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女市长家的男保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4:17:48 字数作文
女市长家的男保姆字数作文

篇一:三里畈高中2016届十月月考语文答案

三里畈高中2016届十月月考语文答案 By.Young Show 1B(B项答非所问。该项是对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描述,而不是对古代丝绸之路作用的体现。)

2.C(C项曲解文意。原文说的应是战国时期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学者,而不是研究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学者。)

3.B(B项范围扩大。亚历山大并没有控制北非;“畅通无阻”说法过于武断。)

4.B

5.C(城隍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6.C(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被逮捕斩杀的是于阗王尉迟眺。)

7.(1)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被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授、以、被动句、重分别1分,句意1分)

(2)适逢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和,互相上奏指责,诏令杜暹查明事实。(会、叶、执奏、按各1分,句意1分)

8.一是回家时间晚,还多次将树上的鸟儿惊扰;(2分)二是喝酒喝到半醉,连回家的路都弄不清了,以致几次问人。(2分)不直接写游之“佳”,却写游罢之态,让人自然联想到游时之盛,给人以想象空间,留有无穷余味。(2分)

9.平和欢愉的情感基调。(2分)主要从两方面看出来:一是景色之丽,(1分)比如“秋来林下不知春”、“绛叶从朝飞著夜,黄花开日未成旬”;一是游兴之盛,(1分)比如颈联。两方面均能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且语言顺畅,加1分。 注:本题共5分,如果有要点而无具体分析,最多4分

10(1)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2)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1(1)【答 案】AC(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

【解析】B并不是他有自豪心理,而是为了掩饰自己有求于人的一种自尊心理的体现。D.老于“自感寒碜”不准确,且文中说他谈文学是要“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E.“直接批评了??脱离群众”过于牵强,文中的项副市长并非“目中无人”,也不能直接看出她“脱离群众”这一点。

(2)【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 案】①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女市长项珠珠是老于的中学同学,小说就是围绕老于想找老同学帮助解决带暖气的房子而展开的。

②映衬主要人物。女市长家的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反衬出老于家的寒碜、家里连供应暖气的煤钱都负担不起;正是有了女市长,从使老于既想请女市长同学帮忙,又碍于情面、尊严而不好意思开口。

③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小说正是通过主人公老于在女市长面前的一些矛盾表现,展示了普通知识分子自尊、清高而又寒酸无奈的复杂心理。(每点2分,共6分)

【解析】本题考查重要形象在文中的作用。女市长的形象首先是推动情节的发展,小说的主要情节就是“老于想找老同学帮助解决带暖气的房子”;其次是对主角的映衬作用,通过她与老于家庭环境的对比来凸显小说的主题,塑造人物性格。

【思路点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

(3)【知识点】本题考查考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

【答 案】① 小说运用语言、动作描写老于。如:当老同学女市长在电话里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时,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没什么事;当老于要离开女市长家,女市长再问他时,老于还是说,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并且,边摆手边大步向门口走。这些语言和动作,展示了一个底层知识分子的清高和自尊。

②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老于。一方面,他要维护自尊,在老同学面前大谈文学,以显示自己的文学功底;另一方面,他想向老同学提出请求的欲望在潜潜暗长。

③运用心理描写刻画老于。如“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市长”,表现了老于为了在关键时刻支持女儿高考,他打算放弃自尊去找老同学帮忙的矛盾心理;“他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他在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这段心理描写,把老于内心的矛盾、辛酸、自责的心理表露无遗。(每点2分,共6分)

【解析】老于是一个自尊又自卑的人,作者塑造这一人物,运用对比手法,是一种潜意识的

对比,是老于自身的对比。解答这类题要注意:①掌握常见的艺术手法;②了解各自特点及作用;③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4)【知识点】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探究)。

【答 案】①树是老于真实生存状态的见证者。在这棵树下,有着知识分子清高的人格。 ②龙盘槐是老于最好的倾诉对象。老于面对“龙盘槐树”发泄自己的无望、无助的请求。 ③树是老于“请求”的对象,有“遮蔽”“庇护”的作用。树不仅能遮蔽物质世界的伤害,还能满足精神上的自尊。

④树有“权势”的意义。像项副市长一类的政府官员,应该造就一棵浓荫的“大树”,使这些普通知识分子在“树下”生活得更好。

(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 案,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从多角度去考虑,从文章内容上,树是老于的见证者,从象征意义上去考虑,树有“权势的意义。

12.(1)CE(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A项“开始”一词不当,1894年6月蔡元培就上书联合英德抵御日本。B项“读书”与“思想转变”的顺序不当,且“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派主张,不宜概括蔡元培的相关思想。D项“认为凡是‘敛怨于平民’的人都是‘民贼’”不正确,原文“政府腐败有利于唤起民众,新政改革不利于鼓吹革命”,是将改革政治者称为“民贼”。)

(2)①蔡元培早有爱国思想和政治意识,做翰林学士时就上书奏请联合英德抵御日本。 ②甲午战败后,洋务派、维新派的相继失败,使蔡元培认识到必须走“人才培养”的道路,于是奔走于教育救国之道。

③清末,国内革命形势兴起,章太炎、吴稚晖等诸多名流倡议革命,蔡元培也投身革命洪流。 (每点2分)

(3)①在维新变法阶段,蔡元培就注重“人才培养”才是改变中国积弊的根本途径。

②蔡元培出京后,其革命活动几乎均以教育机构为据点,比如在学校开设新课程,组织刺杀也以爱国学社为机关。

③蔡元培宣传革命思想,还注重通过撰写文章等人文手段,如《释“排满”》。 ④蔡元培一生无论是革命活动还是教育活动,其核心都是民主革命。 (列出三点即可,若将“‘都无做官意,惟有读书声’的对联,挂在书斋自勉”列为一点,给1分)

(4)①蔡元培认为从事政治活动不能靠钻营投机,而是潜心阅读东西方先进的知识和文化,从中发现晚清政府的“人才缺乏”的根本问题。

②在火热的革命浪潮中,蔡元培保持清醒头脑,准确指出“排满”的反专制反暴政的本质,以此来唤起民主持续坚决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意志。

③蔡元培在实践中看到革命行动的必要性,放弃了早期“唯有读书声”的主张,在学生中助成军事训练,积极策划暗杀行动,组织革命团体。

④我认为蔡元培“觉得革命止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的政治观点不恰当。暗杀是企图以较短时间和较小代价实现社会政治变革的手段,但是这种手段将革命对象设定为某个体,会误导民众对革命目标的理解;其次暗杀偶然因素太强大,成功率低,很难切实推进革命进程。

(每点2分。“思想和行动”概括其他切合材料的要点也可得分,共6分;“评价其中一点”2分)

13.C 试题分析:风流云散:像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指原来聚在一起的人零落离散,也形容某种事物或思想很快消失。烟消云散:比喻某些思想、情绪或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能指人)。海底捞针:比喻很难找得到或无从寻觅,侧重“难”。海底捞月:比喻根本不能达到目的,徒劳无益。成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14.B试题分析:A:“由于······的原因”赘余重复,去掉“的原因”。C:递进关系前后分句语序不当D:“团结、动员、发挥······独特作用”搭配不当。

15.B

16 (1)什么叫文化 (2)但是一个人的好素质是从哪里来的(3)而是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

17 该标识以数字“70”、时间“1945-2015”、“V”字型的长城、和平鸽为设计元素。(3分)数字、时间,代表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庆祝;“V”字型的长城,象征中华民族组成钢铁长城,获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五只飞翔的和平鸽,象征和平与希望,也象征五大洲人民战后重生,飞向美好未来。(3分,写出两个即可)

篇二:吉林拆迁女市长被双开 疑从家中搜出1700万现金

吉林拆迁女市长被双开 疑从家中搜出1700万现

?

?

扫描到手机

2014年01月11日02: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正文 我来说两句(2463人参与)

?

?

?

? 手机客户端 保存到博客

张庆宁 彭梦飞

“韩迎新终于倒了!”

一位舒兰市民曾因自家房子被韩迎新拆迁,一直对其不满。他保存着2013年12月29日的新闻推送页面,页面第三条为“吉林‘最狠拆迁女市长’被双开,曾称有尚方宝剑”。韩迎新在舒兰市主管拆迁和基建期间的一系列行为在当地颇具争议。

此前一天,中纪委监察部网站证实,吉林省纪委日前对舒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韩迎新违纪违法问题立案调查。经查,韩迎新利用职务便利和职权影响,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他人贿赂数额较大。韩迎新的上述行为已构成严重违纪。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经吉林省纪委常委会、吉林省监察厅厅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给予韩迎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舒兰市检察院一位工作人员透露,今年2月5日年满44岁的韩迎新,一度有望成为吉林省蛟河市市长,但她的仕途在2013年10月12日戛然而止。

这一天,吉林省纪委工作人员将其从舒兰当地一家会馆带走。

两位当地消息灵通的商人称,吉林省纪委办案时从韩迎新家里搜出现金1700万元。当经济观察报记者就这则传言向舒兰市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负责人姜飒求证时,姜飒表示,“传说的版本有N个,都是捕风捉影。还是要以省纪委目前公布的消息为准。”

祸起廉租房?

舒兰市民猜测,韩迎新落马系许桂芹举报。

2011年1月4日,舒兰市步行街的28家门面房被当地政府强拆。影像材料显示,当时还是副市长的韩迎新在与被拆群众的对话中喊道:“我不懂拆迁法,不按拆迁法办”、“我有尚方宝剑!你们随便告,我不怕??”

20天后,其中两家门面房的所有人许桂芹到中央上访,被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接待。韩迎新与其“尚方宝剑说”成为舆论热点。

“韩迎新那时整天戴个大墨镜,到了办公室也不往下摘。啥事都不管,整个人都吓傻了。”舒兰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员透露。

有段时间,韩迎新经常找许桂芹聊天,“她把许桂芹请到自己位于政府大院的宿舍,谈了好久。”

尽管谈话时相互提防,但韩迎新的这种低姿态,让两人的关系一度出现缓和。韩迎新也未受此事影响,她在2011年8月升任舒兰市常务副市长,之后再未联系过许桂芹。

“2011年后我就一直在北京陪女儿,只有过年才回舒兰。韩迎新的事儿跟我没有任何关系。”许桂芹表示早前与政府达成协议,不愿再接受采访。

许桂芹的说法在舒兰市检察院一位知情工作人员那儿得以佐证。

韩迎新在被移交司法之前,已被当地人大取消人大代表资格。上述检察院工作人员透露,韩迎新涉案与泓林家园廉租房项目有直接关系。

这一说法未获舒兰官方回应,但韩迎新在落马前确实分管住建局和棚改办,泓林家园正在其分管范围。

2012年,舒兰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中央有关廉租住房建设的各项部署,按照省里出台的《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方案》要求,提出将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列为当年重点工程之一。

其中的保障房项目泓林家园,共有14栋6层住宅楼,总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中廉租房面积5.2万平方米、林业棚户区改造4.8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3亿元。

在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上,一篇《舒兰市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做法与成效》对2012年开发建设的泓林家园给予了表扬,称其直接涉及到1720户廉租户和林业棚改户,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

不过,经济观察报记者在泓林家园正门处注意到,小区门口的主干道坑洼不平,宽不足5米,生活垃圾在小区门口堆砌成一座三四米高的小山。

“像道路和垃圾处理这样应有的配套设施,在小区规划时就没有”,泓林家园物业公司工作人员说,“这还是小问题,建筑质量才真的要命。”

“东北冬天非常冷,墙体至少得是37墙(墙的厚度为370毫米)。但小区全都盖成了24墙(一块普通红砖的厚度约为23.5毫米),”前述舒兰市检察院工作人员表示,“像这种保障房项目,相当部分的资金由国家拨款,墙体原本规划的是50墙。”

据专业人士测算,按37墙来计算,每平方米24墙就少用普通红砖64块。“如果是50墙,节省的费用也就可想而知了。”该专业人士说。

泓林家园建设过程中是否存在偷工减料尚无定论,但这一项目配建并出售车库的行为已在当地引起争议。

“国家虽没明文规定,但在这种小区配建车库是不允许的。”吉林市一位资深房地产开发商在谈及此问题时语气激烈,“据我了解,国家拨给舒兰市的林业区、塌陷区改造资金,每年差不多有4亿元。要求就是盖住宅,每一个铜板都得用于住宅。”

泓林家园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该小区车库有20多平方米、30多平方米和50多平方米不等的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售价五六千元不等,“目前向外出售了14个,韩迎新出事后,剩下70多个的销售被政府叫停。”

多位业主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他们是从吉林省泓林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购买的车库,后者成立半年即中标这一“舒兰市廉租住房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韩迎新被吉林省纪委带走后,这家位于舒兰市滨河街的地产公司大门紧闭,其负责人也失去联系。

“像林业区、塌陷区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主要是国家投资,不允许像其他普通住宅棚户区改造那样进行社会多元化融资。”上述吉林市资深房地产开发商认为,这种有效保证资金安全的做法未被韩迎新等舒兰市领导采纳的原因值得玩味,“预算预算,白干不如一算。打个比方,招标来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把原本只需3亿元预算,做成了3.3亿元。这样的话,就有了3000万元的套利空间。”

“对外可以说,‘基建办没有开发资质,代替不了开发公司’。所以,这种操作办法谁也挑不出毛病。”这位开发商补充道。

城镇化改造乱象

泓林家园的开发乱象,只是这座城市城镇化改造缩影。

舒兰市在2011-2015五年规划中,强调“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转型”,“将新增财力的70%用于改善民生,积极争取、用好用足国家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资金;基本完成城市棚户区、煤矿棚户区和采煤沉陷区改造和治理任务,不断增加廉租房数量,改善人民群众住房条件”。

仅2011年,舒兰市计划安排棚户区改造及房地产开发的就有14个地块、总计120.7万平方米。

“整座城市都在大拆大建,但还有大片的棚户区,”舒兰市一位不愿具名的开发商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有些棚改户的房子被拆了好几年,一直没办法回迁。据我了解,这样情况在舒兰有6万例左右。”

上访,成为棚改户们的首选办法。。

来自当地政府的一组数据可揭示这座人口只有67万的小城的信访形势。2012年上半年,舒兰市信访局接待来访550件。其中,集体上访120批2000人次;单位上访430件500人次,越级集体上访7批80人次,越级个体上访55件60人次。

为“全力化解信访积案”,舒兰市委书记王书东曾提出设立信访和谐基金。然而,问题依然存在。

以民安棚户区B区改造为例,2011年舒兰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情况报告显示,年内计划建成3万平方米的回迁楼。截至发稿前,3万平方米回迁楼未见踪迹,三栋近3万平方米的商品楼却拔地而起。

“开发商保证在2012年12月30日前将产权调换房交给我们。可现在我们还在自己花钱租着房子。”谭艳说。最近一年多,以谭艳为首的上百户遭遇类似情况的民安区棚改户,去年年底跑到长春市,希望找中央巡视组反映情况,“舒兰市政府把我们拦了回来,还是让我们找开发商要房子。”

开发商同样自认是弱势群体。

1月7日这天早上,几位当地开发商来到舒兰市政府,找到韩迎新继任者舒兰市常务副市长刘革锋讨要说法。

去年的一次会议上,另一位开发商拍着桌子质问韩迎新,“现行的政策是拆一(平方米)补一,但有的人因为在政府内部有关系,就能拆一补二甚至补三。现在老百姓都在传,政府下发文件,吉舒镇(舒兰市下辖街道)是拆一补二,舒兰市是拆一补三。到底有这文件没?有,拿给我看看。没有,政府给我辟谣。”

“别说了、别说了??”一向对这位开发商“连正眼都不愿看一眼”的韩迎新,只能尴尬地挥手制止,直到自己被双开也没能找到解决办法。

上述本地开发商只能拿到棘手的棚改项目,而诸如中央广场和罗兰圣菲等招商引资项目,多是在政府收储的土地上直接开建,几乎没有拆迁上的烦恼。这种“内外有别”的待遇,让这些本地开发商对韩迎新等领导暗自生怨。

韩迎新其人

上述矛盾的焦点都指向了韩迎新。作为分管住建局和棚改办等城市建设要害部门的常务副市长,韩迎新是否具备化解上述复杂冲突的能力?

1970年2月5日出生的韩迎新,并非传言所说为中央某部长女儿。吉林省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中心主任张育新近日在个人微博中写道:“韩迎新生于工人家庭,汉族。籍贯:山东诸城。出生地:吉林延边。”

经济观察报多方了解后证实,韩迎新的履历大致如下:自1990年,她先后历任吉林市毛线厂人事科科员、吉林市毛线厂团委副书记,吉林市团校副校长、共青团吉林市委副书记、中共舒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中共舒兰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按理说,她在舒兰市纪委书记这儿就应该停了,然后调到蛟河或其他市担任市委副书记。”一位曾在吉林市团委系统和建委系统均有过长期任职经验的商界人士说。他不能理解,当了29年政工干部的韩迎新竟能调任舒兰市副市长,而且是分管基建,“一般情况下,这项任命在会议上不会通过。最起码,她得是高级工程师、学者、教授,再不济就使用从住建局、建委这类部门中成立起来的干部。”他说。

女市长家的男保姆

不过,韩迎新曾在2004年3月-2005年10月在吉林市伊利集团公司(一家吉林市中型民营地产企业)挂职副总经理、党委书记。“伏笔就埋在这儿。”这位商界人士认为,韩迎新的晋升之路可谓步步为营,“又是挂职又有经验,其他人即便是心里犯嘀咕,嘴上也不好意思说什么。”

韩迎新单薄的学历同样饱受诟病。

自吉林省纺织工业学校机织专业毕业后,韩迎新先后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和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函授)行政管理专业学习。她在自己40岁那年考取北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同年就读于吉林大学商学院2010级EMBA班。

舒兰市是由吉林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韩迎新作为常务副市长,为副处级干部。

舒兰市政府办公室主任曹洪罡之前作为城管局局长,是韩迎新在2011年那次拆迁中的得力助手。“她人很好,不能把那次拆迁与这次被双开混为一谈。”曹洪罡在电话中两度提醒经济观察报,“要讲政治觉悟。”

一位曾与韩迎新有过多次接触的舒兰市政协委员并不否认韩迎新初来舒兰时的干劲。 在担任舒兰市纪委书记期间,韩迎新将该市行业风气测评从全省倒数提至全省第一,因此登上吉林市杰出女性光荣榜。成为舒兰市副市长后,她给当地老百姓的印象是办事“嘁里喀喳”。“我们跟她反映过情况,她到了我们这儿现场办公。”2011年,舒兰市对正阳等5个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整治,正阳小区的排水问题严重。作为该小区居民的这位政协委员回忆,“赶上下雨的时候,韩迎新就打着伞,穿着胶鞋,趟着泥水就来工地了,我们都叫她‘靴子市长’。”

待韩迎新升任常务副市长,这位政协委员曾多次找到她,反映小区供热不足。不过,韩迎新面对供热背后强大的利益格局,显得有心无力。“这水太深了。”韩迎新对这位政协委员诉苦道。

“尚方宝剑”

2008年7月,韩迎新自共青团吉林市委副书记调任舒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时,曾让这位政协委员感慨其“这么年轻,这么漂亮”,“那时她喜欢穿浅蓝色和鸭蛋皮颜色的衣服,人显得年轻、阳光、有活力。办公室内还挂着松花江放船歌的书法作品,有一定的审美品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印象渐渐瓦解。

戴墨镜、上身穿风衣、下身套皮裤、开着惹眼的大排量越野车、昂着头进出市政府大楼,成为韩迎新的新标签。

韩迎新升任常务副市长后,不仅继续分管基建,还接替调任蛟河市委副书记、市长的谢义,分管城投公司、财政局、审计局和政府采购中心等。《公务员法》第53条规定,公务员不得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但韩迎新此前担任着舒兰市城投公司法人代表,执掌着直接进行城市建设的“钱袋子”。

“财政、基建、城投、审计都归她一个人管。所有的资金都在她手里循环,权力制衡也就沦为空谈。”对于韩迎新的落马,上述商界人士感慨颇多,“她身边没有真正扶持她的人,都是捧臭脚的。”

此时的韩迎新,展示出性格中泼辣的一面。一次舒兰市局长以上干部会议上,某位舒兰市主要领导来晚了,韩迎新直接就把果盘里的水果塞到他嘴里,“你这老头子,谁让你来这么晚的!”

篇三:有一种力量叫疯狂 有一种力量叫坚韧

长城月报总编辑朱顺忠正面回应“停刊“传言

有一种力量叫疯狂 有一种力量叫坚韧

今年的秋天有点冷——东北有雪花飘零,北京的枫叶也一夜染红

首先,我要感谢两年来坚定不移支持我工作的《长城月报》社的主管、主办单位中国长城协会(香港),长城月报社社长、中央文史馆馆员赵德润先生,长城月报社执行社长杨尉先生。正是他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两年来我方有了追求新闻职业理想的机会。

同时我还要感谢以下和我曾经携手迎风雨的同事:范友峰、孔令军、兰燕飞、吴相军、杨文琴、陶勇、徐秋颖、张蕾、王博、王瑞峰、刘岩、詹敏、蒲文盺、齐林、张薇、王亚花、李蓓、郭振卫、李庭煊、種靜華、王红彦、于燕、张玉、刘婷、武灵敏、张腾江、马婧、宋雯、梁韦韦;

尤其要感谢跟随我战斗到最后、和我一起出走的长城月报团队成员:鲁晟、陈威、彭毅飞、许夏颖、汪峥、齐庆涛、张杰、李彦、卢丹江、李志伟等。还有其他曾经为长城月报做出过贡献、直到现在还牵挂着长城月报发展的新朋故友们。

我还想特别感谢一直关心长城月报发展的杜导正、江平、郭道晖、茅于轼、张思之、戴煌、贺卫方、于建嵘、蔡定剑(已故)、展江、张鸣、焦国标、胡星斗、马云龙、周道鸾、吴思、杨继绳、张千帆、胡星斗、曹思源 、蔡霞、陈思进、邓文初 、嘉琛 、萧瀚、丁冬、李剑芒、沈敏特 、宋忠平、 任孟山 、滕彪 、王建勋、信力建、 肖雪慧 、徐友渔 、许志永、于德清、林峰等师长们!

此外,还要感谢各位新闻界的同仁:程益中、王克勤、笑蜀、长平、洪振快、喻尘、杨恒均、梁文道、曹景行、盛大林、陈锦麟、廖保平、王光泽、郎遥远、吴祚来、智效民、李小鸣、唐毅、杨桐、陈凤山、陈永苗等,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很多关心长城月报和我本人近况的朋友们!

两年来,我把一句话当成长城月报的理念,并且用这句话号召和锻炼了一个经得住风霜雪雨的年轻团队——“用民主法治规则表述中国行进阶梯”。这个理念之下,我和每位同事坚决奉行新闻专业主义和专业新闻主义,携手迎风雨、同道对惊雷,并且走过了一条荆棘满布的坎坷路、留下了一串无愧新闻职业道德的脚印,洒下了满怀新闻理想的激情。

然而,我和我的团队都没有想到,2011年的10月,一切都成为绝唱。 随后各种传言疯长,各种指责和无妄谣言也向洪水般疯狂向我和我们这个年轻团队的每一位员工扑来。更让我心寒的是,这些谣言的制造者有时就在我身边,我甚至可以看到他的影子和说谎言时眼睛的虚妄。然而,谎言终究是谎言,当你说第一个谎言时,你就必须说十个谎言来弥补,当你制造10个谎言时,你必须说100个谎言去圆谎.而当你说100个谎言的时候,怎么办?挚友范友峰昨天告诉我:一个人,一个男人,应该做男人应该做的事,即便你是女人。

躲在背后放冷箭的人,只能活在寒冷的黑夜里,因为那里没有阳光,也不需要阳光。我相信,当拿惯了冷箭的手再去拿起笔时,文字和键盘也能成为冷箭。不过,幸好这个世界上的人都不喜欢冷箭,所以放冷箭的人不会有真正的朋友,有的只是利益之下的苟合。时间消逝后,他们诞下的只有令人鄙视的龌龊、贻笑大方的卑鄙。

不过,是时,我多次心痛至伤,无数次眼泪沿着脸庞滴落在键盘上、办公桌上、方向盘上,甚至饭碗和三岁儿子的小脸蛋上。

然而,更多的同仁给了我们理解、支持和鼓励。我记得吴思先生当晚给我打了25次电话,急切询问我的心情和近况,次日又转告了杜导正老先生对我和团队的问候与安慰。杨恒均从澳大利亚打来国际长途,远在香港的几位前辈也专程或者安排身边工作人员给我打来电话。就连腾讯微博管理人员也在获悉相关情况后,深夜给我打来电话说:“朱老师,相信你,你能成功运营长城月报,也能在其他平台搭乘新闻理想??”

几个小时后,诸多国外媒体率先报道了我和团队的遭遇。应该说,这些报道很多都是善意的猜测,或者是根据业内人士传言而整理的消息。除了个别媒体外,

大多同行没有询问我和我们团队成员。彼时,我和我们年轻的团队在西直门办公室召开了会议,会上我希望所有编辑记者不允许对涉及长城月报与我个人的微博言论发言,也不得接受外媒对此事的采访??一言以蔽之,我希望自己和所有年轻的编辑记者在此时保持最大的克制和冷静,因为我知道,此时,惟有沉默。

即便如此,相关方面依然认为国外的报道是我的炒作,长城月报走到今天是“朱顺忠个人的原因,与长城月报的诸多报道无关”。一个相反的例子是,曾经登门要求处罚并且想“约我谈谈”的某敏感执部门人员也意外的给我电话说:“您是一个应该尊敬的新闻记者,走到今天原因很多,但是您和您的报道确实大大惹怒了好多人、好多领导??请您好自为之吧??”。

第二天开会,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有一种力量叫疯狂,有一种力量叫坚韧。 谁疯狂?公权力滋生的利益相关者和想当然认为自己是传媒领导的那些人、那些真正不为党前途着想、妄图掩盖真相的人,想把党的前途和执政地位陷入不义、不理、不法的人。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郑州作家曹天竞选郑州市市长的事件。我是这个事件的参与者之一,也是曹天值得信任的记者之一,同时我还是这个事件的见证者和事件发展的亲历者。

2011年6月4日中午,来京的曹天约我到著名学者焦国标老师家里吃饭。焦国标的夫人端出了自酿的葡萄酒,并且下厨做了6道非常“河南”的菜。饭后,曹天和焦国标老师谈论起了当时正引起媒体关注的“独立候选人事件”。谈论中,曹天突然告诉我说,目前郑州市市长吴某是代市长、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市长,曾经做过律师的曹天认为,根据目前中国的法律,自己完全可以、并且有能力争取20个人大代表签名,并且设想在郑州两会期间作为候选人出现,进入正式的郑州市市长选举的法定环节,从而彻底打破政府候选人等额选举的“花瓶选举”现状。焦国标老师和我都感觉这个想法很好,并且认为“虽然败局已定,但谁说法律就不能真正拿起来用一次?”

随后,我发了曹天出资亿元作为廉政保证金参选郑州市市长的微博消息。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曹天很快成为2011年的一个标志性人物,他做的事情被南方系做了完整的报道。国外媒体的报道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河南当地的

行动非常快,后来曹天的一句话可以反证,他说:“都说秋后算账,其实他妈的他们哪里还需要等到秋后?夏天未到,账就开始找我算了!!”

最让我感到寒心的是,我曾经供职的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某重要领导就此事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公然说:曹天一事,涉嫌国外反华势力参与??集团所属媒体一律不得报道??转发新京报报道的河南手机报当事编辑做出严肃处理??;后来,另一名领导也小范围通知单位中层领导:马云龙和朱顺忠都曾是我们单位的人,而且是现在也是全国的“名人”,但也都是“麻烦制造者”,不要和他们接触,否则后果自负??

国庆节回家,以上的消息均被一一证实。开车路过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时,看着宏伟的集团大楼,我再没有留恋、回忆、甚至感到心寒似冰。眼泪不争气的在我路过这个建筑物时,缓缓滑落。这就是中国的政治,这就是动辄宣称要“讲政治”的、生我养我的祖国?在我们这个最不讲政治的国度,有些官员居然恬不知耻的大谈“讲政治”,而自己却是一肚子为官私利的卑鄙和龌龊。

什么是政治?民主和法治是政治的核心构成,那么请问某些官员,你们的“讲政治”讲的是民主、还是法治?或者在你们的词典里,“讲政治”就是听上级的话、维护既得利益集团的面子、保住自己头上那顶血红的乌纱?

忽然想起了程益中说过的一句话:坚持真理就是坚持常识。原来,我们的诸多官员根本不懂得常识。

斯为,疯狂。

自2009年我从中国周刊辞职接手并且负责改版长城月报至今,整整两年时间。这700多个日日夜夜,我和我的团队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和痛苦——资金紧张,我五次从家里把给孩子准备的看病钱拿来给员工们发工资,为了让大家有团队荣誉感,我多次在经济极端拮据时组织大家游玩,为了省一张门票,我们单位的几名副总甚至主动放弃随行,只让我这个总编的带领大家出去;为了省办公耗材,我到隔壁办公室蹭法律顾问的打印机和扫描仪,后来甚至专门鼓励大家在纸的背面继续编校稿子;我深深的记得,数不尽个夜班,美编和编辑们趴在桌子上沉沉睡到天亮:数不尽个深夜,连印刷厂的业务员也不得不陪着我们一起

趴在办公桌上睡个通宵。很多同事们为了省房租,把房子租住到很远的郊区,比如通州的六环外,昌平的六环边,为了第二天早上9点的选题会,他们不得不早上5点多就起床挤公交,拼地铁??

一年后,长城月报终于赢得了业内的尊重,知名度节节攀升。多篇报道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言论和国是栏目更是成为读者翘首以待的“名牌栏目”。我们的特约作者里,知名的学术大家逐渐多了起来,并且越来越多。到了最后,连我们的一个编辑也感叹,我们的专家团队真的是太强大了!与此同时,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国新办甚至中纪委的读者也都通过不同形式表达了对长城月报的肯定。2010年初秋,定居南京的著名军史专家王辅一将军,出差到北京,专程“偷偷”给我打来电话,教我如何绕过警卫,坚持要接他到长城月报社看一看,坐一坐。由于没有电梯,我多次劝将军是不是可以让小伙子们搀扶他到四楼,而年逾耄耋之年的老将军却执意自己步行上楼。那天晚宴时,老将军用钢笔写下几个字:一定要讲真话,长城月报一直在努力讲着真话,值得尊敬??

刊物办到第二年时,长城月报已经毫不夸张的踏入知名刊物的行列。来自龙源期刊网、读览天下、汉王科技、iphone客户端等等网络阅读运营商的合作,也逐渐走向深入。长城月报和我本人的微博也成为有一定号召力的微博“名人”。在我们的努力下,河北聂树彬、内蒙呼格吉勒图两个似乎被人遗忘的案子,被重新拉回到读者眼前。我们拿出10个版深度策划了两个案子的前世今生,并且将杂志送进了两会会场??

此后,我们对计划生育国策、罕见的国内移民潮、全国的大规模拆迁行动、鲁迅被删去教科书事件、国民党将领抗日的寸血寸山河、钓鱼岛的历史由来、我国边疆烽烟等等都做了入木三分的深度采访和报道。我们的报道,赢得读者的同时,也逐步影响着市场。

可就在此时,我们折翼,摔下云端。

但是,我们对蓝天的渴望没有停止,我们对真理的伟望和仰慕没有折翼。我们依旧渴望正义的蓝天、真理的浩瀚,我们相信:声音不能被垄断,真相不会被抹杀。

篇四:社会、市场、价值观:整体变迁的征兆――从职业评价与择业取向看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再研究

社会、市场、价值观:整体变迁的征兆

--从职业评价与择业取向看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再研究

许欣欣

摘 要:文章以全国3183名城乡居民抽样调查样本数据为基础,通过与以前所做相关调查进行比较,作者发现,人们职业评价和未来择业取向的变化以及实际的流动状况揭示出中国社会结构深层的变动趋势。首先,精英阶层的分化以及进入精英阶层渠道的增加开始引发中国社会关系的根本改变和社会结构的重组。第二,社会流动机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导致了人们市场取向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企业家作为其社会成就的指示器。第三,价值观的改变引发了中国人整体人格提升的开始。种种迹象显示,历经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由发端时的单方面经济体制变迁时期进入了一个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观全方位整体变迁的时期。

主题词:职业声望、择业取向、社会流动、社会变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经济体制的转轨、产业结构的调整、分配模式的改变以及多种经济形式的形成与发展,造成了大量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与社会资源分配体系的重组。这种社会资源的占有、分配以及分配关系的变动不仅引发了中国社会成员间原有利益格局的重大变革,而且导致了整个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要揭示和把握这一变迁过程及其发展趋势,从人们的职业评价与择业取向着手无疑是最好的切入点。

为此,继1999年对全国城市居民进行职业声望与择业取向调查后,笔者于2002年再度进行了一次关于职业声望与择业取向调查,并将样本扩大至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全国范围。实际调查于2002年3月~8月进行,采用入户问卷调查方式,抽样框的设计采用了区分城乡两个区域的概率成比例

1

抽样方法。调查样本覆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发放问卷3780份,回收有效问卷3183份。调查样本的基本构成情况为:城乡构成:城镇户口居民54.9%,农村户口居民44.9%,无户口居民0.1%;性别构成:男性50.5%,女性49.5%;年龄构成:18-30岁17.0%;31-45岁40.4%;46岁-60岁26.9%;61岁以上15.7%;教育程度构成:不识字或小学没毕业26.0%,小学毕业16.7%;初中程度27.7%;高中、中专、中技19.8%;成人教育(包括电大、业大等)3.6%;全日制大专以上6.0%;政治面貌:中共党员13.1%,共青团员9.2%,民主党派0.1%,群众77.4%。

一、 中国城乡居民职业声望评价

在当代社会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是各种职业间的声望等级制度。在大家心目中明显存在着一个职业声望等级制度。许多专门性的研究表明,职业是一般社会地位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标签。长期以来,职业声望作为市场经济社会核心价值的一种反映,一直被社会学家广泛应用,以从社会1

本次调查是与美国Duke大学政治系史天健教授合作的“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社会意识与社会流动”课题,问卷主体设计及抽样框设计由史天健教授负责,笔者所需数据以“搭车”方式获得。

层面测量社会结构分化的程度与方向。本次调查中,一共设计了51种职业,请被访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觉对所列职业的价值进行评价。每一职业的价值均分为5个等级,并采用美国社会学家诺斯与哈特标准赋予一定的分数,依次为:“最佳职业(100分)”、“较好职业(80分)”、“一般职业(60分)”、“较差职业(40分)”、“最差职业(20分)”。本次调查在职业选择上主要遵循四方面原则:一是保证所选职业与国内外其他有关调查具有可比性;二是所选职业应为大多数被访者所熟悉;三是所选职业应能揭示出中国社会所独具的一些特征,如不同所有制类型等;四是所选职业应有利于与1999年所作调查进行对照分析。

将调查结果汇总后,计算每一职业的平均分,据此做出中国的职业声望量表(见表1)。从表1可见,总体上讲,声望在80分以上的职业共有22个,可视为上等声望职业。其中除对“影视明星”的评价差异较大外(标准差为15.93),其余职业的标准差都不是很大,说明被访者对这些职业的共识很高。对这组职业的特征进行概括,可以看到几个明显的标志:一是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二是较高的政治权威,三是较多的经济收入。 声望在65分以上,80分以下的职业共19个,可视为中等声望的职业。这组职业的政治权威、知识技能,以及经济收入水平相对于上一组职业来讲较低。其构成也比较多样化。

声望在65分以下的职业共10个,属于低等声望的职业,基本上以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职业为主。

表1 中国职业声望量表

注:本职业量表在设计时曾得到李路路、李培林、刘世定、沈原的帮助,特此致谢。

美国社会学家特莱曼在对世界上60个国家和地区的职业声望进行比较后指出,由于社会结构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必要性和组织必要性所致,各国/地区对职业声望高低的评价非常接近,其相关系数在0.8左右(Treimen,1977)。如果将2002年调查的职业声望得分与1999年调查进行相关分析,

2

则相关系数高达0.965。如此高的相关系数说明,我国职业声望结构三年来基本保持不变。而且,从“中小学教师(80.6)”、“私立学校教师(71.9)”、“农村民办教师(59.6)”这三个工作性质相同、声望得分悬殊的职业可见,因占有资源不同而影响我国职业声望评价的所有制因素仍然存在。但是,职业结构的总体稳定并不表示人们对具体职业的评价没有变化。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将2002年调查中城市被访者的职业评价(表1中第三列数据)与1999年调查相比(表1 最右边一列数据),存在着一些引人注目的不同之处:

第一,虽然那些属于蓝领的体力劳动职业仍然是低等声望的职业,但与1999年调查相比,许多职业的声望得分有了明显提高,如“商店售货员”、“建筑业民工”、“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人”、“公共汽车售票员”、“乡镇企业工人”等,其中“保姆”和“环卫工人”的职业声望得分甚至分别提高了14.5 和16.1分。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继续深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对于体力劳动职业已不再象从前那样轻视。

第二,在上等声望职业中,得分在90以上的有5个,依次为“科学家”、“大城市市长”、“大学教授”、“社会科学家”和“政府部长”。显然,这些职业是人们心目中的最佳职业,可谓“上上等”职业。然而,与1999年调查相比,可以清楚地看到,“(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的职业声望原本是大大低于其它三个职业的,分别只有85.3分和83.9分。也就是说,如果以90分为界,2

由于1999年调查样本全部为城市居民,故这里进行相关分析的2002年样本也限于城市被访者,下同。

那么在1999年调查时,这两个职业并不属于“上上等”职业。

一般来讲,在国际职业声望比较研究中,对于蓝领职业声望的评估常有若干差距,而对于白领职业的评估则差距较小(张华保,1987:113)。可为什么在我国,不过短短三年时间,这两个白领职业的声望会有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呢(“(自然)科学家”的声望提高了9.7分,“社会科学家”的声望提高了10.1分)?不仅声望得分显著提高,而且人们的共识程度也大大加强——由标准差可知,“(自然)科学家”的标准差由1999年的15.22下降为2002年的9.44;“社会科学家”的标准差由

3

16.25下降为9.93。这是一个耐人寻味并且值得认真探讨的现象。

究其原因,首先是社会需求所致。步入21世纪的中国正处在剧烈的社会变迁时期:一方面,伴随世界经济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变,我国的产业结构开始进行大幅度调整,加入WTO更是加快了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融入全球化进程的步伐;另一方面,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替代,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开始了全方位的变迁与转型。这种由全球化进程和体制转型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影响到人们的行为准则、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而且对政府的管理模式也产生了极大影响,由此而导致的许多新问题和新现象不仅层出不穷,而且前所未见。所有这一切需要方方面面的专家给出恰当的、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于是,“(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的作用与价值随着时代的进程日益凸现出来。

其次,无疑与国家政策以及国家领导人近年来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直接相关。2000年国家对袁隆平等具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500万元重奖,首次以经济方式直接肯定了知识的价值;2001年8月7日,以及2002年4月28日、7月16日,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先后三次就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极为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人民日报》2001年8月8日)。这一切不仅在学术界,而且在整个社会引起巨大反响。

虽然从传统上讲,中国一直是一个重教育、重文化的国家,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然而,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官本位制”却孕育了中国特有的官文化,使得生活在其中的读书人(知识分子)长期以来只有一条出路:“学而优则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出于社会管理与政治斗争的需要,知识分子仍然没能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而存在,有些时候拥有知识甚至成为一种罪恶。20世纪70年代末的“科学大会”上关于“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口号的提出,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自然科学的繁荣发展,并在相当程度上改善了知识分子的地位,使之从“臭老九”跃升至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但长期以来配合政治斗争需要而实行的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严格控制却始终制约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江泽民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讲话,毫无疑问是国家对意识形态领域管制开始放宽的一种信号。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以及近年来各级政府出于社会管理需要而不时邀请各领域社会科学家讲课,或聘请专家作为顾问之举,对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以及社会科学家职业声望的提高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国社会学家Freidson谈到各种社会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对地位的追求时曾指出:对专业人员来说的关键问题,是那些使他们将自己与其他职业区别开来的正规知识的权力或优势是否存在。是专业权力,即知识所具有的特殊权力在起作用,还是仅仅由政治的、纯经济的,或官僚利益方面的一般权力起作用,这是关键问题 (Freidson,1986:225)。其实,早在1964年,Hodge, Siegel 和Rossi即观察到自20世纪初以来“科学职业的声望在增加”的历史趋势(Hodge, Siegel and Rossi,1964)。美国社会学家周雪光最近在其关于职业声望的研究中,则进一步从制度逻辑的角度指出:一种职业3

通过标准差的比较,可以看出人们进行职业评价时的共识程度,标准差大说明人们的共识程度低,标准差小则说明人们的共识程度高。

声望等级制的出现,取决于将职业按某种社会秩序在不同位臵进行分布之过程的有效性。导致差异形成的关键机制是某种共享价值与信仰体系的存在,与自然和理性相联系的职业更可能接受较高的声望等级。进入“自然”和“理性”是一种历史性的解释。在现代社会中,进入自然和理性必然与理性的、抽象的知识和科学紧密相关。人们需要通过牧师和科学家来接受自然秩序,因为他们的工作与抽象的知识合法相联。由于正规知识的非个人化与客观性意指某种成功的同化过程,因此,如果一种职业能以正规知识和科学作为其合法性的基础,那么它就能证明自己比其他职业获得更高的制度秩序性质,这种职业也就能被视为适当的与合法的,从而得到较高的声望等级(Zhou,2003)。

那么,在中国,“(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职业声望的大幅度提高是否意味着这两个以正规知识和科学为基础的职业--尤其是与意识形态领域直接相关的“社会科学家”职业--已经从传统的官僚体系中剥离出来,开始凭借其正规知识的优势而确立了自己的合法地位并得到各社会群体的共识呢?比较一下两次调查中领导干部与非领导干部对这两个职业的评价(见表2),或许能从中得到答案。

表2 领导干部与非领导干部关于“科学家”与“社会科学家”职业评价的比较

表2是将两次调查样本中党政机关处级以上干部作为一个群体,将党政机关处级以下干部以及其他城市被访者作为另一个群体所进行的“领导干部”与“非领导干部”关于“(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职业声望评价的比较。从中不难看出,对于“(自然)科学家”的评价,领导干部在两次调查中给出的评分都略高于非领导干部;但对“社会科学家”的评价则不然,1999年调查时,领导干部对“社会科学家”的评价只有78.5分,比非领导干部给出的84分评价低了5.5分,比他们给“(自然)科学家”的职业评价低10分。如果按照80分以上为上等声望职业的标准,可以说,那时的“社会科学家”在中国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心目中充其量不过是中等声望的职业而已。但是,到2002年调查时,情况有了明显改变。虽然领导干部对“社会科学家”的职业评价仍低于非领导干部,但差距仅0.9分,而其给出的93.1的评分已足以使“社会科学家”跃居“上上等”声望职业的行列。与1999年调查相比,领导干部对“社会科学家”的职业声望评价增加了14.6分,大大高出他们对“(自然)科学家”职业评价增加的幅度(7.5分)。

据此,我们有理由做出这样的判断:1999年时,在中国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眼里,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科学知识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前者是科学、是知识,后者不是,或不完全是;但是历时3年之后,中国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已经开始将社会科学知识视为与自然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科学知识了。

这一结果的出现,不仅与改革开放以来科研人员资源获得渠道的日益增多直接相关,而且与近年来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则无疑是国家对意识形态领域管制有所放宽的一种迹象,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它清楚地向我们预示:在中国,正规知识和科学的权力已经开始从传统的官僚体系中剥离出来,中国的专业人员和知识分子开始有可能凭借其拥有的正规知识之优势来确立自己在社会中的合法地位,并得到社会各群体的的认同。

篇五:话题作文:争与不争

话题作文:

争与不争

【原题回放】

24、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人生于世,有的人争权夺利,有的人与世无争。为了争,有的人不择手段,有的人坚守原则,有的人半途而废,有的人坚持不懈。争的结果,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两手空空。穿透时空迷雾,阅尽现实冷暖,你对“争”有何思考。请以“争与不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关话题】

争或不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争”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法则,不争也得争。但也有人说“争”是对自然运行方式的曲解,是对人自由本性的违背,争不如不争。

请围绕“争”或“不争”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解析】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退而饮,其争也君子。”这至少告诉我们以下几点:

1.作为一个君子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争的,比如说为了一点小名利,是不应该争的;

2.当然,有些事又是要争的,比如说大家要不断进步,要跟原来的自己争,要做得更好,要跟别人争;

3.本来我们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君子,是不应该争的,但有些是必须争,怎么办呢?孔子说,其争也君子,就是说争的时候也有原则,也有底线,不能不择手段,无所不为。

【优秀作文选】

在竞争中完美

高二(7)班 庄宇衡

自古以来,争,一直都存在。

百花正是因为争相斗艳才显的更加美丽,狮群正是因为相互竞争来捕食猎物才变的更加敏捷勇猛,运动员们正是因为互相竞技才能提高自己。争,是一个永恒的基调,也是一个时代的主流。在这个激烈的现代社会,要进步,就要竞争。

争,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规律。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曾指出,生物一直都是存在在这种有形无形的竞争之中。不管是为了食物还是生存的机会,竞争是生物进化的表现。以前是如此,现在也还是一样。只要有人的地方,竞争总是存在的。宇宙中的人们总是在为了学习、工作、生活而竞争,就在竞争中,我们看到了蓬勃向上的朝气与毅力。

争,是不断完善自己的有效途径。在竞争中,适应者留下,不适应者被淘汰,看似残忍无情,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发展都是有利的。有竞争所以有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这种动力会不断激发你探索向上,不断鼓励你努力向前进。就在压力和动力的共同作用下,我们会变的更加坚忍不拔,会变的更加完美。每个人都有不足,在竞争中才会暴露出我们的不足,通过自我检查和完善,可以弥补自身不足,从而提高自己。

争,是一个社会进步的表现。在相互竞争中,每个人都能得到提高和完善。在这种竞争

氛围中,不服输的劲头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了。在学校里,每个同学相互之间既是同学,也是竞争对手。假如没有了竞争,学生们就找不到向上的动力,这样下去,这个学校的学习环境将会死气沉沉,这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不利的。有了竞争,就会使学生不懈怠地去学习来完善自己,好在竞争中不被淘汰。这样,学校的环境将朝气蓬勃,学生们也会变的优秀。 争,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去达到目的,而是一种善意、理性、友善的竞争。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来的新闻:有些运动员为了在比赛中夺冠而去服食兴奋剂,以此来在竞争中获胜。这种是可耻的,是遭人唾弃的。竞争的出发点,是为了让竞争者们在竞争中发现不足,从而提高自己。而这些人,却为了自己的利益和那些所谓的鲜花与掌声颠覆了竞争的本意。这种所谓的竞争,是不可取的。

在竞争中,我们会变的更完美。不要逃避竞争,勇敢地去面对它,因为只有在竞争中,我们才会日益成熟,才能真正地成人。

【得分】51分

争取精彩的人生

高二(7)班 林智聪

争,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变的法则与规律。只有自己争取,才能获得精彩的人生。 争取精彩的人生,需要坚定的信念。德国著名的小提琴家尼可洛?帕格尼尼被誉为“用一根弦炼就的小提琴家”。他曾因为政治关系被关了20多年,在他入狱前他带了一把小提琴,多年后小提琴只剩下一根弦了,但他依旧拿起琴,仅仅用一根弦拉奏。几十年如一日,每天他都会重复联系自己熟记的曲子,甚至创新曲。最后他的技术无人能及,去掉风格富有个性,为世人所赞赏,为后世浪漫派风格提供宝贵的遗产。

正因为他的坚定的信念,让他得到了赞扬,争取精彩的人生。

争取精彩的人生,需要向前的勇气。有一位摄影师,他一直以拍山川流水而出名,但他不甘于现状,最后他决定到森林中拍摄与众不同的景象呈现给大家。他带着摄像机在森林拍摄,当他拍摄一直小狮依偎在母狮身边时,突然遭到了母狮子的攻击,把他的右手臂撕裂了一大口子。在之后的几天,他无法继续拍照,并因伤口感染发高烧,此时他本应该离开,但他却没有,最终为人民呈现出自然中最真实的面貌,他也因此获得更高的荣誉。因为他有向前的勇气,让他无所畏惧,争取精彩的人生。

争取精彩的人生,需要不懈的努力。一支英国的军队在经过撒哈拉沙漠的时候遇到了巨大的危机——水不足。黄沙在烈日下烧得炙手,炎热的风吹过,带着灼烧的黄沙无情地打在他们的脸上,很多人都已经极度疲惫了。此时探险队队长说:“我还有一瓶水,在走出沙漠之前,谁都不许喝。”他的一句话振奋了所有人,大家相互传递着那沉甸甸的水瓶,都抱着一种希冀。最后他们都走出了沙漠,当他们打开那瓶盼望许久的水——流出来的是热烫的沙。最终他们每个人都成为了英国顶尖的士兵。

因为不懈的努力,让他们达到了自己的希望,争取精彩的人生。

争取精彩的人生不需要太多,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向前的勇气,付出不懈的努力,它便会拥抱你。

【得分】50分

不争得安

高二(7)班 曾旖靖

争,必是双方或以上相互比赛竞争,总会有一方胜,而其余的则为败。成王败寇,败者一方会如何,会是惨状吗,结局终究是不堪入目的。对此,我们为何还要争?不如选择不争,各得其安。

人与人间不争,互利共存。志同道合者,即使有再远的路,终究能走在一起,彼此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成就感触,可以取长补短,为自己铺上更加舒适的道路。必须特设路障,非与别人相争,得到一个无用的名誉回来后,弄的遍体鳞伤。不争,安享自己的生活,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人们隐于深林,不与世争,方得一片乐土。

国与国不争,国泰民安。回想三国时代,战火连天,人民的生活痛苦不堪,食不饱,穿不暖。从来没有任何战争能不带给人民痛苦的。为何不能平息战火,停止国与国间的战争,换来百姓的安逸生活。苏美当年的军备竞赛,双方竞争如此激烈,战事早晚会一触即发,全球各国惶恐不安。均可见战争,并不会带来幸福,它只会带来灾难。如今21世纪,全球基本是平静下来了,和平乃当今的一大主题,国与国之间不再相争发起战事,人们的生活得以安定,国泰民安,国家才能更加繁盛。

现今与未来不争,子孙万代。高科技的进步,高速度的发展,带来的是高消耗,物资能源也在告诉减少。人人都是,一切都是有一个限度的,地球的资源即使有再多,它也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用尽的。我们如今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是否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考虑一下,他们的未来会怎样。在满足当今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留些什么给他们。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兼顾如今与未来,才能有千千万万的后代的幸福生活。

不争得安,大家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彼此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相互进步,才得以安乐。

不必争得你死我活,不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必破坏自己原有幸福的未来,不争即得安。

【得分】42分

本文中心论点鲜明突出,分论点层层铺排,分析说理,入情入里,甚见精纯。笔致轻松,理畅辞达,不落俗套。语言简练、准确、有利。虽然得分42分,仍然是值得推荐的好文章。(红树主人评)

“争”之我见

高二(6)班 李 卉

从盘古开天地的那一刻起,自然界便孕育出一项生存法则: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不仅自然界中存在这样亘古不变的规律,人类社会中也存在同样的法则。“争”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争”需要勇气。

在当今社会愈演愈烈的竞争中,倘若没有搏斗的勇气,即便你饱读诗书,才气横溢,但光是看到那竞争场面便吓得偃旗息鼓、仓皇逃命,又何来大谈施展抱负、大干一番事业一说呢?因此,你应该不断给自己加油鼓劲,给自己信心和勇气。只要你敢于跨出那一步,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即便失败了,也仍然可以从头再来,你将会在摸打滚爬中日渐成熟,逐步向成功靠近。

“争”需要智慧。

在竞争中,不仅要有“勇”,还要有“谋”。所谓“谋”便是指智慧。光有一股蛮劲,没有知识作武装,很难保证你不会被淘汰出局。三国演义中那一场场令人拍案叫绝的精彩战事,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想想看,那曹操与刘备兵力悬殊,就此看来,刘备是不堪一击的,然而刘备却就凭区区几万兵力让曹操有了几分怯意,缘何?还不是因为刘备凭借计谋取胜。由此可见,要想在竞争中占稳一席之地,不仅要跟人斗勇,还得跟人斗智。用知识武装头脑会让你更加具有竞争力。

“争”中创造双赢。

“双赢”是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双赢”指的是在竞争中双方都能获得好处。也许你会问,让对方吃到甜头,那我们的利益岂不会受到损失?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三个和尚的故事,这个故事想要传达的信息是只有三个和尚团结协作才能喝到水。在竞争中要学会恰当合时地将竞争关系转化为合作关系。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毕竟个人力量有限,你想单枪匹马直奔成功是不可能的,你需要向他人学习,与他人合作,在竞争中共同创造价值,一起向目标迈进,才能达到胜利之颠。因此,不要再抱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封闭思想,尝试着与他人交流经验,分享成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实现双赢。

总而言之,要想不被竞争的洪流所淹没,就要成为一个智勇并存、懂得合作的人。

【得分】48分

不得不争

高二(6)班 李彩红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是生存的必然法则。若想生存下去,就不得不争。

争,是一种坚持。

在墨西哥的奥运会上,当那一天的夜幕降临时,在男子马拉松比赛已经结束了一个多小时的时候,观众以及参赛者都在欢呼雀跃中离开了比赛场地。而此时仍有一人在比赛场地中继续进行着比赛,而且他的脚是受伤的,而他的身体更是不堪设想,充满着汗水与泥土,可想而知他期间倒下了多少次,但他仍以缓慢的速度前行,尽管在教练的多次劝说下,他依然继续着。它既是来自坦桑尼亚的阿赫瓦斯,一个受不少人尊敬的奥运人物,尽管他没有得到任何的奥运奖牌。在多年后的访问中他说道:“我的国家从几千公里外送我到那的比赛场地,不是让我来开始比赛的,而是让我来完成比赛的”这是一种坚持,更是一种为国家荣誉的争夺。这样一份意志,比起数十面奖牌都要珍贵。

争,是一种娱乐。

镭的母亲——居里夫人,她所获得的奖牌以及荣誉都是让人敬佩不已的。当居里夫人的朋友来探访她的时候,发现居里夫人竟然把奖牌给自己的小女儿当玩具玩,而那一枚正式上周由市长亲手颁发给她的!而居里夫人却笑着淡言:“我只是想让她知道,荣誉这东西,争取来了,就别守着,只是玩玩而已。”

著名数学家高斯也是带着一种娱乐的心态揭开了困扰人类数千年的数学题。而这题目只是因为老师的错误而变成了高斯的作业,而他仅花了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事后高斯说道如果当时他知道这是千年来著名的难题,他是绝对做不出来的。

所以,带着一种娱乐的心情去争,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能够使事情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争,是一种渴望。

在瑞典的一个富豪家庭里出生了一名女孩,这名女孩因为某种疾病而瘫痪。有一次她随家人到船上度假,因为听到了船长夫人说的天堂鸟的故事而渴望去寻找它。保姆因她的坚持而把她一人留在甲板上。因耐不住性子,女孩让服务员带她去找天堂鸟,服务员拉着她的手陪她去找,而女孩也因此景气般地站了起来,并一直走到最后。当这位女孩长大后迷上了了文学并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女性获得者——西尔玛。正因为渴望,去争了,最后活得更灿烂。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争,是人生的调味剂,是成功的必要保障,更是生活的意义,所以我们,不得不争。

【得分】48分

选择——争?不争?

高二(6)班 高 晗

有人言:“不争也得争”,亦有人道:“争不如不争”。究竟是争还是不争,我想,答案因人而异。

势利人说争是拉拢权贵,淡泊人言争是过眼烟云;小人喊不争是愚笨,仁者讲不争是智慧;阴阳家论“五行之争”,佛人传道“争即是不争,不争即是争”??无论谁是孰非,不同的人都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倘若你问我争还是不争,面对不同的情况,我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争,在权位钱财中充当了魔鬼的角色。纵观历史,多少人为争夺功名利禄而走上歪路,多少人为争得皇帝的重用而用尽心计甚至谋害他人,多少人为争得领土和兵力而致使战争四起、民不得安??《宫心计》,诉说着后宫之争的种种,描述了一心地善良的女子如何在尔虞我诈的后宫之中变成了用尽心计,踩着别人的身体向高处爬的经过,它写出了人性的丑陋以及当时宫廷中的险恶。“不争?那我现在就是那个埋在枯井里的人了。”女主角的这句话表明

了她的选择—争。无论是被迫无奈,或是人心的变质,她的选择中,我们看到的是悲,是痛,是恶,是仇。如果是我,我选择不争。

争,在学习中有着催化剂般的作用。争,其实也有着积极的一面。良性的竞争,让人们可以更好的发展、社会更加和谐。体育竞技,争名次、争荣誉还是争光?都不是,是争得体育精神。在奥运会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只有选手们为金牌而竞争的努力,更看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这样的竞争,不是为了第一,不是为了金牌,而是为了参与其中。学习中,同学们相互友好的竞争也促进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带动了学习的氛围。如果是我,我选择争。

争,在行业、社会中就如同钱币,有着两面不同的个性。如果本着一颗善良之心,争,变成了向上的动力。若有着恶毒心肠,争,便变化成为了利刃,可“杀人于无形”。今后,无论是在单位里工作,或是走入社会人群,大家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至于选择争还是不争,就看你自己了。

有人言:“不争也得争”,亦有人道:“争不如不争”,而我说:“争还是不争,我们都应保持平和、健康的心态,去做出选择。”

【得分】49分

争,生存之道

高二(7)班 魏平强

曾经有个成功人士这样讲过:”我不知道成功的秘诀,但我知道失败的秘诀,那就是不争取成功。”争,正是我们的生存之道。

争,是自然界生存的法则。生物学家高斯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等数量培养在空间,食物充足的实验皿里,一开始两物种数量都在上升。可过几天后,里面资源开始不足,竞争能力较弱的大草履虫处于明显劣势,开始慢慢被淘汰掉了。这就是现实的自然界,适者生存,没有竞争能力就无法立足。

争,是成功的催生婆。法兰西大帝拿破仑就是最好的例子。青年时代,拿破仑在军校里正是凭着好胜的性格和坚强的毅力,专心研究军事和地理,迅速脱颖而出,成为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成为法兰西领袖后,又正是因为他出众的才华和对竞争的渴望,法国铁骑踏平了欧洲大地。正如他自己的一番话所说:“要达到一个目的,只有两条途径:一是势力,一是努力。而势力只为少数人所拥有,而努力却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到的。”是的,只要我们尝试着努力去争取,或许我们达不到拿破仑那样的高度,但是总能争取到很多东西,而生活也总会给我们惊喜。

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企业只有不断的革新,才能在商战中占地先机。我们听得多的体育品牌有“耐克”和“阿迪达斯”,饮料品牌有“可口可乐”和“百事”,影视公司有例如“环球”和“华纳”??在相互的竞争中,他们必须考虑如何赢得更大的市场,如何获得更大的利益。这就使得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消费品的质量越来越好,社会的进步业越来越快。 在充满了竞争的现实社会里,在这个知识爆炸的二十一世纪,竞争成为了关键词。不只在社会中,在学习中也是一样,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努力地学习,才能够占得先机,才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才能在步出社会后,有一席之地,我们要有竞争意识,要注意培养竞争能力。因为争,才是强者的生存之道!

【得分】52分

淡泊不争便成天下第一

高二(6)班 李阳平

“争”为自然界千古不变的规律。古来多少英雄为江山美人争得头破血流,又有多少君子为那三元争得昏天黑地。而于我看来,争既是不争,不争最终实为争。而不争所得收获更大。 便如少游。一身才情,自小聪慧。随口便将杨广的一首小诗该来满口清香:“斜阳外,寒鸦数点。”当真美极,便连苏轼亦称他为奇才。便是此人,一生颇多次科举不第,而立之年方才勉强中了进士,如同张爱玲国为不及格一般,令人哭笑不得。因他心中平静不争,科举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