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4:14:18 体裁作文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体裁作文

篇一: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

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象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甚蕃( ) 淤泥( ) 濯( ) 清涟( ) ....

枝蔓( )亵玩( ) 隐逸( ) 颐( ) 噫( ) .....

2、翻译。

甚蕃.( ) 陶渊明独.爱菊( ) 世人盛.爱牡丹( ) 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 ) 濯清涟而不妖( )( )( ) 不蔓不枝( )( ) 香远益清( )( ) .....

亭净植( )(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 余谓菊( )( ) 花之君子者也.....

( ) 陶后鲜有闻( ) 宜乎众矣( )( ) 中通外直( )( ) .....

3、成语与名句。

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不蔓不枝:

4、文学常识。

⑴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 ,号 。北宋朝 。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⑵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 。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⑶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 。上述句式和排比句以外,统称 。 ⑷《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

(5)《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

⑹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

二、用原文回答问题。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6)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7)全文的中心句是:

(8)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

(9)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10)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11)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12)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

(13)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14)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15)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16)《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17)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18)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19)人们甚爱牡丹的原因是:

(20)同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同一句是:

(21)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中写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它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名句是:

(22)隐寓趋炎附势之风极盛的语句是:

三、问答题。

1、“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问题?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3、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

5、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

6、本文所用的修辞有:表现手法有:

7、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

8、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9、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1、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12、请为第2段文字作个评注。

1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

附: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 丹之爱,宜乎众矣!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涟(lián) 枝蔓(màn)亵玩(xia) 隐逸(yì) 颐(yí) 噫(yī)

2、甚蕃(很多) 陶渊明独爱菊(惟独) 世人盛爱牡丹(非常) 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惟......独)(表示转折)(沾染污秽)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美丽而不.

庄重) 不蔓不枝(蔓延)(分枝) 香远益清(更加)(清香) (耸立的样子)(树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赏) (亲近而不庄重) 余谓菊(我)(认为) 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 陶后鲜....有闻(少) 宜乎众矣(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多) 中通外直(畅通)(挺直) ....

3、①从污泥中生出来,却不沾染污泥。比喻在污泥的环境里能保持纯洁,不受影响。 ②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

4、(1)茂叔 濂溪 哲学家 (2)文体 (3)骈句 散句 (5)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二、理解性默写。

(1)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莲,花之君子者也。(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莲,花之君子者也。(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0)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1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3)香远益清。(14)莲,花之君子者也。(15)中通外直,不蔓不枝。(1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7)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18)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9)牡丹,花之富贵者也。(20)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回答题。

1、“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问题?

答:揭示了自唐朝以来,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答: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3、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4、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

答: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5、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

答:隐士。不愿意,因为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却不赞赏,“惋惜”。

6、本文所用的修辞有:表现手法有: 答:排比、设问、比喻 记叙、描写 象征、衬托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

篇二:古诗理解性默写习题

《论语》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1.《论语》中 三人行,必有我师 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4.《<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

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而后已;任重道远

15. 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6.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8. 当我们见到“贤”与“不贤”时,应该怎样去做?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9. 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0.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21.写出《<论语>十则》中关于从师的“从”和“改”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3.《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4.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5.《论语》中借松柏之后凋来比喻社会现象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陋室铭》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是:惟吾德馨。

2.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写居室环境恬静、雅致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4.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交往之雅)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采用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表现室主任超尘绝俗的胸襟,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与“孔子云,何陋之有”相呼应的核心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8.举例论证“陋室”不陋,且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文中点睛之笔、突出主旨与“惟吾德馨”相呼应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10.《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1.《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 “何陋之有?”

《爱莲说》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中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不随俗沉浮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象征句子的特立独行,正值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2.《爱莲说》中写君子美名远扬,有美好的资质的句子是: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13.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的反问句是: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4.总括莲的品格的句子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5.用莲象征句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是:濯清涟而不妖。

《桃花源记》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描写桃花源中的景物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生活环境美好、土地肥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描写桃花源社会风尚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桃花源记》中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9.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11.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12.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13.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后遂无问津者。

1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交代桃花源的人来历的句子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6.“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7.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18.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9.文中描写桃花源生活心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出自《桃花源记》的四个成语是:豁然开朗、怡然自乐、世外桃源、无人问津。

《桃花源记》中,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

《观沧海》 1.本诗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本诗描写静态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本诗写大海水波动荡(动态),山岛高耸突兀(静态)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本诗对海水和山岛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本诗实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诗人借助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破题句子,交代地点),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8. 本诗描写海水的动态,显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的句子是:洪波涌起。

《次北固山下》

1.本诗中诗人想象前行之路,暗含旅途奔波之意的句子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本诗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涵自然理趣(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本诗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本诗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 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崔颢登上黄鹤楼,写下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马致远面对夕阳,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满蕴着思乡的泪水。

《天净沙·秋思》 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乡愁)的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该曲的主旨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5.本曲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6.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写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崔颢在《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 1.本诗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

3.王维的《使至塞上》:写出《红楼梦》中香菱所评论的《使至塞上》的两句描写塞上风光的诗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5.诗中运用比喻手法写自己孤单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6.诗暗示边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诗句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7.《使至塞上》中以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8.《使至塞上》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语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9.《使至塞上》写出自己出使经历的语句: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10.《使至塞上》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渡荆门送别》

1.本诗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本诗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本诗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本诗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 本诗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6. 本诗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 本诗中描写地形由高山转为平原的开阔场景的句子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8. 本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的句子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 本诗中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海面景象的句子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0. 本诗中点明“送别”主旨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 本诗中描绘船过荆门入楚地所见的壮阔景色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2. 本诗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美景的语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赤壁》

1. 在《赤壁》中,诗人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判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赤壁》中以小见大,评论东吴命运,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 在《赤壁》一诗中,诗人感慨英雄成败的两句诗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 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 诗中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6.《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 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使你联想到杜牧《赤壁》中的一句诗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水调歌头》中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水调歌头》中写既蕴涵深刻哲理又表达作者豁达胸襟的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词人不禁埋怨圆月的句子是写出词人内心矛盾的句子是: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4.“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当人的事业处于巅峰时,常常产生寂寞孤独的感觉,如果引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词句来形容,这一句应是:“高处不胜寒。” 6.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8.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勾画自己孤寂难眠形象的名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9. 苏轼《水调歌头》一词中表达他不堪月宫的孤寂清寒而依恋人间的句子是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10.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人生态度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2.《水调歌头》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3.词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表达出来,也显露出此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的句子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4.表现出词人终不忍弃绝人世,对人间生活的热爱的句子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5.本词抒发怀人之情,好像对月有怨怼之意,实则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的句子是: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饮酒(其五)》

1.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此句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篇三: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5题。(共8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 名:有了名气

(2)惟吾德馨 德馨:道德高尚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4(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5.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不仅不因此为悲观,还安贫乐道。反映了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三、 三 峡(郦道元) (9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18“绝嗽多生怪柏”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19.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 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

四、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7—11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待到山花烂漫时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22.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2分)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甲】文用 菊花、牡丹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风雪悬崖、万花丛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

24.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

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 默写和翻译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 ,独与老翁别。

(6)闭之,则右刻“ , ”,左刻“ , ”,石青糁之。

(7)《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8)《石壕吏》 , 。(9) ,决眦入归鸟。 ,一览众山小。

(10)是故谋闭而不兴, , ,是谓大同。

(11)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核舟记》中最能概括雕刻家构思巧妙、技巧精湛的句子是:

, 。

(13)《春望》中道出战火纷飞年代人们的心声的千古名句是: , 。

(14)大道之行也, , , 。

(15)货恶其弃于地也,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

(16)《桃花源记》中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17)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19)透过《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0)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21)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22)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

(23)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24)___________________,平海夕漫漫。

(2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_______。

(26)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28)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

(29)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时复西归?

(30)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________。(31)好峰随处改,________________。

(32)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____。

(33)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

(3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

(35)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

(36)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37)吴儿善泅者数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38)请默出《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 。

(39)《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三峡》一文中所写的三峡指长江上游的______、______、_______;写三峡群山连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写山势高峻的句子是:______, 。本文作者____ ,___ _(时期)人,他广泛收集前人有关全国水道的著作,再加上自己游历各地山川的见闻,写成了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____》。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问,千里江陵一日还”,可用《三峡》中的“__ _”句来作具体描绘。

(42)《答谢中书书》中表现自然景物朝夕变化的句子是: ,

, , 。

(43)李白《送友人》中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句子是:

, 。

(44)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45)《归园田居》(其三)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参加劳动的四句诗:

, ; , 。

(46)《核舟记》中介绍苏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互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______________,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48)《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晋代(东晋).陶渊明

2.①鲜艳美丽②整齐的样子③沿、顺着④随即,不久 ○5同“邀”邀请○6惊讶,惊奇

3.访问(进入)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4.(1)咸(皆)(2)延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1)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

(2)(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3)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

(4)(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5)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7.世外桃源 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8.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9.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10.“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11.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二、

12.(1)出名(或:著名)(1分) (2)品德高尚(1分) (共2分)

13.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共2分)

14.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1分)

15.刘禹锡:陋室不陋 颜回:不改其乐(1分) 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2分)(共3分) 三、

16.(1)真(或实在) (2)寂静 (3)连续 (4)快(4分,每小题1分)

17.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2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

18.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分,每处1分)

19.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 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3分,三峡风光介绍2分,时代变化1分。如语言不简洁连贯,不生动优美,酌情扣分)

四、

20.(1)沾染;污染(2)我(3)听说 (4)等待;等

21.莲,是花中的君子。

22.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3.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24.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篇四: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4秋季学期物茂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7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二、文言文阅读20分(一)8、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问题(1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A、可爱者甚蕃( ) 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C、陶后鲜有闻( ) D、宜乎众矣( )

(2)“花之隐逸者也”一句中“之”与下列哪项中加点的“之”意义相同( )(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孔子云:何陋之有?

(3)认真理解第二段文字,指出下面水陆草木之花比拟的对象。(2分) 菊: 牡丹: 莲: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从生长环境方面写“莲”的高洁。 B、濯清涟而不妖——从生活条件方面写“莲”的美丽。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从体态方面写“莲”的正直。

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从风度方面写“莲”的清高。 (5)翻译下列句子。(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题目:(10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间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仿佛若有光 ( ) (2)屋舍俨然( )

(3)矜、寡、孤、独( ) (4)盗窃乱贼而不作 10、

翻译:(2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1、(2分)(1)[乙]文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在甲文中有具体的描绘,这一句话是: 。

(2)在大同社会里,现实社会中“□”,“□□□□□”等诸多黑暗现象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是一个“□□□□□”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12、读了[乙]文以后想一想,文中所说的大同社会是不是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2分)

13、仿照例句结构,再写一个句子(2分)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三现代文阅读(27分)(一)苏州园林(15分)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②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④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⑤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4.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哪一句?(2分)

15.第一段□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2分)

A、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B、布局 映衬 配合

层次 ⑨邮局的人说:“噢,这个办挂号邮贺年卡的人我们记得非常清楚。C两个月前,C、层次 配合 映衬 布局 D、布局 层次 配合 来了一女人,很瘦,因为病态,她的嘴唇几乎没有血色。她说她得了绝症,将不映衬 久于人世了。她请求我们代她在年前寄出这张贺年卡……我们知道她已经死了,16.用∥线为第一段划分层次① ② ③ ④ ⑤ (2分) 因为她临走前说,如果她能将生命熬到年底,她将亲自来寄这张贺年卡。” 17.第一段第②句中的“似乎”、“一致”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⑩听完这些,他已知道了这寄贺年卡的人。他深深地,不知是向这告诉他谜底的 人,还是向那已长眠的妻子,鞠了一躬。 18.“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什么?(2分) 22.收到一张贺年卡后,“他”为什么会感到意外?(2分) 19.作者在说明池沼时,其意图主要是什么?(2分) 23.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2分) 20.第二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哪些?(1分) 24.画线句子A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1.这两个文段采取 说明顺序,它们之间是 关系。(2 分) 27.画线句子B中“悄悄融化”指的是什么?(2分) (二)寄贺年卡的人(17分) ①新年将至,他却没有快乐,就在这时,他收到一张贺年卡。这令他意外。 ②妻子去世一个月来,他始终无法从痛苦中挣脱。他冷漠地对待这个世界,消极26.画线句子C中从记叙顺序来看属于 ,其作用是什么?(3分) 地生活。人们劝他振作,他却冷冷丢给人家一句:“我心已死。”人走屋空后,他 孤寂地坐着,一口一口地喝烈性酒。 27.本文要告诉我们什么生活道理?(2分) ③他不知道,在他日日冷漠地对待的这个世界上,有谁还会给他寄贺年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评估(二)

④贺年卡的封面图案很简单,洁白的纸上画着一片绿色的叶子,叶子上方印着五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个字:“默默的祝福”。打开贺年卡,他却没找到寄卡人的姓名,只在像封面一样

5、运用课内外古诗积累填空(3分) 洁白的纸上,有钢笔写着几行字——“别去猜我是谁,也不必去寻找。只要你知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道,这世界上有人在默默地祝福你。生活依然美好,依然充满热情,依然充满爱。

②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新年与你同在。”

6、(2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2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⑤这几行字,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心中悄悄潜入一丝暖意。A是谁送来的温暖呢?

8、(10分) 他极力去辨认那钢笔字,但这隐去姓名的祝福者显然是要真正隐去他自己。字,

(1)A、多 B、认为,以为 C、少 D、应该 一笔一画,横平竖直,是标准的仿宋体,根本看不出一点个人风格。谁呢?我一

(2)A (3)、隐士 富贵的人 道德高尚的人 定要找出来。

(4)B (5)、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经清水洗⑥第二天上班,他仔细观察他的同事。他冲他们微笑点头。妻子去世以来,这是

涤后却不显妖媚(的品质)。 他第一次露出微笑。同事们也分别向他回报以微笑。微笑充满了温馨。他分辨不

9、隐隐约约;整齐的样子;同“鳏”,丧偶的男子;兴起 10略 11、黄发垂髫,出,他觉得每个人都像是那祝福者。

并怡然自乐 谋、盗窃乱贼 外户而不闭 12、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带有梦想色⑦在美好的微笑与轻声的祝福中,他感到生活真的充满了爱。B有什么东西在他

彩,“大同”社会现实性较强。他们都是古人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但陶的理想是心底悄悄融化。他冰封已久的情感被解冻了。他的心尚未死。

空想。13、略 ⑧“别去猜我是谁,也不必去寻找。”他想起了这句话,他知道他是找不到那人的。

14、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5、A 16、他郑重地从信封中抽出贺年卡,珍惜地抚摸着。突然,他看到信封上的邮戳:贺

①②∥③∥④⑤ 17、不能。“似乎”表示对某种情况的估计,这样说留有余地,年卡是挂号寄来的,为什么不去问问邮局呢?他来到邮局。

令人信服;“一致”是没有分歧的意思,表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追求相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8、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19、说明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20、分类别 21、逻辑 总分 22、因为他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谁还会给他寄贺年卡。 23、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24、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②引出下文情节 25、①这几行字,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心中悄悄潜入一丝暖意 ②他冲同事们微笑点头。 26、插叙 ①补充交待贺年卡来历 ②点题 27、不管遇到什么情况,生活依然美好,充满热情,充满爱。

篇五:五年级必背古诗词

1、《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盛爱 一作:甚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2、《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3、《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

你难道看不见?

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

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掉头返回。

你难道看不见?

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

早晨的满头青丝,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

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

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

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

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

只希望长驻醉乡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

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你可知道,

斗酒万千也豪饮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

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

都让令儿拿去换美酒来吧。

让我们共同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4、《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 通:馐;直 通 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 一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把山给封住了。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巨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5、《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 通: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6、《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7、《杂说》

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祗辱 一作:只)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8、《观沧海》

魏晋·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9、《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事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问一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祷卦鹿拿烙衿龀傻穆ビ睿懿蛔「咚示盘斓暮洹t骠嫫鹞柰嫔妥旁孪虑逵埃榉翟鹿醣鹊蒙显?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