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关于人生趣味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6:20:14 初中作文
关于人生趣味作文初中作文

篇一:《发现趣味》优秀作文

觅趣

初三(3)班 赵行

谁言人生苦短?我道:“趣而辉煌。”漫长的人生旅程中若有趣味相伴,必为甜不堪言。人生就图一个字:趣。

书中觅趣,且行且智慧。

民主德国人在柏林墙被推倒前所看的书都是其国内出版的书,大多意义不大,因此许多人常从国外偷带“禁书”入关:藏在厕所的水箱中、孩子的行李箱内等等。人们冒着生命危险乐此不疲地做这些,只因为那些书中的思想的火花更为耀眼。

这些人们越过了生死的藩篱,汲取书中的精神补品。平民渴求知识,渴求文化,这就是“趣”之所在。有了趣,平民变成先驱,苦难变为蜜糖。

苦中觅趣,且行且高雅。

莫言小时候生长在农村,还曾遇过饥荒,苔藓的清香甚至都是他寻找食物的办法。然而他并没有只为食物而碌碌终生。他观察身边所有的物品进行写作,一片叶子落下也是素材,莫言找到了“趣”之所在。

犹如寓言《海鸥乔那坦》,莫言为了生活而不是生存。碌碌无为不仅是对自己人生的浪费还是对国家的浪费。细心观察再困苦再无味的生活中也总会有一丝趣味。趣也许就是改变你一生的魔法。换言之,趣助你成功。莫言做到了这一点,也使他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学中觅趣,且行且洒脱。

不久前一位女大学毕业生晒了自己的毕业照,照片中仅一个人,因为她所在的古生物学只有她一个学生。

该学生能持之以恒攻完四年无人陪伴的专业课,必定是有什么吸引着它,那就是“趣”。这趣或是古生物的神秘,或是对远古的好奇……她的“趣”使她成功。使她的笑容定格在那特殊的一个人的毕业照内。

趣,总是要寻觅的。我们觅趣是为了自己;我们觅趣是为了未来;我们觅趣是为了快乐。

谁言人生苦短?我道趣而辉煌!

初三(3)班 辜子嫣

苦,在什么人眼中,会是乐呢?

苦与乐的交织,在于你是否能找到事物中蕴含的趣味。有了趣味,再苦的生活中都会有快乐。

趣味,藏在艰苦的劳动中。

文革时,一位老音乐家被赶到乡下,每日铡草。过了五六年,一些人发现老人还是如从前那样开朗,便问缘故。老人答:“我每日铡草都是按照4/4拍铡的。” 割草是个力气活,相信也没有多少人会关注割草时发出的声音。老音乐家关注了,在当中找到了当音乐家时的感受,在割草的“沙沙”声中演出最美的乐章。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苦的时候。软弱的人被苦难打倒,坚强的人会在苦中找到趣味,给艰苦的生活来一抹亮色。

趣味,藏在撒哈拉的狂沙中。

三毛与丈夫荷西在初至撒哈拉时,生活十分艰苦,电视经常搜不到台,没有移动信号,物价高,缺水,暴乱...都是常事。

三毛在这艰苦的环境中找到了趣味。她为邻居治病,开课堂,与撒拉威人交朋友,写书...生活过得十分愉快。

如果你住在沙漠中你会怎样想?是怨天尤人,还是自我封闭,还是什么?三毛在乏味的生活中找到了乐趣,收获的不仅是友情,还有她所感悟到的一切。 趣,是支撑人生的力量。在艰难的境遇中找到趣味,如在黑夜中得到一个火把。在一件事上找到趣味,就不会被那些灾难打倒。

趣味,藏在贬职的痛苦中。

二十五岁的王守仁,因得罪权宦而被贬为龙场吏。在被贬的痛苦中,单调的生活里,他找到了趣之所在——哲学。

从此,王守仁在辛勤工作的同时开始悟道。有了趣味,他不在再认为这个工作苦,最后,他在这儿成功了,从而开创了哲学史上著名的阳明心学。

趣味,是一副好药,它会引导你在苦的生活中找到真正的甜。因趣而成。在苦中找到趣味,会支持你渡过难关,走向光明的未来。

做任何事情都要在当中找到趣味,有的人很幸运,所得到的正是自己兴趣所至的;有的人无法得到自己意趣所向的工作,甚至是困难的境遇,那么要在当中找到兴趣所在,这样,无论你在何地,你都会取得成功。

初三(3) 朱依贝

苦与趣是对立的统一。相互矛盾却又相互联系。

苦是趣的源头,趣是苦的归结。

幼时不喜上学,因为有太多的东西我不懂,害怕被老师“重点关注”,被同学嘲弄。在无穷无尽望不见头的苦海之中只得疯一般的汲取知识,最终我在一次次拓宽知识面的过程中,发现了学习的乐趣——那么多闻所未闻的故事、知识,原来与生活连接得如此紧密。于是学习不再苦涩,而有了快乐,有了趣味。 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苦与趣相互对立,却又相互融合。 苦是趣的影子,趣是苦的太阳。

后来学了长笛,一开始斗志昂扬,每日每夜恨不得捧着笛子入睡。之后却被枯燥的联系和烦闷的乐谱所征服,练习时觉得连本无色无味的空气都成了浓郁的黑色,吸一口气便是涩到舌根的苦。但不久,完整地吹奏完一首曲子,收获到他人肯定时的乐,在五线谱中肆意跳跃的趣却远远超过了那涩到心尖的苦。于是吹笛不再苦涩,而有了快乐,有了趣味。

身前有影子,身后必有太阳。阴影越浓重,太阳越耀眼。苦与趣相互对立,却又相互包容。

苦是趣的土壤,趣是苦的花朵。

最近一次四月回乡祭祖,泥泞的路不好走,一步下去鞋便脏了个大半,我苦了脸望着坑坑洼洼的泥路,慢吞吞地挪动着。但是在行走的途中,我却发现了一种不知名的花朵,一路走一路看,不知不觉便忘记了脚下的泥泞。于是行走不再苦涩,而有了快乐,有了趣味。

花边有泥,而泥中也有花。并非没有艳丽的色彩,只是自己从未发现。苦与趣相互对立,却又相互依存。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正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苦与趣也如此。

苦是趣的束缚,却又是刺开束缚的利刃。趣是苦的附属,却又是主导苦的存在。

苦难是一双翅膀

初三(3)班刘欣怡

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双翅膀,其实,翅膀就是苦难,当你体会到苦中趣时,翅膀就会展开,带你走向成功。

苦带来了趣味,也带来了成功的风景。

幼时,妈妈带着步履蹒跚的我在大桥上散步,走了不久,我便觉得疲惫难忍,便想要妈妈抱。妈妈没有答应,只是放慢了速度。边走边为我讲解周边的风景,渐渐的我便沉醉在了那风景之中,没有再关注身体的疲惫,都不知何时走完了大桥,快要到家了。那时的我,只觉得心中一轻,似懂非懂的明白了什么。

过多的疲惫对于幼小的我来说是苦难。但这苦难又带来了不同寻常的乐趣,当我真正体会并沉浸在其中时,我已看过了成功的风景。

苦带来了趣味,也带来了成功的表演。

稍大一点,妈妈为我报了舞蹈班。略懂事的我仍不能领会那撕扯筋骨的痛是为了什么,我只知我沉浸于那随着音乐而放松的感觉中,沉醉于随着舞步宣泄自己的感情中。我知道坚持下去一定是对的。练了近两年的舞蹈,终于迎来了第一次比赛。我已不记得我跳的是什么,但我始终忘不了众人的掌声以及那与奖杯无缘的人眼中羡慕的神情。

撕扯筋骨的痛对于我来说是苦难,但这苦难又带来了不同寻常的乐趣,便是随着音乐放松自己,沉醉其中。当我已开始沉醉其中时,成功的演出已经上演。

苦带来了趣味,也带来了成功的人生。

现在,我为了学习上的一点小事总和妈妈抱怨。说自己讨厌学习,不想去上学。妈妈每次都对我说要学会在苦中发现乐趣,我却不能深刻体会。终于有一天妈妈很认真的对我说:“学习上的趣味便是能与文人对话,获得解出一道题的那种喜悦、轻松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学习可以成就你的未来。”我有些迷茫,却仍点了点头。

学习对于我来说是苦难,是磨砺,但这个苦却可以为我带来收获成功、获得知识的喜悦等等趣味。也许当我真真正正的体会并沉浸在趣味中时,成功的人生便在向我招手。

苦难是疲惫、是痛苦、亦或是学习,但在苦中必定会出现乐趣,就像疲惫时可以看风景,痛苦的背后是随着音乐的放松,学习成就未来。这些乐趣便是打开苦难这双翅膀的钥匙,等到你体会便沉浸于此中,成功就在不远处。

篇二:作文 趣味

2014年武汉市中考语文作文:在陈全忠的《大地上的读书人》一文里,一个贫穷的孩子为什么在山路上读者借来的书而不觉其苦?一群面带菜色的学者为什么埋首于卷册间却能自得其乐?因为他们找到了蕴藏其间的趣味。 其实,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发现趣味,就是发现事物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征。发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 依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首先从材料方面分析。这次的材料作文没有给考生太大障碍,首先《大地上的读书人》是四调中的阅读,学生对文章应该有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其次,材料的最后一段是明显的提示,“发现趣味”是其中的关键词。那么针对这个题目,文章体裁就十分广了,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都是可选的,而且跑题的可能性不大。总体而言,这次中考的作文难度适中,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 审题过后,学生会发现下笔还是有难度的。从某种程度而言,这次的作文是命题作文,学生必须在“发现趣味”这个框架下寻找线索。如果写记叙文,很容易就想到自己的某些兴趣爱好,那如果写某种体育运动或是唱歌等方向,文章就会显得十分浅显,立意不深刻,而且会有跑题的嫌疑,材料中指明了“发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如果是兴趣,则应该表现出一种坚守和享受,乐在其中,显然这些平常的兴趣爱好就显得十分平俗,表现力和感染力都不强。同样的题材其实可以上升一个台阶,如体育就可以上升为一种体育运动中坚守的精神,唱歌就可以上升为对音乐的追求和向往,如《舌尖上的中国二》中那个拉提琴的小女孩,就是很好的素材。不过这类题材的受众面较少,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类似的经历和体会,那么文章最好以议论文的方式行文。 但是趣味不是单单指兴趣,“趣”也可以指意趣。那么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甚至散文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就如《大地上的读书人》一文,描述了许多研究者艰苦却自得其乐的事迹,那么学生在作文时就可以把文章立意定为在不同的环境中领会某一热衷事物的意趣。那么这个环境,可以是艰苦的环境,也可以是与我们社会普遍认同相违背的环境。就以阅读为例,我们可以写在城市的喧嚣中,阅读带给我们一份心灵的宁静,那么这类记叙文或者散文就可以带入更加丰富的情感体味。又或者根据热点“大学生卖猪肉”,“大学生卖米粉”这类的事例,他们改变了人们对大学生的传统观念,而选择了自主创业,而且是这种比较平凡普遍的方向。那么他们在创业中发现的是另一种我们难以体会到的趣味。这类题材就是议论文很好的材料。“发现”、“坚守”和“快乐”,应该是整个作文的基调。 总体而言,今年的中考作文选择的方向比较广泛,但是找创新点却很难。高分作文必须要注入学生们真实而细腻的情感,又或是发现了社会中难以被人们挖掘的细节。 二、作文素材 颜回“不改其乐”颜回(前521年4月25日辰时-前481年),字子渊,春秋末鲁国曲阜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庙四配之首,此后历代帝王亦封赠有加,被封为“复圣”。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他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可惜他不幸早死,为孔子所深惋惜。 《论语》中《雍也》一篇里,孔子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正是对颜回在身处陋巷,生活无比艰辛,连外人都为他担忧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学习学问,追求真理的乐趣的伟大精神。或许这也正是孔门七十二贤,个个不同凡响,却最终为首的缘故吧!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这样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在文中,刘禹锡表达了他身处陋室却无怨怼的达观精神,他善于苦中作乐,在压抑暗淡的氛围里寻觅人生的乐趣,即使是一间陋室,也能从中找寻“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乐趣,同时这也更是他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反抗政治上不公的遭遇和追求理想的体现。 居里夫人的科学之乐 居里夫人一生献身于科学事业,她和她的丈夫不顾研究条件的艰苦和对身体的伤害,长期关注于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虽然这种工作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乐极大的影响,使得他们经常处于困顿之中,但是他们始终认为这才是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人生乐趣,居里夫人后来在回忆她的过往时说那段时间是“过着他们夫妇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年代”。 居里夫人虽然面对着极大的困难,但是始终不忘追求科学的真谛,最终成功的发现乐镭和钋,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对于她来说,科学才是她人生中最大的趣味。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他抛离尘杂,返归自然,沉浸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自然生活中,时常在不经意中感受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旨趣,闲暇时“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感受读书带来的欣然乐趣。他的这种隐逸之趣千古之后仍为人所追思,成为中国人隐逸思想的一个象征。 范仲淹天下之乐 范仲淹少时穷苦,家贫无依。但却胸怀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他读书时,十分刻苦认真,由于家贫,冬天里他经常晚上煮好一些粥,放到外面冻上,第二天讲冻好的粥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来吃。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仍然认真读书,且每每沉浸于读书所带来的乐趣之中,最终学有所成,后来他做官,仍然记得少年时的志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写出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千古名句。 康德的道德与“星空” 康德曾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对于康德来说,对于道德的思考和宇宙的真理的追寻就是他一生最大的乐趣。作为一个哲学家,康德的一生足迹仅限于柯尼斯堡一个小城之中,他一生未曾走出这里,但他的思想却走出了他所生活的地方,他的国家,甚至延伸到了宇宙星空之间。有人觉得哲学是枯燥无味的苦冥,有人觉得道德是无聊干瘪的说教,有人觉得天上的星空远离人世,没有意义。可这些对于康德来说,才是真正具有无限的趣味的东西,正是对这些东西无比的热爱与敬畏,才使得他成为了古典哲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伟大人物。那么,朋友,你找到自己的道德律令与头顶上的星空所带来的人生乐趣了吗? 法布尔的昆虫之乐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是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他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家。此后的几年间,他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等可爱的昆虫所吸引。他是个好奇心重,记忆力强的孩子,曾自我证实光是由眼睛看到的,并追查出树叶里的鸣虫是露螽。诸如此类的事例在他的童年屡见不鲜,而正是这种对昆虫世界的无比好奇,使得他众生以此为乐,热衷于研究昆虫的习性、生活等,最终写成乐《昆虫记》这样的名篇巨著,成为昆虫学界当之无愧的执牛耳者。

【范文1】——散文 浸透在艰辛中的快乐 “付出就会有回报。”这是一直以来我们学到的一句最富有哲理的话。仅仅7个字,却够我们仔细品味一生。是的,我们只有通过艰苦的磨练,我们只有付出了艰辛,不就可以成功吗? 孟子曾说过:“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些话,一直是我通向梦想的自我鼓励的话语,我一遍又一遍地去体味这句话,并用自己的行为去实践! 我爱好文学,我爱好写作。闲暇之余,我总喜欢端上一本厚厚的名着有滋有味地“咀嚼”着,每每这个时候,我感觉是那么的惬意。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我感受到人生的意义所在。拜读那些名家的着作,我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敬佩之情,不知从何时起,心中也滋发出一种想成为作家的渴望! 我知道,我的文笔并不优美,我的知识面也并不开阔,也许作家梦也只能成为我内心的一个梦,而永远无法实现罢!但是,我愿意为我的梦想而努力!于是,我开始付出…… 每次有空的时候,我总喜欢往书店里跑,总喜欢蹲在一个角落里慢慢地“啃”着书,以至于有时候都忘了太阳都下山了!我有一本厚厚的硬抄,每当读书时碰到一些打动我的词句,我就会把它们摘抄下来,然后去品味,去背诵。 现在上了初三,时间甚是紧迫,但每到周末,我还是要在我的日记本中写下一两篇日记。日记对写作很有帮助,这是语文老师教我们的,我铭记着。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我似乎在做着痴狂的梦,作家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遥遥不及。他们看到我在写作上的付出,只是摇摇头表示否定,有些人对我说:“你这样付出值得吗?这么艰辛的付出,到最后却也许一无所获。”我笑了笑!也许他们说的对,我付出这么多最后真的很难取得什么造诣,但是,值得! 在暑假里,我写了很多篇文章,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一些报社的编辑。每天一上网,我马上就打开邮箱,但却没有一封邮件!终于有一天,我终于收到了一封回信,我的文章被刊登的。我欣喜若狂,终于品尝到一些成功的喜悦! 现在,样刊也寄过来了,我把它放在抽屉里,它只是我努力的见证,我要继续付出,为我的作家梦付出!

沉浸在艰辛中的快乐 黑白交错的琴键谱写着那一首首悠扬动人的乐章…… ——题记 在街边的一家琴行落地窗前,年仅五岁而又懵懂无知的我站摘落地窗外,望着里面摆放的三角钢琴,听着那修长手指弹奏出的唯美旋律,脸上满是期待,这便是我与它的第一次相遇 一年后,在爸爸的朋友家里,我看见了那在灯光照耀下显现出美丽光泽的的钢琴,小心翼翼地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摁了摁琴键,那犹如天籁之音的响声将我吸引,这一次,我触摸了它。 也正是在那一年,我如愿以偿地与它相识,看着它在静静地摆放在家中,心里满是欢喜,同那好奇心交织在一起放在了学习上,刚刚入门:练手型、认音符、识乐谱、打节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新奇也渐渐离我而去,每天比别人多花一个小时练琴的我望着那一个个音符,只觉得它们如一个个黑色的小蝌蚪钻进我的脑海,撕咬着,令人头痛不已。我也曾有意无意的试探父母,能不能不学了?可急性子的妈妈和慢性子的爸爸却说出了同样的话:“既然你选择了它。就不能轻易放弃。”我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干瘪瘪地落在墙角。 一次放学,无意间在我第一次看见钢琴的琴行门口看见一位穿着打扮并不富足的母女,小女孩哭着闹着就是不走,嘴里还念念有词:“我要学钢琴,呜……我要学!”一旁的母亲似乎有些无奈与焦急,只能责骂道:“学什么学呀!咱家没那个条件,你给我好好读书就成!”我呆呆的望着这一幕,心里百感交集……回到家后,我直奔书房,拿起那本被我遗忘好一阵子的钢琴谱,擦拭掉早已落上几层灰的封面,轻轻摆放在琴架,开始练习…… 也许正是那一幕无时不刻的鞭策着我,四级、八级、九级证书摆满了书橱,终于,我来到了钢琴十级的考试现场。微微向评委鞠躬致意后,双手缓缓地落在琴键上……用它弹奏的曲子,可以雄浑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可以清脆似黄鹂的动听鸣叫;比流淌在石缝中的涓涓溪流还要欢快,比雄伟壮丽的瀑布激流跌入深潭更振奋人心!五首曲子随着那铿锵有力的和弦终了。这一次,我拥抱了它! 如今,那良好等级的十级证书静静地摆放在橱柜里,但我的学琴生涯并没有结束,还有很大的学习范畴和提升的空间。我也相信,那一个个动人的旋律将伴随我走过成长道路上的每一步。虽然它并不平坦的,但艰辛着同时也快乐着…… 范文2】——记叙文

篇三:作文的趣味

作文的趣味 徐匯中學 陳正家

作文演練一

壹.文章開頭的方法

1.開門見山法:文章一開始,不拐彎抹角,便直寫題目的中心。

類例:讀書能變化一個人的氣質,使人由粗俗變成文雅,由無知變成有知,由膚淺變 成深刻,我最愛謮書,心情好的時候讀書,情緒差的時候也讀書。

仿作:

2.設問法:針對題目,用提問、疑問、激問等方法來下筆。

類例:為什麼要讀書呢?讀書做什麼?讀書有什麼好處?讀小說太費時,讀散文太乏 味,詩歌太艱澀,經書太枯燥,史書常偏頗,讀什麼書好呢?

仿作:

3.解釋法:以解釋題目的意思,來做文章的開始。

類例:讀書是苦差事,天天讀,夜夜讀,何能不苦!讀書是人生一大樂事,讀史地, 看的是世界各地的風光,心中想的是漢唐的聲威,何能不樂!讀資訊,知道人 類邁向新紀元的奇蹟,何能不喜!

关于人生趣味作文

仿作:

4.假設法:運用假設的語句,多方設想,以便引出主題。

類例:假如知識是一座寶庫,那麼讀書便是到達寶庫的捷徑;假如世界像一朵花,那 麼讀書便是採花釀蜜的工作;假如生活像一杯淡而無味的水,那麼讀書便像喝 一杯醇郁芬芳的陳年老酒。

仿作:

5.人事、時空法:以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當成行文的開始。

類例:祖父說,他年輕的時候,最喜歡在寒冬裡,於炭火微紅,一燈如豆的深夜,翻 閱筆記小說,讓一己神遊於天地之外,有時濃茶一杯以消睡意,有時烈酒一口 以袪酷寒。

仿作:

6.原因法:寫明事情發生的原因,或寫這一篇文章的動機。

類例:我和書籍結了不解之緣,是由於國小四年級的時候,級任老師王漢成老師送我

一本基度山恩仇記當獎品;我把這本書當成寶貝一般,用道林紙仔細的包裝, 然後小心的翻閱,一再的閱讀,妥善保藏,從不借人,因為我怕別人把王老師 的題字弄髒,把紅印章弄模糊。有一天,王老師對我說:┐書要互相借讀,才

可拓展讀書的領域。└如今,基度山恩仇記已不知流落到那裡?但是我讀書的 種類增多了,興趣增深了。

仿作:

7.反起法:從主題的反面,或與主題特點相反的事物起筆,然後寫到主題。

類例:為非作歹的大壞蛋,那一個是目不識丁的?賣國求榮的大漢奸,那一個不是學 富五車的?學問愈多、愈高、愈深,為害社會國家愈大,所以有人提倡學問無 用論,學問有害論。書讀的多,人就奸詐起來,煩惱就多起來,言行就驕傲起 來,做事就猶豫起來,所以有人就反對讀書。但是,革命需要高深的學問,救 國救民需要高深的學問,治國治天下更需要高深的學問,想要有高深的學問, 不讀書行嗎?

仿作:

8.引用法:引用名人的言論、或是俗語、諺語、寓言,或事例,或物例,再導入主題。 類例:張潮說:┐少年讀書,如隙中月;壯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 玩。└人的年齡越大,見解越深,眼界越大,從書中所得到的啟示也就越多。 仿作:

9.自限法:題目的範圍太廣泛,因此先自限範圍,然後才下筆,這就是大題小作的方法。 類例:談讀書的方法太枯燥,談讀書的功用太勢利,談讀書的甘苦又覺得是陳腔爛調 ,談書香卻覺得太唯美,談書中自有黃金屋則覺得過於迂腐,現在我想談談┐ 用手讀書└。

仿作:

作文演練二

貳.文章布局的方法

1.順敘法:依照時間、空間或因果的先後,順序記敘;先發生的先寫,後發生的後寫,又 叫做正序。

無論是記敘文、抒情文或是論說文,都會用到敘述,而順敘法較有條理,較易見到層次 ,不會使文章散漫無條理。

類例:武松非洲獵獅記

仿作:

2.倒序法:與順序法相反,適合用在回憶性的文章。

為了使行文稍有變化,不平鋪直敘,以免枯燥乏味,故用倒敘法,又稱逆敘法、追敘法 。

類例:大少爺與長工的小故事

仿作:

3.夾敘法:記敘一件事情的過程中,夾入一些情節,使文章活潑、曲折引人。此方法又 叫插敘。

類例:西湖遊記中,插敘岳飛秦檜事跡。

仿作:我的英文老師

4.夾敘夾議法:就是敘述、引證與議論之發揮,交錯使用。

類例:除惡務盡:養癰足以遺患,縱虎勢必傷人。...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仿作:多難興邦

5.演繹法:先作提綱挈領的總述,然後再分段記敘或論說,是一種先總合,再條分的方 法,又稱為首括法。

類例:當今青年擇偶的對象

美貌、金錢、健康、愛情

仿作:怎樣做一個現代青年

6.歸納法:針對主題分別逐段記敘或論說,結尾才歸納結論,是先分後合的寫作方法,又 稱為尾括法。

類例:惜福、祝福、造福

仿作:愛己、愛家、愛鄉、更愛國

7.雙括法:演繹與歸納的綜合運用,是先合再分後合的寫法。

類例:從今天起有兩層意義,一是積極的意義,一是消極的意義。

積極的是,正當的、對的事,勇敢的去做

消極的是,不正當的、錯的事,決不再做

從今天起,要做好事,不做壞事

仿作:遷善改過

8.三段論法: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

類例:談勇

什麼叫做勇?匹夫之勇、血氣之勇、骨勇、神勇

為什麼需要勇?改過、向善、面對生活的挑戰、面對敵人

怎麼樣的人、事叫做勇?荊軻、文天祥、癌症患者

仿作:論孝道

9.起承轉合:起以揭示主旨或論點,承是接續上文,轉是轉入不同的情節或論點,合是 歸納文意,總結全文。

類例:人生即奮鬥

人一出生,就要與環境奮鬥,與疾病奮鬥,與自己的惰性奮鬥

克服怠惰方能成事,戰勝疾病方能成人,不做環境的奴隸方能成功

不奮鬥那能走出自己的路來,不耕耘那有收穫,不經琢磨那會璀璨

林懷民的世界是舞出來的,林昭亮的世界是拉出來的,梁實秋的世界是寫出來的 仿作:奮鬥即人生

一.起:

二.承:

三.轉:

四.合:

作文演練三

參.結尾的方法

1.前呼後應法:文章的結尾,回應開頭,形成前後呼應的格式,使文章首尾圓合。 類例:自古成功在嘗試

首段:國父經過十次的嘗試,愛迪生經過千萬次的嘗試,才能推翻滿清,發明 電燈,如果不經嘗試就成功的話,那麼,這個成功必不踏實,不光彩。 仿作末段:

2.總結法:將上文的各項論說,歸納其要義,作總括的結論,就像替文章算總帳一樣。 類例:自古成功在嘗試

首段:嘗試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不嘗試必定不能成功,你想要成功,必得不 斷的嘗試。

次段:天上飛的飛機,地上跑的車子,水底潛的潛水艇,案頭上的電腦,無一 不是人類嘗試的結果。

三段:你如果想過穴居野處的生活,那就不必嘗試,你如果想重複你目前的工 作,那也不必嘗試,如果你不想超越自己,那更不用嘗試。

仿作末段:

3.引言法:

4.引例法:

5.感想法:

6.啟示法:

7.讚美法:

8.勸勉法:

9.結果法:

10.詰問法:

11.補敘法:

作文演練四

一.詞意測驗十分

題目:考前考後

寫一小段文字,其中夾用五個與題目有關的成語,每個成語二分。

例如:由於「平時不燒香」,所以「臨時抱佛腳」,雖然「盡力而為」,考出來的成

篇四:趣味作文

“趣味作文”

——彝族地区小学习作教学策略初探 马边彝族自治县 民族小学 郭荣强 13208333993 614600

摘要:当下的彝区小语习作教学,“惟考是图”, 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严重伤害了学生的习作兴趣。我们要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引导他们关注生活,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力求在学生心里种下一颗文学的种子。

主题词:惟考是图 ;兴趣; 交际; 生活素材 ; 修改 ;展示平台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一种工具,是为交际而产生、为交际而服务的工具。”由此可见,“交际”功能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而习作又是实现语文交际目的的主要途径之一。马边彝族自治县身处落后的小凉山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是国家级贫困县,教育发展落后,学生中彝族学生占据很大比例。这些学生平常习惯用他们民族的母语——彝语——进行交流,存在严重的汉语言交流障碍。一说起作文,学生怕写,老师难改。学生抓破头皮,咬烂笔头,就是写不出来,即使七拼八凑地完成了一篇作文,也是内容空洞,语言乏味,言不达意,条理不清。人们对作文教学“谈虎色变”,极大制约了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也严重伤害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一、惟考是图的风气,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

在我县作文教学领域,一种灰色污染正在蔓延,并愈演愈烈。所谓“灰色污染”,就是“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诀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写作模式:“开头至关重要,结尾马虎不得,中间无所谓”的应试对策。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县人们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分数却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唯一标杆。历年的全市教学调研考试中,我县成绩较低,全市排名低,远远落后于其他区县。因此,大家对提高分数的愿望尤为强烈,上级部门、社会各界、学生家长对分数的高要求逼迫着老师们不得不在提高分数上做文章。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据了30%的分值,如何提高作文的得分率就显得非常重要。现实是,在考试阅卷过程中,由于一些客观和主观原因,阅卷教师往往只关注作文的开头、结尾、书写等,助长了这种“以考定教”的教学模式。所以,“灰色作文”的根源就是

“惟考是图”。

二、学生枯燥、单调的生活,极大限制了习作的素材来源。

《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而我县学生的生活十分单调,由于经济落后,许多学生的见识少,很多人至今没有离开过马边,连火车也没有见过,生活与时代严重脱节,他们的生活几乎是“两点一线” ——家里、学校,除了学习外,没有其他活动的空间和机会,学校鉴于安全的考虑,也不敢组织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仅限于教室与操场。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往往在周末安排孩子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大自然,没有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怎能写出精彩的、有个性的、情真意切的文章呢?

三、课外阅读量不足,导致学生的视野窄、词汇积累量少,制约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书,是文化的标志,也是文化的载体,它积聚了人类历史进程中最丰厚的精神营养。读书,是经受文化洗礼,为人类文化精华打下精神底色的重要途径。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然地接收很多文字信息,以一个相对方便快捷的渠道接触语言文字,学习作家的语言表达技巧,这是现实生活所不能直接给与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学生读的多了,积累了优美语言,培养了语感,才写的好。我县的学生,课外阅读量远远低于《课标》要求,一方面是因为大家手里可读的书籍太少,另一方面是网络游戏、动画片等娱乐形式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

总之,我县的小语作文教学,已经丧失了习作应有的“趣味”,学生对习作丧失了热情,自然就写不出好文章了。

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习积极性最活跃的心理成份。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培养起学生对习作的浓厚兴趣,那习作就不再是阻挡在语文教学路上的“拦路虎”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我摸索出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揭开写作的神秘面纱,保护学生的习作之“趣”。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家幼儿园的第一节课,老师把孩子们召集在图书室里,拿出一张纸和笔: “小朋友,你家里有谁?”孩子们争相回答:“有爸爸、妈妈,还有我。”老师让一孩子在纸上画上这些人,然后又问:“你爱他们吗?”孩子们回答后,老师在画的下面写上:“我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我爱我的爸爸妈妈。”最后老师给这张纸加上一个封面,对孩子们说:“看,这就是你们写的书。我们现在还小,所以只能写这么多,以后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得更精彩了!”不难想象,这堂课一定会在孩子们心灵深处种下一颗文学的种子,总有一天,这颗种子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叶圣陶先生在开列的写作须知的第一条便是:“写作必须把它看成寻常事,好比说话一样。”由此可见,写作就是我们用来表达内心想法的工具,没什么了不起的。小学作文教学,不是要我们把学生培养成作家,只是让他们学会“用笔写我心”,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这点,降低我们的要求,珍视他们独特的情感,这样,学生就不会对作文有恐惧心理了。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学生在《我的理想》一文中写道:“我的理想就是变成一条狗。因为我的家在山村,平时只有妈妈独自一人在家,每到晚上,胆小的妈妈总会害怕。如果我变成一条狗,我就可以在妈妈害怕的时候陪伴着她,她就不会害怕了??”从“理想”的角度,这篇文章是偏题的,但孩子独特的情感值得我们珍视,我们应该肯定,保护孩子的习作兴趣,他们才会爱上写作。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的写下自己的心里话,哪怕是几句话也行,要求不要过高,只要意思表达清楚就行,也没必要一定要求完整。对于写作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应该降低要求,哪怕他能写出一句话,也应该肯定,要倡导鼓励,以赞赏代替批评,让学生体会用笔表达的乐趣,感受写作的“成功”,学生还会怕写作文吗?

二、提供交际舞台,培养交际之“趣”。

作文就是用来交际的,只要让学生在交际中体会到乐趣,学生就会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作为一个社会人,就得与别人交流,平常我们都用口语进行交际,而作文就是把“说的话写下来”,所以,从说到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创设各种交际机会,为学生提供交际的平台,让他们在交际中学会写作。

在我的教学中,我习惯让值日生作值日演讲。要求他们提前准备,形成书面材料,先给我检查,然后再上台演讲。大家演讲的内容不限,有推荐课外书的,有介绍自己的学习心得的,有诉说自己的有趣经历的,还有对身边的小事进行评价的。总之,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交流的话题,大家的兴趣很浓,参与积极性高,有不少人提前几天就在精心准备。每次交流结束,从他们灿烂的脸上,我感受到了他们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这个小环节,让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交流,习作水平也在交流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了。每次作文讲评,我总会选取一两个学生上台大声念自己的文章,有时我还会在课堂上让他们大声读自己的文章,由于所有人都在读,学生就放得开,对展示自己也不会那么畏惧了。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孩子们把生活中的各种琐事拿来交流,长此以往,学生学会了展示自己,爱上交流,自然也就对写作产生兴趣。

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之“趣”。

学生作文的源泉是生活,要让他们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学生有了习作素材,写作文才会有话说,才会有内容。这就要学生多积累。积累素材的好方法莫过于写日记。每日一记至关重要,把平时的点点滴滴记入日记。需要用时,就不愁没有素材了。日记内容不一定非要写自己想到、听到、看到、做过的事,可以摘抄一些好词佳句、精彩段落等。只要孩子愿意去记,写作文时就会有很多可写的内容。教师还要力所能及的创设一些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由于是亲身经历,就有真情实感,就有话可说。比如学校组织的各种大型活动,活动前我会给学生提要求:用心观察,用心体悟,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重点,活动后先组织大家交流,然后再动笔写,以确保内容的真实和情感的真挚。(情感的真实流露,是作文的灵魂,)

四、养成修改习惯,体会修改之“趣”。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习作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反复修改自己的习作。通常,我会在学生完成初稿后,在课堂上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修改自己的习作,并教给修改的方法:第一遍,检查有无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第二遍,看看有无细节描写,描写是否生动、形象,第三遍,关注内容是否有主次,是否偏题。修改时要大声读一读自己的文章,或者把文章读给小伙伴听。学生自己修改完后,我会要求他们交换修改。可以自己寻找合作伙伴,也可以小组

的形式组织集体合作修改,要求在修改别人文章时要写评语,签名,每次教师要根据学生修改质量情况,评选“最佳修改员”。实践证明,孩子们通过这一形式,极大地提高了习作的兴趣,习作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五、创设展示平台,享受成功之“趣”。

学生感兴趣的事就会做而不厌,做作文也是这样。因此,要让学生感到做作文带来了成功的话,以后再做作文就会产生一点点的兴趣了。老师在学生作文起步的时候,要多鼓励学生,把学生写得好点的都拿出来加以表扬,请这个学生在全班读一读,并且指出作文好在哪里。对文章特别优秀的要全年级或全校传阅,有条件的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修改,加上一些评析后,向一些报刊推荐发表,如果文章能公开发表的话,小作者就有可能成为将来的大作家了。老师在这里就需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并且及时表扬和鼓励,这将是学生以后作文的最大的动力。

作文是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形式,小学的作文教学应该脚踏实地,回归本源,保护学生脆弱的兴趣,我们只要在学生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将来,这颗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2011版

2、 高长风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与案列设计》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P309

篇五:5、人生以趣味为根底

“趣味和根底”作文指导

一、题意分析

材料的关键词是“趣味”和“根底”。考生必须围绕这两个词进行诠释、发散。第一个发散点:什么是趣味?趣味包括哪些方面?考生可以见仁见智,各抒己见;第二个发散点:趣味做根底到底妥不妥?除趣味外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人生根底?趣味的反面是干瘪,是萧索、枯燥、寂寞、痛苦??这些有没有积极意义呢?

中国文化提倡要耐得寂寞,要吃苦拼搏,要在寂寞中做到轻财、律己、量宽、戒奢、清心寡欲;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敢坐板凳十年冷,任尔东西南北风”;需要“八风吹不动,独坐紫金台”的冷静与执著,提倡毅力与自制,提倡寡欲平淡,抵制来自各方面的诱惑。过去,人们常常把“趣味”意识形态化,被当作“资产阶级情调”,正如诗人于坚所说:“我们从小就告知,要使自己的一生有意义,语文老师布置作业,题目一定有过:记有意义的一天。这种教育构成了我们的基本结构。而有意义的,又往往是意识形态所批准的部分。这使人丧失了对无意义的、私人生活的记忆。”

梁启超认为,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掉,生活便成了无意义。这是不错。但趣味的性质不见得都是好的。譬如沉迷网络游戏,以取笑他人为乐,何尝不是趣味?但从教育的眼光看来,这种趣味的性质当然是不好。于丹说:“生活需要一点悠闲的情趣,但情趣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生命中涵养而出的;情趣也不是在斗室里酝酿出来的,而是在天地间自然滋养而成。情趣的养成,是对生命的唤醒,继而提升个人与宇宙间的通灵与感悟。”

实际上,古代中国人是有他们自己的情趣的。我们可以从古雅的古书装帧、精美的陶瓷器皿、韵味隽永的国画和一切未受现代影响的古玩中看到这些情趣的痕迹。

林语堂曾说,由于有丰厚的文化传统,我们中国人总是那么亲切、和蔼、活泼、愉快,那么富有情趣,又是那么会玩。他们抚琴、下棋、品茗、赏花、打牌、看戏、唱戏等等,一派怡然之景。人生之享受包括许多东西:我们自己的享受,家庭生活的享受,山水、花草、树木等大自然形形色色的享受,此外又有诗歌、艺术、友情、聊天、读书的享受。这些都是心灵交通的表现。

粗略说来,世间有三种趣味:

第一种,低级趣味。

庸俗情趣是平庸鄙俗、不高尚的情趣,它会使人经受不住不良诱惑,贪图安逸享乐,不思进取,精神颓废,不利于身心健康,并且有可能走向犯罪。对低级、庸俗的文艺作品有兴趣和爱好,则表现了一个人个性的低级。 第二种,无趣。

张岱曰:“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追求金钱权利无可厚非,然而一个人只知道追逐物质,没有精神上的追求和提高,旁人看起来便是一个极端无趣的人,一个经济动物。社会应该警惕经济动物,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因为这样的人缺乏社会责任感,他们努力的工作似乎创造了GDP,与此同时却破坏社会的安全、稳定和良性发展。经济只能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部分,社会的健全发展需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文化的高度决定了社会发展的高度。现在很多孩子,大学毕业了,却不知道自喜欢什么,要做什么,小小年纪就成了一个无趣的人。原因就是兴趣爱好被忽略,人生缺乏了热情和动力。

第三种,高雅情趣。

高雅情趣是健康、科学、文明、向上的情趣。它符合现代科学和文明的要求,也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它体现了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

高雅情趣能使人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能使人修身养性,经常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有益于身心健康。高雅情趣可以拓宽人们学习和生活的领域,发展人的想象力,使人充满活力,有助于开发智力和激发创造力。高雅情趣能催人上进,改变人的精神面貌,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使人道德高尚,使生活更加充实而富有意义。

生命不息,追求不止,趣味随着阅历的增长而不断变化和发展。高深的学问,完善的理论体系,促进人类智慧的发展,更高的智慧决定了更高级的趣味,艺术水平也就有了更大的发展。

二、写作角度

考场上800文作文,时间有限,篇幅有限,因此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求选择一个小角度切入。这个角度往往要小到一个领域的某个侧面的某一点,小了,才便于由事及理,以小见大。对这则材料,或正面落笔,或反面剖析,或分析原因,或阐明结果??不管采用怎样的方式,关键是有生活,有想法,有自己思考的过程。下面这些角度都可以视为切题:

第一类:赞同梁启超观点:培养生活趣味、享受生命乐趣。

闲情与雅趣

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幼儿教育等)

人有趣味情自深

看中国传统日常生活审美中的文人情趣

大师(文人)的雅好与真性情

当代功利主义对生活本真的破坏

阅读经典的是生命最根本的趣味

“玩”出大家

有趣味方能成就学问

汉字流露出的传统趣味与今人精神

美(禅)之趣乃人生根本

中国人无趣生活的反省

……

第二类:反对赞同梁启超观点;趣味不是生命的根底,生命还有更有意义的内涵。

趣味仅是人生的附属,非根底

趣味主义让人“玩物丧志”

低级趣味也是人生根底吗?

枯寂无味乃生命根底

无味也是趣味(无趣之趣)

为趣味而趣味,趣味变成了娱乐、装饰

??

三、文体选择

选择了什么文体,则必须符合该文体的基本特征。

记叙文要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描述,展现自己的心理和情感,融自己的思考于其中,不能缺少细节描写。允许适当、合理的虚构,但虚构必须有生活的依据。

议论文说理是其本质特征,要善于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提炼观点,能够有条理地议论自己的观点。在论述中,不止于“例证”,能展开“论证”,不停留于“怎么样”,能深入阐述“为什么”,辩证地分析、说理。论证须合理,论证方法应用得当,推理合乎逻辑。

下面的问题应视为议论文的硬伤:

观点不明或骑墙,没有自己基本的立场。

以叙代议,铺排罗列素材,没有基本的逻辑分析。

堆砌名人名事,提不出有针对性的现实问题,没有现实感。

过多地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甚至展开生动的人物对话。

语言散文化倾向。

在同一个平面上堆砌材料,只有例子,缺乏论证。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说理是它的本质与根本。在论述中,不止于“事例”,能展开“论证”,不停留于“怎么样”,能深入阐述“为什么”,辩证地分析,“论如析薪,贵能破理”。论证“合理”,论证方法运用得当,推理合乎逻辑。

论证结构一般有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和综合式等。

评卷时,教师不仅要看学生“写什么”,更要具体考察其“怎么写”(文脉层次、论据论证、语言表达等)。

四、存在问题:

1. 没有抓住关键词,不理解“趣味”的含义。

.比如“人生观”、“根底”、“趣味”,并且弄不明白之间的关系,甚至还有完全抛开材料的。于是出现了纯粹讨论“我们需要怎么样的人生观”、“人生的根底是什么?”“怎样才算有价值的人生”等问题的文章。

“趣味”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含义是指使人愉悦、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如文学的趣味等。另外它也可以是指爱好、情趣、旨趣或兴趣。一些同学把“趣味”等同与“风趣”、“幽默”、“有趣”,对“趣味”的理解不透彻,将其窄化或泛化。也出现一些牵强的解释或套作,将“趣味”偷换成“好奇”、“乐观”“志向”、“毅力”等,并有套题的嫌疑。

由此反映出我们平时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对命题不进行必要的界定,以致表面上看在议论,其实没有明确的观点没有明确的立场,更谈不上议论的深刻。

2.脱离材料,另起炉灶写作。

误读“你同意这种看法么”:或者说“不同意”,说完也不说为什么不同意就另立炉灶了;或者仿佛受到冥冥中暗示般,直接无视掉材料。前者表面我们的学生在议论文“驳”的方面训练得不够,不知道先破后立更有力度;后者则反映出了学生对议论文题目中的材料的作用并不了解。

很多学生把梁启超的话“拿趣味做根底”抛开,直接表达自己对人生根底或对人生观的看法。如“我认为人生要以快乐(乐观)做根底”,“梁启超用趣味做根底,我则拿坚持(道德、爱、宽容等)做根底”,“相对于趣味,我觉得人生更需要一份执着(谦虚、实干、责任、直面挫折等)”。这种对于“为什么趣味不是根底”未做任何批驳和解释,直接以自己心目的关键词行文,使得文章的套作现象严重。

3.论证缺乏深刻度。

虽然能扣材料关键词“趣味”和“根底”展开文章,但是对趣味的展现多停留在个人生活经验或陈旧的古人事例(李白、苏轼、爱迪生、居里夫人)等,对趣味的意义理解空泛,如“趣味让动力永动”,“趣味让世态洞然”,“趣味

让人更易成功”等。

4. 论据缺乏剪裁,用例不典型。

举例论证时,例子叙说太长,过多运用叙述描写,且缺乏扣话题的分析。堆积例子,并且不懂得取舍材料,导致论证无力;例子不能证明观点,生搬硬套。比如“海上钢琴师之所以成功了,是因为他喜欢钢琴”等等;对例子不加分析。用例不典型,主要体现在用自己或身边的同学为例子,插入大段的回忆。而大段的回忆(叙述)又让文章的体裁模糊,不像议论文了。

5. 语言和文体问题。

把议论文写成议论性散文不在个别,散文化的语句不在少数,必须引起老师与同学的警醒,尽快改变这种思维、语言习惯。

生造词句,貌似很有文化,其实不知所云,譬如“根以为乐”、“悦活人生”;有的同学喜欢用单音词,须知现代汉语以双音词表达为主,例如:若——倘若。——我们鼓励、倡导学生运用晓畅的现代汉语写作。

写作文像在回答政治题。比如“我同意梁启超的看法”、“我不同意”,然后大段生硬地引用哲学教材里的话。 (评卷题组长)

(说明:因时间仓促,以上分析可能存在不周,甚至错误,仅供各位老师参考。)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