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什么要留清白在人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7:20:43 作文素材
什么要留清白在人间作文素材

篇一:要留清白在人间论文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问题的提出

每当耳畔响起《蝴蝶》的旋律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那段缠绵而动人的唯美爱情故事。但是在这令无数人为之倾洒热泪的故事里,存在着不符合事实的因素:梁山伯原来是明朝人,而祝英台是南北朝人,怎么会铸就一出发生在晋代的爱情悲剧呢?这也许是文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美好愿望的表现,是文人的杜撰。它最终是让闻者洒一把同情泪,让中国文坛多了一出经典民间爱情悲剧,让乐坛、影视界等多一个创作素材。然而,现如今,背离史实的错误却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大量出现,强烈冲击着我们的视听,一时间让这些中学生们在学习语文,尤其是在学习历史时倍感吃力。针对这种现象,我对周边的部分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

二、 探究的目的

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传播媒介,不但给人们以休闲娱乐的享受,而且还给人们以知识的传授和普及。优秀的影视作品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扩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但如今许多的影视作品打着“正剧”之名,传播错误的史实,并且向观看者宣扬消极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重毒害了社会文化,给求知欲旺盛而思想未成熟的中学生带来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所以,我做这个调查报告主要是希望有关部门充分重视影视作品中的错误史实对中学生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让中

学生们在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媒体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探究的过程

(一)问卷调查(附录一)

对象:文园中学初一年级的100名学生

(二)寻找史实错误

1、前不久新版《红楼梦》在湖南卫视火热地上映。片子一经播出便引来细心观众,尤其是红学家的非议,当之无愧地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片中有这样一处细节:元妃薨逝的次日,皇帝降下圣旨。可在太监宣读圣旨时却提及了元妃的谥号——贤淑。谥号是旧时帝王将相、皇后嫔妃、贵族名流死后为避名讳,或别生死,由别人取的。元妃的谥号得等皇帝斟酌一段时间之后,才会颁布下来。可此处,圣旨里却直接出现了谥号!难道是这圣旨能够未卜先知?

2、新版《红楼梦》中病榻上的秦可卿留着那涂着青绿指甲油的长指甲??

3、秦朝:有人在坟前烧纸钱;骑兵骑在大马上,双脚踏在马镫上驰骋疆场??而真实的历史是:这一时期根要还没有发明马镫呢。

4、红薯(甘薯)乱吃。“明代由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这也是历史常识。甘薯、玉米、马铃薯(土豆)、西红柿、花生等都是原产于美洲的农作物,新航路开辟(1500年前后)后才传入我国。因此,在此之前的中国任何朝代任何人都不可能享有这些食物。《曹操与蔡文姬》、《秦始皇与阿房女》等剧中人又怎能吃到红薯?

5、和尚横空出世:“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这是中学历史课本的常识。没有佛教就没有和尚,反映西汉末年前故事的影视剧是不应该出现和尚的,演绎汉武帝时故事的《大汉天子》中和尚到处跑,也就成为无稽之谈,佛教的传入,是在汉武帝后七八十年的事。

6、后世称谓超前用:谥号为中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孝庄文皇后,原名博尔济特布木布泰,孝庄文皇后是谥号,在《康熙王朝》中,孝庄皇后时时自称“我孝庄”,这岂不是搞笑?

7、影视剧中看到商朝人在喝酒的时候,手里拿着一个爵,这是错误的。虽然爵看起来很适合饮酒,但在商朝,爵主要是温酒器,并不用来饮酒,真正饮酒的器物是觚。”说到“觚”,名字有点陌生,其实,用青铜器制作的觚就像今天的杯子,只是它是喇叭口,细腰,腹部和足部各有4条棱角,并常装饰有图案。

8、很多讲述唐代故事的影视作品往往会在主人公的房间里摆设很多唐三彩,但是它在唐代并不值钱,这主要是由于其制作原材料都是泥土,本身并不值钱。另外,唐三彩在唐代多为随葬物品,也就是冥器,这样的东西,怎么可能摆放在当时的富贵之家呢?其实唐代有钱人还是喜欢用金银器皿做居室的摆设。

9、新版《三国》一上来抛开“桃园三结义”不表,先讲曹操的“发迹史”,也许真如该剧编导表示的:不走小说路线,要试图还历史

以清白,说白了就是帮“小说里的曹操”翻案。但是绝对无法理解,新《三国》第一集中,王允在府中大摆宴席,曹操居然变成了“不请自到”,而且还被“乱棒打出”;曹操还没行刺董卓,十八路诸侯已经按捺不住起兵讨伐,那到底是谁发的檄文呢?

10、《亮剑》:解放战争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同时受伤,楚云飞的部下到医院看望他时说“我军与共军在双峰县青树坪地区激战”是历史常识的错误,双峰县是解放后1952年从老湘乡县划分出去的,国民党军队不可能在双峰县与解放军激战。

类似的错误不胜枚举。可以说,每一部历史剧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四、探究结果分析

有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犯错之后,咱们首先要查找错误原因。针对以上所举事例,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文史知识匮乏;2、生活经验不足;3、政府职能部门缺乏监管力度。

找到原因所在,接下来最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改正错误。可一部耗资巨大的影视剧是不可能从头再拍的,我只能对今后的涉及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创作提些个人建议:

1. 剧作家。在创作剧本时,应该尊重历史,尊重历史人物,大量阅读,甚至实地去考察,以便还历史一段清白。

作家柯岩为创作《寻找回来的世界》,在50年代就在北京第一所工读学校体验生活,80年代重回工读学校继续深入生活,才创作出了这部小说。作家夏衍为创作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包身工》,也深入工厂,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和认真的生活体验,亲身去感受包身工们人间地狱般的生活。

历史的生活无法体验,可历史的事实自然在书中会有记载。只要翻阅相应的历史书籍,怎么可能把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定在寒冷的冬天呢?

如果实在不能保持历史的真实,我倒有个好主意。那就是,别叫自己的作品《汉武大帝》《雍正王朝》之类,学学人家,叫个《戏说乾隆》之类。

2. 导演。在尊重作家作品的同时,更应该尊重历史,尊重历史人物,而不是为投观众所好,为追求一种艺术上的视听美感,搞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既然要拍历史题材的作品,那么也该先了解了解这段历史,此时的风土人情等等。

例如那唐三彩,它确实是最具唐文化特征的艺术品,但它的制作原材料是泥土,本身并不值钱。另外,唐三彩在唐代多为随葬物品。知道了这些,你们还怎么可能让这种东西摆放在富贵之家呢?

3. 演员。在尊重作家作品及导演的同时,也应该尊重历史,尊重历史人物,而不是把个人的喜好、现代生活带入作品,强加给历史人物。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街上各色“美容”“美发”店随处可见,“美甲”也成为一个新宠,被越来越多的女生追求。可在“秦可卿时代”就出现了美艳的“绿指甲”,是否太过超前?要知道那个时候,化唇妆用的可是纸,而非今天的口红。指甲油,这东西,能有吗?

篇二: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

?

?

廉?政?教?育?周?刊?

第10期(总第10期)

白银市工商局平川分局纪检组 2011年6月23日

内容提要:清官廉吏(四)

一、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豆腐汤”巡抚汤斌

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1398年一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

杭州)人。明朝著名的军事家和民族英雄。为官清廉,关心人民,不畏强暴,不喜奉迎。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宣德初年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昭雪冤狱,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体恤百姓,威名远扬。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宦官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囚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得以复任。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英宗被俘。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后,拥立景帝,整饬兵备,亲自督战,大破瓦刺军,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因功加少保,总督军务。景泰元年(1450年),也先以无隙可乘,释放英宗,于谦说服景帝接英宗回京。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于谦以“意欲谋逆罪”被诬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初追谥“肃愍”,7713中改谥“忠肃”。著有于忠肃集》。

明末名将张苍水有诗云:“国亡家破欲何之 ? 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

什么要留清白在人间

墓,乾坤半壁岳家祠。”诗中提到两位著名人物,即于谦和岳飞。岳飞,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而于谦,恐怕就不那么广为人知了。其实,正如诗中所说,历史上的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英雄,一位可与包拯、海瑞同垂青史的清官。

少年颖慧 才高志远

于谦从小天资聪慧,才华横溢,被视为神童。 7 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称曰:“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

于谦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永乐十年 (1412 年 ) , 15 岁的于谦考中了秀才,成为远近闻名的才子。可是,于谦并不甘心

只做一个才华出众的文弱书生,他有着更为远大的志向。

于谦自小就崇拜岳飞。后来,他曾留下一首题为《岳忠武王祠》的七律:“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中兴诸将谁降虏,负国奸臣主议和。黄叶古祠寒雨积,青山荒冢白云多。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 ”于谦还十分钦佩文天祥。他将祖父收藏的文天祥的画像挂在书桌边,并且题上赞词,发誓要做一个像文丞相那样“殉国亡身,舍生取义”、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志士。

考中秀才的第二年,于谦来到西子湖畔的吴山三茅观读书。吴山是杭州的名胜之地,山林优美,环境清雅。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于谦刻苦读书修身养性,不断培养着自己刚直正派的作风和性格。

永乐十二年 (1414 年 ) ,于谦在三茅观写下了充满豪气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

永乐十九年 (1421 年 ) ,于谦考中了进士。做官后,他没

有忘记自己少年时立下的志向,一生廉洁奉公、正直不阿,用满腔热血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篇章。

奉公爱民 廉洁正直

宣德初年,于谦任监察御史。当时顾佐任都御史,对下属很严厉,惟独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后来汉王朱高煦反叛朝廷,宣宗御驾亲征,于谦扈从。兵临乐安,朱高煦出降。宣宗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朱高煦伏在地上心惊胆战,自称罪该万死。班师回京以后,宣宗以于谦扈驾讨逆有功,给他的赏赐和各大臣一样,以示恩宠。

巡按江西时,于谦办事不徇私情,廉明公正,昭雪冤狱,为数百蒙冤入狱的人平反,被百姓视为神明。当时,宁王府的属官一贯飞扬跋扈,横行不法,常常借买东西的机会敲诈甚至掠夺商人货物。于谦不畏权势,秉公执法,打击了那些权贵豪强的气焰,因此受到了江西百姓的敬重和爱戴。

当时正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宣宗知道于谦可以担当重任,就亲手写下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于谦被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遍访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

的事情,并立即上奏朝廷。那时,当地水旱灾害频繁。灾害一发生,于谦就马上上报,并针对灾情,采取有力措施赈济灾民,博得了两省人民的齐声称颂。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堤岸常被冲决。于谦下令加厚防护堤,计里数设置亭,亭有亭长,负责督促修缮堤岸。又下令种树凿井,于是榆柳夹道,路上没有干渴的行人。他还把镇守将领私自开垦的田全部收为官屯,用以资助边防经费。很快,于谦威名远扬,连在太行山的盗贼都逃跑或藏匿了起来。在于谦的治理下,河南、山西出现了百年难遇的好年景。他曾赋《平阳道中》诗一首: “杨柳阴浓水鸟啼,豆花初放麦苗齐。相逢尽道今年好,四月平阳米价低。”诗中洋溢着一片祥和的气氛,体现了于谦爱民如子、与民同乐的胸怀。在职九年,因政绩卓著,后升任左侍郎,领二品官的俸禄。

正统年间,太监王振专权。英宗对他言听计从,尊称他为“王先生”。一些王公贵戚为讨好王振,尊呼他为“翁父”。地方官吏进京办事,都要贿赂王振。于谦为官清廉,厌恶那些贿赂求进的做法。每次人京奏事,他从不带任何礼物。好心的朋友劝他说:“你即使不去送金银珠宝,也总该带些地方土特产,比如线香、蘑菇、手帕什么的,做做人晴也好呀。”于谦听了,举起两只袖子,笑道:“我只带了这两袖清风。”当即赋《入京》诗一首,以明其志:“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间阎话短长 ! ”

篇三:为官者要留清白在人间

为官者要留清白在人间

黄保才

57岁的台州市路桥区检察院前反贪局局长金启和走了,留给家人的是3万元债务,还有一生的清白。为老金所感动,他所在的路桥区检察院62名检察官自发捐款,为老金家人还债。这桩感人事,经《钱江晚报》以及其他媒体报道,金启和的清白人生原原本本地呈现于世人面前。

金启和的清贫,令人想起了俄罗斯前总统普京说的一段话:“金钱必须与权力分家。这也是对每位官员、每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护法人员的要求。想要挣钱,那就下海经商,想要为国服务,那就靠工资生活。”(据新华网)老金的人生历程,分明印证了普京的从政价值观。从政当普通公务员或当官,是一种职业选择,但为的是什么?却是个大问题。老金的从政轨迹,不掺一丝杂质,缘于他的内心,不留一丝杂念。这个纯粹的检察官,反贪战线上的硬骨头,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好答案,那就是在恪守职业准则的前提下,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有权就有钱”等陈腐“官念”,在官本位的中国社会,从古至今都大有市场。有些人当官,巴望自己能谋得“肥缺”,多半是以权谋钱的思想作怪。金启和,一位县级检察院反贪局长,官虽不大,权却不小,可家里穷得叮当响。这年头腐败分子还这么多,被他逮着了,求他高抬贵手,网开一面的肯定不少。可就这个老金,愣是铁面无私,不被糖衣炮弹击中,不拿原则、法纪做交易。他自己过硬,对家人也严格要求。面对贪污腐败分子,老金的硬,自有他的资本,因为他平时不求人,以致老伴、儿子、儿媳一直没有稳定工作;别人求他办违法违纪之事,也不顶用。他说:“干我们这一行,朋友要少交。”(《钱江晚报》5月10日)岂止少交,他的“不近人情”,简直把原有亲戚朋友都“得罪”光了。在别人眼里,老金可能是个官场“另类”。在笔者看来,老金自己不求人,也不想别人求他的生活态度,就是无欲则刚。因为“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就得替人办事,是一条官场关系学中的不二法则。像老金这样的“另类”,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作为检察官,金启和是干净的。在腐败分子层出不穷的今天,金启和是他们的一个反衬,更映出了他们的污浊面目。他走了,留给活着的人们无尽的思索:我们当干部的,该怎样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如何正确处理法律与人情的关系?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弹性空间?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当坚持操守、原则遭遇贫穷时,如何经受生活的考验?在转型期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犹抱琵

琶半遮面”,每个从政者如何身体力行,站在历史的高度,为后来者书写一部独立标高、激浊扬清的官场史?

金启和是干事的。他钟情于反腐事业,是腐败分子的克星。平时他办案认真执著,不马虎,不松懈,不给贪贿者以可趁之机;他业务素质精良,查账水平很高,多年的工作实践使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在那些“硕鼠”的眼里,老金是一只令他们心惊胆战、忠于捕鼠事业的“猫”。他敬业爱岗,毫不倦怠地为清除我们干部队伍里的败类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在他得了绝症,躺在医院的那些日子里,他还念念不忘手头的工作,总说“病好了再去办几件案子”。是的,老金爱办案。他办案不为利,不为名,他的人生价值,除了生前为反腐事业作出的贡献,还有死后留下来的清清白白。写于2008年5月11日21时

5月6日8时,台州市殡仪馆, 哀乐阵阵,60多位检察官整装肃立,送别战友——路桥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检察员金启和。 金启和是一位反贪老兵。1994年11月,路桥反贪局一成立,他就担任局长。同事们一向敬仰他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去世后,他家的清贫更震撼着每一个同事。

该院副检察长陈晓风说:“我一直以为很了解老金,但我没想到,他的生活居然这么清苦。”老金的老伴和儿子、儿媳都没有固定工作,4个人主要靠老金的工资生活。11年前,他家造房子,向亲戚借了5万元。为了早日还债,老金晚上下班后,和妻子一起加工节日灯。临终,这位老反贪局长还欠着3万元债。 生前,金启和从来没向组织说过这些情况,也不许家人去说。

路桥反贪局的同事们震惊之中,自发捐款,帮老局长还债。很快,全检察院都闻讯而动。到追悼会第二天,就捐了14000多元。

歇不下来的查案高手

去年2月15日,金启和在路桥一家医院查出患了肺结核。副检察长武国荣觉得不踏实,劝他到大医院复查一下。老金答应了。

老金在家里休养了几天。2月25日,他不是去复查,而是来上班了——他放心不下正在查办的案子。

6年来,每个春节、国庆等长假,金启和与同事都会去涉嫌挪用公款的在逃村干部吴某家,做其亲属工作,让亲属规劝吴某投案自首。就在老金被查出患病的9天前,老金6年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吴某投案自首了。

一回来上班,老金又继续追查吴某案件。

吴某挪用公款的证据隐藏在海量的原始财务单据中。老金和搭档陈子寿连跑14趟银行。从银行的流水账里,找出所有的相关账目,再调出原始单据。一天下来,要翻看100多本账本,叠起来有两人高。

陈子寿说,平均翻看十几本账本,才找到一张与本案相关的单据。14趟跑下来,共查出吴某涉案收支125笔。

老金是路桥检察院公认的查账高手。陈子寿说:“老金好像有一双特别的眼睛,不但细致入微,不厌其烦,而且总能从看似正常的账面上瞧出问题。”

最终查明,吴某在5年里共13次挪用公款达145万元,在法院审理中被全部认定。吴某被判刑后,也没有提起上诉。 陈晓风说:“多年来,老金办的案子都是‘铁案’,无一错案。虽然看着老金带病工作很不忍心,但有他在,我心里就很塌实。”

更主要的是,领导们也知道,让老金放下反贪工作安心养病,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陈晓风说,2003年,老金52岁,年龄到“杠”,从反贪局领导职务退下来,组织上想给老金安排一个清闲岗位,但老金却只想留在反贪局做一名普通检察员,继续他热爱的反贪工作。

其实,检察院内部双向选择时,自愿去反贪局的很少。副检察长武国荣说:“反贪局夜里加班最频繁,太辛苦啦。” 查案耽误了治病

紧接着,金启和又连续主办了4件反贪案件,包括轰动一时的路桥三大重点工程系列案中的部分案件。老金一直忙到10月份,4名涉案腐败分子全部被绳之以法,并无一上诉。

办案中,老金的病情渐渐加重。老金悄悄对老战友武国荣说:“吃了这么多药,怎么一点效果也没有,反而咳得更厉害了?” 武国荣着急了:“你赶快到大医院复查。”老金想了想说:“好,我把手头的案子办完就去。”

不久,路桥反贪局教导员何朝晖带队审查一件贿赂案件,人手不够,老金主动增援。

当夜,何朝晖和金启和一起提审嫌疑人。何朝晖说:“老金突然凑到我耳边,小声地说‘我胸闷’。我心里一惊,看了老金一眼,他脸发红,鼻头和额头冒出了汗,一个劲地剧烈咳嗽,咳得直不起腰来。”

但咳过以后,老金继续提问,又工作了5个小时。何朝晖说:“这期间,老金隔十几分钟就咳一次,声音都哑了。”

提审一结束,何朝晖立即请求老局长回去休息。但金启和很坚决:“工作要紧,我还能坚持。”

接下来的3个晚上,老金都参加了提审。

篇四:要留清白在人间——读《海瑞罢官》有感 广园小学三年(2)班徐昊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读《海瑞罢官》有感

广州市广园小学 三年(2)班 徐昊

暑假,我读了一本书——《文官故事》。这本书是讲了中国古代清官是怎样为民除害的。

其中我最喜欢《海瑞罢官》的故事。海瑞到苏州做官。有一天,海瑞身穿便服,来到民间了解情况。他经过一片树林,看到有一群人在围观。海瑞走进人群,看见一个姑娘正在伤心地哭诉她的痛苦经历。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这个姑娘叫洪阿兰。她一家遭受徐府欺压,丈夫到处告状伸冤,但是没有官员为他们主持正义,最后丈夫一气成疾,无钱治病,病死了,公公也是因为告状被县官活活打死。海瑞听了很气愤,正准备离开,突然远方来了一些官员,一个老公公被士兵撞倒。海瑞正要去扶,谁知却遭到士兵的抽打。海瑞看清了这些官员的真面目,于是他决定扫除贪官,为民除害。回到官府后,他命令把这些贪官都抓进牢房。海瑞执法如山,秉公办案,赢得了百姓的信服,但是却遭到小人的陷害。海瑞丝毫没有害怕贪官的报复,依然为民做事。

海瑞还为乡亲们拿回了被乡官霸占的田产,又抓紧办理了治水等大事。

后来,一些贪官在皇帝面前诬陷海瑞鱼肉乡官,相信刁民。皇帝万分愤怒,就把海瑞的官职罢免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官要像海瑞一样,不能贪污腐败,不能鱼肉百姓,要为百姓做事,即时碰到威胁,也像古诗说的那样: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篇五:清风两袖朝天去 唯留清白在人间

清风两袖朝天去 唯留清白在人间

—民族英雄于谦的廉政故事

民族英雄于谦的祠堂共有两个,一个在杭州;一个在咱们北京东城区裱褙胡同23号。睹物思人,感慨万千。说起于谦,咱们北京人应该都知道“土木堡之变”和“北京城保卫战”那些明朝的事儿。大家可别以为于谦只是一位英勇抗侵、运筹帷幄的民族英雄,他还是一位深得京城百姓爱戴,被称为“于青天”的一代清官。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

于谦从小就满怀“以身许国”的志向,经历数十年的磨砺和考验,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考中了进士,终于从一个孤灯下苦读的学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后来他身居高位,依然清廉正直,在他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没有贪过污、受过贿。生活虽然并不宽裕,他却从未滥用手中的权力,贫寒中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忠贞。

古往今来,凡为官清廉、不贪钱财者,常以“两袖清风”自誉。说起它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 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同僚劝他说:“就算你不进献金银财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线香、蘑菇、手帕之类的土特产,送点人情吧!”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

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他曾作过《入京诗》一首: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首诗嘲讽了进贡的歪风,表现了于谦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铮铮风骨。

还有一次,就是于谦60岁寿辰的时候,当天家门口聚集了很多送寿礼的人。于谦叮嘱管家,无论何人送礼一概不收。皇上因为于谦忠心报国,派人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谁知管家按照于谦的叮嘱把送礼的太监拒之门外。太监不悦,就写了“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的“条子”叫管家送给于谦。于谦见了,在“条子”下面添了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怕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无话可说,只好回去向皇上复命去了。

正统十三年(1448),于谦升为兵部左侍郎。次年秋,明军主力在土木堡之战中溃败,明英宗被俘,蒙古瓦剌军乘胜进攻京师(今北京)。在此关头,于谦力主抗战,反对迁都,升任兵部尚书后,他率军击败瓦剌军,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大将石亨本来因为违犯了军法被削职,是于谦请求皇帝宽恕了他,让他指挥“十营兵”,可是石亨并不喜欢于谦。德胜门一仗的胜利,石亨的功劳并不比于谦大,却得到世袭侯爵,内心有愧,于是上书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皇帝下诏让于冕到京师,于谦推辞,皇帝不准。于谦说:“国家多事之秋,在道义上臣子不应该顾及个人的恩德。且石亨身为大将,没有听说他举荐一位隐士,提拔一个兵卒,以补益军队,唯独推荐了我的儿子,这能得到公众的

认可吗?我绝不敢用儿子来滥领军功。”石亨听说后又愧又恨。

北京保卫战后,于谦首创团营军制,加强戍边,委任名将镇守。他主张以战求和,多次击败瓦剌军的进攻,迫使敌军释放英宗回朝。景泰八年(1457)正月中旬 ,明英宗借“夺门之变”重登帝位。二十二日,于谦遭诬陷被害。

于谦被杀,抄家难免,可当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时,惊讶不已!因为除了生活必需品外,他们什么也没抄到。抄家的官员万万没有料到,一个堂堂一品大员的家里竟然如此家徒四壁,他们翻箱倒柜,希望能找出于谦贪污的证据。后来终于发现于谦家中有一间房子门锁森严,他们大为兴奋,认定这是藏匿财宝的地方,便打开了门。房子里没有金银财宝,只陈设着两样东西—蟒袍和宝剑。这是明英宗为了表彰于谦的丰功伟绩,特意赏赐给他的,于谦奉命收下,却把它们锁了起来,从未拿出示人以显荣耀。抄家的人最终收敛了自己一贯嚣张的态度,安静地离开了于谦的家,因为眼见的一切都明白无疑地告诉了他们:这个被他们抄家的对象,是一个人品高尚的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于谦光明磊落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石灰吟》的诗一样,坦坦荡荡,清清白白---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正是他坦荡高洁、刚直不阿人生的真实写照。

(姜明君 北京市文物局文物监察执法队)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36号 邮编:100007

电话:18811037748

邮箱:jmj721119@163.com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