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一举两得文言文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1:21:07 体裁作文
一举两得文言文翻译体裁作文

篇一:文言文翻译(二)

文言文翻译(二)

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

6、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可以被夺 去主帅,男子汉 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篇二:专题二 文言文翻译

专题一 文言文断句

例一(2009年北京大学)给下列文言文断句,并翻译全文。 书杜袭喻繁钦语后

(清)林纾

吴人之妇有绮其衣者衣数十袭届时而易之而特居于盗乡盗涎而妇弗觉犹日炫其华绣于丛莽之下盗遂杀而取之盗不足论而吾甚怪此妇知绮其衣而不知所以置其身夫使托身于荐绅之家健者门焉严扃深居盗乌得取唯其濒盗居而复炫其装此其所以死耳天下有才之士不犹吴妇之绮其衣乎托非其人则与盗邻盗贪利而耆杀故炫能于乱邦,匪有全者杜袭喻繁钦曰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钦卒用其言以免于刘表之祸呜呼袭可谓善藏矣钦亦可谓善听矣不尔吾未见其不为吴妇也

例二(2010年北京大学等三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

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县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其立君也所以剬有司使无专行也法籍礼仪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人莫得自恣则道胜道胜而理达矣故反于无为(选自《淮南子》)

(1) 细读上述文段,并根据你的理解为文段断句。

(2) 请将文段译成现代汉语。

例三(2011年北京大学等十三校联考)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古者先王尽力于亲民加事于明法彼法明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忠劝邪止而地广主尊者秦是也群臣朋党比周以隐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东是也乱弱者亡人之性也治强者王古之道也越王勾践恃大朋之龟与吴战而不胜身臣入宦于吴反国弃龟明法亲民以报吴则夫差为擒故恃鬼神者慢于法恃诸侯者危其国(《韩非子·饰邪》)

例四(2010年清华大学等五校联考)用“/”符号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太史公曰苏建语余曰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大将军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附士大夫招贤绌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骠骑亦放此意其为将如此(《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例五(2011年清华大学等七校联考)断句。

史臣曰琴瑟不调必解而更张也魏晋为吏稍与汉乖苛猛之风虽衰而仁爱之情亦减局以峻法限以常条以必世之仁未及宣理而期月之望已求治术先公后私在己未易割民奉国于物非难期之救过所利苟免且目见可欲嗜好方流贪以败官取与违义吏之不臧罔非由此擿奸辩伪诚俟异识垂名著绩唯有廉平今世之治民未有出于此也。(《南齐书》卷五十三列传第三十四) 文言文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助判断。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①对话、引文常用“曰”、“云”、“言”等词作标志。如: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论语·子罕》)

②句首发语词:岂(其)、夫、盖、焉、惟、斯等

句尾语气词: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③文言文固定结构有十五种,我把它们罗列于下,同学们自己动手找例子加以消化巩固: 以为

所以

如何、奈何、若何

何以??为

何??之有

不亦??乎

无乃??乎

得无??乎

有??者

孰、孰与

与其??岂若

与其??宁

有??以、有以

有所

??之谓也、??之谓乎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论语·雍也》)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颜渊》)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论语·学而》)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④相同词语紧连,即顶真。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练习

1、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

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刚。(《中庸》)

2、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

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大学》)

3、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而又

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曾巩《墨池记》)

4、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

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

圣人而去之弥远也虽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

展望

(2012江苏)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 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节选自萧统《〈陶渊明集〉序》

(2012北京)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头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战国策·秦策》)

专题二 文言文翻译

上个专题中,我们探讨的是文言文断句。很多情况下,断句之后紧接着就是翻译。本讲专题探讨文言文翻译。

例一(2009年清华大学)将下面一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 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 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 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汉书·艺文志》)

例二(2010年清华大学等五校联考)将下面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例三(2011年清华大学等七校联考)翻译画线句子。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已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文言文翻译三五六

三字要求:

五字诀:

① 留

即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谥号、庙号、年号、书名,等等,予以保留下来,不必翻译。如: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崤之战》)

② 增

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翻译时要在单音词前或后增加一字,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增还有一义,即把句子中的省略成分增补出来。如: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大王见臣列观。

篇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

1、信:指的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避免曲解原文的意思。如:

①有功绩,寻为上大夫:(因为)有功绩,不久(皇帝)加封(他)为上大夫。

②人穷则反本:人贫穷,就会追念本源。(“穷”应译为“困顿”)

那么,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

⑴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达:指译文应该通顺明白,符合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如: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勇气闻名在诸侯中间。(应译为“凭着(他英勇善战的)勇气在诸侯中闻名”)

那么,如何做到“达”的要求

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我们做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 ⑵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译:牺牲最惨重的,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或: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2、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

⑴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

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⑵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⑶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省略)

译: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⑷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无标志的被动句)

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收拾。

3、雅:要求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能表达得生动优美,能再现原作的风格和神韵。 ①秦,虎狼之国:秦,虎狼的国家。(应译为“秦,像凶恶的虎狼一样的国家”。)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为什么要特意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 我们在翻译时出现的错误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意思翻译不准确、无中生有,二是句子不通。这是我们翻译文言文的大忌:想当然,甚至靠想象;译出之后,句子却是不通的。

三、文言文翻译的“二标准”: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就是说以对译为主,实在是直译不通时采用意译的办法。翻译的步骤是:“解词”→“串意”→“顺意”,通过这三步来完成的。即先解读重点词语,明确其含意和用法;再将一个一个、一组一组词意,语意串连起来,形成句意;最后,把整个语句顺畅起来,亦即各词语间不连贯的使其连贯起来,不通顺的使其通顺起来。

2、“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四、做到“二标准”的“六方法”

我们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到底怎样达到“二标准”呢?教大家二招,就足够用了,我们可以用“六方法”。“六方法”听起来好像复杂,其实就是六个字,一个标准三个字,简言之,就是“留删换”、“调补贯”。

1、留、删、换。先针对“字字落实”,我们讲三个方法:留、删、换。

(1)留:凡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中的“文惠君”,“以资政殿学士行”中的“资政殿学士”,“嘉祐二年”,“庐陵文天祥”等。

(2)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夫六国与秦皆诸侯”中的“夫”,“不知其浅深”中“浅深”是个偏义复词,“浅”没有必要译出。

(3)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如:“可烧而走也”中的“走”(使??逃跑),“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背),“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中的“自”(从)、“逾”(过度)、“侈”(奢侈)。

小结:对文句的每个字,我们根据实际用这三个方法,就不会有遗漏和增多了,能做到“字字落实”了;一句话――“字字落实留删换”。

2、调、补、贯

(1)调: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如:“何谓得之于心?”(什么叫在心里得到它呢?),“石之铿然有声者”、“以勇气闻于诸侯”。

(2)补:即补出省略内容。古汉语较简约,省略现象比较普遍,这就要求我们翻译时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如:“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中省去了“樊哙”;“果地震陇西”中的“于”。

看来,用了以上五种方法,好像翻译已不存在问题了,事实上也并不尽然。我们试着翻译下面两个句子看看:

①主人下马客在船。(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上了船)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如果简单地直译就有问题了,好在我们还有第六个方法。

(3)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这往往指前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

一般说来,最后一个方法总是最有用的,有些同学看了这个方法就很高兴了,以为前五个都不行了。但是,必须说明的是,这个“贯”不能随便使用,因为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

小结: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所以不能“文从句顺”,较主要就是在于其句式的特殊和省略的运用,所以“调”和“补”对翻译是很重要的;“贯”虽然作为备用方法,但它的“结合语境”的精神还是极为要紧的。简言之,“文从句顺调补贯”。

五、坚持四个步骤,确保翻译准确

要确保文言文句翻译的准确,在具体答题过程中,要坚持如下四个步骤:

1.审。在翻译之前,要结合上下文,领会大意,揣摩语气。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确定得分点,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及得分点一一圈注出来,以激起自己的有意注意。

2.译。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留删换”的方法逐一地加以解释。再用“调补贯”的方法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3. 查。翻译完毕,仔细检查重要语法现象及得分点是否已体现出来,句子是否通顺,有没有语病等。

4. 眷。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以后,将草稿纸上的译句眷写到答卷上。

六、总结

打个比方,如果说留删换是看看有没有少了零件的话,那么调补贯就是怎样把这些零件重新组装成一台机器。话说回来,就文言文翻译而言,这六个字并不是根本所在,而只是一种技巧。文言文翻译的根本还在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尤其是实词的积累和辨析,这是硬道理。古文功底好的人,他未必要学习什么“留删换调补贯”,却仍然能翻译得很好。但是,对文言功底有限的我们而言,尤其针对考试来说,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我们无疑是很有用的,特别是遇到较难的题目和译成之后校对时。

七、巩固练习

【第一册文言文翻译练习】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译:我壮年的时候,尚且还不如一般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如果使郑国灭亡而能对你有利,冒昧的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你。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我不能早重用你,现在事急才来求你,这是我的过错。

4.夫晋,何厌之有?

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译:我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到不了今天。借助人家的力量又去伤害他。这是不仁德的;失掉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6.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译:从前的战争失败不是你们的罪过,是我的罪过。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耻辱?

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我同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

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

9.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满一年之后。即使有人想尽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1.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译:触龙进去的时候,做出快步走的姿势而慢慢地走,到了太后跟前谢罪说:“老臣脚有毛病,以致连快走也不能,很久没来看您了。

14.无乃尔是过与?

译:恐怕该责备你了吧!

15.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这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16.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附臣服,就要采取措施加强文教和德化来使他们归附,已经使他们归附了,就要使他们生活安定。

17.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译:考察邻国的治理,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18.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19.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译:贵族家的狗猪吃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

20.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译: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变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更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

2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

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他用心专一。

2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望着大海对海神感叹道:“俗语说:‘闻知许多道理后,自认为每人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

2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我如果不是到你这里来,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深明大道的人笑话。

25.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和吞并天下的雄心。

26.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译:明天早上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27.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译: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人是谁?

28.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译: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紧急,幸亏他来告诉我。

2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3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

译: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3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是枳。只是叶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和味道却不同。

33.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译: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沐浴,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来。

3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因此,学之后才知道自己不足之处,教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不足之处之后才能够反省自己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练习】

1.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2.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译: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3.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译: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却不服气。

4.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译: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他。

篇四:课外古文翻译

古文翻译

好好先生

后汉司马徽1,不谈人短2,与人语,美恶皆言好。有人问徽:“安否3?”答曰:“好。”有人自陈4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5,故此相告,何闻人子死,反亦言好?”徽曰:“如卿6之言亦大好!”今人称“好好先生”,本此。

(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

【注】1.司马徽:汉末颍川(今属河南)人,字德操,清雅善知人,人称“水镜”;曾荐诸葛亮及庞统于刘备;长居荆州,后刘琮以荆州降曹操,徽遂为曹操得之,欲重用,会病卒。 2.短:短处。 3.安否:您好吗? 4.陈:述说。 5.德:德行。 6.卿:你。

翻译

1、

2、

赵人养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子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1去诸2?”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3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4,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5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6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7猫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捕鼠》)

【注】1.盍(h):何不。 2.诸:相当于“之于”。 3.乎:于。 4.垣墉(yuán yōng):墙壁。 5.病:害处。 6.去:离。 7.夫:那。

翻译

1、

2、

江水

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山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1,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选自《水经注》)

【注】1.信宿:连宿两夜。

翻译

1、

2、

一举两得

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1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2之。有顷3,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选自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

【注】1.馆竖(shù)子:旅馆的童仆。竖子,对人的蔑称。 2.须:等待。 3.有顷:不久。

翻译

1、

2、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臣来,过易水,蚌方1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2其喙3。鹬曰:’今日不雨4,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5禽6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7,以弊8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燕策》)

【注】1.方:正在。 2.箝:同“钳”,把东西夹住。 3.喙(huì):嘴,专指鸟兽的嘴。 4.雨:下雨。 5.并:一起,一齐,一同。 6.禽:通“擒”,捕捉,抓住。 7.相支:相持,对峙的意思。 8.弊:同“蔽”,蒙蔽。

翻译

1、

2、

篇五:文言文翻译训练

板块一 古文翻译

一、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举两得文言文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树,种植,名词用作动词。衣:穿。(2)谨: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兴办。申:反复陈述。孝:尽心奉养并顺从父母。悌:敬爱兄长。颁:通“斑”。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结构“以孝悌之义”后置。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省略句,补齐,即“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行走)矣”。(3)然而:然,这样;而,却。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即统一天下。未之有:宾语前置句式,即“未有之”。

答案:见“参考译文”画线处。

【参考译文】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畜养鸡、猪、狗,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种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人挨饿受冻,

做到这些却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没有过这种事。

二、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熟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熟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瑰怪:珍贵奇特。观:动词用作名词,景象。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阻僻远的地方。后“而”:连词,表因果关系,因而。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焉:代词,相当于“之”“此”等。非:不是,表示否定判断。(2)尽吾志:指尽了自己的努力。而:连词,表转折。其:难道,加强反问语气。此??也:判断句,这是??。(3)于:介词,对,对于。仆:倒下。以:介词,“以”后省略“之”,可译为“因此”“由此”。悲:感叹。夫:代词,表示远指,那个,那些。谬:使动用法,使??错。其:代词,指古书。传:动词活用作名词,流传的文字。莫:没有谁。名:名词用作动词,说明白。何:副词,怎么,哪里。胜:尽。

答案:见“参考译文”画线处。

【参考译文】

地方平坦并且路程近,到达的人就多;地势险峻并且路程远,到达的人就少。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中止,然而力量不足,也不能到达。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力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但是力量足够到达那里,结果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嘲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

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文字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的流传,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

三、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节选自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1)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盖:承接上文,说明理由和原因,表确定语气,相当于“本来

是”“原来是”。役:第一个“役”是名词,仆役;第二个“役”是动词,役使,驱使。非:表否定判断。而已也:三个语气词连用,表强调。(2)向使:连词,假如,假使。佣:雇佣。若:代词,你。直:通“值”,工钱。怠:怠慢。货:财物。黜:贬退。罚:处罚。补齐省略成分,即“(其)受若直??则(若)必甚怒而黜罚之矣”。(3)势:情势。如??何:对??怎么样。达:通晓。得不??乎:固定结构,能不??吗,表反问。

答案:见“参考译文”画线处。

【参考译文】

凡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知道自己的职责吗?原本是百姓的仆役,并不是役使百姓的。所有在当地劳动吃饭的人,拿出收入的十分之一来请官吏,是为了让官吏公平地为自己办事。如今官吏收受了百姓的钱,怠慢百姓的事,到处都是这样。哪里是仅仅怠慢百姓的事,还要偷盗百姓。假如家里雇佣一个仆人,(他)收受你的工钱,怠慢你的事,又偷盗你的钱财器物,那(你)就一定非常恼怒要赶走处罚他了。如今天下的官吏大多如此,可是百姓不敢发泄自己的愤怒并且贬黜处罚他们,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情势不同啊。情势虽不同而道理相同,能对得起百姓吗?有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能不惶恐畏惧吗?

四、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二十·邓哀王冲》)

(1)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

无所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为??所:表被动。啮:咬。面缚:反绑双手,当面请罪。首:自首。罪:用作动词,请罪。“犹惧不免”是被动句。(2)以:认为。为、见:均表被动。是以:因此。戚:忧愁,悲哀。(3)俄而:不久。以:介词,把。闻:使动用法,使??闻,报告。尚啮:被动句。县:通“悬”。

答案:见“参考译文”画线处。

【参考译文】

太祖的一副马鞍放在库里,可是被老鼠咬坏了。守仓库的官吏害怕极了,以为自己死定了,和大家商议想要反绑双手当面向太祖自首请罪,又怕不能被赦免。曹冲说:“你在家里等待三天,到中午的时候再去自首。”曹冲于是用刀戳破了衣服,就像被老鼠咬了一样,装出内心不快活的样子,看上去愁眉苦脸的。曹操问他为什么,曹冲回答说:“世人认为被老鼠咬破衣服,它的主人不吉祥。现在,我的衣服被咬破了,因此悲伤。”曹操说:“这只不过是一派胡言,你不必为此烦恼。”不多时守仓库的官吏就把马鞍被咬这件事报告给了曹操,曹操笑着说:“我儿的衣服放在身边,尚且被咬破了,更何况马鞍悬挂在柱子上呢?”对这件事丝毫不加追究。

五、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扁鹊过赵王,王太子暴疾而死。鹊造宫门曰:“入言郑医秦越人能活太子。”中庶子入报赵王,赵王跣而趋,出宫门,言未已,涕泣沾襟。扁鹊遂诊之。太子遂得复生。天下闻之皆曰:“扁鹊能生死人。”鹊辞曰:“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当生者活耳。夫死者犹不可药而生也。”悲夫!乱君之治不可药而息也。

(节选自《说苑·辩物》)

(1)扁鹊过赵王,王太子暴疾而死。鹊造宫门曰:“入言郑医秦越人能活太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当生者活耳。夫死者犹不可药而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