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g大调第一奏鸣曲海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5:30:56 体裁作文
g大调第一奏鸣曲海顿体裁作文

篇一:海顿《D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海顿《D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摘要:本文以海顿的《d大调钢琴奏鸣曲》(op.37)为音乐技法为线索,通过从音乐技法以及创作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总结与归纳出海顿鲜明的作曲技法特征,力求管窥出他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结合音乐学、美学等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对海顿的音乐创作风格,抛砖引玉,能够激发更多的学者对海顿钢琴音乐创作的研究。

关键词:海顿 奏鸣曲 音乐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46-01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生于奥地利,1809年5月31日猝死于维也纳,是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在西方音乐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最大的贡献在于对交响曲、弦乐四重奏的创作,因此常被世人称作“交响乐之父”和“四重奏之父”。

海顿生活的年代, 一生跨越了从巴洛克时期到几乎整个古典时期的漫长阶段,所以从他的音乐中可以明显看出风格上的演变过程。海顿钢琴音乐风格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作品主要以钢琴奏鸣曲为主。作为一个古典主义者, 海顿开创和发展了奏鸣曲式。他人生整个创作的转折点是18世纪70年代,那是钢琴艺术史上古典时期的开始。在1766年到1770年间,海顿经过了一个“浪漫主义激变”时期,而且受当时德国主义文学界掀起的 “狂飙突进运

动” 的影响。

海顿钢琴音乐的风格正如他的基本创作风格一样,明朗、充满活力、富于幽默感和民间气息,带着光辉的智慧和对人生的透视,既厚重又富于结构感,既朴实自然又泛出一种温暖海顿一生共创作了 62首钢琴奏鸣曲,其中,早期的奏鸣曲类似于嬉游曲,结构及织体语言都比较简单他晚期的奏鸣曲数量不多,总共只有五首,即五十

八 六十二,但却是他最富有独创性风格最成熟的作品,代表了海顿键盘风格的顶峰 特别是第六十二首奏鸣曲,是海顿奏鸣曲中最富有深刻意义和戏剧性的作品。

1 《d大调钢琴奏鸣曲》音乐技法分析

1.1呈示部(1-40)

呈示部由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构成。

主部(1-8) 为两个4小节平行句结构,第一乐句半终止在 大调的属和弦上,第二乐句完全结束在主和弦上,两乐句在和声上形成属与主的呼应,构成了方整乐段。

连接部(9-16) 此部分旋律转为低声部,右手配以分解和弦式的伴奏声部,调性保持在d大调上,但在第16小节和声落在v级和弦上,这为副部新调性的进入做好铺垫。

副部(17-34) 调性转入到主部调性的属关系大调——a大调上。前5小节右手声部以带有前倚音的四个十六分音符和一个八分音符的节奏型为主,音乐进行的动力性大大增强,而右手声部则以平行进行的三度叠置的音程为主,相互呼应。

结束部(35-40)音乐素材仍采用和弦音的分解式,以v7——i的和声进行为主,更加巩固调性的完整确立。

1.2展开部(41-56)

由中心部分和属准备两个部分构成,矛盾对比更加剧烈。音乐直接从a大调上开始,主题仍然是呈示部的旋律。通过采用副属和进行,使得主调的回归更加急切,最后停留在d大调的属七和铉上。

1.3再现部(61-103)

基本再现了呈示部的音乐内容,只是在副部再现时通过调性的变化使乐思进行了扩充,之后全曲调性回归到主调d大调上并圆满结束。

2 海顿《d大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意义与影响

海顿一生创作了52首钢琴奏鸣曲。这些曲目主要是为教学个人演奏而作,大多纯朴而稍显平庸。海顿最早的钢琴奏鸣曲的曲式结构的末乐章通常不使用快板形式,而是用小步舞曲来代替。后来,模仿了北德乐派大师巴赫的奏鸣曲,1771年写了豪放而略带伤感的《c大调钢琴奏鸣曲》,到了80年代海顿在旋律的风格与结构上又受到莫扎特的影响,并十分重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成就。《d大调钢琴奏鸣曲》是海顿所写钢琴奏鸣曲中最动人,最热情的作品,在技巧和艺术手法上更加成熟,堪称海顿古典奏鸣曲的范例,这首钢琴曲在容上表现了这一时期海顿的情感及生活态度,披露了作曲家的内心及其音乐观。第一乐章音乐较为理性,主题较为宏伟,曲调及情感丰富,主题材料鲜明,严格并富有逻辑,展开部在和声的变化下

充满了动态感。

纵观海顿一生的音乐创作,他以平淡的形式表现出人性的崇高和伟大,以智慧和悟性应付了从巴洛克时期到古典时期音乐的转型,在追求古典音乐理性,平衡时,却没有失去本人鲜明的音乐个性。他的远见卓识,为后人搭起一座通向古典主义高潮和浪漫主义新路的桥梁,而其本身却是那样朴实无华。

参考文献:

[1]史小曼.古典与浪漫的碰撞——海顿奏鸣曲简评[j].价值工程,2010,(10).

[2]郝遇平.古典与浪漫的碰撞——海顿的钢琴奏鸣曲简评[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7,(3).

[3]梁文光.海顿钢琴奏鸣曲作品特征与演奏要点[j].肇庆学院学报,2007,(4).

[4]王娟.演奏海顿钢琴奏鸣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音乐天地,2006,(6).

[5]徐东妮.海顿钢琴奏鸣曲浅析[j].艺术百家,2003,(2).

[6]朱雅芬.海顿的钢琴奏鸣曲[j].钢琴艺术,2002,(2).

篇二:海顿《D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海顿《D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作者:牛鑫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3年第01期

摘要:本文以海顿的《D大调钢琴奏鸣曲》(Op.37)为音乐技法为线索,通过从音乐技法以及创作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总结与归纳出海顿鲜明的作曲技法特征,力求管窥出他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结合音乐学、美学等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对海顿的音乐创作风格,抛砖引玉,能够激发更多的学者对海顿钢琴音乐创作的研究。

关键词:海顿 奏鸣曲 音乐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46-01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生于奥地利,1809年5月31日猝死于维也纳,是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在西方音乐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最大的贡献在于对交响曲、弦乐四重奏的创作,因此常被世人称作“交响乐之父”和“四重奏之父”。

海顿生活的年代, 一生跨越了从巴洛克时期到几乎整个古典时期的漫长阶段,所以从他的音乐中可以明显看出风格上的演变过程。海顿钢琴音乐风格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作品主要以钢琴奏鸣曲为主。作为一个古典主义者, 海顿开创和发展了奏鸣曲式。他人生整个创作的转折点是18世纪70年代,那是钢琴艺术史上古典时期的开始。在1766年到1770年间,海顿经过了一个“浪漫主义激变”时期,而且受当时德国主义文学界掀起的 “狂飙突进运动” 的影响。

海顿钢琴音乐的风格正如他的基本创作风格一样,明朗、充满活力、富于幽默感和民间气息,带着光辉的智慧和对人生的透视,既厚重又富于结构感,既朴实自然又泛出一种温暖海顿一生共创作了 62首钢琴奏鸣曲,其中,早期的奏鸣曲类似于嬉游曲,结构及织体语言都比较简单他晚期的奏鸣曲数量不多,总共只有五首,即五十八 六十二,但却是他最富有独创性风格最成熟的作品,代表了海顿键盘风格的顶峰 特别是第六十二首奏鸣曲,是海顿奏鸣曲中最富有深刻意义和戏剧性的作品。

1 《D大调钢琴奏鸣曲》音乐技法分析

1.1呈示部(1-40)

呈示部由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构成。

主部(1-8) 为两个4小节平行句结构,第一乐句半终止在 大调的属和弦上,第二乐句完全结束在主和弦上,两乐句在和声上形成属与主的呼应,构成了方整乐段。

连接部(9-16) 此部分旋律转为低声部,右手配以分解和弦式的伴奏声部,调性保持在D大调上,但在第16小节和声落在V级和弦上,这为副部新调性的进入做好铺垫。

副部(17-34) 调性转入到主部调性的属关系大调——A大调上。前5小节右手声部以带有前倚音的四个十六分音符和一个八分音符的节奏型为主,音乐进行的动力性大大增强,而右手声部则以平行进行的三度叠置的音程为主,相互呼应。

结束部(35-40)音乐素材仍采用和弦音的分解式,以V7——I的和声进行为主,更加巩固调性的完整确立。

1.2展开部(41-56)

由中心部分和属准备两个部分构成,矛盾对比更加剧烈。音乐直接从A大调上开始,主题仍然是呈示部的旋律。通过采用副属和进行,使得主调的回归更加急切,最后停留在D大调的属七和铉上。

1.3再现部(61-103)

基本再现了呈示部的音乐内容,只是在副部再现时通过调性的变化使乐思进行了扩充,之后全曲调性回归到主调D大调上并圆满结束。

2 海顿《D大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意义与影响

海顿一生创作了52首钢琴奏鸣曲。这些曲目主要是为教学个人演奏而作,大多纯朴而稍显平庸。海顿最早的钢琴奏鸣曲的曲式结构的末乐章通常不使用快板形式,而是用小步舞曲来代替。后来,模仿了北德乐派大师巴赫的奏鸣曲,1771年写了豪放而略带伤感的《C大调钢琴奏鸣曲》,到了80年代海顿在旋律的风格与结构上又受到莫扎特的影响,并十分重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成就。《D大调钢琴奏鸣曲》是海顿所写钢琴奏鸣曲中最动人,最热情的作品,在技巧和艺术手法上更加成熟,堪称海顿古典奏鸣曲的范例,这首钢琴曲在容上表现了这一时期海顿的情感及生活态度,披露了作曲家的内心及其音乐观。第一乐章音乐较为理性,主题较为宏伟,曲调及情感丰富,主题材料鲜明,严格并富有逻辑,展开部在和声的变化下充满了动态感。

纵观海顿一生的音乐创作,他以平淡的形式表现出人性的崇高和伟大,以智慧和悟性应付了从巴洛克时期到古典时期音乐的转型,在追求古典音乐理性,平衡时,却没有失去本人鲜明的音乐个性。他的远见卓识,为后人搭起一座通向古典主义高潮和浪漫主义新路的桥梁,而其本身却是那样朴实无华。

参考文献:

[1]史小曼.古典与浪漫的碰撞——海顿奏鸣曲简评[J].价值工程,2010,(10).

[2]郝遇平.古典与浪漫的碰撞——海顿的钢琴奏鸣曲简评[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7,

(3).

[3]梁文光.海顿钢琴奏鸣曲作品特征与演奏要点[J].肇庆学院学报,2007,(4).

[4]王娟.演奏海顿钢琴奏鸣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音乐天地,2006,(6).

[5]徐东妮.海顿钢琴奏鸣曲浅析[J].艺术百家,2003,(2).

[6]朱雅芬.海顿的钢琴奏鸣曲[J].钢琴艺术,2002,(

2).

篇三:海顿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初探

海顿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Hob.XVI/52)

第一乐章演奏初探

系 别:音乐教育系

专 业:音乐学

专业方向:音乐教育

学生姓名:康潇月

学 号:07021032

指导教师:邓捷

完稿日期:2011年1月6日

目 录

内容摘要 ....................................................... 1

关键词 ......................................................... 1

一、海顿生平及海顿钢琴奏鸣曲概况 ............................... 2

二、《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简介及第一乐章简要分析 ...... 3

三、关于《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第一乐章的演奏 ................. 4

(一)节奏问题 .............................................. 4

(二)声部练习 ............................................. 5

(三)乐句的语态及发展 ...................................... 7

(四)难点片段练习 ......................................... 8

结语 ........................................................... 9

参考文献 ...................................................... 11

海顿钢琴奏鸣曲《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第一

乐章演奏初探

内容摘要: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大师,他的一生跨越了古典主义的形成到发展的几十年,作为古典乐派的奠基人,海顿有着“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室内乐之父”)、

g大调第一奏鸣曲海顿

“近代管弦乐之父”的美誉。在海顿的作品中,比较受关注的往往是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而他的钢琴奏鸣曲则经常被莫扎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光辉所遮盖,其实海顿的奏鸣曲不论是创作手法、演奏技巧,还是作品中反映出的作曲家的崇高人性,都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及研究的。文章首先对海顿的生平及《降E大调奏鸣曲》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重点从节奏、声部、乐句语气和难点片段练习四个方面分析了《降E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要点。力求准确的把握海顿音乐风格,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关键词:海顿 钢琴奏鸣曲 《降E大调奏鸣曲》

一、海顿生平及海顿钢琴奏鸣曲概况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出生于奥匈边境上的一个小镇罗劳,由于海顿的父母热爱音乐,所以他自小就受到了音乐的熏陶,七岁时进入维也纳斯蒂芬大教堂唱诗班,成为童声合唱团的成员,在这里,海顿获得了大量的音乐实践的机会,对他日后的音乐创作起了一定影响作用。变声期间被合唱团解雇后,他自学对位法,并且师从意大利作曲家和声乐教师波尔波拉学习作曲。1761—1790年,海顿为保罗·安东·埃斯特哈齐亲王工作,在艾森塔特担任乐长之职。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各类体裁的作品,并随着他的交响曲的发表而名声大噪。1791年,海顿应邀访问英国,在伦敦指挥音乐会并创作了很多新作品,如著名的12部《伦敦交响曲》等,都获得了很高的赞誉。晚年的海顿居住在维也纳,并继续为埃斯特哈齐家族服务,但他只需为一些重大的节庆创作音乐,其他大部分时间他都集中精力从事专业作曲。1809年5月,海顿在维也纳逝世。

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大师,他的一生跨越了古典主义的形成到发展的几十年,作为古典乐派的奠基人,海顿有着“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室内乐之父”)、“近代管弦乐之父”的美誉。他确立了古典奏鸣曲的基本创作规范,确立了弦乐四重奏及近代协奏曲的基本结构。海顿以毕生的精力写下了104部交响曲,84部弦乐四重奏,62首钢琴奏鸣曲和两部清唱剧,他的作品开创了新的音乐思想,是人类文化史上珍贵的音乐遗产。

在海顿的创作中,钢琴作品的数量并不算多,但其丰富的音乐内涵和独具特色的音乐个性,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海顿的奏鸣曲创作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早期(1700—1767),中期(1768—1780),晚期(1780以后)。早期:这一时期的19首奏鸣曲,大部分在维也纳创作,其大多为三乐章,各乐章调性统一,带有组曲式嬉游曲风格,主要创作目的是为在奥地利贵族聚会中增加娱乐气氛。这一时期的作品篇幅小,结构简单,音乐质朴。有些乐章中可以看到奏鸣曲快板曲式的胚胎状态,海顿后期大型作品中的很多表现手法也能从这些早期的作品中初见端倪。中期:这一时期,海顿受到了“狂飙运动”①的影响,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规模不断扩大,无论是作品的篇幅、结构,还是乐曲内部的调性、织体、音域、力度等方面都较以往有新的突破。这个时期,海顿的音乐逐渐深化,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晚期:这一时期,海顿已建立了他成熟的古典① 18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发源于德国资产阶级文学运动,因德国作家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

主义风格,每首奏鸣曲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体现出作曲家臻于完善的音乐表现手法。尤其是创作于1789—1794年间的最后五首奏鸣曲,更是代表了海顿键盘风格的巅峰水平。在这五首奏鸣曲中,海顿运用了多种不同的曲式,如奏鸣曲快板、双重变奏曲、歌曲形式的慢板乐章、回旋曲和回旋奏鸣曲式等。海顿在他整个创作年代所获得经验和技艺,在他晚期的作品中达到了顶点。

二.《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简介及第一乐章简要分析

《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创作于1794年,是海顿晚期的作品,它是海顿钢琴奏鸣曲中最长、最艰深的作品,也是流传较广的一首作品,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罗宾斯·兰登曾说:“《降E大调奏鸣》是海顿最伟大的钢琴奏鸣曲,也是十八世纪后半

②叶三部最有影响的钢琴奏鸣曲之一。”这首作品较海顿以往的钢琴奏鸣曲在曲调、形式、

技巧等方面都有所创新,他将精湛的作曲技法,大胆的和声以及恰到好处的抒情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使这首奏鸣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奏鸣曲共三个乐章,第一乐章较为欢快、壮丽,第二乐章则表现出了海顿以前从未有过的浪漫主义激情,音乐深沉而美丽,充满了优雅感,第三乐章幽默、风趣、富有活力。这里我们着重介绍第一乐章,第一乐章快板(Allegro),降E大调,4/4拍,奏鸣曲式,曲式结构如下:

这个乐章体现了海顿在探索大小调体系的可能性方面所做的努力,对于远关系调的运用,也显得很自由。乐曲以附点节奏的和弦开始,用节奏推动整个音型的前进,丰满的音响效果令人印象深刻。这个开头的主题单单在呈示部,便以主调与属调呈现两次,赋予整体以统一感,发展部在潜意识里,有种欲挣脱第一主题的力量,它不断的转变,而不再追求延续,其后大胆的和声进行,也值得一提。乐曲虽频繁转调,但所有的调性安排都有明确的目的,它作为线索,将松散的音乐素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层层② 另两部是莫扎特的《C小调奏鸣曲K457》和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OP13》

篇四: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No.62》的发展性变化

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No.62》的发展性变化

作者:毛蕊

来源:《艺术教育》2013年第05期

【内容摘要】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第一位大师的海顿,经历了维也纳古典乐派形成到兴盛的整个过程,成为后人研究古典主义音乐的首选对象之一。海顿一生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他的钢琴奏鸣曲更是独具音乐个性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 古典主义音乐 发展 变化

海顿的《降E大调奏鸣曲》是作者于1794年第二次出访英国时在伦敦完成的。18世纪90年代的伦敦,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由于新兴资产阶级的存在,出现了崭新的生活方式。新鲜的社会环境、丰富多彩的音乐生活、各种各样的音乐会给海顿留下了深刻印象。退休后,由封建宫廷艺术家变为自由创作的音乐家的海顿,心中充满无比的欢乐和获得自由后的激情。此时在新环境、新心情下的海顿,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去表达他所感受到的生活。这首奏鸣曲是海顿创作的最后一首奏鸣曲,较之中早期作品的创作技法,此首奏鸣曲以主题对比性更为成熟、乐章规模更趋扩大、展开部更为大胆的调性转化以及慢板乐章中渗入更多的抒情和浪漫性元素等特点,使其在海顿钢琴奏鸣曲中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一、主题的对比性更为成熟

海顿早中期的奏鸣曲两个主题对比不大,很多奏鸣曲主题的第二主题更像是从第一主题中演变而来,与其早中期作品相比,这首奏鸣曲则是对比性主题的典型案例。在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中主、副部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主部主题的性格是宽广、抒情的,副部主题则十分幽默、诙谐。在力度表情方面,主部主题是强(forte),厚重感较强,而副部则是弱(piano),非常轻巧略带跳跃感的。节奏上,主部主题是附点四分音符为主,副部主题以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为主,表现了更紧凑的节奏型。在旋律形态与走向方面,主部主题是长线条,平缓迂回上行;副部主题则是短句,跳跃和跑动式下行。这些差异显示出作曲家在奏鸣曲式中的主题对比手法已驾轻就熟。

二、乐章规模更趋扩大化

与早期奏鸣曲简单的、短小的篇幅相比,海顿在创作《降E大调奏鸣曲》中的乐章篇幅已发展到了一定规模。

据统计,《G大调奏鸣曲No.5》中第一乐章占全曲的28.91%,第二乐章占全曲37.95%,第三乐章占33.13%;《c小调奏鸣曲No.33》第一乐章占全曲31.34%,第二乐章占全曲21%,

第三乐章占全曲47.66%。《降E大调奏鸣曲No.62》第一乐章占全曲27.81%,第二乐章占全曲11.32%,第三乐章占全曲64.36%。由此可见,第三乐章在以逐渐扩大的趋势发展。No.33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小节数与No.5的全曲小节数差不多,而No.62第三乐章的小节数又与No.33奏鸣曲的全曲小节数差不多,这种篇章小节数的成倍递增,说明海顿奏鸣曲的内容承载和乐思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同时也显示出海顿越来越强的创作能力。

三、展开性段落更为大胆的调性转换

在奏鸣曲中,一些展开性段落中都会有一些相对自由、大胆的手法,特别是调性转换手法。海顿早期No.5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性段落在调性转换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三声中部在d小调开始,转到g小调结束,属于近关系转调;中期No.33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展开部虽然转了很多个调,但都是下属关系转调。经过三次下属调的转换,通过同名大小调的转换转回G大调准备再现。由此可见,这个展开部也属近关系转调。而《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展开部的调性转换却富有戏剧性的变化,织出了一张极复杂、错综的调性关系网。展开部从降E的远关系G大调上开始发展并逐渐通过下属关系转调C调、再到C调的下属关系F,又转到F的关系小调d、然后转到F的下属关系降B大调,又到关系小调g,接着又到g小调的下属c小调、最后是转到c小调的关系大调降E大调的下属调降A大调上。这一过程主要是下属调转换中夹着关系大小调的转换,但之后转到G就属远关系了,且是上行二度的远关系转调,G-A-b-降B于再现部回到降E大调上。第一乐章中展开部调性的转换突破了古典主义时期近关系转调的习惯,使整个乐章充满戏剧性色彩。

四、渗入更多浪漫气息和情感元素

在这首奏鸣曲中,海顿从原先的器乐化音调走向了歌唱性的旋律。情感性元素与浪漫气息已初露端倪。

在第二乐章中,主题的歌唱性非常鲜明:

Adagio的速度像是在缓缓地诉说着一个故事。每个小节都是从小二度关系的复附点节奏开始,在前两小节模进性的变化后,和声排列忽然开放,主题在高八度连续强化了富于弹性的复附点节奏,最后在双音级进的大幅度下行中,轻盈地走向归宿,形成了情感起伏颇大,但气息甚为连贯的歌唱性旋律。体现出易记、易唱、充满内涵且富于特性的浪漫化旋律特征。 在通常被认为是比较平缓、抒情的第二乐章中,不但体现出更为歌唱性的旋律,还体现出一些戏剧性元素。如,音乐前后的强弱对比、旋律的起伏之大等比比皆是。在第27小节处可以看到,右手从八度的上下分解逐级递减至四度的上下分解;在第10小节处,从ff很强的力度,突然骤变到dim的弱处理。这种夸张的力度对比,跌宕起伏的情绪变化,显示出更为大胆的浪漫气息。

在该乐章中,并不像人们想象的平和、飘逸、徐缓,其中还有一些采用大量的华彩句和装?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艏踊ǖ认肪缧允址ǎ逑至硕缘诙终麓呈址ǖ哪承┩黄疲拐隼终赂挥心诤投饲楦小?/p>

结语

《降E大调奏鸣曲》是18世纪后半叶3部最有影响的奏鸣曲之一,它展现了海顿在创作方面的才华,是海顿最伟大的、流传最广的钢琴奏鸣曲。海顿将各种创作技巧熟练地运用到奏鸣曲的创作实践中,使这首奏鸣曲具有极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创作风格,为钢琴奏鸣曲的开拓与创新及后世钢琴音乐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萌.海顿和他的钢琴奏鸣曲[J].钢琴艺术,2009(5).

[2]初晓睿.试论海顿《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J].乐府新声,2007(1).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2011级音乐鉴赏与评论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贺秀梅)

篇五: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的文本分析与演奏风格初探

贵州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的文本分析与演奏风格初探 姓名:梅雅洁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钢琴教学法 指导教师:邹逢时

20090415 摘 要 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之一。在交响乐、弦乐四重奏的创作方面,他首先确立了四个乐章的组合原则和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的配器原则,还确定了奏鸣曲的曲式原则,这些成就使他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者,是世人公认的“海顿爸爸”、“交响乐之父”和 “弦乐四重奏奠基人”。关于海顿音乐作品的研究,人们更多地关注其交响乐、弦乐四重奏,而钢琴奏鸣曲的研究却显得有些薄弱。本文以《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49)的文本作为分析基础,从钢琴演绎的角度迸一步研究如何恰当地表现作品的精神内涵,对海顿晚期音乐中的旋律、和声特征、节奏、装饰音等一系列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与归纳,较深入地研究了海顿晚期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 《降E大调奏鸣曲》是十八世纪后半叶五部最有影响的奏鸣曲之一,它展现了海顿在键盘创作方面的所有努力和才华,是海顿最伟大的钢琴奏鸣曲之一。通过对《降E大调奏鸣曲》的文本分析研究,不仅对演奏者从不同的角度演绎这首作品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同时,也为研究海顿晚期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点和演奏风格提供了新的思路。关键词:海顿;钢琴奏鸣曲;古典主义;晚期;文本;演奏风格 ABSTRA

CT Franz Joseph Haydn is one of the Vienna classical famouscomposers.In the creation aspect of symphony and stringquartet,he had first establ ished the principle which fourmovements combination and the symphony orchestra establishment,but also had determined the principle of sonata form,theseachievements caused him to become founder of Vienna classica

l.Haydn i s cal l ed?“papa Haydn??。?。father of the symphony??and “father of the string quartet”.About Haydn music workresearch,people more paid attent ion to symphony and stringquartet,but research on piano sonata actually appears somewhatweakly.This arti

cle takes “Sonata in E—flatMajor??(Hob.XVI/49)the bas i s of analys i s,explain how toexpress the meaning of works appeared more properly and serialissues such as melody,ornament,harmony,rhythm in Haydn?Slater works.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biography of Haydnand the music work.Second chapter simply analyses Haydn?Ssonata from stages as wel l as creat ion.Third chapter in detai lintroduces?。Sonata in E-flat Major?4 creat ion background andthe edition spread.Fourth chapter Fifth chapter from speed,dynamics,touch,pedal,ornament and SO on,thoroughly studiesperformance genre of Haydn?S late period p

iano sonata.Theconclusion makes the brief outline to the article research. ?。Sonata in E-flat Major?4 is one of five most influentialsonatas in the late eighteenth century,it has unfolded al 1endeavor and talent of Haydn in keyboard creat ion aspect,i sthe greatest piano sonata。Through“Sonata in E-flat Major??different edition comparison,not only have very strong theorysignificance and practice significance to deduce this work fromdifferent angle,simultaneously,but also for studies creationcharacteri st i c and performance genre of Haydn?S late periodpiano sonata provides new mentality.Key words:Haydn;

Piano sonata;Classical ism;Later period; Text:Performance style II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贵州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贵州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引 言 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大师,他的创作标志着古典主义风格高峰期的到来。海顿常被世人称为“交响曲之父”,虽然交响曲、弦乐四重奏以及钢琴奏鸣曲在海顿之前已有许多作曲家开始进行创作,但是海顿的创作将这些题材推进为高度发展的古典主义风格范式,他在这些领域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精神财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