填空:(24分)

1、“我们爱你——( )奏出的古曲,( )谱写的新歌”中,“古曲”的含义是 ;“新歌”的含义

是 。(4分)

2、默写出《烟台的海》一文中描写冬天的海波浪汹涌的句

子:

。(4分)

3、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景观吗?(6分)

庐山瀑

布:

大草

原:

江:

4、一年之计,( );十年之计,( );终身之计,( )

5、吾志所向( ),愈挫愈勇( )

6、开弓不放箭——( )

7、( )知马力,( )见人心。

8、( )异乡为异客,每逢( )倍思亲。

六、修改病句:(8分)

1、电视机里传出雄壮有力的战士们的歌声。

2、他们都跑得很快,所以跑得相当轻松。

3、刘老师好几天都没来上课,他肯定是生毛病了。

4、有没有动脑筋,是考出好成绩的重要原因。

七、阅读与感悟。(10)分

①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②“有什么事就说吧。”

③“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④马市长吃罢晚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香茶。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⑤“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⑥“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⑦“就是您老人家呀!”

⑧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1、这篇文章的顺序被打乱了,请将正确的顺序,按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2、文中突出表现马市长“变”的一对词语是 和 。(2分)

3、文中女儿向父亲“请教”的目的是(2

分)

4、文中第⑤句里的“这样”的含义是(2分)

(1)

(2)

5、你认为文中的马市长是个什么样的人?(2分)

八、习作:(35分)

根据提供的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游戏光盘 创口贴 月光

附加题(20分)

一、填空题:(6分)

1、“保尔精神”指的

是 。

2、《感动》一文中令作者感动的三件事是:(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② ③

二、选择题:(填序号)(6分)

1、保尔不上学去车站做工的原因是( )

(1)因为家里穷,没有钱;(2)因为他捉弄了神父,神父开除了他。

2、保尔在十六岁时第一次被抓进了监狱,原因是( )

(1)与人打架,扰乱治安;(2)救了布赫来,被维克多告发抓进去的。

3、金铃当家理财的主要目的是:( )

(1)锻炼她的办事能力;(2)攒钱给幸幸买芭比娃娃。

三、判断题:(4分)(对的打“√”,错的打“×” )

1、假如谁能把三岁时想当总统的愿望保持五十年,那么他现在已经是总统了。( )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被称为“老百姓的救星”的党是社会革命党。( )

四、简述题:(4分)

《我要做好孩子》一书开头部分介绍了金铃的两个老师,一是王老师,二是邢老师。请你概括出两个老师各自的性格特点。

(东桥小学六年级语文组)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一类 5分 字迹工整,笔锋到位,格式正确,无错写漏写;

二类 4分 字迹工整,笔锋基本到位,格式正确,无错写漏写;

三类 3分 字迹基本工整,没有笔锋,格式正确,无错写漏写;

四类 1—2分 字迹不工整,格式不正确,草率马虎。

二、1、写对一个词语得1分,词语中写错一个字,该词语不得分。答案分别是:

( 暴躁 ) ( 悬挂 ) ( 喧嚣 ) ( 御寒 ) ( 憧憬 ) ( 嗜好)

三、1、C;B;A;D 2、B;C;D;A

四、1、2两题写对一个成语得1分,成语中写错一个字,该成语不得分。答案(略)

第3题改对一个成语得0.5分。答案

五、“古曲”指光辉的历史;“新歌”指新的成就。

六、1、将“雄壮有力”与“战士们”对调;2、将关联词语改为“不但??而且??”;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