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望良田美池疑人间仙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8:31:46 体裁作文
望良田美池疑人间仙境体裁作文

篇一:桃花源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稿

制作:张兰君 审核: 日期:2013/9/2

桃花源记

陶渊明

第一课时

目标:

1、 读准字音、节奏,当堂成诵。

2、 疏通课文1-----2自然段,掌握重点词句,积累常用文言词汇。

一、 朗 读

1、 读两遍课文,在文中不认识的字词上做记号。

2、 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扫除文字读音障碍。

3、 再读文章,找出难读的句子。

4、 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及问题,并在班内展示。师生共同指正。

二、 当堂背诵并检测。

三、 结合课下注释、手中资料和你的猜想,疏通课文1-----2段,画出你不懂的字词句,以备交流讨论。

1、 组内合作交流,每组派一位代表展示、质疑。其他学生解答,教师补充。

2、 当堂识记并消化。

四、 当堂检测

对子互相提问重点词语解释(以课下注释为主)和句子翻译。

第二课时

目标:1、疏通3-----5段,掌握重点词句,积累常用文言词汇。 通过合作探究,能够翻译课文,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2、

一、结合课下注释、手中资料和你的猜想,疏通课文3-----5段,画出你不懂的字词句,以备交流讨论。

1、 组内合作交流,每组派一位代表展示、质疑。其他学生解答,教师补充。

2、当堂识记并消化。

二、当堂检测

1、对子互相提问重点词语解释(以课下注释为主)和句子翻译。

2、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

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

之 忘路之远近 渔人甚异之 闻之。欣然规往 ...

志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

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 ..

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

遂 遂于外人间隔 遂迷,不复得路 ..

3、古今异义词

鲜美 古义: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交通 古义: 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 古义: 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绝境 古义: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 古义: 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不足 古义: 今义:不够 (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

如 :不足挂齿)

4、请以“桃花源美,美在---------”写几句赏析性的话。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你理想中的“桃花源”是怎样的呢?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1)桃花源美,美在

(2)我理想中的“桃花源”是

第三课时

目标: 理清文章线索,结合陶渊明的生平、社会状况领会本文的思想内涵。

一、自主学习

1、概括每段内容理清线索。

文章以 线索,以 为顺序,从 桃花林、 到 桃花源、再到 桃花源、再 桃花源一线贯通,层次分明。

2、渔人为什么会甚异之?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桃花源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了什么?

4、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是什么?

5、最后两段与前文哪句话相呼应?大家相信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在东晋年间存在吗?(从文中找线索来考证)

6、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理想社会在当时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结合作者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状况思考)

7、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象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意思?

二、合作交流班内大展示。

三、当堂检测

1、《桃花源记》选自 ,作者 ,名 , 字 , (朝代)著名 。

2、按课文填空

(1)描写桃花源林自然景色的语句:

(2)描写桃花源中优美环境的语句:

3、写出出自本文的三个成语: 、 、

4、对对联

上联:望良田美池疑人间仙境 下联:

中招试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2)悉如外人 ( ) ..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 (4)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篇二:九年级语文月考卷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初中毕业的钟声就要敲响。在语文的世界里,我们不但可以学到精妙的文学知识,更能够得到许多做人的启示。

还记得 的《桃花源记》吗?我们:望良田美池疑人间仙境, ;读了周敦颐的 ,我们爱上了那 的莲,它恰如 ;我们立志追随古圣贤的足迹,努力实现老吾老 , 的大同社会;掩上一卷唐诗,缅怀年轻的李白和杜甫,不禁向苍天大喊一声: 。 2,初中毕业的钟声就要敲响。你能给以下几题做出正确选择吗?祝你好运!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曦月(xī) 沿溯 (shù) 御风(yù) B,叠嶂(zhàng) 阙处(quē) 涧肃(jiān) C襄陵(xiāng)飞漱(sù)绝 山献(yǎn)D,素湍(tuān)属引(zhǔ) 峻茂(jùn)

(2)下列注音正确的是( )

A,叩门(k?u) 荷锄(h?) 荆门(jīng)B,荒秽(huì) 沧波(cāng) 征蓬(p?ng) C,都护(dū) 徙倚(qǐ) 燕然(yàn)D,草木长(cháng) 帘旌(jīng) 吴蜀(shú)

(3),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短文。“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描写,可以议论,其目的都是为了一个道理。

B“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它可以己任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如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伊的《核舟记》。前者记叙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

C,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

D,《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这部分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4),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一厝朔东, D,河曲智叟亡以应

(5)下列句中加点字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委而去之 B,吾知所以距子矣 .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6) 下列句中不是倒装句的是( )

A,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B,夫鹓鶵发于南海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D,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3,初中毕业的钟声就要敲响!你理解什么是幸福吗?仿例句续写两句,使之构成排比句。 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 ; 幸福,是 。 4,初中毕业的钟声就要敲响!你能正确利用文学常识填空吗?细心些!

(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 (朝代)文学家 。

其“书”的意思是 。文章从侧面表现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

(2)《马说》是 代文学家 的作品。 散文有“ ”的美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人分别是 。

(3) 什么人才能称得上大丈夫呢?当他面对个人得失时,要有范仲淹的“ ”之心态;面对国家利益时,要有范仲淹的“ ”的胸襟。此二句出自《 》一文。

(4)安史之乱时,杜甫以广博的济世情怀体察人间冷暖,道出了“ ”的理想,此句出自《 》。 三,阅读理解。

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答题。6分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2分

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4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2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9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分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百废具兴( ) (2)连月不开( ) ..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

2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3.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24.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介绍性的文字,使游客对岳阳楼有大体的了解。(4分)

(四)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24——27题(共10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节选)

〖乙〗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部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āng),见缞绖(cu

ī di?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anɡ)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范仲淹罢宴》)

2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2) 而或长烟一空 ( )

(3) 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 (4) 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

25.翻译句子(4分)

(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2分)

译文:

(2)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2分)

译文:

26.〖甲〗文中的“古仁人”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用原文中语句回答。请再举出一个具有这样胸襟或抱负的“古仁人”的事例。(2分)

答:

27.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2分)

答: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作6-9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沿溯阻绝。 绝:

②或王命急宣。 或:

③不以疾也。 疾: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

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8.[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

9.[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不动笔墨不读书

①读书是获得学问的重要途径。好读书还必须会读书,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读书呢?古今中外很多学者用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

②“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录下来。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写出了一篇篇文章。接着,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篇三: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卷[2]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初中毕业的钟声就要敲响。在语文的世界里,我们不但可以学到精妙的文学知识,更能

够得到许多做人的启示。

还记得 的《桃花源记》吗?我们:望良田美池疑人间仙

境, ;读了周敦颐的 ,我们爱上了那

努力实现老吾老 , 的大同社会;掩上一卷唐诗,缅怀年轻的

李白和杜甫,不禁向苍天大喊一声: 。

2,初中毕业的钟声就要敲响。你能给以下几题做出正确选择吗?祝你好运!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曦月(xī) 沿溯 (shù) 御风(yù) B,叠嶂(zhàng) 阙处(quē) 涧肃(jiān)

C襄陵(xiāng)飞漱(sù)绝 山献(yǎn)D,素湍(tuān)属引(zhǔ) 峻茂(jùn)

(2)下列注音正确的是( )

A,叩门(k?u) 荷锄(h?) 荆门(jīng)B,荒秽(huì) 沧波(cāng) 征蓬(p?ng)

C,都护(dū) 徙倚(qǐ) 燕然(yàn)D,草木长(cháng) 帘旌(jīng) 吴蜀(shú)

(3),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短文。“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

以描写,可以议论,其目的都是为了一个道理。

B“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它可以己任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

记”。如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伊的《核舟记》。前者记叙了渔人游桃花源,

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

C,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

史”。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

D,《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这部分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共

49篇。

(4),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一厝朔东, D,河曲智叟亡以应

(5)下列句中加点字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委而去之 B,吾知所以距子矣 .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6) 下列句中不是倒装句的是( )

A,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B,夫鹓鶵发于南海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D,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3,初中毕业的钟声就要敲响!你理解什么是幸福吗?仿例句续写两句,使之构成排比句。

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

是 ;

幸福,是 。

4,初中毕业的钟声就要敲响!你能正确利用文学常识填空吗?细心些!

(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 (朝代)文学家 。

其“书”的意思是 。文章从侧面表现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

(2)《马说》是 代文学家 的作品。 散文有“ ”的

美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人分别是

(3) 什么人才能称得上大丈夫呢?当他面对个人得失时,要有范仲淹的

“ ”之心态;面对国家利益时,要有范仲淹的

“ ”的胸襟。此二句出自

《 》一文。

(4)安史之乱时,杜甫以广博的济世情怀体察人间冷暖,道出了

“ ”的理想,此句出自《 》。

三,阅读理解。

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答题。6分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

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2分

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

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4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

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案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情谊】 10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

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2分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

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

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百废具兴( ) (2)连月不开( ) ..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

2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3.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24.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介绍性的文字,使游客对岳阳楼有大体的了解。(4分)

(四)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24——27题(共10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望良田美池疑人间仙境)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节选)

〖乙〗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部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āng),见缞绖(cuī di?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anɡ)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范仲淹罢宴》)

2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2) 而或长烟一空 ( )

(3) 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 (4) 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

25.翻译句子(4分)

(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2分)

译文:

(2)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2分)

译文:

26.〖甲〗文中的“古仁人”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用原文中语句回答。请再举出一个具有这样胸襟或抱负的“古仁人”的事例。(2分)

答:

27.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2分)

答:

篇四: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重点句翻译(全六册)

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抬头看他们,脖子都为此变得僵硬了。

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把它们当作青云白鹤的景象。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于别人身上。”

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但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

而楼上的人来往匆匆,有的靠着,有的站着,形态不一。

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偷了他的东西)。

他家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那里去。

此何遽不为福乎

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气呢?。

边塞附近的壮年男子绝大部分都因战争而死,因他儿子跛腿的原因,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就能写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1 / 13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只不过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读书人分别几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

老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即使

扬起袖子,露出胳膊,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

中间夹杂着房屋倒塌的声音。

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饮水。

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着地的绳子断了。

屠夫于是奔过去,靠在柴草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只狼径直走了,另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前面。 (屠户)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对方的。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2 / 13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没有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文劳累身心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媚。

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但不可以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它。

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舟首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黍粒那么高。

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没有不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情态。

3 / 13

然而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

那人眼神正注视着茶壶,神色宁静,好像在听壶中的水开了没有的样子。

大道实现的时候,天下都是公有的,高尚能干的人被选拔出来,社会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都不只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不只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

男的都有职务,女子都能有归宿。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假如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

假如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季,大水涨上两岸的丘陵,

顺流而下的船只、逆流而上的船只

被阻碍而不能通行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飞翔,

也没有船快。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很有趣味。 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

竞相跳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欣赏

这种奇丽景色了。 不久渐渐靠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

4 / 13

潮水连天涌来。

声音大得像雷声轰鸣,波涛汹涌澎湃, 震撼人心,浪花冲刷岸边,好像要吞掉 天空冲荡日头,气势极其雄壮豪迈。

吃喝食物都比平时的价钱加倍的高,

但是租用看棚的人却非常多,即使是一席空地也没有。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到这样的人呢?” 不要说相公痴,还有像我们相公一样痴 的人啊。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像 飞奔的马。

凭借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 和远处伸展。

那些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

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

功名利禄的心。

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 也会流连忘返。

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5 / 13

篇五:八年级语文练习

1.《桃花源记》作者 , (朝代)著名诗人。

2.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

是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渔人甚异之 ( ) ②具答之(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 )

④欣然规往( ) ⑤诣太守 ( ) ⑥未果,寻病终( )

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 今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缘: ②俨然: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①渔人甚异之:

②林尽水源: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7.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 1 2 3

8.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

A 比喻 B 夸张 C 借代 D 对比

9.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10.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陶渊明 东晋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①感到诧异 ②详细 ③走尽 ④计划 ⑤到、谒见 ⑥实现 4、①古:妻子儿女 今:妻子;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无出路的境地 ②古:交错连通 今:邮电和运输业的总称 ③古:更不必说 今:表条件的连词 5、①沿着 ②整齐的样子 6、①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②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③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7、①豁然开朗②鸡犬相闻 ③怡然自乐 8、C 9、活动、穿戴、心情 10、着重写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环境,由此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一、选择与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

1.屋舍俨然( )A.好像 B.整齐的样子 C.严肃的样子 ..

2.欲穷其林( )A.彻底 B.穷尽,尽 C.没有钱,与富相对 .

3.芳草鲜美( )A.色彩鲜艳美丽 B.新鲜美丽 C.这里指味道好 ..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A.妻子一人;没有出路的地方 B.妻子一人:与世隔绝的地方 ....

C.妻子和儿女;与世隔绝的地方

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竟 B.就 C.才 .

6.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A.标记 B.志向 C.做标记 .

二、用原文回答问题。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

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的语句。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三、选择下列语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A.有好的田地好的池水和桑池之美。

B.有良田池水桑叶竹子等。

C.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D.有良田池水和桑竹等各种植物。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A.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说魏晋了。

B.问起现在是什么社会,于是不知道有汉朝, 无论是魏还是晋了。

C.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无论如何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D.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四、阅读《桃花源记》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头号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村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将“渔人”和“村人”这两个词语,准确地填在文中括号内。

(2)用原文回答①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②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有 ;③“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④“村人”“不知不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 (3)指出本段的通假字:“ ”同“ ”,意思 。

(4)翻译最后一句: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5)读文中画曲线的句子,请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课本难题解答】

一 1.(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林尽水源……山有小口……便舍船,从口入……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渔人就是这样发现桃花源的。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文中是这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景象的。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人原是他们的先人为躲避秦朝残酷统冶和秦末战乱而来到这个地方的。至于“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此中人”(桃花源人)对“外人”(世人)有顾虑,不愿“外人”来干扰他们安居乐业的平静生活。桃源民风淳厚,人间世风浅薄,正如苏东坡所说:“(惟恐)使武陵太守至焉,化为争夺之场”(《桃花源诗序》),玷污了这块化外的净土。

4.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处处表之”(沿路做记号),准备再来;他又向太守报告,太守派人跟他一道来,结果“不复得路”;即便是像刘子骥那样的高尚人士,也得不到一睹仙境的机缘。作者这样写是有意安排的情节,目的是:(1)表明渔人违背了桃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2)同时,这是明写仙境难寻,暗写桃源人不愿“外人”重来的本意;(3)这样也构成一种桃源似有非有、似无非无的扑朔迷离的景象,正表明这是作者陶渊明的一种幻想、向往、美好的但难以实现的追求。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一、1.B 2.B 3.A 4.C 5.A 6.C二、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A.豁然开朗 B.世外桃源 C.怡然自得三、1.C 2.D四、(1)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村人;村人;渔人;渔人。(2)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②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③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与外人间隔。(3)要;邀;邀请。(4)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向外人说啊。”(5)C【创新能力训练】1.(1)发现水源 (2)考察 (3)早先一代人 (4)公事减少 2.(1)它的上面是丰山,高峻挺拔地矗立着。(2)等到宋朝接受上天的使令,圣明的人出现,天下统一,以前凭借险峻的地势的,全被荡平。(3)又恰好那儿的百姓为一年的收成丰收而快乐,喜欢和我游玩。 3.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者。 4.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照于百年之深也。 5.B(表达的是“与民同乐”的思想。)

《核舟记》专项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粗字注音。

(1)罔不 (2)贻 (3)箬篷 (4)八方有奇 (5)石青糝之 (6)髯(7)天启壬戌 (8)篆章

2.解释加粗词。

(1)罔不: (2)尝贻余核舟一: (3)绝类弥勒: (4)诎右臂支船:

(5)篆章: (6)视端容寂: (7)曾不盈寸: (8)桃核修狭者:

3.《核舟记》选自________朝人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

4.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课文在介绍核舟时先用________一词(原文中词)总括,结尾再用________一句话相照应,高度评价了王叔远高超的技艺。

5.根据文中表数量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古汉语表数量的用法。

二、阅读

阅读课文1~3节,回答问题。

(1)下面句中加粗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峨冠而多髯(xú)者为东坡 B.苏黄共阅一手卷(juǎn)

C.石青糁之(sǎn) D.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2)下面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高可(大约)二黍许 B.矫(举)首昂视

C.两膝相比(比较) D.清风徐(缓缓地)来

(3)在这段中找出一个通假字并解释: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B.士卒多为用者

C.为人五,为窗八 D.中轩敞者为舱

(5)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从这三段文字中各找一点理由。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段细致描写鲁直“如有所语话”,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是为了说明什么?试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l.①wǎng ②yí ③ruò ④jī ⑤sǎn ⑥rán ⑦rén xū ⑧zhuàn

2.①无不 ②曾经 ③极 ④同“屈”,弯曲 ⑤篆字图章 ⑥神色 ⑦还 ⑧长而窄

3.清 张潮《虞初新志》 明 魏学洢

4.大苏泛赤壁 奇巧 技亦灵怪

5.古汉语中无专门的量词,常用数词加名词表示数量。

二、

(1)C (2)C (3)诎屈弯曲 (4)D (5)[ ]

A.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B.窗上刻的是东坡的文句 c.三人位置东坡居中 (6)说明雕刻技艺娴熟高超。

三、“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核舟记》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 )罔不( )贻( )有奇( )黍( )箬篷( )糁( )峨冠( )髯( )髻( )

衣褶( )诎( )楫( )椎髻( )壬戌( )虞山( )篆章( )矫( )

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1.有奇巧人( )2.罔不因势象形( )( )( )3.尝贻余核舟一( )( )( )4.盖大苏泛赤壁云( )5.高可二黍许( )( )( )6.启窗而观( ) 7.箬篷覆之( )( )( )

8.雕栏相望焉( )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10.石青糁之( )( )11.中峨冠而多髯者( )( )( )12.如有所语( )13.其两膝相比者( )( )14.佛印绝类弥勒( ) 15.矫首昂视( )16.神

情与苏、黄不属( ) 17.珠可历历数也( )18.居右者椎髻仰面( ) 19.其人视端容寂( )( )20.若听茶声然( ) 21.其船背稍夷( )22.钩画了了,其色墨( )( ) 23.长曾不盈寸( )( )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三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2、诎右臂支船( )

3、左手倚一衡木( )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木:能以径寸之木( ) 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以至鸟兽、木石( ) 文曰“初平山人”( )

③奇:明有奇巧人( ) ④有:明有奇巧人( )

长约八分有奇( ) 长约八分有奇( )

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启窗而观( )

为人五;为窗八(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⑦可:高可二黍许( ) 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

珠可历历数也( ) 此中人语云( )

五、按要求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作者是字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中的句子。3.黄庭坚是朝的文学家,字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5.“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巧。6.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和“ ”的神态看出来。7.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 的性格特点。8.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9.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 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态则显得 。10.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 。

11.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1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13、写出两句其他诗词中与船有关的语句 。

六、翻译下列句子

1.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5.苏、黄共阅一手卷。.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七、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2. 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

3.“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

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6.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

7.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八、中考巡礼(2005武汉)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峨冠: 髯: 袒: 历历: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佛印绝类弥勒。

3.写出文中描写苏东坡外形特征的句子。

4.写出文中描写佛印外形特征的句子。

5.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十、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交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峨冠guān B.手卷juàn C.不属shǔ D.矫jiāo首昂视

2.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绝类弥勒(绝):很 B. 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

C.如有所语(如):比如 D.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

3.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诎右臂支船(诎)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D.绝类弥勒(类)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 B.中轩敞者为舱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其人视端容寂

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苏、黄共阅一手卷 译文:(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6.这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为说明顺序。语言上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十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不超过12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分类别

3.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核舟记》专项练习答案

一、mǐn wǎng yí yòujī shǔ ruò sǎn guān rán zhé qū jí zhuījì rénxū yú zhuàn

二、1.奇妙精巧 2.无不 顺着 雕刻 3.曾经 赠 我 4.句首表示推测语气 5.大约 黄米 上下 6.打开 7.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盖 代词船舱 8.正对着 9.缓缓地 起 10.用石青 涂抹 11.高 帽子 胡须 12.说话 13.他们的 靠近 14.极像 15.举 16.不相类似 17.分明可数的样子18.椎形发髻 19.视线 神色 20.好象……的样子 21.平 22.清楚明白 黑 23.竟然 满 24.长而窄三、1.通“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通“屈 ”弯曲3.通“横”4.通“父”,男子的美称5.通“拣 ”挑选四、①木头 树木②叫 是③奇异 零数④动词表示存在 通又⑤雕刻 是 ?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xia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孝薇硎静⒘? 表示修饰 表示转折⑦大约 可以⑧句尾语气词 说五、

1.《虞初新志》魏学咿子敬 明末2.苏轼《后赤壁赋》《赤壁赋》3.宋 鲁直4. 盖大苏泛赤壁云5.灵活精致6.“左手扶鲁直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7.豁达开朗8.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9.轻松悠闲 专注悠闲10.列数字作比较 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11.嘻,技亦灵怪矣哉12.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13、略六、 略七、1.①用料体积小 ②所刻事物繁多 ③刻物情态毕备2. 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嘻,技亦灵怪矣哉” 3. 写出了介绍的顺序: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细观看,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

4.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官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5.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6. “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7. 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八、中考巡礼1、(1)戴着高高的帽子 (2)胡须 (3)露 (4)清清楚楚 2、略 3、峨冠而多髯 4、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十、1.D 2.B 3.A 4.B 5.D 6.船头(或舟首) 空间顺序十一、1.舟长、高、舱、窗、雕栏、窗上的刻字 2.A、C 3.从中间到旁边。 4.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