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超前教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2:22:13 优秀作文
超前教育优秀作文

篇一:超前教育

超前教育的隐忧和思考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越加重视学前教育,人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未来,从计划要迎接一个新生命,到新生命的降临和成长,耗费了家长几乎是全部的心力,曾经听一位爱子如命的母亲这样描述过:“为了孩子,我什么都不要了,工作、自尊、甚至自己的生命,我几乎是用自己的全部来爱他。”正是抱着这种心理,许许多多家长真的是费尽心机从每个细节出发为孩子打造完美的未来。从小有胎教,有早教学习,还有培训班,甚至请老师,作辅导,上才艺班,几乎是能塑造孩子的所有课程家长都一一为孩子办到了,为的就是能让孩子变成人中之龙、人中之凤。随着对早期教育的越加重视,家长也更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们知道,家庭教育是孩子出生就开始进行了的,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家庭,家庭的建立可能会伴随着孩子的一生,一个家庭的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于是,我们可能要考虑的不仅是要给孩子吃最营养的,穿最合适的,用最好的,许多家长还考虑到利用自身的优势,尽己所能,在家中灵活利用时间给孩子进行“学前充电”,这种教育的形式通常也被称为超前教育,在这里我们讨论的主要是以家庭教育为背景的超前教育。家长的心思,无非就为了能让孩子入学的时候能比别的孩子先学一点,轻松一点,能力强一点,在老师和别的孩子眼中更抢眼一点。可是,现实却告诉我们,这样的超前的家庭教育带来的隐患多多。有的孩子叛逆了,有的孩子变得沉闷了,有的孩子变得家长不能理解了。孩子的转变不仅让家长忧心,也让幼儿园的教育十分关注。我们知道,孩子并不是小大人,并不能理解父母和长辈的心思,同时,孩子的心智尚不成熟,知识虽丰富,可是他们的心性能够很好的应对外来的变化吗?这些都将在这篇文章中深入的思考。

摘要:超前教育,究竟是害还是爱,发生在瑞瑞小朋友身上的问题让我们深思,究竟超前教育是否可行,或者说超前教育到底伤害了孩子什么?家长和老师是那么尽心尽力的在教授孩子知识,可是孩子为什么却一天天的失去了自己的快乐?我们将从学校和家庭的两方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找出帮助瑞瑞,帮助有相似情况的孩子的方法。

关键字:超前教育 幼儿园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学前

一、教师观察搜集案例

案例呈现:瑞瑞是一个普通的小班孩子,在他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们都觉得瑞瑞是一个很聪明,而且很爱表现自己的孩子。瑞瑞不仅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还能够大方地讲故事,而且在学习上也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老师慢慢发现瑞瑞和一开始活泼开朗的样子有一些不同。瑞瑞变得不爱说话了,也不怎么正眼看别的小朋友,上课的时候对于老师的提问和课堂内容操作都不怎么认真了,上课的时候开小差的次数多了。有一次,瑞瑞的妈妈还担心地询问老师,“我们家瑞瑞在学校学了什么呢?为什么回家总说自己不开心,

幼儿园不好玩呢?”家长的疑问让老师很担心,老师对瑞瑞更加关注了,可是老师发现,瑞瑞并不是能力发展出现问题,而是瑞瑞不乐意积极地参加幼儿园的教学和生活活动了,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实况了解:瑞瑞妈妈告诉老师,瑞瑞是一个学习能力特别强的孩子,他从小就上早教机构,学习各种知识,甚至经过训练能掌握超越本年龄段的知识,在家中,妈妈还教瑞瑞朗读各种故事和诗歌,要求孩子说孩子最标准的普通话,孩子在家里不仅能够做简单的数学,还能说较长的故事,而且也很会想象,很有自己的想法,可是妈妈也不明白,瑞瑞在幼儿园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糟糕。瑞瑞妈妈有和瑞瑞沟通过,瑞瑞总是说,幼儿园不好玩,不如早教机构好玩,玩具不够好玩,奖励不够多,也不够开心。老师也问瑞瑞,为什么在幼儿园不开心,不认真学习,瑞瑞却是一脸不好意思的表情,一边脸红着,一边眼睛四处看着,闪烁着回答老师:“老师没有提问我啊,而且我回答了老师也没有给我贴贴纸。”在授课活动结束后,老师批评瑞瑞为什么不能认真坐在小椅子上面学本领,瑞瑞总是说:“我已经会了,不用再学了。”

二、案例分析思考

上述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古文中也曾用这样的语句形容过一些教育失败的孩子“小时了了,大时未必佳。”说的就是类似的情况。其实孩子并不是不会学,不爱学,而是,他们没法从学校的学习中获得兴趣,他们已经掌握了原本的知识,所以那些已经学过的内容放进孩子的嘴里再三咀嚼,孩子已经品不出什么滋味了。虽然我们已经初步掌握孩子的问题所在,但是我们还需要更深入的探讨问题的本质,我们就必须从以下的角度进行思考。

1、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

我们知道,孩子生在家里,长在家里,接触时间最多的肯定是家里人了,所以家庭教育的内容十分重要,关系到孩子的成长。但是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我们都要多方面的进行思考。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准则是指学前儿童的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是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准则。它涉及到六点非常重要的原则:理智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一致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正面教育原则、言传身教原则。但是如果是考虑瑞瑞或者是其他类似孩子的问题时,我们最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 理智性原则

我们知道,爱孩子需要爱的恰当,千万不能“爱令智昏”,理智

性原则中涉及到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求适度。虽说严厉的教育

可能培养孩子变成一个能力很强的人但是这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伤

害的,我们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要考虑的是孩子的学习能力。我们

虽然都是从孩子成长起来的,但是我们也不一定了解孩子,所以,我

们要尽可能的仔细观察,正确判断孩子的学习能力,理解孩子们能力

的差异,同时,制定适合孩子的,合理的目标,不能只是一味的要求

孩子,太过严厉的对待孩子,应该要相信孩子的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不能只是越俎代庖,对孩子要求的尽善尽美,不然最后家长只能是期

望越大,失望越大。

从瑞瑞的情况上来说,在超前学习的过程中,瑞瑞身边的大人都

给瑞瑞施加了过大的压力, 大人们都觉得瑞瑞能力好,应该做的很好,应该可以做得到,应该做的很棒,这些“应该”无形中给瑞瑞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瑞瑞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也有任性的时候,也有累的时候,也有不开心的时候,家长的要求并不是每次瑞瑞都能达到的。所以一次批评,一次长辈的不高兴的时候,以瑞瑞的年龄,是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的,如果没有长辈的理解和开导,瑞瑞下次还可能达不到长辈的期许,这样往复循环之后,可能会养成瑞瑞的不良习惯。

(2) 主体性原则

尊重学前儿童的生存和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长辈是不能操纵

孩子的人生的,我们可以为孩子创设条件,让他们自己摸索着慢慢长大,但是我们不能强行去塑造孩子,去摆布他们。其实很多研究证实,在现行的许多家庭教育中,很多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很多只是表面的,甚至只是认为对儿童的尊重就是不要去约束他们。但是实际上,正确的观点是尊重儿童并不等于不要约束、不要批评。相反,对儿童合理的约束、正确的批评是对他们健康发展的尊重,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我们在面对瑞瑞的例子时,我们发现瑞瑞的妈妈坚定的秉持着尊重孩子的观点,但是,瑞瑞妈妈却不能很好地和孩子沟通,所以,才会着急地将瑞瑞的问题交给老师一起想办法解决。其实,我们都应该明白,家庭教育并不能代表一切,所以,瑞瑞妈妈坚定地认为自己给瑞瑞的家庭教育是没有错的,是为了孩子好,现在是别的原因让懂事聪明的孩子沉默了,不快乐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妈妈对于孩子的过分尊重反而像一种溺爱,伤害了孩子的感情,也让孩子看不清长辈对自己的态度。同时超前教育带来的教育压力可能已经渐渐在蚕食孩子的发展能力,让孩子慢慢变得退化了,也许以后,没有妈妈的超前教育,孩子反而不会学习了,反而变得真的很差了。照此下去,超前教育反而对于瑞瑞来说是一种负担,是剥夺了瑞瑞跟随别的小朋友去探索,去发展,去自己获取知识的机会,剥夺了瑞瑞锻炼发展能力的机会,也剥夺了瑞瑞靠自己学习的机会,等于是剥夺了未来瑞瑞靠自己生存的机会。

(3) 从实际出发原则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教育”。这是该原则第一项要

求。我们知道,家长总是想给孩子们最好的,但最贵最华丽的却不一定师最好的,最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我们必须要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教育素材,让孩子学习,同时,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虽然发展的过程不尽相同,但是再加上个性的因素,就让教育有了区分。

瑞瑞的妈妈虽然是为了瑞瑞,让瑞瑞学习超前的知识,但是瑞瑞

心里对于这些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于是表现出来对于知识的兴趣也就不同了,同时,因为这些知识是可能是有点超越了瑞瑞的学习能力之外的,所以接受的程度可能很有限制,甚至是不如那些慢慢学习,或者是稍候学习的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瑞瑞虽然一时表现出是明白这些知识,但是实际上以瑞瑞的能力来说并没有完全掌握它,很可

能到幼儿园的时候,老师要教授这些知识,瑞瑞学过了,不在乎了,于是不管了。最后,反而是那些原本不如瑞瑞的孩子,在老师慢慢花了好几节课的时间教会他们知识后,反而运用的比瑞瑞更好。教育,就是要在适合的年龄阶段,传授适合孩子学习的知识。

同时,我们也必须明了它的另一点重要要求“因势利导发展特长”。许多家长总是抱持着这样一个观点,我们需要为孩子早做打算,让孩子学一技傍身,这样等以后他就能够养活自己了。其实这样的想法并不新鲜,现代的家长,总是为自己的孩子做着各种各样的打算,舞蹈,乐器,画画,书法,作文,任何能成为一个人特长的东西都让孩子学一样,甚至很多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学好几样,根本就没个周末。其实很多家长忽略了一点很重要的问题: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资?孩子真的有兴趣吗?孩子未来真的能够有所成就么?

其实我们看到瑞瑞的问题上,我们培养孩子,也需要考虑孩子的

兴趣和能力。瑞瑞其实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他的各方面才能都有待开发,但是,过多的早教培训让瑞瑞走了一条捷径,学会了许多很有用的学习方法,瑞瑞的超前学习确实让瑞瑞变得样样皆精。但正是因为样样皆精,却让妈妈和老师都没有办法发现瑞瑞学习上的闪光点。虽说教育不能偏执一隅,但是我们也不能做到样样完美,这是不可能的,瑞瑞的发展太不真实了,也太全面了,让人反而找不到他学习的强弱项,就没有办法针对他的兴趣和能力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案了。

2、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分析

一个问题分两面,我们在思考完家庭带来的影响后,我们也必须反思学校带来的影响,因为我们必须知道,一个孩子的成长,能够对其影响的最大的因素除了家庭,还有孩子所在的社会环境,其中最显著的体现就是学校。简而言之,我们将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 教育主次不分,家庭教育代替学校教育的作用。

我们知道,学校对于现代孩子来说,是必须走的一遭,同时,

现在学校教育已经变成一项非常重要甚至是无可替代的重要过程。在学校可以学习各种知识,更重要地是我们可以获得社会性

交往,可以锻炼个人的能力。虽然家庭教育发生的时间比较长,

十分重要,但是,家庭教育不能代替学校教育的作用,这是两种

不同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试想,我们如果让一个孩子只是进行家

庭教育,那么他可能会失去很多和别人相处交往的机会,很可能

也失去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的体验,同时,孩子们一起学

习,有促进,有鼓励,有比较,有激励,孩子们不只是获取知识,还获得了学习的动力,学会了与人相处的,甚至能培养做人的阅

历,这些是家庭教育给不了的。同时学校教育给予孩子们的是一

个公平竞争,互相勉励的学习平台,孩子们有知识的传递,有信

息的交流,同时有斗志的增强,有意志的磨练。

但是我们回看瑞瑞的情况,妈妈把家庭教育的内容看得非常

重要,课外给孩子传授知识,并且对待孩子课外的培训如此认真,

这也让瑞瑞造成了一个误区,我第一学习这些知识的课堂才是正式的,要认真对待,我在幼儿园主要是玩,不需要认真,长此以往,就培养出瑞瑞的“怪脾气”。在幼儿园漫不经心的上课,不够认真的学习。同时,孩子误认了教学的正式场合,放弃了和其他孩子们一起探索新知识的好时机,是以和别的孩子的接触就少了,一起玩,一起交流的机会也少了。就更缺少了交往的机会,更让孩子感觉孤单。同时,因为瑞瑞知道的比较多,会造成“我比别的小朋友更棒的感觉”。因此瑞瑞和别的孩子相处略有困难,因为孩子都不愿意和他玩,因为觉得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也觉得瑞瑞比较不会开玩笑,和他一起玩不够开心,虽然瑞瑞知道的多,可是瑞瑞变得高傲了,变得和别的孩子难以接近了。

(2) 考虑个体差异不足,误认孩子们程度相同。

虽然说瑞瑞能力比较强是一方面,但是幼儿园里也不乏有能力偏强一点的孩子,并不是说能力强就没办法和别的孩子好好相处,但是能力强的孩子有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关注他们的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他们很可能渐渐会对课程内容失去兴趣。因为缺少了挑战困难,成功完成艰难任务的满足感,孩子也会在大班式授课中渐渐失去学习兴趣。

就瑞瑞的情况来说,其实在一定的情况下,家长合理的超前教育帮助孩子熟悉一下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其实会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帮助的。比如曾经瑞瑞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由于瑞瑞听过的音乐比较多,家长也有细心帮助他感知音乐的内容,瑞瑞就能及时接上老师的话,这样就起到了一个课堂引导者的作用。正是因为这堂课上瑞瑞的话,许多孩子也模仿瑞瑞的答案,大胆想象,反而让老师的课堂内容变得更加精彩。正是因为这样,身为教师,需要多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争取在观察到孩子能力的深浅同时,尽可能的给孩子多制定比较合理的目标。根据“最邻近发展区”的内容,给孩子制定略高于自身能力的目标,可以刺激孩子的右脑发展。像瑞瑞这样渴望挑战,希望得到他人肯定,希望能够获得满足感的孩子,我们可以根据他现有知识经验,给他制定较高的要求,然后再给予合理奖励。

(3) 学校教育难以全面完善照顾

学校教育是有别于家庭教育的。在家里,我们的长辈总是疼我们,照顾我们,甚至迁就我们的。但是在学校,一个班好多的人,只有一个老师,老师的爱是要遍及全部孩子的,老师的目光,是要关注全部孩子的,老师的教育是全面化的,是做不到只围着一个孩子转,是不可能只疼爱一个孩子的,所以在进入学校的时候,家长必须要给孩子及时“打好预防针”的,要让孩子知道,学校是大家的,我们在集体里面,不能像在家里那样备受疼爱,要让孩子能够理解,同时要学会和别的孩子好好相处,这需要孩子能够适应这种反差,不然孩子很可能会变得吵闹,脾气暴躁,甚至不合群。

瑞瑞适应早教个别教育,不适应集体教育,早教和家庭教育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同时奖励丰厚,关爱多多,可能让人心里

篇二:超前教育危害多

超前教育危害多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父母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十分热衷于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如要求四五岁的孩子学拼音,要求五六岁的孩子学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等,如今,为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这样的教育已影响到了幼儿园的教育实际。而事实上,这样的超前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一、 自我评价偏差

美国幼儿教育学家莉莲凯茨指出:“过早向年幼儿童灌输学业,对不能理解向他们提出的内容和任务的儿童来说,可能的反应就是感到无能为力。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他们重复着没有能力完成学业的经验,非常可能将其不能完成学业的行为归咎于自己的愚蠢。”

事实上,年幼的孩子认识几个字、会背几首诗、会算几道算术题,这些都是机械记忆,孩子对这些知识并没有完全理解。强迫孩子超前学习一些对他们来说过深过难的知识技能,会让孩子经常品尝到失败的滋味,体验到太多的无能感和挫折感,这样的体验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失败是因为自己笨、自己不能干。长此以往,孩子的自我评价就会产生偏差。这种以牺牲孩子的自信心为代价的超前学习带给孩子的绝不仅仅是一时的失败感,极有可能是一生的自我评价偏差。所以说,盲目的攀比往往是以损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为代价的。

二、 发展后劲不足

事实上,超前训练所获得的即时效应意义不大,而且效应难以维持长久。“抢跑的孩子不一定有后劲”,后劲不足是许多接受超前教育孩子的弱点,究其原因有二:

1、 丧失相关兴趣和倾向

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过快、过早、过偏等过度开发式的教育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危害。莉莲凯茨指出了孩子长期处于学业压力下的一些危害,如可能会破坏孩子的兴趣和倾向。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过早、过度的知识技能学习是以牺牲孩子对这一行为的兴趣和使用这一技能的倾向为代价的短期行为。一旦孩子因为过重的压力或情感上的厌恶失去了这种兴趣和倾向,那么这种技能的学习不仅是一种浪费,更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发展埋下了隐患。所以,不应该浪费孩子宝贵的童年时光,各年龄段就应该教该教的东西,没有必要进行超前教育,这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2、 养成不良学习习惯

小学学的知识其实并不是很难,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孩子没在幼儿园学过小学课程,可能刚入学时学习较吃力,学习成绩也不十分优秀,但在后继的学习中,成绩却稳步提高,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在学习初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持续的学习兴趣,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学习就有了后劲。而那些超前学过小学课程的孩子在进入小学后,最初确实学得很轻松,但这种“优势”一般在一学期之后就会逐渐消失。因为孩子已接受了相关的知识技能学习,所以当教师进行相关内容教学时,他们兴趣不高,随之带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讲不认真、学习态度浮躁等不良习惯,因而经常错过教师新授的知识技能要点,导致后来成绩不断下降。

三、 不利于个性化发展

现实生活中,超前教育非但不能提高孩子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这种违背孩子发展规律

的训练还会使孩子牺牲多方面发展的机会。

1、失去求知欲

“催熟的果子不甜”,超前训练会使孩子失去探知欲。误认为幼儿教育就是超前教育,超前教育就能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过早教孩子识字、认数、做算术,甚至做智力训练题,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过早的、加速的学习训练,往往因超前训练者急于求成浮躁心态和所运用的强制方法,使孩子感到非常压抑,随之带来紧张焦虑的心情,导致孩子失去了极其宝贵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失去了许多探索大自然、大社会秘密的冲动和机会,久而久之,极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2、失去创造力

许多人认为,孩子就像一口深不可测的井,有巨大的潜能,于是拼命往井里填东西,结果填到最后,井里再也没有水了,孩子的心灵也失去了创造力,超前教育就是一例。因为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忙于应付强制安排的学习课程,没有太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这会使孩子丧失自我,错失许多自己感兴趣的探究和学习机会,这样的孩子不可能有独特的发现和创造性的表现。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但创造力却倒数第五,我国儿童的计算能力就是以牺牲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代价换来的。

总之,超前教育不符合教育规律,不是孩子的真正发展所需,它不仅没有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还透支了孩子未来的发展潜能,这种以断送孩子前程为代价的超前学习训练是不值得的。教育应重在培养能让孩子终身受益的品质、意识、习惯、能力,而不在于某些学科知识系统深入的学习或技能的训练。对孩子的教育应提倡“在玩中学”。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应着重关注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态度、自主的学习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孩子真正乐学、会学、善学,为幼儿一生可持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教育导读2012.01

篇三:关于幼儿的超前教育

美国的一个研究表明:接受超前教育的儿童,在刚进入小学时会有一定的优势,可这种优势在进入小学四年级时将开始逐渐丧失,而接受父母循序渐进教养的孩子通常都能后来居上,这类孩子由于有良好的心态和宽松的学习环境,成绩会高于接受过超前教育的孩子。

现在,有很多年轻的父母对于早期教育有误解,他们认为早期教育就是一种超前教育,把应该在6岁学会的东西在3岁就学完。其实早期教育的目的是在孩子发展与学习的关键期给予及时有效的教育,充分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具备各种能力,比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情操、美学素养、交往能力、创造能力、劳动观念、自理能力和求生能力等非智力因素。

可是,部分家长急功近利地灌输知识,想培养出“人造神童”,这种想法完全违背儿童成长的规律。提前把小学的知识学完后,孩子会因为自己“都会了”而在进入小学后上课不用心,下课不尽力,形成了不良学习态度和不良学习习惯,最后只能是老本吃尽。所以家长们需要了解,早期教育的真正意义是培养能力,而不是学习知识。

超前教育:优势能维持多久?

超前教育将许多孩子本应在游戏中度过的时间用来进行比他们大的孩子才进行的学习,那么这种教育会带来与付出对等的后果吗?美国某大学做过一个实验:把175个孩子分成两组,一组由父母按照一般条件进行教养,另一组从3个月开始进行早期教育。之后,每15个月测验一次。他们发现,接受超前教育和训练的孩子智商确实平均高出15点。然而,这种早期教育的优势并没有一直保持下去,有些儿童上小学四年级后,就逐渐丧失了这种优势,而接受父母循序渐进教育的孩子通常都赶了上来。

为什么超前教育会在小学就显示出不近如人意的结果?

这是因为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渐渐地开始支配他们的学习效果,而不是单一的智商,而且,超前教育组儿童在早年所体现出来的智商优势并非他们真实能力的体现,而是建立在他们比其它孩子学习了更多知识的基础上。等到其它孩子的知识在正规学习时突飞猛进以后,超前教育儿童在知识上优势就不明显了,相反,他们在幼年较少获得学习之外其它能力训练的不足则慢慢表现出来了。

不进行超前教育≠不教育

上面我们已经谈了一些有关超前教育带来的不利后果,那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否应该有教育呢?

当然应该有!

孩子带着他们的眼睛、鼻子、嘴巴、一双会抓东西的手和一双会用力蹬的腿来到这个世界,他们从呱呱落地开始就不断地接受新事物,不断地学习。

当孩子把一块块小拼板组合成一幅图画,当孩子把一块块小积木搭成大楼房,当孩子能把周围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清楚的时候,谁能说这里没有教育的功劳?没有教育,孩子就像一块没有人开发的处女地,虽然有着无穷的潜力,却依然沉睡着。

然而,对于婴幼儿来说,教育绝不是1加1等于2。这更应该称其为教学,因为它让孩子学会的是去记住某些事实或是某样技能,而并非对他们能力的培养。给予孩子各方面发展的引导、心理上的支持和行动上的鼓励,这才是孩子所需要的教育。

还记得孩子呀呀学语时,你是怎样引导他喊出爸爸妈妈的吗?

还记得孩子刚刚学走路的时候,你是怎样引导他独立迈出第一步的吗?

“来,宝宝加油啊,妈妈在这里等你!”

结束语:对孩子的教育其实都是建立在这种耐心和鼓励的基础上的。鼓励孩子独立地画出一幅五彩斑斓却看不出内容的图画;表扬孩子一次次尝试把几块积木搭成不同的形状;带着孩子享受大自然创造的各种颜色、形状;让孩子在童话世界里追随梦想;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英国著名教育学家卢梭

3支冰棍+5支冰棍≠3只苹果+5只苹果

玲玲的妈妈好不容易教会3岁不到的玲玲3支冰棍加5支冰棍等于8支冰棍,晓玲总算可以在妈妈问她“3支冰棍加上5支冰棍等于多少”的时候大声地说:“8支!”然而,她学会的是真正的算术吗?当妈妈拿出一堆苹果,问玲玲,“玲玲,你看这里是3只苹果,这里是5只苹果,加在一起是几只啊?”玲玲皱着眉,依然说不出。

妈妈很苦恼:既然已经知道3支冰棍加上5支等于8支,为什么一换成苹果仍然不知道呢?

其实玲玲的妈妈所做的实质上是一种超前教育,她的“失败”意味着什么?是玲玲太笨吗?不,其实,年纪那么小的玲玲还不能掌握我们成人觉得那么容易的数概念,当妈妈让她学习有关冰棍的算术时,她只是靠记忆像听故事一样记住了一个事实,而不是真正的数学! 早期教育中的超前教育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危害一:将超前于孩子发展过程的知识技能强加于还没有完全做好能力上准备的孩子,它不仅仅会使父母倍感挫折,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

小鸟的妈妈如果在小鸟还没有长出羽毛的时候,就硬赶着小鸟飞出鸟巢,结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年幼的小鸟掉落在地上,而且可能永远丧失了飞翔的胆略。同样,科学家发现,儿童的许多能力是在成长中的某一段时间才会出现的,过早地将儿童还不具备该能力的知识强加于孩子,只能引起孩子更多的困惑和恐慌,特别是当他们面对想方设法要求他们完成任务的大人时,他们会为自己完成不了任务而感到害怕,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种不自信带来的后果将影响孩子一生。

3岁之前的孩子,其大多数能力的发展处于人一生中发展最快的敏感期,父母给的刺激越适当,孩子相应能力的挖掘就越多,但是在这个大脑细胞还在继续生长的阶段,若父母急切地想将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灌输到孩子脑子里,反而会使孩子将来吸收知识形成障碍。 是否能学好某种知识来源于学习者本身在这方面的能力。比如,一个逻辑推理能力不强的人,不管你怎么说,他都无法在脑中进行一遍三角函数的推算;一个对色彩感觉不敏感的人,无论怎么样都无法创造出色彩和谐的画面。而这些能力来源于何处呢?不在于成长后的教学,而在于人之初能力的培养。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接触他们喜爱的玩具、花花草草,让他们为以后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知识打好基础,这是一种似乎还看不到成果,却实际上是比成果更为重要的基石,就像没有好的视力,我们无法看清楚远处的景色;没有好的听力,我们无法听清优美的乐曲一样。

危害二:不少年轻父母为了更早地看到成果,不惜忽略孩子能力的积累,而只求快些让孩子接受知识,事实上却限制了孩子能力的发展。

孩子和成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当父母只注重孩子每天学了几首儿歌,会写了几个字,学了多少算术题的时候,他们便忽略了孩子和伙伴玩得是否融洽,在游戏过程中有没有摔倒再爬起,而孩子也逐渐只关心那些大人们为他们安排的任务,少了探索的兴趣,少了寻找问题和答案的动力。这些父母与孩子都逐渐远离和忽视的东西,与知识本身相比,对成长却有更为重大的意义。就像造房子一样,为了能尽快造起高楼大厦,却没有打严地下的基石,结果造成或是楼房的倒塌,或是无法建成高楼大厦。

篇四:超前教育是好是坏引发争议—中国幼儿在线

来源:中国幼儿在线网—幼教论文

所谓“天下父母心”,作为爸妈,总是希望能够将最好的给孩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教育问题上也不例外,大家都纷纷创造各种机会,让自己的孩子参与更多的课程,希望孩子能够早日成才。

于是,年纪小小的幼儿园宝宝开始背负各种压力,数学、英语、艺术等各种超龄课程占满了孩子的时间,孩子原本的童真日益减少。这种幼儿园的超前教育热已席卷全国。为了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教育部近期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严禁“揠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指南》中明确提出,5-6岁学龄前儿童,“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即可。然而,要想放慢“超前教育”脚步,还需要许多努力。

超前教育是好是坏引争议

儿童教育问题向来备受关注,随着《指南》的印发,幼儿园进行超前教育是好是坏也引起网友争议。

支持派:

1:幼儿园是要多学点啊,不多学点知识,怎么上得了好的小学?

2:小孩子学知识学得越早越容易上手,不然等长大了再学,哪里跟得上其他小朋友? 3:让宝宝早点学知识好啊,不然交那么多钱,就学那么点东西,那不是很不划算? 4:现在的孩子很聪明,比我们小时候接受能力强很多,多学一点知识也没什么坏处,我是希望我的孩子能多学一点。

反对派:

1:我觉得幼儿园只要学习基本的知识就够了,很多超前的教育根本不必要,会让孩子害怕上学的。

2:小孩子超前教育我觉得不好,孩子会学的不开心,对孩子性格会有影响。

3:小孩子就应该多玩,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不然一天到晚学知识,小小年纪就背负各种压力,这样的小孩怎么会健康?

4:现在的孩子太可怜了,连上个幼儿园都要超前教育,真是“鸭梨山大”,以后回想起来,哪里还有什么童年的快乐?

超前教育为何盛行?教育体制是根本问题

幼儿园超前教育之所以如

超前教育

此盛行,主要与家长的望子成龙、学校想提高竞争力、教育体制存缺陷有关。

家长:望子成龙,争夺优质资源

“望子成龙”自古有之,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家长们更是希望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让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于是,家长们的这种期愿也就使得他们早早便为孩子制定了各种学习计划,希望能够让孩子嬴在起跑线上。而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尤其是在好的小学需“选拔入学”的教育环境下,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能上一所好的小学,不得不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此外,这也与家长虚荣心不无关系,如果自己的小孩比其他小孩会更多的技艺或知识,也会让家长在亲友面前更有面子。

学校:迎合家长需求,提高竞争力

目前,很多幼儿园都存在超前教育问题,主要源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则,迎合家长需求。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在幼儿园里学到更多知识,学校为了迎合各类家长的需求,不断增加各种超龄课程。二则,提高竞争力,商业化运做需要。为了吸收更多生源,提高竞争力,有部分幼儿园都希望出奇制胜,不断打出开发潜能的噱头,尤其是一些竞争力薄弱的幼儿园,更加希望能够通过“个性教育”,在幼儿园网站上宣传夸张,吸引更多的家长。 教育体制:应试教育体制存缺陷

造成幼儿园的超前教育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应试教育体制所致,由于应试教育压力不断加大,再加上有利益驱动,很多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被套上了重重“枷锁”。对孩子进行拼音、外语、数学等小学化内容教学,俨然成了幼儿教育的通病。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只能纷纷为孩子“添材加料”。

幼儿园超前教育有何危害?

对于超前教育,不少专家都表示3-5岁的儿童不应该进行超前教育,这主要是因为这个时间段进行超前教育,会有如下危害:

一、超前教育扼杀美好童年

幼儿园超前教育其实就是“揠苗助长”,没有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孩子的认知接受能力进行合理设置,而将幼儿当做吸纳知识的容器,使幼儿童年生活压力巨大,索然无味,不能体验到童年的快乐、趣味与美好。

二、超前教育易使孩子厌学

3—6岁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身心极为脆弱,幼儿园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因此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应要慎重。在一些幼儿园中,还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其对孩子进行的各种技能培训,往往违反了孩子心理、生理发展阶段,不仅会导致孩子过早对学习产生厌倦,还会导致孩子将来缺乏独立思维的能力。

三、超前教育不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

“盼才心切”的父母,生怕孩子浪费时间,尽量限制孩子的玩耍。这样,孩子在孤独中慢慢变得性格怪癖,不合群,面对社会时,会感到紧张不安。而且,从几点钟学琴,几点钟识字,几点钟学跳舞等日常安排,父母都全权掌控,这样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一点权利和自由,逐渐形成叛逆性格,长期以往,甚至容易造成儿童心理扭曲。

围观:看看各国小朋友都在干什么

在我国幼儿园小朋友学习任务繁重的时候,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国家的幼儿园又是怎么教育的,看看我们是否真的超前了?

美国:重视孩子的动手能力。美国的幼儿园给孩子设置的学习课程不多,而以动手制作手工和户外活动居多。幼儿园的学年在6月底就结束了,在9月份新学年开始之前,各幼儿园是夏令营期,与平时相比增加了不少集体户外活动,趣味十足。

澳大利亚:孩子玩得开心最重要。澳大利亚的家长对于孩子在上学前就学习算术或者外语似乎并不感兴趣,他们似乎更注重培养孩子的体能和心智培养,幼儿园的主要责任是让孩子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 日本: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在日本的幼儿园里,除了会教授给孩子们一些基本生活常识之外,其一大特点就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通过玩乐来培养他们健康的身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温馨提示:请给孩子更多快乐!

在幼儿园超前教育问题上,有家长的“无奈”,有学校的“不得以”,也有教育体制的“缺陷”,但不管如何,学前教育应该尊重幼儿的智能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着重培养幼儿行为习惯与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不管是家长还是幼儿园都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应该通过各种科学、有趣的方法,让我们的小孩拥有更多童真与童趣,让他们可以更加健康地成长。

更多幼教论文,请参考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幼儿在线合作园,中国幼儿在线,幼儿园网站免费建设的最佳平台!

篇五:是否要超前教育

是否要超前教育

现在,年轻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舍得为孩子的早期教育投资。但是,教育投资不一定是你投多少就回报多少、你投得越多就回报越多那么简单的事——不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不注重全面发展的超前教育,不仅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毁了孩子的童年幸福。华德福教育倡导“万物皆有时”,这对急于早期教育的家长有何启迪?

专家:早期教育以自然和大地的韵律,以及生命的周期为核心,在这种教育里,不会有人去干扰孩子的游戏,更不会有家长、老师去给孩子增添额外的负担。主张什么事情都应该适于其时。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3岁时就做3岁时该做的事,4岁时就做4岁时该做的事。

学龄前的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各种器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器官——都处于不断完善之中,孩子这时的健康,会为一生的健康打下基础。国外有研究表明:一些中老年人的疾病,追根溯源,可以追溯到他们童年所受的伤害,只是到了中老年才以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

孩子的身体要长好,就需要充足的运动量。孩子与生俱来的活力是通过运动来表现的,他们本能地就需要不停地跑,不停地动,需要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健康,以活动促发展。

儿童的学习和成人的学习是不一样的。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只有坐在家里、教室里,跟着家长、老师读书才是学习,而到外面去玩沙、玩水就是在玩,而不是在学习。

然而,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玩就是最好的学习。家长们所谓的读书、识字、算数这样的智力学习,是孩子们到了适当的年龄才需要的;如果提前进行这样的智力学习,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孩子的心智发育。

试想,那么活泼灵动的孩子,你却让他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哪怕是学习10分钟的课程,对于学龄前的孩子都是非常难受、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识字、算数是需要大脑理解、思考之后才能进行的学习。

本来需要用于长身体的能量,却用于大脑的智力学习,这必然会影响孩子真正需要的、更为重要的学习。所以,孩子的早期学习应该是以活动为基础的学习,对于他们,运动、发现、体验比什么都重要。

此外,超前教育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还会使孩子损失开放、热情、灵活、想象力、创造力、朝气蓬勃、好奇好问这些做人的素质。如果在童年时代,孩子没有机会发展这些素质,长大后弥补起来就会事倍功半,若要重新再培养,那就更难了。所以说,童年是发生奇迹的时候,未来的生活是童年的果实。

优秀作文