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化学家诺贝尔想象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6:20:07 体裁作文
化学家诺贝尔想象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影响世界的十大化学家诺贝尔

影响世界的十大化学家

10.勒沙特列(Henri Louis Le Chatelier,1850~1936) 法国科学家

勒沙特列一生中的大部分工作都和工程技术有关,唯一重要的化学理论贡献就是化学热力学中的勒沙特列原理,这

化学家诺贝尔想象作文

一原理概括了化学平衡的根本性质。它甚至可以超越化学,成为和物质能量守恒定律相提并论的,描述自然世界的一般性规律。伟大的思想不在于他的篇幅,而在于他的深刻。只有两句话的勒沙特列原理足以使勒沙特列跻身一流化学家的行列。

9.凯库勒(Friedrich August Kekul?von Stradonitz,1829年9月7**-1896年7月13**)德国化学家

苯环,如此美丽的分子,它的对称和谐之美,足以使人陶醉。凯库勒最早论证了苯的环状结构,为以苯环为基本结构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开辟了道路,这是有机化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成就。同时,凯库勒还是一位卓越的领导者,他是第一届国际化学会议的发起人的主要组织者,为国际学术交流做了许多重要工作。另外,他也是一位成功的老师,他的学生之中,有三位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他本人没有获奖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与诺贝尔逝于同年。

8.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年10月21**-1896年12月10**)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

诺贝尔,一位杰出的化学工程师,一位成功的商人,不过至多只能算是二流的化学试剂卖卖家,他对于化学理论实在是没有什么重要的贡献。他大概是化学领域名气最大的人,不是因为他的科学成就,而是因为他的巨额遗产。现在,全世界的人都把能分到他的遗产看做一项至高的荣誉。他冒着生命危险,发明了安全炸药,成为人们开山劈石,进行各种工程建设的利器,极大的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同时,这项伟大的发明也被广泛用于战争,可以快速有效地杀伤敌人。诺贝尔,一个传奇,因为科学成就而获得大量财富,因为处理财富的伟大方式而不朽。

7.范霍夫(Jacobus Henricus van 't Hoff,1852年8月30**-1911年3月11**)荷兰化学家

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1875年,他发表了《空间化学》一文,提出分子的空间立体结构的假说,首创“不对称碳原子”概念,以及碳的正四面体构型假说(又称范霍夫—勒?贝尔模型),这些观点成为立体化学的理论基础。正四面体构型的碳原子和平面构型的苯分子是千变万化的有机化学的两块基石。同时,他又在化学动力学和化学平衡理论领域颇多建树。1886年范霍夫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范霍夫定律——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和温度成正比,它的比例常数就是气体状态方程式中的常数R。

6.鲍林(Linus Carl Pauling,1901年2月28**-1994年8月19**)美国化学家

鲍林,20世纪对化学科学影响最大的人之一,甚至把之一去掉,亦不为过。他把量子力学方法引入化学领域,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个学科的面貌。他对化学键开创性的研究,使化学更精确,更严谨。1939年,在化学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化学键的本质》一书出版,奠定了其一代宗师的地位。1954年因在化学键方面的工作,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1962年因反对核弹在地面测试的行动,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理性与良知---他不仅论证了化学键的本质,也诠释了科学家的本质。

5.门捷列夫(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 1834年2月7**-1907年2月2**)俄国化学家

门捷列夫,出生于一个子女众多的大家庭,在十七个兄弟姐妹中排行十四。或许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影响他**后为元素排序。1869年3月,门捷列夫在他题为《元素性质与原子量的关系》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发表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化学元素终于被合理有序的排列,化学知识终于形成了统一的体系。门捷列夫为杂乱无章的化学立法,使化学在和谐中透出美感。如今,全世界的化学教科书后面都会附有一张元素周期表,这本身就是对一位科学家无以复加的赞誉。

4.阿伏加德罗(Amedeo Avogadro,1776年-1856年)意大利科学家

出身贵族,子承父业,曾经是一名律师。自然科学开始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后来成为毕生的事业。1811年,他提出了阿伏加德罗定律,创立分子的概念,阐述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这是对原子论的有益补充和重要发展。不幸的是,有思想的人都很孤独,他的思想远远地超越了时代,并没有被同时代的人所接受。直到1860年,分子论的观点才被科学界接受。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人们把1mol物质所含有的微粒个数命名为阿伏加德罗常数。有了科学的原子-分子论,化学才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终于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3.道尔顿(John Dalton,1766年9月6**-1844年7月27**)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

道尔顿,近代原子论的提出者,开创了现代化学的理论视角和思维方式。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一深刻的哲学命题给出了科学的解释。他发现了色盲现象,他提出了分压定律,他推动气象学的发展,可是这些重要成就和原子论相比都不值一提。当我们今天把原子论当成常识而熟视无睹的时候,请不要忽略,在两百年前敏锐地发现这个真相并论证这个观点的人是何等的天才。

2.波义耳(Robert Boyle,1627年1月25**-1691年12月30**)爱尔兰科学家

又一个贵族。他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使化学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他把化学从炼金术和医药学中分离出来,使化学成为一门阐明化学过程和物质构造的科学;他提出了确切的元素定义,使化学有了特定的研究对象。在他的那个时代,他还能做的更多吗?不能。他做到了几乎一切。化学,从此开始,深刻影响着世界。

1.拉瓦锡(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年8月26**-1794年5月8**)法国科学家

还是贵族。人类使用火有几十万年的历史,却始终不能正确的理解燃烧这个现象。化学的发展也在这个瓶颈处,停滞不前。征税官拉瓦锡领导了一场化学的革命,他凭借氧化学说,从本质上理解了燃烧,为化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拉瓦锡为化学注入了革命性的思想。然而,作为化学革命领导者的拉瓦锡却被社会革命者送上了断头台,“砍掉这个脑袋只需要一秒钟,长出这样一个脑袋至少也要一百年”。科学很强大,可以改变世界;科学又是如此弱小,根本无力保护他的发现者。

篇二:诺贝尔小传_150字

诺贝尔,生于1833年10月21日,卒于1896年12月10日,瑞典,世界着名化学家。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其中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在研制炸药过程中,诺贝尔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他毫不气馁,冒着生命危险继续试验,直至获得成功。他临终前,要把所有利息作为奖金,发给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和平五个领域中最突出的人。

1,他是一个传奇人物;诺贝尔,他是一个令人铭心刻骨的;诺贝尔,他是一个拥可贵精神的发明家。

2他在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首都; 他在1896年12月10日下午四点半逝世于意大利;他没有百岁高龄,但他那六十四个春夏秋冬格外精彩——这,就是诺贝尔。诺贝尔是一位化学家,他有 100多项发明专利,有一大半都是炸药的。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临终时他依然将遗产奖给五个区域成就最突出的人。

3

第二个:诺贝尔在1833年10月21日诞生,12月10日逝世,出生地:瑞典王国斯德哥尔摩。主要身份:科学家,喜欢发明,特别喜欢发明炸药。有一天, 他的实验室被炸成灰烬,弟弟被炸死,爸爸被炸成残废。但他没有放弃,继续发明炸药。有一次,他为了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在家里点燃了导火线。轰!人们赶紧 跑去。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大喊:“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第三个:他在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在1896年12月10日下午四点半逝世于意大利;他没有百岁高龄,但他那六十四个春夏 秋冬格外精彩——这,就是诺贝尔。诺贝尔是一位化学家,他有100多项发明专利,有一大半都是炸药的。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临终时他 依然将遗产奖给五个区域成就最突出的人。

篇三:心得体会

浅谈作文教学

当今世界一流的生物化学家、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美国教授费舍尔认为,“给学生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空间”,才可能有想象力,才可以进行创造。由此,我想到了学生的写作。写作就是学生的一种创造。这种创造的成功需要“给学生空间”。写作,源于一种生命的觉醒,源于心灵对世界、对人的一种惊喜和感悟,源于对自身情感、自身经验的一种珍惜。因此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真实的感受,是一个人个性与人格的体现。只有有足够的空间,深入生活,观察自然,洞察社会,了解历史,并坚持不懈地用心去感悟、思索,学生的笔端才能流淌出有灵性和活力的欢歌。写作才会成为学生表达情感、展现美景、认识世界的一种需要。让学生写作时感受到心灵沟通、感情宣泄的快乐,感受到发现真理的自豪,就要给学生一片蓝天,让学生思想自由放飞。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课堂——学生张扬个性的阵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写作课上的运用,可充分体现以人为主、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这就要求教师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平台,建立合作写作的机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具体操作是:先按顺序分好小组,保证每个小组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然后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吧。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我们必须把自己变成小孩,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怀着一颗童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发现他们的兴趣,发现他们的需要,解决他们的疑问。

学生最想写一个什么题目?老师可以提供一个,组员相互讨论可以产生几个命题。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想写的。

采用哪些素材?小组成员把自己收集的、积累的、或想象的都写出来吧,每个人都可以充分表现自己,可以资源共享。

怎样写?在拥有了大量素材、开通了广阔思路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独立成文,在文中尽情发挥,张扬个性。

怎样交流?每个小组选出对外交流篇目,每位小有感情的朗读给大家听,那可是表现自己的好机会呀!听着别人的美文,羡慕、感动、激发,在学生中产生。

怎样讲评?小组再根据交流情况进行讲评。写批语不只是老师的专利呀!也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良机呀!只要你说的是真心话,那就任意挥洒吧,你一言我一语,百家争鸣,当小老师打批语的感觉,更让学生感到了潇洒走一会的快乐。

老师再根据作文情况,将优秀作文推荐张贴在“芳草园”中;或将写得不成功的作文个别指导。你看,写作的喜悦,成功的自豪,表现的激动,哪一个学生不跃跃欲试呢?

讲台——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看到老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自由挥洒,尽情流畅地讲课,我是多么羡慕呀,什么时候,我也能走上讲台。”看到学生作文中发自肺腑的话,我眼前一亮,何不让学生走上讲台,体验一下展现自我的感觉?于是,每次语文课的课前五分钟,讲台上就有了学生读美文、朗诵习作、讲故事的身影。这一切都是让课代表安排每个学习小组的小组长组织的。那天,刚学完了《藤野先生》,我进教室,听到一个学生正在读人物描写片段:在大街上,有一个乞儿,他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叫“银行”。他总是穿着破旧的衣服,脏兮兮的。他和我们一般年龄,但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他的脸上没有我们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光泽,又黄又瘦,但他见人总是笑嘻嘻的。他向人乞讨,从不计较,别人给他一棵葱,一块咸菜,一半馒头,他都很满意。他从没上过学,好像缺个心眼。可是听别人说,每次要饭后,他自己先不吃,总要先回家给他的傻子娘吃??这个学生是受《藤野先生》这篇课文的启发,学习鲁迅先生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品质,经过细心观察、了解,而写出了这个作文片断。当学生们听着他朗读时,就体验到了对于观察、思考的迷恋,于是激发了在创作上尝试一下,展示一下自己的欲望。以后的日子,我听到了更多的同学在讲台上朗读的美文。我发现,讲台,已成了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在这里,学生可以宣泄情感,赞美事物,阐明道理,表达理想??在这里,学生可以展现自己课外阅读的成果,可以朗诵自己写的诗歌??

苏霍姆林斯基说:“创作是独立思维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儿童认识到自己思考的欢乐,体验到一个创的精神上的满足。”而欢乐和满足,又是激发学生继续创作的诱因。让学生走上讲台吧,给他勇气,给他信心,给他机会,在这里,他对生活会有新的感受,他对未来会有新的希望,他对人生会有新的思考??从这里,他将会走上人生成功的大舞台。

大自然——学生展翅飞翔的佳境

“嗬!那一望无垠的田野,牵着我的思绪,飘得很远很远,象三月风中的纸鸢。极远处是朦胧的地平线,跟天连在一起;脚下是黄绿相间的田野,黄的土壤,绿的麦苗,看上去令人心旷神怡。麦苗正在展现它生命的活力,鼓足了劲,争相生长。那片片绿色,悠长悠长的。透过那绿色,我好像看到了金黄,看到了收获,看到了喜悦。此时,耳边也仿佛想起了舒缓轻柔的乐曲。一股灵气,飘忽在这迷人的春光中,轻触着人们的心弦,让人觉得似近,似远,似无,似有,这是一种说不清的奇妙,享不尽的舒坦。我好像不再是我,而成了一丝风,一点绿??哦,春天,万物在你的爱抚下,有了活力,有了希望??”“正是有了春天的播种,夏天的孕育,才有秋天的收获。十六岁的我,在这富有生机活力的春天里,该怎样播种希望呢?哦!是春天给了我答案。我摩拳擦掌,大踏步向学校走去,我将收获六月。”这是我的学生发表在作文报上的一篇作文的片段。那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我领着学生踏青后,学生李浩写的一篇习作。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在中考的压力下,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田野,让心灵得到释放,观察大自然,感悟大自然,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的对话,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从文中可以看出,亲吻自然让他有了丰富的想象,触发了他新的情感。那是因为他对自然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试想,如果没有这次经历,它只是闭门造车,能写出这种真切感受来吗?伟大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因此,我认为作文教学,还应该把学生置入大社会、大自然中。否则,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灰色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生机,唯有老师、家长是他们的影子,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宣泄、抒发感情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动辄被咎的痛苦。

课外阅读——学生远洋航行的风帆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风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的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尝倒这种航行的幸福,感到自己是一个敢于独自闯进人类智慧的无际海洋的勇士。”

如果学生只囿于课本,没有课外阅读,他的知识是狭窄的、僵化的。只有加强课外阅读,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给学生一个读书的平台,每周挤出两节课或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每天让学生利用间隙读至少十页书。让他们欣赏名著,让他们从中找到自己仰慕的英雄,崇拜的偶像;让他们摘录精彩片断,积累名言警句,让他们写出读书体会;让他们从中找到阅读的快乐。让学生的生活里,有书籍相伴;让学生每天阅读,感到就好像与古今中外的名人对话。这样,思想的熏陶,文化的浸染,人格的影响,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底蕴,深化了他们的思想,净化了他们的灵魂。在此基础上写作,怎能不掀起美丽的浪花?

总之,给学生一片蓝天,他会更多地感受到大自然的浩瀚,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类的渺小与伟大??也许,他在这自由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时,不经意的发现会成就他的一生。这就是语文的魅力,因为写作也是做人。

篇四:诺贝尔小传

诺贝尔小传

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

诺贝尔生前拥有卜福斯公司。此公司拥有350年历史,此前主要生产钢铁。诺贝尔把公司主要产品方向改为生产军工产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公司多项产品曾授权多国生产,并受军队广泛好评。 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即诺贝尔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其中炸药为最为出名的一项。人造元素锘就是以诺贝尔命名的。

篇五:诺贝尔小传150字

诺贝尔小传150字

一、

诺贝尔生于1833年10月21日,于1896年12月10日在意大利的桑利玛逝世,终年63岁。他的家乡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他在逝世的前一年立下遗嘱设立了诺贝尔奖,把他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共200万英镑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做为奖金,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二、

诺贝尔,他是一个传奇人物;诺贝尔,他是一个令人铭心刻骨的瑞典人;诺贝尔,他是一个拥可贵精神的发明家。

他在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在1896年12月10日下午四点半逝世于意大利;他没有百岁高龄,但他那六十四个春夏秋冬格外精彩——这,就是诺贝尔。诺贝尔是一位化学家,他有100多项发明专利,有一大半都是炸药的。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临终时他依然将遗产奖给五个区域成就最突出的人。

让我们记住他——诺贝尔。

三、

诺贝尔是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1833年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在遗嘱中他提出:将其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1900

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成立诺贝尔基金会。啊!诺贝尔真伟大。

四、

阿尔费里德·伯恩纳德·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没有妻子、儿女,连亲兄弟也去世了。诺贝尔发明了炸药,取得了成千上万的科研成果,成功地开办了许多工厂,积聚了巨大的财富。在即将辞世之际,诺贝尔立下了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五、

诺贝尔(Noble,Alfred Bernhard),瑞典化学家。1833年10月21日生于斯德哥尔摩,1896年12月10日卒于意大利圣雷莫。

诺贝尔经营油田和炸药生产,积累了巨大财富。他逝世时将遗产大部分作为基金,每年以存入银行的利息(约20万美元)奖给前一年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方面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士的奖金,即诺贝尔奖,于1901年第一次颁发。1968年起,增设诺贝尔经济学奖金,由瑞典国家银行提供资金。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