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安平桥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4:28:53 字数作文
安平桥的故事字数作文

篇一:安平桥

安平桥 平安桥位于福建晋江安海镇,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安平桥,俗称五里桥,横跨晋江出海口的晋江市安海镇与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处,扼晋江、南安两地水陆交通的要冲,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的主要港口―安海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平桥全长2255米,桥面宽3~3.8米,共361墩。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桥面用5~8条大石板铺架。石板长5~11米,宽0.6~1米,厚0.5~1米,重4~5吨,最大者重25吨。 桥上筑憩亭5座,东端为水心亭,西端为海潮庵,中部的中亭规模最大,面宽10米,周围保存历代修桥碑记16方。亭前伫立2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系宋代石雕艺术品。在三亭中间,还有2座雨亭。桥面两侧有石护栏,栏柱头雕刻狮子、蟾蜍等形象。桥两侧的水中筑有4座对称的方形石塔,还有1座圆塔。桥的入口处筑有1座白塔,高22米,砖砌,五层,平面呈六角形,空心。

该桥为南宋绍兴八年(1138)僧祖派倡建,惜未就,二十一年(1151)由泉州郡守赵令衿继续主持建造,一年后告竣,历代屡有修葺。史载“酾水三百六十二,宽一丈六尺,长八百

一十一丈”,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现存石桥为平梁式,东西走向,全长2255米。361座桥墩,采用“睡木沉基法”筑造基础,再根据水流走向分别以花岗岩条石纵横交错叠砌成长方形或单边、双边舟形,桥孔跨度最大达8.6米。桥面宽3-3.8米不等,以5-7条花岗岩石梁铺架,石梁长度8-11米不等,最重达25吨。桥两侧置石护栏,柱头雕狮子、蟾蜍。桥头两端各建有一座门楼,桥道间建有水心亭、中亭、官亭、雨亭、楼亭等5座,供人歇脚。迄今仍保存有石将军4尊及历代修桥碑记14通。在桥的南北两侧,可见方形石塔4座、圆塔1座阜立水中。

桥头东端进入晋江安海镇的路口处,耸立有宋代建的“瑞光塔”一座,花岗岩石基座,砖构塔身,密檐仿楼阁式,六角,五层,空心,高20.5米,壁刷白灰,俗称“白塔”,相传系利用建桥余资所造。

安平桥,宏伟壮观,工程浩艰,是中世纪世界最长的跨海港平梁式大石桥。

1961年3月4日,安平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桥两侧35米至堤岸,东至瑞光塔,西至海潮庵。 此桥工程前后历时13年才告落成, 是一座花岗岩和沙岩构筑的梁式长桥。 安平桥长近2700米(810丈),是我国古桥梁中首屈一指的长桥。 它保持全国桥梁长度的“冠军”,

达七八百年之久。刻在桥心亭后柱上那笔力雄劲的联句“天下无桥长此桥”,概括它的最大特点。 此桥初建时,筑了361座桥墩,疏水道为362孔。桥上奸有五座“憩亭”,以供行人休息。还有石塔、石将军、碑刻等附属文物。桥的两侧设有护栏,以保护行人安全。 这座跨海的长桥,现存331个桥墩,呈三种形式:一是长方形墩, 筑于上下游 水浅流缓的水域;二是一头尖一头平的半般形墩,筑于桥身一面较深的水域;三是双头尖的般形墩,筑于桥身两面都较深之处。桥基和洛阳桥一样,采用筏形基础。

桥面用5至6条石桥架设,每条石板长度为8-11米,宽与厚各为0.5-1米,重达5吨以上。建造时,利用潮汐的涨落,控制运石般只的高低位置,便于架装石桥,这和现代的浮运架桥法基本相同。其工程量之浩大,水下施工之艰辛,令人叹绝。 这座横卧于碧波之上的长桥,是宋元时代安海港繁荣昌盛的历史见证,也是当时发展泉州与海外通商贸易、沟通内陆经济的联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它为中外通商贸易,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枢纽作用。1960年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篇二:安 平 桥

安 平 桥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安平桥的桥头。

安平桥,因桥长近五里俗称“五里桥”,又因安海镇东建有“东桥”,故相对称“五里西桥”。它东连晋江安海镇,西接南安水头镇,横跨在两市交界的海湾上,是我国古代首屈一指的长桥,历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1961年3月4日,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而安海又是古代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宋元时期,由于商贸兴盛,经济繁荣,为利于物资运转、行旅往来,泉南沿海掀起一股“造桥热”。据记载宋代泉州城外晋江县境造桥达40几座。安平桥也就是这一时期因安海港地位的更加重要而兴建的。

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安海大财主黄护和僧智渊带头各捐钱一万緍,由僧祖派主持开始兴建。但在工程快完成一半时,黄护和祖派相继亡故,就停了下来,直到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泉州郡守赵令矜再主持续建,又花了一整年时间,才完成这个浩大工程。

安平桥的构筑,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能力。它全系花岗岩石砌筑,属石墩石梁桥。实测原桥长2255米,面宽3—3.8米,原有桥墩361座,疏水道362孔。根据桥梁横跨海湾中贯穿着五条港道的特点,桥墩分别设计为三种形式:一种是长方形墩,筑于水浅流缓水域,计308座;一种是一头尖、一头方的半船形墩,筑于较深的水域,尖端朝向深海,以缓和海潮的冲力,计有25座;在深港处的桥墩则设计为双头尖的船筏形,用来分解溪流和海潮的冲击。桥墩概用长方形条石横竖交垒而成,上部顺桥梁方向有三四层出挑,以缩短桥梁跨度,增强桥面承受能力。桥基根据地层的不同分别采用“卧本沉基”和木桩基础。桥面每间架设5—8条石板,长度在5—11米之间,重量自四五吨至25吨不等,相传这些巨大的石材采运自隔海的金门岛、大佰岛,建造时,利用潮汐的涨落,控制运石船只的高低位置,把石板架上桥墩。为了安全,桥面的南北两端都筑有石栏杆防护。

安平桥的疏水道为什么有362孔呢?这当然是根据石桥的跨度及其他因素来设置的,但它也有个传说。据说,僧智渊原是南安的一名秀才,叫李学智。他一心想功名成就,可因家贫如洗,双亲年迈多病,临考前无奈何去安海向黄护的父亲黄文斌借钱,保证日后一定报恩。黄文斌见他为人忠厚老实又孝顺父母,就借给他白银362两。谁知他乘小船返回南安至水头时,却遇大头龟兴风作浪,船沉海底,幸得被尼姑救往天竺山修身念佛。20年后,黄文斌已去世,他的儿子黄护筹建安平桥,僧智渊就下山相助。为纪念黄文斌的功德,就特意将疏水道分成362孔。

安平桥自宋以来历经十数次重修。但八百年沧桑变化,特别是人工围垦,安平桥逐渐由水上桥变成陆上桥,桥墩因湮塞减少为331座。1962年起,国家多次拨款维修。1982年又拨巨款进行全面整修,损坏的桥墩、桥板、桥栏都得到修复。桥身西侧开挖30米宽水渠,同时在桥南另辟一条公路,使安平桥不再承受交通重负,而成为游览观光的景点。

安平桥的周围矗立着五座石塔和一座砖塔。五座石塔均系镇风塔,原塔于解放初被拆毁,现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重建。砖塔正名“瑞光塔”,也就是桥头这座塔,通高20.5米,五层六角,外涂白灰,俗称“白塔”,因其处于安海西畔,又称“西塔”。是宋代建桥时,乡人用造桥剩下的钱建成的镇塔,多次重修过,明代重修后改名为“文明塔”,塔内有旋梯达塔顶,可以瞰望长桥的雄姿。

大家请到这座亭子来。安平桥上原有五座桥亭,即东西两座路亭,桥尾水前沿的海潮庵,桥头的这座超然亭,还有中亭。中亭等一下我们再去看。超然亭现称“水心亭”,又名“桥头亭”,其前身原是佛宫,桥建成后改为亭,内祀观音。弘一法师1938年来安海时,就在水心亭澄渟院住了一个月,还留下了墨宝。

大家请往桥上走。到了清代,安平桥的桥头桥尾还各增建一座拥有拱形门的石牌楼,俗称“隘门”。看,桥头这座叫“望高楼”,是原桥头被拆毁一小段后于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在新桥头建造的,以示桥之开头。楼上嵌有一方该年黄章烈所写楷书“望高楼”三字的石匾额,

楼下嵌有一方题有楷书“寰海镜清”四字的石匾额。而桥尾那边的牌楼原系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建造的,民国时被毁,现所见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修桥时重建的,但当年南安知县盛本所写的楷书“水国安澜”四字的石匾额依然嵌在。距该牌楼几步还竖立一方原镌刻着篆书“安平桥”三字的石碑,可惜现仅剩一“桥”字。

现在我们已经走到了中亭。中亭叫“泗洲亭”,原称“水心亭”(也就是现在桥头那座亭子的名称),因它位于桥的中部,又是晋江南安的分界处而俗称“中亭”,系桥成时所建,后又多次重修或重建,现存是清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重修的,本祀泗洲佛,后祀观音。亭的石柱上有一对十分引人注目的楹联:“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据说上联为僧智渊所撰,下联为黄护所撰,直到明万历年间重修安平桥时,黄护的后裔黄承恩才将它们镌刻在石柱上,而现在所见的是清同治五年重立的。亭的四周和墙上还立有明至现代重修安平桥的碑记十四方。请看,著名诗人郭沫若1962年游览安平桥时,为其雄伟壮丽感染而创作的这首《咏五里桥》:“五里桥成陆上桥,郑藩旧邸纵全消。英雄气魄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霄。不信君谟真梦醋,爱看明俨偶题糕。复台诗意谁能识,开辟荆榛第一条。”现今也刻成诗碑立在这里。

亭前还有两尊石将军,高约1.60米。据说在1949年时,突然不翼而飞。这宗失窃案立即引起各方重视,公安四处侦查,一时毫无踪迹,可是不上二十四小时,两尊失窃的石将军竟出现在离中亭不远的公路边,完好无缺。究竟石将军是怎样“去”的又怎样“来”的?至今还是个谜。然而民间却已流传着“不肯去石将军”的传说。在安平桥建成的时候,安海龙山寺的佛祖为了保证五里桥的长治久安、不受水妖陆怪的破坏,特地派了两名石将军,以观音的名义,驻镇在桥的中亭。大家请看,这两名石将军威武无比,手握神器,日日夜夜守在这里。前几年,也有人想把它们偷运出海,结果船到石井江中,从早到晚一直转兜圈,任你千方百计总是无法出海,只好也运回扔在公路边。所以安海民间就流传一

句话:“南海普陀山有不肯去观音,安海五里桥有不肯去石将军。”

篇三:安平桥

安平桥

很早很早以前,安海这地方常年遭洪水和海潮的双重侵袭,百姓苦不堪言。百姓祈神拜佛,也无法改

安平桥

变这种苦难。有人说这是东海和南海的两条孽龙在作祟。

这事让一位在此修炼的道人知道了,他想为民除害。有一天他见到这两条孽龙在海滩上嬉戏,等到它们玩累了在睡觉时,道人就做起仙术镇住孽龙。然后决定将它们挑去填常年水患的安海港,于是道人化出两个大畚箕和一把大铁铲,把这两条孽龙铲到畚箕上。顿时海滩上留下了两个大窟窿,后来水流积聚就变成了现在的“龙湖”和“虺湖(huǐ)”。“龙湖”是黑龙住过的地方,所以这个湖的泥土是黑色的。“虺湖”是赤龙睡过的地方,因此这个湖的淤泥是赤色。

再说道人挑着这两筐孽物走到一处叫大山后的地方,由于跨越溪涧时,步子迈得过大,一下子将扁担压断了,两条孽龙从梦中醒来,趁着道长不及下手,变作两堆土,真身飞上天去了。这两堆土就成了现在的“黑麒麟山”和“赤麒麟山”,有人说这两座山推去填“龙湖”和“虺湖”正好丝毫不差。道长看没收拾好这两条孽龙,就闷闷不乐地回灵源山继续修炼。

若干年后,安海地界大雨下个不停,九溪十八涧的大水翻过了石壁峡,直冲安海港而来。得道成仙的道长在灵源山顶望见那两条孽龙又在作怪,便运功吐出一条七彩锁链,从安海镇跨过海湾,直到南安的水头镇,孽龙见状吓得魂飞魄散,马上潜入水底,逃到大海去了,大水也退了。百姓们见到长虹惊退了孽龙,怕以后它们又卷土重来。有人就提议用长条大石,一段一段地铺砌起来,建造一条天长地久的锁蛟玉带,一来镇锁孽龙作怪,二来便于两县百姓往来。这意见马上得到人们的支持,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这条长达五里的跨海大石桥终于建造起来了。

从此,孽龙再也不敢来兴风作浪。各地商旅船只,相邀而来。于是商业日益发达,庄稼则年年丰收,百姓们安居乐业,这座桥就被称作“安平桥”,因为桥长五里,又俗称为“五里桥”。

神话终归是神话,其实据《泉州府志》记载:安平桥是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僧祖派始筑品桥,未就。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郡守赵令衿成之。此桥前后历时一十三年,是座花岗岩构筑的梁式长桥,其长八百十有一丈(2255米),其广一丈六尺(5米余),疏水道三十六有二,桥上建有五座憩亭(每里一亭),其中水心亭俗称中亭(这是郡守赵令衿的记载)。

概述

安平桥全长2255米,桥面宽 3~3.8米,共361墩。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桥面用 5~8条大石板铺架。石板长5~11米,宽0.6~1米,厚0.5~1米,重4~5吨,最大者重25吨。 桥上筑憩亭5座,东端为水心亭,西端为海潮庵,中部的中亭规模最大,面宽10米,周围保存历代修桥碑记16方。亭前伫立2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系宋代石雕艺术品。在三亭中间,还有2座雨亭。桥面两侧有石护栏,栏柱头雕刻狮子、蟾蜍等形象。桥两侧的水中筑有4座对称的方形石塔,还有1座圆塔。桥的入口处筑有1座白塔,高22米,砖砌,五层,平面呈六角形,空心。

保护整治

近年来,因各种破坏,安平桥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其水域,特别是两个桥头和中亭的水环境已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桥体经上世纪80年代维修至今,受自然力影响加上近年几次大的台风,桥体石栏及桥板多处受损,瑞光塔(白塔)常年封闭,铁栏围内杂草丛生有碍景观。

古书记载

据《晋江县志》记载:“晋江、南安之界,旧日以舟渡,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来赵令衿成之,酾水三百六十二道(即分水道为三百六十二孔),长八百十有一丈,宽一丈六尺……”

当时主持建桥的赵令衿筑成天下长桥而高兴地写下一首诗:为问安平道,驱本夜已分;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乡;梅花迎我笑,书报小东君;

据明代编号的《安海志》称,古时安海人善于漂洋过海发展海上贸易,宋元时期,商则襟带江湖,足迹遍天下,南海明珠,越裳翡翠,无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题之国,无所不到……这都说明宋时安海海外通商之繁荣景况,安平桥之兴更是当时海外交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的实物标志。同时也看出泉州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 郭沫若留诗

当代诗人郭沫若干年间特来安平桥参观,留下律诗一首:五里桥成陆上桥,郑藩旧邸踪全消;英雄气魄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霄;不信君谟真梦醋,爱看明俨偶题糕;复台得意谁能识,开辟荆榛第一条!

郑成功家乡

「安平桥」就跨越在郑芝龙(郑成功父亲)家乡南安县和晋江县之间的海湾上,桥的另一头是安海镇。安海古时称为「安平道」,「安平桥」之名就由此而来。宋代

改称为石井镇,明代又改称为安海镇,後来郑芝龙开府安海後,又改回古名称为安平。

後来郑芝龙的儿子,鼎鼎大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七岁从日本回中国後就住在安平,郑成功的日籍生母田川松子也在安平遇难。郑成功渡海远征台湾逐走荷兰人後,为纪念他的家乡和母亲,就把荷兰人的统治中心,热兰遮城(Zeelandia)的所在地大员,改名为安平,就是现今台湾的台南市安平区。

曾是世界上最长的桥

「安平桥」全长五华里,因此古时也称为「五里桥」,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桥,古时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称誉。全桥用花岗岩所筑,长2,255米,宽3至3.8米,共有361个桥墩,桥墩底座做成船型,262个水道孔,桥面上沿途共有五座凉亭,供行人走累了休息之用。「安平桥」是宋代当地富商黄护捐资三万缗钱倡建的,於1138年开工,1152年完工,工程历时十五年。当时中国刚经历过女真族金国入侵,北方沦陷,徽、钦二地被掳,宋朝迁都杭州的大变局。如此政局动汤不安之际,民间仍能进行「安平桥」如此浩大之工程,可见宋代东南沿海经济之繁荣、工商之发达和社会之安定,都可归功於海外贸易的蓬勃。

倡建「安平桥」的富商黄护,就是以经营海外贸易发迹致富的。黄护生於西元1086年(北宋哲宗元祐元年)。从小读书习文,本来有志於仕途,十七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名落孙山。後来改行习商,二十岁时随姑丈高纪昌到广东经商,後又渡海到渤泥(今汶莱)发展。三十岁时衣锦还乡,在安海街坊上开了十二间商铺,主营米粮、蔬果、杂货,次营饮食、海鲜、山珍,成为安海当地首富。

黄护博览群书,爱好篆隶、棋弈、诗谜等文人雅士的游戏,人称谜坛之虎将。喜欢结交高僧,常到龙山寺和高僧品茶论禅,聊一整天都不嫌累。由於黄护为人热心公益,街坊邻居们在1132年推举他为「里正」(里长),他「劝农桑、重工商、兴义学、立药局、辟婴堂、振武林、惩邪恶、禁博赛、整市容、严街鼓、明保伍」,认真建设地方、造福乡里。

1138年,黄护捐资三万缗钱倡建「安平桥」,工程进行到一半,黄护就不幸病逝於1144年(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享年五十八岁,死後赠封为荣誉县长「晋江县尉」。黄护向来热心公益,除了倡建「安平桥」,生平还捐地兴建了石井书院,和捐资整修安海龙山寺等。

黄护去世後,儿子黄逸继承父志,继续主持「安平桥」的兴建,至1152年终於全桥完工。後代安海镇桐林村黄氏一族,奉黄护为一世祖,郑芝龙的伯母黄慈慎和继母都是黄护的後代。

篇四:《说不尽的安平桥》活动设计

《说不尽的安平桥》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意图:

宋时泉州海外通商繁荣,安平桥是当时海外交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的实物标志,同时也折射出泉州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安平桥,为大家的交通提供了便捷,更是见证着安海经济繁荣的变化,记载安平桥的历史文化。然而学生对安平桥了解的很少,我觉得作为邵小的学生应该对安平桥有一定的了解,于是我们选定了“说不尽的安平桥”这个主题,旨在让学生走进安平桥的历史,了解安平桥的文化。

活动目

安平桥的故事

标:

1. 通过了解安平桥的历史,建构特色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探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2.通过对安平桥的了解,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了解丰富的安平桥文化,提高文化内涵的体会。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1. 活动时间: 1课时

2. 阶段目标:能让学生围绕主题生成研究子课题,建立课题小组,学会并着手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3. 具体过程

(1)主题的产生

让学生谈谈“关于安平桥,你最想了解什么” 等,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同时生成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家乡的安平桥”。

(2)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生成子课题研究及设计性活动的内容并归纳指导。

A、赏桥——桥之韵:中国名桥、家乡的桥(收集桥的图片;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古桥、新桥)??

B、识桥——桥之史:安平桥的类型、安平桥的发展??

C、思桥——桥之声:有关安平桥的文化和故事??

D、绘桥——桥之梦:我们家乡哪些地方还可以再加一座桥,自己设计一座桥、未来的桥??

(3)建立课题小组,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和设计性活动构思。

A. 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

B. 自主推荐组长,完成小组分工。

C. 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讨论、设计子课题及设计性的活动方案。(教师随即以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各小组的活动。)

(4)交流课题方案,指导完善。

A. 小组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

B. 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

C. 教师指导评价

D. 小组修改、完善,确定课题研究方案

(5)教师强调实践活动要注意的问题及事项。

A. 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安全。

B. 准备一些必要的设备。

C. 采访人员要注意预约时间,文明礼貌,设计好访问提纲。……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

1. 活动时间:4课时

2. 活动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邀请安海文史专家汪建育老师做一场<说不尽安平桥>的讲座,以及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资料、采访有关人员,也可个人实践。

3. 阶段目标:按预定的方案,分工合作,通过上网查资料、采访等形式,多方获取各种资料。

4. 具体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

A. 按预定的方案查找资料。(分工准备,有需要的邀请辅导老师或家长随去。)

B. 行动实施,进行调查、采访,做好调查记录,写好研究日记、感悟等。

C. 按预定的时间利用网络、图书、报刊等资源查找有关资料。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交流

(3)实践过程的指导

A. 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材料,在活动中运用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

B. 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感悟及及时记录采访内容。

C. 指导学生遇到困难时将研究问题引向深入。

第三阶段 各小组小课题小结阶段

1. 活动时间: 2课时

2. 阶段目标:做好资料的汇总,形成结论,做好展示的各项准备。

3. 具体过程

(1)各小组组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筛选,形成结论。

(2)指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进行反思。

(3)完成结题报告,指导老师帮助修订后定稿。

(4)讨论课题展示内容、形式。

(5)分小组准备课题展示内容,做好展示时的人员分工。

第四阶段 课题成果展示阶段。

1. 活动时间:课内1课时

2. 阶段目标:

(1)学生以各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要善倾听,会发现,能质疑,巧答辩,为后期的修改完善研究成果奠定基础。

(2)通过展示激起对家乡的热爱。

3. 具体过程:

(1)教师小结前阶段小课题研究情况,导入新课。

(2)各小组展示课题成果

A. 分小组以各自的形式展示本小组的课题成果。(成果展示、活动时遇到的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活动时又产生了哪些值得研究的子课题?本组各成员的收获、体会……形式自主。)

B.教师评价小结。

《说不尽的安平桥》汇报课活动

一、导入桥

由“桥”字的演变历史引入。它是形声字,从“木”旁应该是木质结构,但历史发展到今天,桥的含义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不仅架在河上,还架在陆地上,城市街道和峡谷之间。建桥的材料不仅有木质,还有砖头、石材、钢筋混凝土等等。这漫漫历史长河中,“桥”这样一件普通事物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今天就让我们步入“说不尽安平桥”世界,一起感受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安平桥”文化。

二、探究桥:分为四小组PK

(一)、赏桥——桥之韵

【导入】许多桥都被人们赋予了美丽的传说与浪漫色彩。如杭州西湖的断

桥,就因为有了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经久不衰。如说到卢沟桥,就会想到“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又如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5年-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赵州桥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

下面请“赏桥小组”给大家展示一组组美丽的桥的画面:(课件展示)

1、欣赏中国十大名桥。

2、桥从形式有角度主要分为:梁桥、浮桥、吊桥、拱桥??

3、桥从功能的角度主要分为:公路桥、铁路桥、公路两用桥、立交桥??

4、建桥的常用材料的:木头、砖头、石头、竹、钢筋水泥、钢铁??

5、按时间分有:古代桥、现代桥、未来桥??

(二)识桥——桥之史:

【导入】“赏桥”小组给大家带来的每一座都以它独特的魅力为人们所赞叹,也希望课后时间大家可以到网上查找欣赏“世界上十大名桥”,自从世界有了桥以来,可谓种类众多,层出不穷,精妙绝伦。下面“识桥”小组的同学会给大家带什么样的精彩呢?

(识桥小组的代表上台汇报展示)

【赏识】用多媒体展示“安平桥”各种全景图,引导学生的观察。

讲解安平桥的历史:安平桥位于我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该桥是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1961年该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探讨】从技术的角度分析安平桥的结构有哪些特性?(课件展示安平桥建筑情场)

安平桥全长2255米,桥面宽3~3.8米,共361墩。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桥面用5~8条大石板铺架。石板长5~11米,宽0.6~1米,厚0.5~1米,重4~5吨,最大者重25吨。

(三)、思桥——桥之声:

【导入】古时代的泉州海外通商繁荣,安平桥是当时海外交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的实物标志,同时也折射出泉州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从八百多年前,当地人因湾(港)阻滞往来,募捐费时修造跨海桥,到如今史无前例的环境整治,潮起潮落间,古桥历经磨难。今天,让我们走近这座安平桥,聆听它的娓娓而谈。下面请“思桥第1小组”小组与大家分享有关安平桥的故事和文化。

1、安平桥的传说。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东海和南海的两条孽龙常常兴妖作怪,使安海的九溪十八涧常发大水,推倒房屋,淹没土地,卷走人畜,海湖也常常泛滥成灾。百姓苦极了,怨声载道,被一个仙人知道了。有一天,他看见这两条孽龙正在一片大沙滩上追逐嬉闹,最后累了,躺在沙滩上呼噜噜地大睡起来。仙人便趁这机会,做起了“仙法”镇住两条孽龙。他取来一把大铲和两只大畚箕,一铲一畚箕,装起两条孽龙就挑去填安海,为民除害。这一来,大沙滩上留下了两个很大很大的窟窿,后来积水成湖,一个就叫“龙湖”,另一个就叫“虺湖”。因“龙湖”是黑龙睡的地方,所以这个湖的土地都是黑色的;“虺龙”是赤龙睡的地方,所以 这个湖的土都是赤色的。

再说大仙挑着这两条孽龙向西方走去,到了一处叫大山后的地方,由于跨越溪涧时步子跨得过大,担子一沉,竟将扁担压断了,两只畚箕“砰”的一声落地,惊醒了两条孽龙,化作两畚箕土,脱身魂飞上天去了。这两畚箕土,就成了两座大山:左边那赤色的,就是“红麒麟山”;右边那黑色的,就是“黑麒麟山”。有人说,这两个山头,推去填“龙湖”和“虺湖”刚刚好,不多也不少!

大仙收拾孽龙不成,留下后患,心中闷闷不乐,便到灵源山去修炼,想炼得真功夫,再治孽龙。

这一年,两条孽龙又作恶,大雨下不停,使九溪十八涧大水滚过石壁峡,冲入安海港,

百姓叫苦连天。大仙这时已炼得真功夫,呕心沥血,运功行气,吹出一条镇妖七彩锁链,吓得两条孽龙魂飞魄散,潜入水底,窜入大海去了。于是大水退了。安海镇上的人畜土地,也从此安然无事。

赶走孽龙,大仙又升天去了,百姓常常怀念他的功德。以后,人们仿大仙吹出的镇妖七彩锁链,造了一条天长地久的镇妖玉带——它就是闻名中外的“五里桥”。

这条长桥,从晋江的安海镇跨过海港,直到南安的水头镇,长达五里,气势雄伟。从此,两县人民及客商往来,再也不用乘船,备受风浪颠簸之苦。传说从建桥以后,孽龙再也不敢兴风作浪了,百姓从此安居乐业,所以,人们又将这五里长的石桥叫做“安平桥”。不少文人墨客为它写下了华丽的诗篇,也有人作了楹联来歌颂它:万里波涛朝五里,一江风月沐千年。

2、安平桥的建桥历史。

安平桥,俗称五里桥,横跨晋江出海口的晋江市安海镇与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处,扼晋江、南安两地水陆交通的要冲,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的主要港口―安海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桥为南宋绍兴八年(1138)僧祖派倡建,惜未就,二十一年(1151)由泉州郡守赵令衿继续主持建造,一年后告竣,历代屡有修葺。史载“酾水三百六十二,宽一丈六尺,长八百一十一丈”,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现存石桥为平梁式,东西走向,全长2255米。361座桥墩,采用“睡木沉基法”筑造基础,再根据水流走向分别以花岗岩条石纵横交错叠砌成长方形或单边、双边舟形,桥孔跨度最大达8.6米。桥面宽3-3.8米不等,以5-7条花岗岩石梁铺架,石梁长度8-11米不等,最重达25吨。桥两侧置石护栏,柱头雕狮子、蟾蜍。桥头两端各建有一座门楼,桥道间建有水心亭、中亭、官亭、雨亭、楼亭等5座,供人歇脚。迄今仍保存有石将军4尊及历代修桥碑记14通。在桥的南北两侧,可见方形石塔4座、圆塔1座阜立水中。桥头东端进入晋江安海镇的路口处,耸立有宋代建的“瑞光塔”一座,花岗岩石基座,砖构塔身,密檐仿楼阁式,六角,五层,空心,高20.5米,壁刷白灰,俗称“白塔”,相传系利用建桥余资所造。

安平桥,宏伟壮观,工程浩艰,是中世纪世界最长的跨海港平梁式大石桥。

1961年3月4日,安平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桥两侧35米至堤岸,东至瑞光塔,西至海潮庵。

此桥工程前后历时13年才告落成, 是一座花岗岩和沙岩构筑的梁式长桥。 安平桥长近2700米(810丈),是我国古桥梁中首屈一指的长桥。 它保持全国桥梁长度的“冠军”,安平桥达七八百年之久。刻在桥心亭后柱上那笔力雄劲的联句“天下无桥长此桥”,概括它的最大特点。 此桥初建时,筑了361座桥墩,疏水道为362孔。桥上奸有五座“憩亭”,以供行人休息。还有石塔、石将军、碑刻等附属文物。桥的两侧设有护栏,以保护行人安全。 这座跨海的长桥,现存331个桥墩,呈三种形式:一是长方形墩, 筑于上下游 水浅流缓的水域;二是一头尖一头平的半般形墩,筑于桥身一面较深的水域;三是双头尖的般形墩,筑于桥身两面都较深之处。桥基和洛阳桥一样,采用筏形基础。

篇五:俗称五里桥

09中文系对外汉语一班 黄丽荣 090109146

一 安平桥的介绍

安平桥: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安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桥上有水心亭、楼亭、中亭、雨亭、宫亭等五座

安平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安平桥全长2255米,桥面宽 3~3.8米,共361墩。

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 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

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

二.与安平桥有关的名人和题词

安平桥”是宋代当地富商黄护捐资三万缗钱倡建的,工程历时十五年。

黄护捐资三万缗钱倡建“安平桥”,工程进行到一半,黄护就不幸病逝于。

黄护去世后,儿子黄逸继承父志,继续主持“安平桥”的兴建,至1152年终于全桥完工。后代安海镇桐林村黄氏一族,奉黄护为一世祖,郑芝龙的伯母黄慈慎和继母都是黄护的后代。说到郑芝龙就要讲起名族英雄郑成功。

郑芝龙的儿子,鼎鼎大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七岁从日本回中国后就住在安平,郑成功的日籍生母田川松子也在安平遇难。郑成功渡海远征台湾逐走荷兰人后,为纪念他的家乡和母亲,就把荷兰人的统治中心,热兰遮城(Zeelandia)的所在地大员,改名为安平,就是现今台湾的台南市安平区,明代时,桥东的安平古镇有民族英雄郑成功家族豪宅,后被清廷所毁。 安平桥上还有许多名人的题词

郭沫若 :五里桥成陆上桥, 郑藩旧邸踪全消; 英雄气魄垂千古, 劳动精神漾九霄 ;不信君谟真梦醋 ,爱看明俨偶题糕 ;复台得意谁能识 ,开辟荆榛第一条

赵令衿 ,就是当时负责修建安平桥的人,在安平桥建成之后很高兴地写了一首诗:" 为问安平道,驱本夜已分。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 熏 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乡;梅花迎我笑,书报小东君"

诗人辛已游 也在安平桥写了一首诗:“ 落日烟波尽,沧桑九百年。浮虹江海上,垒石白云边。豪杰平天堑,英风卷浩然。 兵戈无觅处 ,杯举庆华筵""

三. 安平桥的景点桥

四. 两侧的水中筑有四座对称的方形石塔,,还有一座圆塔。桥的入口处建筑有一座白塔,高22米,五层,平面是六角形,因为常年关闭,所以我也没有进去过,而且就在桥头,成为了安平桥的地标,还有两座雨亭,在中亭和楼亭雨亭之间,主要是供路人休息用的,桥中还有两座护桥将军,躯高1.59米至1.68米,头带盔,身穿甲,手执剑,是在守护这座桥和保护安平桥上的人民。是宋代的石雕艺术品。

四 安平桥观音亭和水心亭

安平桥观音亭在安平桥安海一端桥头西侧,原名超然亭。道光年间,为方便信徒进香祈祷,将水心亭所奉观音菩萨分炉于桥头超然亭筑寺供祀,称水心亭佛祖,超然亭的名称竟渐混称为“水心亭”,而民众习惯称其为观音亭。 观音亭虽然寺宇狭小,然拥有众多的海外善信。1938年秋,著名高僧弘一法师住锡寺中斗室,并为斗室书题“澄渟院”门匾及对联:“如来境界无有边际,普贤身相犹如虚空”。至今犹在,成为名胜。 1987年,在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关心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下,观音亭成立了居士林,宏善扬法。至九十年代,居士林林长吴仁仁扩建水心亭念佛堂之宏愿得到新加坡侨胞和香港同胞支持,推动了海内外善信的积极参与,于桥头东侧择地另建新寺,正式定名“水心亭”寺。 寺院规模宏大,主体建筑包括三圣宝殿、观音殿、天坛、大雄宝殿、山门、围墙等,其后,又在三圣殿右侧增建办公接待大楼。殿亭错落有致,建筑工艺考究;左傍白塔,右倚长桥,气势非凡;园内花木与小桥相映成趣,殿中三尊铜像伟岸庄严,真可谓诸胜拢聚,

遂成著名的宗教旅游胜地。

三.安平桥的破坏与整治

安平桥现在破坏已经很严重了,桥旁边的水都变成黑色的,而且土地也都荒废了,长了很多杂草,安平桥,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古人赞其“天下无桥长此桥”。可是,再这样破坏下去,恐怕桥就消失了,变成“天下长桥无此桥”。

安平桥旁水域遭大量土石填埋,还有推土机平整作业。时至去年11月,破坏并未平息,还有人将数十吨土石倒进安平桥附近的龙潭。上个月,安平桥管理处发现,桥头的弘一法师故居澄渟院被夷平。听管理员说因为故居已经很旧了,随时有可能会倒塌,想拆下来重建,根据以前的面貌恢复,但是我觉得还是在原本的基础上维修比较好,毕竟怎么重建都不可能跟原来的味道一样了,而且政府是在故居已经被拆掉之后才知道的,才开始重视这件事,说明政府对安平桥的管制也是做的不够好,不够重视。

政府现在开始对安平桥做出整治,并进行开发。

水头镇建立生态湿地公园:可上观景塔看安平夕照

水头镇的规划中,将安平桥西侧设计成生态湿地公园。公园总体规划为“一轴、一环、八区”,“一轴”指五里桥文化景观轴,西起听潮楼,东至中亭,是展示五里桥古桥文化的主要轴线。 安海建立文化公园:重现已消失的历史场景

安海方面的规划,侧重于保护和发扬安平桥千年人文脉络,欲打造成以安海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公园。园内设有草塘风荷、古渡帆归等分区,还规划在园区内部设置两座桥形成园内交通的串联,游客可乘电瓶车游览公园。当然一切都还是处于规划之中,还没开始动工。 接下来我用闽南语给大家讲一个有关于安平桥的故事

闽南晋江县西南角的安海镇西畔,有一座号称“天下无桥长此桥”的跨海大石桥,叫做“安平桥”,俗称为“五里桥”。县邑的东南角,有两个很大很大的湖,一个叫“龙湖”,一个叫“虺湖”。 “龙湖”、“虺湖”和“安平桥”中间,有两座颜色不相同的山头,一座叫做“红麒麟山”,一座叫做“黑麒麟山”。这三个地方合起来,在民间流传一个神话故事—————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东海和南海的两条孽龙常常兴妖作怪,使安海的九溪十八涧常发大水,推倒房屋,淹没土地,卷走人畜,海湖也常常泛滥成灾。百姓苦极了,怨声载道,被一个仙人知道了。有一天,他看见这两条孽龙正在一片大沙滩上追逐嬉闹,最后累了,躺在沙滩上呼噜噜地大睡起来。仙人便趁这机会,做起了“仙法”镇住两条孽龙。他取来一把大铲和两只大畚箕,一铲一畚箕,装起两条孽龙就挑去填安海,为民除害。这一来,大沙滩上留下了两个很大很大的窟窿,后来积水成湖,一个就叫“龙湖”,另一个就叫“虺湖”。因“龙湖”是黑龙睡的地方,所以这个湖的土地都是黑色的;“虺龙”是赤龙睡的地方,所以这个湖的土都是赤色的。

再说大仙挑着这两条孽龙向西方走去,到了一处叫大山后的地方,由于跨越溪涧时步子跨得过大,担子一沉,竟将扁担压断了,两只畚箕“砰”的一声落地,惊醒了两条孽龙,化作两畚箕土,脱身魂飞上天去了。这两畚箕土,就成了两座大山:左边那赤色的,就是“红麒麟山”;右边那黑色的,就是“黑麒麟山”。有人说,这两个山头,推去填“龙湖”和“虺湖”刚刚好,不多也不少!

大仙收拾孽龙不成,留下后患,心中闷闷不乐,便到灵源山去修炼,想炼得真功夫,再治孽龙。

这一年,两条孽龙又作恶,大雨下不停,使九溪十八涧大水滚过石壁峡,冲入安海港,百姓叫苦连天。大仙这时已炼得真功夫,呕心沥血,运功行气,吹出一条镇妖七彩锁链,吓得两条孽龙魂飞魄散,潜入水底,窜入大海去了。于是大水退了。安海镇上的人畜土地,也

从此安然无事。

赶走孽龙,大仙又升天去了,百姓常常怀念他的功德。

以后,人们仿大仙吹出的镇妖七彩锁链,造了一条天长地久的镇妖玉带—————它就是闻名中外的“五里桥”。

这条长桥,从晋江的安海镇跨过海港,直到南安的水头镇,长达五里,气势雄伟。从此,两县人民及客商往来,再也不用乘船,备受风浪颠簸之苦。传说从建桥以后,孽龙再也不敢兴风作浪了,百姓从此安居乐业,所以,人们又将这五里长的石桥叫做“安平桥”。不少文人墨客为它写下了华丽的诗篇,也有人作了楹联来歌颂它:万里波涛朝五里,一江风月沐千年。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