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无锡锡惠公园图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6:25:22 高中作文
无锡锡惠公园图片高中作文

篇一:无锡锡惠公园

无锡锡惠公园

在无锡市西郊,以锡山、惠山命名。包括锡山的全部和惠山东麓及连接两山的映山湖。锡惠公园把两山合成一园,内容丰富多彩,展现了南朝以来各个朝代的历史文化古迹,流传着许多生动的人文传说。

惠山古称华山、历山、西照山,相传西域僧人惠照曾居此处,故唐以后称惠山。山有九峰,婉蜒如龙,又称九龙山。山峰高近330 米。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十余处泉眼,故俗称惠泉山。

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突起处,山高仅75米,相传周秦时盛产锡矿,故名。又传秦大军曾在此埋锅烧饭时挖出巨石,上有二句偈语:"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平"。汉时锡竭,因此此县名为无锡,谚称"无锡锡山山无锡"。锡山是九龙山龙头上的一颗明珠。锡山顶上的龙光塔,又是无锡城市的风景标志之一。

从锡惠公园的古华山门入园,可直达惠山寺、寄畅园、天下第二泉等地。此处是全园的精华。惠山寺是江南名刹之一,始建于南北朝。清乾隆皇帝南巡,几次游惠山,亲书"惠山寺"匾额,香火旺盛。主要游览点有唐宋经幢、金刚殿、雪花桥、日月池和御碑亭等。入古华门东折即为"寄畅园"。该园在元朝时为二僧房,名"南隐"、"讴寓"。明正德年间,当时兵部尚书秦金罢官后,回乡将此处开辟为园,名"风谷行窝",后又更名为"寄畅园"。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内叠石引水,步步得景,处处有画,寄畅园更趋完美。

寄畅园的东部是一个南北狭长的水池,名锦汇漪。池畔有绕池回廊。回廊粉墙上镶嵌着漏窗。廊中段的六角亭中,安放着石桌、石凳,相传是乾隆皇帝与寺僧下棋的地方。廊的尽头有一九脊飞檐的方亭,名"知鱼槛",游人可在此

倚栏观鱼。池北林木幽深处,八音涧承二泉活水,泉音叮咚。园的西部则以假山树木为主。太湖石垒成的"九狮台",可以凭想像去寻找腾跃、静卧,姿态各异的狮子。寄畅园与惠山九峰、锡山龙光塔连成一片,成为园林建筑中借景手法的成功范例。清康熙、乾隆皇帝游此园后,即命人在北京颐和园中仿此建一国林,取名"谐趣园"。

天下第二泉即惠山泉,又称陆子泉。此泉开凿于唐大历元年至十二年

(766~777年)。水质甘香重滑。我国古代著名的茶道专家,唐朝人陆羽在他的《茶经》中,称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宋徽宗时,此水成为贡品。唐宋以后,一些著名的诗人常来此游历,留下

无锡锡惠公园图片

了许多盛赞此泉的诗句,从此,天下第二泉闻名大下,此泉共分上、中、下三他。泉上有"天下第二泉"石刻。是清代吏部员外郎王澍所书。上池八角形,水质最好,斟过杯口数毫米而茶水不溢。水色透明,甘洌可口。中池方形,筑有泉亭。下池长方形,凿于宋代。此有二泉亭、漪澜堂、景徽堂及明代的观音石,螭首等。坐在景徽堂的茶座中,品尝用二泉水泡的香茗,欣赏二泉附近景色,石刻螭首中,泉水从螭口中潺潺流出,叮咚有声。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华彦钧),曾在此作《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曲调悠扬,如泣如诉,更使二泉美名远播天下。

从二泉亭北上,还有清代竹炉山房、秋雨堂、云起楼等。秋雨堂结构精巧,陈设古雅,电影《家》曾取景于此。听松亭也在二泉附近。亭内一方古铜色巨石,平坦光滑,可横卧一人,称"石床"。一端镌有"听松"二字,是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所书。唐诗人皮日休曾常来此听松涛之声,留下"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的名句。

杜鹃园是锡惠公园的园中园。构筑精巧,布局得体,幽径桥边,轩榭堂前,

遍植天下名鹃。每逢花期,姹紫嫣红的杜鹃,竟相开放,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另外,锡山顶上的龙光塔、龙光寺,山底的龙光洞、愚公谷、九龙壁、动物园以及映山湖畔的阿炳墓,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在这座露天的历史博物馆中,人们看到了江南文化的灿烂异彩。

篇二:锡惠公园

锡惠公园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有幸陪同大家游览锡惠公园,它位于无锡城西。锡惠公园因园内的锡山和惠山而得名,园内现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且听我“唐宋元明清,从古说到今”。唐代茶圣陆羽评定的天下第二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登临过的漪澜堂、南宋抗金宰相李纲建造的古石桥——金莲桥;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题写天下第二泉的字碑;明代礼部尚书邵宝建造的二泉书院:清代,为康熙和乾隆两帝南巡修建的云起楼和竹炉山房等。因此,被誉为“露天历史博物馆”。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游览的具体线路为:从古华山门到唐宋石经幢(chuang),经过香花桥,穿过天王殿来到金莲桥、从御碑亭到古银杏,经过大雄宝殿看到云起楼,穿过竹炉山房来到天下第二泉,这是整个游览的高潮部分,最后参观完漪澜堂结束本次游览。 下面,请各位随同我一同来领略锡惠公园的美。

现在,我们来到了惠山寺山门前,看到门上刻有“古华山门”4个金字。走进山门,各位可以看到两座石经幢。南侧一座建于唐代,经幢通高6.26米,上刻经文,名“李端符书陀罗尼经幢”。相隔10米的北侧一座建于宋代,幢高6.22米,形制和雕刻模仿唐幢,幢身刻咒,名“普利院大白伞盖神咒幢”。两座石幢并存,国内罕见,极具历史价值。继续向前走,前面是金刚殿。始建于明正统十年,清咸丰年间遭太平天国运动毁坏,现在大家看到的是2002年重建的。请大家往上看,横匾上有“江南第一山”5个字,由著名书法家李可染手书。第一山指的是惠山。这里面有个典故:乾隆首次下江南,就对惠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为“唯惠山优雅闲静”。所以他到了苏州虎丘后,见山门悬“第一名山”匾额,心中不以为然,下令除去。所以民间传说江南第一山是由乾隆皇帝御封的,也是有一定依据的。 过金刚殿,一泓池水,水中睡莲静卧。池上架一石桥,名“香花桥”。香花桥是明代建造的,它的名称取自佛经:信佛升天,进入无量寿之时,日月飞升,天佛放大光明,以香花伎乐相迎。通过天王殿,我们来到了“金莲池”。金莲池原建于南北朝。池水来自二泉,水质清冽。金莲桥,架在金莲池上,建于北宋。桥长10.7米,宽3.4米,三孔石梁桥,由12块石梁分3排架成,两端桥台和石墩,各雕4个鱼首和螭吻。桥面两侧华板上,在牡丹花的联系图案中,雕刻着生动活泼的童男童女,具有富贵吉祥的寓意。据专家考证,惠山寺曾被赏赐给北宋抗金名相李纲,据此推断金莲桥的年龄已超过800岁,是江苏最古老的庭院桥梁。 在我们前面的乾隆御碑亭,是一座风格独特的重檐歇山建筑。这种建筑形式,仅次于封建时代建筑最高规格重檐庑殿形。请大家注意御碑正面的最后二句诗“闍黎公案休拈旧,十六春秋一刹那”。这是乾隆感叹时光匆匆,回忆当年还是皇子的自己在圆明园与曾在惠山寺出家的成莹和尚讨论佛理的往事。

我们前面的古树就是银杏树了。相传为明代洪武初年惠山寺僧人普真所植。据说当时共种有18棵,象征佛门18罗汉,现仅存这一棵,已经历了600多年风霜。继续向前走,我们来到了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因为它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年间,所以又称“大同殿”。

由大同殿出南边门,不远处就是“竹炉山房” ,始建于明洪武初年。相传明太祖朱元津曾私访惠山寺,普真和尚便以竹炉煮二泉水泡茶招待客人。皇帝极为满意!当时名画家王紴作画,学士王达题诗,合成《竹炉图卷》共四卷,使竹茶炉流芳于世。云起楼是竹炉山房旁的一处古建筑群。原为惠山寺僧房,他所以叫“云起”,是“山取其腾踔如龙,楼取其变化如云”的意思。。主建筑云起楼,古屋二层三楹,隐没于假山古木之中,建筑精巧、玲珑入胜、四面开窗,仰可以览龙山之姿,俯可以察二泉之胜。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即将进入我们游览的高潮部分!天下第二泉!它得名于唐朝。唐代

茶圣陆羽尝遍天下名泉,认为庐山康王泉第一,惠山石泉第二。从此惠山泉就以天下第二泉的美名闻名于世了。因为陆羽评价二泉水洁净清爽,悬浮物少,透明度高,喝入口中有鲜爽甘醇的滋味。所以受陆羽影响,在唐代大历年间,无锡县令敬澄在这里根据古图,开凿疏浚了“惠山泉”。如果说陆羽使二泉文明于全国,那我们无锡民间音乐家华彦钧也就是瞎子阿炳创作的二泉映月则使它走向了世界。天下第二泉分上、中、下三池。上池为八角形,水质最好;池上的二泉亭建于南宋,亭壁上刻“天下第二泉”五字,出自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之手。中池正方形,紧靠上池,泉水通过暗渠从漪澜堂底流入下池。漪澜堂位于二泉庭院正中,四周游廊环绕,游客们在此可小想品茗。苏东坡有“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的诗句。这句诗,就是漪澜堂名字的由来。大门柱上有苏东坡的诗:“雪萍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怕惠泉。”三池中下池最大,池壁正中有一石螭首(俗称龙头),清泉从龙口而出,构成“螭吻飞泉”胜景。请看对面墙上“天下第二泉”那五个写的十分有力的榜书,它出自清雍正年间大书法家,史部员外郎王澍之手。很多人在这里拍照留念。也有人把陆羽评泉,苏轼题诗,王澍法书相提并论,称为“二泉三绝”。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的游览到这里就结束了,朋友们,我们有缘再见!

篇三:无锡锡惠公园

无锡锡惠公园

编辑词条

锡惠公园在江苏无锡市西郊,距市中心三阳广场二公里。以锡山、惠山命名。包括锡山的全部和惠山东麓及连接两山的映山湖。锡惠公园是集清幽的山林秀色,众多的文物古迹和舒适的休闲游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园林。

目录

概述

旅游景区

旅游指南

历史文化

展开

编辑本段概述

锡惠公园地处无锡城郊、南临古运河,背倚惠山,古地687亩。园内峰叠峦秀,翠拔蓝天。锡山、惠山隔映山湖相望。作为无锡城市标志的龙光宝塔巍然耸立在锡山之巅,湖光塔影,相映生辉。园因山得名,山为园增色。园内亭台倚山,楼阁临水,泉水淙淙,古木参天。峰回路转,游人如置身画中,移步换景,山水间变化无穷。全园环境清幽,景色秀丽,林泉之胜,莫过于此,且遍布历代文化遗存纪念性建筑。其中有开凿于唐大历年间的“天下第二泉”、有建于明代的江南名园――寄畅园,有春秋战国时春申君黄歇饮马处――春申涧等国家、省、市级文物单位18处。名胜古迹,集江南地区数千年灿烂文化之精华,悠久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二泉映月,春申飞瀑、山色溪光、胜地名泉――锡惠公园一直被誉为无锡的“天然博物馆”。 [1]

编辑本段旅游景区

天下第二泉

天下第二泉开凿于唐大历年间(766~777年),经过松根蓄存和砂岩过滤含多种矿物质.水质明净,甘冽可口,是煮茗精品.

唐代名士陆羽详品天下泉水二十种,把它列为第二,“天下第二泉”由此得名,唐相李绅酷爱家乡此泉,并携泉水赴京,分赠友好,同僚宰相李德裕品尝后,特命驿站把二泉水千里迢迢专送长安。于是二泉名满京城。北宋文豪苏东坡多次前来品泉,并吟有“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诗句。宋徽宗还钦令二泉水为贡品,“月进百坛”宋高宗南渡时,特题“源头活水”于四字于泉上,并下令建亭护泉.元代书法家 松雪道人特书泉额,至今石刻尚存泉亭.明代精雕石螭首,置于二泉下池,构成“螭吻飞泉”的胜景.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分别六次前来巡游品泉.

现在二泉庭院有上中下三泉池,有元明清的石刻石雕,有泉亭,猗澜堂以及明代移此的“童子拜观音”的太湖巨石,院景古朴有致。

愚公谷

愚公谷荷塘之水引自惠泉,400余年前,“愚公”看到惠泉水浪费惊人,又受到污染,不禁发出“罪孽深重”的呼吁,因为惠泉如此大量浪费,水愈用愈少,势必干涸,当时的情景是“惠水涓涓,由井之涧、之溪、之池、之厨,以涤、以濯、以灌园、以沐浴、以净溺器,无不惠山泉者。“古人的警示,对今人来说,不失为一帖清醒剂,许多泉水(如扬州大明寺第五泉,上海静安寺第六泉)都报废了,我们难道不应从前车之鉴中引出教训,更加爱护祖宗留下的富贵文化资源。

映山湖

此湖在锡惠两山之间,是1975年开挖的,为苍翠的群峰,开创了一片明净开朗、碧波荡漾的水城,使翠峰、古塔、秀亭倒映其中,两山景色融为一体。

寄畅园

寄畅园,初史凤谷行窝,又名秦园,位于惠山寺北侧,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元时为僧舍。明嘉靖六年,历任两京户、吏、工、兵部尚书的无锡人秦金,构成别墅园林,名“凤谷行窝”。后经秦耀改成“寄畅园”。康熙年间,请叠石巨师、华亭人张涟从子张氏叠石理水,使园景更为完美。康熙、乾隆南巡,均曾到寄畅园驻跸。乾隆并在清漪园(熙和园)仿建此园,即今“谐趣园”。1952年秦氏后人秦亮工将园献给国家,无锡市人民政府进行整修保护,逐渐恢复古园风貌。1993年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音乐喷泉

这是1994年建造的听乐欣赏、观看各种歌舞节目的场所,它位于锡山的南麓,喷泉随着优美的音乐进发出无数水柱,时高时低,时多时少,时曲时直,使人赏心悦目。 听松石床题刻

惠山寺中,有天然大石,俗称偃人石。石呈褐色,表面平坦,宛如卧榻,上有许多唐宋题刻。最有名的为“听松”两字,世传系唐李阳冰书。字苍劲古朴,颇精健。唐皮日休诗:“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即咏此。

李纲草仓祠诗碑

南宋绍兴二年(1132),抗金名将李纲再次被谪,途中写下了草仓祠诗:“不愁芒屦长南谪,满愿灵旌助北征;酹沏一杯抵泪眼,烟云何处是三京?”充满了缅怀故国的感情。清代李朝钦复刻石上,置于惠山李忠定公祠东壁。原石今存无锡市碑刻陈列馆(以下简称碑刻馆)。

点易台铭

无锡惠山二泉以北山坡,原有邵宝点易台。为邵宝读《周易》之所。明正德十五年(1520)邵宝写下了点易台铭,刻于石。碑作明式四面碑。正面为“点易台”三个大字,其余三面为邵宝行草书点易台铭。石久埋土中,近年始出土,移置锡惠公园原玉皇殿旧址所建之拜石亭中。[2]

寄畅园记

寄畅园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无锡秦金之别墅,初名凤谷行窝。传至第四代秦梁,大加修葺,构园景二十,取王右军“寄畅山水荫”而命名。园既鼎新,请王犀登为记。犀登,字伯谷,

诗人,居苏州。此碑为寄畅园第一次扩建之详细记录,描写了寄畅园的优美景致和特色,有重要的文献价值。碑为书条式,今存寄畅园。

顾光旭书海瑞诗碑

碑原存惠山秀嶂街史家弄顾洞阳先生祠。顾洞阳奉即顾可久,为海顼老师,以直谏著称。后海瑞亲为老师顾可久建祠纪念,书额“抗疏名臣”。清乾隆年间顾光旭书海瑞《谒洞阳公祠》诗,镌刻于石,书法遒劲古朴。原石今存碑刻馆。

石门摩崖刻石

石门在惠山三茅峰下距峰顶不远处。有天然石壁,排列如巨扉,顶出一泉,飞湍而下,划开一线,两门翼然。此即是著名之石门。清人书中记有“若要石门开,要等邵宝来。?/FONT>之谚。悬崖上原有明邵宝所书石门两字,岁久剥落。后由清末无锡知县廖纶再书重刻。石门旁还有廖纶书“叠嶂栖云”、金渭滨书“洞庭春色”,皆为摩崖大字。

惠山禅悦院碑

故址在锡山南麓,始建于南宋。明成化元年(1465)道岩禅师集资重修。建灵山大殿,塑世尊、大士、二十诸天、十八罗汉。后弟子济禅师续建祖师、伽蓝、金刚诸殿,寺广60余亩,为惠山诸寺之首。不久废败无闻,惟二石塔尚存,俗呼为双塔寺。现仅存明成化二十二年所立之碑。碑文邑人张九方撰,陆仪书丹,书法严谨式整,刚拔有力。原碑现存碑刻馆。 张中丞庙两庑塑像记

明弘治十三年(1500),邑人改塑张巡为正笏垂绅之像。又于两庑加绘壁画,描写张巡自器庙起兵抗安禄山,坚守孤城,抵抗至死等事。张巡保全江淮,其功卓著,世代受到江南人民的敬爱。碑现存锡惠公园张中丞庙,陈宾撰文。

重建青山寺碑

寺在惠山二茅峰南面之青山麓,地极幽胜。每至秋日,香火极盛。寺于明代即有,原祀水帝。清乾隆年间建有五百罗汉堂,毁于1860年。民国年间住持觉静等大力募化,得到无锡实业家祝兰舫、陆培之等人资助,恢复了观音殿、罗汉堂、孟婆殿等众多建筑。碑即为这次重建而立,由无锡人秦岐农撰并书。碑今存青山公园.

编辑本段旅游指南

交通

公交2、4、10、15、16、56、83、88、91、207、208、216、801路、旅游观光巴士到锡惠公园或巴士酒家站下车。

门票

55元,含动物园、寄畅园、杜鹃园;

开放时间

5:30-18:00,夏季延长到22:00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县志记载,康熙和乾隆都七次到寄畅园,中间的雍正皇帝也曾莅园,且对寄畅园的兴废具有深刻影响。

雍正只到过大江南北一次,那是1703年扈从康熙第四次南巡之时。康熙十分欣赏寄畅园的掇石理水,把十几亩大的园布置得意境深远,曲折宜人。对园主秦家的谨敬接驾也颇有好感,第四次南巡时赏还因科场案受累回籍的秦松龄原品,又把他儿子道然带回北京,作为九皇子允唐的的侍读。雍正的审美观与乃父不同,喜欢壮丽阔大的苑囿,对秀丽小巧的寄畅园并不在意,只把看到的事态记在心里。

秦道然举人出身,他以为到九贝子府做侍读是皇恩浩荡,后来允唐又让他兼任管领,但只一些往来文牍。六年后道然考中进士,任礼科给事中之职,同寅问起往事,他随口说九贝子待人宽宏大量,慈祥恺悌。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传到雍正耳中,种下祸根。

康熙去世,雍正上台,未办完丧事,就以“仗势作,家资饶裕“为由抓了道然,下令拆家,结果只抄到银子千余两,也没有发现什么悖逆和协助允唐争位的证据。但”王言如丝,其他同如纶“,仍责令追银十万两,房舍田产连同寄畅园统统抄没入官。此时道然的儿子蕙田年方弱冠,租了一间小屋,日夜苦读。十年后,乾隆元年殿试得一甲第三名,俗称探花,第二年,蕙田适时地上了一份《陈情表》,恳请以身代父赎罪。

大凡换代之际,新皇帝总有点“新政策”,对道然的处理,乾隆知道是错案,再看在新科探花份上,也给个面子,上谕宽释,豁免追银、发还家产。尘封十三年的的寄畅园,此时蒿草丛生,亭台倾圯,但终于还给了秦家。

乾隆十一年(1746)道然九旬大庆,蕙田回家拜寿,在宴请时,对秦家十八房代表建议,把寄畅园改作双孝祠,供奉明代诏旌的孝子秦永孚、秦仲孚兄弟,配汜秦耀一支的几代祖先。此建议得到一致赞同,蕙田执笔写了《寄畅园祖祠公议》,各房代表画押。从此,名园避免了分割、转让、没官和失修等因素的破坏,得以保存到现在。

无锡锡惠公园

开放分类:公园名胜旅游无锡景点

篇四:锡惠公园导游词

锡惠公园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将去游览的是无锡市内最主要的风景名胜区——锡惠公园。锡惠公园因山而得名,西部是惠山,东部是锡山。惠山高329米,周围约20多公里,素有“江南第一山”的美称。锡山背靠惠山,高75米,周围长约1.5公里,相传因周秦时盛产锡矿而得名。锡惠公园全国分为三个游览观赏区:一是名胜古迹区,包括惠山寺、寄畅园、天下第二泉等;二是自然风景区,包括映山湖、愚公谷、春申涧等;三是文娱活动区,在锡山南麓。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前往参观游览。

各位朋友,来看游览示意图,今天我们将从锡惠公园的古华山门入园,可直达惠山寺、天下第二泉等地,此处是全园的精华。具体线路为:从古华山门进,直走便可跨过佛门善地——香化桥,不远处即是惠山寺的天王殿,出殿就见一方水池,名曰金莲池,池上架有江苏最古老的桥梁金莲桥,两者皆因池中所种金莲花而得名。绕过金莲桥,面前这座气宇轩昂的建筑是为纪念当年乾隆皇帝所作御诗而建,名唤御碑亭。出亭拾台阶而上,我们可以看到奇树奇石的古银杏和听松石床。奇树奇石必有佛祖眷顾,往上走就是惠山寺的主殿大雄宝殿。从大殿左拐我们将看到另一片清修天地——竹炉山房。出山房,下台阶,便是世界闻名的天下第二泉,这里是整个游览的高潮部分。最后参观完华孝子祠后我们将结束此次游程。

今天我们游览的路线为:古华山门——唐宋石经幢——金刚殿——香花桥——明池——天王殿——金莲桥——乾隆御碑亭——听松石床——古银杏——大同殿——竹炉山房——云起楼——天下第二泉——华孝子祠

我们来到了惠山寺山门前,看到这座黄色拱形建筑门上刻有“古华山门”4个金色题字,因惠山古称“华山”,惠山寺原是“华山精舍”,所以惠山头山门就叫“古华山门”,大门背面门槛上刻有“胜地名泉”4字。这个山门是1954年惠山街拓宽时王耀庭重新设计的,拱门顶端有双龙戏珠的装饰。

现在我们来到了山门内,各位看到的两座古老的石经幢,南侧一座建于唐代乾符三年(876年),是无锡现存最古老的石刻经幢。北侧一座建于宋代熙宁三年(107年),幢高6.22米,形制和雕刻模仿唐幢。两座石幢分别用几块圆形湖石垒成,极具历史价值。

进入古华山门,迎面是金刚殿,也叫“山门殿”。过金刚殿,一泓池水,水中睡莲静卧,名“明池”。池上架一石桥,名“香花桥”。香花桥的正中石板上刻有“鲤鱼跳龙门”的圆形浮雕,中间两扇石门,一开一闭,表示虔诚的善男信女可以从开着的佛门进入,若是恶人佛门则永闭不纳。

各位游客:下面请大家进二山门,请看古银杏树下有座六角小亭,亭中横卧一石,名“听松石床”,长1.99米,宽0.87米,高0.56米,它是驰名全国的江南奇石之

一。至于为什么叫听松石床是因为床边原有两棵古松,毁于元末。“听松石床”前的古树为银杏,相传为明代洪武初年(1368年)惠山寺僧人普真(字性海)

所植,已经历了600多年风霜。据说当时共种有18棵,象征佛门18罗汉,现仅存这一棵。

大同殿,也叫大雄宝殿。大同殿是保存十分完整的清代树堂建筑,具有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由大同殿出南边门,不远处就是“竹炉山房”。这里原是惠山寺弥陀殿,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房前平台,檐廊古朴典雅,头门边两块磐陀石。正中匾额“竹炉山房”是1979年李苦禅重题。

出竹炉山房南行,就是闻名于世的“天下第二泉”所在地。惠山一带,林木茂盛,泉水丰富,自古素有“九龙十三泉”之称。其中“二泉”更是出名。“天下第二泉”得名于唐朝,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唐代茶圣陆羽,遍尝天下名泉名茶,认为“庐山康王泉第一,惠山石泉第二”,从此惠山泉就以“天下第二泉”的美名享誉四海。“二泉”得名以来留下了许多人文古迹。唐代时无锡地方官把“二泉”水送往长安。到宋徽宗时“二泉”水被列为贡品,“月进百坛”。苏东坡品饮“二泉”水后,赞称“色味两奇绝”。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六次南巡至无锡,每次必到“二泉”品茗,并吟诗题字。20世纪40年代,著名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作二胡曲,取名《二泉映月》,更使“二泉”驰名中外。

“天下第二泉”泉址于1954年进行了全面整修。1992年6月对“二泉”进一步清理疏浚。现在“二泉”泉水随山势自西向东,分上、中、下三池。上池为八角形泉井,深1.94米,水质最好;中池深1米,正方形,紧靠上池,两池都是石底,青石围栏。池上的“二泉亭”,初建于南宋初期,是宋高宗赵构到此巡游时特地下令建造的,并题有“源头活水”四字。亭顶装饰双龙戏珠。现在的亭子重建于清同治初年。亭壁上石刻“天下第二泉”出自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手书。泉水通过暗渠从港澜堂底流入下池。

漪澜堂位于二泉庭院正中,四周游廊环绕,游客们在此可小想品茗。苏东坡有“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的诗句。乾隆多次在此设御座品茗,堂前匾额是现代书法家费新我所书。大门柱上有苏东坡的诗:“雪萍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怕惠泉。”

三池中下池最大,长8.6米,宽5.7米,深0.33米,是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开凿的。西池壁正中有一石螭首(俗称龙头),双爪前踞,龙颈弯突,张开大口,清泉白龙口倾注而出,构成“螭吻飞泉”胜景。石始建于明朝弘治初年,最初采用无锡本地黄色阳山石雕凿而成,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为“天下第二泉”内现存年代最早的一件古迹。池前一组太湖石,叠成观音立于鳌背像,世称“观音石”,右为龙女,左为善才。观音石下有一段铭文,落款“蕙岩”,说明这是原礼部尚书顾可学别墅“蕙岩小筑”中的遗物,清乾隆年间才移到此地。

各位游客我们下面去的景点就是华孝子祠。

游览完这里,我们的讲解就结束了,下面给大家活动时间,大家可以去游览一下锡惠公园的其他美景。

篇五:锡惠公园

两山合一的锡惠公园,内容尤其的丰富多彩,自锡惠公园那庄严的古华山门进 园之后,就可以直接到达威严的惠山寺、美丽优雅的寄畅园、神奇的天下第二泉 等等美丽的胜地。这些地方乃是整个锡惠公园的精华。庄严的惠山寺乃是江南的 名刹其一,主要开始建于具有历史的南北朝。这些美景无不牵动这游客们那炽热 的心,深邃的寄畅园、优美神奇的天下的第二泉这样的美景勾勒出了美丽且优雅 的锡惠公园。与此同时美丽的杜鹃园也是锡惠公园之中的园中园,此园其建筑精 巧,布局非常的精巧等等。通过介绍相信您一定想到锡惠公园旅游参观一番,这 里一定是您不错的选择。 锡惠公园的详细介绍:位于太湖之滨,惠山之麓的无锡,是一座历史悠 久、物产丰饶、人文荟萃的江南名城。 坐落于无锡城西,被乾隆皇帝誉为江南第一山的惠山,古称历山、华山、西 神山,其山形犹如九龙腾跃,故又名九龙山。锡山区包含了锡惠景区的精华部分, 锡惠名胜荟萃是惠山的余脉,无锡地名的来历与锡山有着特殊的渊源。早在四五 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锡山就有先民在此居住生活,闪耀着马家浜文化的光芒。 秦始皇曾在此屯兵驻戍,留有秦皇坞等遗迹。后汉有樵客在锡山得碣石,其铭曰: 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为无锡地名来历平添神奇色彩。 无锡锡惠园林文物名胜了无锡地区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和品类齐全、颇具山 麓园囿特色的风景资源,时跨数千年,一直享有无锡露天历史博物馆的美誉;以 天下第二泉、寄畅园等名泉名园为代表的大批名胜著称于海内外。 无锡地旷山稀,无高山大川,可是锡山、惠山却有奇质,林木葱郁,泉涌瀑 布,人文荟萃。南北朝时,惠山就建有历山草堂,是为江南名刹惠山寺前身。古 时慧、惠词义相通,有智慧即有福德,故锡惠山麓又以惠泉福地名播天下。唐朝 著名诗人李绅年轻时在惠山寺读书,作有《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还把惠山亲昵地称为家山。自唐代以来就盛名天下 的第二泉,现代随着《二泉映月》名曲的传播而家喻户晓。唐宋石经幢、听松石 床及陆羽、李阳冰、秦观、苏东坡、黄庭坚、文徵明等无数文人墨客题咏吟唱惠 山、二泉,给锡惠名胜区留下了绚丽灿烂的篇章。宋朝金莲桥造型匀称,雕刻精 美,文化、文物价值都属上乘。屹立于锡山之麓的龙光塔四百多年来一直是无锡 城市的标志性景点建筑。建于明代的寄畅园以高超的造园艺术而成为中国古典园 林的典范,苍翠寥廓,古朴清旷,不但文人雅士喜欢,还成为康熙、乾隆皇帝六 次

下江南巡游至无锡而必到的钟爱之地。乾隆似乎特别喜欢寄畅园,下令画师照 本描绘,回京后在清漪园(今颐和园)仿造了一园取名惠山园,即今谐趣园,开 中国园林成功克隆的先例。 锡惠名胜区有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 18 处,占整个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的 23%。唐宋元明清,从古说到今。区内有明代二泉书院、碧山吟社、点易台; 有华孝子祠、钱王祠、顾宪成祠、李纲祠、张中丞庙;有惠山寺、龙光寺、忍草 庵等佛教遗迹;还有玉皇殿;头茅峰等道教仙踪,是中国传统儒、释、道三种文 化的聚集地和沉淀区。诗书礼乐,晨钟暮鼓。泉流淙淙,松涛阵阵。古柯乔木遍 布区内,鸟虫鱼兽,出没林泉。名山、名泉、古园、古寺汇集,实为文化昌明、 风景优美的首善之地。大哉王言,山为第一泉第二;巍然庙貌,祠为教孝寺教忠。 惠山寺门口的对联确切地反映了锡惠名胜区的教谕作用。 惠山寺始建于南北朝,前身为南朝刘宋司徒右长史湛挺的“历山草堂”。刘 宋景平年,草堂改作僧舍,称“华山精舍“。梁大同三年,华山精舍改为慧山寺。 康熙帝南巡时至惠山寺,于漪澜堂品泉。乾隆帝南巡时休憩于秦园(即寄畅园) 和竹炉山房,书写了不少诗词和匾额,并特为“惠山寺“题额。同治二年,李鸿 章军和太平军激战于惠山,惠山寺被毁,仅存寺门匾额,寺也被改为昭忠祠。 二泉是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内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 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开凿于唐大历年间(公元 766 年),原名惠泉。该泉经万千松根蓄存和砂岩涤滤, 水质清纯甘冽,被唐代“茶圣”陆羽评为“天下第二”。宋徽宗钦令建亭护泉, 御题“源头活水”,且誉为贡品,“月进百坛“。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慕名多次来 品泉,有“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诗句。更有一曲吟咏该泉景色 的《二泉映月》名播天下,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寄畅园 寄畅园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园林,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了。它我国明清两代造 园艺术所达到的高超水平,不仅有着一般的游赏价值,更具有宝贵的艺术和文物 价值,因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园本来是秦氏家园,最早的园主秦金,号凤山,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秦观(少 游)的后裔,在明代嘉靖年间,他曾先后任礼部、户部、工部、兵部等四部尚书, 当时在无锡城内已有显赫的尚书第, 建造此园的目的是作为他 70 岁后告老还乡的 山墅别居。初创时园景简朴而有野趣。到了明代万历年间,此园已茺芜不堪。他 的后代间任右副都御史兼巡抚湖广的秦耀在万历二十年被革职回乡后,政

治上的 失意,驱使他寄情于山水之间,决心用全部精力着手改建家园,先后花了 7 年时 间,进行构思、布置,重新设计改造,得 20 景,到万历二十七年,旧园换了新貌。 因为秦耀十分欣赏王羲之写的“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清冷涧下濑,历落松 竹林。”这首《答许椽》诗。很明显,他要以涧濑之清白,松竹之高洁自况,不 以处平易冷落而惧悔,故把此园改名为“寄畅园”。 廊桥秋韵到了清代顺治十四年(1657),秦氏后裔秦德藻专门请了造园名家 张南垣设计改造,张是清代最有成就的造园叠石艺术家,他的事迹被列入《清史 稿》,请这位在造园方面名垂青史的人物插手设计,并由他的高徒侄子张鉽负责 施工,在园内精心叠石,延山引水,点缀园景,并让名泉之水弯弯曲曲流入园中。 通过这次存精删芜,仔细改造,寄畅园更美,名声也更大,四面八方的诗人墨客、 社会名流到无锡,必一游为快,甚至在园中徘徊题咏,留连忘返。 康熙、乾隆两朝帝王对寄畅园更是十分垂青,在一百年间,他们祖孙俩分别 六下江南,每次必到此园游览。康熙帝特地为寄畅园题写了“山色溪光”、“松 风水月”。乾隆帝为寄畅园专门写了 20 来首赞美的诗篇和匾联。他认为“江南诸 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且“爱其幽致”,真是“清泉白石是仙境”。因此特地 命如意馆宫廷画师把寄畅园秀丽景色描绘成图,带回京城,不惜耗费巨资下旨在 北京万寿山麓按照寄畅园图专门造了一个园林,取名“惠山园”,就是目前在颐 和园中的“谐趣园”。至今“寄畅”、“谐趣”两座名园,一南一北互相辉映。 小小的寄畅园受到这两位帝王的如此厚爱,这在我国园林史上是少有的。 花街铺地寄畅园造园艺术的主要特色是: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山水之胜,在 园内采用借景、缀山、引泉、理水,使只有 15 亩的园地,经过精心布局,收纳了 锡山、惠山秀丽景色,使满园青山绿水,朱栏曲槛,清泉幽谷,野趣横生,因而 具有古朴、幽静、清旷、疏朗的独特风格。数百年前一代名家张南垣精湛的造园 艺术以完整的实物保存在江南,现在只有寄畅园了。 寄畅园位置在锡惠公园北部,有两座大门,一座是从古华山门入内过香花桥, 在右侧有一座不显眼的向南大门,上县有园额。还有一座在惠山镇的横街上,是 原有的大门,用精致的砖刻装饰,古朴清雅。目前寄畅园仍完整地保持古园风貌, 内有不少古建筑以及九狮台、美人石、锦汇漪、郁盘廊、知鱼槛、七星桥、八音 涧等优美景点。 惠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作为惠山余脉的锡山,高

仅海拔 47.3 米,周围约 1.5 公里,却似乎更富有神秘色彩。元朝王仁辅编纂的 《无锡县志》,是无锡迄今存世最早的一部地方史志,曾收入乾隆钦定的《四库 全书》史部地理类。该县志援引唐朝陆羽《惠山寺记》云:“惠山东峰,当周秦 间大产铅锡,所以谓之锡山。至汉兴,锡方殚,后汉有樵客于山下得铭云:有锡 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有锡沴,天下弊;无锡义,天下济。”在秦以前, 锡青铜堪称制造兵器的战略物资,而锡则是冶炼该合金的重要原料。锡山有锡, 各方纷争;锡山无锡,安享太平。故无锡之义,包含着祈求和平的良好愿望。该 县志还载:“又按无锡诸山皆高,惟锡山独低。地理家言:凡山高者多,则低者 为主,故世以锡山为主山,惠山虽高不得并称也。俗云:客山高,利客不利主, 理或然耳。”以上这些记载,在说明锡山是无锡主山的同时,折射出无锡人祈求 祥和温润及文化上兼容开放的民风特征。该县志还记载了锡山的众多古迹,如: “虽大旱,饮千人不竭”,“圆廓若盆”的泉眼“仙人洗面石”;山前的“月子 荡”;山下的“锡山涧”;“山之阴”的“清微”精舍;山根“宋卢至柔隐山中 学道时所凿”的“圣水井”;山侧的“秦王坞”等,至今它们的遗址或地望仍依 稀可以辨识。 陆子祠 在二泉亭之上的石平台上,以磴道相通,原址为东晋至南齐孝子华宝的居所, 唐时称“华陂”。陆羽《惠山寺记》载:“华陂者,齐孝子华宝所筑也。”陂, 原意为水边的驳岸,这里引伸为山坡建筑的护坡石驳岸。北宋时,华宝后裔徙居 河南开封,南宋初又迁回无锡,居梅里乡隆亭(今东亭镇)。可能由于上述原因, 宋代在该遗址建陆子祠。杨万里《题陆子桌上祠堂》诗云:“先生吃茶不吃肉, 先生饮泉不饮酒。”祠堂由惠山寺僧管理,内有陆羽画像,故杨诗又云:“一瓣 佛香炷遗像,几多衲子拜茶仙。”元代,陆祠改为“三贤祠”。《无锡县志》载: “三贤祠, 在惠山寺内泉亭上。 三贤为晋长史湛茂之、 唐相李绅、 桑苎翁陆羽也。 ” 该县志所录元进士、永嘉人高明《华孝子故址记》又述:“惠山寺之东偏,当泉 水之上,有三贤祠,按志书,今祠址,华孝子所居宅也。初,祠久废,吴人王彬, 始复创建, 既成, 则以三贤事刻诸石, 且曰: 初址实孝子故居。 ”明正德八年 (1513 年),邵宝在祠中增祀焦千之、钱颉、秦观、尤袤、张翼等,改称“十贤祠”。 到了清康熙年间,祀主最多,包括湛挺、李绅、陆羽、焦千之、秦观、倪瓒、张 翼、王绂、秦旭、邵宝等,称“尊贤祠”。嗣后,知县吴

兴祚将祠迁走。于此建 云起楼。乾隆年间改作皇亭,供奉康熙、乾隆所赐的御书。咸丰十年,毁于兵火。 1929 年,于此废址建三开间、歇山顶、前有廊轩的景徽堂。堂额原为集清书法名 家何绍基手迹制作,现匾为葛介屏重书。1993 年,景徽堂改称陆子祠。室内布置 巨幅漆屏,主体为《陆子品泉图》,再现了这位“茶圣(神)”当年风采,为后 人凭吊这位杰出的学者,提供了可触摸的历史形象:陆子祠现辟为茶座。 陆子祠旁, 建有宽阔平整的磴道。 游人拾级而上, 经古迹棋盘石和重建于 1983 年的半山亭阁(1991 年于此辟茶寮),可至惠山头茅峰的老君庙。庙旁,惠山山 脊上的古山道,蜿蜒于松林间,使人联想起苏轼“石路萦回九龙脊”、“半岭松 风万壑传”的美妙诗句。 八音涧 总长 36 米, 1.9 米至 2.6 米, 深 宽从 0.6 米至 4.5 米作大幅度收放的八音涧, 除了山间谷道所擅的阴阳开合、极尽变化的妙致以外,又将引泉、听泉、掇石、 藏景等读者多造园手法,了无痕迹地融合在一起,显得从容不迫,挥洒自如。二 泉的伏流,从园西墙根引入涧端后,便化为上下三叠,于是无声的泉水就开始变 为有声的涧流,创造出“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境界。八音涧的涧名石为 清末举人许国凤书题,其命名是说它好似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等八种材料制成的乐器,合奏出“高山流水”的天然乐章。八音涧的掇石艺术, 堪称中国古典园林中黄石假山的翘楚。其堆叠技法,是根据黄石山崖之横向折褶 和竖向节理所构成的天然岩相,取其纹理刚健、体量浑厚、轮廓分明、线答卷遒 劲的特点,摹拟中国山水画之“大斧劈皴”笔法,选用大块黄石,把涧壁硬是化 作了石脉分明、坡脚停匀、进退自如、曲折有致、悬挑横卧、参差高低、主从相 依、顾盼生情的天然图画。这种师法自然、饶有画理的高超手段,使这里具备了 层叠的冈峦、嶙峋的山谷、幽深的岩壑、清浅的涧流,可说是外呈浑厚苍劲之势, 内蕴深邃幽奇之奥,人行其间,尽得江南山水的神韵意趣。正是这种幽曲的景观, 又规范了游人的视线和对景物的感知,待走到稍为空旷处,便透过树梢罅间的斑 驳光线,使人联想起“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意。在假山之巅,有重建 于 1981 年的点景建筑“梅亭”,居高临下,俯仰有情。往前行,更奇的是在“山 穷水尽疑无路”处,忽折而别开一径,更窄、更曲、更幽,等走出洞窟似的涧口, 豁然开朗,嘉树堂前、锦汇漪畔,“柳暗花明又一村”;远眺更有“闲闲塔影见 高标”的锡山龙光塔映入眼帘,使景观备觉宽展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