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咏马的诗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0:27:01 作文素材
咏马的诗意作文素材

篇一:概说诗钟

概说诗钟

目录

第一节 诗钟的缘起和衰微

第二节 诗钟的“律”与“格”

一、诗钟的“律”

二、诗钟的“格”

专咏

分咏

空咏

一、正格

二、别格

第三节 杂体诗钟

一、四言体

二、五言体

三、八言体

四、骈体式

五、散文体

六、虚字体

七、删古体

八、方言体

第四节 诗钟与律诗、楹联的区别

第五节 活动形式与钟评 第六节 钟眼 第七节 诗钟创作宜忌

一. 钟诗字数 二. 平仄格式

三. 平仄要求

四. 创作规定

五. 对仗要求

六. 诗钟用韵

七. 创作手法

八.诗钟禁忌

正文

第一节 诗钟的缘起和衰微

诗钟,别称嵌字偶句、分曹偶句、羊角对等。是继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之后的一种独特的韵文(或曰诗体),应该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它高雅、 文博,于瞬间充分展示联吟者才智的隽永和文思的敏捷。

诗钟相传为福州人士所创,并随着他们的宦游,将诗钟作为一种全新诗体推向社会,一时诗钟吟社林立于学者名流之间,蔚为壮观。然诗钟创自何人,始于何时,史料阙如。首发于闽,走向全国。却如昙花,即开即谢。

相传宋代苏氏父子曾以“冷香”为题咏作诗钟,内有苏小妹的“叫月杜鹃啼血冷,宿花蝴蝶梦魂香”句。见载于《坚匏集》(清初文学家褚人获撰)。然史无苏小妹其人,故是说不足信。据明代叶子奇《草木子》一书载:元至正间,程雪楼为福建道廉访使,任满离闽时,民有献箭旗者百数,内一联:“闽中有雪方为贵,天下无楼如此高。”嵌公名字“雪楼”于第四唱。可见在元代,闽人已善为“诗钟”,但尚未推广。

诗钟正式见诸文字记载的有莫友堂的《屏麓草堂诗话》、李家瑞的《停云阁诗话》、黄理堂的《雪鸿初集》和施鸿保的《闽杂记》等书。

诗钟或言源于福建的折枝诗,折枝诗简称折枝。命名缘由,或谓折枝诗于传统七律诗中摘句而为之,如折花树之枝然;或谓如作国画之取“折枝”式者,即甲画兰而乙画石,丙画桃花丁画梅,集部分之作而为整体。就内容与形式而言,折枝诗实质是取律诗中之颈联或颔联而自立诗名,是韵文的特殊形式,诗歌的别种体裁。福州传统说法,以古近体诗为大诗,以折枝诗为小诗。折枝又称改诗,系取古人现成诗句中字,纳入新作句子中,再造新诗句(对偶句)。改诗可能就是嵌字格折枝诗的滥觞,

故闽人至今犹称嵌字格诗钟为改诗。在诗钟会上作折枝吟时,主持者先即席拈字或命题,而后限时收卷。

道光时,李家瑞《停云阁诗话》载称:“吾乡先达在京,有击钵吟课”,指道光间,曾元澄、杨庆琛等人在北京组织荔香吟社,所作诗课集为《击钵吟》。何刚德作《诗事数往》诗云:“前辈有社名荔香,联吟击钵俱同乡。我年弱冠始学步,始白白纸城南坊。”此诗记其诗钟(折枝)之作,亦溯源于击钵吟课。“折枝”一词亦首见于此。清光绪间,黄理堂著《雪鸿初集》载:乡前辈林少穆(则徐)先生折枝诗句。可见,林则徐在未仕家居的嘉庆时代就已精于此道。当时折枝诗在达官贵人及名儒硕士中已经流行。总之,诗钟在清嘉庆、道光之际已开始盛行,并一直影响到民国初期。所以,诗钟的鼎盛时期是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 ,这是诗钟的黄金时代。

诗钟在初创时期注重典实,取其博雅。清末已趋白描,取其才性。其后更有闽粤派之分,闽重神韵,粤求学识,各有千秋。 但由于诗钟特殊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的难度 ,使诗钟的传播和普及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在盛极一时之后便逐渐衰落以至式微。

这种特殊的诗体为何叫诗钟呢?名字来源与其规则有关,古人创作这种诗时,先出题限韵,尔后用线将铜钱捆于一炷香上,下边以铜盘为接,将香点燃,燃至捆铜钱处,线断铜钱落于盘,声响似敲钟,而此亦意味着答题时间结束,钟响而诗成,故曰诗钟。此外,“诗钟”亦名“战诗”,其由亦出于此,盖铜钱击盘之声闻如战鼓,催人构句,故得名。 有的也用诗钟来做酒令,时间到,做不出的就要罚。,所以,诗钟这时又作为一种高雅的文字游戏 。

第二节 诗钟的“律”与“格”

一、诗钟的“律”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诗钟呢?它是一种怎样的文字游戏呢?

诗钟是一种特殊的格律诗,仅有上下两句,十四个字(七言句多见, 五言句很少)。与律诗中的颔联、颈联相似,但又不是一般的律句 。它在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矩和准绳。如

律诗一样,诗钟有自身的“格律”,而且是极为严格的。就“律”而论,概之有五方面:

1、只限七言,每联诗钟仅十四字,不得增减。诗钟初创时期和活动的 过程中,曾出现过非七言句的形式,但始终未能成为正流。

2、上下联写各的主题,各有各的独立意境和概念。但又要求情事相类、文义完整,彼此配合,上下照应。

3、用典与白描不拘,但不能一句运典,另一句白描。此病在诗钟上称为“独眼龙”。

4、诗钟的对仗讲究,属对匀整,浑然天成。忌同音相犯,同义异字、动静无别、虚实难称等毛病。

5、诗钟的平仄必须严格合律,不允许以拗句的形式出现。

二、诗钟的“格”

诗钟还因不同的命题方法,形成不同的格式,是谓“格”。

诗钟的格式,时人多分两类:“分咏”和“嵌字”。或分三类:空咏(嵌字)、专咏(或称合咏)和分咏。或分合咏格、分咏格、笼纱格、嵌字格四类。或分嵌字与避字两类。

下面细述三分法。

专咏

专咏或称合咏。专咏一人或一事一物,而所咏之人、事、物在字面上不能出现,应从诗意中体现之,即将题意表现于钟联中,且不犯题字。试看苏轼《花影》一诗中末二句:“刚被太阳收拾去 却教明月送将来”,此虽为七绝之联,然若看作诗钟,以“花影”为题,亦勘称佳例。如咏包拯之诗钟云:“死后易名称孝肃,生前执法拟阎罗。”专咏又细分为两种情形:(一)专咏格(又称“单吟格”) 限咏一个主题,禁犯题字。如“傀儡”咏:一线机关何太巧,百般面目总非真。(二)专咏连环格(又称“单吟连环格”) 限一命题作一联诗钟,禁犯题字。同时又限定嵌字的字数和唱位,或不限唱位。如下三例:1、“燕”咏,嵌“灯”,不限位:华灯照舞昭阳殿,残碣留题海叟庵。

2、“思妇”咏,嵌“斜锁”,限第二唱:横斜钗影松云髻,牢锁春心紧指环。

3、“辋川怀古”咏,嵌“黄白”、“木水”,分限第一唱和第三唱:黄叶木梢传画诀,白云水际冷诗魂。

分咏

分咏亦称“雕玉双联”,以对举于“嵌珠”式。用两个绝不相干或绝不相称的、可供具体刻划吟咏的人、物、事为诗钟的命题,作吟咏的对象。与专咏恰恰相反 ,上下句是各自咏各自的,两句的意思完全不搭杠 ,上下句之间也没有连接意义。但只释其义,不能嵌入题字。切题要准确,对仗须工整,句法求协调,几近于诗谜。故撰作者常需运用典故以隐括之,无典可用者也需描绘形容,敷衍成趣。由于分咏之题互不相干,没有伦类,故转生风趣,益见作者才思之巧。比如,我们来歌咏岳飞和虎:岳飞,抗金英雄,历史人;,老虎,动物一个。这两个在一起完全是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撰成诗句如:“画尔不成翻类犬 ;字之曰举并称鹏 ”,就叫分咏。

再举几例:“剔脚人,题名录”云:“足下功夫三寸铁,眼前身价一文钱。 “枕头,刽子手”云:“黄昏我便思依汝,白昼君偏敢杀人。 “报马,粪桶”云:“笔声急雨三更驿,蟾影斜阳十亩田。”“船 胞衣”云::“ 帆如秋叶来天上 人似春蚕卧茧中 ”(赵菁衫钟联),后一句绝佳。 “竹夫人 闰六月”云: “春冬不入三千队 秋夏平分十五天”。闰六月这题目难度很大,一般人往往会顾此失彼,写了六月,丢了闰字,着重于闰,又忽略了六月,作者毕竟是高手,抓住了闰六月是夏秋间多出来的三十天,理应半夏半秋,竹夫人(扇)又是夏秋用品,冬春必然打入冷宫,短短十四字,把春夏秋冬都占全了,且还有四个数目字,两两平仄相对,靠“平分”和“不入”几个字,把前后有机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实属不易。又如当今湖南资兴东江湖诗联擂台赛第五期征诗钟“分咏马/摄影”,新疆曹文献夺得全能冠军,其诗钟分咏作品是“快门闪处常留美 先足开时又是春”。

分咏又有连环格,其与分咏格相同,上下句各吟各的主题,但又限定嵌字的唱位和字数,与单咏连环格相似。兹举二例:

1、“丹青丑女”咏,嵌“山黛”,限第四唱:画里云山妨小末,镜中眉黛胜无盐。

篇二:羽林郎诗歌1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咏马的诗意)

咏马

嶙峋瘦骨踏征程,绿草如茵向日鸣。 若得他朝逢伯乐,驱驰千里四蹄轻。

染发

欺人暂欲挽芳华,难阻银丝渐替鸦。 来日何妨明镜里,秋风瑟瑟赏蒹葭!

诗意如流火,寒塘尽槁荷。 空间人迹少,书卷垢尘多。 寂寂疏联律,惶惶忘笑歌。 镜中华发早,回首一南柯!

送别

郁郁花将尽,盈盈月渐残。 谁言春色久?欲启拙唇难。 款款长执手,依依为正冠。 唯思重聚日,此刻却如剜。

登高

秋来胸臆满,临眺绪无缰。 奔涌何由怒,翻飞为口忙。 不甘身碌碌,怎奈发苍苍。 隐忍千般累,云帆向远航!

篇三:马诗的意思

马诗的意思

注释

1. 大漠:广大的沙漠。燕山:在河北省,东西走向,构成了一些重要隘口,如古北口,喜峰口等。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2. 何当:何时,何日。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妆 饰的马笼头。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文

广阔的沙漠在月的映照下如铺上了一层霜雪,燕山之上悬挂着一轮如银钩(兵器)的弯月。何时能配上金饰的络头,在清爽的秋季里奔驰在沙场上。

创作背景

李贺的二十三首咏马诗,全都写马,以短小的篇幅,勾勒了马的形象。例如“其二”,写马在腊月雪天“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表现马的吃苦精神,“其三”写项羽自杀后他的乌锥马对英雄的思念: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其四"千里马在遭遇很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其美好的素质:“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二十三”则嘲讽封建统治者弃置好马,而只养一些无用的“肉马”。这些马诗,其实都是托物咏志,写物抒怀之作,通过对马的吟咏,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或讽刺封建统治阶级不爱惜人才,或寄寓自己希望得遇明主的情思。

篇四:第二课古诗二首9.3

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9.3 主备人:李聪

教学目标:

1、会认“漠、燕、钩、何、脑、踏”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重点:

1、会认“漠、燕、钩、何、脑、踏”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法:引导、探究、质疑、激趣、检测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朗读、背诵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揭示教学目标(3)

1、教师启发谈话:

《马诗》是一组以马诗为题材的组诗,共有二十三首,名为咏马,实则咏人。这首诗为组诗中的第五首,诗人借咏马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出示目标,学生齐读默记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5分)

1、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2、自己试读课文。

1)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15分)

1、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2、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3、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诗中一、二句展现出边疆战场的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画,这是一 幅任凭千里马奔驰飞腾的“画卷”。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络脑,快步驰骋在清秋的大地上?)

(交流诗意:在大漠燕山,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晶莹洁白,纷纷扬扬,新月如银钩。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给你套上镶金的笼头 ,在秋高气爽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

【师问:你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渴望报效国家)】

4、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8分)

1、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2、指名学生背诵。

3、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4、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2分)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马有关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学生进行展示,教师此时注意激励学生)

六、当堂检测:(7分)

1、背诵古诗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说一说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布置作业:(1分)

背诵并默写古诗

附板书设计: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9.4 主备人:李聪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引导、探究、质疑、激趣、检测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朗读、背诵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出示目标(2分)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在你们的脑海里一定储存着不少的古诗吧?你能把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的古诗背给同学听一听吗? (生背诵古诗)

2.同学们背得很有韵味,也很精彩。在这些古诗中,有描写祖国壮丽山川的,有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怀的,有倾诉思乡之情的??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咏马的诗。板书课题。

4.出示目标,学生齐读并默记。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8分)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

后交流:

【(1)作者都是唐朝的诗人,随机让学生借助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谈谈对作者的了解,教师作适当的补充,介绍背景。

(2)都描写了马。】

师:随机设疑:写马只为写马吗?对此我们需要认真体会。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15分)

1.学习《房兵曹胡马》。

(1)指名朗读古诗,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师指导理解重点词:大宛名:大宛国的好马

批:削 峻:尖锐 堪:可以、能够 骁腾:健步奔驰)

(2)诗的前四句正面描写了马的哪些外形,各有什么特点?

【师指导:首句交代胡马的产地,来自“大宛”。二句写好马的形象、特征(瘦),“锋棱瘦骨”,把与人相若、神健气清、并夹裹着凌厉之风的神骏形象摆在读者面前。接着,三、四句从静动两方面续写马的形态,尖耳、蹄轻,生动地描写出马的体态的俊健。】

(3)作者向我们刻画了一匹怎样的骏马?

(4)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把骏马之神之灵之骏写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

(5)作者的心情如何?

【感受诗人在看到这匹宝马良驹时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欣赏、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然后通过品读来回味。】

(6)古诗后四句,作者笔锋一转,描写马的品格。师问:你体会到了什么?

(交流:借写马的品性,表达了对友人的期盼,更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抱负。)

(7)“骁腾”、“横行”是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

(8)它为什么能“所向无空阔”?想象一下,房兵曹的这匹好马驰骋疆场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学生想象交流。

(9)看到这匹宝马良驹,即可想象它的英勇善战。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指读,体会。

(10)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作者对宝马良驹的赞誉,对友人的激励,抒发着自己踌躇满志,充满远大抱负的情怀,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11)教师小结:如果说诗歌的前四句是主要是通过描写马的外形特点来刻画马的雄健神骏,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在诗歌的后四句,则是通过转写马的品性来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英豪

篇五:论杜甫诗中“马”的意象

论杜甫诗中“马”的意象

作者:柯斌 指导老师:方锡球

内容摘要: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马”是历来诗人吟咏的物象之一,杜甫是其中的一位。杜甫诗中的马融入了作者的内心历程,倾注了作者满心忧怀,更有诗人伟大的人格美。深入理解马意象的重要内涵有助于更深体会杜甫的内心情怀和他的伟大人格美。杜甫借马言志,托马抒怀,寓情于物,使人马浑然一体,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从而达到外秀内美的境界。 关键词:马意象,融合一体,内涵,人格美,杜甫

千载尘霜,万世红尘,历史的滚滚车轮无情划过,多少事已成风,于无声间飘逝如幻。然亦有无数超脱之作,在历史的过往中愈发闪耀,星辉熠熠。杜甫便是其中一位,他是无人不晓的大家,,他是才华超群的诗人,他是万世敬仰的诗圣。“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作总是充满一股强大的冲击力,激荡在历史的长河中,令人久久情牵。心拥忧国忧民情怀,诗纳千百世间相态,他用毕生的心血铸就了一部绝代诗史。独领风骚的诗歌精神融汇万世敬仰的人格力量,他是光耀历史的一颗明星,慧洞空明,光芒泽世。

提起杜甫,除了诗圣,那么人言提及最多的便是集大成者。他是一位集大成和承前启后的诗人。清代叶燮《原诗》中说:“杜甫之诗,包源流,综正变。自甫以前,如汉魏之浑朴古雅,六朝之藻丽秾纤、澹远韶秀,甫诗无一不备。然出于甫,皆甫之诗,无一字句为前人之诗也。自甫以后,在唐如韩愈、李贺之奇奡,刘禹锡、杜牧之雄杰,刘长卿之流利,温庭筠、李商隐之轻艳,以至宋、金、元、明之诗家,称巨擘者,无虑数十百人,各自炫奇翻异,而甫无一不为之开先。”这样说,不无夸张之处,但杜甫善于总结前人经验和善于创造,而开启了后代众多诗家、诗派,却是无疑的事实。正因为杜甫有如此魅力与贡献,故而后代学者研究杜甫诗歌甚多,其研究方面也甚广,总括而言,涉及了诗歌体裁,题材,艺术风格,语言精度,创作技巧,诗歌意象等诸多方面,研究成果丰硕,为中华文化积淀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历来学者对杜诗的研究当中,对诗歌意象的研究是极其重要的环扣,杜甫诗歌意象种类多,运用新奇,内涵深远,为后世所称道与仿演,如月,鹰等,学者研究相对更多。然而在杜甫诗歌当中,还有一种意象非常重要,便是“马”,言

其重要,笔者窃以为有如下因素,其一,杜甫的咏马诗作虽数量不多,但却很有代表性,贯穿作者心路一生,作者的一生恰有马的影子。其二,作者对于马意象的塑造融汇了作者太多的人生辛酸与感悟,作者一生随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感受,而这些在马的身上有很多的体现。其三,马意象的身上凝练了作者的人格美,精神张力,研究它更能体味一代诗圣的强大魅力,于己于人,受益良多。究上所点,马意象内涵深刻,影响久远,是为杜诗之重,有必要去深深体会。历来学者研究也很多,究其要点,包含了以下方面:马意象运用的原因,马意象的特点,马意象与作者心灵情感的联系,及其所体现的人格美及对后世的影响。根据马意象在杜诗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前人研究方向,笔者认为本篇论文的研究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并根据要点逐一阐述;

一,杜甫诗中出现马意象的诗歌数量不多,但却很重要,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根据具体诗歌内容分析并谈谈自己对于马意象的理解是论文的主要内容。

二,马意象的内涵是随着作者的心灵变化而变化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作者诗歌中出现的马意象是具有不同特点的,因而根据作者的不同人生阶段进行分段研究是本文的写作线索及思路。

三,在马意象身上所体现的精神美,人格美是杜甫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一个综述,并且这种精神是与作者所留给后人的一种重要力量,对于这种精神的概括也是马意象研究的组成部分。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这三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并且深深融合的一个整体,所以并不会有明显的分点,在综合中分析,在分析中综合。

一、杜甫诗中“马”意象的分布和分类

马,是人类的老朋友,它不仅以矫健俊美的形象赢得人类的喜爱,而且通灵人性,善于驾驭和驰骋的品性受到人类的器重,特别是在我国古代,更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生活的重要部分,还是沙场的重要力量。功名只在马上取,马的身上寄托着英雄建功立业的渴望。正因如此,在大唐社会,对马的咏颂不绝如缕,在那片诗歌的海洋留下了无数咏马佳作,杜甫诗其中重要的一位,不仅因为诗圣的名气,更在于杜甫的“马”有着独特的美。杜甫现存的整篇咏马且具有代表性的诗作有十二首,虽然这在他留给后人的一千四百余首作品中微不足道,但从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他借咏马表现自己理想和渴望为国效力的愿望,感受到他渴望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和那种关心国家时事“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国忧民情怀。

杜甫现存的具有代表性的十二首咏马诗作分别是:《房兵曹胡马》,《高都护骢马行》,《天育骠图歌》,《骢马行》,《瘦马行》,《李雩县丈人胡马行》,《秦州杂诗》(其五),《病马》,《题壁上韦偃画马歌》,《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白马》,《玉腕骝》。这些咏马诗作分别作于作者不同的人生阶段,下面先做简单介绍:

杜甫诗才早熟,七岁便能作诗吟咏凤凰,虽然他没有像王维那样留下十岁的名篇,但杜甫青少年时期还是留下不少诗作,虽以“读书破万卷”著称,但他可绝不是躲在书斋里的文弱书生。少年的漫游生活,充满浪漫情调,裘马轻狂正是盛唐的写照。此时诗人年少气盛,生活在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朝气蓬勃的时代,时代的氛围铸就他乐观的心态,对人生充满幻想。《房兵曹胡马》和《高都护骢马行》便是这一时期咏马代表,骏马神姿,豪气冲荡,建功立业的豪情洋溢言表。

人生便如同一弯流水,没有永远的坦途,常人如是,杜甫也不例外。怀拥满心理想抱负,满腔豪情正待抒发,入世为官,建功立业的道路便从此铺开。天宝五年,时值二十五岁的诗人西入长安,次年应诏考试。却怎料想奸相李林甫从中作梗,为达“野无遗贤”尽耍阴谋,杜甫满心抱负因此断送,随后仍试图通过其他路径,但总是不达。仕途不通,经济拮据,精神状况也日益苦闷,作于此时的《天育骠图歌》和《骢马行》便是对于这种苦闷的抒发,马喻良才,却郁郁不得见用。十年长安困守,杜甫不再对统治者充满幻想,而是望眼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安危,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这之中更加强烈。

安史之乱,开始了一段大唐悲歌。世情叵测,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饥寒交迫使杜甫比较客观地认识到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他的创作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无奈于残酷的社会现实,忧国忧民思想与年俱增,迭遭困顿的杜甫将一腔心血凝铸于诗文当中。《瘦马行》和《李雩县丈人胡马行》便是写照,借马自述身世之苦,抒发哀伤之情。

乾元元年,杜甫上书劝谏肃宗不要罢免宰相房绾,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第二年开始了西南漂泊生活。“满目生悲事,因人作远游”,杜甫此时生活艰苦,穷困潦倒,忧愤悲苦含泪作下了漂泊西南时期的咏马诗《秦州杂诗》(其

五),《病马》,《题壁上韦偃画马歌》,《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白马》,《玉腕骝》,身世飘零,孤苦忧郁,雄姿已逝,建功立业的美好梦想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只是一个泡影,骏马已是虚弱的兵马,此情可堪回首。。。

杜甫的一生是坎坷的,少年时的裘马轻狂,客守长安的困顿失意,安史之乱的颠沛流离,漂泊西南时的孤零寒苦,在他不同的阶段都有马的影子,他的内心感受在一首首诗作中都有深刻体现,在论文的第二部分将具体到每一首诗,通

过诗作的分析和归纳深层次感受马意象上的心灵力量。

二、裘马轻狂中的意气风发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言如是,诗圣的生活是多么的自在,举动间,豪放浪漫。开元二十九年,诗人在这样一种感觉下写下了《房兵曹胡马》。全诗如下: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本诗前两句诗人便用精妙笔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匹神骨清俊的“胡马”,它来自大宛(大宛素以产“汗血宝马”著称),非凡马可比。紧接两句,开始描写马的形象: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双耳峻,马双耳直梭梭,十分的精神。峻:尖锐。这是良马的特征之一。“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如此精神高标,如此的凌厉雄姿,怎会安于槽枥,故而接下来便会言及骏马奔腾的气象:五六句,所向无空阔,气势凌厉,直堪托死生,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在这里,马更像是一个朋友,忠诚勇敢。奔马而来,纵横驰骋,历块过都,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最后两句,先对马的雄姿做了一个概括,此马具有非凡气势,更具有高贵品质,实属良马。后又紧接一句“万里横可行”,如此的良马,当然是前途一片光明,当然有着雄心壮志,意境非常深远。功名只在马上取,写马的精良更重意于借此建功立业,成就伟业。如此蓬勃精神,傲然雄姿,正是作者意气风发的体现。作者写此马,写它的雄姿凌厉,精神昂扬,渴望驰骋疆土正是作者自己的内心愿望,满腹才华,意气风华,渴望为国报效,建功立业。

作于此时的另一首咏马诗作为《高都护骢马行》: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 这首咏马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年)。诗中的高都护,是安西都护府都护高仙芝,他在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平定勃律国,虏获勃律王,由此建功 。公元749年入朝,次年,又出征讨伐石国。此诗当作于入朝后、出征前这段时间里。首段两句写高都护的马由疆场跟随主人来到长安,名气身价大增。紧接着写马的勇猛无敌,和人一样,满怀抱负,渴望建立功勋,虽写马,可字里行

间透露着人的渴望建功立业。“飘飘远自流沙至”,意思是说骢马从遥远的沙漠地区来到这里。马儿疆场立下汗马功劳,如今接受奖赏,随主人入朝,受着恩惠被豢养在厩里。后两句“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诗人借用曹操《步出夏门行》诗意,称誉骢马的品格。老骥伏枥,尚且有千里之志,何况骢马并没有衰老 ,“雄姿”尚在,“猛气”犹存,因而,它不甘心接受伏枥豢养的恩惠,时刻不忘建功沙场。诗意透进一层,骏马的品格表现得极为鲜明。“腕促蹄高”四句,概述骢马的骨相形貌,二句写腕蹄,二句写身躯。“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踣,踏地,踣铁,踏地如铁。据《相马经》载,良马腕须短促,促则力健;蹄须高厚,蹄高则坚硬。交河,西域河名,源出交河县,流经高昌县。)正因为腕促蹄高,踏地如铁,所以几次蹴踏,就使层积的交河冰破裂。“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五花,骢马毛色,散在各处,如满身云锦。这匹骢马是汗血马,奔驰万里,才能见到身上汗流如血。最后四句,“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电掣倾城知”,二句承上文诗意,继续写出马的才力。因为它雄俊绝伦,京都“壮年”都不敢骑乘它,骑术高超的人驾御它,风驰电掣地在城里奔跑,全城的人都知道它是一匹良马。“青丝络头”二句,照应“雄姿未受伏枥恩”,写出骢马向往西域战场,诗人代马言志,是说带上青丝络头,老死在槽枥间,这并非它的志向,怎样才能出横门道,重新驰骋于西域战场上呢?(横门,长安城北西起第一门,横门道,是去西域的必经之道。)以感慨的语调结束全篇,更能点明全诗的题旨。

从上面的两首作者早期所写的咏马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作者意气风发,满怀壮志的时候,作者的内心是充满无限美好愿望的,作者用一匹清俊凌厉,雄姿英发的宝马自比,写它的精神以及渴望为国家效劳建立功业的愿望。作者首先就从外形上给予宝马以生动形象的描写,使人一看便觉得此马气势非凡,良用之材。紧接着作者又对马的精神,品质进行描述,从中便更对此马另眼相看。马虽立下大功,可它却不愿安享槽枥之间,心仍思驰骋疆场,为国尽忠。从早期作者的人生状态来看,杜甫满腹才华,又正处于大唐盛世,那是一个充满幻想与朝气的时代,诗人正是渴望着自己的才华能够济世安社稷,这也是作者一生愿望所在。所以作者将这种情感寄托在骏马上,以马喻己,向人们展示自己的昂扬精神和为国效力的理想。

三、客守长安的困顿与游离

天宝五载,杜甫西入长安,次年参加皇帝选试,本怀豪情而去,期冀入仕达济天下,可在这当中奸相李林甫从中作梗,为达“野无遗贤”竟使应试者无一入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