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关于关爱艾滋病的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4:32:31 作文素材
关于关爱艾滋病的论文作文素材

篇一:艾滋病论文

认识艾滋病,关怀艾滋病患者

在有关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已开展了很久的今天,艾滋病患者仍然没有获得一个宽容、平等的生存空间,在当今社会仍然有很多人对艾滋病患者怀有歧视心理。在大部分人的眼里,艾滋病就预示着死亡。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就好像直接被宣判了死刑。因此,人们谈“艾”色变,很多人在知道自己得了艾滋病以后整天整夜的失眠,郁郁寡欢,也有人想到了跳楼、吃安眠药、割腕等等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的生活完全陷入了无边无际的恐慌与黑暗。

那么,到底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到底能不能完全治好?那么多人恐艾,丝毫不敢跟艾滋病患者接触,艾滋病究竟是不是这么容易传染?

首先,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症。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至于艾滋病的治疗方面,目前在医学领域,最好的状况是将病毒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不让其大量复制破坏人体免疫力而导致人体受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等的感染或侵害。有时,甚至可以达到测不出病毒的情况。但是,即使如此,仍然不能彻底将病毒清除干净。所以必须坚持服药治疗,保持这样的控制水平。这样,可以与一般健康人一样,看不出有什么问题或不适。但是,一旦停药,病毒将会复制增加,危害人体免疫系统。另外,如果不坚持服药,容易使人对药物产生耐药性,这是治疗艾滋病过程中比较严重的。如果产生了耐药性,就必须更新其他药物。

目前全世界公认的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其中,性接触传播已成为艾滋病流行中的首位传播方式,它包括有同性性接触和异性性接触,而男男同性恋是艾滋病感染最为高危的群体。血液传播的方式包括:输入污染的全血、血浆、血细胞成分及凝血因子;静脉药瘾者共用针头、针管及有关器械;移植感染艾滋病毒者的组织器官等。母婴传播主要通过如下方式:宫内感染、分娩过程中感染(出生时通过产道)、产后感染(通过哺乳)等。全球有关艾滋病的研究机构一致认为,儿童艾滋病感染者的绝大多数是通过艾滋病毒经母婴传播通路染上的。

简单的认识了一下艾滋病,那么作为一个健康人,你是否减少了一些恐艾情绪呢?或者说不再那么排斥艾滋病患者呢。在以往的生活或新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一些关于与艾滋病患者相处的事。很多正常人歧视艾滋病病人,刻意躲避他们,甚至用语言羞辱他们。只要与艾滋病搭上边的人、事,他们从来都是采取保守行为,躲的远远的,来杜绝一切可能或不可能的传染途径。在网上查资料时,我就看到了很多这样的真人真事。郝伦(音),13年间他献过158次血,做艾滋病志愿者已经有8年,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位一次次为出院的艾滋病病患者送行的献血状元,至今失业已经7年了,因为没有单位敢接受这样一位胳膊上全是献血针眼的艾滋病志愿者。

生活中,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是一个特殊人群,他们的不幸遭遇本已让他们觉得人生是不公平的。如果他们受到太多的歧视和羞辱,甚至感到走投无路,让他们觉得自己被社会被亲人抛弃,那么最后,很多患者就有可能自我放纵,仇视社会,做出危害社会 的事。比如故意与各种异性或同性进行性行为,或者把自己的血液涂在钉子上,再把钉子放在公共场所等等,目的就在于传染别人。曾有一名患有艾滋病的卖淫女,本想开一家小店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是由于别人的歧视,她开的店倒闭了,于是她不得不重操旧业,重新卖淫。这样的遭遇使她产生了报复社会的想法:在她死以前要把艾滋病传染给其他多个男人。这是一种扭曲的心态。但是,作为正常人的我们不应该歧视羞辱他们。试想,你本来生活的开开心心,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工作,可是有一天,你却被确诊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周遭所有的人都躲避你,在你背后窃窃私语,甚至当面羞辱你,你

会是怎样一种感觉?一种心态?你会记恨这个社会?记恨传染给你艾滋病病毒、破坏你幸福生活的人吗?所以我们应该理解并关爱他们,只有当更多的人愿意消除歧视,为需要帮助的人去奉献,互助才能成为一座城市的主流,我们的城市才会充满温情,健康成长。

北京佑安医院、地坛医院等都较早收治艾滋病病人并成立了专门帮助艾滋病患者的“爱心家园”。这里有一大批充满爱心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发生着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患者在这里不但得到了治疗,还得到多方关怀。有的捐钱给病人,有的帮病人办理一些难办的事情如租房子,协助联系上学,交学费,为患者办理劳资手续等。医生护士精心护理、志愿者热情友好。一位又一位艾滋病患者重新点燃了生命的希望之火。我们应该向佑安医院、地坛医院的医生、护士和志愿者学习,从心理、精神、身体上关爱艾滋病患者,反对歧视,为他们创造合适的生活环境。

而且,从老师的上课内容以及我特地上网查的很多资料来看,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那样的一般接触并不会感染艾滋病。比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同进餐以及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具、钱币等。而且,艾滋病病毒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打喷嚏以及蚊虫叮咬都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人类与艾滋病的斗争才刚刚开始,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帮助。中国卫生部口号“相互关爱,共享生命”。鼓励人们反羞辱反歧视,善待艾滋病病人。我们要记住,艾滋病传播途径只有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对待艾滋病患者,我们不能盲目的逃避和羞辱,他们需要社会的同情和关怀。

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艾滋病患者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员,他们理应享有公民的平等权利,与正常人一样的工作、学习、参加社会活动、医疗保健等。许多艾滋病患者在大家的关怀下和家人的照料下乐观的生活,她们非常爱护社会,不愿意伤害别人,有的患者还在努力帮助别人,在医院里协助医务人员进行有关艾滋病预防的宣传工作等。但是也有一些患者受到很多歧视和羞辱,那样就不利于他们接受规范的治疗,怀疑自己患了此病的人也不敢去检查。这样就会使大量的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处于不被控制的状态,成为潜在的传染源,造成艾滋病的传播。可见歧视只能将本已不幸的生命逼向绝路,而关爱则能使绝望的心灵感受到阳光。让我们给艾滋病患者多一份关爱,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困难就会减少一分,人类的痛苦就会减少一分。我们也就多了一分战胜艾滋病的希望。所以我们说“关爱艾滋病患者就是关心我们自己。

善良的人们,请珍爱你们的生命。HIV其实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但也不必盲目地恐惧,只有你了解了它,你才会远离它,珍惜自己,保护他人。同时也希望社会能够为已经患病的人们营造宽容的空间,多一些理解与关爱。也许,你今天的一个热情的拥抱, 一个亲切的问候之吻,都是艾滋病患者莫大的鼓舞和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别吝啬你们的拥抱,大胆的用你们的真诚感动他们,给他们生活的信心!只有了解艾滋病,我们才会远离艾滋病,因为这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动员全社会为艾滋病患者创建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为人类战胜艾滋病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二:艾滋病论文

艾滋病概论

摘要:艾滋病是影响当代社会发展的疾病,它开始深入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我们不得不引起重视。本文从艾滋病的起源、传播、诊断等方面进行讨论,最后提出自己关于该病的建议。

艾滋病(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而引起,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CD4+T细胞数目减少,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AIDS是一种传播速度快,目前无法治愈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本文将从艾滋病的发现、传播途径、诊断、治疗及现状等多个方面比较系统全面的阐述艾滋病。

一、艾滋病的发现

在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CDC) 发布报告:在1980年10月到1981年5月期间,先后发现5例病例,经检查确诊得了“卡氏肺囊虫肺炎”,免疫功能极度衰竭,患者均为男性同性恋者。这些死亡的年轻病人共同的特点是严重免疫功能缺陷。1982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把这类疾病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AIDS)。

艾滋病的英文简称为AIDS,国内1986 年以前音译为“爱滋病”,后来考虑到该命名会引起人们的误解,以为此病只是通过性途径传播而忽视了其他传播途径,故改名为“艾滋病”。1985年4月,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的国际艾滋病专题会议上,正式将导致艾滋病的这种逆转录病毒命名为LAV/ H TLA- III 。1985 年6 月更名为H IV。在第39 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今后艾滋病病毒即以H IV 命名,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2】艾滋病被称为“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二、艾滋病中医机理及病原简介

艾滋病的病因非常类似于温病学家所提出的“杂气”,也类似于其他医家所说的“ 疫毒”、“瘟邪热毒”、“湿热秽浊”等。艾滋病具有潜伏期长, 病死率高, 病情复杂, 传染性和流行性强等特点。艾滋病前期,以发热、痰核瘰疬、咽痛、皮疹、腹泻、口干、溲黄、舌红、苔厚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即呈现一派温毒或湿热秽浊之邪致病的特点,故认为多属于瘟疫的范畴。因其潜伏期长,艾滋病前期发病呈现由里及表的特点,故艾滋病属于伏气瘟疫[3]。

艾滋病是一种新发病,它的病因在传统医学范围内并不能完全解释,社会在发展,医学在进步,传统医学是我们研究新知识的基础和依据,对于一种新发病它应该有其特定的致病病因、发病机制及规范化的诊疗标准。根据现代开展的循证医学的要求,疾病的诊断、治疗标准,疗效、转归判定标准等都要以临床试验研究为证,这就对中医诊疗标准的制定及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由于中医药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在制定中医诊疗标准及进行中医标准化研究过程中,既要以循证医学的依据作为基础,又要注重中医特色,制定符合中医药理论及实践的诊疗标准[2]。

从西方免疫学上来看,艾滋病是由于人感染了HIV病毒造成严重免疫缺陷引起的。HIV是单链RNA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科,慢病毒(lentivirus)亚科,HIV分为HTV-1型和HIV-2型.世界各地的AIDS主要由HIV-1型引起,HIV-2

型在西非洲呈地方性流行。

因为HIV-1前病毒共价地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中,故在宿主基因中稳定存在,并可复制传入子代细胞DNA中。整合的前病毒可以长期结合于宿主细胞基因中,并可以长期潜伏下来,或者病毒复制,产生大量的子代病毒。通过性途径传播时,HIV最先感染人的树突状细胞(DC),和树突状细胞的DC-SIGN结合,DC-SIGN是四聚体膜蛋白,末端有植物血凝素连接区,HIV通过细胞膜DC-SIGN糖链相互作用和DC-SIGN结合,带有HIV的树突状细胞,在淋巴结内感染表达CD4和辅助受体的单核巨噬细胞,称为顺势感染(infection in cis),也可以通过DC将HIV提呈给邻近表达CD4和辅助受体的CD4+T细胞,则称为反式感染(infection in trans)。

HIV能耐受低温而对高温敏感,煮沸可迅速灭活,室温下液体环境中HIV可存活15d,被HIV污染的物品至少3d内有传染性,液体中的HIV加热560C10min即可灭活,干燥状态下外界蛋白质对HIV有显著保护作用,真空冷冻干燥的血制品加热680C72h才能保证所含HIV被灭活。HIV对甲醛、戊二醛、乙醇、卤族化合物敏感。370C时,以下消毒剂处理10min可灭活HIV,常用的消毒剂如70%乙醇、10%漂白粉、2%戊二醛、4%福尔马林、35%异丙醇、0.5%来苏和0.3%过氧化氢等均能灭活病毒。消毒效果受以下因素制约:温度、消毒剂浓度、作用时间、病毒数量、病毒株别、有无其他蛋白质及杂质。HIV对紫外线不敏感[4]。

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以下这些是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人群,包括男性同性恋者及性乱交者(如妓女和嫖客) 、静脉吸毒者、血友病者和多次输血者、已感染HIV 人群的性配偶及所生的婴儿。

HIV主要存在于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体液中,包括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等。任何能够引起体液交换的行为,都有传播HIV的可能。流行病学调查证实,HIV有三种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

1、性接触传播:它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包括同性恋和异性恋。在欧美国家早期是以男性同性恋为主,非洲主要是经异性性传播,亚洲初期以外来输入感染为主,但目前经异性性传播已成为世界HIV 流行的普遍规律。据WHO 估计目前全球HIV 感染者中,占3/ 4 是通过异性性接触而感染。专家们认为今后该途径所占比重还会逐年增加。如非洲卢旺达妓女带毒率达80 % ,嫖客带毒率为28 %。泰国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其HIV 感染曾以每年510 倍的速度递增,其全国妓女平均感染率为30 % ,妓女阳性率最高省份为67 % ,男性性病人中最高阳性率为45 %。鉴于性病感染人数的多少是艾滋病流行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性病感染人数正逐年增加,故我国对性接触传播要高度警惕。目前从我国周边国家看,如泰国、印度、缅甸近年都以异性性传播成为HIV 主要感染途径[5]。

2、血液传播:(1)静脉注射: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或注射器消毒不严是感染HIV的危险行为,单次暴露的传染概率为0.67%。(2)接受血液或血制品:主要是指接受污染有HIV的血液或血制品,单次暴露的传染概率>90% 。(3)献血员感染的传播:不规范献血,主要原因是献血过程消毒不严格,特别是单采血浆后血细胞混合回输,造成献血员感染。(4)医源性感染:主要是指医疗器具不洁,造成接受医疗服务者感染HIV,其中也包括医护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时,

暴露于感染者/患者的体液而致感染HIV或不慎被污染HIV的器具如针头刺伤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到含有HIV的体液,单次暴露的传播概率为0.3%-0.5%[4]。

3、母婴传播:感染HIV 的母亲可经子宫内或分娩时和产后致胎儿或新生儿受感染。据WHO 统计,约50 %感染HIV 的母亲经上述途径传播给其婴儿。国外报道7 例患艾滋病的小儿,一般是在出生后6 个月内感染了HIV ,认为这与子宫内和围生期感染有关。在非洲和美国已证实感染HIV 的母亲可通过哺乳传给其婴儿[5]。

四、艾滋病的诊断与治疗

人感染H IV后, 历经急性感染期、隐匿感染期、全身持续性淋巴结肿大期、艾滋病相关症状期、艾滋病期5个阶段的漫长病程。特别是隐匿感染期可持续2~8年,此时患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但可几乎没有任何症状。这种隐匿漫长的病程,给艾滋病的临床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然而,艾滋病作为主要经血传播的传染病,亦有其特定的规律和特点,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

诊断艾滋病有以下要点:

1、重视流行病学史

艾滋病为经血传播的疾病,以性传播、静脉注射药物或血液制品、母婴传播为主要途径。因此,注重可能受感染的流行病学史十分重要。很多H IV感染的病例, 都是临床医师通过认真的询问有关病史,进一步经实验室检查而获得诊断。由于患者可能有意地隐瞒重要的暴露感染史,医师问诊的技巧和方式就显得特别重要。

2、全面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

H IV感染后多数病人的临床症状是非特异性的,临床医师必须高度警惕,全面分析患者临床表现,以免误诊和延误病情。如临床发现如下一些症状应高度怀疑艾滋病,具体包括:持续发热超过1个月;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超过10%;持续腹泻超过1个月;反复发生的皮疹及皮肤黏膜真菌感染;全身持续性淋巴结肿大等。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的患者,如同时有输注血制品史,性乱史或患有性病,静脉药瘾史,则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很大,应尽快进行实验室检查以确定诊断。

3、实验室检查为确诊依据

艾滋病为经血传播的传染病,确定诊断依靠病原学检查。艾滋病的病原H IV在体外分离培养十分困难,H IV感染的确定主要根据血清学试验检测其抗体和抗原。采用EL ISA或其它方法测定H IV抗体,是诊断H IV感染的初筛试验。由于其敏感度高而特异度低,阳性结果尚不能作出诊断结论。此时可再重复检测或进一步作免疫印迹法确证试验。该试验将艾滋病相关的病毒抗原先吸附于纤维薄膜上,再与患者血清反应,最后检测出现的阳性条带。如出现对p24、gp41、gp120及p160中任2条阳性条带,即判断为阳性结果。由于免疫印迹法检测成分包含了H IV包膜、核心以及多聚酶抗原蛋白的组分,提高了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性。血清学试验对抗原的检测(主要是p24 抗原) ,则是在急性感染后的窗口期,H IV抗体阴性时,惟一的确定感染的方法。血清学试验对确定H IV感染是决定性的,因此,对结果的判断应十分慎重。

4、病情判断

艾滋病病情的判断,主要是通过血中H IV 载量及CD4 + T细胞计数确定。病毒载量常用实时免疫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测得的病毒载量与病情有明显相关关系,并可作为抗病毒治疗效果的考核指标。CD4 + T细胞是H IV攻击的靶细

胞,它的数量减少常与病毒载量高相关。除直接反映受病毒攻击破坏的情况,还反映了免疫系统受损的程度。因此,CD4 + T细胞计数是反映艾滋病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在CD4 + T细胞减少和免疫受损情况下,患者可出现多种感染(主要是机会性感染) 和各种肿瘤[6]。

五、艾滋病之我见

目前我国艾滋病状况非常严峻,有很多的艾滋病毒携带者,他们因为家庭贫穷而不能及时接受治疗,因为急于隐藏自己的身份拒绝领取政府救助药物,反而得不偿失,耽误了自己的健康。究其原因,只因为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对艾滋病不是特别了解,只知道它是一种会传染的疾病,就视艾滋病人猛如虎,避之不及。因此在我看来,我们要改变艾滋病人的现状,最重要的一点是加大艾滋病的健康知识普及宣传工作,让人们可以自发的关爱艾滋病人,而不是忽视和鄙弃他们。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对艾滋病人的心理辅导。由于自身病痛和精神遭受的折磨,很多艾滋病人并不是乐观的看待自己的生命,很容易自暴自弃,需要特别的心理辅导和沟通,我认为应该组织适当的心理团队,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给予艾滋病人心灵上的慰藉。另外,应该加大对非知识分子及广大偏远地区的艾滋病知识普及,让他们能够做到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明白艾滋病的坏处,而不是毫不在乎,任其发展。还有我觉得我国的献血和输血机制并不是特别完善,存在着监管不严等诸多问题,我们应加强对医务工作者的教育培养,使得他们能真正的为患者负责。

参考文献:

[1]王同寅,颜丽琴.艾滋病专题讲座第1讲艾滋病的病原体[J].中国农村医学. 1998.26(9):3~5.

[2]刘成丽,张进宝.艾滋病中医病因的认识及存在的问题[J].云南中医中药杂 志.2011.32(10):71~73.

[3]郭选贤.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况[J].中医研究.2007.20(5):59~62.

[4]吴昊,张彤.艾滋病病原学与传播途径[J].北京医学.2005.27(6):371~373.

[5]胡国龄.艾滋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5):1~4.

[6]雷秉钧.艾滋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新医学.2006.37(1):13~15.

篇三:关于艾滋病研究的论文

关于艾滋病研究的论文

2009年12月1日,是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强调“权益、责任、落实”。

“浙江在线新闻报道,2009年我省新增1378例感染者。从今年1月1日至11月20日,全省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病人

(AIDS)1378例,比去年同期(1055)增加30.6%;报告艾滋病病人(包括既往报告HIV发展为AIDS)289例,比去年同期(272)增加6.3%;报告死亡134例,比去年同期(120)增加11.7%。截至2009年11月20日,全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976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0例,死亡501例。 ”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冲击着我们的视线,不断提醒着我们先我省乃至中国、全球AIDS蔓延的速度之快,严峻的病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因此,学习相关知识以及关注艾滋病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话题。

一.艾滋病的定义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语缩写AIDS的音译(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1981年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确认。曾译为“爱滋病”、“爱死病”。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内脏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淋巴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这种病毒在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使人体成为各种疾病的载体。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能力过低,丧失复制免疫细胞的机会,从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各种复合感染而死亡。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3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病人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艾滋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二.艾滋病的起源

艾滋病的起源在非洲。1959年的刚果,还是法属殖民地。一个自森林中走出的土人,被邀请参与一项和血液传染病有关的研究。他的血液样本经化验后,便被予以冷藏,就此尘封数十年。万没想到的是,数十年后,这血液样本竟然成为解开艾滋病来源的重要线索。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

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

三.艾滋病传播途径

艾滋病传染主要是通过性行为、体液的交流而传播,母婴传播。体液主要有:精液、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脑脊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其他体液中,如眼泪、唾液和汗液,存在的数量很少,一般不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视,如共同进餐、握手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艾滋病病人吃过的菜,喝过的汤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的。艾滋病病毒非常脆弱,在离开人体,如果暴露在空气中,没有几分钟就会死亡。 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该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我们日常的活动来传播,也就是说,我们不会经浅吻、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共用电话、打喷嚏等,而感染,甚至照料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

1. 性传播

艾滋病病毒可通过性交传播。生殖器患有性病(如梅毒、淋病、尖锐湿疣)或溃疡时,会增加感染病毒的危险。

2. 血液传播

输血传播:如果血液里有艾滋病病毒,输入此血者将会被感染。血液制品传播:有些病人(例如血友病)需要注射由血液中提起的某些成份制成的生物制品。 如果该制品含有艾滋病病毒,该病人就可能被感染。

3. 共用针具的传播

使用不洁针具可以使艾滋病毒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例如: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医院里重复使用针具,吊针等。另外,使用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

4. 母婴传播

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但是,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有关抗艾滋病的药品,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就会降低很多,甚至完全健康。有艾滋病病毒的母亲绝对不可以用自己母乳喂养孩子。

5. 蚊虫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

蚊虫的叮咬可能传播其他疾病(例如:黄热病、疟疾等),但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蚊子传播疟疾是因为疟原虫进入蚊子体内并大量繁殖,带有疟原虫的蚊子再叮咬其他人时,便会把疟原虫注入另一个人的身体中,

令被叮者感染。蚊虫叮咬一个人的时候,它们并不会将自己或者前面那个被吸过血的人血液注入。

它们只会将自己的唾液注入,这样可以防止此人的血液发生自然凝固。他们的唾液中并没有艾滋病病毒。而且喙器上仅沾有极少量的血,病毒的数量极少,不足以令下一个被叮者受到感染。而且艾滋病病毒在昆虫体内只会生存很短的时间,不会在昆虫体内不断繁殖。昆虫本身也不会得艾滋病。

6. 艾滋病的安全地带

HIV不能通过空气、一般的社交接触或公共设施传播,与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HIV。

艾滋病不会通过以下那些行为感染艾滋病:1.握手,2,拥抱,3.吃饭, 艾滋病不会通过以下那些物品传播艾滋病:1.马桶,2.电话机 3.餐饮用具 4,卧具 5. 游泳池或公共浴池 6.空气 等等

艾滋病不会通过以下那些动物传播艾滋病;1.蚊子 2.小猫, 3.小狗等等

四.艾滋病的四期症状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自然过程,临床上将这个过程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完整的出现四期表现,但每个疾病阶段的患者在临床上都可以见到。四个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个渐进的和连贯的病程发展过程。

1. 急性感染期

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HIV侵袭人体后对机体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病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会发生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有的还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神经性症状和脑膜刺激症。末梢血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急性感染期时,症状常较轻微,容易被忽略。当这种发热等周身不适症状出现后5周左右,血清HIV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此后,临床上出现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康的、无症状的潜伏期。

2. 潜伏期

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HIV开始,到出现艾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这对早期发现病人及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

3. 艾滋病前期

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有很多命名,包括"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淋巴结病相关综合症"、"持续性泛发性淋巴结病"、"艾滋病前综合症"等。这

时,病人已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即细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状较轻而已。主要的临床表现有:

A.淋巴结肿大 此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主要是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头颈部、腋窝、腹股沟、颈后、耳前、耳后、股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等。一般至少有两处以上的部位,有的多达十几处。肿大的淋巴结对一般治疗无反应,常持续肿大超过半年以上。约30%的病人临床上只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而无其他全身症状。

B.全身症状 病人常有病毒性疾病的全身不适,肌肉疼痛等症状。约50%的病有疲倦无力及周期性低热,常持续数月。夜间盗汗,1月内多于5次。约1/3的病人体重减轻10%以上,这种体重减轻不能单纯用发热解释,补充足够的热量也不能控制这种体重减轻。有的病人头痛、抑郁或焦虑,有的出现感觉神经末梢病变,可能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有关,有的可出现反应性精神紊乱。3/4的病人可出现脾肿大。

C、各种感染 此期除了上述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和全身症状外,患者经常出现各种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性感染。反复感染会加速病情的发展,使疾病进入典型的艾滋病期。

4. 典型的艾滋病期

有的学者称其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此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

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

发生各种恶性肿瘤。

艾滋病的终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确诊艾滋病不能光靠临床表现,最重要的根据是检查者的血液检测是否为阳性结果,所以怀疑自身感染HIV后应当及时到当地的卫生检疫部门做检查,千万不要自己乱下诊断。

五.艾滋病当前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我国正处在艾滋病真正大流行的前沿,艾滋病感染者估计累计人数为100万,目前存活85万,我们现在发现的只有4万多例,也就是说,95%的传染源我们根本就不知道。

纵向地看 中国的艾滋病情况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叫传入期,从1985年开始,每年只有几例感染者被发现,多数是国外来华的人士,或者是我们出国的人士,这样大概持续了四五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出现了第二个流行期,在云南边境,中国开始了艾滋病的流行。第三个时期就是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我们叫快速增长期,其特点就是以很快的速度波及全国。从1994年到现在,将近10年的时间,一直是以4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7%到8%,是全球最高的,这个速度可以使得我们的经济连续翻番,艾滋病比这个速度要高得多,以这种翻番的速

度,我们1993年估计的一万,1995年我们估计数字就是10万了,那么到2002年累计数字已经到了100万。

六.艾滋病的治疗前景

艾滋病被称为“世纪瘟疫”,然而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与法国巴黎第五大学肿瘤病毒研究室通力合作,开发出对恢复艾滋病人的免疫力有奇特疗效的治疗性艾滋病疫苗。一期临床结果显示,注射该疫苗可使患者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下降至1/1000!结果不久前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美国《自然医学》发表,引起全世界轰动。最近,该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符林春教授向来校视察的广东省领导汇报了该所利用中药复方研究治疗猴体艾滋病的进展情况。记者也于近日采访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详尽了解了该研究所长期以来在治疗艾滋病方面所做的工作,让人对艾滋病的治疗有了无尽的期待和希冀。

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自1997年涉足艾滋病研究领域,起步较晚,但进展迅速。现有被国际医学界称为“金标准”的猴艾滋病急、慢性感染实验模型,是国内仅有的具艾滋病治疗药物疗效评价资格的单位之一。其开展艾滋病发病机理研究、评价疫苗、药物治疗艾滋病的疗效,研制治疗性疫苗和抗艾滋病的中药复方等,令世界瞩目。

中法联手——成功研制疫苗

2002年12月22日,美国《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发表了该所与法国巴黎第五大学科研合作项目“艾滋病的治疗性树突状细胞疫苗”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该杂志称“研究治疗疫苗有了新的希望,这种疫苗能够使病人免受病痛的困扰并能延长病人的生命”。

2000年,法国巴黎第五大学(勒内〃笛卡尔大学)肿瘤病毒研究室的华裔科学家卢葳博士听了与之熟识的卢耀增教授和吴小闲教授介绍后,对该所的科研很感兴趣,找到该所,提出自己研制艾滋病治疗性疫苗的设想,希望进行合作。 从2001年开始,经过2年多的研究,在卢崴教授及该所七八个骨干研究人员不懈的努力下,实验取得突破性进展,疫苗既成功降低了猴艾滋病模型体内艾滋病病毒水平,又提高了患病猴的免疫力,而且病毒在该项研究的34周内一直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

符所长介绍说,该疫苗应该说是全世界第一个报道研制成功的治疗性疫苗,与阻止病毒进入人体的预防疫苗不同的是,治疗性疫苗的目标是一旦病毒进入人体,它能够阻止或减缓病毒的发展速度,甚至杀灭病毒。影响是非常巨大,比现在国际上通用的鸡尾酒疗法(HATT疗法)效果好。当时,全世界200多家主要媒体进行了报道,最快引起巨大轰动的是在美国。艾滋病免疫治疗的研究在美国一直没有出成果,美国多把艾滋病科研经费投资到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上面,在美国要做免疫方面的研究,申请经费很困难。现在中法两国率先拿出成果,令美国医学研究界震惊,也改变了大家的观念——免疫治疗也是非常好的方向。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布鲁斯〃沃克博士预言:“如果这一疗效能在其他灵长类动物身上得到验证,特别是能够适用于人体的话,有可能成为对付艾滋病病毒的一种新方法。”

目前的疫苗是自体疫苗,首先需要抽取患病体血液进行化验,获得艾滋病病毒样本后,才能研制出有针对性的疫苗。今后的研究方向,是希望研制不需要对患者病个体逐个进行化验就能使用的通用型疫苗。

篇四:艾滋病论文

温州火车站一般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态度调查

徐意

【摘要】 目的 了解温州火车站乘客艾滋病知识水平、态度及安全套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7月对温州火车站候车室乘客进行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对调查人群的艾滋病相关回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150名乘客,收回有效问卷143份。其中65%为男性旅客,91.6%为汉族,对艾滋病关注度在80%以上,对艾滋病书面知识知晓率在10%至70%,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在40%至90%。结论 随着我国加大对流动人群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火车站乘客艾滋病知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仍有需提高的空间。

【关键词】 火车站乘客;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

火车站是流动人员高度集中的场所,通过大力开展火车站乘客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活动是提高流动人群预防艾滋病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针对火车站乘客的艾滋病防治相关宣传活动、项目不断增多,对提高乘客艾滋病知识水平和预防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基于此目的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暑期实践团于2010年7月在温州火车站候车区组织实施了宣传、教育活动, 对部分乘客进行问卷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温州市火车站候车室乘客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使用温州市疾病控制中心提供的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调查表进行调查。由本次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暑期实践团队员对调查对象逐一发放

调查表,由被调查对象自己填写,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知识、态度、行为等,及通过发放安全套预测其使用情况。

1.3 数据录入和分析

用SPSS18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 1 一般人口学基本资料 本次调查共调查143人,年龄最小的为13岁,最大的55岁,平均年龄25.15岁;男性93人,占65%,平均年龄26.87岁;女性50人,占35%,平均年龄22.13岁。91.6%调查对象为汉族,8.4%为少数民族。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或中专和大专及以上为主,分别占总人数的34.3%、34.3%和18.9%。

2. 2 流动人口对艾滋病关注度

表2 艾滋病关注状况

项目

男 女 汉族 少数民族 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或中专 大专及以上

表1 调查对象特征

人数

93 50 131 12 8 10 49 49 27

百分比

65.0 35.0 91.6 8.4 5.6 7.0 34.3 34.3 18.9

(1)由表2得知, 流动人群对艾滋病的关注程度中等或偏上,设计的几个问题中,“听说过艾滋病”,关注度为95.7%;“关注艾滋病新闻”,关注度为33.8%,

偶尔关注有61.1%;“艾滋病的宣传力度有效果“,关注度为37.4%,偶尔关注为45.3%;”成为或已成为援艾志愿者“,关注度为51.6%,偶尔关注为29.5%。

2. 3 流动人口获得艾滋病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

表3获得艾滋病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

(1)由表5得知,流动人群对艾滋病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来自电视(69.7%)、报刊(40%)、书籍(36.8%)、工作单位(社区组织、学校等)组织的宣传活动(32%)及免费宣传资料(31.2%),其他如朋友、咨询服务等途径选择的比例较少。

2. 4流动人口获得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

表4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

知识内容

在目前条件下,艾滋病能否治愈?

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能从外表上看出来吗? 艾滋病的准确命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艾滋病的病原体(病毒)

艾滋病最著名的疗法(鸡尾酒疗法) 世界艾滋病日是每年哪一天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程度怎样?

你知道中国约有多少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吗? 艾滋病毒离开人体还能存活多久?

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吗?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饭会感染艾滋病吗? 除艾滋病患者外,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是传染源吗? 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得艾滋病吗?

回答(百分比)

正确 48.2 70.3 35.5 73.9 10.9 39.2 17.5 13.1 34.9 44.5 75.0 59.2 90.6

错误 18.2 10.2 64.5 15.5 28.2 39.1 82.5 16.1 65.1 44.5 19.5 21.1 3.9

不知道 33.6 19.5 \ 10.6 60.9 21.7 \ 70.8 \ 10.9 5.5 19.7 5.5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关于关爱艾滋病的论文)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有可能得艾滋病吗?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下的小孩有可能得艾滋病吗? 艾滋病的传染途径(血液传染、危险性行为、母婴传染) 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风险吗? 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的风险吗?

89.1 75.8 22.7 77.3 66.4

4.7 15.8 9.4 77.3 7.8 10.9

6.3 12.9 14.8 \ 14.8 22.7

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或其他针刺器械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吗? 71.2

表5 关于预防艾滋病

洁身自爱,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

医疗时使用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及医疗器械

输血时使用艾滋病病毒抗体检验合格的血液

手术前要求进行术前检查,并保留相关资料

80.4 61.4 63.4 35.4

(1) 由表4得知, 流动人群对艾滋病的知识的了解偏低,设计的几个问题中,“艾滋病不能治愈“,知晓率48.2%;”艾滋病患者不能从外表看出来“,知晓率70.3%;”艾滋病的准确命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知晓率35.5%;”艾滋病的病原体(病毒)“,知晓率73.9%;”艾滋病最著名的疗法(鸡尾酒疗法)“,知晓率10.9%;”世界艾滋病日是12月1日“,知晓率39.2%;”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程度“,知晓率17.5%;”中国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数目“,知晓率13.1%;”艾滋病毒离开人体后的存活时间“,知晓率34.9%。

(2) 由表4得知, 流动人群对艾滋病的传播方式的认识的知晓率是19.0%; 设计的几个问题中“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知晓率44.5%(64人)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饭不会感染艾滋病”,知晓率75.0% (107人) ;“除艾滋病患者外,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是传染源“,知晓率59.2%(85人);”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得艾滋病“,知晓率90.6%;”与患者共用注射器会感染艾滋病“,知晓率89.1;”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牙刷、剃须刀或其他针刺器械可能感染艾滋病“,知晓率71.2%;”患病妇女生下小孩可能地艾滋病“,知晓率75.8%;“3 种传播途径”全部答对者回答正确率22.7 % (32人) 。

(3 ) 对艾滋病预防意识设计的2个问题中,“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风险“,知晓率77.3%;”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的风险“,知晓率66.4%。由表5得知,关于预防艾滋病,”洁身自爱,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知晓率80.4%;”医疗时使用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及医疗器械“,知晓率61.4%;”输血时使用艾滋病病毒抗体检验合格的血液“,知晓率63.4%;”手术前要求进行术前检查,并保留相关资料“,知晓率35.4%。

2. 5流动人口获得艾滋病态度

表6对艾滋病态度

问题

艾滋病是否会成为人类最大的杀手? 你认为自己是否有可能感染艾滋病吗? 如果你怀疑自己感染艾滋病你会到医院检查吗? 血液传输有可能感染艾滋病,你现在或成年后是否会去 正规机构义务献血吗?

如果你感染了艾滋病,你是否会告诉别人吗?

你不慎感染了艾滋病,是否会树立正确态度并采取正确行动? 你是否认为学校向学生讲授有关艾滋病的知识非常重要? 当有一位艾滋病人就在你身边时,你是否会排斥他? 如果你的朋友患有艾滋病,你是否会与它断绝来往? 艾滋病感染者是否应该公开他们的身份? 你是否认为同性恋是一种性自由可受到保护? 你是否认同给吸毒者发放一次性针具?

37.0 2.2 94.0 73.0 23.5 91.7 86.0 16.9 14.9 26.3 24.0 38.0

47.0 70.1 1.0 8.0 21.4 2.1 4.0 77.2 58.4 53.5 35.0 37.0

不知道

16.0 27.7 5.0 19.0 55.1 6.2 10.0 5.9 26.7 20.2 41.0 25.0

(1)由表6得知,流动人群中只有2.2%的人认为自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大多数人仍觉得这种威胁离他们很遥远,但有90以上%的人能主动学习和接受预防艾滋病科学知识。设计的几个问题中,“艾滋病不会成为人类最大的杀手“,接受率为47.0%;“到医院检查”,接受率为94.0%;“树立正确态度和采取正确行动”,接受率为91.7%;“学校需讲授艾滋病知识”,接受率为86.0%;“去

篇五:预防艾滋病的论文

正确认识艾滋病

艾滋病亦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免疫缺陷病。HIV本身不会引起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

艾滋病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头号杀手,严重地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正是由于艾滋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现在世界上每一个人实际上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艾滋病的威胁。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多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仍然是健康的,并能在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疾病的情况下生活多年,即使他们看起来健康,自己也感觉健康的时候,他们仍能够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并且终身都具有传染性,所以我们每个人的个人卫生以及健康的生活习惯很重要。

对青少年尤其是在校中学生的教育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时期是学生身心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思想与意识形态变化最剧烈、最迅速的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展艾滋病教育应该发展成为人们的共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经济继续向前发展,许多社会问题日趋突出。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城乡医疗分布不均,疾病谱与健康谱的改变等,艾滋病也在我国人群中变得活跃起来,某些地区甚至可以用“泛滥”二字来形容。与发达国家甚至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人群的艾滋病知晓率相对较低,防治意识较差,不同的人群差异又较大。根据湖北省疾控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6类主要人群中居然倒数第二(略高于民工),特别是中小学生知晓率更低。因此,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旨在加深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形势刻不容缓。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染的重要方面,可见消除社会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歧视不仅仅是提高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就能简单解决的问题,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与工作,需要付出比宣传传播知识更大的努力。应该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中,一方面加大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减少由于误解和认识模糊而产生的

歧视现象;另一方面通过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HIV感染者/AIDS患者态度和行为,为消除歧视做出努力。实践证明,提高全民对艾滋病的认识,倡导良好的健康行为,给予艾滋病人群更多的包容和关怀,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地有效办法。

小学生有监护人的保护,艾滋病离他们相对较远。然而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处在发育的特殊阶段,某些孩子逐渐脱离家长的监护,再加上自身叛逆性格以及社会各种诱惑,使他们更容易接触到艾滋病感染者。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自身对性病和AIDS知识的了解,以及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和行为情况无疑将影响我国目前和将来的AIDS流行趋势,青少年有着极其强烈的好奇心,愿意接受或者尝试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其中包括一些与艾滋病相关的行为,如性行为(中学生已经形成自己的性态度,甚至部分中学生发生过性行为)和吸毒等,这些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使青少年极易受到艾滋病的侵袭。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的获得途经和渠道从高到低依次是网络、朋友、书刊、学校教育、电视、免费宣传材料、宣传栏广告栏、广播、医生等]。当前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家长和教师往往设法限制他们日常收看广播电视的时间,学生没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学校或社区本来就不多的艾滋病相关宣传栏、广告栏内容;而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中学生往往以上网查资料为由获得家长和教师的许可,网络成了他们答疑解惑、了解世界及交友的窗口和平台。但当前网络内容鱼龙混杂,而其宣传的艾滋病知识往往良莠不齐,中学生尚不具备甄别真伪的能力。青少年受网络不良信息的诱导,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往往会产生不良行为,酿造意想不到的结果。

中学生有极高的摄取知识的能力,比较喜欢从电视、广播、报刊、宣传材料中获取知识,提示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卫生专业部门的特长,采用多渠道、多部门协同的作战方式,开展最广泛的AIDS知识宣传及预防技能的培训,以期提高中学生和其他人群对AIDS的了解。除根据我国新闻媒体管理体制的特点,应该进一步强化媒体在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等公益事业所尽的义务,借鉴国外的做法,结合我国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作息规律,确定一定的时间段,保证一定时期的定期宣传报道。同时,不仅要将预防艾滋病知识等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必修课,还要有考核、评价等手段作为保障。除了在课堂上讲授健康知识外,还应该

多举办一些艾滋病知识的健康讲座,或者在中学生中开展短期培训班。让学生系统地、全面地了解艾滋病,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和警惕性,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转变自己的态度和观念,达到预防艾滋病的目的。

中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性态度,甚至部分中学生已经发生过性行为,如果他们得不到及时的教育,更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不断成熟,习惯和价值观不断形成,此阶段可塑性强,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如果缺少正确的指导思想,或者缺少科学的卫生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就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或侵害。因此对这一群体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不仅将对他们今后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对控制艾滋病的发生和流行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况且许多中学生不能得到更高层的受教育的机会,对全社会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对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可以对中学生接受艾滋病知识的多少以及程度进行深入地了解。对某些缺乏正确认识的群体要重点教育与宣传。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加大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及其预防知识的宣传。消除中学生中知识“盲点”,正确认识艾滋病,降低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

有学者认为开展中小学生艾滋病知识的广泛宣传非常重要,首先需要培训教师,然后召开以预防艾滋病为主题的班会或活动。或者开展同伴教育,即选择有影响力和向心力的同学为同伴教育员并进行培训,利用其在同伴之间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对身边的朋友和同学们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宣传,产生同化作用,从而提高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生活技能。还可以直接开设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的教育课,这就使得学校的艾滋病健康宣传教育显得非常重要,找寻适宜的教学材料,如内容丰富的课本、生动有趣的教学录像等,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的研究也证实上述的这些干预是非常有效的。

如果身边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用害怕,更不能看不起、排斥他们。艾滋病病毒不是经过呼吸道进行传播的,艾滋病主要通过输血、不正当的性行为、静脉注射(比如吸毒)和母婴遗传四种途径传播。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正确态度是:同情、关心并尽力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不扩散他们的病情。

因此教育部的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从2005年起要确保安排“初中6课时、高中4课时”的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国务院公布的2006年3月1日实

施的《艾滋病防治条例》也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督促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开展有关课外教育活动”。切实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青少年的健康教育课程,从源头上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青少年对艾滋病知识的全面理解,同时将相关工作落到实处,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总之,艾滋病感染已经称为了一个全球广泛关注的极其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在缺乏特效预防与特效治疗的方法的情况下,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是目前防治艾滋病的主要措施。多年以来,我国在社会范围内,通过各种传媒开展了对大众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普及。目前,艾滋病在中国正呈现快速蔓延的趋势。青少年既是可能感染艾滋病的脆弱人群,也是抵御艾滋病侵袭的主力军,他们掌握艾滋病预防关爱知识和技能,不但可以保护自己不受艾滋病侵害,而且可以将学到的艾滋病知识更广泛地传播到家庭和社会,进而提高全社会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知识和水平,提高全民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因此,加强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加强宣传教育与性教育相结合,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增强他们抵抗艾滋病侵袭的能力,对整个人群预防和控制艾滋病都十分重要。实践证明,艾滋病防治工作,离不开强有力的领导。在河南,从省政府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关注艾滋病防治工作,投入大量的精力,深入艾滋病患者家庭,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从卫生主管部门到所有相关部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当前,在艾滋病防治方面,不少国家都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比如,如何有效地阻止艾滋病的性传播、消除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等。艾滋病的防治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作了多次重要批示。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我国传播与流行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加大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挥各种优势,大力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遏制艾滋病在我校的传播和流行。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广大学生了解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刻不容缓,现在就应行动起来;使学生了解艾滋病毒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相关生活技能;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

界观,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文明的行为方式;增强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避免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行为。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