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茉莉香片电子书下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9:24:37 体裁作文
茉莉香片电子书下载体裁作文

篇一:传奇txt

传奇txt.txt你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成功人士是—在牛B的路上,一路勃起你以为我会眼睁睁看着你去送死吗?我会闭上眼睛的论张爱玲《传奇》中的母性批判

[摘 要]张爱玲的小说中出现的母亲大多是有悖于伦理常识的形象,她们构成张爱玲式的“巫母群像”,这种母亲形象表现出张爱玲对传统母性观的批判。此倾向的形成,与张爱玲对其母亲的情绪记忆密切相关。同时,张爱玲对母性的批判也暗含着她对女性及人性层面的理性思考与感性期待。

[关键词]张爱玲;巫母群像;情绪记忆;母性批判;人性思考

美国批评家古尔灵等人把母亲原型分为慈母与恶母两个形象。前者代表“大地母亲的肯定方面”,“与生命本源、诞生、温暖、滋养、繁衍、成长、充裕相联系”;后者与“大地母亲的否定方面”关联,意味着****、纵欲、恐惧、危险、黑暗、肢解、阉割、死亡等无意识内容。我国传统文学对于母性的定位,长期以来聚焦于代表爱与温暖的“肯定”方面,直到张爱玲出现,这种局面才得以打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冰心对母亲的书写无疑属于第一种类型,而张爱玲笔下则显然是第二种类型的母亲群像。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几乎找不到一个真正道德伦理意义上的母亲。她笔下的母亲或自私,或软弱,或狠毒,或愚昧,俱呈现出阴暗、扭曲和病态的一面。从其作品中大量出现且极具独特性的母亲形象看来,母亲在她生命中留下的情绪记忆,是始终未曾摆脱的影响。张爱玲对传统母性观的彻底解构,成为她所描绘的苍凉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传达了她对女性、人性层面的理性思考和感性期待。 弗尔达姆在《荣格心理学导论》中指出,母亲是作用在女性身上的一种原型,“被这个形象附身的每个妇女都会因此而自以为被赋予了爱和理解的力量,她将为服务他人而鞠躬尽瘁”。可以说,母性是女性天然的本能,这也是女性有别于男性的根本所在。然而,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有悖于母亲天性的母亲形象,母亲变得利欲薰心,穷凶极恶,母女关系危机重重,母子连心的温暖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幻。大致讲来,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形象有三种类型:1)被金钱扭曲灵魂的母亲;2)因性压抑而变态的母亲;3)丧失母爱能力的母亲。对种种病态母亲的极致描述,传达出张爱玲对传统母性观的激烈否定。

第一类母亲和儿女之间,横亘对金钱的贪欲,母性沦丧,儿女失所。在《传奇》中,金钱是导致母性扭曲变态的重要因素。《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花凋》中的郑夫人,她们的母爱俱已在金钱的异化下荡然无存。曹七巧贪图富贵嫁人豪门,牺牲青春与情欲换来一份家产,为守住这份家产,她拒绝了思恋多年的男人,将儿女牢牢钳制在手中。她始终活在对金钱的渴望与恐惧中,深陷在金钱的泥淖里,在她的身上,已看不到一丝母性的光辉,剩下的只是自虐与虐他的疯狂,最终成为一个吞噬子女的恶魔。《花凋》中的郑夫人,对女儿的爱远较对金钱之爱稀薄。在女儿病重之时,她满心利害打算,不肯拿出私房钱来为女儿治病,任由其“一寸一寸地死去”。但在女儿死期将近,因为价钱的便宜,她给女儿买两双鞋子以示“爱心”;女儿死后,她在不必自己掏腰包的情形下,将女儿的坟墓修葺一新。“母爱”的虚伪面具被无情地一层层剥落。在《传奇》中,这样的母亲并非仅此二例,《倾城之恋》中满心想把年****儿嫁给富家子的四奶奶,《琉璃瓦》中欲借女儿攀上豪门的姚太太,《封锁》中为获富贵姻亲而培育女儿的吴翠远之母,无一不是在亲情与金钱之间选择了后者。

第二类母亲不惜扼杀儿女的幸福甚至生命,以满足自己的变态心理。母爱本是最无私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在《传奇》中却颠倒过来,儿女成为母亲性压抑的牺牲品,母亲形象呈现出一种触目惊心的病态与残忍。《金锁记》中曹七巧无疑是《传奇》中最为恐怖变态的母亲形象,与此相类似的还有《第一炉香》中养母性质的梁太太及《第二炉香》中的蜜秋儿太太。这三位寡母的共同之处在于均以扼杀儿女的幸福来满足自己的变态愿望。七巧在自己的情欲

彻底失去满足的可能后,变相地霸占亲生儿子长白,又以疯子般的审慎和机智埋葬了女儿长安的爱情。极度压抑的变态心理,已使她不能眼见他人甚至是自己儿女的幸福,只有毁灭性报复的快感才可稍稍让她获得一点平衡。《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年轻时不顾兄长的拦阻嫁给一年逾耳顺的富商做妾,丈夫的长寿使她的花样年华只能在压抑与荒芜中流失。困在牢笼内多年的情欲一旦挣脱束缚,便显出狰狞的面目,已是半百之人的梁太太不惜牺牲亲侄女的色相以勾引男人浪荡子供她享用。在葛薇龙身陷其中,任由摆布后,又撺掇乔其乔先娶后弃,完全置侄女“黑暗与寒冷”的未来于不顾。在梁太太隔着扇眼打量葛薇龙并决定收养的那一刻起,侄女已不是她的亲人,而物化为一个工具,先用后弃势成必然。这种以吞噬子女青春生命为乐的巫母之“爱”在《第二炉香》中没有如此明显,但爱的美丽外衣下掩盖的,是同样恐怖的残子剧。多年守礼谨严的寡居生活,蜜秋儿太太的个性里大量吸入了一种“黑沉沉的气氛”,这种压抑通过一种看似理性的疯狂表现出来,她“严明的家教”,苛刻到女儿看张(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茉莉香片电子书下载)报纸也要检查。大女儿因为性知识的缺乏,视并无异常的丈夫为禽兽,致使丈夫自杀,自己也濒于变态。同样的一幕在二女儿身上重演,身为母亲的蜜秋儿太太却在出事的当天,急急带着女儿走亲访友,遍扬此事,再次断送了二女儿的幸福,并置二女婿于死地。

第三类母亲远不如七巧的凌厉,没有梁太太的张扬,也不带有蜜秋儿太太阴沉沉的色彩,她们并没有过分的令人痛恨之处,却无一例外地缺乏母性庇护精神。《年轻的时候》中的潘母,《茉莉香片》中的聂母,《倾城之恋》中的白母,《心经》中的许太太,《琉璃瓦》中的姚太太,甚至包括《封锁》中未直接出场的吴翠远的母亲,都无能或无意于儿女的幸福。《年轻的时候》中的潘汝良对母爱的要求其实很低,他甚至并不奢望拥有一个能理解他的母亲,他只要充满温情的慈母之爱。然而他的母亲对他毫不关心,只会借孩子撒气。冷漠的家庭加深了潘汝良对爱的渴望,明知泌西亚并非可爱之人,但因为她是唯一一个对他表示好感的女性,他还是要在她的身上寄托那一点虚无飘渺的罗曼蒂克之爱。《茉莉香片》中的聂传庆是母亲不幸婚姻的一个牺牲品。母亲冯碧落从来没有爱过聂父,聂父由此迁怒于聂传庆。在这个冷漠颓废的家中,他怨恨自己的存在,这引发了他对于亲生母亲的怨恨,怨恨母亲错误的选择和不负责任的逃避加深了他的不幸。《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离婚后投奔娘家,兄嫂们在哄尽了她的钱财后翻脸不认人,冷言冷语相欺,要将她扫地出门。满肚子辛酸委屈的流苏跪在母亲床前凄凄哭诉,却得不到任何安慰。白母对流苏所受的欺凌一味避重就轻,处处为儿子媳妇开脱;明知女儿回到前夫家要倍受煎熬,却反劝流苏回去守节。在流苏走投无路,打算前往香港给范柳原当情妇时,母亲不但不体谅她的艰难处境,反让她倍觉屈辱。在最需要母亲的关爱与支持的时候,流苏梦魇般地感到,自己的母亲不过是一个陌路人,在那里她得不到任何庇护,“她所祈求的母亲与她真正的母亲根本是两个人”。

张爱玲塑造的一系列母亲形象,构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巫母群像”。它完全丧失了“母亲”一词所应蕴涵的生命、慈爱、理解等等意义,彻底暴露出“母亲”一词所投下的阴影——用荣格在《集体无意识的原型》中的话说,就是“那个隐藏着的、受压抑的部分”,“那最大部分的卑劣与负罪人格”。五四以来冰心等女性作家塑造的母性神话,在张爱玲的话语中轰然倒塌。要追寻瓦解的踪迹,须到张爱玲与母亲的关系中作最初的探析。

张爱玲对母爱有过美丽的期待,却在现实的母女关系中走向虚无。幼年期物质空间上的分离在张爱玲心上印下被抛弃的感觉,少年期精神空间上的背离进一步促成了心灵的决裂。在敏感内省心理倾向的催化下,张爱玲从失望走向绝望,对母亲与母性提出了质疑。张爱玲曾这样谈论母爱:“母爱这大题目,像一切大题目一样,上面做了太多的滥调文章。普通一般提倡母爱的都是做儿子而不是做母亲的人,而女人,如果也标榜母爱的话,那是她自己明白她本身是不足重的,男人只尊敬她这一点,所以不得不加以夸张,混身是母亲了。”细究一下她的说法:儿子提倡母爱,因为可以惠及自己;女人标榜母爱,是藉此得到男人的尊重。言下之意,归根到底,都是自私的目的。张爱玲会得出此种与常人截然相异的结论,无疑与她

的生活体验,尤其是母亲给她的内在影响有着莫大的关系。

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说:“我妹妹的性格,受我母亲影响最大。而我母亲的性格,则源于她特殊的身世。”张爱玲之母黄逸梵未出娘胎即丧父亲,出生后不久其母又染疴而逝。因此,她无从领会至为宝贵的血脉亲情。生在一个三代单传的封建家庭中,她深感男尊女卑之痛:自小饱受缠脚之苦,不能接受学校教育,得不到进人大学的待遇,只能在长辈的安排下嫁为人妇。现代心理学认为,“在温情感没有得到适当发展的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很难激发出任何温情的表示。”如果孩子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一定程度的温情,那么在精神发展的过程中会遭遇障碍,以至于不能识别爱,不能恰当地运用爱,而对爱、生活和温情采取一种逃避的态度。特殊家庭中长大的张母生儿育女之后,也表现出与一般母亲迥然不同的育儿态度。她对女儿的关注远远超过儿子,尤其是对女儿的受教育权和财产权分外关注。但她对女儿的爱与其说是一位母亲的爱,毋宁说更像一位教师的爱。除了过于理性的安排,除了母亲为自己设定的发展道路,最为宝贵的充满母性之爱的温馨陪伴与真心赞许,张爱玲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太少太少。在张爱玲的自传性散文中,常有与父亲其乐融融的场面,却没有任何与母亲亲密相处的记载。

更为重要的是,张爱玲与母亲间的两次远离,给她的心灵带来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在张爱玲四岁这一年,一个小孩最依赖母亲的年龄,她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分离:时年二十六岁的黄逸梵抛夫别子,远赴异国。时隔多年,张爱玲对这一次的分离仍历历在目,诸多细节鲜活分明,足见此次分离留下的印象之深。作为一个早慧敏感的女孩,当时张爱玲不可能不明白母亲这次远离的意义,也不可能感受不到母亲那深切的伤悲。然而,除了一些机械的动作,她没有作出任何留恋、不舍、悲伤、挽留之类的反应。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使她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抗议。阿德勒认为,一个小孩如果受到抛弃,会导致难以与人合作,自我封闭,不能与人交流;既怀疑他人,又不能相信自己。对于母亲的远离,四岁的张爱玲心里的怨恨也许自己也不甚清楚,却在她的作品中隐隐露出了踪迹。

“四岁”,作为意象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张爱玲在《对照记》中说:“我喜欢我四岁时怀疑一切的眼光。”家境的优裕和保姆的照顾,并未使四岁的张爱玲感到母亲的离去带来物质上的不足,这种被弃感却已进入潜意识层面,使她的精神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肇始于四岁时的怀疑眼光,正是导向她日后沉迷于绝望的重要元素。第二次是在《茉莉香片》这篇小说中,聂传庆的母亲冯碧落在他四岁那年撒手人世,弃他而去。许多人认为聂传庆的原型是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其实在聂传庆的身上更多的是张爱玲自己的影子。一章《茉莉香片》,也是一章《怨母记》。聂母的早逝,在聂传庆的眼中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逃离。此后,他一直在幻想中追寻着理想的父母,渴望着爱同时又逃避着爱。聂传庆敏感多思、孤寂沉默的个性和苦闷压抑的家庭环境正是张爱玲自身处境的写照,对母亲看似不可理喻的的隐隐怨恨则下意识地附着于聂的情绪之中。

篇二:茉莉花的女儿

1

《茉莉花的女儿》

作者介绍

伶姬,本名蔡伶姬。东吴大学会计系毕业,原本是单纯的家庭主妇,八十一年突然【通灵】后,闲暇时间就为有缘人【解释】生活上遭遇到的各种课题。著作有《如来的小百合》、《莲花时空悲智情》、《茉莉花的女儿》、《郁金香通灵屋》。

目次

探索未知\韦端

催生者的话\杨子敬

自序\2

通灵人的悲哀\4

通灵人的危险\7

他们怎么了?\12

他们的不同\17

看病与收惊\22

植物人\26

面对死亡\29

因果图\33

因果的故事\

属于我的\42

如来的小百合\46

为什么?\50

破劫法\55

入世的修行(一)\59

入世的修行(二)\62

命运是定数吗?\66

黑盒子\69

超级电脑\72

2

他们与我们\73

敦杭\

自序

朋友在电话中要我写一篇有关于灵异与科学的文章,我听不懂他的意思,他说那是因为我会通灵,而通灵一般是属于比较【玄秘】的,所以希望我比较一下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听他这么一说,当场把我给愣住了,没想到交往了多年的朋友还是没有能够真正地认识我。我回答:

【我的通灵一点都不玄,相反的它是非常科学的。】为此,我答应他,我会开始动笔写下我的经验。

九年了,通灵的日子已经满九年了。九年来我没有留下任何一位来者的资料。

凭着记忆我记录下我的经验及感受,为的只是提供我个人的资料作为供大家研究参考的素材。在国外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机构,但在台丶湾呢?像我这种人往往只能躲在阴暗的角落,被人指指点点,无法光明正大地站在阳光下。为什么呢?难道说就只是因为我们提不出任何的证据,就这样百口莫辩,只能乖乖地接受世间人对我们的误解。也许吧!也许这就是我们这种人的宿命吧!

不管您认为它是极尖端的科学,或者是无聊透顶的迷信,可是对我来说,它却是真真实实存在着。对一个从来不拜师不收徒弟的我,在我的背后没有任何的负担与包袱,所以可以很自在地与各位聊聊——我所了解的有关于我自己的通灵经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一字一句亲笔写完所有的初稿,再一字一句地,一边修改一边键入电脑。我不是一个会写文章的人,所以用词很有限,只能用口语化的字眼来表达,我只央人为我校正错别字和注音符号并且用本名发表,为的是我必须为全部的文字负责。

这一篇,我真的没有一句假话(其实整本书里没有一句假话),我知道一定会有很大的后遗症,但是我还是硬着头皮把它给加了进来,为什么?在我的立场,我只是很单纯地希望各位能够用【将心比心】的观点去照顾病人,并且稍微想一想有关【灵魂】这方面的问题。其他的各篇各位也许可以省略不看,但是请接受我诚心的建议,与这两篇可千千万万不要错过了,因为这才是【天机】之所在。

感谢在为别人服务的时候,祂们不厌其烦地教导我那么多待人处事的道理,并且让我了解到那么多天地间的奥秘。更谢谢那些来找我算命的人,谢谢他们信得过我,愿意让我为他们服务。在服务的时候,祂们总是【强烈要求】他们不能迟到,只要他们迟到超过十分钟,对不起!祂们就什么讯息也不会给我,我就什么忙也帮不了了。祂们说如果他们连【守时】、【守信】这么浅显的做人道理,这么基本的礼貌要求,都不懂都做不到,那还奢谈什么【修行】呢!

有一种很复杂、却又令我百感交集不知如何是好的经验,说出来让各位了解一下,也许以后祂们要我转达的话,听者就会多用一点心思去想想了,不再把我的话当做是神棍说的话。如

3

果我算出来的结果并不好的时候,在正常的状态下,我就会告诉对方如何想办法去破解。假使对方是照着我的建议去做,那么通常就无法知道当初祂们的预测到底是对还是不对;相反的,对方如果没有照着建议去做,那么,经过时间的流逝,绝大部分总会印证出来祂们当初所讲的几乎是完全正确的。

这个时候,对方再回过头来对我说:【我现在又该怎么办呢?】我能够再说些什么呢?是苦笑?还是幸灾乐祸呢?坦白说,没有人可以理解到我那时候的心痛。我会很气自己,气自己的表达能力不够,没有办法让对方真正相信祂们良心的建议。唯有到了这个时候,我才愿意承认,自己从来就没有在对方的心里占有一点点的份量。祂们的真心,祂们的努力,都白费了。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伤害,但是,祂们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再继续付出祂们的真心,祂们的努力。

其实,我倒是常说一句话:【我宁可你们不要相信祂们所说的话,因为只有这样,当你们越是不相信,越是不照着他们的建议去做,那么就越能够证明祂们的预测是对的,证明祂们真的是有可能存在的。】不要说别人了,就连我自己的亲人以及非常要好的朋友,也都是必须经过好几年的翻转,才愿意稍微打开一下心门让祂们进去片刻。这些年来,祂们不怕被误解,被抹黑,还继续不停地在为世人服务,做为翻译的我,也慢慢地被祂们感染了,我愿意终身向祂们学习。

对我来说,通灵的日子并不是很好过,不能规划自己的未来,只能呆呆地一日度过一日,很尽责地做个【即席翻译】的机器而已。不用说恭维的话也不需要说恐吓的话,就这样很【忠厚老实】地将祂们的意思表达出来让对方知道就行了。虽然在实质上我什么好处也没有得到,可是在无形的领域里,我愿意这么说:【天啊!我真是个天之骄女!祂们对我可真好!谢谢祂们曾经选上了我】。

我非常有心地将自认为是天机的东西写了出来,也许我会因此而遭受祂们的惩罚,也许相反的,在冥冥之中,就是祂们让我这么做的。不管是如何,我都愿意接受!毕竟我是个人,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我爱上这块土地,我实在是不忍心看到社会的絮乱是源于人心的迷失。也许我会为了这本书而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但是我愿意大声地对祂们说:【我愿意!】

就像我的小女儿(她是个很有美术创作天分,也很会思考的女孩,有这么奇怪的妈妈,让她变得比一般同龄的小孩成熟多了。)说的:【妈妈,你不要害怕,我们应该学会自己当自己的主人。我认为人走的时候,应该为自己带走一些作品,带回去和祂们一起欣赏,一起讨论,同时也证明给自己看,告诉自己没有白白浪费了这一生,对得起自己,也问心无愧】。

中丶华民丶国九十年一月三日

4

通灵人的悲哀

本来,我是不想提这个问题的,偏偏这却是一般人最容易误解的。

我一点都没有抗丶议的意思,只是几年下来也差不多麻痹了,看了那么多的灾难预告片,我却一点也帮不上忙,只能提前大哭一番,还能如何呢?知道了那么多的个人因果,又怎么样?也不能将它们编成剧本拿去卖钱。祂们一再地叫我要隐姓埋名,生活要单纯化少应酬,为了此事,先生相当不满,告诉我的亲朋好友说我得了自闭症……,是啊!我还是个人吗?

还记得是民丶国八十六年的双丶十丶节国庆,朋友打电话给我,告诉我说有一架表演的军机摔下来了,我告诉他说:【我不担心这个,我看到的是一架好大的客机摔下来了。】几个月之后,华航大园空难发生了。朋友又来电话,可是我又说了:【我又看到了……。】那一阵子接二连三的空难事件,就像是【机瘟】一般,我几乎事先都已看过预告片,每次预告片成真的时候,各位真的是很难想象我的心情,我只能躲在墙角哭个不停。不知情的儿子还笑着对我说:

【妈妈!你一定就是那个瘟神】。

七二九大停电之前两个钟头,我整个人的胸口像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揪住了一样,痛得要命,正准备送去医院急诊时,恰巧停电了,因为地下室的铁卷门打不开而作罢。没想到一停电我反而就好了,一夜安睡到天明,直到第二天才知道事态那么严重。看预告片最严重的时候,连隔天才会发生的头条社会新闻,大概都能够模模糊糊地【事先看到】。

这种享有看预告片的特权除了让我【提前】大哭特哭,七上八下等着看预告片成真之外,我还能做些什么呢?难道,我还有心情到处嚷嚷说:【我事先都已经知道了】吗?是啊!我是事先知道没错,不过我也只是看到飞机摔下来而已,至于是那一天,那一家航空公司,那一班次……我一概不知。难道祂们是想训练我【先天下之忧而忧】吗?有这个必要吗?

后来我实在承受不了了,我好气祂们,也好气我自己,我只好拜托祂们不要再折磨我了,因为我真的无丶能为力,我没有任何的办法可以改变一切。从此以后,祂们不再让我看预告片了,不过改变方式,换成送我两个字——【灾难】。八掌溪事件、高屏大桥的断裂都是在事发前的两、三天就出现了【灾难】两个字,还出现了地藏王菩萨。说也奇怪,九二一大地震,新航空难我倒是什么感觉都没有。

直到现在,我想祂们可能是想利用预告片的原理,告诉我一些有关于祂们与我们之间生存的某些原则,某些依据……,那种感觉我实在说不上来。我会好好地想一想这个问题,也许那一天,我弄清楚了,我会再告诉各位的。

看倌!可别羡慕我!【杜鹃窝】一直离我好近好近,如果能塞得下也就算了,偏偏我还会写自己的名字、住址……,它们嫌我还不够资格,不让我进去。我的情形并不是徘徊在两个时空,而是活生生地生存在多重时空之间,常常是在一口气、一刹那之间,就已经进入了不知名的时空。稍有不慎,就真的是不知道今夕是何夕,不知我是谁了。

到底是我拜访了过去世界、未来世界,还是祂们来到了我的世界,这个重要吗?对我来说,这又有什么差别。到头来,人生犹如一场梦,不是吗?其实有时候更应该说我的一生只是一个

5

书面。多惨啊!汲汲营营了老半天,对这个大宇宙来说居然只是连续剧里的一个书面而已!谁会相信?我就会相信!因为我就很会玩【看图说故事】的游戏。想想,一个人的一生就仅仅需要一个书面就可以全盘道尽,悲惨吧!

通灵人除了限制比一般人多之外,还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思想要纯正、行为要光明磊落,更必须以身作则,心口如一。这岂不是【非人】的生活吗?是啊!只要稍不注意,惩罚就来了。祂们说一有惩罚,我才会反省自己,才会进步,如果没有惩罚,我一定是趾高气昂,早就走火入魔了。

对于惩罚我必须加以说明,祂们不完全是来硬的,有时候反而是用软的,这个才更可怕。举例来说,今天某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让我觉得他好差劲,好虚伪,可是往往在第二天就会有事实证明这个人并非如此,于是就把我昨天的判断给全部作废掉。说清楚一些,就是昨天我把这个人往坏的角度去想,今天就有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实在太龌龊,直觉也太差劲了。这种方式,坦白说非常地令我汗颜,觉得自己好卑鄙,真的只有用卑鄙两个字才足以形容我汗颜的程度。几次之后,虽然没有断根,但是我继续在努力,努力去思考某些问题,对人尽量往好的方面去想,宁可我被别人误会,也不能我去误会别人。

想想,祂们是对的,再坏的人也绝对有他的善良、可爱、纯真的一面。这种对人心态的改变,让我的日子好过多了。是啊!【一体两面】,为什么一般人就不能从好的那一面去揣测别人呢?为什么非要鸡蛋里挑骨头呢?我想祂们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别人来测试我纠正我,为了就是让我逐渐的把这种思想生活化。

一方面要我看人往好的地方想,一方面又教我面对预告片要【麻痹】,这种差异也未免太大了吧。但是祂们真的就是这般地训练我。当我算命时,只要对方迟到超过十分钟,一句话,棉花店失火——免谈(免弹),关于这一点,祂们教我的是要学会【狠】。不管来者是来自台东还是来自隔壁,反正迟到就是什么讯息也收不到。就算来者一直恳求,我也真的是爱莫能助,只有低头向人赔不是。

相反的,如果是祂们要我传达讯息给对方,而我却自作聪明地把该句讯息给忍了下来不说,那也一样,我会突然觉得喉咙好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除非我很尴尬地把忍住的那一句讯息向对方说明白,否则任凭我再怎么道歉,祂们也不会放过我的。几次之后,客人学乖了,我更是不敢怠慢祂们的任何一个讯息。(后来我才注意到被我忍下来的讯息往往就是对方最大的心结,如果我先讲出来,那么对方一定会觉得很惊讶,接下来我所说的自然他就听得进去。)

天下奇闻吧!这种种的训练难道不是通灵人的悲哀吗?为什么祂们非要如此呢?因为我必须时时刻刻做出最佳的处置方式,不能有一丁点的疏失或一丁点的拖延。看清楚,一丁点的拖延。没错,只要还未到绝路,祂们绝对不允许我有【放弃】的念头。为了不能放弃,为了达到尽善尽美,祂们逼得我把人世间之宝——面子——给踩在脚底下。懂吗?【放下身段】绝对也是一门必修的重要课程。

结果通灵几年下来,我成了多面人(术语可能是人格分丶裂症)。还好的是,祂们对我还是有特别的照顾,如果说还有什么不能适应的,那大概就是祂们强迫我接受的因果故事了,那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