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作文对待出头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2:22:50 字数作文
作文对待出头鸟字数作文

篇一:作文解析:出头鸟

作文对待出头鸟

题解:

出头鸟:有很多鸟,只有一只鸟能看见它的头,别的看不见头。为凡事好出风头的人,或看不清形势,不懂得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的人,有的事在这个时候不能做,尽管这件事情并不是坏事,但在这个时候做不合适。比喻表现突出或领头的人,比喻因出头露面而招人注目的人。

出头鸟

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枪打出头鸟。这话在过去是很受推崇的,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被枪击中的往往不再是“出头鸟”,而恰恰是行动迟缓的“落尾鸟”。因此,我们应挣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争做“出头鸟”。

被猛兽吃掉的往往是反应迟钝的动物,这是自然法则;被胜利垂青的往往是力争上游的人,这是成功法则。火车在提速,网络在提速,社会发展更是迅速??一个个事实告诉我们,竞争就是这样激烈、残酷,落后定会挨打,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在时代的激流中保住自己的这叶扁舟。我们都在与时间赛跑,跑在时间前面的人成为了领袖,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跑在时间之中的人则只能被动地跑着,很累,好在他还能跟上;而跑在时间之后的人则被永远抛在了时代的后面。面对这种现实,我们能不争着赶超他人,加快速度与人竞争吗?我们不能停下来,更不能不思进取。只有勇于竞争,才是唯一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的方法。

第一棵凸显丛林的树才能更多地享受阳光,第一座高峰才能进入人类的记载。我们可以轻易地说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是加加林,第一位登月的是阿姆斯特朗,第一个发现新大陆的是哥伦布,但若是谈到第二、第三个恐怕知者甚少吧?不要抱怨别人的冷酷无情——给成功者鲜花却给失败者背影;也不要抱怨命运,因为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而运则是成功者的谦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永争第一,让自己成为那少数佼佼者中的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勇于创新,勇于站在时代的前沿。不要怕“枪打出头鸟”,不出头就意味着将永远隐匿于人流中,不出头就意味着与成功失之交臂。人的一生机会不多,遇到了就应紧紧抓在手中;抓到机会就应大胆地去竞争,在竞争中演绎自己辉煌的人生。

并不是说一定要成为“出头鸟”,而是说这种积极的心态十分重要。只要心还年轻向上,就一定有成为“出头鸟”的一天。在漫漫人生路上,记住,争做“出头鸟”!

评点:

1、作者针对民间俗语“枪打出头鸟”谈了自己的看法,提出要有争做“出头鸟”的积极心态。观点正确,文章对人有启示、指导意义。

2、开篇由驳而立,提出论点,直接、鲜明;接着列举现象,从自然到社会,经过举例、分析证明论点;最后重申论点,解释、强化。

3、全文论证层次清晰。分析法、例证法、喻证法结合使用,论证有力。 文题即是中心论点,体现了反常思维,以“奇”制胜,能吸引人。

4、文中关于时间一段的论说很新颖,也很恰当,是支持论点的一个有用论据。

5、个别说法过于武断、绝对,有失偏颇,如“第一座高峰才能进入人类的记载”;语言表达上也需要加强。

出头鸟

俗语有云:“出头的椽子先烂。”俗语又云:“枪打出头鸟。”俗语再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其实这些俗语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民的劣根性:守旧不图变,畏前不思新。我想这也是中华民族在近代的浩荡潮流中每每蹒跚伛偻地摸索前进的原因之一吧。在瞬息万变、风起云涌有增无减的二十一世纪,该有人振聋发聩地呐喊一句:中国人不做畏首畏尾的“聪鸟“,中国人要做敢为天下先的“笨鸟”!

敢为天下先,才有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当特斯拉发明出更为高效节能的交流电时,拥有直流电专利的爱迪生公司便屡屡对他做出商业迫害,爱迪生甚至在大庭广众用交流电把小猫小狗电死,以此鼓吹交流电的“危险性”。特斯拉不畏于当时已成权威的爱迪生,成为处处推广交流电的“出头鸟”,后来更加毅然放弃了交流电的专利权供世人免费使用。结果毋庸置疑,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交流远程输电系统还是很快战胜了直流电输电系统。如果特斯拉屈服于爱迪生的权威光环,对自己的发明没有足够的信心,然后抱着这一伟大发明长眠地下,那么人类的文明社会能否如今日之发达,也是未知数。敢做出头鸟,这也正是求真务实、锱铢必较的科学精神。

敢为天下先,才有照亮前途的精神火炬。内忧外患不堪重负的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敢当“出头鸟”,创办《新青年》杂志,为声势浩大的思潮奠定了根据地;鲁迅敢当“出头鸟”,打造出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扛起了新文化运动的鲜明大旗;李大钊敢当“出头鸟”,在一片混沌黑暗中引来了星星之火的马克思主义,为后来成为燎原之势的红色革命点燃了最初的希望。正是这一前赴后继的堪当近代国人楷模的“出头鸟”,拉开了苦难中国的重重铁幕,刷新了中国人愚昧无知的心灵荒野,将古老中国推向浩浩荡荡的潮流。

敢为天下先,才有富国强民的乾坤巨变。秦孝公在秦国积贫积弱、奄奄一息之时,毅然起用魏国小吏卫鞅,从此君臣二人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法家变革。君臣同心,不改青山松柏之誓;富国强民,不坠大出天下之志。废井田,开阡陌,改军制,明吏治。上下一心的老秦人爆发出历久弥新的不朽誓言: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誓不休战。血性的秦人在商鞅变法后积累了无可匹敌的国家基础,严明的律法成为最强大的武器,秦始皇嬴政方能奋六世之余烈,一扫六合,虎视天下。是什么使孝公与商鞅立下铁血盟誓、开战国深入变法之先河?正是敢为天下先,敢做“出头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烈烈雄风!

敢做出头的“笨鸟”,我相信,这一只笨鸟正是涅磐重生的浴火凤凰,正是无所畏惧的魁梧英雄,正是伟大变革的开路先锋!

读完范文后,请思考:这篇文章好在哪些方面?在文中自由勾画,标记,并将自己的心得和评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O(∩_∩)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9月第二次月考

篇二:2013年上海市高三各区二模作文题与立意

2013年上海市各区(县)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高考模拟试卷

(二模)语文试卷选编

(作文题目与分析部分)

目录

黄浦区 ····························································································································································· 2 浦东新区 ························································································································································· 2 徐汇区、松江区、金山区 ································································································································· 2 虹口区 ····························································································································································· 3 闵行区 ····························································································································································· 3 奉贤区 ····························································································································································· 4 杨浦区、静安区、宝山区、青浦区 ··················································································································· 4 闸北区 ····························································································································································· 4 普陀区 ····························································································································································· 5 长宁区、嘉定区 ··············································································································································· 5 崇明县 ····························································································································································· 6

黄浦区

【题目】

27、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南京大学在校庆前夕将移植牛顿故乡林肯郡的苹果树枝。校庆办说,届时,“砸中牛顿的苹果也将有可能砸中南大学生”。

引进牛顿的苹果枝,并非该大学首创。天津大学校长就曾剪下“牛顿苹果树”的枝条带回校园;李嘉诚转赠的“牛顿苹果树”枝条也已落户汕头大学。

【分析】

这个材料很明显能够看出两个立意的角度。当然,反面的立意比正面的立意更容易成文一些。

从正面来写,可以参考以下立意。

1、前人的经验不断激励着后人努力和进步。这种激励意义更多是存在于精神层面上。

2、引申开去,人生前进的旅途中,需要给自己树立一个精神的信仰,用这种力量支撑着自己不断前行。 从正面角度行文,临场发挥时如果引申不好的话,立意会略显单薄。

从反面来写,似乎可以说的话就多了一些。

1、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砸中牛顿的苹果也许只是运气使然,人要取得成就,更多的是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2、爱因斯坦说,天才在于99%的努力和1%的运气。如果一味的等待运气的眷顾,而不用心用脑去思考,那么再多的苹果枝在你身边,也无济于事。

3、引申下去,机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你的基础和对待事情的态度,才能决定你能不能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财富,能不能达到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总体来说,乍一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会无法下手,只要静下心来,花些时间仔细思考,就不难找到落笔点了。 浦东新区

【题目】

27、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当你作决定时,更需要接受别人的意见还是坚持自己的见解?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写成诗歌。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分析】

浦东新区的作文没有出材料作文,而是非常明晰地给出了行文的角度和立意供你选择。

重点符号加在“更需要”这三个字上,说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坚持自己的见解”是可以并行的,但是你需要从中选择一个侧重的角度,表达出你心中更倾向的行为。

个人认为这样的话题作文,写成记叙文或记叙散文,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会比较容易佐证自己的立意角度。 当然选择写议论文也可以,论据方面还需要多多推敲。

总的来说,话题作文的立意明晰,一般不会像材料作文那样出现偏题的状况,还是比较容易的,但需要跳出写多了材料作文所带来的固有模式,说出自己心中所想,并例证、力证之,即可。

徐汇区、松江区、金山区

【题目】

27、阅读下面文字,选取一个角度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明代《菜根谭》书中说: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也有人说:不作为便无过,无过也无功。

【分析】

这个作文题是十分有深度的,主要是对人生态度的探讨。

两句话的两个角度:

1、为人处世不必追求太大的成就和功勋,把握好自己,不留下过错,便是自己的成就,也不会给社会增添负累。这是一种保守的人生态度。

2、凡事顺其自然的不作为态度,虽然不会造成过错,但是不作为的人,也自然不会创造成就和功勋。这是激励人们“作为”,是一种相对进取的人生态度。

分析完材料中给出的两句话的立意倾向,考生便可以根据自己心中所想选择角度来行文。

人活一世,过的是自己的人生,你可以求安稳平和,无过便是功;也可以奋发进取,鞭策自己作为,求有功。 相对来说,第一个立意难免会给人一种消极的观念,年轻人似乎更应该积极地面对人生,证明自己的能力,而非庸庸碌碌地过一生,只求无过。当然,也不是说你选择了第一个立意就是不对的,角度可以任你选择,只求自己有话说,说出心中所想,自圆其说。此外,也可以引申出另一种概念,即人生在不同的阶段可以有不同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是一篇探讨人生态度的材料作文,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虹口区

【题目】

27、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中国人喜欢争先恐后,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支援灾区,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争抢献血;400米跑道上,运动员在为得到好名次拼命奔跑;斑马线前,行人都下意识地往前拥,绿灯还没亮,人群就浸到了马路上……

【分析】

争先恐后本身就存在两面性,争先有好有坏,光从材料中就能看出。

所以行文时选择的立意要有两面性,有时候争先是好事,有时候争先,却并不是好事。

引申下去,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写。(举几个例子)

1、凡事抢在前面,也许会被人褒奖,也许会树立正面的形象,但也有人说,“枪打出头鸟”,难免会因为锋芒太露遭人妒忌。

2、从时事教育角度,人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现在的孩子纷纷抢先学习,领先学校教育很多很多,但是这样的“争先”对孩子而言,真的好么?

3、所谓的“争先”,有很多时候是民众的“从众”心理,遇事不冷静思考,盲目跟从,生怕自己比别人慢了一拍,造成不好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个题目是有两面性的,切忌只看一面,冲在前面。需要仔细思考一下!

闵行区

【题目】

27、中国人有句古话,叫作“远亲不如近邻”。身处21世纪的你,对这句话会有怎样的体会和认识呢?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分析】

个人认为这个话题十分适合写记叙文或记叙文式的散文。

题目要求中体现了“对这句话你又怎样的体验和认知”。当然,最好的行文思路就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落笔,这样的文章就比较真实了。可以选取生活中的一两个实例来对你选取的立意角度进行佐证,究竟是远亲亲一些,还是近邻更窝心。

当然,如果写成议论文,那么相关的论据和论证就会困难些,思路一定要很清晰才行,不然很容易论据类似。 总的来说,这个作文题在立意的选取上没有什么难度,着重的是“亲身体验”,还是记叙文便捷一些。

奉贤区

【题目】

27、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在百度时代,什么样的学问似乎都变得不太重要了。为什么?因为没有必要嘛。你在百度上搜一下关键词,一长串的东西全出来了——你记那么多干嘛?

【分析】

科技的发展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生活的便捷,还是内心的缺失?

这是最容易想到的一个立意。两个角度兼而有之,就看影响你比较深远的是哪一个了。

是更注重便利的生活效率,还是会遗憾自己渐渐遗忘了某些曾经以为永远不会忘记的东西。

引申下去,可以有几个角度。

1、人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性,不能过多的依赖外人外物。如果有一天他们(它们)不见了,你该如何自处?

2、作为生活辅助而出现的东西,不能让他成为生活的主流,而疏漏了真正重要的。

3、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只有自己思考过,消化过的,才是自己的东西。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看来的,一闪而过的,都不能算作自己的。

总的来说,这篇作文还是比较好写的,有话说。

杨浦区、静安区、宝山区、青浦区

【题目】

27、学习书法,须认识“三人”,明白“三法”。三人者,古人、今人、本人也;三法者,学法、化法、想法也。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分析】

这篇文章的立意有点深了??我们先来分析这关键的六个词。这三人三法,不仅是学习书法的认识,学习其它艺术乃至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因为在大自然中,事理是相通的。

三人者:

古人——专注地深入传统。

今人——着眼当今。走出去,开阔眼界。

本人——善于思考、归纳、取舍,力求有自己的思想。

三法者:

学法——如何有效的学习。

化法——如何将自己学到的东西进行演化。

想法——在学习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想法,懂得创新,不墨守陈规,固步自封。

了解了这六个关键词,考生便可以从中选取自己比较上手的立意角度来展开。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全面思考,切忌顾此失彼,单一片面。

这篇文章比较适合采用议论文的表现手法,当然杂文如果写的好,那也是很不错的。关键就是要静下心来,分析材料中给出的这几个关键词。

闸北区

【题目】

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天底下,“门”的种类很多:有形的,诸如房门、店门、车门、闸门、石库门之类;无形的,诸如智慧之门、机会之门、情感之门、地狱之门、心灵之门等。有人说,“门”,既是一种拒绝,又是一种诱惑;也有人说,“开

门”、“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对于“门”,你肯定有很多感悟和体会,认识和看法,甚至有一些感人至深的经历与故事……

【分析】

这是一个哲理性的命题,注重人生的感悟和个人的情感表达。一般抒情的散文或是记叙文比较能够胜任这个材料。

材料中说,门可以分成“有形”的和“无形”的。所以你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作为你文章立意的主体。

如果你选择了有形的门,那么如何从一扇有形的门,联系到你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情,又如何在这件事情中,体现出门的重要性,就是行文的关键所在了。

如果你选择了无形的门,那么可以写的东西就会多一些。虽然看上去虚无一些,但从心灵感悟的角度出发,结合人生中的经历,写出的文章会更有吸引力。

材料中给出的两句话,其实是十分关键的立意角度。无论哪一种门,你都可以从这两句话中生发出去。 “门”,既是一种拒绝,又是一种诱惑。门关着,把你隔绝在外。门里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你去探索。这个可以适用于很多范畴,例如科学研究,甚至是人间真情。

“开门”、“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你打开门,可以是一种释怀,一种接纳,一种解脱。你关上门,也可以是一次拒绝,一次阻隔,一次分离和放弃,等等。

当然,另一种角度,也可以用散文的形式,罗列你生命中的各种门,写这些门带给你的体会。

总的来说,哲理性的材料作文,只要找对了点,还是可以写很多内容的。

普陀区

【题目】

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我们都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那么“己所欲”是否应该广施于人呢?请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分析】

又是一个从古语生发出来的作文题目,看来这个方向也要多练练。

我们首先来看看这句基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引申开去,自己认为不对的东西,也不要希望他人去做,去实践。但是别忘了,题目中还有后半句,后半句才是关键——“己所欲,是不是该广施于人?”很明显,命题老师希望你探讨的是后半句,而不是那句耳熟能详的古语。

接着来看这个命题的重点——“己所欲,是不是该广施于人?”

现代社会中有一种比较通用的说法,加在孔老夫子的这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后,连起来是这样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之,慎施于人。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对那句古语的扩展:自己都讨厌的事,不要强加于人,这还不够,还得加上一句:即便是自己喜欢的事,也要考虑考虑再推荐给别人,不要轻易加于人。

这个概念,与命题中给出的“广施于人”的理念是相悖的。而且从命题老师话语中的意思来看,他希望的行文角度,显然也是与这句话相悖的。所以我们落笔的角度,当然就是否定这个“广施于人”的概念。既然主题已经确定,接下去就看各人的发挥了。

总体来说,这个命题如果写议论文,是比较容易操作的,用事例来证明“广施于人”的害处,再适当加上应该怎么做,就可以了。如果采用记叙文的形式,那么写的这件事,必须深刻地体现出“广施于人”的害处,才能引人入胜。其实,寓言也是不错的选择。

长宁区、嘉定区

【题目】

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庄子说,高山上看到的山下人,皆如蝼蚁,大小高低如一,何必去争谁高谁低。胡适先生说,我是山下人,就在山下看人,怎能不计较大小、高低、胖瘦?

篇三:上海市各区2013年高三语文二模作文题与立意

上海市各区2013年高三语文二模作文题与立意

(二模)语文试卷选编

(作文题目与分析部分)

目录

黄浦区 ··········································································································································································· 2 浦东新区 ······································································································································································· 2 徐汇区、松江区、金山区 ············································································································································ 2 虹口区 ··········································································································································································· 3 闵行区 ··········································································································································································· 3 奉贤区 ··········································································································································································· 4 杨浦区、静安区、宝山区、青浦区 ····························································································································· 4 闸北区 ··········································································································································································· 4 普陀区 ··········································································································································································· 5 长宁区、嘉定区 ··························································································································································· 5 崇明县 ··········································································································································································· 6

黄浦区

【题目】

27、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南京大学在校庆前夕将移植牛顿故乡林肯郡的苹果树枝。校庆办说,届时,“砸中牛顿的苹果也将有可能砸中南大学生”。

引进牛顿的苹果枝,并非该大学首创。天津大学校长就曾剪下“牛顿苹果树”的枝条带回校园;李嘉诚转赠的“牛顿苹果树”枝条也已落户汕头大学。

【分析】

这个材料很明显能够看出两个立意的角度。当然,反面的立意比正面的立意更容易成文一些。

从正面来写,可以参考以下立意。

1、前人的经验不断激励着后人努力和进步。这种激励意义更多是存在于精神层面上。

2、引申开去,人生前进的旅途中,需要给自己树立一个精神的信仰,用这种力量支撑着自己不断前行。 从正面角度行文,临场发挥时如果引申不好的话,立意会略显单薄。

从反面来写,似乎可以说的话就多了一些。

1、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砸中牛顿的苹果也许只是运气使然,人要取得成就,更多的是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2、爱因斯坦说,天才在于99%的努力和1%的运气。如果一味的等待运气的眷顾,而不用心用脑去思考,那么再多的苹果枝在你身边,也无济于事。

3、引申下去,机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你的基础和对待事情的态度,才能决定你能不能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财富,能不能达到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总体来说,乍一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会无法下手,只要静下心来,花些时间仔细思考,就不难找到落笔点了。 浦东新区

【题目】

27、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当你作决定时,更需要接受别人的意见还是坚持自己的见解?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写成诗歌。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分析】

浦东新区的作文没有出材料作文,而是非常明晰地给出了行文的角度和立意供你选择。

重点符号加在“更需要”这三个字上,说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坚持自己的见解”是可以并行的,但是你需要从中选择一个侧重的角度,表达出你心中更倾向的行为。

个人认为这样的话题作文,写成记叙文或记叙散文,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会比较容易佐证自己的立意角度。 当然选择写议论文也可以,论据方面还需要多多推敲。

总的来说,话题作文的立意明晰,一般不会像材料作文那样出现偏题的状况,还是比较容易的,但需要跳出写多了材料作文所带来的固有模式,说出自己心中所想,并例证、力证之,即可。

徐汇区、松江区、金山区

【题目】

27、阅读下面文字,选取一个角度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明代《菜根谭》书中说: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也有人说:不作为便无过,无过也无功。

【分析】

这个作文题是十分有深度的,主要是对人生态度的探讨。

两句话的两个角度:

1、为人处世不必追求太大的成就和功勋,把握好自己,不留下过错,便是自己的成就,也不会给社会增添负累。这是一种保守的人生态度。

2、凡事顺其自然的不作为态度,虽然不会造成过错,但是不作为的人,也自然不会创造成就和功勋。这是激励人们“作为”,是一种相对进取的人生态度。

分析完材料中给出的两句话的立意倾向,考生便可以根据自己心中所想选择角度来行文。

人活一世,过的是自己的人生,你可以求安稳平和,无过便是功;也可以奋发进取,鞭策自己作为,求有功。 相对来说,第一个立意难免会给人一种消极的观念,年轻人似乎更应该积极地面对人生,证明自己的能力,而非庸庸碌碌地过一生,只求无过。当然,也不是说你选择了第一个立意就是不对的,角度可以任你选择,只求自己有话说,说出心中所想,自圆其说。此外,也可以引申出另一种概念,即人生在不同的阶段可以有不同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是一篇探讨人生态度的材料作文,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虹口区

【题目】

27、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中国人喜欢争先恐后,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支援灾区,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争抢献血;400米跑道上,运动员在为得到好名次拼命奔跑;斑马线前,行人都下意识地往前拥,绿灯还没亮,人群就浸到了马路上……

【分析】

争先恐后本身就存在两面性,争先有好有坏,光从材料中就能看出。

所以行文时选择的立意要有两面性,有时候争先是好事,有时候争先,却并不是好事。

引申下去,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写。(举几个例子)

1、凡事抢在前面,也许会被人褒奖,也许会树立正面的形象,但也有人说,“枪打出头鸟”,难免会因为锋芒太露遭人妒忌。

2、从时事教育角度,人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现在的孩子纷纷抢先学习,领先学校教育很多很多,但是这样的“争先”对孩子而言,真的好么?

3、所谓的“争先”,有很多时候是民众的“从众”心理,遇事不冷静思考,盲目跟从,生怕自己比别人慢了一拍,造成不好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个题目是有两面性的,切忌只看一面,冲在前面。需要仔细思考一下!

闵行区

【题目】

27、中国人有句古话,叫作“远亲不如近邻”。身处21世纪的你,对这句话会有怎样的体会和认识呢?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分析】

个人认为这个话题十分适合写记叙文或记叙文式的散文。

题目要求中体现了“对这句话你又怎样的体验和认知”。当然,最好的行文思路就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落笔,这样的文章就比较真实了。可以选取生活中的一两个实例来对你选取的立意角度进行佐证,究竟是远亲亲一些,还是近邻更窝心。

当然,如果写成议论文,那么相关的论据和论证就会困难些,思路一定要很清晰才行,不然很容易论据类似。 总的来说,这个作文题在立意的选取上没有什么难度,着重的是“亲身体验”,还是记叙文便捷一些。

奉贤区

【题目】

27、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在百度时代,什么样的学问似乎都变得不太重要了。为什么?因为没有必要嘛。你在百度上搜一下关键词,一长串的东西全出来了——你记那么多干嘛?

【分析】

科技的发展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生活的便捷,还是内心的缺失?

这是最容易想到的一个立意。两个角度兼而有之,就看影响你比较深远的是哪一个了。

是更注重便利的生活效率,还是会遗憾自己渐渐遗忘了某些曾经以为永远不会忘记的东西。

引申下去,可以有几个角度。

1、人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性,不能过多的依赖外人外物。如果有一天他们(它们)不见了,你该如何自处?

2、作为生活辅助而出现的东西,不能让他成为生活的主流,而疏漏了真正重要的。

3、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只有自己思考过,消化过的,才是自己的东西。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看来的,一闪而过的,都不能算作自己的。

总的来说,这篇作文还是比较好写的,有话说。

杨浦区、静安区、宝山区、青浦区

【题目】

27、学习书法,须认识“三人”,明白“三法”。三人者,古人、今人、本人也;三法者,学法、化法、想法也。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分析】

这篇文章的立意有点深了??我们先来分析这关键的六个词。这三人三法,不仅是学习书法的认识,学习其它艺术乃至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因为在大自然中,事理是相通的。

三人者:

古人——专注地深入传统。

今人——着眼当今。走出去,开阔眼界。

本人——善于思考、归纳、取舍,力求有自己的思想。

三法者:

学法——如何有效的学习。

化法——如何将自己学到的东西进行演化。

想法——在学习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想法,懂得创新,不墨守陈规,固步自封。

了解了这六个关键词,考生便可以从中选取自己比较上手的立意角度来展开。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全面思考,切忌顾此失彼,单一片面。

这篇文章比较适合采用议论文的表现手法,当然杂文如果写的好,那也是很不错的。关键就是要静下心来,分析材料中给出的这几个关键词。

闸北区

【题目】

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天底下,“门”的种类很多:有形的,诸如房门、店门、车门、闸门、石库门之类;无形的,诸如智慧之门、机会之门、情感之门、地狱之门、心灵之门等。有人说,“门”,既是一种拒绝,又是一种诱惑;也有人说,“开

门”、“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对于“门”,你肯定有很多感悟和体会,认识和看法,甚至有一些感人至深的经历与故事……

【分析】

这是一个哲理性的命题,注重人生的感悟和个人的情感表达。一般抒情的散文或是记叙文比较能够胜任这个材料。

材料中说,门可以分成“有形”的和“无形”的。所以你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作为你文章立意的主体。

如果你选择了有形的门,那么如何从一扇有形的门,联系到你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情,又如何在这件事情中,体现出门的重要性,就是行文的关键所在了。

如果你选择了无形的门,那么可以写的东西就会多一些。虽然看上去虚无一些,但从心灵感悟的角度出发,结合人生中的经历,写出的文章会更有吸引力。

材料中给出的两句话,其实是十分关键的立意角度。无论哪一种门,你都可以从这两句话中生发出去。 “门”,既是一种拒绝,又是一种诱惑。门关着,把你隔绝在外。门里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你去探索。这个可以适用于很多范畴,例如科学研究,甚至是人间真情。

“开门”、“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你打开门,可以是一种释怀,一种接纳,一种解脱。你关上门,也可以是一次拒绝,一次阻隔,一次分离和放弃,等等。

当然,另一种角度,也可以用散文的形式,罗列你生命中的各种门,写这些门带给你的体会。

总的来说,哲理性的材料作文,只要找对了点,还是可以写很多内容的。

普陀区

【题目】

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我们都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那么“己所欲”是否应该广施于人呢?请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分析】

又是一个从古语生发出来的作文题目,看来这个方向也要多练练。

我们首先来看看这句基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引申开去,自己认为不对的东西,也不要希望他人去做,去实践。但是别忘了,题目中还有后半句,后半句才是关键——“己所欲,是不是该广施于人?”很明显,命题老师希望你探讨的是后半句,而不是那句耳熟能详的古语。

接着来看这个命题的重点——“己所欲,是不是该广施于人?”

现代社会中有一种比较通用的说法,加在孔老夫子的这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后,连起来是这样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之,慎施于人。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对那句古语的扩展:自己都讨厌的事,不要强加于人,这还不够,还得加上一句:即便是自己喜欢的事,也要考虑考虑再推荐给别人,不要轻易加于人。

这个概念,与命题中给出的“广施于人”的理念是相悖的。而且从命题老师话语中的意思来看,他希望的行文角度,显然也是与这句话相悖的。所以我们落笔的角度,当然就是否定这个“广施于人”的概念。既然主题已经确定,接下去就看各人的发挥了。

总体来说,这个命题如果写议论文,是比较容易操作的,用事例来证明“广施于人”的害处,再适当加上应该怎么做,就可以了。如果采用记叙文的形式,那么写的这件事,必须深刻地体现出“广施于人”的害处,才能引人入胜。其实,寓言也是不错的选择。

长宁区、嘉定区

【题目】

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庄子说,高山上看到的山下人,皆如蝼蚁,大小高低如一,何必去争谁高谁低。胡适先生说,我是山下人,就在山下看人,怎能不计较大小、高低、胖瘦?

篇四:作文强化

考前作文强化训练教学案

日照实验高级中学 潘 洋

一、学习目标:

审准题,立好意,列提纲。

二、教学过程

(一)训练第一个题目:

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林清玄在《窗子与镜子》一文中写道: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面对外界用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面对自我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

请以“窗子与镜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体特征鲜明。

1.学生思考,写出自己对材料的理解,立意。用时约3分钟。

2.讨论交流。同桌前后位为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各自的观点。代表发言。大约5分钟。

3.师生共同归纳,学生列出提纲。用时约10分钟。

第一步,分析材料,明确含义。

通过窗子,可以看见世界的明亮,那么“窗子”就可理解为开阔的视野,包括知识上的视野、心灵上的视野、国际视野、文化视野等;具体可指知识之窗、

心灵之窗、沟通之窗;而“镜子”,指的是每个人都要审视自己,勇于自我完善。通过镜子,可以看清自己,知己长与短。自我反省是一面镜子,他人劝谏也是镜子。此步骤解题思路是化虚为实,理解“窗子”“镜子”的具体含义。

第二步,明确关系,确定基本思路。

分析材料及题目,可确定“窗子”和“镜子”之间应是并列关系,这二者都应涉及,只写一方面的写法不可取。

第三步,拟写提纲。

(二)训练第二个题目:

第二题,阅读下面的语料,按要求作文。

①枪打出头鸟。

②出头的椽子先烂。

③敢为人先。

请以“出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1.学生独立思考,写出自己对材料的理解,立意。用时约3分钟。

2.讨论交流。同桌前后位为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各自的观点。代表发言。大约5分钟。

3.师生共同归纳,学生列出提纲。用时约10分钟。

分析材料。前两则语料是说出头不好,是否定出头;第三则语料“敢为人先”则是肯定出头。很明显,所给材料是异向矛盾型。对于此类多则材料作文,立意原则:首先找几则材料的共同点,观点应涵盖包括所给材料;或者以其中一则材

料为切入点,作为行文重心,捎带谈及另一则材料,作为辨证分析。就本题而言,最佳立意应是综合二者,譬如“出头的艺术”,从艺术的角度探讨出头的方式、方法和时机。如果实在找不到或想不出综合的角度,则可以其中一个观点譬如强调出头为主,另外一个为辅作为辨证,这样保证所给材料都能用得上,都能提到。

(三)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交流。约3分钟。

(四)课后强化练习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说,作为主持人要学会关门。在某段新闻结束后,他会把与工作有关的一切都关掉。关上“门”之后,外面的一切都和自己没有关系。工作一完,心门一关,又是另外一个世界。关上“门”,放自己回到生活中,做回自己,干自己想做的事,逛街、旅游、看电影,喝咖啡……他能够顶住外面的流言蜚语,生活得潇洒,正是因为他懂得关“门”。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解析】

第一步:找到语段关键词。作为主持人就要学会关门,正是因为他懂得关“门”。

第二步:理解“门”的含义。比喻义,具体化,化虚为实。正确理解:关上干扰之门,关上诱惑之门,关上担忧恐惧之门。错误理解:关上工作之门,关掉交流、交往之门

第三步:深化认识。本质上看,关门就是处理外界与自我的关系,减少外界影响,做回自己,坚守宁静。目的或效果上看,关门也是为了发展、提升自己。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给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中国也有一句谚语: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解析】

从找共性的角度: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确定自己的坐标(目标),希望每一只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高枝或矮枝,立足自身,求得发展。

具体立意:

①确定自己人生坐标,提升自己人生境界;

②立足自己位置(或实际),勇于登攀;

③确立目标,不断进取(要有目标意识,立足本位,勇于进取,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与行为争取自己最佳的人生境界);

④从矮处做起追求更高目标;

⑤低起点亦能成就高目标。

以第一句谚语为行文重心第二句为辅: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成功方式,每个人的个性各不相同,潜力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又何必一定要整齐划一呢?不要羡慕、模仿别人,就在自己的枝头欢歌,绽放光彩(矮则矮,低则低,不羡慕高)。

具体立意: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自己即使是一只笨鸟,上天也会给自己提供一根矮树枝来栖息,未必高山流云、树冠冲天,在自己枝头放歌,绽放精彩)

《作文的审题立意》说课稿

日照实验高中 潘洋

我说课的题目是《作文的审题立意》,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说这节课的设计。

一、说考情与学情

从近几年山东高考作文题来看,山东作文侧重考查学生对题目(话题、材料)中关键词语的把握理解,07年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题,“时间”“记忆”是关键词,记忆可采取化大为小的办法理解,可以是生命个体的记忆,也可以是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甚至是整个人类的记忆。这些“记忆”,留给我们的内心感觉或宏大,或涓细,或喜悦,或痛苦;有时是一种强烈的震撼,有时是美的陶冶,有时则是深深的启迪。08年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春”代表着希望和机遇,“草”表面上是弱势的,但“青”又代表了希望, “09年以“见证”为题,可用补充词语法化大为小;10年给材料“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都有魅力,一切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关键是对“光

明”“阴影”的理解。二是从年前的市统考“种子”、年后市一轮和实际情况看,学生对多则材料作文尤其是异向矛盾型材料作文审题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都知道,只要审好题立好意,作文就能过基准分,如果审题不准甚至背道而驰离题万里,那纵是层次清晰文采斐然卷面工整也于事无补,30分以下。离高考还有20天,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快速审题准确立意,这节课我就选了体现对关键词含义理解、异向矛盾型多则材料作文的两个题目。

二、说学法与教法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注重同学间的合作讨论交流,老师适当的归纳分析。总的原则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三、说目标与过程

(一)目标。

目标有三:审准题,立好意,列提纲

(二)过程。

第一个题目:

篇五:话题作文“出头”评讲训练

话题作文“出头”评讲训练

【题目设计】阅读下面的几句话,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1) 俗语说:“出头的椽子先烂。”(2)俗话说:“枪打出头鸟。”(3)敢为天下

先。请以“出头”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

范围之内: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写出议论文④800字以上。 (2)

【训练目标】明确话题内涵,理顺逻辑关系。

【步骤设计】

一.明确话题概念内涵

概念:1.从困境中解脱。 2.谓出人头地。 3.犹出面。 4.谓超出其他。 5.

谓货物畅销。 6.用在整数后,表示有零头

内涵:

讨论:下面表述,哪些完全符合题意?哪些部分符合?哪些不符合?

①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②勇于创新,敢于尝试,③藏锋露芒,内敛外现

④勇夺第一,不甘人后 ⑤逞强逞能,狂妄自大 ⑥亮出自我,秀出自己

⑦走出低谷 自我拯救

为什么要出头?(分析出至少三个原因)

为什么不出头? (分析出至少三个原因)

不出头会怎样?

低调做人,低调做事, 坐稳奴隶,助长奴性 默默无闻,平庸平凡

正义缺失,道德下岗 血性不再,豪放走失 自谦自制,自我压抑

助长邪气,害人害己

二.理顺逻辑关系

举例:

敢为人先,使你勇于探索

敢为人先,使你善于创造

敢为人先,使你崭露头角

训练:使用点例写一组排比句论证上述分论点。

要求:(1)理清内部逻辑关系(2)既可以攻其一点也可面面俱到

三、名言化用训练:

法国富翁巴拉昂说,“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缺乏成为富人的野心”

我说 。 一位伟人说过,人总得有一点精神。

套用一下也可以说,

分析段赏析:人们一直把唯独我尊视为一个人狂妄的象征,人们常常把枪口瞄准那些展翅飞翔的“出头鸟”;我们经常生怕自己强壮一些之后被众人的眼光屠杀,我们经常由于说出自己的话语而被众人的唾液淹没;于是,一切在波澜不惊中稳如泰山,一切在心照不宣中互不侵犯,于是中国人就成了世界上最整齐的第三纵队,随着别人的脚步,大踏步地永做一个忠贞不渝地跟随者,一路前行!

四、素材积累:

1.要出头,先埋头,一鸣惊人,须做埋头耕耘的工作。占人说:“唯有埋头,乃能出头。”种子只有经过在坚硬的泥土中挣扎奋斗的过程,发芽滋长,才能成长为一株出类拔萃的参天大树,否则它将止于是一粒干瘪的种子。

2.出头,也就是锋芒毕露。苏东坡一生豪放不羁,才华横溢,却屡遭磨难,不仅官场受挫,险遭杀身之祸,就是在文化圈里,也是非议四起,竞相攻讦。何以如此,其弟苏辙一语道破:?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的确,正因为他“太出色、太响亮,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磣,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脚地糟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余秋雨《山居笔记》)苏东坡,一个锋芒太露的牺牲品!锋芒,既然使那么多人身败名裂,家破人亡,于是就有“聪明人”去研究怎样才能远离锋芒如何明哲保身。答曰:去锋,也就是不争不辩,尤怨无怒,玲珑圆滑,与世无争,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自保之术。可是,我们再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人人都这样唯唯诺诺,窝窝囊囊,遇事不敢出头,做事害怕承担责任,社会还怎么前进?倘若,中国历史上少了韩信的十面埋伏.少了岳飞的怒发冲冠,少了李自的笑傲江湖,少了苏轼的大江东去,这历史不是也太郁闷太无趣太乏味了吗。

3.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平均的制约。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弊端是平均主义思想。“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成为童叟皆知的誓世之言。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一种追求“平均”,嫉妒“冒尖”的社会心理。 西方人的心理是把妒嫉作为一种动力,作为竞争的动力,是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战胜对方从而满足妒嫉。而一些中国人的心理则是把妒嫉作为妒嫉,作为刻骨的仇恨,是要想千方百计地来毁灭对方,使对方与自己一样,甚至更惨。这种中国式的妒嫉是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的劣根性,在我们当代人中仍有一定市场,是

阻碍我们民族振兴的“绊脚石”,我们要使民族振兴,中华崛起,就必须尽快踢开这一“绊脚石”。

4.敢出头的人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小卒毛遂,敢于自荐,终脱颖而出,锋芒毕露,抒写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壮;海瑞冒死上书,直言不讳,痛陈弊端,终留芳百世,无悔其一生。

5.“人怕出名猪怕壮”,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先祖们就已经总结出宋了,并用类似的话佐证它是金科玉律。但同时,先祖们又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意思是说,人生就像匆匆过雁,不必太看重物质利益,因为人的肉体存在是很快就会消失的,所以要重视精神追求,注意加强自身修养,为自己留下美好的名声。按照马斯洛的“需要说”理论,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暂,在匆匆走过的时光里,您想给世人留下的是什么?人,活在世上,总得做出些事业,做出点成就。你真以为自己是一柄掩埋在地的利剑吗?那为什么不亮出你的锋芒,挥杀于狂猛的战场?你真以为自己是一只囚禁牢笼的雄鹰吗?那为什么不展示出你的矫健,搏击于深邃的苍弯?这样,当你临死时,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也不会因两手空空而后悔

6.听荆轲易水边旷世绝唱,那是为天下苍生除暴政;思陈胜大泽乡揭竿而起,那是为天下黎民谋生路。为了我们民族还能保有不畏强权的正直,还能保有见义勇为的冲动,该出头时就出头。

7.“不敢为天下先”的老子贡献了一种观念,同时帮人们生出一种思维方式,人们又不断用经验加以丰富和补充。远祸避害,这里有强大的求生愿望作为支撑,是什么样的高压使人类灵魂生出这样一种畸形的人生哲学呢?

比如郭子仪战功赫赫,功高震主,中国历史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功劳太大,救了江山救了皇帝.皇帝不但不会感谢,反而要来猜忌了。因为功劳大,力量也大.给了你江山,说拿回来也不费力气,皇帝一害怕,就要想点子整人,夺你的兵权。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都受不了,要来反抗。比如韩信,什么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满肚子的委屈,还有那帮越王勾践复国的文种,结果是什么呢?还不是身首异处。

8.我们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教导我们要?自谦”、“自制”的环境中,许多人生箴言如“出头的椽子先烂”、“夹着尾巴做人”等等,更无时不在提醒我们要压抑自己、小看自己,尽管这些观念在有的时候可能是一种对外的托词,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策略,但是任由这些观念泛滥,就会形成一种洪流在社会上流淌,人刚开始就像一个个棱角犀利的岩石。在这种抹杀个性的观念洪流中,久而久之被变成了没有棱角的鹅卵石,失去了自信,甚至失去了期望,不敢再有什么美好的憧憬,碌碌无为地度过了一生。

9.出头的椽子先烂,为了避免速朽,所有的椽子都把头缩起来,直到大殿轰然一声坍塌,人们才发现,腐烂是从根里开始的。

10.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一百多个中央委员充当“看客”,楞是看着“彭德怀、张闻天、黄克诚、周小舟”等被屈打成反党集团。但是,“看客”的命运有时也很悲惨。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一百多个中央委员90%没有能逃脱厄运。

二战后马丁尼莫勒牧师撰写的一段碑文:“当初他们杀共产党,我没有作声,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后来他们杀犹太人,我没有作声,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再接下来他们杀天主教徒,我仍然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最后,当他们开始对付我时,已经没有人为我讲话了??”

11.布鲁诺为着他的信仰和真理说“远离上帝,走一条远离上帝的路”。

12.群鹿中,走在最前面的是鹿王,它为鹿群排清障碍;

雁阵中,飞在最前面的是头雁,它为幼雁遮挡强大的气流;

国家危难之际,顾炎武振臂一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社会动荡之时,孟子掷地有声:要使天下太平,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铁屋子”中的人们即将在昏睡中死去的时候,鲁迅在呐喊“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13.拿破仑在军事院校读书的时候就曾立誓要做一名卓越的统帅,并吞并整个欧洲,所以,他一度比阿尔比斯山还要高,他的军队横扫欧洲,所向披靡

成吉思汗扬言“大地是我的牧场,有雄鹰的地方就有我的铁骑,形成了成吉思汗时代,缔造了蒙古王国

追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问天的屈原,以六品小官身份抱着必死决心毅然上疏强硬的海瑞,直谏的魏征,变法的王安石、戊戌六君子,李俚相魏变法泽被后世,孝文帝改革功垂青史

14玄奘西行印度求取佛教经典,历经磨难而意志不改;鉴真和尚六次东渡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郑和七下西洋,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为世界航海史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15.灿烂星空下,屈原昂首问天,正是它将爱国主义这颗明星托上了华夏的天空,从此,中华民族有了爱国的美德。

赵武灵王不顾亲信朝臣的反对,坚持胡服骑射,从此,中原大地上驰骋起了矫健敏捷的身影。

陈胜吴广勇敢地揭竿而起,让广大中国人民知道了什么是反抗,从此,再没有人甘受压迫。

鲁迅先生在中国最黑暗的时候,用自己的笔和思想燃起了希望,从此,中国人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五、类文借鉴,由此及彼:

壮烈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农民问一个准备远航的水手,“你的父亲是怎么死的?”水手回答“出海捕鱼,遇到风暴,死在海上。”“你祖父呢?”“也死在海上。”“那么,你还去航海,不怕死在海上吗?”水手反问“你的父亲死在哪里?”“死在床上。”“你的祖父呢?”“也死在床上。”“那么,你每天睡在床上不害怕吗?”

读了这个故事,我正躺在床上,我想此时此刻我们许多人正在这种柔和温顺之乡让生命悄悄的流失。水手那孤傲而冷峻的一问,好像一声霹雳,会让许许多多的生命遽然受惊。

鹰击于长空,鸡鸣于栅栏,龙腾于大海,鱼游于池塘,秋蛾赴灯火,彩蝶栖花心,蜜蜂长飞于田间草际,蜘蛛坐享于明窗暗角。花荣花枯,新陈代新。农夫坎坎伐檀,绅士款款提袍;屈原行吟泽畔,楚王作乐凤池;项羽自刎乌江,刘邦国葬汉陵。滚滚长江东逝水,千里赤壁,樯橹灰飞烟灭,帝王将相与贩夫走卒同赴封神台。

海上也好,刑场也好,走上沙场与刑场,住上茅屋与华堂,不管你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走到终头,都是悲剧性的结尾。

然而,不能因为北邙山的坟茔累累、荒草萋萋,而抑制生命之念,抛却理想之国。望南山的欢愉,走西口的牵挂,掉头东去的豪迈,应该在我们生命的日程里交错进行。殊途同归的人生并不抹煞其中的功过得失与善恶忠奸。雁过去声音

留了下来,人过去名字留了下来;开花的月季引起了我们的驻足而观,经过了冬的苍松激发我们举手礼赞。辉煌过的生命灼灼千年,折戟沉沙亦有后人磨洗。李白、岳飞住过的地方叫文化古迹,我们生活一辈子的地方有应该叫什么?

留迹于天地之间,是要有点儿惊人之举。卓尔不群的泰山睥睨群丘,汪洋恣肆的长江傲啸百川,倚剑长城的秦皇汉武,在史册的某一页上雄视千秋。生命的长短无关紧要,紧要的是生命的品位。司马迁忍大辱而坚持活着,屈原不随流俗而毅然沉江。生命之光与日月争辉,长与短因之失去意义。为理想而奋斗,才使生命流芳百世。

相对于正义,相对于真理,相对于伟大,我们的生命被自己惯养的不堪一击。风雪之夜,有几扇门打开了?灵芝之光闪烁的悬崖上,又有几人在攀登?行凶作恶的屠刀面前,有几人在对峙?灯红酒绿的旋转灯下人头攒动,接踵磨肩;推开每一扇家门,一个个生命倦伏在淡蓝色的家具中;激发过多少男儿万丈豪情的雄性烈酒被沦为歌舞升平中猜拳行令的助兴。过分的溺爱生命,已使生命萎靡乏力,一点点皮肉之苦,肌肤之痛,便使凌云壮志轰然倒塌;一点点蝇头小利,便让人间正气随风飘去;战天斗地的剪影在蒙尘的书册间渐渐发黄,乘风破浪的英姿已成为孤帆远影。“风萧萧兮易水寒”,这一份悲壮存于何处?“难酬蹈海亦英雄”,这一份豪情又归向于何方?周旋于床上,徘徊于厨房,兴起兴落于歌台舞榭,谁在坚守边塞?谁在搏击中流?谁在飞越秦岭粤关?谁在高举大旗?谁在呐喊信仰?谁又在替天行道?

没有一个人因为贪恋温床而长生,只有壮怀激烈、敢于搏击的人生才永放光芒。在呼啸的海上,有一个声音在向床上的生命高声呼喊:人生,人生,莫做寻常床头死。

尺 寸

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至少有两家半主张做人要喜怒不形于色,切忌锋芒太露。这在古代谚语中也可略见一斑:什么“人怕出名猪怕壮”,什么“枪打出头鸟”,什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把绝大多数的人都纳入到他们规定的统一的尺寸里,培养出无数唯唯诺诺、玲珑圆滑、谨小慎微、四平八稳的谦谦君子。

唐朝的苏味道,处世圆滑,从来不拿出自己的主见,含含糊糊,锋芒全无,人称“苏模棱”。苏味道就是凭着深厚的“骑墙”功夫,走着“中庸”之路,混到了宰相的高位。还有,娄师德身为宰相,却明哲保身,八面玲珑,从不露锋芒。不仅如此,他还教育将要赴任的弟弟:“假如有人唾你的脸,不擦它也会自己干掉,应当笑着接纳。” 这二位无一不是生活在传统文化规定的统一的尺寸里,从不露锋芒。而在这传统文化的桎梏里,那些不守统一尺寸的人,一般都难得善终。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答曰:“十万。”再问:“你能带多少兵?”答日:“多多益善。”丝毫不知收敛锋芒。虽说刘邦几年后才收拾他,其实这会儿已经对他起了戒心,想修理修理他的锋芒。宋高宗是个无能的皇帝,秦桧又是个卖国宰相,人家一门心思求和自保,岳武穆却要“直捣黄龙”,却要“还我河山”,却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如此锋芒毕露,又怎能躲过“风波亭”之劫? 我们想想,如果人人都活在别人统一的尺寸里,被“传统”所圈养,唯唯诺诺,窝窝囊囊,遇事不敢出头,做事害怕承担责任,社会还怎么进步?倘若,中国历史上少了韩信的十面埋伏,少了李白的笑傲江湖,少了苏轼的大江东去,少了岳飞的怒发冲冠,这历史不也太郁闷太无趣太乏味了吗?这几千年的历史还叫画卷吗?宋人张孝祥,绍兴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上疏请昭雪岳飞,为秦桧所忌。其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