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春之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23:18:57 体裁作文
春之歌体裁作文

篇一:春之歌作文

春之歌作文

春之歌作文

张昊楠

春天,她是一位美丽的舞女,用那轻柔的手臂摇醒了休眠的万物;春天,它是一首动听的歌曲,用那悦耳的歌声唤醒了沉睡已久的大地,让大自然充满了生机;春天,它是一支神笔,绘出了大自然的多彩绚丽。

你看,春天的家乡是美丽的。蓝蓝的天空上,几朵白云飘荡着,有的像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有的像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还有的像一团大大的棉花糖。太阳挂在高高的蓝天上,照耀着生机勃勃的大地。各种各样的鸟儿在空中飞来飞去,灰色的麻雀在“喳喳”地叫着,有的三五成群,嬉戏玩耍;有的一只,两只,时飞时落。黑白色的大喜鹊有的站在树枝在“喳喳”地叫着,有的落到草地上觅食,有的一会儿飞起,一会落下,好像在欢迎朋友的到来。果然,小燕子正从遥远的南方飞回来了。有的鸟儿翩翩飞起,跳起优美的舞蹈;有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唱着迷人的歌。这才叫百鸟争春呢!

创业广场上,小草露出了尖尖的小脑袋,柳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钻出了嫩嫩的小小的针形叶尖。草地上,一只只可爱的小狗有的奔跑着,有的正在打滚,有的相互追逐着??偶然间,小猫咪也窜出来凑凑热闹。

你看,这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多像一个个正在跳动的小音符啊,在大自然描绘的五线谱上演奏优美动听的歌曲。

这美丽的>景色,难道不是一首春之歌吗?

指导教师 陆书文

篇二:《春之歌》作品分析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1809-1847),出生于汉堡,是德国作曲家,与舒曼同为德国浪漫主

义音乐的杰出代表。

门德尔松的音乐活动是多方面的,他首先作为一个钢琴演奏家受到欢迎,后来他担任一些歌队和乐队的指挥,并开始进行创作。1843年他创建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对德国的音乐艺术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门德尔松的作品以管弦乐为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仲夏夜之梦》序曲、《苏格兰交响乐》和《意大利交响乐》。作为当时著名的钢琴演奏家,门德尔松也写了许多著名的钢琴曲。《无言歌》便是其突出的代表,这48首短篇钢琴曲感情丰富细腻,形象具体真诚,形式简洁完美,手法朴素且极富于歌唱性。因此非常受广

大市民的欢迎。

尽管门德尔松的作品不像贝多芬那样充满时代的气息,但他在创作中保持了严肃的态度,在尊重古典传统的同时,丰富了创作题材,完善了表现形式。他的作品把浪漫主义的特点与古典主义的特点交织在一起,既带有古典主义作品的严谨逻辑性,又带有浪漫主义的幻想性格。创作风格素以精美、幽雅、华丽而著称,被誉为浪漫派作曲家中的抒情风景画大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门德尔松被认为是继贝多芬之后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家,他的作品长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对德国、捷克以及斯堪的那维亚的民族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门德尔松的主要作品有:五部交响曲(以《第三(苏格兰)交响曲》、《第四(意大利)交响曲》最著名)、七部序曲(以《仲夏夜之梦》》、《芬格尔的洞窟》最为著名)、《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合唱作品有清唱剧《圣保罗》、《耶利亚》、《耶稣基督》、9首诗篇歌、9首经文歌;戏剧音乐有歌剧、戏剧配乐;室内乐二十余首;钢琴作品有随想曲2首,前奏与赋

格6首,无词歌6首。管风琴作品9首以及几十部歌曲与主调合唱曲。

《春之歌》,选自门德尔松的钢琴独奏曲集《无词歌集》(作品第62号),A大调,4/4拍。本曲为门德尔松创作的所有"无词歌"中最为著名的曲子,不仅用于钢琴独奏,还被改编

成管弦乐曲以及小提琴和其它乐器的独奏曲而广为流传,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无词歌"亦称"无言歌",是门德尔松首创的一种小型器乐体裁,大部分由歌曲似的旋律及简单的伴奏所组成。这种方法为的是使旋律能在一定音型的伴奏下表露无遗。而且,无词歌的旋律不一定非得象歌曲一般,被限制在一定的音域之内,而可以稍稍宽广一些。

门德尔

松一生总共创作了四十九首无词歌,大约创作于1830至1845年间,分为八集出版。

这首被冠以《春之歌》标题的无词歌具有流水般轻柔的浪漫旋律,使听众沉醉于快乐的气氛中。曲式虽单纯,但十分巧妙地应用了装饰音,从而利用钢琴创下了前所未有的漂亮效果,由此我们不得不对门德尔松的天才发出赞叹。在伴奏与踏板的关系中,也显示出浪漫主

义时代的钢琴音乐特色。

雅克勃·路德维希·费里尔·门德尔松-巴托尔迪Jakob Ludwig Felir Mendelssohn-Bartholdy (1809-1847)

德国作曲家,生于汉堡,12岁开始创作,17岁即完成《仲夏夜之梦序曲》,21岁起研究和整理巴赫的作品,为这位音乐之父的作品得以复生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27岁在莱比锡任指挥,1843年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38岁时即病故。

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作品风格温柔舒适、优美恬静、完整严谨、极少矛盾冲突、富于诗意幻想,反映出他生活上的安定富足。他的交响曲《苏格兰》、《意大利》,序曲《芬格尔山洞》、《平静的海与幸福的航行》,《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都是著名作品。

《仲夏夜之梦序曲》是音乐作品中最早描写神仙境界的。他还独创了“无词歌”的钢琴曲体裁,共八册四十八首,形象生动多姿,是早期标题音乐的代表。以他为中心的莱比锡乐派对十九世纪德国音乐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作家生平作品:第三(苏格兰)交响曲、第四(意大利)交响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无词歌(Op.62“春之歌”)、威尼斯船歌(第二号)、乘着歌声的翅膀、《仲夏夜之梦》。

第三交响曲,a小调第三交响曲“苏格兰” 作于1842年,当年在柏林首演。这部作品是门德尔松1829年访问苏格兰时开始构想的,后赴意大利,开始写作,又搁置多年终于在1842年完成。门德尔松自己称它为“苏格兰交响曲”,此曲奉献给当时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该曲实际完成时间要比其第四和第五交响曲都晚,但编号相反。

第四交响曲,A大调第四交响曲“意大利”作于1831-1833年,1833年5月13日由伦敦爱乐协会首演,门德尔松亲自指挥。这部作品是在意大利期间创作的,其中采用了一些意大利民间素材,所以门德尔松自己称它为“意大利交响曲”。

小提琴协奏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38-1844年间,于1845年首次上演。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这一首是最为著名的,与贝多芬的 D大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和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整部作品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齐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处理手法精妙绝伦,旋律优美,技巧华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不仅是门德尔松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德国浪漫乐派诞生以来,最美丽的小提琴代表作。有人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压卷之作”。

春之歌选自门德尔松的钢琴独奏曲集《无词歌集》(作品第62号),A大调,4/4拍。本曲为门德尔松创

作的所有“无词歌”中最为著名的曲子,不仅用于钢琴独奏,还被改编成管弦乐曲以及小提琴和其它乐器的独奏曲而广为流传,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无词歌”亦称“无言歌”,是门德尔松首创的一种小型器乐体裁,大部分由歌曲似的旋律及简单的伴奏所组成。这种方法为的是使旋律能在一定音型的伴奏下表露无遗。而且,无词歌的旋律不一定非得象歌曲一般,被限制在一定的音域之内,而可以稍稍宽广一些。门德尔松一生总共创作了四十九首无词歌,大约创作于1830至1845年间,分为八集出版。这首被冠以《春之歌》标题的无词歌具有流水般轻柔的浪漫旋律,使听众沉醉于快乐的气氛中。曲式虽单纯,但十分巧妙地应用了装饰音,从而利用钢琴创下了前所未有的漂亮效果,由此我们不得不对门德尔松的天才发出赞叹。在伴奏与踏板的关系中,也显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钢琴音乐特色。

威尼斯船歌(第二首),门德尔松的“作品30”内全部为钢琴小品“无词歌”这一体裁,其中以第二集的第六首通称为《第二号威尼斯船歌》,即本曲,最为大家所熟悉。乐曲为升f小调,6/8拍。如歌似的美丽旋律在舒畅的伴奏中弹出,象其它所有的“威尼斯船歌”一样,略带一丝忧伤的情绪。呈现在中段及后段的细波般的颤音,令人印象深刻。

乘着歌声的翅膀艺术歌曲,创作于1834年。当时门德尔松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完成了他作品第36号的六首歌曲,其中第二首《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他独唱歌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这首歌的歌词是海涅的一首抒情诗。全曲以清畅的旋律和由分解和弦构成的柔美的伴奏,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图景--乘着歌声的翅膀,跟亲爱的人一起前往恒河岸旁,在开满红花、玉莲、玫瑰、紫罗兰的宁静月夜,听着远处圣河发出的潺潺涛声,在椰林中饱享爱的欢悦、憧憬幸福的梦…… 曲中不时出现的下行大跳音程,生动地渲染了这美丽动人的情景。

仲夏夜之梦,门德尔松为莎士比亚的喜剧《仲夏夜之梦》共写过两部音乐作品,一部是在1826年作者十七岁那年所作的钢琴四手联弹《仲夏夜之梦》序曲,次年改编成管弦乐曲,被称为是音乐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标题性音乐会序曲;另一部是1843年为《仲夏夜之梦》所写的戏剧配乐,其中的序曲就选用了当年所作的序曲。

春天象征着生命,春天象征着希望和力量,从古到今,无数文人墨客,名家艺人无不为春的色彩而陶醉,被春的生机所打动,留下了很多赞美春天的艺术作品。春天是一首诗,是一幅画,是一首永远也写不完的诗篇。春天,永远是艺术家眼中永恒的主题。

本课题《春之歌》通过对春日的抒情,让学生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认识春天,赞美春天的同时,懂得珍惜大好时光,并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去感受春天,学会用歌唱、演奏、绘画、制作等多种艺术形式去赞美、描绘春天,共同分享春天带来的喜悦。

[学生分析]

本课题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该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意识与交往意识日见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日益增多,对艺术课充满浓厚的兴趣,体现较强的感知、鉴赏能力,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艺术活动,并且能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去表现和创造。 [教学理念]

1、 本课时运用情景设置法和感受鉴赏法而较大地安排了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让学生在了解艺术是相通的同时,提高对艺术的感知、技能、创造、表现、交流等能力,从而达到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形成和艺术表现力的提高。

2、 围绕“春”这个主题进行艺术讨论、鉴赏、感受、实践,力求让学生能够轻松、快乐地获得表现“春”的不同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春”的文化内涵,形成艺术经验和艺术能力,同时培养尊重、关怀、交流、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力求体现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

[教学目标]

1、 技能目标:通过对诗词歌赋、绘画、舞蹈、音乐艺术的鉴赏,使学生学会运用简单的艺术表现方法,亲自参与艺术实践和艺术表演。

2、 情感目标:感受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诗词、歌赋、绘画、演奏、舞蹈、制作等去讴歌赞美春天,从中领略艺术的无穷魅力,继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讴歌大自然的美好心愿。

[教学重点]

1、 歌曲的表演及情感的体验。

2、 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了解艺术是相通的。

[教学用具]

多媒体软件、钢琴、水彩、剪纸、图画纸、头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有意在室中布置几盆花,学生随钢琴曲《春之歌》进入教室,按半圆形位置坐好。 设计意图:舒缓、柔和、优美的钢琴曲《春之歌》,加上几盆含苞欲放的花给学生带来的絮絮春意,引发出他们对春天思索的兴趣。

二、导入

1、春天来了,大自然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欣赏图片集——春天的大自然(放多媒体软件)

2、学生配乐朗诵《春天来了》,学生自选头饰表演舞蹈剧:《春天来了》

春天到了,积雪慢慢融化,大地从沉睡中苏醒,小燕子飞来了,在枝头上高唱,小狗也出来了,小兔子也出来了,花儿开了,柳枝吐出了嫩芽,泥土散发出芳香。蝴蝶、蜜蜂跳着欢快的舞蹈。瞧,小朋友们也跑来了。他们手拉着手,欢呼着,跳跃着,歌唱着美丽的春天。(放歌曲《春天在哪里》部分学生舞蹈)

春天是发芽的季节,我们是求知、憧憬的季节,春天是我们,我们是春天,春天和我们永远是伙伴!

师:同学们让我们随着春天的旋律,踏着青春的脚步,去拥抱春天,歌唱春天吧!

设计意图:通过舞蹈剧《春天来了》创造一种欢快、愉悦、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学习交流、展示及实践

篇三:《春之歌》分析报告

门德尔松《无词歌》(Op.62,no.6)分析报告

一、这首作品的整体结构性质是带有展开性中段并综合再现的三段曲式,带有尾声,简单的结构图式如下:

二、具体分析如下:

1、呈示段(1~15小节)是一个平行不等长的二句式乐段——而且是少见的“前长后短”的结构。上句(1~8)半终止在主调的V7和弦上,下句(9~15)平行进入,完全终止在主和弦上,在终止上形成带有古典主义特色的属主呼应。

所含的上句可以分成两个平行的分句,第二分句是第一分句的发展;下句重复上句第一分句材料平行进入,改变了第一个分句的最后一个音,形成一个新的动机,构成贯穿,进行发展,阴性终止在主调的主和弦上,形成前八后七的句式结构。主题材料(1~4)含有三种不同的材料(见例1)①是半音进行;②是跳进与级进的结合;③是分解和弦进行;

例1:

2、中段(16~35)是个展开性中段,使用了截段发展的方式进行展开,其基本结构到第35小节结束,具体分析如下:

第16~19小节是2+2的结构,使用了材料①和材料②进行展开。材料①先是作倒影展开,保持节奏,改变进行方向;材料②则保持节奏、保持方向,自由模进。和声配置继续保持在调内进行,但改用了不稳定的转位和弦(第16小节)。

第20~23小节,使用材料③保持进行方式,改变旋律进行展开;第24~27小节是材料①放宽节奏的展开;第28~31小节,是材料②的展开;保持相同的织体、保持抒情的音乐性格、保持较宽广的调性节奏,使得音乐在呈示段的基础上朝着更加舒展的方向发展。第32~35小节是第28~31小节的变尾重复,完满

终止在E大调的主和弦上。

3、连接(36~49)先使用中段结尾的两个音形成动机,通过离调模进进行补充,在第39小节回到E大调上完满终止(见例2)。

例2:

从第40小节开始,使用中段结束的动机进行转调模进,声部加厚,模进步骤增多,经过#f小调、A大调、b小调、D大调,最后停在A大调的属功能上,为再现作调准备。

4、再现段(50~83小节)综合呈示段与中段派生的新材料综合再现。其中上句(第50~57小节)完全再现。下句开始重复呈示段的下句,在第64~71小节将中段材料移到A大调上,形成新的动力。又在主调上使用间奏材料作了补充,在第83小节重叠结束。

5、尾声(83~90小节)使用主题材料的片断,进行了重复、模进,最后使用带有装饰性的主

春之歌

和弦分解上行,犹如鸟鸣,结束全曲。

三、综上所述,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是带有展开性中段并综合再现的三段曲式。呈示段的上句呈示了全曲三种主要的材料,中段分别展开了这三种材料。再现段的综合再现不仅形成了新的动力,也使全曲材料的处理更为集中、统一。

篇四:《春之歌》教案

版 本:上海市二期课改(上教版)五年级第二学期《音乐》

课 题:《春之歌》

执教者:李莉

执教学校与班级:六师附小 五(3)班

时 间:2012年3月20日

【主要教学内容】

欣赏: 《春之歌》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春之歌》,感受乐曲抒情明快的情绪,体验作曲家对往事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春天无限赞美的情感。

2、欣赏乐曲《春之歌》,初步了学会哼唱主题旋律,了解乐曲的结构,作曲家门德尔松的生平事迹,以及“无词歌”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

能正确感受乐曲所要表达的大地回春、万物苏醒、到处生机勃勃的景象,让学生感受乐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能哼唱乐曲的主要旋律。

?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初步了解“无词歌”的基本特点。

体会音乐艺术与文学、绘画等艺术结合而产生的美感。

【教学改进点】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小课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由冬景入春,听音乐《春之声圆舞曲》

二、新课教授

1、由《春之声》导入《春之歌》,请学生欣赏全曲

思考:乐曲是几拍子?速度如何?

2、介绍作曲家

在你眼前浮现怎样的春景?

3、介绍《无词歌》

乐曲可以分成几段?

4、《春之语》朗诵朱自清的《春》

5、《春之画》

6、大提琴演奏《春之歌》

7、介绍作曲家其他作品

三、拓展活动

请学生回去收集一些中外关于为春天谱写的音乐作品进行交流。

篇五:《春之歌》(汤普森)教案

钢琴小组课:《春之歌》(汤普森)教案

学前教育:一年级第2学期

目的与要求:1、了解和掌握3/4拍子的强弱规律、分解和弦以及A大调的黑键弹法

2、双手交叉弹法

3、分解和弦的学习,促进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为以后的儿歌弹奏做

好准备

教学模式及教学法:讲解法、练习法 新课重点、难点: 1、掌握3/4拍子的强弱规律、分解和弦以及A大调的黑键弹法

2、双手交叉弹法

教学过程:

复习要点:拜厄NO.31(二拍子的分解和弦)

一、乐理知识:

1、3/4拍子的强弱规律

2、A大调的调号与音阶

3、m.d.over右手从左手上面交叉弹奏

二、弹奏教学

(一)、认谱视场:全体同学边打拍子边唱旋律

(二)、结构分析:A+A’+B+A’+C

(三)、老师讲解说明

第一部分:1、左手弹好流动的分解式和弦,突出3拍子的重音

2、连线要弹得连贯、流畅

3、注意和弦转换

第二部分:1、要求跟A部分一样。注意最后三小节的变化。

2、最后一小节左手的双音要弹得整齐饱满

第三部分:1、左手注意和弦的转换,

2、右手有两句,各乐句要弹得流畅平稳,注意手的落和起的动作。

第四部分跟第二部分一样

第五部分:1、注意谱号和力度的变化。

2、m.d.over右手从左手上面交叉弹奏。

3、同音连线的弹法

4、rit处开始渐慢

(四)、老师完整示范,学生分组观看,直到学生明白如何练习

(五)、学生各自练习

1、老师巡视学生弹奏的坐姿、手型等是否正确

2、通过监控平台监听学生练习情况,并进行必要地指导

(六)、弹奏展示

通过监听找出2—3位弹得比较好的同学上来弹奏表演,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加强练习《春之歌》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