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养金鱼的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0:17:24 小学作文
养金鱼的水小学作文

篇一:鱼缸换水方法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饲养水族,看着精巧美丽灵动的小生命,都会让自己变得平静变得放松。当然,在饲养水族的过程中,少不了对水族类生物的照顾,更少不了定期为鱼缸换水。那么,我们怎样正确的给鱼缸换水呢?

我们为金鱼换水,主要是为了将鱼缸中变得浑浊的水,和沉积的鱼儿粪便和污垢清理掉,给鱼儿提供一个新的干净的生活环境。同时,补充鱼缸中日益流失减少的微量元素,让鱼儿能更健康的生活成长。

在给鱼缸换水之前,要提前准备好新水。在家中可以使用洗脸盆或水桶装入自来水,在太阳下暴晒3-4天左右,将水中的氯气消除。然后在给鱼缸换水。

给鱼儿换水最好选择在晴朗的天气,换水的时间一般在上午太阳刚出来后7-10点左右,或者在下午3-4点左右。换水时也应该保持新旧水温平衡,水质环境接近,以免鱼儿不适应新的水质环境而患病。

给鱼缸换水的方法,先将鱼缸中的水倒出,倒出时一定要轻柔缓慢,不能将鱼缸中的环境搅得更浑浊。在换入新水时,应该沿着鱼缸壁慢慢倒入,不要冲击鱼儿的身体,否则容易使鱼儿着凉受伤。

给鱼缸换水,也不能太频繁,一般1-2周给鱼缸换水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为好。然而,我们给鱼缸换水的前提就是要保证水族能更好的生活成长。

小鱼缸换水方法

先准备一根塑料管并将其一端没于金鱼缸的水面下,再将嘴对准塑料管的另一端稍微用力一吸并迅速将其置于金鱼缸水面以下的位置,此时由于气压的原因,金鱼缸的陈水就会从塑料管徐徐流出。这时再将没于水面的这一端对准鱼缸底部的鱼屎,这样鱼屎就会随着陈水一起排出缸外。待水排掉差不多一半时,就停止排水,然后加入新鲜干净的水(处理过的)。这样整个换水过程就完成了。

鱼缸换水新妙招

问题背景:

幼儿园班级里饲养的小金鱼,孩子们特别喜爱。当他们发现小金鱼的排泄物时,便积极地思考。老师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启发、支持并给予他们动手尝试的机会,寻求鱼缸换水的小妙招。

活动设计:

提出问题:1)用什么方法能清除鱼缸里的脏东西呢?2)为什么压力泵能将水吸上来呢?什么是虹吸现象??

实现目标:1)初步了解、感知、迁移运用压力泵的功能和虹吸原理,替小金鱼换水。 2)在“做中学”,体验科学探索的快乐,培养了孩子们好发现、爱思考、喜研究的科学态度。 材料单

一个鱼缸和相应实验材料软管、洗手液瓶、一桶水等。

制作方法

取洗手液压力泵吸水。

取合适软管连接压力泵延长进水管道。

玩法:活动实验

用嘴吸水帮助排水,不卫生。

幼儿创意利用洗手液压力泵吸水。

在延长压力泵管道中,教师引导发现虹吸现象。

科学原理

压力泵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原理将水吸上来;虹吸现象是水管二端水位高度不同产生压强差,引起水自行流动。

创新点

利用幼儿生活中看得见和常用的洗手液压力泵吸水入合适的软管内,产生虹吸现象,替鱼缸换水。

可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转化幼儿浅显易懂的语言

(压力泵)按压喷头,瓶内的液体受到挤压,被吸进管子然后从喷嘴口冲出。

(虹吸原理)水管里吸进了水,水管一头高一头低,便会自动放水。

科学方法:将液体从某容器内引出可利用压力泵和虹吸原理。它的工作方式是利用大气压强和水泵的基本原理把水从容器里抽出、吸出来。

鱼缸不换水的妙法

给金鱼换水是养金鱼者的烦恼事,要是能长时间不用换水而又能养好金鱼,那该多省心多轻松呀。

介绍一种方法,也许能解除你的烦恼:到集市上购买几只田螺(小螺蛳亦可,但效果要差一些),投入金鱼缸里。田螺喜欢吃肥水,它能把金鱼的粪便吃得干干净净,起到了消除垃圾、沉淀污水的作用。再者,田螺的排泄物含有肥水成分,可在金鱼缸里放入一把水草或者青苔,另外点缀几座微型假山(废弃的煤渣块即可)和几颗晶亮的小石子,使金鱼能“曲径通幽”,这样一来,鱼缸里的水就成了金鱼的最佳游乐空间了。

田螺清除了金鱼的粪便,水草和青苔吸收了田螺所释放的污秽物,而且能吸收二氧化碳又能释放出氧气。由于这种生物链的循环净化作用,不用搬来搬去地换水,而鱼缸里的水却能长时间地清洁透亮。这事半功倍之举,何乐而不为呢!

篇二:养金鱼的水的选择

养金鱼的水的选择

1.河水、湖水:水性温和、含有大量浮游生物,有取之方便、成本低等优点。但是,由于近年来污染严重,腐殖质、细菌、寄生虫等含量过多,如不经严格处理就不宜饲养金鱼。

2.井水、泉水:一般污染少,矿物质含量较多,属硬水。取之方便,成本也低,是饲养金鱼的理想用水之一,用井水、泉水养金鱼,还能使金鱼体色鲜艳。但是,使用这两种水养鱼应注意:第一,由于它们都属地下水,水温与地面气温相差较大,特别在夏天,井水、泉水水温低,所以,切忌直接冲、倒入鱼缸(池)或将鱼立即放入刚打上来的井水、泉水中,这样,极易使金鱼发生感冒等疾病,严重的甚至死亡。第二,在冬天,虽然井水、泉水的水温较高于气温,但是,其含氧量偏低,所以,不管冬天或是夏天,使用井水、泉水时,有条件者最好将水静置、日晒半天以上后再使用为好。

3.自来水:含有氯气,影响金鱼的成活,但自来水具有含细菌、寄生虫少,取之方便等优点,是目前国内外饲养金鱼普遍采用的主要用水。使用前最好先晒阳1~2天,如要急用则可按每50千克自来水投放像米粒大的大苏打(硫代硫酸钠)10~20粒(可视各地自来水含氯量的多少灵活掌握),搅拌去氯后才可使用。此外,未经处理的雨水、蒸馏水经实践证明均不适合直接用来饲养金鱼。

篇三:养金鱼如何用水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金鱼、锦鲤和水的关系,如同人与空气的关系一样,时刻不能分离。人工饲养金鱼、锦鲤选水非常重要,下面将各类水源利弊分述如下,供参考用:

众地下水井水、泉水等均属地下水。这类水中含钙、镁等矿物质多,硬度较大,属于硬水。地下水源污染较少,水质比河水、湖水稳定,但水温常常偏低,故需经过充分的日晒、升温后才可使用。很多专家认为,使用地下水源饲养金鱼、锦鲤,可获得体色艳丽,提高其观赏价值。天然水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等均属于天然水源。这类水的水温适中,浮游生物较多,养分较高,含氧量也较丰富。但这类水易被污染,含杂质多,水色常较浑浊,一经日晒水温极易升高,致使有机物大量分解;同时一些浮游生物的死亡腐败也会引起水体迅速变质,影响金鱼、锦鲤的正常生活,甚至造成鱼群死亡。在工厂密集的城镇或地区,常有大量的废水人江河湖泊,致使很多有毒的倾汚物质(如硫、铅、磷、氯等)危害鱼体,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利用天然水饲养金鱼、锦鲤时,需时常对水质进行检测,随时掌握水中的理化指标,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保证所饲养的鱼儿能正常生活和繁殖。

自来水 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饮用水。自来水在净化过程中,由于须杀菌、消毒及沉淀浑浊物等,需要加人适量的漂白粉、明矾等制剂。这些物质对人体无害,但却对鱼儿生长不利。氯是一种有刺激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中。由漂白粉分解产生的氯气,可导致金鱼鳃部受到侵蚀,所以在使用自来水饲养金鱼、锦鲤时,必须首先将氯气去掉。处理掉氯气最简单的办法,是将自来水置于清洁的广口容器中,晾晒昼夜,一般夏天1昼夜,冬天需2~3昼夜为佳,使氯气充分逸出,此过程也属于晾水,也称去氯。如应急使用自来水放养鱼儿,也可在新放出的自来水中加入微量的次亚硫酸钠(海波)进行去氯,其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中加入小半粒大小的海波不超过100粒。

雨水 雨水中含有亚硫酸等有害物质,尤其是城市上空常含有碳、氰、硫等有毒化合物。这些物质在高空中溶于雨水,对饲养鱼儿极为不利。若饲养金鱼、锦鲤的盆、池中混人大量雨水时,则会导致鱼儿成批量死亡,因此,大雨过后,在饲养鱼儿的盆、池中需及时排出表层水,因为雨水多浮于上层,这样才有利于鱼儿生活。

金鱼、锦鲤均为重要的观赏鱼种,对于水质的要求同其他鱼儿相比有较大差异。通常要求水质清新、中性或弱碱性为宜,酸性水不宜饲养观赏鱼。地下水含盐量不高于1%的,尚可使用。总之,不含有大量矿物质的水,一般水生动物能正常生活的水,都可用于养金鱼、锦鯉鱼。

饲养金鱼时如何管理换水时间

时间:2010-08-24 16:14来源:未知 作者:金鱼孙 点击:

1380 次

多长时间给金鱼换一次水好,这要根据水质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养鱼少、水质好,就不必勤换水;如果养鱼多、水质差,就需要经常换水。总之,换水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水质,保证并促进金鱼生长。换水与天气、气温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讲,夏天每天或隔日部分换水1

多长时间给金鱼换一次水好,这要根据水质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养鱼少、水质好,就不必勤换水;如果养鱼多、水质差,就需要经常换水。总之,换水的

目的是为了改善水质,保证并促进金鱼生长。换水与天气、气温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讲,夏天每天或隔日部分换水1次,每隔5~7天彻底换水1次。冬季水温低,鱼吃食也少,活动弱,水质容易保持清洁,一般每隔3~5天部分换水1次,极少全部换水。在结冰的情况下,如金鱼密度不大,整个冰封期不必换水。

篇四:养鱼如何先养水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那么,什么是养水呢?

什么是适合养鱼的好水——从养水说起俗话说养鱼先养水,那么,什么是养水呢?大家都知道,从水龙头放出来的自来水是不适合直接养鱼的,必须先除氯、增氧,要求高的,还要对水的硬度、PH进行调整。我们通常把进缸前对水的处理称之为“做水”,当然,也可以把做水看作是养水的一个环节。经过除氯、增氧、调整硬度和PH值的水算不算好水呢?从常用的测试指标来看,可以算好水,但这种水有两个缺点:一是不够稳定,二是比较“瘦”。用做好的水养鱼,水质很快就会发生变化,因为它缺乏自净能力;做好的水通常比较干净,几乎没有有害的物质,但同时也缺少对鱼和其它生物有益的的东西。把新鲜的自来水在敞口储水容器中屯放一段时间,对除氯、增氧有很大帮助,但这还不是我们说的养水,真正的养水,必须是在水族箱中,而且是在有鱼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一 开缸

开缸是养水的一个重要阶段,基础打得好不好,对将来有很大影响。新的水族箱里放进自来水,经过曝气除氯、增氧,就可以放闯缸鱼了。有了鱼,水中就有了有机物来源,其主要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这些物质的积累使水受到污染,与此同时,以有机物为生的微生物,主要是各种异养菌开始大量繁殖。有机物分解的产物又引来了新的微生物,其中,蛋白质等含氮化合物经过分解产生的氨,为硝化细菌提供了食物,于是,硝化细菌开始繁殖起来。此外,还有各种浮游生物、原生动物等也相继出现,水中的生物和各种成分趋于多样化,并形成了简单的食物链,水

开始具有了活性。

硝化细菌包括铵氧化细菌(又叫亚硝化细菌)和亚硝酸氧化细菌(又叫硝化细菌)两类,它们能够有效分解对鱼有毒的氨及其转化的亚硝酸盐,因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开缸是否成功,其主要标志就是硝化系统的建立,氨和亚硝酸盐的去除能力,也是衡量水的自净能力的重要指标。

各种菌类不仅仅生活在水中,在缸壁、底砂、以及缸内其它固体表面,都附生着大量菌类,硝化细菌主要是附着在物体表面生活,水中反而数量很少,而且缺乏活性。还有许多异养菌也是在固定表面上生活更有活性。实际上,养水主要就是养微生物,也就是建立一个良好的微生态水环境,它包括水体、缸体和过滤系统各个要素,离开了缸,水的稳定性就会降低,同样道理,一个成熟的好缸。在开缸阶段,采取一些强化手段,可以加快养水的速度,并使水族系统具有更强大的自净能力。

1、配置强有力的过滤系统,包括足够的滤材。

我们一般把滤材分为物理滤材、化学滤材料、生物滤材三大类,实际上,大部分物理和化学滤材同时也有生物培养功能。配置生物滤材的目的,是为了给各种菌类提供充足的附着表面。在水族箱中,菌类的生长繁殖,如果受到生存空间的限制,就很难适应高密度饲养的负荷,利用滤材扩大菌类的生存空间,就能够获得比自然条件下更强大的自净能力。

根据硝化细菌附着生长的特点,为它们提供适当的居住空间,是建立强大硝化系统的基本条件。适合硝化细菌附着的滤材种类很多,我们通常会选择比表面积大的材料,以减少过滤器的体积。在满足硝化菌生长繁殖的前提下,也要考虑为异养菌培养提供合适的条件。

异养菌是利用自身分泌的各种酶来分解有机物的,有些菌可以产生胞外酶,这些酶被释放到水中,菌体无需附着在有机物上便可以进行分解和吸收,但有些菌只能产生表面酶,也就是说,菌体必须附着在有机物上才能分解和吸收。在滤棉上有较多的有机物,这里也是异养菌大量繁殖的地方。滤棉是否应该勤洗勤换,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只要滤棉不堵就可以不清洗(或更换)。除了滤棉外,还可以使用生化棉作为菌床,因为它的孔隙比较大,不容易堵塞,可大大减少日常维护。底砂也是一种良好的滤材,既可以培养硝化细菌,也可以培养异养菌,另外,底砂可形成局部乏氧区,对某些厌氧菌的生长有利。

? ?

?

? 1楼 2012-10-03 17:45 ?

?

? 草尾翩翩

5

2、充分供氧。

有机物的分解需要消耗大量氧,会造成水体氧含量降低,不仅威胁鱼的生存,而且不利于好氧菌的生长和工作。及时补充水中氧的损耗,在有机物浓度高的情况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硝化细菌是典型的好氧菌,在缺氧时无法有效氧化氨和亚硝酸盐,而氨和亚硝酸盐达到一定浓度时也会造成鱼的死亡。

过滤系统的效率和氧含量成正比,采用供氧良好的滴流或呼吸(潮汐)过滤方式,可以加快菌膜的生长,如果采用其它过滤方式,除了提高水体的溶氧量以外,也可以考虑对过滤系统进行局部增氧。

3、主动引进有益菌,可选择硝化细菌或复合菌(含硝化细菌)投入水族箱。

硝化细菌无处不在,只要有适合的条件,它们就会繁殖起来。但硝化细菌属于自养菌,必须在体内合成有机物,繁殖较慢,如果在水族箱内投入足量的硝化细菌,可以加快硝化系统建立的速度。

复合菌除了硝化细菌以外,还有一些其它有益菌,建议使用。有益菌不仅能高效清理水中的有机物,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微生态平衡,还会产生一些有益的代谢物(主要是次级代谢物),如抗生素、生长激素、维生素、生物碱等,对抑制有害菌,促进植物生长等有积极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经过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硝化系统便可初步建立起来,水中的有机物浓度也降到比较低的水平,这时,就可以正式养鱼了。

二 系统稳定性

开缸后,一般最好是逐步增加饲养量,因为这时的生物系统尚未稳定,抵抗冲击的能力比较差,处理不好就容易出问题。

比较常见的问题是过滤系统能力不足,或饲养密度和投饵量过大,有机物排放量超过了系统的自净能力,水体开始富营养化。解决的方法,一是加强生物过滤(还可以配合物理吸附等辅助手段),二是降低饲养密度和投饵量,另外,就是通过换水稀释,这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过度依赖换水来维持水质,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

有机物浓度偏高,虽然对大多数鱼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隐患。水中常见的纤毛虫,在有机物浓度高的情况下容易大量繁殖,这是水族箱中爆发纤毛虫病(如白点病)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生物耗氧量大,各种好氧微生物和鱼争氧,对鱼的健康不利,鱼的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得病。有机物浓度高还为各种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这种环境中,鱼儿易患水霉病和细菌性肠炎等疾病,有些微生物,如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杆菌、痢疾杆菌等,会产生多种外毒素和内毒素,对鱼有直接的危害。此外,富营养化还会造成水体透明度下降,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也不利于观赏。

篇五:养鱼先养水,新手养水必看

一 新缸的初级平衡

养鱼其实就是营造一个小环境,在这个小环境中,健康的成分多,不健康的成分少,各种成分和谐共处,良性循环,那么这就是一个好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水养好了。

在这一缸水中究竟有什么,有H2O,氧、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原生虫类、苔藻、草、矿物质、有机质,还有二氧化碳、氨、亚硝酸盐、硝酸、致病菌等等有潜在危害的物质,还有光线这一重要元素。我们所说的养好水,就是把有害的东西减少到最少程度,把有益的东西维持在良性水平。

在这一个小环境中,金鱼是最重要的,但也是弱势群体,它是被呵护者,同时也是麻烦制造者。

第一阶段:从三新缸开始

新缸、新水、新鱼是小环境的初始阶段,从三新缸到成熟缸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三个环节来达到一个良性循环——动态良性循环。

除氨 在三新阶段,这个小环境很纯粹很,有的只是:水、氧、鱼。但只要有鱼,麻烦随之而来,鱼的代谢消耗了氧,产生了氨、二氧化碳和有机制,而小环境中的硝化环境并没有建立成,对氨的分解还在没什么效果,当氨和二氧化碳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对鱼造成危害。所以这个阶段是养鱼过程中最为艰难困苦的时期,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 在这个时候,排除氨和二氧化碳,是当务之急,怎么排除呢,一是增氧,二是清污、兑水。除此之外,就是培养硝化细菌,建立硝化系统。硝化细菌可以自然产生,也可以采用人工投放的方法。

建立硝化系统 留着它不要清除。在纯缸,没有过滤,缸中没有任何其它物体的情况下,硝化环境只限于内缸壁表面,如果要加大硝化作用,就要“增面”,即增加硝化细菌附着的表面积。“面”越大,硝化作用也越大,我们常用的过滤器,其实就是在缸外增加缸中的硝化面积,让水在做了一次缸外的净化循环。我们常用瓷环、珊瑚砂等作滤材,是因为它们上面布满小孔,这就使得它们的表面积,比同样大小的实心体的表面积要大得多。

善待硝化细菌 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小心翼翼,投食要少量、恰当,水温不能剧烈变化,溶氧要充足,水中漂浮物和溶解物不能超标,否则硝化系统就会罢工。

随着硝化系统的不断完善,在硝化作用下,氨被分解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比氨好点,但毒性仍然很大,还要继续被分解为硝酸(盐)。硝酸(盐)的毒性只有氨的几百分之一,如果硝化系统能在1~3小时内把水中增加的氨转化为硝酸(盐),那么就达到了第一阶段的生态平衡。

一个合格的水的指标,总氨<1毫克/升,名贵些的鱼则<0.5毫克/升;亚硝酸盐<0.05毫克/升,硝酸盐<10毫克/升。如果检测过高,则要通过兑水的办法,把氨和亚硝酸盐指标降下来。

在这个阶段,要注意的问题是:

1.水清并不代表水好;

2.鱼不浮头并不代表水好;

3.有过滤和充氧时,也不能认为万事大吉;

4.养水、控制水在前。平时注意观察。鱼的状态虽然是水好坏的重要表现,但有时观察到状态不佳再做处理,则为时已晚。

5.此时,在缸中加放水草等植物,除可吸收一部分氨、硝酸盐外,还可起到硝化细菌的增面作用,水榕、铁皇冠、水葫芦等较为理想,睡莲等暂不宜投放。

二 亚硝酸盐的危害

氨对鱼来说是有极大危害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致鱼死亡。新缸、新鱼、新水在一段时间后出现死鱼现象多是因此原因。

我们常说的硝化作用,就是把氨氧化为硝酸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亚硝酸菌的作用下氨转化成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对鱼仍有很大的危害;

第二阶段是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把亚硝酸盐转化为毒性更低的硝酸,其毒性只有氨的几百分之一。

在鱼缸的硝化系统尚未完全建立的时候,氨与亚硝酸盐的积累过量,会给鱼带来各种不利影响,直至致命。

有的时候,好好的鱼集体拒食,这很有可能就是氨与亚硝酸盐的浓度超标有关。另外,亚硝酸盐浓度过高,会给鱼带来种种不健康的表现,比如:

鱼表现不安;

鱼体表面黏液增多、增厚,肉眼可见鱼体表有淡蓝色的白膜;

鱼游动软弱,只在水表面无力游动;

鱼体局部充血。

此时如果不采取措施,再发展下去就是中毒死亡。

亚硝酸盐增多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硝化系统不完善,亚硝酸盐不能及时转化为硝酸;

2.水中苔、藻或植物性饲料腐败会使亚硝酸盐急剧增高;

3.有机物的腐败;

4.气温骤降也可引起亚硝酸盐的增高。

解决办法:

在硝化系统建立完善之前,降低亚硝酸盐浓度的最好办法就是坚持吸污、兑水; 经常清除过滤槽中的固态截留物;

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简易测试盒(市场有售,不贵且使用简单)检测缸水中亚硝酸盐的浓度;

利用“增面”原理,加快硝化系统的完善。

亚硝酸盐增高的紧急处理办法:

在水中投放亚甲蓝,浓度为1-2毫克/升。

三 最终的平衡

鱼缸环境在达到第一阶段的平衡后,死水变成了活水,但这并不是一个最终的目标。因为这只解决了“氨”的问题,而解决氨的问题是以硝酸(盐)的积累为代价的。

硝酸(盐)的毒性虽然远没有氨大,但积累过多同样会带来危害。那么,制程一个良性循环的环境,把多余的硝酸除掉,使水中硝酸含量不再上升,是养好水的第二个阶段。达到这个阶段,就达到了最终的平衡,可以在不换水、不兑水的情况下往复使用,这个平衡就是

我们所追求的终极平衡。

把硝酸排除掉,我们需要借用反硝化菌或脱氮菌的作用。这些菌是兼气性菌,在缺氧的地方生存。所以要在缸中或过滤槽中,保留一部分“缺氧地带”,以供这些细菌生存和工作,而不能使缸中处处氧气充足。

脱氮或反硝化作用明显的缸,叫“生态缸”。

生态缸环境受几个主要因素的影响,比如鱼的密度、过滤和硝化能力、缸的体积等。 生态缸是一个最想的状态,在理论上,这种状态可以永远保持下去,但在实际当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其它的情况,毕竟缸只是一个很小的水体,各个方面的回旋余地都不大,与那些室外的鱼池无法相比,更不用说江河湖泊了。

所以生态缸也要经常得到我们的维护。

四 水质的变化

即使鱼缸环境达到了生态缸的标准,也不能说是万事大吉,从此高枕无忧了,我们仍要仔细地呵护。这是因为鱼缸是我们人为营造的一个小环境,这个小环境不是封闭的,不是与世隔绝的,这个小环境与它外面的环境条件有着扯不断的联系,外部环境的变化,外界因素的介入,常常会使鱼缸小环境发生变化,有时甚至是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的变化。

这种剧烈的变化会带来灾难。

鱼缸小环境经常会受到哪些外来因素的影响呢?主要有:鱼、饵、阳光、气温、藻类等植物、各种添加物。

鱼 多大的缸能养多少鱼是有个极限的,有时看着好好的一缸鱼、水,我们常觉得没有问题了,这个缸还“有潜力可挖”,于是往里添新鱼,新鱼的加入势必会带来更多的排泄与消耗,增大硝化系统的负担。当这个负担达到临界值的时候,一个极其偶然的微小因素(或许就是因为今天多喂了点),就会导致全缸系统的崩溃。

在没有做好消毒暂养的情况下,带病的新鱼更会导致原来的一缸好鱼、水前功尽弃,满盘皆输。

饵 人工饲料和活饵都是一种选择,但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从理论上说,人工饲料

从入水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发生质变,如果投饵过多,在短时间内吃不完,又不及时清理,那么腐败变质在所难免,特别是在高温的情况下,高营养的饲料变质极快,水中的氨会在短时间内激增,这是很容易带来灭顶之灾的危险。

活饵要好得多,不会在水中发生变质。但最怕的是死去的虫饵,极易变质。比如冻血虫等,如果吃不完或吃不到,那么它们在水中就不再是饵,而是一只只死去的、正在腐败的动物。所以投喂这类冻饵,量也不要大,而且远离水泵或干脆把水泵关掉,以免吸入水槽,烂在那里面。

活饵也好,饲料也罢,都不能投喂过多,特别是在夏季高温的情况下。因为鱼吃的多,拉的以多。

阳光 阳光是个好东西,没有它不行,但太多了也不行。过多的阳光带来的麻烦有两个,一是在长时间直射下导致水温迅速升高;二是使水中滋生过多的苔、藻类。苔藻类有好处,但多了也是祸害。

气温 气温过高会使水温升高。但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气温突变,气温突变(特别是骤降)会造成硝化系统工作不正常,而乍冷乍热的反复无常让鱼缸小环境面临更为严重的挑战。这也是为什么春、秋之季要特别小心的原因之一。

对家庭养鱼来说,养在室内的缸,其受气温变化的影响较小,但北方未供暖时的寒潮、

南方没有暖气的冬季还是会挺让人难受的。

苔藻 缸中有适当的苔、藻等植物是好的,会让鱼得到更全面的营养和保护。但凡事有度,过度的苔藻同样会成为金鱼杀手。比如:

单胞藻类是绿水的主要组成,它可以在白天提供氧,但如果繁殖过快也会因为缺氧而死亡,死亡的藻体在水中腐败,分解出亚硝酸盐和羟胺,这两种东西除了可以杀鱼,也同样可以杀藻,可使一缸绿水短时间内变得清澈透明。但有经验的养鱼者都知道,这种突然变清的水,是一个很大的凶兆,必须及时除去或兑水。

青苔也一样,苔不是永生的,也会死亡,死苔同样造成祸患。老苔容易出问题,而老苔厚密的地方,同样也是原生虫大量滋生的好场所。所以定时除苔是很有必要的。

添加物 测到水酸了,我们会想到加些小苏打,测到水过硬了我们会加软水剂,等等,但这一切都要有个步骤,不能急于求成,不能猛然间做到忽高忽低。这对鱼的影响在其次,主要是硝化系统能不能马上适应这种突然的变化。

这种飞来的、莫明其妙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擦窗户时溅入的洗涤剂,鸟笼中飞出的鸟粪,或者误入水缸淹死的蛾子等等。

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兑水换水

发现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检测观察

防止问题的根本方法是:积累经验

五 水质的判断

有时候,一个帖子发上来,有经验的老手一看照片就会作个鉴定:新缸新水,或者说:水太生。

怎么看出来的?什么是生水、熟水?

都是水,有什么不一样么?

养金鱼的水

确实不一样,养过一段鱼之后,生水、熟水用肉眼就能很容易地区分出来。

熟水,即使是在完全透明的情况下,也能看出它有一种发亮的油质感,似乎能感觉到它有一种粘稠感。何况熟水还经常带一点淡黄颜色,这种带淡淡黄的、晶莹发亮的水从视觉上很有些像橄榄油或优质色拉油。

生水则不一样,从玻璃缸的侧视看生水,虽然也很透明,但不发亮,微微有一种蒙蒙的白雾感觉,没有油质感,能让人体会到生涩。

生水在养过一段鱼后,同时在硝化作用下就会变为熟水。如果养水方法得当,就会养出那种晶莹剔透的感觉来。

这油质感,来自水中有机物和微生物的作用。

养鱼要用熟水——我们经常称为老水。

熟水发展下去,由于有机物和微生物过多,会由老水发展为肥水、“过老水”,再由“过老水”成为废水——有机物和微生物积累过多时,其发展会被自己抑制和破坏,“过老水”就已经不适宜养鱼了,这种水本身也看不出任何活力。

水过老,或者说水太肥怎么来看?很简单,当水面因过滤出水口的冲击而形成密密的白色泡沫时,经久不灭。这就表明水中的有机质(特别是蛋白质)过高,需要兑水换水。 还有一个检测方法,就是用一杯水,从半空向缸水中倾倒,在水面砸出水泡,如果泡沫三、五分钟后仍不破,那么就是水过肥的典型表现。

养鱼密度过大、不及时吸污、兑水、都会导致水迅速老化变肥。过肥的水的坏处是: 一是很容易引起水质迅速变坏

二是滋生大量原生虫类,比如斜管虫、车轮虫、指环虫、钟形虫等等,在这些小妖怪肆虐之下,鱼就不得不下药治疗了。

三是会使鱼的体质下降,抵抗力降低,鱼易患病,有一些鱼类疾病,比如说造血器官坏死症等等,都与水质过老有关。

老水养鱼是好的,但不能过老,养鱼要用有活力的老水。除了建立完善的硝化系统外,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兑水。

六 绿水的管理

有人急着把清水变绿,有人急着把绿水变清;

有人希望水该清时清,该绿时绿;有人养几缸清水,再养几缸绿水。

绿水之所以绿,是因为水中有单胞藻类。单胞藻少些是淡绿水,多些是浓绿水,过浓了是老绿水,从绿变清是返清水。

其中以浅绿水养鱼最好。

绿水和清水各自有利有弊,不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各有各的用途。

以家庭养鱼来说,清水更有利于观赏。但为什么还要绿水呢?因为绿水有几个优势: 一是提供营养,单胞藻类可以提供给鱼均衡的营养,一些在鱼粮(人工饲料)中含量不足的营养物质,比如平衡蛋白、维生素等,单胞藻可以供给——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用仅绿水养鱼,鱼仍能活自在的原因。

二是绿水对鱼有一定的康复作用,对鱼的一些小病小灾,有经验的人会把鱼置于绿水中进行调养。

三是绿水对鱼有增色作用。

但绿水对鱼也有不利的几点,比如易患气泡病等,这在夏季高温阳光强烈时要特别注意。 使用绿水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单胞藻类植物虽然在白天可以制氧,但晚上同样是要耗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的。所以夜间,特别是气压低的夜间最好使用增氧泵。

绿水同样需要严密的控制,不能过浓,过浓的绿水,因氧气、养份有限,很容易引起死藻,死藻会迅速分解出大量的亚硝酸盐和羟胺等有害物质,这对鱼是致命的,对其它的藻同样也是致命的,会加速其它藻的死亡。

绿水一夜返清,就是这个道理,突然返清是个危险信号,返清水必须兑掉或换掉。 这些内容已经说过不只一次,所以只简单说说。主要说下面的:

如何养出绿水

养绿水最快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有的水怎么也养不绿?

养绿水最快的方法是在缸中移入绿水种。简单、快速、有效。

如果没有绿水种,自己硬养好养么?也不难,养绿水需要几个元素——阳、氧、养。 阳就是阳光,这个阳光不是越强越好,在实际当中,在北屋窗台也可以养出绿水,可见只要有适当照度的光是可以的。

氧就是氧气,氧气要充足些。

养就是营养,也就是水中的氨氮物质,是单胞藻生长必须的营养。

有鱼的缸里容易出绿水,没有鱼,捞点鱼便放进一个广口小水缸中在太阳下晒晒也能养出绿水来。

有的时候,在强烈阳光下,绿水没晒出来,反到在缸壁上晒出些青苔来,先有青苔的缸中不生绿水了,为什么?

藻、苔、草在水中是要竞争的,争夺养份以利自己生长,这就要看哪个处于强势地位了。哪个被抑制住了,其它的才有旺盛生长的机会。如果苔好水不绿的话,就要考虑把青苔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