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水的三态变化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5:31:46 字数作文
水的三态变化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人生三态作文

人生三态作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群学生就要毕业了,教授在最后一节化学课做了水的三态这个实验。教授说:这是最简单的实验课,也是最深奥的实验课,水有三态,人生也有三态。水的状态是由水的温度决定的,人生的状态是由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当人生的温度是零度以下,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整个世界也就不过他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当人生的温度保持在零度到一百度,生活状态就处在常态,一掬常态的水,能奔流进大河大海,但他永远离不开大地;当人生的温度保持在一百度以上;他就会变成水蒸气,成为云朵,飞起来,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和宇宙一样大。

你对这则文字有何感悟?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

材料中简单的实验,却告诉我们深奥的道理,水的三态与人生的三态相对应:你对生活冷漠,你只能冷漠地生活;你对生活平静,你只能平静地生活;你对生活充满热情,那么生活也会赠送给你火热的人生。人生的三种状态,并不在于别人,而是取决于自己的人生态度。这是一个带有寓意性的范围型材料作文。从寓意来讲,材料的中心句应是“人生的状态是由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所谓“心灵的温

度”就是“心灵的品位、内心的理想和追求”。从范围来讲,水的温度有高、中、低三种,心灵的品位也有高、中、低三种。从材料——“当温度高到一定程度,水就变成了蒸汽,沸腾起来,成为云朵,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我们可以推知“心灵的高品位、有激情的内心、有追求的心灵”才是我们立意的最佳选择。高远的追求,远大的理想,积极进取的心态等等都应是心灵的高品位。

总体的主旨应该是生命有限,追求不止。总之,材料用水的三态形象地比喻了人对生活的三种态度,不同的人生态度就会有不同的人生。

参考思路:

态度决定人生

火热的态度,广阔的人生天地

用热情拥抱人生

[例文]:

沸腾的心灵 卓越的人生

高三(2)班 尚铮

“敞开你沸腾的心灵吧!难道你还怕装不下整个世界?”这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的名言。是啊,只要你的心灵是沸腾的,那么整个世界也为你让路。沸腾的心灵,成就卓越人生。

沸腾的心灵,能融化人生冰雪,铸就辉煌人生。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甚至风雪载满征途,而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

正视人生的冰雪。司马迁坦然接受腐刑之痛,终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家之绝唱”;贝多芬坦然面对晚年失聪,“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终被誉为“交响乐之王”;海伦·凯勒坦然接受命运安排,眼前的黑暗终究没能挡住她内心对光明的追求,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憧憬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被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这些事例无不彰显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心灵的温度决定人生的价值。

沸腾的心灵,能战胜困难恶魔,创造成功事业。在事业的大道上,没有坦途,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峰顶。腾讯公司总裁马化腾创业之初,便遇到了资金不足的巨大难题。他四处筹借,处处碰壁,没有出路。但他没有气馁,始终保持沸腾的心灵,保持着对即时通讯的坚定信心,保持着对事业未来的无限向往。苦心人天不负,他终于借来220万元美金,成就了今天的腾讯。是对事业的执着,让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腾讯的华丽转身。马化腾用自己的创业史告诉我们:保持高昂的斗志,爬过坡去,就是坦途。

沸腾的心灵,能传播必胜信念,推进历史进程。沸腾的心灵能让你去感染他人,甚至影响社会,因为心灵的热度是可以传播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便是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染整个社会的。面对经济危机,他用“炉边谈话”稳定人心,他用自己的笑容感染听众。正是他沸腾的心灵,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创造了历史神话。同样,

斯大林的用激情演讲保卫了莫斯科,周恩来万隆会议的演说征服了世界。沸腾的心灵能沸腾心灵。

卓越的人生,需要沸腾的心灵;沸腾的心灵,铸就卓越的人生。 即使面对广袤的沙漠,飘渺的大海,深邃的黑暗,只要拥有沸腾的心灵,我们也能走出这些困境,去赢得希望和光明。

点评:切中肯綮的立意,精当简练的语言,严谨完整的结构,典型有力的例证,都是本文的亮点。

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群学生就要毕业了,教授在最后一节化学课做了水的三态这个实验。教授说:这是最简单的实验课,也是最深奥的实验课,水有三态,人生也有三态。水的状态是由水的温度决定的,人生的状态是由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当人生的温度是零度以下,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整个世界也就不过他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当人生的温度保持在零度到一百度,生活状态就处在常态,一掬常态的水,能奔流进大河大海,但他永远离不开大地;当人生的温度保持在一百度以上;他就会变成水蒸气,成为云朵,飞起来,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和宇宙一样大。

你对这则文字有何感悟?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对材料的解读:

二、写作角度

1、最佳立意选择:对第三种人生状态的肯定,即追求心灵的高品位,有激情的生活。

2、肯定第二种人生状态——只要做个平凡的人,过平常人的生活,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无愧于心即可。如论述恰当,也可。

3、立意不高:

一味求新求异,对第一种人生状态——没有追求和理想、得过且过、颓废丧志的生活表示肯定甚至向往。材料其实对人生三态的选择已经有所倾向,有所暗示。

三、主要问题

(一)、审题

1、审题失误:如误将材料的立意理解成“小故事、大道理”或“最简单的故事中常蕴含最深奥的道理”。(15分-20分)

2、偏题:将“心灵的高温”理解成诸如“善良、诚信、宽容”等,将“心灵的高品位”的范围缩小了,可以将这些作为一个分论点,但不能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3、将心灵的三态误解为人生的三个不同时期:少年、中年、老年。

4、将心灵的第一态(即没有追求的人生态度)误解成人生中遇到的挫折,结果事件和中心论点完全相反。例如以沈从文为例,将他在文革时虽遇迫害但仍潜心治学理解为人生的第一态。

【审题要命中靶心!】

(二)、结构

篇二:水的三态变化

五年级科学教案设计——水的三态变化

东辉小学:杨梅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手里拿着的水什么?

生:矿泉水

师: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但水也很淘气,他和俄噢们人一样也爱旅行,那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水是怎样旅行的。

那在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教师将一个透明的杯子用白纸遮挡住,内部放入一块海绵,向海绵内倒入少量的水,然后将杯子倒过来)

师:水流出来了吗?

生:没有

师:那水到哪里去了呢?(学生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杯子)

师:那我们来揭晓一下答案,(教师将外面的纸撕开。学生恍然大悟) 师:那水到哪里去了呢?

生:跑到海绵里去了

师:那你怎么能证明呢?

生:可以用手摸一摸海绵是湿的

师:那如果我把湿的海绵放到太阳光下晒,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生:海绵由湿变干了。

师:那刚才我瓶子里的水是什么状态的?

生:液态的。

师:那现在水跑到哪里去了?

生:被太阳晒干跑到了空气中,办成了气体了。

师:那为什么会晒干呢?

生:因为太阳很热。(教师板书:液态——(受热)——汽态)

师:这个过程叫蒸发。(板书)

师:那是不是只能从液态变为汽态呢?

生:不是,还可以从汽态变为液态,如下雨,天气变冷了,空气里的水蒸气

就变成了雨。(教师板书:汽态——(遇冷)——液态)

师:这个过程叫液化。(板书)

师:那是不是水只有汽态和液态呢?

生:不是还有固态的,如水遇冷结冰。(教师板书:液态——(遇冷)——固态)

师:这个过程叫凝固。(板书)

师:那是不是只能从液态变为固态呢?

生:不是,还可以从汽态变为固态如水蒸气遇冷变成雪花(教师板书:汽态——(遇冷)——固态)。

师;这个过程叫凝华。(板书)

生:那从固态预热变为气态叫什么?

师:叫溶化.(板书)

师:还有一种我们生活中不太常见的过程,是从固态预热变为气态叫升华.(板书)

师:那再我们的生活中,谁都有哪些形态呢?

生:霜、雪、冰、露、雨、雾。

师:那水的这些形态变化要经历的过程,要在什么样变化的条件下呢?下面同学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完成下面表格,之后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

篇三:作文:流向天空的水

流向天空的水

水怎样才能流向天空

一切皆有可能

改变自己,流向高处

有同学自暴自弃的想法,老师跟他谈心。

老师问,水能流向天空吗?

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水怎么可能流向高处、流向天空呢?学生回答。

水不能流向天空,哪天空的雨是怎么来的呢?天空的雨,就是地上流向天空的水。当然,水不能直接流向天空,但当水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形态,成为一种气态,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成为天上的雨水。老师说。

当我们无法改变一种环境,无法改变一种自然的限定,我们可以像水一样,去改变自己,去改变自己的心态,成为一种流向天空的“水”,创造一种令人惊叹的奇迹。

一、审材料

1、材料形式是一问一疑一答,

2、一问:水能流向天空

3、一疑:水怎么可能流向高处、流向天空

4、一答:水不能流向天空,当水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形态,成为一种气态,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成为天上的雨水

5、一答的潜台词就是:当我们无法改变一种环境,无法改变一种自然的限定,我们可以像水一样,去改变自己,去改变自己的心态,成为一种流向天空的“水”,创造一种令人惊叹的奇迹。

6、材料关键词句:水改变

水的三态变化作文

自己,改变自己的形态,

二、审题:水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形态

分析:当水不能流向天空,当水无法改变一种环境,无法改变一种自然的限定,水可以由液态改变为气态,水就能流向天空。

引申:人也是一样,环境不能改变,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形态,改变自己的心态,

三、立意:

水怎样才能流向天空

一切皆有可能

改变自己,流向高处

范文一:三引文题材料,三议莫言事例,由浅入深,一例而三用。

《一切皆有可能》

有人常常觉得自己是农家子弟,没有背景,成绩平平,不可能有大作为,于是随波逐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其实,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把自己看定看死,丑小鸭说不定就能成为白天鹅,一切皆有可能。

【针对思想现状,提出“快乐”的论题】

水能流向天空吗?答曰:绝对不可能!可是,天上的彩云却正是地面流向天空的水,当水变成气体,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人生不也这样吗,不要以为自己没有升腾之日,一切皆有可能。2012年10月11日17时,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在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一个小学即辍学、靠帮人推磨换书看的放牛娃,能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吗?在一般人看来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但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正是50年前的那个放牛娃。

【一用文题材料和莫言事件,直接证明论点:一切皆有可能】

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总是同诸多其他事物发生着联系,因而其发展就具有多种可能性。水为什么只能向低处流?这跟地球的引力有关,也跟水的形态有关,当水是液体的时候,它只能流向低处,可当它成为气体的时候,它就有了向上的可能。一个小学即辍学的放牛娃能不能成为文学大师,能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跟他接受的基础教育有关,跟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有关,也跟他日后的努力有关。当时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文学的园地里耕耘采摘,放牛娃成为诺奖获得者,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二用文题材料和莫言事例,运用哲学观点阐述为什么一切皆有可能】

好吧,既然一切都有可能,那我们就等天上掉馅饼吧!

不!一切都有可能,一切也都可能是泡影。恩格斯说:“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偶然进入蚌中的沙,若拒绝磨砺,不会成为温润赛玉的珍珠;偶然被蒸发的水,若惧怕颠簸,也不会成为自由飘荡的云;偶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若没有几十年在文学田地里的摸爬滚打,也绝不会成为诺奖的幸运得主。对于莫言而言,小学即辍学,固然是事实,然而靠帮人推磨换书看,这同样是事实,而后者正是他“偶然”获奖的“必然”之因。

【三用文题材料和莫言事例,批评错误观点】

也许现在的你是一株小草,但一切皆有可能的自信会助你长成苍天大树;也许现在的你是一朵无名的花儿,但一切皆有可能的付出会助你将来艳压群芳。朋友,一切皆有可能,我辈当努力。

【抒情作结,照应开头,回扣论点】

点评:

文章采用纵式结构谋篇,提出论点之后,沿着“事实论据——理论根据——辩证分析”的思路展开议论。文章用例精省,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题材料和莫言事例,反复运用,层层深入,恰到好处。文章的成功告诉我们,写作时精选一个典型事例,并按照一定的议论层次,对典型事例和话题材料进行切割,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引用和阐述,让其为每一个层次的议论服务,一样可以把文章写得很精彩。

范文二:四用文题材料,三析孟非事例, 变角度用例,多侧面分析。

《我辈能腾飞》

有道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普遍规律,毋庸置疑。但是,当水成为气体的时候,它照样可以袅袅地“流”向天空,成为自由飘荡的云。水的经历启示我们,我辈能腾飞,自卑要不得。

【一用文题材料,引出论点】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腾空飞翔呢?

首先要真正了解自己,确定腾飞的方向。有什么样的质地,就会有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水有三态,当水成为气态的时候,它就能流向天空。但是,它不是火箭,即便流向天空,它也不能冲破地球的引力,像天宫一号那样在太空自由翱翔。孟非1990年参加高考,数理化三科总成绩不足100分,他想插班复读,但人家一看他的成绩,立刻摇头拒绝。后来他到电视台打工,利用当招待员的机会,努力学习记者业务,终于当上记者,直至成为著名节目主持人。从一个落榜生一步步走向了人生的巅峰,孟非的腾空,是了解自我的成功,如果他坚持复读,非考北大、清华不可,非要去做科学家攻克尖端科学不可,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用话题材料,首议孟非事例】

其次要及时改变自己,寻找腾飞的捷径。水流向天空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它必须改变自己,成为气态;若要固守液态,那么它只能永远地流向低处,而不是天空。人也如此,你要腾飞,要改变目前的地位,你就必须改变自己。孟非在落榜以后,坚持走复读之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相信用自己的毅力总会感动某些学校,从而接受他去复读,但是即便如此又能怎样?他放弃了复读的打算,走打工之路,在实践中坚持学习,这一改变改出了他的一片天地。条条大路通罗马,总有一条适合自己,问题在于要学会自我调整,找到有助于自己腾飞的捷径。

【三用话题材料,二议孟非事例】

再次要学会安定自己,制造腾飞的心境。所谓安定自己,就是要随缘而化,不要急功近利。水没有想到非成为飘动的云不可,它只是在被太阳蒸发的时候便升腾,在升至一定高度的时候便凝聚,于是成了美丽的云。孟非也没有想到非要成为大红大紫的主持人不可,落榜以后他只是觉得人生不能白白地度过,于是便去找工;打工时接触到了记者,他觉得不能放过这学习的机会,于是便学习记者业务。就这样,不经意间做了记者,当上了节目主持人,成了大红大紫的人物。腾飞需要实力,需要机遇,也需要平和的心境,心慌吃不得热粥。

【四用话题材料,三议孟非事例】

流向低处的水也能流向天空,我辈能腾飞,自卑要不得,不过要实现真正的腾飞,是有许多讲究的。

【归结论点,照应开篇】

点评:

本文以“我辈能腾飞,自卑要不得”为中心论点,以“要真正了解自己,确定腾飞的方向”“要及时改变自己,寻找腾飞的捷径”“要学会安定自己,制造腾飞的心境”为分论点,从怎样才能实现腾飞的角度展开多侧面的论证,纲举目张,结构谨然。文章四次引用文题材料,三次分析孟非事例,变换角度用例,多侧面议论材料,论证深刻有力。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很多人说,我们天天不都在读书吗?天天都在看教科书、教辅书。但是,这些并不是我的阅读观所提倡的真正意义上的书,这些书相当于母亲的乳水,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很安全又容易吸收。但如果一个孩子终生都吃母乳,我相信他肯定是一个发育不良的孩子。每个孩子在两三岁之后就要开始自主进食,甚至更早。

最有效率的课堂教育方式,将人类的知识高度集约化、效率化和组织化,在有效的时间内教给我们的孩子,作用就相当于母乳。但教科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的思想。一个人

的精神发育如果离开了自主阅读,离开了对于人类经典的阅读,就不可能走得很远,精神发育肯定不健全。

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主要的教育任务应该说就算完成了。如果一个孩子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离开校园就很容易将书本永远丢弃到一边,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成绩虽然普普通通,但对阅读养成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生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他的未来一定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学校教育不仅要像提供母乳一样给孩子们提供最初的滋养,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提倡自主阅读让孩子们学会自由飞翔。

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的书,那就是学校。只要有了书,孩子们就有了阳光,有了成长的空间。让孩子们真正走进图书的精彩世界。

一个人的精神饥饿感是在中小学形成的。古代的士大夫说“三日不读,面目可憎”,这正是精神的饥饿感造成的。人的很多习惯和能力的养成是有关键时期的,在这个时期如果适当地给予刺激,只要一学习就能够掌握。精神饥饿感的形成也有关键时期,一旦错过这个关键时期,再想养成阅读习惯,就很困难了。

现在,我国学校和学生的图书拥有量是很可怜的,民众阅读相当匮乏。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超过30万种,但是户均消费图书只有1.75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我们却又是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

不仅仅是普通民众,大学生也没有阅读习惯。据复旦大学的一个调查:大学生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的只有15.2%,阅读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著作的仅有22.8%,阅读专业期刊的只有

9.3%,阅读外文文献的更是只有5.2%。而美国的大学生,平均每周阅读量至少是500页。美国大学是怎么上的呢?不是满堂灌,不是学生“课堂上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美国的大学首先是重视阅读,在有了共同语言的前提下再进行接下来的课程,这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对话。而我们的老师甚至二三十年来都拿着同样的备课稿去给学生们讲课,这被人戏称为“拿着一张教育的旧船票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

没有阅读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很难有阅读的习惯;没有阅读习惯,我们培养的学生就是半成品甚至是废品。面对未来的社会和挑战,他们将很难有完整的精神生活和充实的人生。

让我们的学校,都成为阅读的天堂吧。

篇四:水的三态变化反思

《水的三态变化》教学反思

镇巴县泾洋镇中心小学 刘祥华

《水的三态变化》是科教版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节,是本单元的小结和综述,学生对前面的内容的掌握很重要。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

1、回忆并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

2、了解水的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是怎样变化的让学生知道水的三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变化的。但是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本次课上下来存在很严重的问题,整堂课都是我在说,学生很茫然的望着我,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没有准备与水的三态相关的影像资料,或者相关图片也没有,学生对于雾、霜、露等没有直观的认识,只有他们平时课外书籍的一点积累。另外,我过高的估计了三年级的孩子,在讲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时,还讲了一些凝固、凝华等物理上的专用名词,学生更加茫然,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课后认真反思了自己的课,觉得首先是课前准备太不充分,没有认真专研教师用书,再一个,可能与前面课时的重难点学生没吃透也有关系,在上“水结冰了”“冰融化了”等课时,可能学生更多的心思放在了玩上,没理解到实验本身的意义,看来以后实验课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对于这样总结性的、没有实验的课本来学生的兴趣就不大,所以如何将课上好,更考验一个老师的基本功,经过文老师的指点,我想,如果在课的开始,我能通过引导和让学生观看一系列的图片资料来帮助他们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学生就能很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较容易地掌握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每种形态又分别有哪些。为学习水的三态循环打下研究基础,对于更深层次的东西,如“凝华”“凝固”则不应该在这里讲。

关于“水的三态循环”可让学生观看影像资料使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有更深地认知和理解后,再让他们解释P58页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通过这节课,自己在平时做得还是不够,没有及时反思自己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自己在课堂上说得太多,没有努力让每位学生有机会完整表述自己的想法的机会。我想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的科学课堂才变成了“哑巴”。

我的思考,如果我能对学生报以引导、激励的态度,学生一定会有许多自己的看法;通过我语言的激励,手势、眼神等的肯定和默许,科学课堂一定会重新活跃起来,而也只有那样的课堂,才叫真正的科学课堂。

篇五: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解释和原因分析。

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

识水分子的特征。

教学起点分析:学生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相当一部分学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自发地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想象不易产生探究冲动。教学的起点应当定位于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如我们为什么觉察不到水的蒸发的?水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蒸发?在蒸发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什么变化?

教学过程 :

[师]同学们喜欢潺潺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吗?

[生]喜欢。

[问]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水(水分子)。

[师]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师]你知道一个水分子的大小吗?

[生]不知道。

[投影]一滴水。(只一滴水,就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

[师]这样小的分子似乎是微不足道的,然而,没有小小的水分子,哪有晶莹的水滴,又怎么会有奔腾的江河 ,汹涌的大海呢?

[设问]那水分子有什么特征?

为什么有时会幻作朵朵白云,有时又能化做绵绵细雨、皑皑白雪?

[生]状态变化。

[师]水变成云、雨、雪是水的存在状态发生变化的结果。

[投影]第一节 水分子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

[板书]水的三态变化

[投影]出示目标

[投影]封闭在针筒中的水。设想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

[问]请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猜想]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分子数目 分子间的距离

不变 改变

分子大小 分子的排列方式

[问]这样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生]物理变化

[投影]生活景象(路边斑斑水迹,太阳光照下,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问]这是什么原因?

[生]水蒸发了

[师]你能试着从微观上解释水蒸发这一现象吗?

[生]回答(交流讨论)

[师]生活中常见这样的现象

湿衣服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比晾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干的快

[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生]回答(交流讨论)

[板书]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间隔增大(液态→气态)

[投影]生活现象(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滴滴下。)

[问]这是什么原因?

[生]水蒸汽在锅盖上冷凝的结果

[问]谁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这一个过程

[生]回答(交流讨论)

[板书]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间隔减小(气态→液态)

[投影]交流共享(课本30页)

[生]同意

[师]下面请大家分别举例证明小明的观点

[板书]①分子很小

[生]小的看不见,摸不着

只一滴水,就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

[板书]②分子间有间隔

[问]先问大家一个问题:100ml大豆,100ml小米(展示)如果把二者混合在一

起,体积是否等于200ml

[生]等于;不等于

[师]演示(充分混匀) 小于200ml

[问]为什么?

[生]黄豆与黄豆之间有间隔,小米与小米之间有间隔

[师]请大家思考:100ml水,100ml酒精,混合体积是否等于200ml?

[生]小于200ml(酒精分子,水分子之间有间隔)

[师]请大家再举出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例子

①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

(分子间有间隔,加压后,间隔变小,体积变小)

(例如: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

中)

②气体比固体液体容易压缩

(分子间有间隔,并且间隔不同)

③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分子间有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板书]③分子在不断运动

[生]①墙内开花墙外香;打开酒瓶可以闻到酒香

②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

[演示]③品红在水中扩散

④一杯热水,加入品红中

[生]解释原因

[板书]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小结]学生完成

[板书设计 ]

水的三态变化

1、水:固态→液态→气态(物理变化)

水分子的大

小 分子间的距离

不变 改变 水分子的数目 &nb

sp; 分子的排列方式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间隔变大。(液态→气态) 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间隔变小。(气态→液态) ①分子很小

2、分子的特征 ②分子间有间隔

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作业 ]课本30页 活动天地和在线测试

[教学反思]分子的特征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将教学起点定位与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能够使学生易于接受,并且“交流共享”部分通过学生从生活中列举大量的例子来说明分子的特征,能起到深化理解的作用,今后教学中要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