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开国大将谁不够格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0:14:28 体裁作文
开国大将谁不够格体裁作文

篇一:开国十大大将

十大大将

大将命令状

十大大将概述

大将人选

大将命令状

十大大将概述

大将人选

展开

编辑本段大将命令状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的命令状,由国家主席毛泽东签署命令,以国务院名义授予。

大将的将官命令状正面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军衔命令

命令状里面正文是:

授予军衔命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的决定,授予_______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毛泽东

一九五五年九月二十七日

开国大将谁不够格

点。1950年他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将带兵入朝参与抗美援朝战争,但由于他旧伤复发,无法指挥部队作战,而另一准司令员林彪又坚决反对援朝,毛泽东主席遂点彭德怀元帅入朝。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

二、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黄克诚(1902-1986)

黄克诚

湖南省永兴县人,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国民革命军任营政治指导员、团政治教官。参加了北伐战争和湘南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游击队党代表,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五团党代表、团长,第二路游击队司令,红三军第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代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卫生部部长,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长征。黄克诚在军队中长期做政治工作,基本要诀就是自身的模范作用。1930年初,他刚被派到红五军中任大队政委,大家对这个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人的印象还是个书生。随后,部队攻打江西修水县城,先行爬云梯的战士纷纷中弹掉了下来。紧急关头,黄克诚手持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冒着弹雨带头爬云梯。这一无畏榜样带动了全大队,人人争先,迅速把红旗插上城头。战后,军长彭德怀说:“打一仗让我们认识一个人,修水战斗使我们了解了黄克诚。”不过,他又回头叮嘱黄克诚:“下次作战不许再挥大刀往前冲,那么大一副眼镜片子,一看就是个官,容易遭枪子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政治委员,八路军第二纵队、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三师师长、政治委员,苏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共苏北区委书记。战争开始后,黄克诚敏锐地发现,为迁就国民党而在八路军中取消政委制会造成严重恶果,于是就向中央建议恢复政委。他随后被派到徐海东领导的115师344

旅任政治委员,指挥了正太路以北和晋东南对日寇的一系列作战。在永年战斗中,他被日军包围,因瓦斯中毒一度昏迷,被抢救脱险后率部冲出。此后,他又带领344旅挺进淮北、苏北,发展成为兵力达7万人的新四军第三师。率领新四军第三师转战苏北时,有一次,他在冬夜里率部进入阜宁县一个村子,老百姓黑夜中都不敢开门。黄克诚便命令部队在房前屋后草堆旁寻找避风处休息。当时,他的夫人、秘书康棣华正带着刚满周岁的孩子随队,警卫员说要给师长找间房子,也被严厉制止,他把妻儿安排在草堆里。

抗战胜利后,黄克诚建议:不管苏军同意不同意,都要进军东北,随后又率三师主力3万多人北进。

解放战争时期,任西满军区副政治委员、司令员,中共西满分局人理书记,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中共天津市委书记。

部队到达冀热辽后,黄克诚力主首先避免决战而先开创新根据地,在后来证明了他的意见的正确性,表现出了他卓越的战略眼光。在四平保卫战期间,他力劝林彪不要打这种得不偿失的阵地战,最后促使林彪下决心在战役失利时把部队撤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委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纪委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二书记。 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受到错误的批判。对此,黄克诚表示不平。有人提醒他,只要揭发并划清界限便可解脱。他回答:“落井下石也得有石头,可我一块石头也没有。我决不做诬陷别人,解脱自己的事!”随后,他被批斗和撤职降级,经过一段闲居后改任山西省副省长。“文革”期间,黄克诚又被关押审查,并被拉去为彭德怀陪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二十年前庐山会议的冤案得以平反,黄克诚又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此时,他年近八十,双目失明,仍大力拨乱反正,并严肃告诫纪检干部要敢于在太岁头上动土,敢于从老虎口中拔牙。后因身体日衰,他主动向中央请退。1986年,黄克诚去世,其一生刚正令人永怀。

谭政(1907-1988)

篇二:共和国开国大将王树声

共和国开国大将王树声

王树声(1905—1974.1.7)原名王宏信,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项家冲人。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麻城县第一支农民武装,1927年参与领导麻城暴动和黄麻起义。1928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副师长兼团长、师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31军军长、西路军副总指挥兼第9军军长等职。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后,历尽艰辛,辗转回到延安,先后入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政大学和马列学院学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晋冀豫军区(后为晋冀豫边游击司令部)副司令员、代司令员。1940年6月,改任太行军区专职副司令员兼人民武装力量动员部部长。在率领太行军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参加反“扫荡”和百团大战的同时,下大力气抓地方武装和民兵建设,为主力部队输送大量兵员。1942年秋,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参加整风运动。1944年10月,任河南军区司令员,率部深入河南敌后,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建立起拥有300多万人口的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与新四军第5师一起在中原地区打通华北与华中的联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鄂西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鄂豫军区司令员等职,为中原解放区的创建与巩固作出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二政治委员等职,为加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特别是武器装备建设和军事科研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先后任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

篇三:开国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的官方排名

开国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的官方排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朱 德 彭德怀 林 彪 刘伯承 贺 龙 陈 毅 罗荣桓 徐向前 聂荣臻 叶剑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粟 裕 黄克诚 谭 政 萧劲光 王树声 陈 赓 罗瑞卿 许光达 徐海东 张云逸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萧 克 李 达 张宗逊 李克农 王 震 许世友 邓 华 彭绍辉 张爱萍 杨成武 韩先楚 李 涛 傅 秋涛 王 平 吕正操 傅 钟 萧华 甘泗淇 宋任穷 赖传珠 洪学智 周士第 郭天民 周纯全 杨 至诚 陈再道 陈奇涵 王宏坤 苏振华 刘亚楼 刘 震 陈锡联 韦国清陈士□ 陈伯钧 锺期光 宋时轮 朱良才 董其武 唐 亮 叶飞

杨得志 王新亭 黄永胜 李天佑 陈明仁 贺炳炎 阎红彦 谢富治 陶峙岳 乌兰夫 周桓 杨勇 李志民 赵尔陆

王建安 (56年1月25日授予)

李聚奎 (58年4月授予)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徐立清 肖向荣 张经武 张 震 刘志坚 阎揆要 钟赤兵 唐天际 谭希林 莫文骅 刘道生 陶 勇 吴法宪 成 钧 程世才 李天焕 廖汉生郭化若 唐延杰 张南生 杜义德 王必成 王近

山 万 毅 王 诤 孙 毅 朱 明 王宗槐 蔡顺礼 邱会作 张令彬 饶正锡 倪志亮 梁必业李作鹏 赵启民 方 强 罗舜初 王秉璋 罗元发 聂风智曹里怀 周赤萍 邱创成 匡裕民 向仲华 谭家述 李寿 轩 崔田民 欧阳毅 冼恒汉 王恩茂 张国华 肖望东 丁秋生 赖 毅 旷任农林维先 周贯

五 刘 先胜 刘培善 彭嘉庆 黄火星 刘兴元 文年生 詹才芳 梁兴初 吴克华 毕占云 陈正湘 彭明治 姚 哲 杜 平甘渭汉 曾思玉 郑维山 聂鹤亭 王尚荣 苏 静 刘少文 刘西元 孔石泉 袁子钦 傅连璋 韩振纪 李 耀 邓逸凡 汤 平 余秋里 陈庆先 刘 忠 孙继先 张 藩 徐斌

洲 韦 杰 滕 海清 庄 田 刘浩天杨秀山 周希汉 顿星云 周仁杰 康志强 方正平 饶守坤 王辉球 常乾坤 曾国华 朱辉照 余立金 吴富善 黄志勇 胡奇才 周 彪 彭 林刘昌毅 韩练成 张贤约 郭 鹏 刘金轩 张达志 赛福鼎 钟汉华 秦基伟 孔从周 范朝利 谭冠叁 李成芳 陈 康 张才千 张翼翔 覃 健 鲍先志 皮定钧 周志坚 张祖谅 廖容标 刘 飞 梁从学钱 钧 张仁初 饶子健 陈仁麒 杨国夫 晏福生 吴瑞林 杨梅生 田维扬 欧阳文 张池明 刘转连 孔庆德 谭甫仁 何德全 徐深 吉 韩伟 袁升平 王道邦 王紫峰 赵 榕 肖新槐 吴信泉 周玉成 曾泽生 温玉成 曾绍山 陈先 瑞 旷伏兆 李雪叁 谢有法 张天云 卢 胜 黄新庭 吴先恩 阿沛*阿旺晋美 朵噶*彭饶错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 少将

解 方 陈 沂 童陆生 詹化雨 刘其人 张 瑞 彭富九 李 信 曹广化 魏传统 孙仪之 傅家选 喻缦云 姜齐贤 钱信忠 贾若喻 王光华王永浚 曹丹辉 李钟奇 叶楚屏 王文轩 叶运高 李

兆 炳 黄 远 吴 涛 马文波 陈外欧 刘显宜 张松平 范子瑜 严 俊 戴正华官乃泉 黄曹龙 阎捷 叁 殷希彭 曾育生 陈远波 黄新友 张平凯 吉 合 胡备文 钱 江 陈福初 陈铁君 王兰麟 洪水 刘少卿 周 维 刘绍文 安 东 黄有凤 李 基 况玉纯 游胜华 王兆相贺盛桂 王兴纲 车敏 瞧 张逊之 何济林 潘世徵 罗亦经 徐光华 黎东汉 幸元林 汪东兴 周子祯 张文舟 何克希 徐 文烈 戴润生 陶汉章 谢振华 谢立全 林 浩 刘居英 刘有龙 谢 良 雷绍康 罗若遐 方升普 刘 永源王绍南 袁 渊 谭知耕 余克勤 仲曦东 谭佑铭 张驾伍 周志刚 刘子云 沈启贤 吴嘉民 李汛山 吴华夺 李开湘 李 治 张书祥 高存信周世忠 陈海涵 刘清明 方 正 刘 昂 李光辉 钟明彪 唐 凯 唐 铎 胡正平 陈金钰 郑大林 张崇文 胡定千 曹光琳 李 真 李

毅 郭 奇 张 日清 李良汉 钟发宗 徐其孝 林 遵胡华居 金忠藩 贺振新 段苏权 谷文善 薛少卿 漆远渥 王集成 李中权 张廷发 何廷一 石忠汉 朱虚之 沙 克 黄炜华 杨焕民 吴林焕何振亚 傅传 作 王德贵 杨尚儒 刘锦平 李世安 粟在山 韦祖珍 裴志耕 刘 放 王平水 李 平 梁达叁 陈 钦 谢 斌 高厚良关盛志 李 丰 邓东哲 蔡 永 肖前 方子翼 李长日韦 朱云谦 吴宗先 刘懋 功 王云霖 周 彬 李庆柳 余 非 赵正洪 黄连秋 黄玉昆 张百春 李 勃 陈 浩 罗维道刘福胜 余 明 李振声 罗野岗 陈 熙 安志敏 朱火华 刘鹤孔 王学清 曾 征 黄仁庭 黄玉庭 袁学凯兴 中 方 槐 张雍耿 乔信明 谢锡玉 曾克林 易耀彩 郑国仲 张学思 王政柱 袁也烈 彭德清 赵一萍 张汉丞 马 龙 曾 生 段德彰卢仁灿 桂绍彬 雷永通 张 雄 高志荣 马忠全 蔡长风 肖学林 黄忠诚 刘华清 苏启胜 朱 军 刘中华 梅嘉生 何 辉 谢甫生 吴 西魏天录 刘 义 黄忠学 丁世芳 王效明 傅继泽 张元培 齐 勇 邓龙翔 邱子明 宋景华 江勇为 胥治中 阙中 一 邓兆祥 罗 斌 苏进 陈锐霆 贾 陶 封永顺 张贻祥 涂锡道 管松涛 廖成美 王文介 朱 光 廖运周 颜东山 王振祥 罗 通 程世清 林 彬 邓家泰宋庆生 王 胜 孙 叁 李迎希 徐德操 赵 东寰 唐哲明 唐健伯 廖述云 陈华堂 王智涛 谷景生 张西叁 孙超群 林接彪 李赤然潘寿才 刘秉彦 樊哲祥 蔡爱卿 黄径琛 张希才 曹传赞 李 贞 龙福才 刘 鹏 黎化南 孔令甫 何辉 燕 闵学胜 张吉厚 朱绍田 袁光 郭维城 徐 斌 陈 力 邓少东 查国桢 罗华生 吴 烈 李逸民 熊伯涛 方国华 邹国厚 盛治华 罗文坊 王明贵 杜国平 陈 波梁玉振 刘辉山 张 廷桢 蔡炳 臣 陈伯禄 白寿康 郭炳坤 张希钦 曾 涤 苏 鳌 杨嘉瑞 程悦长 夏耀堂 王再兴 左 齐 李铨 郭宝珊 史可全 闵鸿友 孙 光 马尔果甫?伊斯卡果夫 买买提伊敏?伊敏诺夫 吴习智 徐国 珍 朱声达 高朗亭 甘祖昌 罗 章 侯世奎颜金生 张开基 祖农?太也甫夫 曹达诺夫?扎依尔 高维嵩 李建良 牛书申 钟生溢 孙润华 李书茂 熊 晃 李书全 曾光明 黄正清慕生忠 李夫 克 黄立清 鲁瑞林 金如柏 李文清 王启明 陈明义 查玉升 何维忠 郭林祥 杨尚高 胡荣贵 王 贵 德 石新安 范 明王其梅 陈鹤桥 黎锡福 汪乃贵 熊 奎 何光宇 胥光义 张 和 吴荣正 肖新 春 余述生 刘振国 卢南樵 孔骏彪 周长庚 周学义涂则生 金绍山 张 忠 何德庆 崔建功 吴 忠 汪家道 李 觉 张培荣 金世柏 丁荣昌 鲁加汉 马琮璜 何以祥 段焕竞 邱 蔚 朱绍清廖海光 刘 涌 曾如清 廖政国 黎有章 刘永生 李继开 陈美藻 张震东 常玉清 胡大荣 赵 俊 肖 永银 张秀龙 熊应堂 张□至 秀詹大南 陈 宏 姚运良 李水清 周纯麟 谢胜坤 龙 潜 欧阳 平 李世炎 刘文学 李耀文 汤光恢 谢云晖 王六生 何志远 张闯初符确坚 何柱成 刘毓标 李 景瑞 万振西 刘健挺 程业

棠 谢 锐 宋 文 曾旭清 李 元 郭金林 王文模 李辉高 宋献章 严 光童炎生 唐健如 贺光华 熊兆仁 周文在 李德生 黄朝天 王健青 陈士法 孙端夫 徐体山 邓 仕俊 王诚汉 马 辉 陈 奇 傅绍甫 李发 阮贤榜 匡 斌 尤太忠 王 直 秦化龙 杨汉林 资 凤 罗湘涛 喻新华 张文碧 李曼

村 陈德先 汪少川 彭胜标 罗应怀 熊 飞彭显伦 张潮夫 王若 杰 王义勋 郭卓辛 邱相田 龙飞虎 朱耀华 陈忠梅 李国厚 余光茂 谭友夫 张新华 张宗胜 熊 挺 张春森 曹思明 周明国 何敬之 姚醒吾 刘贤权 龙书金 韩东山 袁克服 潘振武 贺东生 张 广才 钟伟 吴自立 肖元礼 邓克明 卢绍武 叶长庚 刘子奇 李福泽 雷 震 马白山 黄一平 余 成斌 覃士冕 张国传 周发田 江燮元 李化民欧致富 魏 镇 刘新权 方国安 王全国 叶 明 谢 镗忠 廖冠贤 李丙令 陈 德 陈发洪 王振乾 李俭珠 孙克骥 胡继成 杨树根郭成柱 吴诚忠 王远芬 田厚仪 罗仁全 祝世凤 叶健民 李道之 姜茂生 向守志 覃国翰 赵兰田 王东保 陈文 彪 彭龙飞 刘玉堂张汝光 陈挽澜 黄荣海 李士才 胡登高 谭文帮 林忠照 钟文法 陈志彬 张太生 宋维轼 彭清云 方国南 兰 桥 魏洪亮 董洪国 傅春早肖远久 何能彬 任昌辉 颜德明 杨大易 余品轩 陈宗坤 邱国光 汤 池 高体乾 齐丁根 曾敬烦 丁武选 程儒珍 郑效峰 邹善 芳汪洪清 刘兴隆 倪南山 卜万科 罗 云 黄胜明 江腾蛟 黄德魁 甘思河 潘 峰 傅崇碧 肖思 明 叶青山 王奇才 龙道权 帅 荣 裴周玉 黄振棠 李人林 曾 美 石志东 孟庆山 杜文达 索立 波张世珍 成少甫 康健民 张正光 黄作珍 王之平 徐绍华 王耀南 于权伸 钟元辉 白志文 刘 华 香 赵文进 彭寿生 刘德海 林 伟 曾威 刘 彬 方之中 马卫华 曾保堂 黄光霞 杨植亭 廷 懋 陈宜贵 钟炳昌 廖鼎琳 刘 昌 翁祥初 肖永正 王英高 范忠祥 蔡长元 钟辉琨 张英辉 郑叁 生 杨根生 曹玉清 曾宪池 卢 克马泽迎 杨永松 苏 鲁 陶国清 韩卫民 杨世明 王才贵 孔 飞 李佐玉 王 谦 贺晋年 罗成德 唐子安 江拥辉 张开荆 贺 健 贺庆积谭友林 吴 岱 邱先 通 钟人仿 刘 何 邹 衍 张竭诚 邓 岳 谢正荣 徐国夫 江 文 刘亨云 宋承志 赵 杰 王良太 王力生赵承金 伍瑞卿 龙开富 李资平 张济民 曾祥煌 袁佩爵 李伯秋 曹文彬 李少元 陈 美福 张海棠 陈信忠 罗坤山 孙文采 苏焕清 黄思沛 叶荫庭 邱会魁 唐青山 罗桂华 王 屏姚 国民 黄惠良 李荆璞 王蕴瑞 黄文明 张明远 胡炳云 肖应棠 肖文玖 潘 焱 丁 盛 钟国楚 陈仿仁 陈云开 谢 明 李呈瑞梁仁芥 赵冠英 赵章成 谭善和 徐国贤 杨俊生 吴泳湘 周长胜 肖全福 曾雍雅 宋玉琳 贺大增 李 震 吴保山 何运洪 李致远 谢福林 丁莱夫 丁先国 董永 清 况开田 刘禄长 汪克明王明坤 张树芝 张云龙 陈仁洪 李家益 赵国泰 吴瑞山 欧阳家祥 张万春 熊作坊 赖春风 蒋克诚 舒 行 廖鼎祥 范阳春 谢家祥杨中行 张梓桢 彭 盛 严庆堤 吴融峰 李彬山 刘 春 余积德 官宗礼 严 政 陈茂辉 张秀川 任 荣 唐金龙 吴子杰 游好扬 赖光勋 李木生 徐其海 黎 光 贺吉祥 张步峰 樊学文 汪 易 李布德

篇四:开国元帅和大将、上将的区别

开国元帅和大将、上将、中将的待遇区别 新中国成立前后,为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满足实际作战指挥的需要,党中央开始酝酿实行军衔制度。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授予大元帅军衔典礼,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与他们同一批授衔的,还有10名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和800余名少将。

十大元帅资料图

今天,回顾那段特殊的历史,我们发现,这个名单的出炉,既非纯粹的论资排辈,也非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综合平衡的结果。而各位战功卓着的将军们,在授衔过程中,或为这份难得的荣誉感慨万千,或高风亮节地提出让衔,也有人为此流下了眼泪……

?山头平衡?成重要因素

哪些人可当元帅?哪些人能做将军?类似的问题,在军职军衔评定初期,被反复提及。毕竟,面对数以万计曾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臣,这次的?论功行赏?是否公平、公正、公开,不仅触及到他们的个人利益,还关系到大部队的稳定,谈何容易!连毛泽东都说:?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

邓小平曾指出,?我军队历史上是由各个山头、五湖四海集中起来的。过去,有三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又是由好多山头结合起来的,这就自然地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山头主义?。这些?山头?,虽不如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军队那么根深蒂固,但也真实存在,在经历了数次分化组合后,关系十分复杂。按当时中央的有关规定:元帅是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待遇;大将是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待遇,自大将以上可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上将是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待遇;中将是行政六级,享受部长待遇,自中将以上都是高级将领,可配备警卫、秘书和保健医生、厨师、勤务员;少将行政七级,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不同级别之间,待遇、权力地位的确相差很多,因此,除了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及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外,最初确定的评衔标准里,还有一条:要适当照顾到各方面军干部的相对平衡。

时任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的宋任穷在几十年后回忆说,当时,少将以上军衔由军委直接掌握,所以工作量最大、难度最大的?平衡、排队?的任务,就落到了总干部部头上,他们认真研究、反复斟酌,而从最后结果来看,这种平衡因素起了相当的作用:

朱德、彭德怀,因为战功卓着,排在了十大元帅的前两位;林彪是第四野战军的代表,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第一,是十人中除朱德以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刘伯承是第二野战军的代表;贺龙,借助南昌起义总指挥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成为元帅;陈毅代表着南方三年游击战、新四军、第三野战军三个方面的力量;罗荣桓是政工元帅,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这是中国军队特有的中国特色;徐向前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份成为元帅;聂荣臻是华北野战军的代表;叶剑英一直是?中**方在政坛上的代表?,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这种特殊地位了。 得知自己被评为元帅后,叶剑英马上想起了牺牲的战友:?可惜啊,如果叶挺在,新四军就出了两个元帅。?陈毅的应答则多了分风趣:?如果叶挺在的话,我们就有两个叶元帅。?

十位大将的评选,也同样综合考虑了?山头平衡?的因素和当时的职务因素:

粟裕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建国后曾任总参谋长;徐海东是陕北方面的代表,是红二十五军幸存的指挥者,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任军团长;黄克诚是第四野战军的代表,虽然战绩、资历并非最优,但时任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陈赓是第二野战军的代表;谭政时任总政治部主任,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与山头平衡无关;萧劲光是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张云逸的大将军衔几乎完全凭资历获得,十位大将中他年事最高,是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也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罗瑞卿来自华北野战军;王树声曾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授衔时任国防部副部长;许光达则来自红二方面军。 几个重要时期的表现,也是参考因素

除了?平衡山头?、时任职务、资历、业绩等因素外,这些将领们在中共早期革命斗争的几个重要时期的表现,也对他们的授衔结果有所影响。

曾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本来有资格入选大将,但他在长征中斗争张国焘时保持了沉默,被认为是站在了张国焘一边。用萧克自己话说是?站错了队?。这成为毛泽东认为其?在历史上不正派?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成了他没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因素之一。参加了《萧克回忆录》的编

撰工作的周炳钦认为,?在中国革命战争中,萧克不仅是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之一,还有着与同时授衔的共和国元帅们相处共事的特别经历?,?在这次授衔的55名上将中,他名列榜首。也许这并没有表明其戎马生涯的真实价值,授衔前毛泽东曾亲自找他谈话,对他说,把你放在这个位臵上,别人就不好说什么了?。

与萧克的个案相对照的是林彪。林彪在十大元帅中资历排在倒数第二位,却名列十大元帅第三位,除了基于战功,他因为在关键时刻支持毛泽东而赢得毛泽东的欣赏和信任,也是原因之一。

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1955年将帅评衔的具体工作中,负责单位和领导一方面要尽量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纠正一部分干部错误的认识和态度;另一方面要做好平衡排队工作,尽可能评得公平合理,既使本人基本满意,又使上下左右都没有意见。因为只有评得适当,才能真正达到调动干部积极性的目的。这就要求在全面考核了解干部的基础上,根据评衔的条件和标准,反反复复地比较,多方面征求意见。中央和军委领导也很关心、重视这项工作,及时听取汇报,及时指示。

高风让衔,比比皆是

对于给不给军衔、给怎样的军衔,大多数将帅并没有过多计较,而是表现得十分豁达。

篇五:20位开国元帅大将谁寿命最长谁最后去世

20位开国元帅大将谁寿命最长谁最后去世? 来自:绝密档案馆 2014年12月15日 03:32

开国将帅,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授予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当年第一次授衔,包括10位元帅、10位大将、57位上将,以及一百多位中将,一千多位少将。

10位元帅是:

朱 德(1886-1976),四川仪陇人,1922年入党,上过井冈山,参加过南昌起义。

彭德怀(1898-1974),湖南湘潭人,1928年入党,上过井冈山。

林 彪(1907-1971),湖北黄冈人,1925年入党,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上过井冈山,参加过南昌起义。

刘伯承(1892-1986),四川开县人,1926年入党,参加过南昌起义。

贺 龙(1896-1969),湖南桑植人,1927年入党,参加过南昌起义。

陈 毅(1901-1972),四川乐至人,1923年入党,上过井冈山,参加过南昌起义。

罗荣桓(1902-1963),湖南衡东人,1927年入党,上过井冈山。

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台人,1927年入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

聂荣臻(1899-1992),四川江津人,1923年入党,曾任黄埔军校教官,参加过南昌起义。

叶剑英(1897-1986),广东梅县人,1927年入党,曾任黄埔军校教官,参加过南昌起义。

10位大将是:

粟 裕(1907-1984),侗族,湖南会同人,1927年入党,上过井冈山,参加过南昌起义。

黄克诚(1902-1986),湖南永兴人,1925年入党,上过井冈山。

谭 政(1906-1988),湖南湘乡人,1927年入党,上过井冈山。

萧劲光(1903-1989),湖南长沙人,1922年入党。

王树声(1905-1974),湖北麻城人,1926年入党。

陈 赓(1903-1961),湖南湘乡人,1922年入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过南昌起义。

罗瑞卿(1906-1978),四川南充人,1928年入党,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毕业。

许光达(1908-1969),湖南长沙人,1925年入党,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参加过南昌起义。

徐海东(1900-1970),湖北大悟人,1925年入党。

张云逸(1892-1974),海南文昌人,1926年入党,参加过南昌起义。

在10位元帅里,寿命最长的刘伯承活了94岁,其次是聂荣臻活了93岁;而在10位大将里,寿命最长的萧劲光则活了86岁,其次是黄克诚活了84岁。也就是说,在20位开国元帅大将里,刘伯承是寿命最长的一位;寿命最短的则是陈赓,只有58岁。

但是,最后去世的元帅是聂荣臻,他是1992年去世的。最后去世的大将则依然是萧劲光,他是1989年去世。也就是说,在20位开国元帅大将里,聂荣臻是最后去世的;最早去世的则是陈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