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绥德千狮桥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9:28:25 体裁作文
绥德千狮桥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千狮桥

千狮桥——Lions Group bridge -- in different poses and with different expressions

坐落在绥德县城内无定河上的千狮桥始建于1987年,桥长300余米,因桥上两边护栏柱上及桥两端凉亭周围共有1008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石刻狮子而得名。

This lions bridge is located in the Wuding River in Suide County was built in 1987, is about 300 meters. Just because on both bridge sides and both ends of the bridge,pavilions around, in the guardrail columna total of 1008 different demeanor, vivid likeness of stone lions group.So named it as lions group bridge.

这里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石刻狮群,因而千狮桥成了绥德县一处标志性建筑。也是210国道西安-----包头段的咽喉之地。

It is the most amount stone lions,currently. So lions group bridge became a landmark building in Suide County,also the importent throat of the State Road 210 from Xi'an to Baotou section.

干狮桥上的石狮子大到丈余,小到二三寸。重达三十吨,轻到百十克。桥上石狮子千姿百态,站、走、蹲、卧、爬、滚、腾、跃、吻、抱等无一雷同。石狮子不仅追求形似,更追求神似,它们的内心世界十分丰富,不仅有喜怒哀乐,还有贪玩的、警觉的、好斗的、驯服的、机敏的、贪婪的、虚怀若谷的。

Stone lions'size for big as several feet or small only two or three inches in Lions Group Bridge. And it's weighs may from a hundred grams to thirty tons. Stone lions in different poses and demeanor, standing, walking, crouching, crouching, climbing, rolling, soaring, kissing, hugging, without a similar. Stone lions are not only the pursuit of similar morphology, but also more spirit, their inner world is very rich, is not only the passions as joy, anger, sadness, joy, but playful, alert, aggressive, docile, clever, greedy, very modest.

千狮桥的娃娃石狮天真活泼,嬉皮笑脸;青年石狮亲密无间,象一对难舍的恋人;壮年石狮忍辱负重,发愤图强;老年石狮历经沧桑,悟得人生真谛。公狮满身豪气、霸气,母狮无微不至呵护幼狮,体现出了人世间伟大的母爱。

On the Lions group bridge,it also showed some difference from different age of lions.

Baby lions innocent and lively, grinning; The young lions close, like a pair of her lover;

The middle-aged lions swallow humiliation and bear a heavy load, to strive for progress with determination; The old lions has experienced vicissitudes of life, realized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 Males with pride, domineering, Female cub meticulous care of the cubs, reflects the great maternal love in the world.

雕刻师们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爱都奉献给了自己刀下的艺术品,大小石狮陡生“势”态。双双眼睛成了石狮心灵的窗口。根根鬓发栩栩如生。母狮口中石球光滑玲珑,滚动自如,如敲玲叩玉,堪称一绝。石狮身上的一刀一錾皆注入了雕刻师的智慧、汗水和爱心。座座石狮都成了艺术精品。

The sculptors put all their effort and love for his sword and art. Lions, big or small, brighten us. And the heart window became a lions' punchline. Each root hair true to life likeness. In the mouth of a female is stone ball, smooth and rolling freely, such as knock the bell or jade, is known as the unique. Every sword and chisel on the lions is injected into the sculptor's wisdom, sweat and love. Every lions has become a fine art.

千狮桥石狮虽多,但每一幅作品都有一个故事,都有一个主题,都是贴近社会生活的艺术品。如、《母子情深》、《童言无欺》、《风华正茂》、《如鱼似水》、《激流永进》、《深思熟虑》、《喜迎曙光》......这不是一群庞大的石雕艺术品,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好人间,人们真情的眼泪和爱的喜悦都刻在千只石狮子上,绥德男子汉广阔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都刻在千只石

狮子上,一部勇于开拓的创业 史都刻在千只石狮子上,几千年黄土文化的精髓都张扬在千只狮了。

A variety of stone lions on the Lions group bridge, but each one has a story, there is a theme,is to the social life of art. Such as," Mother love"," Children without deceit"," life's full flowering" ," intimate"," chew the cud", "greet the dawn", "over in one's mind" ... This is not a massive stone carving art, but a wonderful world of a riot of colours, people real tears with joy and love are all carved on thousands of stone lions, and Suide man of broad mind and lofty aspirations are engraved in a stone lions, a courage pioneering history are engraved in stone lions, thousands of years of essence in loess and culture all feature in the lions group bridge.

据记载,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开始,这里的石刻就比较盛行。1952年第一批汉代画像石出土,绥德陆续挖掘出几百块汉画像石。绥德汉画像石与全国仅有的其他几个地方的画像石相比,不光是数量多,石雕内容也相当广泛,被称为是石质史书,绥德石匠自古至今都十分有名。 在很大方面要归功于这里的一种石头。

According to the record, from two thousand years ago in the Han Dynasty, stone carving is more prevalent here. In 1952 the first batch of the Han portrait stone excavated, Suide excavated several hundred pieces of stone relief of Han dynasty. Suide Han portrait stone compared with a few portrait stone in other places , not only the quantity is most, stone content is quite extensive, known as stone masons in Suide history, since ancient times are very famous. In the largely aspect attributed to the stone.

“绥德县境内盛产一种淡蓝色的沙岩石,当然的老百姓把它叫兰石,这种石料石质柔软细质,极于雕刻,绥德石雕最早期是制作一些石器的生活用品,再后来是作为祖宗神灵庙堂的祭祀用品,再到后来,绥德石雕专门制作石雕美术工艺。”

" Suide county is rich in a sand rock, colored pale blue, of course, people call it the blue stone, the quality of the stone is fine, soft and delicate matter, extremely easy to engraved, Suide stone carving in the most early time is just making some stone live supplies, and later as the ancestral spirits Temple ritual supplies, and later, Suide stone became a specialized production of stone carving art craft."

在绥德,石雕被认为是男人的艺术,这种艺术不仅延续了绥德石雕的传统。还表现着绥德汉子的聪明才智。

In Suide, stone carving is considered as a man's art, the art is not only the continuation the tradition of Suide stone carving . Also the performance of one's ability and cleverness in a Suide man.

篇二:绥德

绥 德 掠 影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中人。

唐·陈陶 《陇西行》

“无定河”这条承载了多少鲜血和泪水的河流现在就在我的眼前,滔滔的河水不是很急,水很浑,色黄。我是站在绥德的千狮桥上看无定河的。

来绥德很突然,是从柳林送一位友人由此搭火车回陕西泾阳老家而来,那天天气也不好,但可以拍照。。

由于在陕西工作多年,对绥德多少有些了解,印象最深的就是陕西流行的四句话: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瓦窑堡的石板,清涧的炭。主要是讲陕北的特色和特产,前两句说的是人,后两句说的是物,这前两句在全国来说不多见也,可见这二处的男女可能的确不同凡响,也足以说明这块水土的不凡了。后来和陕北的人接触多了,感到陕北人讲话有些绵软细腻,不像是北方人的样子,再听陕北的民歌,又是男声总是那样的高吭豪放,而女声却又如此委婉 绵,对比之大正是少见,难道是无定河水特殊功能,真不能理解。后来在高建群先生的《最后一个匈奴》中见到清代王芬所写的《七笔勾》,把陕北说得一无是处,更是一头雾水。此行不知能否解开心中之谜团。

进入绥德的第一感觉是石雕,印象最深的也是石雕,石质多为灰白色,深浅不一,多为浅浮雕,也有深雕和透雕,雕工精细,线条流

畅、灵动,布局严谨,边角打磨,底色处理均到位。可谓是美仑美奂,我要拍那些墓碑,而同行的朋友认为不吉利不让拍只好作罢。其缺点就是模仿多,创作少,花饰有些繁复,人物、动物少。其最突出就是就这里的“千狮桥”了,绥德人为特出本地的特产,在穿过市区的无定河上仿北京芦定桥也建了一座“千狮桥”,每个桥栏杆上必雕一狮,所雕之狮无一雷同,其中不乏精品,但也有比较粗糙之作,而且在创作风格上差异很大,还是难比芦沟桥的,可惜的很。

绥德的市容则完全是黄土高原的风格,市内的地表建筑均是解放后的,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建造的,其中层叠的窑洞其他地方并不多见,所以特照下来,以飨各位,这些东西越来越少了。

在县城的中心立一武将雕像一尊,近前才知道是北宋名将韩世忠,就是为岳飞痛骂秦桧的那人。据其下碑文介绍他原来冰是此地人。前段时间见一篇文章把他说成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嫖客。实在是大不敬,算是对英雄人格的一种污辱,韩世忠、梁红玉夫妇为民族所作的贡献我们可抛开不说,说他们俩那执着的爱情千古以来也不多见,要知道那时正是“朱程理学”刚盛行之时,韩世忠作为一个战争年代里将军、一个军界的明日之星,能不三妻四妾已是不易,何况还要冲破门第观念娶一个坊间女子,更有甚者,在大功告成之后还能再守糟糠,试问千古男儿几人能为之?再说梁红玉,一个草根阶层的女子,沦落风尘,最后能成为威震敌胆的将军,其间要作出多大的努力和抵抗市俗压力的坚定信心,试问往来奇女子何人能做到?

其实还有一个人和绥德有很大的关系,就是明末的农民起义领

袖、大顺皇帝李自成,为什么绥德人不给他立碑,我猜想原因可有有二点:一是他的地位有取巧之嫌,李自成能成为领袖和他岳父高迎祥有很大的关系。他是在高迎祥死后得的现成。二是他在北京称帝后的所作所为与绥德人朴素的传统伦理观相悖,认为他有点对不起夫人高兰英。看来做人是要作出牺牲的,不然很难做好那一撇一捺的。

回来通过了解才知道,其实绥德历史上的名人很多的,如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南巡途中,而后丞相李斯与中车府令赵高下伪诏逼令在此地的太子扶苏与大将军蒙恬自刭。扶苏死后葬于城内疏属山巅。城南卢家湾有一泉,相传就是扶苏屈死之处。传说扶苏被逼自杀死后,将士哭声震天,山河同悲,那泉水也呜咽起来,故名“呜咽泉”。迄今泉水涵滴,如泣如诉。泉旁石刻壁立,其间唐代诗人胡曾的《杀子谷》最为感人:“举国贤良尽泪垂,扶苏屈死戍边时;至今谷口泉呜咽,犹是当年恨李斯。”

蒙恬死后,葬于绥德城西的等子坪(现在绥德县一中内),与扶苏墓遥相对望。墓冢于平地突兀而起,巍然高耸,相传是秦军三十万将士怀愤含泪用战袍衣襟与头盔兜来黄土堆集而成。

传说三国吕布亦是此地人,近代有杜聿铭将军,李鼎铭先生都是此地人。

篇三:家乡文化调查——陕北榆林绥德文化调查

家乡文化调查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文化调查纪实

绥德县简介

绥德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东南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境内有龙山文化遗址、蒙恬墓等旅游景点,资源丰富。

我们县地处黄土高原,梁峁交错,沟壑纵横,道路崎岖,举步维艰,交通运输甚为不便。由于自然环境的制约,解放以前居民外出,普遍步行,只有极少数官宦富户才有条件骑马、坐轿或乘坐“驾窝子”。平民百姓只有结婚嫁娶,迎人送亲妇女和新娘才可骑毛驴或坐轿,平日出行,与骑马坐轿无缘。物资运输,完全依赖担挑、肩扛、畜驮、人背。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绥德交通运输迅猛发展,骑马坐轿和畜驮肩扛已成为过去的历史。

绥德民众喜好社交,亲朋、邻里之间喜欢相互往来,串门走访。俗话说:“亲戚越走越亲,邻里越串越近”。旧时,中青年男子有“捏拜识”(结拜兄弟)、女子有“拜干姊妹”的习俗,以示同胞兄弟,手足情深。对于外来之人,绥德人民一般能以礼相待,和睦共处。重感情、好义举,尊老爱幼,善待他人,公平交易,不欺不诈,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是绥德人民传统的美德。

绥德拥有以扶苏、蒙恬以及汉画像石为代表的秦汉文化,以韩世忠等为代表的宋代文化,以三五九旅、三十里铺为代表的边区文化,以党氏庄园、虎墕、义合、郭家沟等为代表的城堡窑洞文化,以绥德小吃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唢呐为代表的表演艺术文化等等,这些文化的时代典型代表性强、品位高,在全国独一无二,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它能弘扬爱国民族精神,展示边塞文化、边区文化、黄土文化等多元文化风采和魅力,这些都是把绥德打造成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物质基础。下面我将重点介绍一下我们县的主要文化产业。

绥德的饮食文化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不仅是人,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恐怕差异更大。

我们绥德的小吃在陕北可

是最有名的。陕北的农作

物主要有:苦菜、白菜、

苜蓿、谷子和糜子、玉米

等;传统的陕北饮食,在

用料上极其讲究,讲究素

荤搭配,粗粮细作;在烹

制技术上,烧、烤、炸、

炒、蒸、煮、熬、炖、涮、

烩、煎、扒、焖、拌等工艺交替使用,制作过程精到细致,以求达到色、香、味俱全的境界,其中以熬,炖,烩为主要的烹饪方法。

绥德民间的各种饭菜,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即家常便饭、节日饮食和各种风味小吃。所谓的家常便饭,也就是老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居家过日子所用的饮食,即平常吃的食物,这种饮食制作简单、实惠方便,通常吃的蒸馍馍、熬稀饭、揪面片、等就属于这一类。节日饮食,就是绥德民间饮食中的一些上品美味,它制作精良,而又独具风味,一般在过节时会享用,但在特定的节日外,还可以用来款待亲朋好友,像油

饺子、猪肉和羊肉。除了以

外,在绥德饮食文化中,还

所谓的风味小吃,这些风味

表着绥德的地域特色;像羊

碗托、凉面、黑愣愣、黑粉、

这些不同特色的风味小吃,更是陕北饮

精华之作。 糕、烩菜、八碗、上两种饭食包括有一种小吃常常代杂碎、油旋、抿夹、黄馍馍等。食文化中的一些难得的

绥德的石雕文化

绥德县的石雕艺术源远流长,历史久远。改革开放以来,绥德的能工巧匠继承和发扬了古老的石雕艺术,使绥德石雕文化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县域经济中的新的增长点。

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我县石雕的正宗。我们镇出产的石头色泽青灰、柔润细腻,是石雕的理想料石。从明末起,我们镇的农民就以采石为业,靠雕石谋生。这里勤劳智慧

圆雕、阳刻、线刻

法,雕刻出

古今人物、

和十二生

石磨等上

尤其是石

挥的淋漓

造极。有立

蹲于桥头

门狮、坐于的人民采用镂空、阴刻、并用的手狮、龙、凤、石砚、烟缸肖、石碾、百个品种。狮雕刻,发尽致、登峰于庙门狮、狮、站于院栏杆头狮、摆于炕头狮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故享有“石狮故乡”、“石狮王国”的美誉。石雕厂房建在210国道两旁,被称为“没有围墙的石雕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石雕产品誉满全国,远销日、美、英、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1986年,文化馆征集的230尊炕头石狮在北京美术馆展出,引起了轰动,被专家称为“母体的艺术”、“众艺之源”。这次展出为我们县石雕事业发展带来机遇,此后,一批优秀石雕工匠蜂拥而起,兴业办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之“绥德石雕”名扬四海,促进了我们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新建和改建了“千狮桥”、“龙凤桥”、“龙狮桥”、子长龙虎山公园等石雕工程项目,2003年,我们县实施城镇带动战略以来,再次将这一独具特色的民间石雕工艺得以发展,新建的“天下第一石牌楼”、“巨型五龙柱”、“石版画长廊”等石雕建筑,集千百年来陕北石雕工艺之大成,其独特造型,精湛工艺皆令中外游人叹为观止。2004年,我们县被省文化厅授予“石雕之乡”。

绥德的唢呐文化

在黄土高原上,唢呐一奏响《将军令》,山里、洼里、沟里就沸腾了,绥德汉那高昂、激扬、雄宏的英雄气慨尽情地渲泄在热烈、明快的《将军令》旋律中。多少年来,黄土高原的人民群众离不开唢呐文化、唢呐文化也离不开黄土高原的人民群众。

绥德唢呐文化在民歌小

调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唢

呐乐曲十分丰富、优美,《下

江南》、《南瓜蔓》、《刮地风》

等民歌成了绥德唢呐的传统

曲目,《蓝花花》、《三十里铺》、

《高楼万丈平地起》、《东方

红》等民歌也极大地丰富了

绥德唢呐乐曲。戏剧曲牌是

绥德唢呐文化的又一条支流,《凡凡六》、《摆场》中有碗碗腔的曲牌,《海上风》、《磕瓜子》是从晋剧中借来的;《千声佛》等是佛道音乐在唢呐文化中的活用??

绥德唢呐文化有热烈、粗犷的,有细腻、清新、婉丽的;有喜庆、吉祥的《将军令》,有哀婉低沉的《粉红莲》,有活泼俏皮的《急毛猴》,还有甜蜜浪漫的《纤夫的爱》??《将军令》也叫大摆队。绥德流水板的《大摆队》竟有12种之多,成了麻胜高、常文岗、田启华、晋文华、李珍春、侠名??的得意之作。《粉红莲》是一首哀乐曲,也有大来头,红军英雄刘子丹牺牲了,下葬时,唢呐艺人吹奏《粉红莲》祭悼这位黄土地优秀的儿子,其时,白云遏步、河水呜咽、青山低垂、红军将士和当地老百姓无不流泪。《粉红莲》沾了英雄的大光,迅速在黄土高原流传开来。还有人说人民音乐家刘炽在米脂采风时,《粉红莲》震撼了他的心灵,他将《粉红莲》改编为多种民族乐器合奏曲。《上甘岭》电影中,曾奏《粉红莲》悼念牺牲了的英雄,以后成了国家的正式哀乐。《绥德唢呐音乐》中收入唢呐曲牌近八百首,散落在民间还有很多。我们绥德的唢呐音乐是一条活水,是一条大河。

有了活水,有了大河就会养大鱼。绥德的唢呐文化活水河就养了一批大鱼,冯光临、马生祥、李长春、王恩、郝永发、晋文化、常文州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六七十年代的赵英武、刘汉玉、赵国斌、赵世和、刘德义、袁久岗也深受群众欢迎。八九十年代唢呐演奏家更多更活跃了,赵虎、刘雄弟兄、马祥等人迅速脱颖而出。这些历代唢呐演奏家各有绝活,技压群雄,

冯光临一支喇叭吹奏秦腔、晋剧、陕北碗碗腔、

陕北道情??他吹遍绥德、米脂、吹到山西,吹

到大长安,成了陕西省歌舞团的著名演奏员,《保

卫黄河》等是他的代表作。马生祥不仅是“头吹”,

而且团结了著名的李长春、王恩、晋文化、常文

州等唢呐演奏家,成了弘扬绥德唢呐文化的领军

人物。1955年,他和王恩、麻胜高、常文州等荣

获陕西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甲等奖。他改编和领奏

的《蓝花花》、《三十里铺》在纪录影片《鲜花朵朵》中留下了骄人的镜头。李长春不仅唢呐吹得好、名震榆林地区,而且改革了绥德传统的唢呐制作工艺,改革后的绥德大唢呐好看、好听、声音传的远,为绥德唢呐文化立了大功。刘子德的唢呐体现了绥德汉的那种威武、豪迈、粗犷的英雄气慨,他一吹唢呐就惊天动地、热烈奔放,深受绥、清、吴三县群众的钦佩和欢迎。他是唢呐音乐的活字典,为绥德唢呐音乐留下一百多首宝贵的乐曲。

绥德唢呐从五十年代起,在榆林市、陕西省的文艺会演中多次夺得头彩,在电视、电影荧屏中(如《人生》)大放光彩,在陕西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中央音乐学院的艺术殿堂上大出风头,绥德刘雄弟兄把唢呐吹到法国、荷兰、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1999年,99名绥德汉登上黄土高坡,登上陕西电视台《九十九个春天》的春节文艺晚会,排出99队列,蹲、站、走、扭,声势如春雷轰鸣、万马奔腾、壶口瀑布怒吼,把绥德汉的形象呈现在国内广大的观众面前,把陕北唢呐艺术推向极致,迎来了新世纪的春天。

篇四:绥德石雕艺术

绥德石雕艺术

传统的榆林大地上,土多,沙多,石头也多。土多,生长出土窑洞;沙多,疯狂成大沙漠;石多,便孕育出石雕艺术。

榆林的石雕之乡在绥德。历经秦汉唐宋,于明清时期,绥德古城内遗留的人文景观、摩崖石刻以及民间广泛流传的石雕艺术品就更是不胜枚举。诸如秦时扶苏监军驻绥时“太子府”遗址,“赏月台”遗址、扶苏屈死于城南二里许的卢家湾,遂有呜咽泉景观和疏属山巅的扶苏墓、扶苏祠等景观;“晋溪洞”“龙洞清流”“天下名州”等摩崖石刻;以及民间老乡家保锁娃娃的炕头石狮狮,与那些深埋墓葬而被挖掘出土的东汉画像石,足以证明石雕艺术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勤劳智慧的绥德人,凭借着得天独厚、天然优质的山石资源和精湛的技术力量,打造出了石文化的过去和现在,开拓了石雕工艺的新天地。一支数以千计万计的石匠队伍,为省内外城乡建设打造出了光彩夺目的雄伟建筑和斑斓绚丽的石雕艺术品,而且,经绥德工匠所雕刻的石狮子已漂洋过海,远销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由此,绥德有“石狮故乡”,“石狮王国”等美称。

绥德石狮是这块黄上地上的文化和经济的象征。“狮”文化在名州文库中应属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那威严高大,置于庙堂高山的镇山狮,还是珍藏炕头,扶正祛邪的炕头狮,都以其显明的个性特征,独特的造型意象和大胆夸张,粗细结合,自然而浑朴的雕刻技法,赢得了世人的赞誉、专家们的称道。绥德石狮雕凿自然、随便,不受约束,神态生动,妙趣横生。有的天真烂漫,一副稚气,活象顽皮的孩子;有的憨厚老实如同陕北老农;有的稳重安详、温顺可亲好似慈母;有的刚健威严如同勇士。北京的评论家指出:“绥德石狮有一种大匠气概。表现了生活中最可爱、最生动的一种神韵,是真正的写意传统,纯正的民族特色”。在这块贫穷、干旱、生态环境极为恶劣的黄土地上,绥德汉创造的隶属中华民族艺术本源的石雕艺术,凝聚了真正的写意传统、纯正的民族特色。它充分体现了黄土高原那种浑厚、纯朴的气质,具有浓郁的泥土芳香。在创作方法上随意、大胆、粗扩、泼辣、大气磅礴,并采用圆雕、浮雕、镂空、阴刻、阳刻、线刻并用等手法,线刻中阴线与阳线灵活多变,真可谓神能人石,石能传神。绥德炕头石狮中的两面狮,绝对是立体派的东西,毕加索探索了一辈子的立体派,在绥德的民间则随处可见,绥德被誉称为“石雕之乡” 当之无愧!

社会和人生的风格画都在绥德汉子的石雕艺术上放大或缩小。他们精雕细刻的手艺和传统古典的审美情趣,在以下几处建筑物上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展现。千狮桥——千狮桥横跨

在无定河南北两岸,因桥身两侧站立着神态各异的1008只大小不一的石狮子而传名。这里是榆林石雕艺术的长廊,也是“天下名州”绥德城的标志。

天下第一石牌楼——天下第一石牌楼矗立在210国道进入绥德县城的南端,是中国最大的石结构牌楼,其间的时刻工艺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

永乐大道石刻长廊——永乐大道石刻长廊石雕刻在1680米长的永乐大道上的一幅石刻长卷,集中展现了黄土地上古朴的民俗风情和文化、文物景观,榆林信天游中的经典也跃然其上。有观者叹曰:走了永乐大道,就了解了黄土文化。

四十里铺石雕群——四十里铺在210国道上,国道两旁,布满生意兴隆的石雕作坊。地上立着龙柱,蹲着石虎,站着石人石佛。其中最大最常见的则是石狮子。这里的石狮子享誉海内外。

绥德石雕艺术是“绥德汉”情感的一种宣泄,是绥德男人的一种艺术。他凝结着“绥德汉”纯朴、直率、顽强拼搏的品格;也象征着绥德男人高大、英威、彪悍的气质;更能体现绥德汉那种英勇顽强、不屈不挠、顶天立地、与时俱进的精神。所以,从古至今绥德的石雕工匠们,以明快简括的刀法,大胆随意的想象和

绥德千狮桥作文

自然娴熟的雕刻技术,雕出了绥德汉五彩斑斓的情感世界。无论是雕刻的人物、山水、花草、禽、 兽等工艺品,还是雕刻的石狮、龙柱或石牌坊等大型建筑物;亦不管是从地下挖掘出的的汉画像石,还是世代相传珍藏在老乡家炕头的石狮子,都发展了传统的石雕技术,使其继承、再造了石雕的新意。

绥德石雕艺术,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大胆开拓创新的精神,用象征、含蓄、寓意深刻的笔触,古朴粗犷的笔触,精雕细刻的刀法和博大磅礴的气势,为全世界所瞩目。他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是很高的,它对我们研究人文学、民俗学、历史学、民族学、东方美学乃至世界美学都有很高的价值。

篇五:榆林市有效教学绥德现场会解说词(1)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上午好!我叫 ,是 ,很高兴今天跟大家认识。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绥德。下面我将绥德县情、沿途景观和即将要去参观的学校作一简要介绍:

绥德简介

绥德县位于榆林市东南部,面积:1878平方公里,人口36.5万人。地处210、307两条国道的交汇点,是连接陕、晋、宁、蒙四省的交通枢纽。绥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陕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被称为历史文物“三大宝”的扶苏墓、蒙恬墓和汉画群,有居陕北馆藏之最的商周青铜器,有革命领袖毛泽东转战陕北时居住过的遗址和抗大分校旧址。历史上昭君出塞、文姬归汉、汉武巡边都从这里经过。绥德古有“天下名州”,今有“文化之乡”的美称,具有浓厚的黄土高原文化特色,民间文化艺术极为丰富,有陕北民歌、绥德唢呐、民间社火、剪纸、刺绣、石雕等。绥德是陕北地区唯一的一个“全国文化先进县”。

千狮桥

前面是南宋朝名将、抗金英雄韩世忠的雕像,雕像正前方就是绥德有名的千狮桥。

千狮桥始建于1987年,桥长300多米,因桥上两边护栏柱上及桥两端凉亭周围共有1008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石刻狮子而得名。这里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石刻狮群,因而千狮桥成了绥德县的一处标志性建筑。

桥上石狮子千姿百态,站、走、蹲、卧、爬??形态各异,无一雷同。可以说,座座石狮都是艺术精品。在绥德,石雕被认为是男人的艺术,这种艺术不仅延续了绥德石雕的传统,还表现着绥德汉子的聪明才智。

今天我们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先到江德小学观摩集体备课的现场展示,观看第三小学的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改革,再到辛店中学观摩“6+1”课堂教学改革。

江德小学从04年开始施行集体备课活动,至今已有六七年了,经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集体备课流程:“个体初备——集思广益——二次备课——教后反思”。今天我们还将现场观摩他们集体备课的全过程。

第三小学从05年开始提出了“加大作业改革力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创新,在作业中收获”的工作思路。历经五年的探索、实践与研究,两

年的推广与普及,他们在作业改革既减轻了学生的?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蹈旱#旨跚崃私淌Φ墓ぷ餮沽Γ锏搅思醺禾嶂收У哪康模棺饕瞪杓朴肫兰鄹涌蒲Щ⒍嘣⑷の痘?/p>

辛店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从08年开始,经过反复听课、讨论、实践,确定了“6+1”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即“六个学习环节加一条主线”的教学模式。“六个学习环节”是指课前预习、依标自学、互动交流、小组展示、质疑探究和达标检测。“一条主线”是指教师导学贯穿始终。今天,我们将到辛店中学去观摩“6+1”模式的课堂教学。

龙凤桥

龙凤桥原称 “十九洞大桥”,建于民国年间,距今近100年历史,桥长238米。 2009年进行了美化改造,它也是体现我县石雕文化的标志性建筑。桥东头有具有绥德特色的石崖碑刻,它为我县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